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案:错“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答案: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答案: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实践的基本特征有(
)
答案: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
)
答案: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存在方式
;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
)。
答案: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区别开,客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将唯物主义贯穿到人类历史领域,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
答案: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答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答案:物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答案:客观实在性“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
答案: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石是(
)。
答案:物质范畴
事物是动又不动。
答案:对“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答案: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生产实践的是(
)
答案:农民种地
;工人建楼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答案: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答案: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答案:运动的衡量尺度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答案:相对性《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话表明慧能和尚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主张(
)
答案:主观意识是运动的主体物质是运动的(
)
答案:主体“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答案:错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
答案:反映世界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人的意识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这是因为
答案: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制约;意识能动性的实现最终还受制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
,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
答案: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答案: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答案: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意识的本质是(
)。
答案: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答案: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说明()
答案: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不能脱离共性;具体矛盾具体分析,是处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关系的基本原则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
答案:
“一分为二”;“和二为一”;“万物莫不有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答案:“抓典型”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一切经过实验”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答案: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实制宜,因地制宜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答案: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黑格尔说:“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答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答案: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居安思危”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答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运动状态,它们的关系是
答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可以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中渗透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
答案: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答案: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压骆驼的绝不仅仅是最后那根稻草,雪崩的时侯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从哲学上讲,这句话是在强调
答案: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答案:把握事物的度《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答案: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此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答案:坚持适度原则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答案: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下列选项中,不体现适度原则的有(
)
答案:因地制宜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答案:量变是质变的准备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
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地理环境是(
)
答案: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答案: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生产方式是(
)
答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答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答案: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答案: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
答案: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在唯物史中,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是(
)
答案: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
答案:生产劳动的发展史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答案: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
答案: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答案: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答案: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答案: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打印创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结构设计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三维动画MAY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江师范学院《SAS与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重庆市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长春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航空学院《老年认知症的筛查与干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会展设计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环境分析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设备检修标准化作业规范
- 光伏电站除草服务(合同)范本【详尽多条款】
- 2023年考核银行安全保卫人员真题与答案
- 储能全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手册
- (高清版)DZT 0309-2017 地质环境监测标志
- 人员转移安置实施方案(公司重组)
- 病历书写相关法律法规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案
- 老年人误吸与预防-护理团标
- 输气场站工艺流程切换操作规程课件
-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