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阅读一首诗或研究一个诗人时,人们常常想到“背景”,这首诗是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这个诗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背景”分析成了一个既定思路,几乎每一个批评家都对它毫无犹豫地信手拈用,而很少有人质疑它似乎天经地义的权力。事实上,诗歌的“背景”和“意义”二者之间并没有谁决定谁的因果链条,“背景”只是阐释者借以理解诗歌的途径之一,意义的历史和语言的历史、审美的历史一样,并非当时的真实而是现时的理解,所以我们应当再次追问的是:诗歌的意义是不是由背景限定的?离开了背景,诗歌是不是就不能理解?首先,我们应当承认诗歌本身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文本,它是由诗歌的特殊语言构成的传情表意的艺术品,尽管语言的“指涉性”使文本“像许多引文的镶嵌品,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但背景历史却只是“其他文本”之一,相当多的诗歌并不需要以背景支撑为靠山就可以拥有完足的意义。特别是那些历久弥新、传诵不绝的抒情诗歌,它并不传达某一历史事件、某一时代风尚,而只是传递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像自由、生存、自然、爱情等等,它的语言文本只须涉及种种情感与故事便可为人领会,一旦背景羼入,它的共通情感被个人情感所替代,反而破坏了意义理解的可能,正像尼采在《历史的使用与滥用》里说的,有时人们不得不学会忘却,因为有时过多的记忆损害了人的自身创造力。而在文学里,过多的背景记忆正妨碍了诗歌欣赏的自由,使阅读者在历史专制下不得不被背景耳提面命。像李商隐《无题》,当批评家用窥探王茂元家婢女或窥探入道女冠的“背景”参与解释时,诗歌就失去了永恒的魅力而只成了隐私的实录,“美作为代价偿付“真“善也真的道德尺度下被无情勾销可是,人们读诗是为了读诗而不是为了通晓历史,既然诗歌是一种文学文本,充其量有一些虚构的历史痕迹,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历史”来取代它呢?既然诗歌是“特殊语言构成的一个传情达意的艺术品”,那么,它在写作时就包容了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当然受到历史环境、个人经历的种种影响,政治形势、学术思潮、地理民俗、民族心态、经济环境,换句话说,整个文化都会在诗人心里留下痕迹,但是,这一切都必须经由一连串的“移位”才能渗入创作,并受到诗人个人的禀赋、气质、性格这一磁场的扭曲,受到具体创作时极微妙的心境变形,往往迂回曲折,才在文本中留下极其含糊的“印迹”。诗史上显而易见的一个事实是,一个盛世的诗人未必总写快乐爽利的颂诗,一个衰世的诗人未必总写愁苦哀怨的讽刺,把“背景”看成是一种必然性规定性的“势力”或“靠山”,至少犯了两种毛病,一是把复杂的诗歌活动简化为一种“刺激——反应”模式,仿佛把活生生的诗人都当成了牵线木偶,把一出灵动万变的人生大舞台看成了死样呆气的牵线傀儡戏;二是把文学降格为历史学的附庸,忽略文学的个性存在,只看到历史赋予的意义,而没看到语言技巧与审美经验赋予的意义。毫无疑问,背景批评应当允许存在并作为探寻意义的一个途径,尤其是诗歌主题与历史背景相关密切的时候。但是,意义毕竟是由诗歌本身的语言文本提供的,我们不应让背景替代人们的阅读与理解,更不应让背景越俎代庖地取代审美主体的感悟。换句话说,“背景”不应当成为“压倒”的力量,成为解读诗歌的唯一钥匙。诗歌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这里没有大门,没有关闭大门的锁,更没有手持武器检查通行证的卫兵。克莱曼在《莎剧意象之发展》里说:“把诗歌与历史现象划分为一个个鸽笼般的系统,再把每一首诗上贴个标签,这样仿佛我们的理解便达到了最终目的,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错误。这一刻板的分解的分类破坏了有活力的感悟,使我们领会不到诗歌的整体魅力和多彩的丰富性同样,背景之于意义也不是标签,而只是参考性的“提示”。在这里切忌犯“决定论”的毛病,把一种垄断的专制的权力轻易地交给了“背景”,却阻塞了其他通向“意义”的途径,以享有特权的历史学家的外在权威取代了诗人及作品的内在权威,在面对诗歌的时候,批评家还不如先行承认那句虽然令人尴尬但也令人轻松的古老箴言:“诗无达诂。”(摘编自葛兆光《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景限定探寻诗歌意义诠释的途径,只是因为当时的真实已无法还原而只能达成现时的理解。之所以能传唱不绝,不是因为其背后有来自其时代的支撑,而是因为其本身拥有完足的意义。C.语言的“指涉性”使得诗歌文本可以自给自足,同时也吸收和转化了其他文本,这其中便包括了历史背景。D.
背景批评固然可以作为探寻诗歌意义的途径之一,但不应让背景替代审美主体的阅读、理解和感悟。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个人经历、政治形势、学术思潮、地理民俗、民族心态、经济环境等都属于诗歌“背景”的范畴,会对诗人产生种种影响。B.“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整个文化经由一连串的“移位”渗入创作,并受具体创作时的心境变形后在文本中留下“印迹”的过程。学被降格为历史的附庸,导致批评者只看到了历史赋予的意义,忽略了文学本身经由语言技巧和审美经验而得到的意义。D
.承认“诗无达诂”有助于避免给诗歌贴标签,避免刻板分类对诗歌整体魅力和多彩的丰富性的消解,
尽管这可能带来解读的不确定。3.下列选项对诗句的解读,不太适合作为划线句论据的一项是(
)(3分)A.宋之问《渡汉江》所言“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经查证,表达的是诗人于公元706年从流放地私自出逃,途经汉江时惴惴不安的心情。B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呈现的是诗人晚年因被人诽谤而请友人去洛阳为其表白心迹的恳切。C.谢灵运《登池上楼》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被认定为旨在影射南朝时期政治环境的风云变幻和诗人渴望重返政坛的迫切。D
.杜甫《登岳阳楼》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景壮阔,描绘出洞庭湖的浩渺无际,令人玩索不尽。简要分析概括本文的行文脉络。(4分)诗无什么意思?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阅读一首诗。(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雪地追踪曲波腊月严冬,云层密布,狂风卷着雪头,呼啸着,翻滚着,遮天盖地而来。飞舞的雪粉,来往冲撞,不知它是揭地而起,还是倾天而降,整个世界混混沌沌皑皑茫茫,大地和太空被雪混成了一体。一铺关东山式的四合大炕上,坐着小分队的全体队员。东间里,少剑波独自一个人,在一块不很大的地上来回踱着。他的思索愈来愈激烈,好像今天的大风雪,非逼着他马上作出什么决定不可。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忽而迟疑,忽而急躁,忽而又是兴奋。这些表情在交替翻腾,反映着他内心的思绪。从对许大马棒匪伙的审讯中,本来已经确定了第二步的前进方向和打击的目标,但几天来初冬的小雪,却刁难了少剑波素来的神速果断。它每天拂晓总是下一阵,下到地上又不融化,它成了未来雪原的奠基层,这是东北雪的一大特色。由于这样,小分队的任何行动,将会在地上留下脚印,那时小分队就不是一支神不知鬼不觉的飞箭,而会成为一队有形有踪的猎人。这样来对付数倍于我的狡猾残忍的匪徒,是一种极大的不利。“雪!成了敌人的义务‘情报员’,又成了暴露小分队秘密的‘奸细’。”几天来少剑波的内心在对这种情况发怒,行动一直未决。寻找和抓住行动的机会,成为少剑波十数天来思考的中心。今天的大雪来临,是少剑波决定问题的时刻了。“警卫员!”少剑波以一副坚韧自信的神气喊道。“有!”高波从西间跑过来,站在门框旁静等首长的命令。少剑波没言语,他那果断的神气,顿时迟疑下来。他谨慎地从衣兜里再次掏出那封信,看了又看,然后坐在炕沿上,拐肘支着小炕桌,瞅着信上的每一句每一字,在细细地琢磨。高波看到首长又在考虑,便轻轻地退回西间。身旁的火盆,吐着蓝色的火焰,少剑波点着头,瞅着信,默默地念着:“……你是青年,我们所担心的主要是你的急躁和轻率。因此应特别告诫你,侦察要准,判断要稳,打击要狠。当你还没有确实把握之前,切忌盲动。千万不要忘了,你的小分队任何一点气味也不要被敌人嗅到。雪地在这方面给了你困难,同样反过来也给了极大的便利,问题是你如何善于利用它。”少剑波觉得眼睛一阵明亮,全身兴奋地跳下炕来,自语地说:“首长英明,远隔千里,一句话解决了我的难题。”他把桌子一推,以最坚定的语气喊道:“高波!白茹!”“有!”“都过来!”高波、白茹一齐来到东间。“你们要知道,”少剑波满面欢笑没头没脑地说,“关键问题在于咱们如何利用它,对吗?……现在不是给咱们戴奖章的时候,那样咱们会昏迷,现在应是批评再批评,你们说对不对?”高波、白茹被少剑波没头没脑的几句话,说得也不知怎样答对,只是瞪着奇疑的四只眼睛抿嘴笑了笑。少剑波再看了一下门外的大风雪,头一点,用特别兴奋的声调命令道:“好时机,命令各小队,马上准备出发。”“是,”高波复诵道,“命令各小队,马上准备出发。”说着行了军礼,跑出去。各小队接到命令,急速整装。战士们都显出一种疑问的神情,“为什么这样大的风雪要出发呀?”少剑波再次细细地校对了一下地图上所标的红线,再次测了测指北针的方向度,当他自信不会有任何误差时,然后他坚决果断地自语道:“决定了一面紧张地整装。当他把一切装备佩带好,便向屯东走去。四合大炕的屋子里,战士们在精神紧张地等待着。“立正!”当少剑波走进来,杨子荣一声口令,战士们向首长行注目礼。少剑波还了礼,轻道一声“稍息”,便立在四合大炕的地中央。战士们在炕上,窗台上,炕沿上,地上,站着,坐着,或单腿跪着,蹲着,静等着少剑波讲什么。“同志们少剑波的神情突然特别焕发,“时机到了!现在我们立即出发,到敌人看不到我们而我们却能找着敌人的地方去,再给他来个比奶头山更干净的歼灭战。”战士们一阵兴奋的微笑。“越快越好!”少剑波微笑着看了看窗外的大风雪,战士们的视线也被拉到窗外。“大雪少剑波道,“本来是我们行军中的敌人,但今天它却变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力量。依靠它可以发现敌人的踪迹,依靠它又可以隐蔽咱们自己的踪影,这就更有利于我们掌握军事上的主动权,便利于我们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战士们怀疑的神情消散了,顿时精神焕发。少剑波又幽默逗趣地道:“当然啦!有一利,必有一弊,交这样一个生疏的朋友,就必得有点花费。咱们也别小气,花费就花费点吧!咱这位朋友不要别的,就是要咱们的力气和意志。”战士们的笑声中,少剑波坚毅地抖动了一下肩膀。“咱这朋友,”少剑波继续道,“又滑又刁,生性好陷人,好绊脚,又有点欺软敬硬。只要你有硬骨头,给它力气,它就会佩服你是好汉,它就会尊敬你。谁要是装孬种,它就越抽谁的后腿。”大家被剑波这番有趣的比喻,逗的大笑起来。“我们今天的行军中,要摸摸我们这位新朋友的脾气,从而想办法驾驭它,利用它多给我们些帮助。这就要求大家开动脑筋,寻找窍门,创造雪地行军战斗的经验。现在我命令,出发!”战士们在旺盛刚毅的气氛中,冒着纷纷正盛的落雪迈入滔天倾地的大雪原。小分队的影子,在弥漫无边的林海雪原里,像几十颗黑点,蠕蠕前进。(节选自《林海雪原》,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雪纷飞环境的描写,为下文写少剑波内心的焦虑以及他后来终于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剑波再次阅读首长给他的信,从中获得了启发,让他想到雪地虽然造成了困难,但只要善于利用,就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剑波用坚韧自信的神气喊警卫员进来,但又迟疑不语,表明此时他的思考还没有完全成熟,反映出他性格上有些优柔寡断。行军敌人转变为朋友,反映出少剑波及小分队战士们的勇敢与智慧,体现出他们身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7.关于文中结尾部分少剑波谈论大雪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少剑波说大雪可以变成朋友、力量,这与上文写他反复看首长的信的情节相照应。B.少剑波幽默、智慧的讲话打消了战士们心中对恶劣天气的畏惧,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具有指导性意义,为下文写战士们精神焕发,在旺盛坚毅的气氛中进行雪地行军战斗做了铺垫。D.少剑波此时的自信、智慧,与上文他犹豫不决形成反差,这样的人物描写更显真实。8.试分析小说情节设置的技巧。(6分)9.《林海雪原》这篇小说始终洋溢着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
母贫者也。”卫灵公问于孔子曰:“有语寡人曰:‘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之上,则政治矣。’何如?”孔子曰:“其可也。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己者,则知得之人。所谓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及己之谓也。”孔子见宋君,君问孔子曰:“吾欲使长有国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无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孔子对曰:“千乘之君,
问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也。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士益之禄,则皆竭力;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岂不然乎?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难,唯欲行之云耳。”(节选自《孔子家语·贤君》)材料二:圣人见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湿制火。故曰:仁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节选自《商君书·画策》)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仁者A能仁B于人C而不能使人D仁E义者能F爱于人G而不能使H人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急,紧急,急迫,与“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中“急”的含义不同。B.计,谋划,盘算,与《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中“计”含义不同。C.善,好,与《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善”用法相同。D.苟,随便,苟且,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中“苟”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询,孔子的建议是让民众富裕且长寿。鲁哀公却因为国家贫穷而不想做,孔子顺势指出,百姓富裕了,国家也会富裕。的国君,宋国君主对治国的事问得比别人都详细。针对宋国国君的谦虚,孔子鼓励他说,只要想做就都可以做到。对宋国国君的问询,孔子从邻国关系、君主臣子、正确惩处等角度多方面进行回答,得到了国君的认可。料二以利用高低地势控制水流和用易燃物品的干湿来控制火来设喻,形象地指出,圣人治理百姓,就应当明白政治的准则和社会发展规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1)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3分)(2)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3分)(3)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3分)(4)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4分)(5)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3分)14.两则材料都涉及为政问题,它们的观点有何不同?请概括作答。(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3分)(三)17.默写(共10分)(1)思乡是游子永恒的吟唱,但就如《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说,不知有几位游子能乘着月光回家,一解相思之愁。孔子将儒家的仁恕之道概括为“____
,_______________”,
并认为可以终身奉为君子为人的准则。(3)《大学》论述如何成就崇高的品德和人格,怎样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其中提出人人都要修养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4)《老子》善用生活常识来引出深奥哲理,比如用车轮“
”的形态来阐述“有无相的道理,用参天大树“
”的发展变化规律阐之于未有”的处世之道。(5)《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是一次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著名讲话。阅读毛主席的这篇讲话稿,①要注意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历程,特别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②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③体会毛泽东这一宣告体现的深入透彻的深刻含义,④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毛泽东在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刻,在回顾过去中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立足当下,大政方针作出了规划在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中展望未来学习时,注意分析作者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阐述了哪些具体内容,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18.下列句子中的“发起”与文中加点的“发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现在到了京城,这情形还未改变,我也时时发起如此忧虑。B.这一切都说明了全团正在准备对敌人发起一次突然的袭击。C.这是个星期日,章一桐的朋友为他发起了一场洗尘的筵宴。D.她准备向这种邪恶风气、向浸染党的肌体的毒菌发起反击。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2分)20.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改为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尼采认为人生有三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重境界是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重境界是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的责任;第三重境界是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抛开繁杂,回归真实的本我。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5小题,19分)1.选D
A.“只是因为”因果表述过于绝对,“当时的真实已无法还原而只能达成现时的理解”只能所以能传唱不绝,不是因为……而是因为……”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相当多的诗歌并不需要以背景支撑为靠山就可以拥有完足的意义。特别是那些历久弥新、传诵不绝的抒情诗歌”只能表明经典抒情诗歌不需背景支撑就可以拥有完足意义,而不能直接得出经典抒情诗歌传唱不者并无此意。C.“语言的‘指涉性’使得诗歌文本可以自给自足”错误。按原文,“语言指涉性’”使“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诗歌文本的自给自足
这个结果不是语言的“指涉性”带来的。2.选C
C.“文学被降格为历史的附庸,导致批评者只看到了历史赋予的意义”错误,“把文学降格为历史学的附庸,忽略文学的个性存在,只看到历史赋予的意义,
“导致”一词强加因果,原文并无此意。3.选D
划线句的意思:在诗歌解读的过程中,创作背景即所谓的真实历史的过度介入,会妨碍诗歌欣赏的自由,损害诗歌的审美魅力。选项ABC中的诗句本身具有跨越时空的审美魅力,用明确的历史事件标定情感指向,反而让这三首诗都成了个人隐私的实录,即“‘美’’”。而D项虽然也
涉及对当时背景的暗示,但诗歌本身在写景层面的审美性并没有被消解。故选D。4.①提出问题(第1段):诗歌的解读是否一定依赖背景分析?(1分)②分析问题(第2、3段):诗歌是无需背景支撑便可自给自足的文本,背景的过度介入反而破坏意义理解的可能;诗歌写作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背景分析则将这个活动过程简化,忽略文学的个性存在,语言技巧和审美经验发挥的作用。(2分)③得出结论(第4段):背景分析可以作为探寻诗歌意义的途径之一,但绝不能独揽意义的解释权(不能成为解读诗歌的唯一钥匙)。(1分)5“诗无达诂”意为诗歌难以形成一个确切的解释。(2分)②当诗歌主题与历史背景相关密切时,适度关注诗歌背景;以诗歌本身的语言文本为根基,关注语言技巧等形式层面的欣赏;立足自身经验,关注
自身审美感悟,以人类共通的情感获得审美共情。(三点中写到2点即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6.C“反映出他性格上有些优柔寡断”错误,少剑波坚韧自信的叫来警卫员,又迟疑,是因为想到信里首长担心他急躁和轻率,体现出他的小心谨慎。惧”错误,文中并没有表现出战士们畏惧恶劣天气,“畏惧”无中生有。8.①设置悬念。文章开头描写少剑波一个人来回踱着,他的思索愈来愈激烈,好像今天的大风雪,非逼着他马上作出什么决定不可,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到底在思考什么,下什么决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突转。在小分队无法完成剿匪,陷入两难境地之时,少剑波再次阅读首长给他的信,从中获得了启发,通过一封信让故事实现突转,情节曲折生动。③前后呼应,开头“狂风卷着雪头,呼啸着,翻
滚着,遮天盖地而来。飞舞的雪粉,来往冲撞”,结尾“纷纷正盛的落雪”“弥漫无边的林海雪原”都写到漫天大雪,前后呼应。④以语言(对话)、心理描写来展开情节。全篇都是围绕少剑波的心理变化展开的,如“他忽而迟疑,忽而急躁,,又以他的语言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每
点2分,写到三点满分)9.①从环境角度来说,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漫天飞雪的自然环境,以精妙生动的笔触创造性地描摹了东北大雪的场景,营造了浪漫氛围。“战士们在旺盛刚毅的气氛中,冒着纷纷正盛的落雪迈入滔天倾地,衬托出战士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精神。②从人物角度来说,小说运用大量带有夸张和煽情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塑造少剑波这一代表性人物,如文中少剑波为激励战士的一番讲话,带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③从情节角度来说,在面对大雪造成的困境时,少剑波通过反复阅读首长的信,突然就找到了解决办法,情节带有艺术夸张色彩,体现出小说浪漫主义的基调。(每点2分,三点满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9分)10.CEG讲求仁慈的人能够对别人仁慈,却不能使别人仁慈;讲求道义的人能够爱别人,却不能使别人相仁于人”句式对称,“而不能使人仁”与“而不能使人爱”句式对称,各自独立成句,故在CEG处断开。11.CA.紧急,急迫/急躁。句意:治理国家最急迫的事。/林教头是个脾气急躁的人。B.谋划,盘算/计谋。句意:在朝堂上策划好国家大事。/等到燕太子丹想出了派荆柯去刺杀秦王的计谋。C.用法不同。形容词,好/名词,完善的境界。句意:好啊。/亲近爱抚民众,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D.随便,苟且/如果。句意:死了也不能苟且偷生。/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12.A“鲁哀公却因为国家贫穷而不想做”错,原文是“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意思是我想按您的话去做,又担心国家会贫穷,而不是因为国家贫穷而不想做。13.
(1)减少劳役,减轻赋税,民众就会富裕;敦促礼仪教化,远离罪恶疾病,民众就会长寿。“省”,减少;“薄”,减轻;“敦”,敦促。(3个点各1分,共3分)(2)圣明的帝王不重视道义而重视法律,而且法律必定要严明,君主的命令一定要贯彻执行,那就可以了。“贵”,重视;“明”,严明;“行”,贯彻执行。(3个点各1分,共3分)(3)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错误,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复”,补救;“以辅万物之
自然而不敢为”,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3个点各1分,共3分)(4)这不是因为想要和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誉。“所以”,因为;“内交”,结交;“要誉”,博取名誉;状语后置句式。(4个点各1分,共4分)(5)一旦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一日”,一旦;“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归”,称赞。(3个点各1分,共3分)14.材料一强调国君要实行仁政,既要爱百姓,也要与邻国和睦相处等;材料二则强调以法律治理国家。(每点2分,共4分)解析:材料一“邻国相亲,则长有国;……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相亲”就是和睦相处,“君惠臣忠”国君仁爱,臣子尽忠,强调国君要做到仁爱,既要爱百姓,也要与邻国和睦相处等;依据“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可知:材料二则强调以法律治理国家。参考译文:材料一: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治理国家的事,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最急迫的事,没有比让民众富裕和长寿更重要的了。”鲁哀公说:“怎么能做到呢?”孔子说:“减少劳役,减轻赋税,民众就会富裕;敦促礼仪教化,远离罪恶疾病,民众就会长寿。”鲁哀公说:“我想按您的话去做,又担心我的国家会贫穷啊。”孔子说:“《诗经》上说:‘平易近人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没有儿女富裕而父母却贫穷的。”卫灵公问孔子说:“有人告诉我说:‘拥有国家的君主,在朝堂上策划好国家大事,国家就会得到治理。’您认为怎么样?”孔子说:“大概可以吧。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厌恶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厌恶他;知道自身的好恶,也就知道别人的好恶。所说的不走出自己的屋子而能够了解天下大事,说的就
是推己及人。”孔子拜见宋国国君,宋国国君问孔子:“我想长期拥有国土,而且很多都邑都想治理好,我想使民众不困惑,我想使士人尽心竭力,我想使日月正常运行,我想使圣人自己前来,我想使官府得到治理。该怎辆战车的君主,问我这个问题的很多,但都没有像您这样问得详细的。然而您想要得到的都可以得到。我听说,和邻国和睦相处,就能长期拥有国土;国君仁爱,臣子尽忠,众多的都邑都能治理好;不杀害无辜的人,不释放有罪的人,民众就不会迷惑;增加士人的俸禄,他们就会尽心竭力;尊奉天道,敬事鬼神,日月就会正常运行;崇尚道,尊崇德,圣人就会自己前来;任用有才能的人,罢免无能之辈,官府就能得到治理宋国国君说:“说得好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寡人没有才能,
不足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啊!”孔子说:“此事并不难,只要想做就可以达到,如此而已。”材料二:圣人能发现社会本当如此发展的政治准则,明白社会一定那样发展的规律,所以他统治民众,就像利用高低的地势控制水流一样,又像用易燃物品的干湿来控制火一样。所以说,讲求仁慈的人能够对别人仁慈,却不能使别人仁慈;讲求道义的人能够爱别人,却不能使别人相爱。因此,懂得仁慈、道义的人不足以治理天下。圣人有一定让天下人信任的品德,又具有让天下人不能不信任的办法。这里所说的道义,是
说作为臣子定要有忠心,做儿子一定有孝心,长幼之间有礼节,男女之间要有别;如果不合乎道义,就是饿死也不能苟且吃饭,死了也不能苟且偷生。这些不过是有法律国家的平常之事。圣明的帝王不重视道义
而重视法律,而且法律必定要严明,君主的命令一定要贯彻执行,那就可以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15.C
“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尾联写不知不觉地到达了诗人居住的小岛,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诛茅地,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作者以此表明自己甘心隐逸、不求名利的决心。“鸡犬林萝”之声更增添了生活气息,这声音并未破坏诗人美好的感觉,心情也仍然是愉快的,并未发生变化。16.“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有我之境”。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卧枕”二字写出诗人姿态的随意,表露内心的愉悦闲适,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望中浑恐是蓬瀛”写诗人举目四望,周围碧波荡漾、云雾茫茫,小船好像正在蓬瀛仙界里穿行,这山这湖诗人并非首次见到,但因为要回到家中,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
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一点1分,写到3点满分)诗歌解析:【翻译】我躺卧船中,头枕船舷,回家的念头清清如水。视野之中,佳山妙水,简直让人担心是否误入
了蓬莱、瀛洲那样的仙境。长桥卧波,霜叶似火,秋色怡人;夕阳如血,云峰斜倚,晚晴正好。翠鸟裹着湿气,疾飞而逝,如同在躲避我;红色的莲花亭亭玉立,香气袅袅,又像在迎接我。依稀之间,我逐渐接近住所,从林木藤萝的缝隙中传来隐隐约约的鸡鸣犬吠之声。【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湖上归途的景色,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美好的幻想,营造出了一种极其恬淡宁静的氛围,即使过了千年,依然令人沉醉不已。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描绘了一幅宛如仙境的湖上泛舟图。躺卧船中,头枕船舷,回家的念头清清如水。眺望远处的景色,仿佛是仙境蓬瀛。颔联“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描写眼前的景色。长桥卧波,霜叶似火,秋色怡人,夕阳如血,云峰斜倚,晚晴正好。小桥、流水、林木、远山、寺庙都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幽远宁静。小桥与寺庙都是静止的,诗人以“横”和“倚”两个动词修饰,整个画面便显得更加鲜活灵动,炼字绝妙。颈联“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以拟人手法描绘湖上的动植物,侧面烘托了诗人此时的愉悦心境。诗人的小舟惊动了栖息在水边的鸟儿,它们振动着翅膀,急急忙忙地飞走了;鲜红的荷花,迎风招展,姿态袅娜,散发着迷人的芳香,仿佛在欢迎着诗人。“翠羽湿飞”“红蕖香嫋”都是湖上常见的一幕,诗人赋予了它们以人的情感,生动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此时诗人心情之喜悦。
尾联“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诗人从听觉角度着笔,描写了居所环境。诗人的居所渐渐清晰可见,鸡犬的声音隐隐约约从林中藤蔓中传来。正如桃花源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便跃然纸上。途中景色宛如仙境,固然令人陶醉,但那鸡鸣犬吠的田园居所更是诗人心中的乐土。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眼前的景色与仙境蓬瀛相联系,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个人感受。以归途为线索,截取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刻画了傍晚湖上风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隐居田园、寄情山水、怡然自乐的浪漫情怀,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
独特的艺术境界。(三)17.默写(共10分)(1)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2)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4)三十辐共一毂
生于毫末(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三、语言文字运用(8分)18.C
C项和材料中的“发起”都是“倡议做某件事”。A项中的“发起”是“产生、发生”。B项和D项中的“发起”是“发动、使开始”。19.①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历程”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调换位置;③句,删除“深入透彻的”或“深刻”。20.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立足当下,规划出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展望未来,描绘出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解析:可以在三句话中任选一句当作改为排比句的标准句,然后把其他两句按照这个句式的特点改写。
比如把第一句当作标准句,其句式结构特征是“状语(在回顾过去中)+谓语(论证)+宾语的定语(革那么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大学学生会工作总结参考(三篇)
- 2024年工程车辆运输合同标准范文(二篇)
- 2024年垃圾清运承包合同格式范文(二篇)
- 2024年委托代理协议参考样本(五篇)
- 2024年学校车辆出入管理制度(六篇)
- 2024年工程合同格式范文(二篇)
- 2024年安全主管的岗位职责(三篇)
- 化债力度加码城投债持续净偿还-2024年三季度城投债市场分析与展望 -联合资信
- 2024年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参考样本(二篇)
- 2024年妇幼保健院核心制度(二篇)
- 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中医养生的吃生姜养生法
- 马克·吐温及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素材课件
- 【初中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章节练习题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实施规范
- 48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职业英语技能》赛项职场应用环节样题
- 高中化学教学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 原始记录书写培训课件
- 《数学家高斯》课件
- 2023年中国石化安庆石化公司校园招聘150人历年高频难易度、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