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生物的呼吸作用_第1页
16生物的呼吸作用_第2页
16生物的呼吸作用_第3页
16生物的呼吸作用_第4页
16生物的呼吸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8年级下册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16生物的呼吸作用一、人的呼吸系统与呼吸运动1.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吸入

B.

乙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吸入

C.

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进行,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

丙图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答案】B【解析】A、图甲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力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A不符合题意;

B、乙图表示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此时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是呼气过程,B符合题意;C、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不符合题意;D、丙图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2020八下·柯桥期末)5月27日上午,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在冲顶珠峰过程中,登山者要借助氧气瓶进行呼吸。根据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甲图表示的过程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B.

乙图中气体交换后D处氧气浓度大于C处氧气浓度

C.

乙图中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D.

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答案】C【解析】A、图甲中有肺泡因此甲图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A不符合题意。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由于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细胞内的氧含量远远低于血液中的氧含量,而二氧化碳含量远远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迅速分离,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使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乙图中气体交换后D处氧气浓度小于C处氧气浓度,B不符合题意。

C、乙图中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由于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细胞内的氧含量远远低于血液中的氧含量,而二氧化碳含量远远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迅速分离,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使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此乙图中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C符合题意。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在B处进行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气体入肺。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出肺,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2020八下·台州月考)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曲线AB段,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B.

曲线BC段,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减小

C.

C点代表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D.

B点代表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答案】A【解析】A、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肋间肌收缩,肋骨上移.胸腔容积变大,A符合题意。

B、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胸廓的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均变小,B不符合题意。

C、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呼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系中的C点,C不符合题意。

D、B点代表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4.(2019八下·黄岩期末)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表示人体中肺的大致位置的序号是1

B.

图乙中表示人体呼气过程的是A

C.

吸气过程对应的肺内气压变化可用图丙中的CD段曲线表示

D.

图丁中①代表CO2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答案】C【解析】A、图甲中表示人体中肺的大致位置的序号是2,A不符合题意;

B、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图乙中表示人体呼气过程的是C,B不符合题意;

C、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故吸气过程对应的肺内气压变化可用图丙中的CD段曲线表示,C不符合题意;

D、图丁中②代表CO2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5.如图表示人体胸廓容积的变化,到b点时,肺泡内,呼吸道,外界气压的关系是()A.

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B.

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C.

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D.

肺泡内>呼吸道>外界【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到b点时,胸廓容积在扩大,此时,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吸气运动;因此,到b点时,肺泡内、呼吸道、外界气压的关系是肺泡内<呼吸道<外界.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6.气体从外界进入人体血液中的路线可以表示为(

)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支气管⑤气管⑥肺泡外毛细血管⑦肺泡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⑤→④→⑦→⑥

C.

①→②→③→⑤→④→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⑦→⑥【答案】B【解析】气体从鼻腔进入,经过咽、喉,然后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想小气球似的鼓了起来,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故气体从外界进入人体血液中的路线可以表示为:①鼻腔→②咽→③喉→⑤气管→④支气管→⑦肺泡→⑥肺泡外毛细血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7.如图表示某人在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曲线A为平静状态

B.

曲线A的呼吸频率较高

C.

曲线B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D.

曲线B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答案】A【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A图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A正确;

B、曲线A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钟,频率较低,B错误;

C、B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C错误;

D、B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气体交换效率较高,D错误。故选:A8.(2020八下·乐清期末)模拟呼吸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

乙是呼气过程,肺内气压小于外墀大气压

B.

甲是呼气过程,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C.

乙是吸气过程,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

甲是吸气过程,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答案】B【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此时模拟的是胸腔体积变小,肺回缩,所以是呼气过程,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由图乙可以看出,此时模拟的是胸腔体积变大,肺扩张,所以是吸气过程,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B分析正确。故答案为:B9.(2020八上·北仑期末)下列关于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

B.

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

C.

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

D.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答案】A【解析】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故A说法正确

B、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故B说法错误。

C、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故C说法错误。

D、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故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10.(2019八下·滨江期末)如图是人体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每一个肺泡都被毛细血管包围

B.

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肺泡的氧气浓度高于毛细血管

D.

氧气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靠的是扩散作用【答案】D【解析】A、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A不符合题意。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可知,肺泡内的氧会不断扩散到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肺泡内又不断地补充外界空气,使氧浓度一直高于肺部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浓度,这样才能使氧源源不断地扩散到血液中,氧气在人体内的扩散方向是:肺泡→血液→组织细胞,因此,氧浓度最高的部位应是肺泡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靠的是扩散作用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1.雾霾天气PM2.5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

)A.

外界→咽喉→食道→肺

B.

外界→鼻腔→咽喉→食道→气管→肺

C.

外界→鼻腔→气管→肺

D.

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答案】D【解析】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从上向下依次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外界的空气进入呼吸系统的顺序为: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答案为:D。12.呼吸运动是人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B.

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C.

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

D.

呼出的气体中不仅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还含有氧气【答案】A【解析】A、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氧气约占16.40%,二氧化碳约占4.10%,故A错误;

B、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故B正确;

C、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肋间肌收缩,肋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故C正确;

D、呼出的气体成分中氧气约占16.40%,二氧化碳约占4.10%,故D正确;故答案为:A。13.如图是人体在平静状态下呼吸运动的部分示意图。有关图示运动状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膈肌呈舒张状态,膈顶部上升

B.

肋间外肌呈收缩状态,肋骨下降

C.

胸廓的容积缩小,肺也随着回缩

D.

此时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气体出肺,属于呼气的过程;在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同时舒张;膈顶部上升、肋骨下降;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出肺。故答案为:B。14.甲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的不同活动状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乙图B的状态与甲图中曲线________段表示肺内气压变化相对应的过程.(2)甲图曲线BC段表示某呼吸过程使肺内气压变化,这时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变化都是________,肋间肌处于________状态.(3)本次呼吸中,吸气和呼气过程结束的那一瞬间甲图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________大气压的值.(4)经呼吸运动吸入的氧最终被人体组织细胞的________利用.【答案】(1)AB(2)缩小;舒张(3)等于(4)线粒体.【解析】(1)乙图B的状态,膈肌顶部下降,表示吸气时膈肌收缩,甲图中曲线AB段肺内气压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因此表示吸气时的肺内气压的变化.因此乙图B的状态与甲图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变化相对应的过程.(2)甲图曲线BC段肺内气压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因此表示呼气时的肺内气压变化,这时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与之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状态.(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甲图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既不吸气也不呼气;(4)在肺泡内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肺泡中的氧气会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肺,然后通过呼吸道排出.答案为:(1)AB;(2)缩小;舒张;(3)等于;(4)线粒体.15.如图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这特点有利于________之间进行气体交换。(2)图中A表示的是________(气体)进入血液的过程,B表示________

(气体)进入肺泡的过程。(3)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含量增多的气体是________,含量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答案】(1)肺泡、血液(2)氧气;二氧化碳(3)氧气;二氧化碳【解析】(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这特点有利于肺泡、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所谓气体的扩散作用,即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直到平衡为止,因此图中A表示的是氧气(气体)进入血液的过程,B表示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肺泡的过程。

(3)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由肺静脉流入左心房。16.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在人体呼吸时的作用为

。A.温暖、清洁空气B.气体进出的通道C.对空气进行湿润处理D.以上都对(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3)图乙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图甲中[3]________应处于________状态,此时肺内的气压__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答案】(1)D(2)二氧化碳(3)膈肌;舒张;大于【解析】(1)图甲中的1表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是呼吸道,对空气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图中的2表示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而且对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作用。

(2)图乙中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利于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a为二氧化碳,从而进入肺泡排出体外。

(3)图乙所示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甲图中的3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表示呼气的过程,此时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二、动物的呼吸作用17.如表为某人平静呼吸时,吸入气(吸入的气体)、呼出气(呼出的气体)、肺泡气(肺泡内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三种成分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吸入气21%0.04%78%呼出气16%4.0%78%肺泡气14%5.5%78%A.

导致肺泡气与吸入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是肺毛细血管中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内

B.

该人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的气体不会全部进入肺泡,其中有部分留在了气管和支气管中

C.

若该人深呼吸一次,则吸入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将低于0.04%

D.

肺泡气是吸入气与呼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最高【答案】B【解析】A、肺泡气体与吸入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差异是因为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中,A错误;

B、呼吸时,呼吸道都会残留部分吸入的空气,B正确;

C、深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仍然为空气,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依然是0.04%,C错误;

D、肺泡气是呼及气与呼吸气的混合气体,其氮气体积分数最高78%,而不是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B18.(2020八下·长兴期中)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

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C.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

D.

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人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答案】B【解析】A、该实验要观察导管中的液体向左移动情况,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实验现象就会不明显,影响实验结果,故说法正确。

B、用手握紧试管,会使得试管的温度较高,内部气体受热膨胀,现象不明显,故说法错误。

C、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能使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更多,从而达到导管中的液体向左移动的现象更明显,故说法错误。

D、实验的变量是动物能否进行呼吸作用,要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人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19.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且NaOH溶液能吸收CO2气体)(

)A.

A处上升,B处下降

B.

A,B两处都下降

C.

A处下降,B处上升

D.

A,B两处都不变【答案】A【解析】小白鼠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密闭装置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密闭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密闭装置中的空气减少,气压减小,U形管A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故答案为A.20.(2020八下·柯桥期末)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导致缺氧,医院会采用呼吸机来缓解症状,分子筛制氧机供氧(1)如图甲是新冠治疗时用的一款呼吸道正压呼吸机,呼吸机使气体压力增高,通过管道与患者呼吸道插管连接,气体经气管、支气管,直接流向肺泡,此时为吸气期;图乙中表示吸气期为________段(选填“AB”或“BC”)。(2)分子筛制氧机是采用物理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如图丙)当空气进入装有分子筛的床层时,分子筛对________(写化学式)的吸附能力较强,而氧气不被吸附,这样可以在吸附床出口端获得高浓度的氧气。结合题中内容可知氧气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答案】(1)AB(2)N2;供给呼吸【解析】(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导致胸腔的体积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这时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AB段是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2)分子筛制氧机是采用物理变压吸附制氧技术,釆用常温下变压吸附原理分离空气制取高纯度的氮气。氧、氮两种气体分子在分子筛表面上的扩散速率不同,直径较小的气体分子氧气扩散速率较快,较多的逬入碳分子筛微孔,直径较大的气体分子(N2)扩散速率较慢,逬入碳分子筛微孔较少。利用分子筛对碳和氧的这种迭择吸附性差异,导致短时间内氧在吸附相富集,碳在气体相富集,如此氧碳分离。

21.(2020八下·吴兴期末)“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会快速向外呼出气体,此时膈肌_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________。【答案】舒张;大于;甲【解析】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吸气的过程是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入肺,甲图符合吸气过程。22.(2020八下·新昌期末)甲图为人体获得空气中氧气,并由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组织细胞的模式图:(1)乙图为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横膈膜的两个位置,A为最高处,B为最低处,则箭头a过程开始时刻横膈膜应处于________(选填“A”或“B”)位置。(2)d过程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壁和肺泡壁从而进入肺泡内。(3)c过程中氧气能进入血液,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答案】(1)A(2)毛细血管(3)扩散【解析】(1)由甲图可知,a过程代表的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会上升,即处于A位置;

(2)d过程是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的过程,二氧化碳气体先穿过毛细血管壁,然后穿过肺泡壁才会进入肺泡内;(3)c过程是氧气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该过程是扩散作用实现的;23.(2020八下·青田期末)下表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比较。为了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某同学做了实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结果如下图所示:成分吸入气体呼出气体O220.9716.40CO20.034.10其它气体79.0079.50合计100100(1)由上图实验可知: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2)进一步分析可知:在肺泡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中________(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多。【答案】(1)甲(2)氧气【解析】(1)由上图实验可知: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甲;

(2)进一步分析可知:在肺泡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中氧气的含量明显增多。24.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选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________。(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活塞B________,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答案】(1)打开;关闭(2)关闭;打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解析】(1)吸气时A中通过的是空气,其内含有的二氧化碳量较小,不会使石灰水变浑浊,但能除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了不吸入B装置内的液体,需要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

(2)呼气时要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由于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故B中的石灰水变浑;

(3)A瓶内的试剂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瓶内的试剂是为了检验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

25.(2020·西湖模拟)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小金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甲图所示的三个相同的装置;②取?的同种小鼠若干只,按乙图设置实验;③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进行实验。(1)请将实验步骤②补充完整________。(2)实验可通过液柱移动的快慢来比较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其原理是________。(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从哪些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4)小鼠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若在乙图A、B装置中加入等量的碱石灰进行实验来证明动物需要呼吸,实验能否成功?________。【答案】(1)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

(2)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越快,温度升高越快,导致玻璃泡内气体膨胀越快,液柱移动越快(3)增加小鼠数量、换用更细的导管(4)能【解析】(1)步骤②是对实验所用样本小鼠进行控制,因为研究的是氧气量的影响,所以选择的小鼠要相同,这里可以选择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的同种小鼠若干只;

(2)此实验的原理是:动物运动越快,体内释放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玻璃泡内的气体膨胀越大,所以其原理是: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越快,温度升高越快,导致玻璃泡内气体膨胀越快,液柱移动越快;(3)增加小鼠的数量,产生的热量就会增多,液柱移动就会加快,改变相同的气体体积时,玻璃管越细,移动的距离越明显,所以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增加小鼠数量、换用更细的导管;

(4)A、B装置中A无动物,B有动物,其他条件都相同,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B中动物如有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被碱石灰吸收,使瓶内气压减小,液柱会明显向里移动。而A瓶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几乎没有,液柱几乎是不动的。所以可能用来进行实验证明动物需要呼26.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设计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澄清石灰水、试管2支、气球2个、打气泵1个、凡士林、细线若干条。设计方案:步骤一:把气球A吹到一定大小,并用细线扎紧气球口,接着用打气泵向气球B打入空气,使其与气球A一样大,也扎紧气球口。步骤二: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毫升澄清石灰水。步骤三:在甲、乙试管外壁涂上凡士林,减少实验时气体外泄。步骤四:把气球A和B分别套在试管甲和乙上(如图所示),解开气球,将球内气体通入试管,并轻轻振荡。步骤五:观察甲、乙试管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设计方案中设计的试管乙是为了与试管甲形成________作用。(2)预测实验结果:预测一:假设甲、乙试管中的石灰水都________

,则不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预测二:如果试管甲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另一试管中的石灰水没有变化,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答案】(1)对照(2)变浑浊【解析】(1)比较甲乙实验设置,发现其中改变的只有一个变量,这种设置的方法是为了形成对照,便于实验现象的对比;故答案为:对照;

(2)与空气相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更多,澄清石灰水更易变浑浊;故答案为:浑浊;27.为了证明动物也像人一样会呼吸,小明设计了如图①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设计B起________作用。(2)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少,因为通过实验现象:A试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液滴几乎没有移动,从而证明该动物消耗了一定量的空气中某种成分同时放出________气体。(3)小明同学认为该实验还需证明A装置被消耗了的成分是氧气,那么小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4)小王同学受到小明的启示后认为该实验若把装置改变成如图②所示,还能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答案】(1)对照(2)CO2(3)下塞子,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4)不合理,因为小动物不会把这密封容器中的氧气消耗完【解析】(1)分析实验装置可知,除了A装置有昆虫之外,A和B两个装置完全相同,所以实验设计B起到对照的作用。(2)动物在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A试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液滴几乎没有移动,证明该动物消耗了一定量的空气中某种成分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作用,把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果继续燃烧说明有氧气,如果熄灭,说明缺少氧气。(4)测量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前提是动物把里面的氧气全部消耗掉,图②所示装置中小动物不会把这密封容器中的氧气消耗完,所以氧气有剩余,则测量不准确,设置也就不合理。三、植物的呼吸作用28.(2019八下·余杭月考)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B.

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

C.

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D.

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答案】D【解析】A、若y表示瓶内温度,a曲线升高表示释放了热量,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因此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而不是煮熟过的种子,故说法错误。

B、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的量,a曲线升高,表示产生了二氧化碳,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故说法错误。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b曲线是水平,表示质量不变,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量减小,因此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而不是萌发的种子,故说法错误。

D、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c曲线逐渐减小,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C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

29.如图是植物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甲可表示氧气,丙可表示二氧化碳

B.

乙可表示有机物,丁可表示水

C.

该过程主要在活细胞内发生

D.

植物只在白天发生该过程【答案】D【解析】A、呼吸作用指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所以甲可表示氧气,丙可表示二氧化碳,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呼吸作用的意义,乙可表示有机物,丁可表示水,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呼吸作用白天和晚上都可进行,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0.(2020·金华·丽水)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用如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先在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则试管B中应加入等量的(

)A.

已浸水及消毒的绿豆种子

B.

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C.

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D.

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答案】B【解析】由题中信息“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可知,实验需要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的产物,需要控制一组有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另一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并使其他条件都相同。由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可知,B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与A相同。A、B形成对照,B选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31.俗话说“水太多会把植物淹死”,其主要原因是(

)A.

水太多,植物胀死

B.

水太多,温度太低而冻死

C.

被淹部分二氧化碳太多而中毒

D.

被淹部分缺少氧气而不能呼吸【答案】D【解析】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水太多会把植物淹死”,其主要原因是被淹部分缺少氧气而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故答案为:D.32.将正在萌发的种子装入密闭的保温瓶中,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图中的曲线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二氧化碳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图中曲线A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图中曲线B代表的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瓶内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加,图中曲线A和曲线B都逐渐增加的是选项B。故答案为B.33.(2020八下·秀洲月考)为研究植物的根、茎、叶、种子等器官是否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对比试验。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对比A、B试管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2)把数棵菠菜装入黑塑料袋并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然后按图乙方法,把塑料袋中的气体缓慢挤入烧杯中,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若植物的其他器官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则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3)大量实验表明,生物呼吸作用发生的部位是在________。【答案】(1)(萌发的、活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或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2)蜡烛自下而上熄灭(3)所有(活)细胞(根、茎、叶、种子等器官)【解析】(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B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没有产生了二氧化碳;而A中放置的是已浸水及消过毒的种子,在进行呼吸作用;B中放置的是已煮熟及消过毒的种子,此时种子已经死亡,不能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萌发的、活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或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所以会看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所以可看到的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3)大量实验表明,生物呼吸作用发生的部位是在所有(活)细胞(根、茎、叶、种子等器官)。3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实验二),如图所示:(1)实验一中,选用不透光的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2)实验一中若甲袋能使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乙袋不能,则可判断________袋装入的是新鲜蔬菜,这也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________。(3)实验二的装置如图所示,变量是________;放置一昼夜后,打开瓶盖,迅速将燃烧的小棒分别伸入二个锥形瓶中后,装有新鲜的植物锥形瓶内小棒的火苗立即熄灭,装有烫过的植物锥形瓶内小棒继续燃烧,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________。【答案】(1)光合(2)甲;二氧化碳(3)植物的生命力;氧气【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选用不透光的黑色塑料袋,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选用不透光的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甲袋能使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乙袋不能,说明了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试管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一中若甲袋能使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乙袋不能,则可判断甲袋装的是新鲜蔬菜,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3)实验二,一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