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济钢某中学高三10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届山东省济钢某中学高三10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届山东省济钢某中学高三10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届山东省济钢某中学高三10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届山东省济钢某中学高三10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S32C135.5Fe56Cu64Li-7Na-23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钻石、水晶、刚玉都是人们熟知的宝石,但其化学成分不同

B.《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其中“石灰”指的是CaCCh

C.氢键在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和DNA双螺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

D.“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其帆板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SiO2

r答案」D

「详解」.钻石的成分是碳,水晶的成分是SiO2、刚玉的成分是三氧化二铝,三者的的化学

成分不同,故A正确;

B.《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其中“石灰”指的是CaCCh,故B正确;

C.氢键在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和DNA双螺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故C正确;

D.“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其帆板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Si,故D错误;

故「答案JDo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Mg(OH)2具有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H2O2是无色液体,可用作消毒剂

C.FeCb具有氧化性,可用作净水剂

D.液NH3具有碱性,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A

「详解」A.Mg(OH)2具有碱性,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故A正确;

B.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故B错误;

CFeCb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故C错误;

D.液NH3气化时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故D错误;

故选Ao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氯碱工业中完全电解含2molNaCl的溶液产生以分子数为NA

B.14g分子式为CnH2n的烧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NA/n

8与中所含的中子数均为

C.2.0gH2'O2.0gD2ONA

D.常温下,将56g铁片投入到足量的浓硫酸中生成SO2的分子数为1.5NA

1答案」C

电解

「详解」A.氯碱工业中完全电解NaCl的溶液的反应为2NaCl+2H2。=FhT+Cl2T+2NaOH,

含2moiNaCl的溶液发生电解,则产生Hz为Imol,分子数为NA,但电解质氯化钠电解完可

继续电解氢氧化钠溶液(即电解水),会继续释放出氢气,则产生的氢气分子数大于NA,故

A错误;

B.分子式为CnH2n的链烧为单烯烧,最简式为CH2,14g分子式为CnH2n的链煌中含有的碳

14?N

碳双键的数目的=NAX=~―;=一二;如果是环烷煌不存在碳碳双键,故B错误;

/moln

C.比18。与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所以2.0gH2i8。与2.0gD2。的物质的量均为

0.1mol,H2I8O中所含的中子数:20-10=10,D?0中所含的中子数:20-10=10,故2.0g咿。

与2.0gD2O所含的中子数均为NA,故C正确;

D.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钝化,所以常温下,将56g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生成S02分子

数远远小于1.5NA,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J该题易错点为A选项,电解含2moi氯化钠的溶液,电解完可继续电解氢氧化钠

溶液(即电解水),会继续释放出氢气,则产生的氢气分子数大于NA。

4.石墨烯电池是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而研发的新

放电

型可充放电电池,其反应式为LixC6+LmxCoO2口C+LiCoO2,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

充电6

A.充电时,Li卡嵌入LiCoO,中

B.放电时,LiCoO2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LiCoO?-xe-=Li-CoO2+xLi+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Li-e-=Li+

D.充电时,若转移Imole1石墨烯电极增重7g

1答案」D

1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式知,负极反应式为LixC6-xe-=C6+xLi,正极反应式为

+充电时,阴极、阳极反应式与负极、正极反应式正好相反,根

Lii-xCoO2+xLi+xe-LiCoOj,

据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结合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来解答。

「详解」A.充电时,石墨烯为阴极,C6发生还原反应生成LixC6,则Li+向石墨烯移动,故

A项错误;

B.放电时,LiCoCh极是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Li।.xCoO2+xLi++xe=LiCoO2,故B项错误;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LixC6-xe=C6+xLi+,原电池中无Li单质存在,故C项错误;

充电时,石墨烯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根据关系式

D.C6+xLi++xe-=LixC6,xe-~C6-LixC6

电极增重的实际质量为锂元素的质量,所以若转移Imole、电极增重为1molx7g/mol=7g,

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1点睛」有关电化学基础,把握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其中计算是必不可少的,本题的D项

可采用关系式法作答,即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列出关系

式进而计算。

5.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

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

C草酸溶液高锦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

D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r答案」c

「详解JA项、盐酸首先中和氢氧化钠,故A错误;

B项、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得不到气体,故B错误;

C项草酸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锦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故C正确;

D项、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是过量的,因此不可能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铝,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Na2s2Ch+2H+=SO2T+SI+2Na++H2O

3+2+

B.硝酸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碘化氢:2Fe+2I-=2Fe+I2

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制取次氯酸:CIO-+H2O+CO2=HC1O+HCO3-

D.硫酸铝镂与氢氧化钏以1:2混合形成的溶液:

3+22+

Al+2SO4+2Ba+4OH=BaSO41+AlO2-+2H2O

[答案JC

「详解」A、Na2s2O3为可溶性盐类,其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S2O^+2H=SO2T+S+H2O,故A错误;

B、硝酸铁水解会生成硝酸,其氧化性大于铁离子,因此向硝酸铁中加入少量碘化氢时,其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H+2NO;+6I=3I2+2NOT+4H2O,故B错误;

C、因酸性:碳酸〉次氯酸〉碳酸氢根,因此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制取次氯酸的离

子反应方程式为:CKT+H2O+CO2=HC1O+HCO;,故C正确;

D、硫酸铝镂与氢氧化铁以1:2混合形成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3+

2Ba+2SO;+NH;+A1+4OH=2BaSO4J+A1(OH),J+NH3•HQ,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对于先后型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判断,可采用“假设法”进行分析,其分析步骤

为:先假定溶液中某离子与所加物质进行反应,然后判断其生成物与溶液中相关微粒是否发

生反应,即是否能够共存,若能共存,则假设成立,若不能共存,则假设不能成立。

7.现有一瓶1000mL、含25%NaC10、密度是1.19g-cm—的“84消毒液”,使用时需要稀释

100倍(体积比),密封保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84消毒液"中NaClO物质的量浓度约为4.0mol-L-1

B.该“84消毒液”稀释100倍后,Na+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4molir

C.空气中的少量CO?与“84消毒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O+CO2+

H2O===NaHCO3+HC1O

D.用容量瓶配制上述浓度的“84消毒液"480mL,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约为143.0g

「答案」D

…MI.、1OOOpw1000mLx1.19g/cm,x25%

「详解」A.c(NaClO)=--------=---------------------------------------=4.0mol・LT,来计算;

MTft.5g/mol?

B.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体积变为原来的100倍,则浓度变为原来的」一,即稀释后浓

100

度为0.04mol,故B正确;

C.酸性:H2CO3>HC1O>HCO3,由强酸制弱酸原理可知,CO2与“84消毒液”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NaClO+CO2+H2O=NaHCO3+HC10,故C正确;

D.配制480ml溶液需要500mL的容量瓶,由n=cV=4mol/Lx0.5L=2mol,则

〃i="M=2molx74.5g/mol=149g,故D错误;

故选D。

8.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CO2和H20(g)、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假定

每步处理都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黑色固

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晶体;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

得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无色气体中()

A.一定含有CO2、H2O(g),至少含有H2、CO中的一种

B.一定含有H2O(g)、CO,至少含有CO2、Fh中的一种

C.一定含有CO、CO2,至少含有H2O(g)、H2中的一种

D.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O(g)、CO2中的一种

r答案」D

「分析」①中通过了碱石灰后,气体中无C02、H20,②通过炽热的氧化铜,CO和H2会

把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同时生成CO2和H2O,比0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CO2通

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以此来判断原混合气体的组成。

1详解」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碱石灰吸收HzO和CCh,体积减小证明至少有

其中一种,而且通过碱石灰后全部吸收;

②通过赤热的CuO时,固体变为红色;可能有CO还原CuO,也可能是H2还原CuO,也可

能是两者都有;

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证明有水生成,而这部分水来源于氢气还原氧化

铜时生成,所以一定有H2;

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证明有C02,而这些C02来源于CO还原CuO产生的,

所以一定有CO。

综上分析: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O、CCh中的一种,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气体的推断的知识,抓住题中反应的典型现象,掌握元素化合物的

性质是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pH=0的溶液:Na+、ChFe3\SO;

②pH=ll的溶液中:CO:、Na+、AIO;、NO「S2\SO:

③水电离的H+浓度c(H+)=10T2moi.L-i的溶液中:Cl、CO;、NO;、NH;、SO:

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C「、K+、SOf

⑤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Fe2\MnO;、NO:、Na\SOf

⑥中性溶液中:Fe3+、AF+、NO;、r、cr、s2-

A.②④B.①③⑥C.⑤D.®@@

1答案」D

「详解」①pH=O的溶液显酸性,Na+、Cl、Fe3+、SO/可以大量共存;

②pH=ll的溶液显碱性,CO:、Na+、A10;、NO;、S”、S0/可以大量共存;

③水电离的H+浓度c(H+)=l()T2moi1”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如果显酸性CO:、SO:不

能大量共存,如果显碱性,NH;不能大量共存;

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显酸性,Mg2+、NH;、Cl\K+、SO:可以大量共存;

⑤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显酸性,Fe2+与MnO;、NO;均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⑥中性溶液中Fe3+氧化I、S2-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选D。

10.关于下列转化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

A.Fej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2、+3

B.过程I中每消耗58gFe3O4转移Imol电子

C.过程II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FesCU+H2T

D.该过程总反应为2H2O=2H2f+O2T

1答案」B

「详解」A.Fe3O4的化学式可以改写为FeOFezCh,则Fe.KU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2、+3,

故A正确;

B.过程I:2Fe3O4(s)=6FeO(s)+O2(g),当有2moiFe3<)4分解时,生成Imol氧气,而58gFe3O4

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故生成0.125m。氧气,而氧元素由-2价变为0价,故转移0.5mol

电子,故B错误;

C.过程II中FeO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A

3FeO+H2O=Fe3O4+H2t.故C正确;

D.过程I:2Fe3O4(s)=6FeO(s)+O2(g),过程II:3FeO(s)+H2O(l)=H2(g)+Fe3O4(s),因此该过

程总反应为2H2。=。2廿2H,故D正确;

故选:Bo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测定葡萄糖还原新制氢氧化铜所得红色物质的组成。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将装置a中的Zn换成CaCO3可制备CO2气体

B.若撤去装置b,会导致该物质含氧量测定结果偏高

C.只需称量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就可确定该物质的组成

D.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Hz。、CO2进入装置d中

「答案」BD

「分析J装置a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通过浓硫酸干燥得到干燥的氢气,

通过装置c氢气还原红色物质,装置d吸收生成的水蒸气,最后装置e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

入影响测定结果。

「详解」A.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不可制备CO2气体,A错误;

B.撤去b装置,水蒸气进入d吸收,使测定生成水的质量偏大,导致该物质含氧量测定结

果偏高,B正确;

C.称量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只能确定生成水的质量,不能确定红色物质组成,需要测定

装置c反应前后质量,结合氧元素和铜元素质量变化确定化学式,C错误;

D.装置d是测定氢气还原红色物质生成的水蒸气质量,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

中的H2O、CO2等进入装置d中影响测定结果,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D。

12.用KMnCM酸性溶液处理硫化亚铜(CsS)和二硫化亚铁(FeSz)的混合物时,发生的

反应UTU未配平)和反应

I:MnO4+C2S+H+C2++SO:+Mn2++H2O(II:

MnC)4+FeS2+H+TFe3++SOf+Mn2++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中Cu2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反应I中每生成ImolS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lOmol

C.反应H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若反应I和反应n中消耗的KMnO4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反应I和反应II中消耗的还原

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1答案」BD

分析」中元素为价,中和元素分别为、价,中和

I1MnO4Mn+7Cu2sCuS+1-2FeS2FeS

元素分别为+2、-1价。

「详解JA.反应I中Cu2s中Cu和S的化合价都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则CsS为还原剂,

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Mn。,为氧化剂,A错误;

B.反应I中每生成ImolSO:,参加反应的Cu2s为Imol,CsS化合价共升高

2x(2-l)+(6+2)=10,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lOmol,B正确;

C.反应II中氧化剂MnO;化合价降低(7-2)=5,还原剂FeS2化合价共升高l+2x(6+l)=15,

根据得失电子相等,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5=3:1,C错误;

D.若反应I和反应II中消耗的KMnCh的物质的量相同,ImolKMnCU得到5moi电子,Cu2s

化合价共升高2x(2-l)+(6+2)=10,应氧化0.5molCu2S,FeS2化合价共升高l+2x(6+l)=15,应

氧化工11101=!molFeS2,则反应I和反应II中消耗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5mol:

153

—mol=3:2,D正确。

3

答案选BDo

13.“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某实验小组模拟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及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时先打开装置③中分液漏斗的旋塞,过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①的酒精灯

B.装置②的干燥管中可盛放碱石灰,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H3

C.向步骤I所得滤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析出NH4cl

D.用装置④可实现步骤H的转化,所得CO?可循环使用

「答案」C

「分析」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可得到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镣溶液,过

滤得沉淀物为碳酸氢钠,经洗涤、干燥得碳酸氢钠固体,滤液中主要溶质为氯化镂,再加入

氯化钠和通入氨气,将溶液降温结晶可得氯化镀晶体。

「详解」A、氯化钠、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氯化镂,反应方程式为

NaCI+NH3+CO2+H2O=NaHCO31+NH4Cl,由于氨气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所以先通氨气,再通

入二氧化碳,故A错误;

B、氨气是污染性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碱石灰不能吸收氨气,装置②的干燥管中可盛放

蘸稀硫酸的脱脂棉,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K,故B错误;

C、通入氨气的作用是增大NH:的浓度,使NH4C1更多地析出、使NaHCCh转化为Na2co3,

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故C正确;

D、用装置④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可实现步骤n的转化,但生

成的二氧化碳未被收集循环使用,烧杯加热未垫石棉网,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侯氏制碱法”试验中,需先通入氨气,其原因是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二氧

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先通入氨气所形成的溶液中氨的浓度较大,方便后续的反应进行;

“侯氏制碱法”所得到的产品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经过加热会生成碳酸钠。

14.电渗析法处理厨房垃圾发酵液,同时得到乳酸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HA”表示乳酸分

子,乳酸的摩尔质量为90g/moL;2一”表示乳酸根离子)。则下列说法不氐现的是()

A.交换膜I为只允许阳离子透过的阳离子交换膜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0—4-=O2T+4H+

C.电解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可控制阴极室的pH约为6〜8,此时进入浓缩室的0H一可忽

略不计。设200mL20g/L乳酸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产生的H?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

为6.72L,则该溶液浓度上升为155g/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D.浓缩室内溶液经过电解后pH降低

『答案」C

1详解」A.根据图示,该电解池左室为阳极,右室为阴极,阳极上是氢氧根离子放电,阳

极周围氢离子浓度增大,且氢离子从阳极通过交换膜I进入浓缩室,则交换膜I为只允许阳

离子透过的阳离子交换膜,故A正确;

B.根据A项分析,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0—4e-=O2f+4H+,故B正确;

C.在阳极上发生电极反应:4OH-4e-=2H2O+O2t,阴极上发生电极反应:2H++2e「=氏3

根据电极反应方程式,则有:2HA〜2H+〜1H2,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

的体积约为6.72L,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0.03mo1,则生成HA的物质的量

22.4L/mol

=0.03molx2=0.06mol,则电解后溶液中的孚L酸的总质量=0.06molx90g/moL+200x10-3L

x20g/L=9.4g,此时该溶液浓度=%,&=47g/L,故C错误;

0.2L

D.在电解池的阳极上是OH-放电,所以c(H+)增大,并且H+从阳极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

浓缩室;根据电解原理,电解池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即A-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交换膜II)

从阴极进入浓缩室,这样:H++A=HA,乳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pH降低,故D正确;

答案选C。

15.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A和B,发生A(g)+B(g)=C(g)+2D(g)AH,所得实验数据

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实验编号温度/℃

n(A)n(B)n(C)

①3000.400.100.090

②5000.400.100.080

③5000.200.05a

A.AH>0

B.50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16molLi

C.③中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大于20%

D.5min末测得①中n(C)=0.050mol,则0到5min内v(D)=0.02mobL'•min1

「答案」AD

「详解」A.由①②可知,温度升高时,平衡时n(C)下降,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所以该反应的AH<0,A选项错误;

B.由实验②的数据建立三段式有:

A(g)+B(g)C(g)+2D(g)

起始(mol/L)0.20.0500

转化(mol/L)0.040.040.040.08

平衡(mol/L)0.160.010.040.08

C(C)&(D)0.04x0.Q82

则平衡常数K==0.16,B选项正确;

c(A)ft(B)0.16x0.01

C.反应A(g)+B(g)=C(g)+2D(g)中,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大于反应前气体总体积,③的投

料比相比于②来说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即反应③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比反

应②的转化率大,反应②的平衡转化率为0.04+0.2X100%=20%,故③中达到平衡时,A的

转化率大于20%,C选项正确;

D.5min末测得①中n(C)=0.050mol,由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可知,0至U5min

内v(D)=2v(C)=2x(0.05mol+2L+5min)=0.01mol-L1-min-1,D选项错误;

答案选AD。

第【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6.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X,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的最外层

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表示上述五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碱性

最强的是。

(2)用元素符号表示D所在周期(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o

(3)D的氢化物比C的氢化物的沸点高,原因。

(4)E元素在周期表的第周期,第族,已知元素周期表可按电子排布分为s

区、p区等,则E元素在_______区。

(5)B、C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分别是晶体、晶体

(6)D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了原理和规则。

「答案」(1).HNO3⑵.NaOH(3).F(4).F(5).因为NH3分子间形成氢键

(6).四(7).VID(8).d(9).离子(10).分子(11).泡利(12).洪特

「分析」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

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I则A是14号元素Si;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

最小的元素,则B是Na;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C是P;D是N;E的外围电子排布

式为3d64s2,则E是Fe,依此解答。

「详解」(1)上述五种元素中,元素非金属性最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

强;金属性最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碱性越强,故酸性最强的是HNO3,碱性最强的是

NaOH;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N所在周期(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

是F,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

(3)因为NH3分子间形成氢键,故N的氢化物比P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4)Fe元素在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H1族,已知元素周期表可按电子排布分为s区、p区等,

E元素在d区;

(5)Na、P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五氧化二磷,晶体类型是分别是离子

晶体、分子晶体;

(6)N的2p能层3个单电子各自占据一个轨道,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17.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1)已知:CO2(g)+3H2(g)=CH3OH(g)+H2O(g)AH2=-49.0kJ/mol,

CO(g)+H2O(g)=CO2(g)+H2(g)△,3=-41.1kJ/mol,H2还原CO反应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CO(g)+2H2(g)k=CH30H(g)A/7i,则△,产kJ/mol

(2)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O和2.2molH2,发生反应

CO(g)+2H2(g)=CH30H(g),实验测得平衡时CO的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压强:p\____pi.(填或“=”)

②M点时,H2的转化率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除=(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数)。

⑶H?还原NO的反应为2NO(g)+2H2(g)N2(g)+2H2O(1),实验测得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

片h,m(NO>cn(H2)伏是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①某温度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1

编号c(NO)/(mol/L)c(H2)/(mol/L)v/(mol-L'-min-)

10.100.100.414

20.100.201.656

30.500.102.070

由表中数据可知,m=,n=

②上述反应分两步进行:

i.2NO(g)+H2(g)=N2(g)+H2O2(l)(慢反应);ii.H2O2(l)+H2(g)=2H2O(l)(快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

A.H2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i的活化能较高

C.总反应速率由反应ii的速率决定D.反应i中NO和H2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4)2018年我国某科研团队利用透氧膜,一步即获得合成氨原料和合成液态燃料的原料其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空气中N2与02的物质的量之比按4:1计)。工作过程中,膜I侧所得

n(H)

-77?^=3,则膜I侧的电极方程式为

n($)

膜1侧.

透氧膜

膜II侧

6

r答案](1).-90.1kJ/mol(2).>(3).54.5%(4).—(5).1(6),2(7).

P;

2

BD(8).12H2O+O2+28e=12H2+14O-

「分析」(1)已知:CO2(g)+3H2(g)=CH3OH(g)+H2O(g)AH2=-49.0kJ/mol①

CO(g)+H2O(g)-CO2(g)+H2(g)AH3=-41.1kJ/mol②

①+②得:CO(g)+2H2(g)CH3OH(g)AHi,从而求出△Hi=-90.1kJ/mol,该反应AS<0,

AH!<0,从而得出自发进行的条件;

(2)①反应为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压强越大,CO的转化率越大,图中显示,Pi时CO

的转化率大,由此可得出必与P2的关系。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M点时,CO的转化率为60%,则CO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6mol。

由此建立三段式的关系为:

CO(g)+2H2(g)目呢CH30H(g)

起始量(mol)12.20

变化量(mol)0.61.20.6

平衡量(mol)0.410.6

0.6

12VP1

M点时,出的转化率为一xlO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

220.4z1、2

-yP.x^Pi)

②A.两步反应加和,虽然H2O2被消掉,但H2O2出现在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中,所以它不是

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i是慢反应,则反应的活化能较高;

C.总反应速率由慢反应的速率决定;

D.反应i是慢反应,说明NO和H2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n(H2)一

(4)n(N2):n(O2)=4:1,=3,则”(H2):〃(C)2)=12:1,从图中可以看出,氧兀素转化为

n(N2)

CT,氢元素转化为H2,由此可得出膜I侧的电极方程式。

「详解」已知:

(1)CO2(g)+3H2(g)=CH3OH(g)+H2O(g)AH2=-49.0kJ/mol①

CO(g)+H2O(g)=CO2(g)+H2(g)AH3=-41.1kJ/mol②

①+②得:CO(g)+2H2(g)=CH3OH(g)AHi,从而求出AHi=-90.1kJ/mol,该反应ASO,

AHi<0,从而得出自发进行的条件是低温。答案为:B;

(2)①反应为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压强越大,CO的转化率越大,图中显示,Pi时CO

的转化率大,由此可得出答案为:>;

P»P2o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M点时,CO的转化率为60%,则CO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6mol。

由此建立三段式的关系为:

CO(g)+2H2(g)CHQH(g)

起始量(mol)12.20

变化量(mol)0.61.20.6

平衡量(mol)0.410.6

0.6

P1

点时,的转化率为T

MH2£x100%=54.5%,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2P

6

答案为:54.5%;—;

Pi

mn

v3_kxO.5xQ.l2.070

(3)由表中数据可知,由此求出m=l;

kx0.1mx0.1n-0.414

v_kx().l,nx0.2n_1.656

2由此求出答案为:

v^-kx0.1n,x().ln-0.414n=2;o1;2;

②A.两步反应加和,虽然H2O2被消掉,但H2O2出现在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中,所以它不是

该反应的催化剂,A错误;

B.反应i是慢反应,则反应的活化能较高,B正确;

C.总反应速率由慢反应的速率决定,C错误;

D.反应i是慢反应,说明NO和H2的碰撞仅部分有效,D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答案为:BD;

n(H,)_

(4)n(N2):n(O2)=4:1,=3,则〃(H2):"(O2)=12:1,从图中可以看出,氧兀素转化为

n(N2)

O2-,氢元素转化为H2,由此可得出膜I侧的电极方程式12H2O+O2+28e-=12H2+14O2-。答案

为:2

12H2O+O2+28e=12H2+14O-0

【点睛」化学反应过程中,两种反应物本身要进行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为新物质。若两种

物质反应速率不同,慢反应在自我分解时速率就慢,即使反应速率快的分解了很多,也没有

足够的反应慢物质的产物与其进行结合,所以整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就由慢反应的速率决定。

就象木桶一样,最短的木板决定木桶盛水的高度。

18.依据下述所给信息,完成下述小题

(1)黄铁机法是硫酸体系中除铁的常用方法,黄钱铁矶是黄铁机中的一种『化学式可表示为

摩尔质量为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向溶液中

(NH4)xFey(SO4)z(OH)w,480g-mol'oMnSOFe?

加入MnO2,充分搅拌,然后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为1〜3,升温到95℃,静置即可形成黄

钱铁矶沉淀。MnCh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为,静置形

成黄钱铁矶过程中溶液的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离子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NHs,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

外层结构。请回答:

①试写出A的阳离子的化学式,A的阴离子的电子式。

②适当加热,A就分解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是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A溶于水后生成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则A的水溶液呈_______性(酸/碱/中),原因:

+2+2+3+

|■答案J(1).MnO2+4H+2Fe=Mn+2Fe+2H2O(2),减小(3).NH;(4).

EH]—(5),NH4H=NH3T+H2T(6).(7).

NH4H+H2O=NH3-H2O+H2T

i2+2+3+

「详解」(l)MnCh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Fe-Mn+2Fe+2H2Oi静置

形成黄镂铁矶过程中结合OH:反应后溶液的pH减小;

(2)离子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

外层结构:

①则A的阳离子的化学式NH:;A的阴离子为氢离子,电子式为[可一;

②适当加热,A就分解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是化合物,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NH3,f+H2,T'

③A溶于水后生成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则A发生反应:H2O+H2T;故

NH4H+H2O=NH.V

A的水溶液呈碱性。

19.『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化合物M是一种香料,A与D是常见的有机化工

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化合物M:

―HQ—OvCu

AB—ZS-

增Lj^CH=CHCH。

D•NaOH/HQ

热EAF*GM

(附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一稀NaOH|

②2RCH2cH0>~~t-S-R-CH2CH=C-CHO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D的结构简式是。

(2)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C中官能团名称为

(3)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关于G的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属于芳香烧

b.可与FeCb溶液反应显紫色

c.可与新制的Cu(OH)2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d.G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平面

(5)化合物M的同系物N比M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4,N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

件的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与化合物M含有相同的官能团;②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化合物X与Y以物质的量之比2:1反应可得到化合物

,X的结构简式为,Y的结构简式为。

(3)(VcHiCl+NaOH—~~►(>CH20H+NaCl;

(4)cd;(5)18;(6)CH3CH2CHO,OHC-^^-CHO。

1分析」根据信息②,推出C和D结构简式为:CH3cH。和,A的分子量

为28,推出A为CH2=CH2(乙烯),B为CH3cH?0H,G的结构简式为:《OACH。,F

的结构简式为:C珠OH,E的结构简式为:,D的结构简式为:

『详解」(1)A为乙烯,D的结构简式为:^Q^-CH3;

(2)A和B发生CH2=CH2+H2O一■件弋CH3CH2OH,发生加成反应,C的结构简式

含有官能团是醛基;

(3)E生成F,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CHiCl+NaOH-------CH20H+NaCl;

(4)根据G的结构简式为:尸HO,a、烧仅含碳氢两种元素,G中含有O元素,

故错误;b、不含有酚羟基,与FeCb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故错误;c、含有醛基,与新制

Cu(OH)2共热产生CU20,故正确;d、苯环是平面正六边形,醛基共面,所有原子共面,即

有14个原子共面,故正确;

(5)N的相对分子质量比M大14,说明N比M多一个“CH2”,(邻间

共有3x6=18种;

(6)根据信息②,X为CH3cH2CH0,Y的结构简式为0HC<2}一CH0。

20.一水硫酸四氨合铜晶体『CU(NH3)4SO4・H2。』常用作杀虫剂,媒染剂,在碱性镀铜中也

常用作电镀液的主要成分,在工业上用途广泛。常温下该物质可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在空

气中不稳定,受热时易发生分解。某化学兴趣小组以Cu粉、3moiI」的硫酸、浓氨水、10%

NaOH溶液、95%的乙醇溶液、0.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