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9)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9)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9)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9)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2.能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例。3.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4.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2.难点: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袁隆平的颁奖词。袁隆平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袁隆平这个人物的。在学习人物通讯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了解人物通讯的定义后,那我们可以想想看,什么样的人物容易被写成人物通讯呢?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比如: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1.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3.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二、思考:①袁隆平为什么可以作为人物通讯的主角?你对袁隆平了解多少?介绍袁隆平,突出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何谈经济建设。所以,谁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谁将无可辩驳地成为名垂青史的功臣。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②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通讯的基本常识,作为一名高中生,从读者的角度我们应该知道一篇通讯它“写了什么”,培养自己的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从作者的角度我们应该明白一篇通讯它“怎么写的”,从中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下面,我们就主要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两个角度来分析这篇人物通讯。首先,这篇以袁隆平为主要对象的人物通讯,主要是要想体现袁隆平的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样体现的呢?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三、整体感知文本: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主要事迹(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朗读,分析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后,……匆匆赶到试验田。(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怕吃苦,勤于实践(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挑战权威,不断创新(三)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捍卫真理,力排众议(四)饥饿的威胁在退却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第二课时一、重难点探究:1.第一部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采用了怎样的手法?2.第二部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共有七个自然段,分几个层次?3.第三部分“实事求是科学家的空气”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4.第四部分“饥饿的威胁在退却”,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提示:1.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1961年7月的一天,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表现了袁隆平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2.可分两个层次。前五个自然段都是写袁隆平的研究情况,围绕挑战权威、自创新说来展开。后两个自然段写袁隆平的独特发现和介绍他的创新成果。3.这部分是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稻”这个情节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的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4.①一个梦两个比喻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②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③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二、问: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提示:细节描写(袁隆平眯起双眼——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1964年7月1.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选材?2.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1)围绕主题选取典型事件(2)小标题清晰明白,结构统一。新闻性:突显重点(3)细节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文学性:丰富细节此外,还有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贯穿这些事件的中心线索是:袁隆平与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