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西周时期,周天子通过赐命礼等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揍”的价值思维,将王室与诸侯持为一个政治实体,建构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的政治结构。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 B.国家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增强C.贵族统治秩序开始确立 D.原始民主制遗存依然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周天子通过赐命礼等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揍’的价值思维,将王室与诸侯持为一个政治实体,建构出‘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政治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王室与诸侯持为一个政治实体,说明国家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增强,B项正确;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立,排除A项;贵族统治秩序开始确立是在夏朝,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原始民主制遗存依然发挥作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2.清初学者王夫之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即置郡县为“行其大公”。民初学者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行其大公”和“平其政者”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序化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郡县制更利于皇帝集权〖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是“公天下”的开端,主要依据是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打破贵族世袭的局面,C项正确;材料与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以及皇帝集权的说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3.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 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 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画像砖中的人物舍生取义、勇于赴死、重仁义等行为,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B项正确;材料主要信息是儒家思想价值观的影响,得不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排除A项;材料是汉代画像砖记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没有秦朝史料,排除C项;“二桃杀三士”中的“杀”不是勇武相斗,而是从儒家理念分析自己的行为,最终在价值观的影响下自杀而亡,这不是“尚武”,排除D项。故选B项。4.东汉时期,以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为特征的大土地所有制田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闭门自市”的农工商相结合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A.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B.加强了城乡经济联系C.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D.提高了工商业者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汉代以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为特征的大土地所有制田庄经济的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对中央集权形成了威胁,A项正确;田庄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而非在城乡之间开展贸易,不能加强城乡经济联系,排除B项;田庄经济对人口、土地的控制和造成地方割据,不利于经济发展,排除C项;田庄经济下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大官僚、大商人、大地主,对于提高一般工商业者地位作用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5.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A.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B.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C.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D.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趋势〖答案〗B〖解析〗据材料“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的物质文化交流;而材料“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时期,中原地区被“胡人”占领,民族矛盾有所激化,人们讳言与“胡”有关的事物,甚至官方也对西域传入的物种进行更名,这折射出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B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在宋朝之后逐渐衰落,而不是东晋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域物种(胡桃、胡瓜名字的改称),不属于经济作物种植,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而不是域外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6.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进身之路,高门子弟很少屈尊接受察举。但在南朝时期,他们态度发生转变,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由此可知当时()A.中枢机构遭到士族垄断 B.选官缺乏选贤任能精神C.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停滞 D.专制集权程度有所强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中“在南朝时期,他们态度发生转变,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可知,两晋南朝时期,选官权逐渐集中到中央,这反映了官吏选拔的集权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枢机构,排除A项;据材料“纷纷参加考试”可知,重视考查才能,体现了选贤任能,排除B项;据材料“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进身之路”可知,寒门子弟也有机会参与选官,南朝时期门阀士族走向衰落,寒门庶族日益崛起,“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停滞”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7.唐宪宗把女儿嫁给了恩荫出身的官员,宰相权德舆则把女儿嫁给进士,唐宪宗感慨:“我女婿不如德舆女婿。”儒士杜羔屡试不第,思乡欲归家,其妻写诗道:“如今妾面羞君面,郎若回时近夜来!”杜羔颇受刺激,继续留京苦读。这些现象折射出科举考试()A.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念 B.增添了政治活力C.提高了女性家庭地位 D.消除了门第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唐宪宗把女儿嫁给了恩荫出身的官员,宰相权德舆则把女儿嫁给进士”“我女婿不如德舆女婿。”“如今妾面羞君面,郎若回时近夜来!”“杜羔颇受刺激,继续留京苦读”可知,唐朝时期,无论官场还是民间,对于科举中的进士,都十分推崇,这反映出科举考试深刻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增添了政治活力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女性家庭地位得到提高的结论,排除C项;这一时期门第观念并未消除,排除D项。故选A项。8.唐代杜环所著的《经行记》现已失佚,仅有杜佑《通典》所转引的1500余字存世,所载被俘工匠中没有造纸工匠,因而有学者不同意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的看法。近年也有中亚学者研究指出,在怛罗斯战役前,造纸术就以和平方式传入中亚,10世纪时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等地。据此,下列最合理的理解是()A.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必须经考古发现证实B.中亚学者研究结论形成较晚因而更加可靠C.对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看法应存疑D.战争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唐代杜环所著的《经行记》”“近年也有中亚学者研究指出,在怛罗斯战役前,造纸术就以和平方式传入中亚”及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唐代杜环所著的《经行记》记载,造纸术是经过怛罗斯之战西传,但也有学者认为在怛罗斯之战之前,造纸术就已经西传,这说明对于造纸术是否是经过怛罗斯之战西传的,存在不同的看法,应当对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的看法应存疑,然后结合更多的史料进行分析验证,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些历史研究经过文献记载也能得出结论,排除A项;不一定较晚形成的研究结论就是更加可靠的结论,需要结合更多的史料进行分析验证,排除B项;造纸术是否经过怛罗斯之战西传,现在有不同的看法,不能简单得出怛罗斯之战推动了造纸术西传和文化的交流,需要更多的史料进行分析验证,排除D项。故选C项。9.明政府规定,商人把粮食运往边防的粮仓,可向政府换取贩盐的盐引。有的盐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雇人在边地屯垦,把收获的粮食就地纳仓换取盐引,是为商屯。商屯的出现与发展()A.冲击了传统经济政策 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C.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 D.推动了新生产关系滋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有的盐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雇人在边地屯垦,把收获的粮食就地纳仓换取盐引,是为商屯”可知,商屯的出现提高了效率,有助于增加边疆地区的粮食供应,从而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C项正确;商屯是一种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并没有冲击传统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商屯的出现河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否提高没有关系,排除B项;商屯实际上依然属于传统的生产关系,没有推动新生产关系滋长,排除D项。故选C项。10.明代李时珍将《本草纲目》中对近两千种药物的探察视为“吾儒格物之学”,但在书中仍将木材的“坚脆美恶”归因于“各具太极”。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将颜料制备视为源于易经八卦中的“依坎附离”。这反映出,当时()A.科学研究深受传统文化束缚 B.儒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C.格物致知观念促进社会转型 D.西学东渐影响国人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由材料可知,无论是李时珍还是宋应星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均将一部分事物的原因归结为传统学说的影响,这反映出当时的科学研究深受传统文化束缚,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儒学理论制约了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格物观并未真正促进社会转型,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西学东渐,排除D项。故选A项。1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这表明林则徐()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B.摒弃了夷夏观念C.呼吁应对边疆危机 D.萌发了海防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林则徐主张海陆兼重,而非专重陆防,这是鸦片战争对于当时人的冲击,萌发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防御的策略而非学习西方技术,排除A项;“摒弃了夷夏观念”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内容并未涉及到夷夏观念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表明林则徐萌发了海防意识,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2.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1861年,太平天国颁布法令“至于业户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倘有托词延宕,一经控迫,抗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民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B.绝对平均主义难以实现C.太平天国政策朝令夕改 D.传统农耕经济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1864年(中国)。根据材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至于业户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倘有托词延宕,一经控迫,抗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建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大同社会,而因为受其时代及战争环境的影响,这种绝对平均主义难以实现,在太平天国后期,颁布法令规定,“业户按亩输粮”,“佃户照额完租”,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土地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缺乏群众基础信息,排除A项;太平天国政策朝令夕改,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土地政策的变化,而非传统农耕经济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13.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到学习美国的“暗柜”制,使“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所谓“暗柜”,即投票箱、意见箱、检举箱之类。他还建议集思广益,军师、掌率、六部可商讨国事呈报天王旨准,又立“无情面之谏议”。这说明《资政新篇》()A.重视维护传统文化 B.贯彻了中体西用主张C.主张平等外交思想 D.蕴含着近代治理理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学习美国的‘暗柜’制”可知,《资政新篇》提到学习美国的“暗柜”制,并建议“集思广益,军师、掌率、六部可商讨国事呈报天王旨准”,这说明其具备了一定的近代治理理念,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其对传统文化的维护,且学习美国不代表维护传统,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集思广益”,没有体现平等外交,且不涉及对外交往,排除C项。故选D项。14.左宗棠有感于单纯从上海采运洋枪洋炮运道太长、费用太巨,于1873年创建了兰州制造局,延请广东、浙江等地的工匠仿制西方新式枪炮及其配套弹药,使兰州变成了一个积蓄军火的大本营。兰州制造局的开办()A.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开启近代中国机器生产先河C.有利于平定西北边疆危机 D.采用了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1873年创建的兰州制造局能够生产西方新式枪炮及其配套弹药,据所学可知,兰州制造局属于洋务企业,生产的武器主要装配清朝的军队,当时中国西北边疆出现危机,地处西北的兰州制造局可以在清朝平定西北边疆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C项正确;据题干时间1873年可知,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排除A项;开启近代中国机器生产先河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材料涉及时间是1873年,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兰州制造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军用企业的经营模式属于官办,并非是官督商办,排除D项。故选C项。15.1895年,严复提出,民迫不得已而立君与臣,是想让君臣担当“卫民”的职责,而非只是让他们收税征粮,作威作福。这说明严复()A.支持推翻君主制度 B.反对儒学思想C.意图革新国家制度 D.倡导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95年(中国)。据材料“民迫不得已而立君与臣,是想让君臣担当卫民的职责,而非只是让他们收税征粮,作威作福”,可知严复反对传统的专制统治,希望建立新的为民服务的国家制度,C项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并不支持推翻君主制度,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儒学思想的态度,排除B项;倡导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16.1900年10月,英国与德国签订《英德协定》,规定各国在中国的贸易及其他经济活动,均应遵循“自由开放,毫无差别”原则,“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其所谓“原则”的推行()A.遏制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B.维持了中国形式上的独立C.化解了列强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 D.触犯了其他列强在华权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根据“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可知,这一原则是将中国置于列强的共同统治之下,但是在形式上维护了中国的独立,B项正确;这一原则实际上是认同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而非遏制,排除A项;这一“原则”只是在形式上暂时淡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化解了”,排除C项;这一原则维护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并不是触犯了其他列强的在华权益,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4题,共52分)17.“身体史”是一股新的史学浪潮,主要研究身体器官、生理及其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在身体生理结构、身体损伤及遗体防腐技术等方面的认知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据统计,北宋颁布了200多条与医药卫生有关的诏令,斥巨资刊印医学书籍。各种坊刻、私刻的医书也很盛行。此外,用于遗体防腐的丁香、安息香、樟脑等,几乎都包括在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的香药贸易名单之中。——摘编自邱志诚《国家、身体、社会:宋代身体史研究》材料二按满族旧俗,服丧之人百日内不剃发,“以全孝道”。乾隆在皇后富察氏病逝后,下诏包括汉族官员在内的文武百官服丧。尽管历代皇帝竭力维持“满族特性”,但随着满汉融合,满族传统已从满人的生活中淡化。此次丧期内发生多起满汉官员的剃发案。犯官多称“不得剃发”作为习俗从未正式写入条例或会典,诏书中也未明言。乾隆则称“理法所必当然,不必载之简册”。让乾隆甚为恼怒的是,大臣们在案发后对自己如何处置犯官的旨意置若罔闻,“目无君上”,于是对犯官及被认为态度轻慢的官员施以惩治。——摘编自王志强《乾隆十三年剃发案的身体政治史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身体的认知实现巨大进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皇帝要求百官为皇后服丧的目的,并对其惩治官员的行为进行评价。〖答案〗(1)宋代政府对医药卫生的重视;民间医书刊刻的推动;香药海外贸易繁荣;理学的发展,强调格物致知。(2)目的:整肃吏治,严肃官场纪律。评价: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民族交融,容易导致汉族官员和人民的抵触;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定。〖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北宋颁布了200多条与医药卫生有关的诏令,斥巨资刊印医学书籍”可知,宋代政府对医药卫生的重视;据材料“各种坊刻、私刻的医书也很盛行”可知,民间医书刊刻的推动;据材料“用于遗体防腐的丁香、安息香、樟脑等,几乎都包括在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的香药贸易名单之中”可知,香药海外贸易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的发展,强调格物致知,加强了人们对身体器官的研究。【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目的:据材料“下诏包括汉族官员在内的文武百官服丧”及所学知识可知,乾隆要求所有官员为皇后服丧,并提出严格要求,而且对不遵守“满族习俗”的官员进行了惩治,这体现了乾隆皇帝要求百官服丧的目的是整肃吏治,严肃官场纪律。据材料“案发后对自己如何处置犯官的旨意置若罔闻,‘目无君上’,于是对犯官及被认为态度轻慢的官员施以惩治”可知,乾隆通过惩治官员整肃吏治,严肃官场纪律,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强化君主专制;据材料“,但随着满汉融合,满族传统已从满人的生活中淡化”“乾隆则称‘理法所必当然,不必载之简册’”可知,乾隆对于满族旧俗的提倡,不利于民族交融,容易导致汉族官员和人民的抵触;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图是指以海洋及沿海陆地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地图。宋元时期,中国海上活动频繁,航海图的制作与使用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的航海图,大多详细记录了航线和港口信息。明清时期,除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如明代的《筹海图编》,不仅详细描绘了沿海地区的山川地形、岛屿分布、潮汐水流等自然地理信息,还标注了军事要塞、烽火台、港口炮台等信息;又如清朝嘉庆时期的军事海图《台州府太平县海洋全图》,不仅详细记录了台州府沿海的地理信息,精确标注了地形、水文等,还明确划分了内洋与外洋的界限,尤其强调炮台和信号站的位置。——摘编自朱鉴秋《中国古代航海图发展简史》等材料二1869年,福州船政局的干吏黄维煊绘制的《皇朝沿海图说》被认为是译自英国人的绘图。1874年,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了《大清一统海道总图》,其中的克来格岛、挨金可尔特岛等地名均来自英文音译。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赴英国专习测绘海图技术。1895年后,程鹏、陈寿彭、朱正元、童世亨等晚清士人,自发地从英版航海图中汲取新知,编译海防图。程鹏绘制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但“命意不同,注重陆岸形势”。此后,中国传统航海图和海防图二分的局面逐渐消融。——摘编自何国璠韩昭庆《明清时期中国海图方位的演变》(1)结合材料一,简析宋元到明清时期海图编制的变化及其原因。(2)结合材料二,对晚清时期编译海图增多的现象进行评析。〖答案〗(1)变化:种类增多,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原因:沿海交通形势的变化,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地区深受倭寇骚扰,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交流。(2)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海图的增多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表现,也体现了晚清政府对海疆形势的日渐重视和东南沿海地区形势的日渐严峻。〖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明清时期,除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可知,宋元到明清时期海图编制的变化是种类增多,除了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和明清时期沿海形势的变化有关,其中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地区深受倭寇骚扰,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纷纷出现。【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1874年,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了《大清一统海道总图》,其中的克来格岛、挨金可尔特岛等地名均来自英文音译。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赴英国专习测绘海图技术。1895年后,程鹏、陈寿彭、朱正元、童世亨等晚清士人,自发地从英版航海图中汲取新知,编译海防图”等信息可知晚清时期,海图编译的增多与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有关。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海图编译的增多也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反映了晚清政府对海疆形势的日渐重视,同时也说明东南沿海地区形势日渐严峻。19.审视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静态看对义和团的态度动态看对义和团的评价八国联军侵华前,清廷内部在讨论义和团问题时出现了以下意见:(太常寺卿袁昶)衅不可开,纵容乱民,祸至不可收拾,他日内讧外患相随而至,国何以堪?(军机大臣刚毅)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侍读学士刘永亨)乱民当早除,不然,祸不测。(端王载漪)义民起田间,出万死不顾一生;以赴国家之难,今以为乱欲诛之,人心一解,国谁与图存?评价一1899年,御史黄桂鋆上奏:“臣闻山东义和等团,非欲谋叛乱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自德人占据胶澳(今山东省青岛市),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籍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籍以捍卫身家。——《义和团档案史料》评价二义和团的行为虽然愚昧,动机则不可一概抹杀。有识的外人亦承认“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大梦将醒,已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的觉悟。赫德(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谓今后各国对待中国,应尊重而不可卑视。……中国终将成强国。处理中国问题必须慎重,使中国将来感激不致报复。——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作为史料,清廷对义和团的态度对研究19世纪的晚清政局有何史料价值?(2)指出评价一和评价二观察问题的视角有何明显异同,并结合材料说明导致不同的主要因素。〖答案〗(1)史料价值:史料涉及到不同的立场,可以用来研究晚清政局中的派系之争;史料内容可以用来研究清政府对于外患的态度。(2)异同:异:评价一:从义和团爆发的原因出发,肯定义和团发生的正义性;评价二: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义和团运动,一方面承认其行动的愚昧,同时肯定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得列强不敢采取武力瓜分中国的图谋。同:都肯定了义和团运动。因素:阶级立场不同,评价一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利益,而郭廷以是资产阶级;所处时代和占有史料不同:黄桂鋆是当时历史的见证者,所见较为片面,而郭廷以是后世学者,史料较为充分,研究较为全面;研究视角的差异;黄桂鋆是从原因角度分析,而郭廷以是从影响角度分析。〖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史料涉及到不同立场,可以用来研究晚清政局中的派系之争;材料内容的背景是八国联军侵华,因此史料内容可以用来研究清政府对于外患的态度。【小问2】本题为对比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异同:异:评价一:根据材料“自德人占据胶澳(今山东省青岛市),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籍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籍以捍卫身家”可知,评价一从义和团爆发的原因出发,肯定义和团发生的正义性;评价二:根据材料“义和团的行为虽然愚昧,动机则不可一概抹杀”“中国终将成强国。处理中国问题必须慎重,使中国将来感激不致报复。”可知,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义和团运动,一方面承认其行动的愚昧,同时肯定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得列强不敢采取武力瓜分中国的图谋。同: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两种评价都对义和团运动有肯定。因素:阶级立场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评价一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利益,而郭廷以是资产阶级;历史研究受到时代和史料多寡的影响,两人所处时代和占有史料不同,黄桂鋆是当时历史的见证者,所见较为片面,而郭廷以是后世学者,史料较为充分,研究较为全面;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两者研究视角有差异,黄桂鋆是从原因角度分析,而郭廷以是从影响角度分析。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1903-1910年,翻新小说在中国非常流行。翻新小说是指对经典名著进行续写,借用其人物形象,置换其活动空间和行为价值而形成的新式小说。其中吴趼人的《新石头记》是代表作之一,表3是该书设计的“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两个情节。情节一宝玉道:“我在街上走了一趟,看见十家铺子当中,倒有九家卖洋货的。我们中国生意竟是没有了。”薛蟠诧异道:“奇了,奇了!怎么你也谈起生意经来了。”宝玉道:“我不是忽然要谈这个。我想国人尽着拿东西来卖给中国人,一年一年地不把中国的钱换到外国去了么。”情节二宝玉看到教民杨势子无故殴打贫民王威儿。县官本打算各打他们20板子以示惩戒,但得知杨势子是教民后,立即将其释放,紧接着就把贫民王威儿打得鼻青脸肿,并对他说:“你那里不好去闯祸,却走到本县治下来得罪教民……须知本县的前程,不是给你作顽意儿的。”——据冯玉恒《近代科学小说内蕴研究——以〈新石头记〉为例》等(1)对“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这一设计加以解读。(2)编写一段“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的新情节。(要求:表述成文,言简意赅,符合原文情境。)〖答案〗(1)在1903-1910年,中国非常流行翻新小说,将经典名著进行续写,将活动空间替换为晚清时期,如贾宝玉看到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列强拥有领事裁判权等,这一涉及源于列强侵略、政府腐败、文化冲突等社会现实,以此批判现实、表达改造社会的愿望。这一设计采用翻新手法,趣味性强,便于吸引民众,成为思想宣传的新方式。这一设计具有主观性和虚构性,作为史料使用时需慎重甄别、对照和考证;受时代等因素所限,未能指明当时中国的真正出路。

(2)〖答案〗示例:宝玉来到京师东郊民巷,不禁怒上心头:“中国人的地盘都是各国驻军!还不允许中国人居住!真真是世间荒唐事!”稍后,怒气渐平,心中暗想:我中华地大物博,定能重整河山!〖解析〗【小问1】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20世纪(中国)。设问要求对“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这一设计加以解读,在解读时主要包括为什么进行这一设计,如何评价这一设计。材料“我想国人尽着拿东西来卖给中国人,一年一年地不把中国的钱换到外国去了么”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材料“但得知杨势子是教民后,立即将其释放,紧接着就把贫民王威儿打得鼻青脸肿”体现了列强拥有领事裁判权。据材料可知,“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这一设计出现在20世纪初,这一设计源于列强侵略、政府腐败、文化冲突等社会现实,以此批判现实、表达改造社会的愿望。从特点和作用的角度,这一设计采用翻新手法,趣味性强,便于吸引民众,成为思想宣传的新方式。从局限性的角度,这一设计具有主观性和虚构性,作为史料使用时需慎重甄别、对照和考证;受时代等因素所限,未能指明当时中国的真正出路。【小问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20世纪(中国)。设问要求编写一段“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的新情节,可以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角度进行设计,如针对《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这一事件进行设计如下:宝玉来到京师东郊民巷,不禁怒上心头:“中国人的地盘都是各国驻军!还不允许中国人居住!真真是世间荒唐事!”稍后,怒气渐平,心中暗想:我中华地大物博,定能重整河山!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西周时期,周天子通过赐命礼等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揍”的价值思维,将王室与诸侯持为一个政治实体,建构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的政治结构。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 B.国家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增强C.贵族统治秩序开始确立 D.原始民主制遗存依然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周天子通过赐命礼等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揍’的价值思维,将王室与诸侯持为一个政治实体,建构出‘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政治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王室与诸侯持为一个政治实体,说明国家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增强,B项正确;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立,排除A项;贵族统治秩序开始确立是在夏朝,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原始民主制遗存依然发挥作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2.清初学者王夫之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即置郡县为“行其大公”。民初学者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行其大公”和“平其政者”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序化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郡县制更利于皇帝集权〖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是“公天下”的开端,主要依据是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打破贵族世袭的局面,C项正确;材料与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以及皇帝集权的说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3.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 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 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画像砖中的人物舍生取义、勇于赴死、重仁义等行为,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B项正确;材料主要信息是儒家思想价值观的影响,得不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排除A项;材料是汉代画像砖记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没有秦朝史料,排除C项;“二桃杀三士”中的“杀”不是勇武相斗,而是从儒家理念分析自己的行为,最终在价值观的影响下自杀而亡,这不是“尚武”,排除D项。故选B项。4.东汉时期,以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为特征的大土地所有制田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闭门自市”的农工商相结合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A.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B.加强了城乡经济联系C.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D.提高了工商业者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汉代以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为特征的大土地所有制田庄经济的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对中央集权形成了威胁,A项正确;田庄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而非在城乡之间开展贸易,不能加强城乡经济联系,排除B项;田庄经济对人口、土地的控制和造成地方割据,不利于经济发展,排除C项;田庄经济下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大官僚、大商人、大地主,对于提高一般工商业者地位作用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5.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A.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B.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C.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D.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趋势〖答案〗B〖解析〗据材料“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的物质文化交流;而材料“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时期,中原地区被“胡人”占领,民族矛盾有所激化,人们讳言与“胡”有关的事物,甚至官方也对西域传入的物种进行更名,这折射出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B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在宋朝之后逐渐衰落,而不是东晋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域物种(胡桃、胡瓜名字的改称),不属于经济作物种植,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而不是域外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6.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进身之路,高门子弟很少屈尊接受察举。但在南朝时期,他们态度发生转变,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由此可知当时()A.中枢机构遭到士族垄断 B.选官缺乏选贤任能精神C.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停滞 D.专制集权程度有所强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中“在南朝时期,他们态度发生转变,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可知,两晋南朝时期,选官权逐渐集中到中央,这反映了官吏选拔的集权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枢机构,排除A项;据材料“纷纷参加考试”可知,重视考查才能,体现了选贤任能,排除B项;据材料“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进身之路”可知,寒门子弟也有机会参与选官,南朝时期门阀士族走向衰落,寒门庶族日益崛起,“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停滞”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7.唐宪宗把女儿嫁给了恩荫出身的官员,宰相权德舆则把女儿嫁给进士,唐宪宗感慨:“我女婿不如德舆女婿。”儒士杜羔屡试不第,思乡欲归家,其妻写诗道:“如今妾面羞君面,郎若回时近夜来!”杜羔颇受刺激,继续留京苦读。这些现象折射出科举考试()A.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念 B.增添了政治活力C.提高了女性家庭地位 D.消除了门第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唐宪宗把女儿嫁给了恩荫出身的官员,宰相权德舆则把女儿嫁给进士”“我女婿不如德舆女婿。”“如今妾面羞君面,郎若回时近夜来!”“杜羔颇受刺激,继续留京苦读”可知,唐朝时期,无论官场还是民间,对于科举中的进士,都十分推崇,这反映出科举考试深刻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增添了政治活力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女性家庭地位得到提高的结论,排除C项;这一时期门第观念并未消除,排除D项。故选A项。8.唐代杜环所著的《经行记》现已失佚,仅有杜佑《通典》所转引的1500余字存世,所载被俘工匠中没有造纸工匠,因而有学者不同意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的看法。近年也有中亚学者研究指出,在怛罗斯战役前,造纸术就以和平方式传入中亚,10世纪时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等地。据此,下列最合理的理解是()A.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必须经考古发现证实B.中亚学者研究结论形成较晚因而更加可靠C.对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看法应存疑D.战争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唐代杜环所著的《经行记》”“近年也有中亚学者研究指出,在怛罗斯战役前,造纸术就以和平方式传入中亚”及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唐代杜环所著的《经行记》记载,造纸术是经过怛罗斯之战西传,但也有学者认为在怛罗斯之战之前,造纸术就已经西传,这说明对于造纸术是否是经过怛罗斯之战西传的,存在不同的看法,应当对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的看法应存疑,然后结合更多的史料进行分析验证,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些历史研究经过文献记载也能得出结论,排除A项;不一定较晚形成的研究结论就是更加可靠的结论,需要结合更多的史料进行分析验证,排除B项;造纸术是否经过怛罗斯之战西传,现在有不同的看法,不能简单得出怛罗斯之战推动了造纸术西传和文化的交流,需要更多的史料进行分析验证,排除D项。故选C项。9.明政府规定,商人把粮食运往边防的粮仓,可向政府换取贩盐的盐引。有的盐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雇人在边地屯垦,把收获的粮食就地纳仓换取盐引,是为商屯。商屯的出现与发展()A.冲击了传统经济政策 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C.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 D.推动了新生产关系滋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有的盐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雇人在边地屯垦,把收获的粮食就地纳仓换取盐引,是为商屯”可知,商屯的出现提高了效率,有助于增加边疆地区的粮食供应,从而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C项正确;商屯是一种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并没有冲击传统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商屯的出现河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否提高没有关系,排除B项;商屯实际上依然属于传统的生产关系,没有推动新生产关系滋长,排除D项。故选C项。10.明代李时珍将《本草纲目》中对近两千种药物的探察视为“吾儒格物之学”,但在书中仍将木材的“坚脆美恶”归因于“各具太极”。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将颜料制备视为源于易经八卦中的“依坎附离”。这反映出,当时()A.科学研究深受传统文化束缚 B.儒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C.格物致知观念促进社会转型 D.西学东渐影响国人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由材料可知,无论是李时珍还是宋应星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均将一部分事物的原因归结为传统学说的影响,这反映出当时的科学研究深受传统文化束缚,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儒学理论制约了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格物观并未真正促进社会转型,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西学东渐,排除D项。故选A项。1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这表明林则徐()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B.摒弃了夷夏观念C.呼吁应对边疆危机 D.萌发了海防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林则徐主张海陆兼重,而非专重陆防,这是鸦片战争对于当时人的冲击,萌发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防御的策略而非学习西方技术,排除A项;“摒弃了夷夏观念”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内容并未涉及到夷夏观念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表明林则徐萌发了海防意识,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2.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1861年,太平天国颁布法令“至于业户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倘有托词延宕,一经控迫,抗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民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B.绝对平均主义难以实现C.太平天国政策朝令夕改 D.传统农耕经济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1864年(中国)。根据材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至于业户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倘有托词延宕,一经控迫,抗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建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大同社会,而因为受其时代及战争环境的影响,这种绝对平均主义难以实现,在太平天国后期,颁布法令规定,“业户按亩输粮”,“佃户照额完租”,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土地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缺乏群众基础信息,排除A项;太平天国政策朝令夕改,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土地政策的变化,而非传统农耕经济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13.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到学习美国的“暗柜”制,使“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所谓“暗柜”,即投票箱、意见箱、检举箱之类。他还建议集思广益,军师、掌率、六部可商讨国事呈报天王旨准,又立“无情面之谏议”。这说明《资政新篇》()A.重视维护传统文化 B.贯彻了中体西用主张C.主张平等外交思想 D.蕴含着近代治理理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学习美国的‘暗柜’制”可知,《资政新篇》提到学习美国的“暗柜”制,并建议“集思广益,军师、掌率、六部可商讨国事呈报天王旨准”,这说明其具备了一定的近代治理理念,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其对传统文化的维护,且学习美国不代表维护传统,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集思广益”,没有体现平等外交,且不涉及对外交往,排除C项。故选D项。14.左宗棠有感于单纯从上海采运洋枪洋炮运道太长、费用太巨,于1873年创建了兰州制造局,延请广东、浙江等地的工匠仿制西方新式枪炮及其配套弹药,使兰州变成了一个积蓄军火的大本营。兰州制造局的开办()A.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开启近代中国机器生产先河C.有利于平定西北边疆危机 D.采用了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1873年创建的兰州制造局能够生产西方新式枪炮及其配套弹药,据所学可知,兰州制造局属于洋务企业,生产的武器主要装配清朝的军队,当时中国西北边疆出现危机,地处西北的兰州制造局可以在清朝平定西北边疆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C项正确;据题干时间1873年可知,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排除A项;开启近代中国机器生产先河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材料涉及时间是1873年,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兰州制造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军用企业的经营模式属于官办,并非是官督商办,排除D项。故选C项。15.1895年,严复提出,民迫不得已而立君与臣,是想让君臣担当“卫民”的职责,而非只是让他们收税征粮,作威作福。这说明严复()A.支持推翻君主制度 B.反对儒学思想C.意图革新国家制度 D.倡导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95年(中国)。据材料“民迫不得已而立君与臣,是想让君臣担当卫民的职责,而非只是让他们收税征粮,作威作福”,可知严复反对传统的专制统治,希望建立新的为民服务的国家制度,C项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并不支持推翻君主制度,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儒学思想的态度,排除B项;倡导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16.1900年10月,英国与德国签订《英德协定》,规定各国在中国的贸易及其他经济活动,均应遵循“自由开放,毫无差别”原则,“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其所谓“原则”的推行()A.遏制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B.维持了中国形式上的独立C.化解了列强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 D.触犯了其他列强在华权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根据“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可知,这一原则是将中国置于列强的共同统治之下,但是在形式上维护了中国的独立,B项正确;这一原则实际上是认同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而非遏制,排除A项;这一“原则”只是在形式上暂时淡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化解了”,排除C项;这一原则维护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并不是触犯了其他列强的在华权益,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4题,共52分)17.“身体史”是一股新的史学浪潮,主要研究身体器官、生理及其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在身体生理结构、身体损伤及遗体防腐技术等方面的认知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据统计,北宋颁布了200多条与医药卫生有关的诏令,斥巨资刊印医学书籍。各种坊刻、私刻的医书也很盛行。此外,用于遗体防腐的丁香、安息香、樟脑等,几乎都包括在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的香药贸易名单之中。——摘编自邱志诚《国家、身体、社会:宋代身体史研究》材料二按满族旧俗,服丧之人百日内不剃发,“以全孝道”。乾隆在皇后富察氏病逝后,下诏包括汉族官员在内的文武百官服丧。尽管历代皇帝竭力维持“满族特性”,但随着满汉融合,满族传统已从满人的生活中淡化。此次丧期内发生多起满汉官员的剃发案。犯官多称“不得剃发”作为习俗从未正式写入条例或会典,诏书中也未明言。乾隆则称“理法所必当然,不必载之简册”。让乾隆甚为恼怒的是,大臣们在案发后对自己如何处置犯官的旨意置若罔闻,“目无君上”,于是对犯官及被认为态度轻慢的官员施以惩治。——摘编自王志强《乾隆十三年剃发案的身体政治史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身体的认知实现巨大进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皇帝要求百官为皇后服丧的目的,并对其惩治官员的行为进行评价。〖答案〗(1)宋代政府对医药卫生的重视;民间医书刊刻的推动;香药海外贸易繁荣;理学的发展,强调格物致知。(2)目的:整肃吏治,严肃官场纪律。评价: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民族交融,容易导致汉族官员和人民的抵触;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定。〖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北宋颁布了200多条与医药卫生有关的诏令,斥巨资刊印医学书籍”可知,宋代政府对医药卫生的重视;据材料“各种坊刻、私刻的医书也很盛行”可知,民间医书刊刻的推动;据材料“用于遗体防腐的丁香、安息香、樟脑等,几乎都包括在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的香药贸易名单之中”可知,香药海外贸易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的发展,强调格物致知,加强了人们对身体器官的研究。【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目的:据材料“下诏包括汉族官员在内的文武百官服丧”及所学知识可知,乾隆要求所有官员为皇后服丧,并提出严格要求,而且对不遵守“满族习俗”的官员进行了惩治,这体现了乾隆皇帝要求百官服丧的目的是整肃吏治,严肃官场纪律。据材料“案发后对自己如何处置犯官的旨意置若罔闻,‘目无君上’,于是对犯官及被认为态度轻慢的官员施以惩治”可知,乾隆通过惩治官员整肃吏治,严肃官场纪律,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强化君主专制;据材料“,但随着满汉融合,满族传统已从满人的生活中淡化”“乾隆则称‘理法所必当然,不必载之简册’”可知,乾隆对于满族旧俗的提倡,不利于民族交融,容易导致汉族官员和人民的抵触;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图是指以海洋及沿海陆地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地图。宋元时期,中国海上活动频繁,航海图的制作与使用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的航海图,大多详细记录了航线和港口信息。明清时期,除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如明代的《筹海图编》,不仅详细描绘了沿海地区的山川地形、岛屿分布、潮汐水流等自然地理信息,还标注了军事要塞、烽火台、港口炮台等信息;又如清朝嘉庆时期的军事海图《台州府太平县海洋全图》,不仅详细记录了台州府沿海的地理信息,精确标注了地形、水文等,还明确划分了内洋与外洋的界限,尤其强调炮台和信号站的位置。——摘编自朱鉴秋《中国古代航海图发展简史》等材料二1869年,福州船政局的干吏黄维煊绘制的《皇朝沿海图说》被认为是译自英国人的绘图。1874年,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了《大清一统海道总图》,其中的克来格岛、挨金可尔特岛等地名均来自英文音译。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赴英国专习测绘海图技术。1895年后,程鹏、陈寿彭、朱正元、童世亨等晚清士人,自发地从英版航海图中汲取新知,编译海防图。程鹏绘制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但“命意不同,注重陆岸形势”。此后,中国传统航海图和海防图二分的局面逐渐消融。——摘编自何国璠韩昭庆《明清时期中国海图方位的演变》(1)结合材料一,简析宋元到明清时期海图编制的变化及其原因。(2)结合材料二,对晚清时期编译海图增多的现象进行评析。〖答案〗(1)变化:种类增多,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原因:沿海交通形势的变化,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地区深受倭寇骚扰,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交流。(2)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海图的增多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表现,也体现了晚清政府对海疆形势的日渐重视和东南沿海地区形势的日渐严峻。〖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明清时期,除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可知,宋元到明清时期海图编制的变化是种类增多,除了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和明清时期沿海形势的变化有关,其中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地区深受倭寇骚扰,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纷纷出现。【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1874年,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了《大清一统海道总图》,其中的克来格岛、挨金可尔特岛等地名均来自英文音译。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赴英国专习测绘海图技术。1895年后,程鹏、陈寿彭、朱正元、童世亨等晚清士人,自发地从英版航海图中汲取新知,编译海防图”等信息可知晚清时期,海图编译的增多与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有关。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海图编译的增多也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反映了晚清政府对海疆形势的日渐重视,同时也说明东南沿海地区形势日渐严峻。19.审视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静态看对义和团的态度动态看对义和团的评价八国联军侵华前,清廷内部在讨论义和团问题时出现了以下意见:(太常寺卿袁昶)衅不可开,纵容乱民,祸至不可收拾,他日内讧外患相随而至,国何以堪?(军机大臣刚毅)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侍读学士刘永亨)乱民当早除,不然,祸不测。(端王载漪)义民起田间,出万死不顾一生;以赴国家之难,今以为乱欲诛之,人心一解,国谁与图存?评价一1899年,御史黄桂鋆上奏:“臣闻山东义和等团,非欲谋叛乱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自德人占据胶澳(今山东省青岛市),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籍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籍以捍卫身家。——《义和团档案史料》评价二义和团的行为虽然愚昧,动机则不可一概抹杀。有识的外人亦承认“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大梦将醒,已有“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