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文化自信:感受草原风情,欣赏草原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语言运用:指导学生通过主动积累、梳理,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特思维能力:文章以行踪为序,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抓住作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的表达方法,运用联想与想象,让形象更加丰富,情感更加饱满。审美创造: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积累美的语言。【课前解析】关注写作顺序:本文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喜迎远客的场面和主客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推进自然。关注语言特点:本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本文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关注作者: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重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重点)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式,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课前准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2.明确课文描述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3.明确“融情于景”这一写法的好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交流草原风光示课件3)2.揭示课题《草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4)(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受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2.学习字词。(出示课件5)(1)出示词语:陈巴尔虎旗蒙古包马蹄奶豆腐鄂温克指名读词语,注意纠正字音,了解陈巴尔虎旗的位置。学习多音字“蒙”。(出示课件6)(2)学写字。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同桌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出示课件7)指导生字书写,重点指导“毯”“腐”字的书写。(出示课件8)三、再读课文,厘清结构,感受草原风光美1.请你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出示课件9)交流汇报:草原风光图(1)、喜迎远客图(2-3)、主客联欢图(4-5)。(出示课件10)(板书: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画出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出示课件11)学生勾画: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出示课件12)这句话中的“渲染”指的是什么?“勾勒”指的是什么?观看国画“渲染”“勾勒”的视频。(出示课件13)总结:“国画渲染”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像,“国画勾勒”指的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2)身处这样美的环境中,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出示课件14)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出示课件15)发挥想象:“我”会唱些什么歌?“我”会低吟哪首小诗?如果你是骏马和大牛会回味些什么?(3)总结:通过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色美。(板书:景色美)(4)讨论: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16)我们在描绘景色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既可以写看到的、听到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写,这样才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1.熟读第1自然段,给课文第1自然段填空。(出示课件17)2.小游戏:看图背诵。根据所给尝试背诵第1自然段。(出示课件18)【教学目标】1.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2.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和同学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教学过程】一、学习“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出示课件19)预设: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出示课件20)从这个比喻句以及第2自然段中的三个“飞”字,可以看出蒙古族人民喜迎远客的热情。2.默读第3-5自然段,画出具体表现“蒙汉情深”的地方。(出示课件21)预设:通过第3自然段中的语句“许多”“很多”“从几十里外”“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体会到主客之间的心情激动和情谊深厚,也感受到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民族团结互助。(出示课件22)②从第4自然段中主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这些民族美食招待客人,从第4自然段中“唱民歌”、第5自然段中给客人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可以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和真挚。(出示课件23)3.面对主人的热情招待,客人是如何做的呢?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图表。(出示课件24)(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表呈现主客联欢时的热闹场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4.总结: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人情美。(板书:人情美)三、联系课文内容,从所读内容想开去1.舞台表演,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出示课件25)请同学上台演一演主客是如何联欢的。提示:主人们敬酒时会说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客人们是如何回敬的?会说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的形式,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蒙汉情深,更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2.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出示课件26)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蒙古族与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进行分别呢?人们在这遥远的无边无际的草原上互相惜别直至夕阳落下。可以感受到作者心蒙汉情深)3.联系生活实际,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出示课件27)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和同学们交流你当时的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8)读一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或者读一读其他作者描写草原的文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展示内蒙古大草原秀美的风光,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感受草原的无限风光,由此产生对草原的兴趣和向往,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在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情形,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阅2丁香结【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丁香花的美早就吸引历代文人的眼睛,翻开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不难找到吟诵丁香的经典作品,感受中华古诗词的韵味与优语言运用:文章看似一篇随笔写物散文,其实结构严谨,内容层层递进,思想逐步深入,把重点部分写得很详细。思维能力: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于细小的生活琐事、平凡的自然景物中去体验和感受人生,而后将深沉的思索诉诸笔端。审美创造:从和谐的色彩感受美,月光下的丁香、春来窗外的丁香、细雨中的丁香都有不同的色彩美,在沉入文本感受美的基础上,聚焦那些美感特征鲜明强烈的字眼、语句去深刻领悟美。【课前解析】关注文章内容:课文从古人“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中的丁香花,写到自己在偶然的观察中明白“丁香结”说法的来由,最后从丁香结寄予的愁思想开去,对丁香结有了新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积极关注写作手法:这是一篇语言精美、意蕴丰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文章在介绍丁香花时,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突出了它的颜色、样子、气味。除了写意式的色彩描写,也有对花形的工笔白描,从局部写到整体,条理分明,文字富有节奏感。【教学目标】1.会写“缀、窥”等14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4.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缀、窥”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厘清文章结构,学习“赏花”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一、认识作者,理解课题1.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作家——宗璞。(出示课件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她笔下的《丁香结》。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出示丁香花,引导学生根据理解“丁香结”的意思是丁香的花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2.学习字词。(出示课件6-7)(1)出示词语:参差单薄幽雅笨拙缀满尘土纷器斗室指名读词语,纠错正音。字理识字,了解“斗”字的演变过程。学习多音字“薄”。(出示课件8)(2)学写字。(出示课件9)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重点指导“幽”“薄”的书写。(出示课件10)三、再读课文,厘清结构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11)第1—3自然段写了丁香花,写的是“赏花”;第4—6自然段写了丁香结,写的是“悟花”。(出示课件12)(板书:赏花悟花)四、聚焦“赏花”部分内容,品读句子,想象画面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的句子,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丁香花。(出示课件13)(出示课件14)预设1:通过“雪白、银妆、白的潇洒、紫的朦胧、积雪、一片莹白”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板书:颜色)预设2:通过“星星般的小花”“十字小白花”“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了丁香花的外形。(板书:外形)预设3:通过“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香气直透毫端”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了丁香花的气味。(板书:气味)2.(出示课件15)画出写丁香花颜色的关键词,体会丁香花的特学生勾画:雪白、银妆、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提问: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积雪”指盛开的白丁香花,我是从上下文中“有三棵白丁香”和“香气直透毫端”等语句看出来的。追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语言不重复,有韵味。3.画出写丁香花外形的关键词,想象丁香花的美。(出示课件16)预设:星星般的小花、十字小白花、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5.画出写丁香花气味的关键词,边读边感受花香。(出示课件17)预设:淡淡的优雅的甜香、香气直透毫端提问:去掉一个修饰词可不可以呢?不可以。去掉后就不具体了。6.指导朗读:朗读第1-3自然段,欣赏丁香之美。(出示课件18)7.默读第4自然段,想象画面,思考:(1)雨中的丁香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19)预设:雨中的丁香的特点是“格外妩媚”“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了解“印象派”。(出示课件20)(2)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借助说说你的看法。(出示课件21)微雨是“迷蒙”的,紫丁香在微雨中是“模糊”的,白丁香在微雨中是“莹白”的,白的潇洒,紫的朦胧;再联系古人“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微雨、丁香自然而然地就和人的愁怨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成了人们人生境遇的某种象征,所以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出示课件22)课件28)【教学目标】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2.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教学过程】一、感知作者内心感受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相关语句。(出示课件23)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出示课件24)提问:作者是怎样看待丁香花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丁香花的什么感情?二、聚焦“悟花”部分内容,解读“丁香结”,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为什么古人会由丁香花发明了“丁香结”这一说法?阅读第5、6自然段,画出句子。(出示课件25)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出示课件展示丁香结及古代女子衣服上的盘扣,直观了解二者的相似之处。(出示课件27)以“阅读链接”中的诗句作补充,通过诗句中的“愁、断肠、雨中愁”等,引导学生明确丁香结自古以来就表示愁怨难解的意思。(出示(设计意图:联系“阅读链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丁香的诗句,加深对丁香结象征意义的理解。)朗读第6自然段,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出示课件29)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从生活实际想开去:丁香结和人生有什么相似之处?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作者从实际生活想开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板书:生活多结从容面对积极的人生态度)1.丁香结引发了你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出示课件30)2.拓展延伸:梅、兰、竹、菊等植物的象征意义。(出示课件31)【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是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概括,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3古诗词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中华优秀传统诗词的魅力,激发传承中华文化的理语言运用:三首古诗词主题明确,能借此欣赏古人是如何通过精炼的诗歌语言表达观点、营造情境的。思维能力:学习诗人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法,赏析诗歌淡而有味、耐人咀嚼的意境。审美创造:三首古诗词都触景生情,托景抒情,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课前解析】关注内容:《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中一个小洲时的愁苦心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下雨前和雨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关注作者: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及羁旅行役的心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德”,正确朗读古诗。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夏雨中的西湖以及山村夜晚的景色吧。二、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宿建德江)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出示课件3)(1)强调“渚”的读音。(2)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古诗。(3)指导诗题中“德”字的写法。(出示课件4)(1)解诗题:诗题中“宿”的意思是留宿;根据注释①明确“建德江”是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诗题的意思是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出示课件5)(2)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说出诗歌大意。(出示课件6)根据注释②明确“渚”的意思是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前两句的意思: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明确“野”指原野;“旷”的意思是空阔远大。诗人停靠在烟渚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板书:远景近景)3.说说你知道的和“月”有关的诗句。(出示课件7)预设:举头望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月是故乡明……总结:“月”在古诗词中常寄托游子对故乡的思念。4.结合背景资料感悟诗情:诗人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有怎样的感受呢?(出示课件8)愁。(诗眼)(板书:愁)5.面对黄昏的日落,诗人为何会涌起“新愁”?(出示课件9)作者之所以愁,是因为远离家乡、仕途失意。(板书:远离家乡仕途失意)6.(出示课件10)朗读指导: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放慢语速和语调,重读“愁”字来读出诗人的愁绪。7.(出示课件11)借助书中的插图尝试背诵这首诗。三、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件12)(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出示课件13)强调“轼”的读音及朗读节奏。2.解诗题。(出示课件14)交代了时间,“望湖楼”交代了地点,“醉书”交代了事件。诗题的意思是六月二十七日登上望湖楼饮醉时写下的作品。3.结合诗句,想象画面。出示自主学习要求:有人说,这首诗的每一行诗都是一幅画,结合注释,说说每一行诗分别写了怎样的画面?(出示课件15)汇报交流:(出示课件16)“黑云翻墨未遮山”将黑云比喻成打翻的墨汁,像墨汁一样的黑云翻卷。我通过这句诗看到了一幅黑云翻墨图。(板书: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跳珠”写了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上跳动,“乱”字让我感受到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我通过这句诗看到了一幅白雨跳珠图。(板书:白雨跳珠图)“卷地风来忽吹散”中的“卷地风来”是说风从地面卷起,“忽”字让我感受到云散的速度之快。我通过这句诗看到了一幅狂风散云图。(板书:狂风散云图)“望湖楼下水如天”中的“水如天”让我感受到湖水的平静,我通过这句诗看到了一幅雨后西湖图。(板书:雨后西湖图)讨论交流:四幅画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17)四幅画面分别写出了乌云的浓、暴雨的大、风的快、湖水的静。前三幅画面体现了动态美,最后一幅画面体现了静态美。(板书:动态美静态美)(设计意图: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抓住这一特点,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诗的理解。)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5.朗读指导:朗读前三句时可以用比较轻快的节奏,读出天气骤变时诗人惊奇的感觉,最后一句语速放缓,读出湖面平静之感。(出示课件6.借助四幅画面尝试背诵这首诗。(出示课件19)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鹊、蝉”。了解诗人辛弃疾。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出示课件20)二、初读诗词,解词题1.朗读本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21)(1)强调“见”的读音,拓展“见”读作“现”的诗句,根据注释⑥理解“见”同“现”。(2)出示节奏划分,读出节奏。根据注释①明确“西江月”是词牌名;根据注释②明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南面。这是诗人夜里经过黄沙岭时创作的一首词。(出示课件22)指导词题中“蝉”“鹊”的写法。(出示课件23)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心情1.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说出诗歌大意。(出示课件24)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2.读这首词的上阙,想象画面: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出示课件25)预设:词人看到了“明月、别枝、惊鹊”,“惊鹊”在这里可以起到 (出示课件26)(板书:看到明月别枝惊鹊听到鸣蝉说丰年蛙声一片闻到稻花香)追问:通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感受到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板书:宁静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月夜恬静自然、优美如画的景色,及作者闲居时的心情。)3.过渡: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天气突变,诗人想找过去熟悉的茅店避雨,此时为什么找不到了呢?(出示课件27)通过“忽见”一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出示课件28)表达的感情一样吗?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出示课件29)不一样。通过《宿建德江》中的“愁”字,可以感受到作者寂寞、孤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悦、欢快的心情。(出示课件30)(设计意图:写景往往是为了抒情。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更深刻地发现两首诗情感表达的区别,还能在朗读中读出对诗词独特的体会。)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31)【教学反思】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并通过课后拓展诗词,吟诵诗词的活动,拓展了学习的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语言运用: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思维能力: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审美创造:研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鲁迅的伟大品质及精【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五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各样的形式来追悼他,向他致敬。第2、3自然段:鲁迅与“我”谈论了《水浒传》,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第4-13自然段:主要讲述了鲁迅妙语讽刺旧社会。第14-22自然段:鲁迅救助一位黄包车车夫。第22、23自然段:女佣阿三回忆伯父鲁迅生前的事情。关注描写:这篇文章的结构明晰,用空行分成了六块,从整体看,第一块是一部分,这部分先写鲁迅逝世后的场面,用倒叙开头,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伯父得到好得多人的爱戴?设置悬念。后面五件事就是来解答这个疑问的,所以后面五块内容是一部分。【教学目标】2.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重点)3.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2)导入: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伯父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时写了一篇怀念他的文章,让我们通过她的笔墨近距离地认识鲁迅。揭示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明确学习任务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3)3.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出示课件4)三、深入学习本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出示课件5)1.我们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预设:(1)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2)带着问题读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3)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4)俗话说:“熟能生巧。”让我们不断练习,努力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2.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出示课件预设:总共写了五件事,分别是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板书: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教师引导: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是作者亲身经历亲历亲见亲闻)任务二: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默读课文,圈画描写鲁迅先生的词句,并作简单批注。(出示课件8)1.交流“追悼”部分(出示课件9)预设: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深受很多人的爱戴。(板书:深切怀念深厚爱戴)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采用的叙述顺序是倒叙。2.交流“谈《水浒传》”部分(出示课件10)预设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预设2:“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这体现了伯父非常关心晚辈。3.交流“笑谈‘碰壁’”部分(出示课件11)预设:“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黑洞洞”的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的迫害。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资料表明鲁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乐观斗争的4.交流“燃放花筒”部分(出示课件12)预设:“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那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慈祥、率真,热爱生活。5.交流“救助车夫”部分(出示课件13)预设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对贫苦人民的关心。预设2:“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通过这可看出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感。6.交流“关心女佣”部分(出示课件14)预设:女佣阿三的话,体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7.感受鲁迅先生的人物品质(出示课件15)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预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终坚持情感体验去把握教材,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课前导读这条明线贯穿全课,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引导学生把握分段的技巧,归纳小标题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归纳小标题,将课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最后在出示小标题的时候让学生观察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进而梳理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倒叙”,从而让学生掌握“倒叙”这种写作顺序的特点和好处。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树立语言运用:能用合适的情感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并体会作者对人生思维能力:能通过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感悟“两种人”的审美创造:理解诗歌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关注结构:第一部分(第1节)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提出了不同的人,其生与死的价值和意义迴异的观点。第二部分(第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甘为子牛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关注描写:通篇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是本诗的主要特色。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教学目标】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导入: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去深入了解鲁迅先生。(板书课题)二、明确学习任务,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1.结合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2.你找到了哪些资料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展示自己的搜集到的资料。(出示课件4)3.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提示:关注标点的停顿,关注诗行及诗节之间的停顿,读出诗歌语言4.诗歌写了哪两种人?(出示课件6)①压迫人民,作威作福的人。(板书:有的人虽生犹死)②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板书:有的人虽死犹生)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2—4节写了这两种人不同的人生观,第5—7节写了两种人不同的结局。两种人生观与两种不同的结局是对应关系,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出示课件7)5.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圈画相关内容。(出示课件11)压迫人民,作威作福的人“人民把他摔垮”,人民对他们的态度是憎恶痛恨的。(板书:憎恶痛恨)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人民对他们的态度是热爱赞美的。(板书:热爱赞美)三、借助资料,自主探究,感受鲁迅形象1.(出示课件8)合作探究:本诗的诗题叫“有的人”,如果没有副标题和学习提示,你能借助资料,读出其中一种人就是指鲁迅先生这样的人吗?从哪里读出来的?①(出示课件9)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让我想到了鲁迅《自嘲》中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有鲁迅的名言“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一心为民,甘愿为民牺牲的精②(出示课件10)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让我想起了鲁迅的散文诗集的名字《野草》;我还想到了鲁迅的名言“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一心为民,甘愿为民牺牲的精神。③(出示课件11)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这句诗让我想起了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的事例;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关心劳苦大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④(出示课件12)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这句诗让我想到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开头内容体现人民对他的爱戴;还有巴金的文章《悼念鲁迅先生》体现了对鲁迅的怀念和崇敬。2.补充资料:毛泽东和叶圣陶对鲁迅的评价。(出示课件13)3.(出示课件14)请结合资料说说你对鲁迅的了解。预设:甘愿为民牺牲,憎恶黑暗社会,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4.朗读诗歌。(出示课件15)伴随音乐,结合自己的理解朗读本诗,运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情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习作:有你,真好教学目标1.针对学生实际,训练他们感受生活,表达感情的能力。2.训练学生叙事的能力,力求叙事具体、生动,又能扣住主旨。3.训练学生构思能力,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4.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力求表情达意,有能生动吸引人。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叙事的能力,力求叙事具体、生动。教学难点:叙述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刘和刚的《父亲》2.学生欣赏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3.总结谈话:父爱如山,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为了孩子的成长,费尽了心血。当孩子慢慢成长起来,父亲却像一棵大树一样渐渐枯萎了。歌曲中“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这一句感动得无数人流下热泪。想想一路走来,一直有父亲陪伴左右,真想大声喊出一句话“有你,真好”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有你,真好(板书题目)二、用心构思,列出提纲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2.学生分组,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内的同学自由发言,相互交流。(1)“你”——可以父母、亲朋、师长,也可是同学、路人、对手(2)“好”——有你的好处应该在文中明确反映出来,读者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出来,体会出感情来;(3)“你”——要是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牵强的现象。三、细读范文,含英咀华1.学生细读课前下发的范文《有你,真好》。是你将我教育成人,是你教我丰富的知识,让我已不再那么幼稚反而成熟许多,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你“老戴”。你上课十分严肃,上课时很少有微笑,表情十分严肃认真,好像把我们当作你的亲生儿女一样对待。由于你上课的威严,让我们有几分惧怕。你为了能让我们考上好的中学,教室里的荧光屏你不知升降了多少次,遇到了难题,你总是非常耐心地一一解答。有什么事没做好,你会十分具有责任心地耐心教导我们,为了我们,你的眼睛发炎了都还要坚持给我虽然“老戴”上课时十分严肃,可到了课后却又十分亲切温和。记得六年级的我还是十分地健忘,每趟都会忘记带伞,有一天下起了大雨,妈妈上班工作很忙,爸爸又去三明工作了。“老戴”看见了焦急等待的我,便要送我一程,到了“老戴”家前的那片空地时,她便把雨伞给了我,叫我自己回去,不送我了。因为“老戴”家中有个女儿要照顾,我便拿着雨伞说了声谢谢消失在雨帘中。可我却没有注意到“老戴”为了不让我淋着,又怕我看到会自己跑回家,便把雨伞倾向我,而自己却淋了还有一回,那时体弱多病的我,因为拉肚子去医院看病而无法按时到校,稍好一些才到学校。一进门“老戴”那双充满些血丝的眼睛就望着我,第一句暖心的话就是:“好些了吗?”我点了点头,便进了教室继续大家都哭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止不住。是你像蜡烛一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是你像园丁一样,哺育了我们,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有你真好!我的数学老师——戴老师。2.交流: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题目:有你,真好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断,写一篇500字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看看事情写得具体吗?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了吗?(板书:事情具体感情真挚)板书设计有你,真好事情具体感情真挚教学反思这次习作的教学,我力求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充分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孩子们对写作充满兴趣,愿意动笔,激发他们的热情。力求让孩子们“快快乐乐上习作,轻轻松松写作文。”我充分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教师、伙伴、自我三位一体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不拘教学流程灵活的针对学生的突发情况整体调控教学过程。本节课也有不足和困惑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小组交流时,有个别小组没有真正发挥交流的作用,流于形式。我认识到,习作教学重在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乐于表达,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虽然这节课不是十分完美,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探索,坚持不懈的努力,写作之花一定会竞相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3.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4.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三、教学重点2.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2课时出示课件1:(板书:语文园地)1.学生结合阅读经验,小组流浏览的方法。引导:浏览是快速地、大略地看一下,这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阅读中要经常用到浏览。出示课件2:2.自由读“交流平台”,反馈浏览的方法。预设1:连词成句。预设2:一目十行地读。预设3:跳过去不重要的部分。预设4:浏览时运用默读的方式,要集中注意力,眼脑同步。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出示课件7:①教师点拨:罗列的文章题目各有特点。第一行题目是文章中主要人物做题目(书上泡泡里的原话);第二行是用主要事件做题目;第三行是用文章主要道具(物品)做题目;第四行是以立意为题。泡泡里的话“这组题目很有意思,因为……”是让大家体会各种命题的好处,从而学习给自己的习作拟恰当的题目。预设1:《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以文章的主要人物为题,揭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预设2:《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以事件为题,揭示了课文的主要事件。预设3:《竹节人》《桥》《芦花鞋》是以事物的名称为题,说明文章是围绕着这些事物来写的。预设4:《草虫的村落》《在牛肚子里旅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这组题目很有意思,运用了修辞方法,还能激发阅读课文的兴趣。②小结:看看这些题目,再回想我们曾经写过的作文题目,是不是太粗糙了呢?希望同学们将今天学习到的课题类型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题目中,让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2.读下面的词语,说说你的发现?出示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音喇叭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气体液化设备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维生素补充液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美容用蓖麻油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曲面视频显示屏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电子显微镜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电子芯片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成本归集与分配简》课件
- 工业用电磁炉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立式木制标志牌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认知觉醒》- 周岭 - 读书笔记
-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 JGJ48-2014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 酒店开业庆典活动合同
- 2024新外研版初一上英语单词默写表
- 病人发生心脏骤停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 山东省各地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4届高考英语作文复习专项读后续写:拯救小猫任务单素材
- 某电机修造厂35kv终端变电所设计
- 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新课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