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枯梢病防治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落叶松枯梢病防治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落叶松枯梢病防治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落叶松枯梢病防治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4页
落叶松枯梢病防治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DB21TechnicalregulationforcontrollingBotryosphaerialaricna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与定义 24病情发生和成灾指标 34.1分级指标 34.2发病率 34.3病情指数 34.4发生程度分级 34.5防治指标及成灾指标 35病害调查 36防治技术 36.1严格检疫 46.2营林措施 46.3化学防治 47检查验收 47.1效果检查 47.2验收方法 47.3验收标准 48建立技术档案 4 5 7 8 9 1本标准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代替DB21/T891—1995《落叶松枯梢病防治技术》。本标准与DB21/T891—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落叶松枯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增加了术语与定义。——增加了成灾指标。——修改了营林措施。——修改了化学防治。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辽宁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都慧、崔雪、焦大志、舒红、陆小辉、赵博文、房钢、张艳春、柴晓东、吴德巍。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综合楼B座),联系电话2落叶松枯梢病防治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成灾指标、病害调查和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落叶松枯梢病发生林分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2215落叶松枯梢病检疫技术规程LY/T2842林业常用药剂合理使用准则(一)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alaricna(Sawada)Shang原产于日本北海道,是落叶松人工林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为国内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有性阶段为落叶松球腔菌(学名:Botryosphaerialaricna(Sawada)Shang,异名Guignardialaricina(Sawada)YamamotoetK.Ito),无性阶段为大茎点属Macrophomasp.。分布、寄主、发病症状、主要识别特征、传播途径及病原菌形态特征等具体参见附录A。3.2病害调查diseaseinvestigation为了准确掌握监测对象在某一地区的发生情况而开展的调查活动。3.33病情指数diseaseindex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的综合指标。3.4标准地调查sampleplotsuryey人为设置期望代表林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体水平的实测调查地块作为标准地,在其中选取一定数量寄主林木,通过样株法、样枝法或样方法进行实测调查,获取寄主林分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危害各项因子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值,以此调查结果代表寄主林分总体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危害程度,这种方法称为标准地调查。一般情况下,标准地面积为0.2hm2,其内寄主树木不少于100株,标准地调查以小班为单位进行。3.5成灾指标disasterindicators在未发生区新发现或已发生区的新造林地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成灾;在已发生区检疫性有害生物造成寄主植物死亡为成灾。4病情发生和成灾指标4.1分级指标落叶松枯梢病病情分级指标见附录B。4.2发病率发病率包括发病株率和发病梢率。落叶松枯梢病发病率计算公式见附录C.1。4.3病情指数落叶松枯梢病病情指数计算公式见附录C.2。4.4发生程度分级落叶松枯梢病发生程度分级见附录D。4.5防治指标及成灾指标病情指数超过5进行防治,超过20重点防治,病情指数40以上属于成灾。5病害调查具体技术按LY/T2215《落叶松枯梢病检疫技术规程》规定执行。6防治技术防治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行以选育抗性品种、多树种合理配置的营林措施,加强检疫,辅以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手段。6.1严格检疫4具体技术按LY/T2215《落叶松枯梢病检疫技术规程》方法执行。6.2营林措施6.2.1营造混交林选用抗性较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具体技术按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和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执行。6.2.2幼林抚育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对幼林及时中耕、除草、施《森林抚育规程》执行。6.2.3病树治理结合秋季修枝,剪下带病枝条并集中烧毁。对于受害严重致死或即将死亡的树木,应及时砍伐并处理。6.3化学防治见附录E。7检查验收7.1效果检查防治结束后,施工单位进行防治效果检查,发现漏防或出现新被害状,需补防。在自查基础上,报县森防站统一检查验收,签发合格证。7.2验收方法按标准地调查法,抽查面积不得小于防治面积的2%。7.3验收标准防治效果达65%,为合格。防治合格率达95%以上,达到验收标准。检查验收结果填入附录F。8建立技术档案落叶松枯梢病防治技术档案包括病情调查、防治作业设计、检查验收等技术材料。技术材料按小班,由乡(镇)林业站或国营林场指定专人填写和保管,一式二份,一份建档单位保管,另一份上报主管部门。5(资料性附录)落叶松枯梢病生物学特性A.1分布辽宁省内丹东、本溪、抚顺、铁岭、鞍山、辽阳等落叶松生长区。A.2寄主落叶松枯梢病在我国主要危害落叶松属Larirspp.植物,常发病的有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兴安落叶松L.gmelinii、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海林落叶松L.olgensis、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朝鲜落叶松L.olgensisvar.koreana等。A.3发病症状落叶松枯梢病自幼苗期至30多年生林木都能感病,以6年~15年生的幼林受害最重。该病只发生在当年新梢,7月上旬开始发病显现症状。一般先从树冠上部或主梢开始发病,然后由树冠上部向下扩展蔓延。初病时,新梢茎部或茎轴逐渐褪绿,由淡褐色变为褐色,凋零变细,顶部弯曲下垂呈钩状,自弯曲部位逐渐脱叶,后期仅限顶部残留枯死叶簇,经久不落,呈紫灰色。发病较迟的新梢已木质化,病枝不弯曲下垂而呈直立型枯梢,病叶全部脱落。病部以上枝梢枯死,由侧芽生小枝代替原主梢,年年发病,枯梢成丛,树冠呈扫帚状丛枝,高生长停止,形成小老树,甚至整株死亡。顶部枯萎的叶丛,在发病15d~20d后,叶背面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少量未成熟的子囊座。顶部叶丛可保留到翌年春季。8月末到翌年6月,在罹病新梢上,特别是弯曲处的枝条及凹陷处可见散生或从生的小黑点,大部分为子囊座,少数为分生孢子器。以菌丝、子囊座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梢和病叶中越冬。A.4主要识别特征调查新梢(特别是主梢)是否褪色、凋萎、缢缩,是否大部分针叶脱落,梢端是否仅残留一簇枯萎的针叶并弯曲下垂呈钩状;枯梢上是否有黄色松脂块,病皮下是否生出呈纵向排列的梭形黑色小点,顶梢残叶或病梢弯曲部分是否散生近圆形黑色小点。调查已木质化的发病枝梢、新梢针叶是否全部脱落并呈直立型枯梢,春季调查时,可查看寄主植物主梢的侧芽或小枝是否变为褐色并呈芽枯状,连年发病的幼树呈扫帚状。A.5传播途径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分生孢子借雨水淋洗到树上,干燥后随风传播。病原真菌也可随苗木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A.6病原菌形态特征6假囊壳通常木生,埋生或突出,单生,侧面融合或多少埋于垫状子座中;子囊排生,棒形,双壁,有假侧丝。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不整齐的两行排列;假侧丝线形,无色,横径3μm左右;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或黑褐色,椭圆形或卵形,大小为23μm~40μm×9μm~15.5μm,内含许多颗粒体。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群生于顶梢残叶背面和病梢表皮下,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性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单生或丛生于病枝表皮下,性孢子梗细长,性孢子短杆状或椭圆形,无色(见图A.1)说明:1——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器3——子囊座和子囊4——子囊和子囊孢子图A.1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alaricna(Sawada)Y.Z.Shang7(资料性附录)落叶松枯梢病病情分级指标参照表B.1执行。表B.1落叶松枯梢病病情分级指标病害等级代表数值分级指标Ⅰ0树木健康无病Ⅱ11/4以下枝梢发病Ⅲ21/4~1/2枝梢发病Ⅳ31/2~3/4枝梢发病Ⅴ43/4以上枝梢发病或枯死8(规范性附录)落叶松枯梢病发病率计算参照公式C.1执行。公式C.1发病率落叶松枯梢病病级指数计算参照公式C.2执行。公式C.2病级指数式中:A——病情指数;Xi——各病级受害株数;Fi——各病级代表值;fii——发病最高级代表数值;N——调查样株总数。9(资料性附录)落叶松枯梢病发生程度分级参照表D.1执行。表D.1落叶松枯梢病发生程度分级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轻度5<病情指数≤2021<病情指数≤40重度病情指数>40(资料性附录)落叶松枯梢病防治药剂参照表E.1执行。表E.1落叶松枯梢病药剂防治表发病阶段应用药剂及操作方法要点说明未见症状清除病死株。发病初期①45%苯醚甲硫800×,20%三唑酮乳油1000×,70%托布津1000×,10%百菌清800×,65%代森锌300×树冠喷雾。②50%硫悬浮剂200×喷洒。③五氯酚钠烟剂,多菌灵烟剂。郁闭度大成片林地可施放烟剂。7~8月发病盛期①清除感病苗木及重病幼树。②喷施药剂,方法同6月。(规范性附录)落叶松枯梢病防治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地调查表参照表F.1执行。表F.1防治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地调查表地点:防治面积hm2:标准地号:防前发病株率%:防前病梢率%:防前感病指数:防后发病株率%:防后病梢率%:防后感病指数: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标准树号病梢数病梢率%被害程度标准树号病梢数病梢率%被害程度123456789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