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广东专用)_第1页
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广东专用)_第2页
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广东专用)_第3页
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广东专用)_第4页
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广东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八(下)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桃花源记

【通假字】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意思为:邀请。

2.具答之。“具”通“俱”完,意思为:全。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屋舍俨然。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3.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①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绝境:

②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

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古义:顺着;今义:缘故。

8.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古义:请今义:延长。

10.夹岸数百步。夹:古义:古代量度单位今义:两脚跨过的距离。

11.后遂无人问津。津:古义:渡口今义:口液。

12.停数日辞去。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反。

13.欲穷其林。穷:古义:走近今义:贫穷。

14.此中人语云。云:古义:告诉今义:说话。

15.便得一山。得:古义:发现今义:得到。

16.仿佛若有光。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

17.咸来问讯。咸:古义:全都今义:咸味。

18.村中闻有此人。闻义:古:发现今义:用鼻子嗅。

19.此中人语云。云:古义:说今义:白天。

20.便扶向路。向:古义:从前的今义:方向。

21.不足为外人道也。外人:古义:桃花源外的人今义:不同民族或国家的人。

【一词多义】

1.中①晋太元中,年间;②中无杂树,中间,其中。

2.舍①便舍船,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3.闻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

4.出①不复出焉,出去;②皆出酒食,拿出。

5.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②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6.遂①遂迷,(最终);②后遂无问津者(竟然)。③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7.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8.为:①武陵人捕鱼为(w6i)业:动词,作为;②不足为(wM)外人道也:介词,

对,向;③此人--->为(wei)具言所闻:读wCi,介词,对、向。

9.得:①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②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0.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②属(zhU)引凄异(连接)③神情与苏、黄不属

(shu)(类似)

11.扶:①便扶向路(沿着)②出郭相扶将(搀扶)

12.绝:①来此绝境(与外界隔绝)②绝多生怪柏(极)③沿溯阻绝(断)④哀转久绝

(消失)

13.语:①此中人语云(告诉)②如有所语(说话)

14.之:①忘路之远近(的)②具答之(指桃花源中人所提的问题。)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渔人甚异之,原意为:诧异,在文中的意思为:对……感到诧异。

②欲穷其林,原意为:贫困,在文中的意思为:走到……的尽头。

③林尽水源,原意为:尽头,在文中的意思为:动词,完,没有了,消失。

2.方位名词作状语

复前行,欲穷其林,原意为:前面,在文中的意思为:向前。

3.名词用作动词

①处处志之,原意为:标记,符号,在文中的意思为:做标记。

②未果,寻病终,原意为:果实,结果,在文中的意思为:实现。

③此中人语云,原意为:言论,说话,在文中的意思为:告诉。

4.名词做状语。

复前行:前:向前,往前。

【重点实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顺着。2.芳草鲜美,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缤纷,缤纷:繁多的样子。4.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5.初极狭,才通人。极:很,非常。才:仅仅、只。6.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8.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9.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髯:垂下来的

头发,用来指小孩。怡然:快乐的样子。10.咸来问讯。咸:都。11.乃不知有汉,乃:

竟然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13.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延:邀请。

14.停数日,辞去。去:离开。15.此中人语云,语:告诉。16.便扶向路,扶:沿

着、顺着。向:先前的。17.处处志之,志:做记号。18.诣太守,诣:拜访。19.欣然规

往,规:打算,计划。20.未果,果:实现。21.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

意思。津,渡口。

【重点虚词】

1.之:①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②有离田美池桑竹之属,(结构助词,的);③

具答之(代词,代他们的问题);④渔人甚异之(代词,指代上文所述桃花林的美景);⑤

处处志之。(代词,记号);⑥闻之,欣然规往(代词,桃花源之件事)⑦水陆草木之花(结

构助词,的)

2.其:①欲穷其林(代词,代桃花林);②既出,得其船(代词,自己的)。

3.乃:①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②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③乃重修岳阳

楼(于是,就)④久而乃和(才)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表判断)

4.焉:①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在这里")②且焉置土石(哪里);时而献焉(它);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那里);④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助词)

5.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③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替);④项为之强(因为);⑤为其来也(相当于“于”,当);⑥满铁范为一板(成为);

⑦中轩敞者为舱(是);⑧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做,雕刻);⑨二虫尽为所吞(被);⑩孰

为汝多知乎(通"谓”,说);QD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

【特殊句式】

刘子骥,高尚士也。(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省略句】

①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主语,应为:迤人便舍船,从口入)

②林尽水源。(省略介词,应为:林尽王水源)

③此中人语云。(省略宾语,应为:此中人语渔人云)

二、小石潭记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

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伶(yl)然:古义:呆呆的样子。(怡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

(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

3.清

(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

(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

(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

(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

(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

(3)介词,用把。(全(qu仙石以为底)

8.而

(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

(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

(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

(1)动词,作为。(卷(quan)石以为底)

(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4: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

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

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1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②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③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2)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三、核舟记

【通假字】

(1)讲右臂支船(讪一一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一一通“横”,横着的。)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一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一一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一一通“拣”,挑拣。)

【古今异义】

1.约八分有奇

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

“可”的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许”的古义:上下;今义:答应,允许。

3.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

古义:类似;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今义:曾经。

【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2.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加上,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是);

为人五:(刻有)

4.可: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6.木:能以径寸之木(圆木);

以至鸟兽、木石(树木)

7.者: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8.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作);

文日:天启壬戌秋日(是)

9.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

10.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11.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

启窗而观(连词,然后);启窗而观(表承接);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但是)

12.以:能以径寸之木(用)

以至鸟兽、木石(甚至)

13.语:如有所语(说话);

此中人语云(告诉)

14.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盖以诱敌(大概,原来是)

15.云:盖大苏泛赤壁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此中人语云(说)

16.其: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

而竖其左膝(他的指佛印的);

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那,那个);

则题名其上(指船底)

其色丹(它的,指字的);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代船)

【词类活用】

1.卧右膝,讪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i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弯曲。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作动词,带着高高的帽子。

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4.石青松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楼: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5.磐篷覆之。磐篷:名词用代状语,用磐篷。

6.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形容词作名词,特殊技巧。

7.而竖其左膝。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竖,竖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中轩敞者为舱。(“为”表示判断)

②盖大苏泛赤壁云。(“盖……云”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②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3)省略句

①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

四、《庄子》二则

重点实词

140(xiang):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恐:害怕。

3.国:国都。

4.三:虚指多次。

5.往:前往。

6.眄鹄(yuanchO):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7.止:栖息。

8.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9.曜(H)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10.咯(chi):猫头鹰。

11.吓(hD:模仿鹏发怒的声音。文中第二个“吓”用作动词。

12.淳(hdo)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13.修(tid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

又名白鳏。

14.请:请允许我。

15.循:从.说起。

重点虚词

1.或:有的人。(更谓惠子曰)

2.于是:在这时。(于号惠子恐)

3.耒(f。):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本鹦绡发于南海)

4.是:这。(星鱼之乐也)

5.固:固然(口不知子矣);本来(子困非鱼也)。

6.全:完全,确定是。(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7.安:怎么(哪里)。(汝家知鱼乐)

8.云者:如此如此。(子曰“汝安知鱼乐”名首)

9.既:已经。(够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古今异义

1.止

古义:栖息。(非梧桐不止)

今义:停止。

2.于是

古义:在这时。(于是鹤得腐鼠)

今义:因果关系。

3.国

古义:国都。(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今义:国家。

一词多义

1.之

代词,他,代惠子。(庄子往见之)

代词,代“鹦绡”这种鸟。(子知之乎)

代词,代鹏。(鹏鸦过之)

结构助词“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今子欲以子书梁国而吓我邪)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于

介词,引出动作处所,从。(夫鸭鸦发于南海)

介词,引出动作处所,在。(而飞于北海)

介词,在。(于是鸣得腐鼠)

3.吓

语气词,h0,模仿发怒的声音。(仰而视之曰:“吁!”)

动词,吓唬。(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吁我邪)

4.固

本来。(子困非鱼也)

固然。(我非子,困不知子矣)

5.安

表疑问,怎么。(家知我不知鱼之乐)

表疑问,哪里。(子曰“汝家知鱼乐”云者)

6.于是

表承接,“于是”。(于是惠子恐)

在这时。(于星鸣得腐鼠)

7.子

古代著书立说,代表一个流派的人。(庄于日)

人物代词,你。(于非鱼,安知鱼之乐)

8.见

看望,拜见。(庄子往加之)

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词类活用

相:辅佐君主的人。这里是做宰相的意思。名词作动词。(惠子相梁)

重点句式

1.倒装句

状语后置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国中三日三夜”是状语后置,应为“于国中搜三日三

(2)夫鹦绡发于南海。(“于南海”是状语后置,应为“夫鹅鸦于南海发”。)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于濠梁之上”是状语后置,应为“于濠梁之上游二)

2.判断句

(1)是鱼之乐也。(“……也”,判断句标志。)

(2)子非鱼。(否定副词“非”表判断。)

3.省略句

(1)省略介词

惠子相梁。(动词“相”后省略介词“于”,应为“相于梁”。)

(2)省略主语

仰面视之曰:“吓!”(省略主语“鹏”。)

五、《礼记》二则

【重点探究】

通假字:

1.兑(通“说(yu6)”),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d)。)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2.学(通“敦”(xido)”),教导。

3.选贤与(jO)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4.矜(guG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

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2.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3.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4.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今义:宽阔的路

5.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

6.鳏寡孤独

古义:为两个字。“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7.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造反

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8.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

9.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兴起

今义:作为

10.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

2.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

3.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4.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5.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传动词,从外面。

7.选贤举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举能(能)形容词作名词,才能出众的人。

一词多义:

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

2.学

教学相长(学习)

学学半(同“教二教导)

1.之

其此之谓乎(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大道之行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六、《马说》

通假字

(1)才美不外加“见”通“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粒“材”通“才二才能

(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助词,译为的)

马考千里者(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

鸣石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

(2)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售不饱(动词,吃)

一拿或尽粟一石(顿)

(3)策:

执年而临之(名词,鞭子)

篥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

(4)以:

不以千里称也(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5)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用(能力)

(6)其:

策之不以不道(它的,代词)

基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难道)

基真不知马也(其实)

词类活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2)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3)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手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倒装句:

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译句:(能日行)千里的马。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

后置。)译句:只好屈辱在低贱的(养马)人的手里。

(2)翻译: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句: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能力,千里马嘶鸣,

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句:难道真的没有马吗?大概真的不认识马吧。

专题05课内与课外文言文

一、课内部分

(一)(2021•广东揭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复出焉/世则无敌国外患者B.才通人/才美不外见

C.率妻丁邑人来此绝境/不独于其于D.呼之,欣然规往/陶后鲜有厚

2.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

多相似的地方。请阅读链接材料、参照示例,从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链接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

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正义》)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

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1.D

2.(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2)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

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3.示例:从“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

社会的关爱,生活及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

“男有分,女有归”。(言之有理既可)

【解析】

1.考查一词多义。

A.出去/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

B.副词,仅/才能;

C.儿女/以……为子;

D.听说/听说;

故选Do

2.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

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

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今,现在;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平,平坦;旷,开阔,宽阔;屋舍,房屋;俨然,整齐的样子;之,这:属,类。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文言文及链接材料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

语句来分析。结合两文内容分析,从《桃花源记》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看,并怡然自乐”分析,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

勒出了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这与“大同”社会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相似,老人和孩子受到社会关爱,男

人和女人各司其职,和谐、安宁、美好。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

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

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

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

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

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

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

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

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

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

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

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

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

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

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

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雅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

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链接材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

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

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不是为了占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

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门从

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理想社会。

(二)(2021•广东阳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货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为公/武陵人捕鱼为业B.敢人不独亲其亲/敢曰:教学相长也。

C.男有分,女有归/舟首尾长约八?有奇I).盗窃乱贼而不停/其中往来种作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结合选文,概括说说儒家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4.B

5.⑴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⑵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6.⑴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⑵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

职;⑶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⑷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⑸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答到其中3点即可。】

或者:⑴选贤任能,诚信和睦。⑵人人都能受到了社会关爱(社会普遍仁爱),人人行

为都出于公心。⑶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⑷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解析】

4.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理解分析。

A.为:动词,是/动词,作为;

B.故:连词,因此,所以/连词,因此所以;

C.分:名词,职分,指职业、职守/长度单位;

D.作:动词,兴起/动词,耕作;

故选Bo

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与(通'举',选举,推举)、讲(讲求)、修(培养)”几个词是重点

词语。

(2)句中的“力(力气)、恶(厌恶)、为己(为了自己的私利)”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

析。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可知,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从“男有分,女有归”中可知,人

人都能安居乐业;从“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中可

知,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从“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可知,

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据此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

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

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

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不是为了占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

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门从外面带上,

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理想社会。

(三)(2021•广东清远•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加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更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年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第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逐尽粟一石/尊重于泰山,B.然后有千里马/不以为然

C.第之不以其道/执箪而临之D.晅伯乐不常有/取之于蓝池青于蓝。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棚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9.通读全文,文章主要突出一种什么语气?有什么作用?

【答案】7.D

8.(1)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2)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9.从“不”字可以感知,全文主要表现一种否定语气(答“否定语气”即可);表现出

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悲愤之情。

【解析】

7.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理解分析。

A.或:有时/或许;

B.然:这样/对;

C.策:动词,鞭打,驾驭/名词,马鞭子;

D.而:都是“表转折,但是”;

故选Do

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

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祗(同‘只',只是)、辱(受到屈辱)、于(在)、奴隶(仆役)、骈(并

列)、槽杨(马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且(犹,尚旦)、欲(想)、等(一样)、不可得(做不到)、安(怎么)”

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和主旨的理解。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句,作者采用

否定语气的方式,认为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不能识别千里马,因而千里马被埋没。作者借

千里马被埋没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

慨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

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杨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

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

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

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

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四)(2021•广东汕头♦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鲸。解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儿千里也;怒而3其翼若垂大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十南冥。南冥者,大池也。《齐

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怪者也()

(2)我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亦若星则已()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当酶的一项是()

A.鳏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庄子的想像力极其丰富。

B.本文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鲸鹏形象,磅礴壮观。

C.作者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对鲤鹏之事作了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D.文中的“解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

【答案】10.记载盘旋飞翔这,这样

11.(1)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起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12.D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志怪者也”的意思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志:记载。

(2)“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意思是: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技:盘旋

飞翔(而上)。

(3)“亦若是则己”的意思是: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这样。

指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膝)、若(好像)、垂(同‘陲',边际)”

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野马(游动的雾气)、生物(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以息(指有生命的

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相吹(相互吹拂)”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文极写鲤、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

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依据“生物之以息

相吹也”可知,鳏、鹏是有所凭依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故选D。

【参考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鳏。鳏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鲤变化成为鸟,它的

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

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

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

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

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

上看天一样罢了。

(五)(2021・广东肇庆•八年级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自: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小止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旨:昧美

B.教然后知用困:困惑

C.然后能自反也反:同“返”,返回

I).教学相长也长:促进

1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5.原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论述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

[链接材料]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

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

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健余劄记》

【答案】13.C

14.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15.两者都谈到“教学(学问)相长”的道理,启示:“教与学”“学与问”是相辅相

成的,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教”与“问”是很好的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平时要乐于教

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请教。

【解析】

13.C.句意为: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反:反省。

故选Co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重点词:至,最好。弗,不。善,好处。句意: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

不会知道它的好处。

15.本题考查材料的比较阅读。《虽有佳肴》谈的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得出

“教学相长”的结论。[链接材料:中“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谈到“学”与“问”

的关系问题,认为“学”与“问”是想到促进的。可见两文的观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教

学,,,,学问,,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由此可见,人不能不学习,学习不能单纯地“独学”,要

在与老师、学生、朋友的相互教与学中取长补短,既要“学”又要“问”,既要“学”又要

“教”,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答题时扣住“教与学”“学与问”的关系即可。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

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

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

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