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沪教版巩固辅导第九十五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0/0D/wKhkGWclzB-ATjx6AAEs_OIbiEc235.jpg)
![2019-2020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沪教版巩固辅导第九十五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0/0D/wKhkGWclzB-ATjx6AAEs_OIbiEc2352.jpg)
![2019-2020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沪教版巩固辅导第九十五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0/0D/wKhkGWclzB-ATjx6AAEs_OIbiEc2353.jpg)
![2019-2020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沪教版巩固辅导第九十五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0/0D/wKhkGWclzB-ATjx6AAEs_OIbiEc2354.jpg)
![2019-2020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沪教版巩固辅导第九十五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0/0D/wKhkGWclzB-ATjx6AAEs_OIbiEc23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沪教版巩固辅导第九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试剂应当倒回原瓶
B、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C、为了能看清标签,倾倒试管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用手触摸药品或尝药品味道
【答案】:
B
【解析】:
【解答】A,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6不符合题意;
B、为了防止加液时液体沸晦度出伤人,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B符合题意;
C.倾倒试剂时,标签应朝向手心,防止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C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用手触摸药品,更不能品尝药品味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注意事项,明确药品取用原则是解答本题关键.
第2题【单选题】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篝火燃烧
B、活性炭吸附毒气
C、铁钉生锈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锦
【答案】:
B
【解析】:
【解答】A、号火燃烧有新物质二M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活性炭吸附毒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钉生锈有一种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过氧化氢(双氧水)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蝇B.
【分忻】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制取明矶晶体
B、自制净水器净水
C、自制"叶脉书签"
D、石墨导电实验
【答案】: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
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A、制取明砒晶体是利用饱和溶液中的动态平衡,溶解了多少晶体,就会有多少溶质析出,使明码晶体的形状发生变
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自制净水器净水只是将混合物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自制“叶脉书筌”是指用树叶通过一定的化学处理后,去掉树叶的叶肉细胞,留下网状的脉纹,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石墨导电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导电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sasc.
第4题【单选题】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冬天的早晨,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菜刀生锈
D、用电热壶烧开水
【答案】:
C
【解析】:
【解答】A、冬天的早晨,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电热壶烧开水的过程中只是水的温度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过滤
c、二氧化碳验满-----
【答案】:
【解析】:
【解答】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符合题意;
B、过速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若火柴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符合题意;
D、点燃酒精灯时,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T酒精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胶头滴管要悬垂在试管上方滴加液体分析;根据过诧操作要道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分析;根据二«化
碳验满要在瓶口检验分析;根据酒精灯的要用火柴点燃分析.
第6题【单选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中蕴含着许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寓意着发生了化学变化
B、诗句中"丝”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
C、诗句中“泪”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水
D、诗句中"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少量炭粒
【答案】:
【解析】:
【解答】解:A、诗句寓意着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蜡烛燃烧成灰为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诗句中”丝”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说法正确,故B正确;
C、诗句中“泪”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说法错误,“泪”是指蜡烛燃烧放热焙化的液态的蜡烛,故C错误;
D、诗句中“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少量炭粒,说法正确,故D正确.
【分析]A、烛燃烧成灰,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B、诗句中〃丝”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
C、诗句中“泪”是指招烛燃烧放热焙化的液卷的蜡烛;
D、诗句中“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二M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少量炭粒.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灯泡发光
C、石蜡燃烧
D^海水晒盐
【答案】:
C
【解析】:
【解答】解:A、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由液态变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
化学处的侬是:是否有.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酸碱中和
C、试管破碎
D^海水晒盐
【答案】:
B
【解析】:
【解答】A、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变化,确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试戢碎,台;
D、海水晒盐,为蒸发构成,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物理变化.
第9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A、发出耀眼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
C、放热
D,铝减少了
【答案】:
B
【解析】:
【解答】解:A、发出耀眼白光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生成白色粉末是有新物质生成,能说明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放出热量属于现象,不是基本特征,故选项错误;
D、铝减少了属于赈,不是基本特征,故选项错误;
■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等.
第10题【单选题】
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中滴加酚配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设计实验
D、反思评价
【答案】:
C
【解析】:
【薛答】解:人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中滴加酚筋试液,判断其酸碱性,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
硝庆.
B,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中滴加酚酸试液,判断箕酸碱性,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作出猜想,故选项错误.
C、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中滴加酚配试液,判断其酸碱性,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
D、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中滴加酚猷试液,判断其酸碱性,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反思评价,故选项错误.
婕C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TJ定计划(或设计方案)一进行实险一收集证据一解释与结论一反思
与评价一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
键.
>第11题【单选题】
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
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有关化石燃
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时对空气不会产生污染
C、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将煤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答案】:
B
【解析】:
【解答】A,.煤、石油、天然?<€5期因是动植物的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根据所学结合题干可知化石燃料完全燃烧时会生成限和硫的氧化物以及粉尘等,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说法错误;
C、石油是颜色深暗的黏稠状液体,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的物质沸点不同;
D、煤隔绝空气受强热时,会生成煤焦油、焦炉气、氨水等物质.该反应属化学变化;
【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它们都是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都含有碳元素;都能然烧释放出
型量,据峥合题干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种类及其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属基
础也J]识考查题.
>第12题【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量
C、打磨后镁条变亮
D、生成不同于镁条的白色粉末
【答案】:
【解答】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而生成不同于镁条的白色粉末,能说明镁燃烧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第13题【单选题】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密
A、倾倒液体小
A
B、加热液体
C、取用固体药品
备
D、点燃酒精灯
【答案】:
A
【解析】:
【解答】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符合题意;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符合题怠;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不符合题意;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豆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不符合题
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倾倒液体的操作要领是: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喇,瓶口紧靠试管口;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要领是: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呈45°的夹角,
使用酒精灯外焰;
C、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按照二送三直立”操作;
D,酒精灯用火柴点燃.
>第14题【单选题】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
是()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次氯酸钠(NaCIO)和浓盐酸反应时会产生氮气
C、探究铜在酒精灯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D、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答案】:
B
【解析】:
【癣答】解:A、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也可能有亚硫酸生成,因此有意义,故选项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反应前没有宜元素,反应后也不可能产生氮气,因此没有意义,故选项正确;
C、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猜测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因此有意义,故选项错误;
D、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还可能是氢气,有意义,故选项错误;
蝇:B.
【分析】根据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有合理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猜测,二氧化碳为雌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化学反
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生成物中含钠元素、氨元素和氧元羲,次氯酸钠(
NaCIO)和浓盐酸中没有氮元素,反应时不会产生氮气,晦钠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进行分析.
>第15题【单选题】
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Q表示A原子
•表示B原子
甲7.丙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
【答案】:
C
【解析】:
【解答】解: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甲、乙、丙三种分子的布放比为1:3:2,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
断: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据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A2+3B2=2AB3,
A、该生成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但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因此不T是氧化物,怀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分子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不变,B不符合题怠;
C、根据分子结构图及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因此不可能是分解反应;C符合题意;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没有A原子,D不符合题
意;
故选项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模型的理解.在该类题目中,关键是根据模型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其中元素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相对原
子质量乘以原子4教之比;化学式中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第16题【单选题】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
0
c、装生锈铁钉
D、倾倒稀硫酸
【答案】:
B
【解析】:
【解答】A,用一支酒精片I燃另一酒精灯时,蝌时容易将酒精倒出,由于酒精易燃烧,所以容易造成火灾或失火,AT符合
;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
酸中;B符合题意;
C、取用块状固体,试管要横放,固体放在管口,然后缓缓直立,图中操作易使试管底破裂,C不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试管1^145°,口对口,瓶塞倒放,标签正对手心,操作合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为一盏酒精灯
B浓硫酸的稀释是水中加酸
C根据固体大颗莅的取用解答
液tW的中答
第17题【单选题】
你认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
八
A、量筒读数
【解析】:
【解答】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操作正确;B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鹤,图中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操作错误;坏符合题
意;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台水平;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瓶口紧挨;
C.浓硫酸的稀释应为:“酸入水、沿杯壁、缓慢到、不断搅”;
D.过滤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液体倾倒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第18题【单选题】
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百炼成钢
B、黑火药爆炸
C、玉石雕琢成玉器
D、粮食酿酒
【答案】:
C
【解析】:
[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
化.A.百建成钢,有新的物质生成r是化学变化;
B.黑火药爆炸,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玉石雕琢成玉器,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粮食酿酒,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第19题【单选题】
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ft)(ft
A、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答案】:
【解析】:
[解答]解:A,图中反应物中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选项谣瑁误.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
图可知,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故选项说法IE确.
C、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物质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据此结合
化学变化的实质、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第20题【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铁能传热导电
B、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答案】:
C
【解析】:
【解答】解:A,铁容易传热导电,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性质,属于铁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B,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性质,属于铁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性质,属于铁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频出来的性质,属于铁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C.
【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铁的延展性、颜
色、导电性、导热性等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第21题【多选题】
(多选)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都属于单质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用石墨转合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
BC
【解析】:
【解答】解:A,C60在室温下为紫红色的,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灰黑色的,都是黑色固体,不正确.
B.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属于单质,正确.
C、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正确.
D、一台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金刚石是不同于石墨的新物质,不正确.
雌BC,
【分析】C6Q^室温下为紫红色的,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灰黑色的,木炭是黑色的.金刚石、石墨、C6渊是由碳元素组^
的单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一线件下,石墨可以转化成金刚石.
>第22题【填空题】
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
掌握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才能合理地应用物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
验法等.
(1)用观察法认识空气
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用观察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请你写出一种观察方法,该方法得出的空气的一条性质:观察方法是
,得出的性质是;
(2)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性质
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的组成、未知性质的方法.
①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实验的原理是,已知图中玻璃管的容积为
5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100mL:实验后当气球回复实验前状态时,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
数是70mL,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②用实验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以
得出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分别是、;
实验二中,向集满C0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
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填">"或"="或"V")
试管外大气压强;
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储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I),然后向其中一
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实验(n).在实验(口)中溶液变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第1空】看处
【第2空】空气是无色气体
【第3空】2CU+O2A2CUO
【第4空】用锡和氧气反应消耗掉空气中的氧气
【第5空】20%
【第6空】慰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第7空]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第8空】宙度比空气大
【第9空】CO2+Ca(OH)2=CaCO3l+H2O
【第10空】<
【第11空】红
【第12空】CO2+H2O=H2CO3
【解析】:
【解答】解:(1)用眼睛观察空气,会发现它是无色的气体,故填:看颜色;空气是无色气体;
(2)①实验室中常用在密闭装置中加热铜的方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用嗣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来消耗掉空
气中的氧气,通过空气体积的变化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g2CuO;已知图中玻璃管的容积
为5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100mL:实验后当气球回置实验前状态时,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70mL,分析可
知,田闭装置中空气的体犍50mL+100mL=150mL,体妙:150mL-50mL-70mL=30mLf则氧F占空
气体积为离4=20%,故答案为:2CU+O2△2CuO;用铜和氧气反应消耗掉空气中的氧气;20%;
②验一中,将一da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者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
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不燃烧、不支将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填: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不照烧、不支持燃
烧;密度比空气大;实验二中,向集满co?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
间,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其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l+H2O;反应后由于密闭容器内的二M化碳被消耗,所以容器内气压减小,故答案为:
CO2+Ca(OH)2=€aCO3l+H2O;<;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储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向其中一
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发现实验(n)中溶液变红色,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答案为:红;CO2+H2O=H2c。3.
[溺](1)mis癖法的日分析赛;
(2)①®据检测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实验操作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②fg据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第23题【填空题】
按要求填写仪器的名称(每空只需填写一种仪器):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取用粉末状药品
应使用■
【答案】:
【第1空】携子
【第2空】药匙
【解析】:
【解答】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一般用银子夹取,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用;
【分析】从固体药品的取用仪器去分析.
第24题【填空题】
【答案】:
【第1空】提出问题
【第2空】猜想假设
【第3空】防造
【第4空】得出结论
【第5空】反思评价
【解析】:
【解答】解: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和结论⑦反思与
评价⑧表达与交流,和小童的认识现象的过程,故答案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和结论⑦反思与评价
⑧表达与交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第25题【综合题】
控制变量,设计对比试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内容(均在室温环境下进行)
编甘实验结论
AB
___10mL2%过W_lOmLlO%过
I年=氧化氢溶液
①
—氧化镜2g—羊i化镉
同时打开A和B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旋塞观察锥形瓶中反应情
_会影响过氧化氢的
况.
分解速率
红墨水1红墨水]
.....150mL20七.....150mL80七
②----会影响红星水在蒸
上目-蒸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火电厂燃料验收设备管理标准
- 二零二五版培智学校图书资源管理与物业管理服务协议
- 全身体检的要点、难点及注意事项课件
- 二零二五版木工机械操作安全责任状协议
- 2.3.1透镜(课件)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同步
- 《食道炎与食道癌》课件
- 棉鞋里的阳光课件
- (高清版)JJF(皖) 202-2025 四氟化碳气体检测仪规范
- 《月技术案例分享》课件
- 《资本与增长》课件2
- 202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公安卷)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2
- 初一英语阅读理解100篇七年级上册英语阅读理解及答案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 专题17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 富血小板血浆(PRP)临床实践与病例分享课件
- 肿瘤性发热及护理
- 光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护理科研》课件
- DB4101-T 121-2024 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