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1页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2页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3页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4页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二目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前背诵

(先背问题在背答案)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3.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目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过渡时期(1949-195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第二目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1978)学习目标1.知道了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中共八大确立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2.能够结合历史深刻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所具有的重要意义。3.理解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坚定制度自信。

1.过渡时期的时间

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特别提醒:所谓“过渡”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进入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起:1949年

止:1956年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改造手工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思考: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前性质改造后性质个体农民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工商业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生产合作社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改造方式小科普:三大改造公私合营标志3.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

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1950年,中国通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天时地利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条件具备社会主义国营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合作探究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5.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

①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样起止点:总路线总任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历史必然性:①②③④*——社会主义改造内容实质意义*小

结一、判断改错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提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2.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提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4.社会主改造的实质是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提示: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课

练(一)××××1949新中国成立1956社会主义改造196619761978202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近代中国探索的复兴之路新民主主义社会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1.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艰辛探索2.中国方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经验教训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中国共产党++3.强国序曲——党的八大党的八大地位最重要贡献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决定服务于主要矛盾的解决【知识拓展】:我国不同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1840-1949: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949-1956: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1956中共八大: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78-2017: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至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一化三改,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工业方面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基础设施方面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科教方面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文化建设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4.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说明:“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习近平建党一百周年讲话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我们阔步前行

西方工业化往往是从轻工业开始的,但由于我国面临巨大国防压力,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我国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靠近苏联,易获得苏联援助;经济基础好,官僚资本主义、日本等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被没收为国营企业;矿产丰富。一五计划工农业产量1949.7,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放言:“任何一届中国政府都解决不了四亿人的吃饭问题”为加强国防,交通建设主要集中在西部边疆地区。改变“蜀道难”局面,促进西南发展福建通往内地的大动脉,加强台海国防加强边疆国防扫盲运动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劳保医疗,提高平均寿命,防控寄生虫病。原子弹1964.10.16氢弹1967.6.17195819581966-197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文化大革命”5.探索过程中的曲折一个结论①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肯定虽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6.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探索的意义(评价)重要思想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成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⑤: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拓展总结: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D.实行改革开放2.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C当

测3.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①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1956—1976年间,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①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农业初步满足了我国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③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世界④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D

A5.以史为鉴,可以兴党国。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中共八大尤其值得我们回顾,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举行的首次代表大会。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果对于党的事业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中共八大()①正确分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