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行业应急处理手册TOC\o"1-2"\h\u19903第一章应急处理概述 3165111.1分类与等级 357391.1.1按性质分类 3235701.1.2按等级分类 3325181.1.3应急处理原则 471341.1.4应急处理流程 420460第二章预警与预防 42401.1.5预警系统概述 4326531.1.6预警系统构成 589981.1.7预警系统建立流程 573531.1.8预防措施制定原则 5314481.1.9预防措施内容 6225641.1.10预防措施实施流程 64281第三章人员组织与调度 638991.1.11概述 635571.1.12组织架构 726941.1.13职责分配 7136211.1.14应急指挥流程 7297331.1.15概述 7226031.1.16队伍组建 7284611.1.17培训与演练 8117691.1.18队伍管理 816110第四章设备抢修与恢复 8237951.1.19诊断原则 895781.1.20诊断方法 8258291.1.21诊断步骤 867881.1.22抢修流程 985491.1.23抢修操作 918868第五章现场处理 9157121.1.24基本原则 9292471.1.25安全防护措施 10253231.1.26注意事项 10261771.1.27基本原则 1047681.1.28救援与处置程序 1018111.1.29具体措施 119971第六章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11209471.1.30预防措施 11274301.1加强源头控制 11258671.2优化生产过程 11109341.2.1控制措施 11288852.1污染物排放监测 1114152.2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 11196982.2.1报告 12302312.2.2处理 1232382.1立即采取措施 1288182.2查明原因 12261952.3善后处理 1255822.3.1总结 1212271第七章信息与通讯保障 12198772.3.2信息采集 13165811.1发生后,各级应急指挥部应迅速启动信息采集机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3247821.2信息采集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影响范围、救援进展、物资调度、人员伤亡、设施损坏等情况。 13148211.3信息采集方式: 13211831.3.1信息传递 13278422.1信息传递遵循“迅速、准确、高效”的原则,保证信息畅通无阻。 13159232.2信息传递渠道: 13173752.3信息传递注意事项: 13316342.3.1通讯设备维护 1357031.1定期对通讯设备进行检测、维护,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可靠。 13278871.2建立通讯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使用、维修、更换等情况。 13286871.3对通讯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 1379581.4对通讯设备故障及时进行维修,保证应急期间通讯设备正常运行。 14163111.4.1通讯设备管理 1440712.1建立健全通讯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使用、保管、维修等责任。 1460362.2对通讯设备进行编号,便于管理和调度。 14113972.3加强通讯设备使用培训,提高相关人员操作技能。 14275772.4定期开展通讯设备应急演练,检验设备功能及人员操作熟练度。 14282102.5建立通讯设备应急储备制度,保证应急期间通讯设备充足。 1414328第八章应急资源与物资保障 14293842.5.1应急资源调配原则 1458571.1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协同、资源共享的原则,保证应急资源的高效利用。 1456741.2根据性质、规模和影响范围,合理调配各类应急资源,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14230371.3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应急资源调配的合力。 14317901.3.1应急资源储备 14298382.1建立健全应急资源储备制度,保证应急资源在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14140192.2制定应急资源储备目录,明确储备品种、数量、质量、存储地点和保管要求。 14219132.3加强应急资源储备设施建设,提高储备能力。 14210922.4定期对应急资源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保证应急资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4294542.4.1应急物资采购 1489881.1制定应急物资采购计划,明确采购品种、数量、质量、价格和供应商。 1459511.2依法依规进行应急物资采购,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14160341.3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实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4192091.3.1应急物资供应 14133962.1建立应急物资供应网络,保证应急物资在发生时能够迅速送达。 15190402.2制定应急物资供应预案,明确应急物资的调度、运输、配送和交接程序。 15230742.3加强应急物资供应渠道建设,提高供应效率。 1577082.4定期对应急物资供应情况进行评估,优化供应策略。 15321592.5加强与相关企业、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调合作,形成应急物资供应的合力。 153378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 157262.5.1应急演练的背景与目的 15268202.5.2应急演练的组织架构 1516892.5.3应急演练的实施步骤 1545282.5.4应急演练的注意事项 1521382.5.5应急培训的内容 16193262.5.6应急培训的方法 1632730第十章调查与责任追究 16204502.5.7调查的基本程序 1695122.5.8调查的方法 17284602.5.9责任的认定 1796742.5.10责任的追究 17第一章应急处理概述1.1分类与等级电力行业的分类与等级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识别、预防和应对各类,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行业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1.1按性质分类(1)设备:包括变压器、线路、开关、电缆等设备故障导致的。(2)人员伤亡:包括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造成的人员伤亡。(3)环境污染:包括油污、化学泄漏等造成的环境污染。(4)火灾:包括电线短路、设备过热等引起的火灾。1.1.2按等级分类(1)特别重大: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2)重大: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3)较大: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4)一般: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第二节应急处理原则与流程1.1.3应急处理原则(1)安全第一: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始终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2)快速反应: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尽快控制现场。(3)统一指挥: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保证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4)科学施救:根据类型和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救援措施,减少损失。(5)信息畅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信息,保证应急指挥部的决策准确、及时。1.1.4应急处理流程(1)报警: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2)现场评估:应急指挥部组织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评估,了解类型、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损失等。(3)应急响应:根据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组织救援力量。(4)现场救援:救援队伍进入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发展,救治受伤人员。(5)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6)后期处置:处理结束后,对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第二章预警与预防第一节预警系统的建立1.1.5预警系统概述电力行业预警系统是通过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评估和预警,及时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为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手段。预警系统的建立旨在提高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风险。1.1.6预警系统构成(1)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手段,实时采集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预警系统平台。(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数据中的安全隐患信息。(3)预警模型与算法: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案例,构建预警模型和算法,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预测。(4)预警发布与反馈:根据预警模型和算法的预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针对预警效果进行反馈和调整。1.1.7预警系统建立流程(1)明确预警目标:根据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预警系统的目标和任务。(2)设计预警指标:根据预警目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预警指标,如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3)构建预警模型:结合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案例,构建预警模型和算法。(4)系统开发与实施:根据预警模型和算法,开发预警系统软件,并在实际运行中进行测试和优化。(5)预警系统运行与维护:保证预警系统的稳定运行,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第二节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1.1.8预防措施制定原则(1)针对性原则:根据电力行业的具体特点和类型,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2)可行性原则:保证预防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可行性,避免制定过于理想的措施。(3)系统性原则:将预防措施纳入电力行业的整体安全管理体系中,形成系统的预防策略。(4)动态调整原则:根据预警系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预防措施。1.1.9预防措施内容(1)设备管理与维护:加强电力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保证设备安全运行。(2)人员培训与教育:提高电力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降低人为风险。(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4)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的能力。(5)安全监测与预警:加强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1.1.10预防措施实施流程(1)制定预防措施计划:根据预防措施制定原则,明确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主体和实施时间。(2)宣传与培训:对预防措施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3)落实责任与考核:明确预防措施的责任主体,对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4)监督与检查:加强对预防措施实施过程的监督与检查,保证预防措施的有效性。(5)持续改进与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预防措施,提高电力行业的安全水平。第三章人员组织与调度第一节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1.1.11概述应急指挥体系是电力行业应急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能够保证发生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减轻损失。1.1.12组织架构(1)建立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应急指挥体系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应急救援方针、政策和总体救援计划。(2)设立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是应急指挥部的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3)建立应急指挥所:应急指挥所在现场附近设立,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1.1.13职责分配(1)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总体决策、指挥和协调。(2)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制定具体救援计划、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指导现场救援工作。(3)应急指挥所: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现场情况。1.1.14应急指挥流程(1)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发布应急救援指令。(2)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指令,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救援工作。(3)应急指挥所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现场情况。(4)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救援计划,指导现场救援工作。第二节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与培训1.1.15概述应急救援队伍是电力行业应急处理的重要力量,主要负责现场的救援工作。组建专业、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对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1.16队伍组建(1)选拔队员:根据救援任务需求,选拔具备相关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人员。(2)队伍结构:队伍应包括指挥员、技术人员、救援人员、医疗救护人员等,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3)队伍规模:根据类型和救援任务,合理确定队伍规模。1.1.17培训与演练(1)培训内容:包括应急救援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训。(2)培训方式:采用理论教学、实操训练、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3)培训周期:定期开展培训,保证队员掌握最新的救援知识和技能。(4)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1.1.18队伍管理(1)建立完善的队伍管理制度,保证队伍的正常运行。(2)制定队员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制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3)保持队伍的稳定性,注重队员的关怀和保障。(4)加强与外部救援力量的合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第四章设备抢修与恢复第一节设备故障诊断1.1.19诊断原则设备故障诊断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第一:在诊断过程中,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2)实事求是:根据设备运行状况、故障现象和监测数据,客观分析故障原因。(3)综合分析:结合设备结构、原理、运行参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分析。1.1.20诊断方法(1)人工观察:通过观察设备运行状况、故障现象,初步判断故障部位和原因。(2)仪器检测:运用红外测温、振动监测、油液分析等仪器,对设备进行定量检测。(3)数据分析: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找出故障规律。(4)故障树分析:根据故障现象,构建故障树,分析故障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1.1.21诊断步骤(1)收集信息:收集设备运行参数、故障现象、历史故障记录等相关信息。(2)分析判断:根据收集的信息,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部位。(3)制定方案:针对故障原因,制定设备抢修方案。第二节设备抢修流程与操作1.1.22抢修流程(1)报警:发觉设备故障后,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启动抢修程序。(2)现场评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现场评估,了解故障程度和抢修难度。(3)制定抢修方案:根据现场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抢修方案,包括抢修人员、材料、工具、安全措施等。(4)实施抢修:按照抢修方案,组织人员实施设备抢修。(5)验收合格:抢修完成后,对设备进行验收,保证恢复正常运行。(6)故障分析: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预防类似故障发生。1.1.23抢修操作(1)准备工作:抢修前,保证抢修人员、材料、工具和安全措施等准备就绪。(2)安全防护:抢修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员安全。(3)故障部位处理: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更换零部件、调整设备参数等。(4)设备调试:抢修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恢复正常运行。(5)记录归档:将抢修过程、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等记录归档,便于后期查询和总结。第五章现场处理第一节现场安全防护现场安全防护是电力行业应急处理的首要环节,旨在保证现场人员的安全,防止扩大。本节主要介绍现场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措施及注意事项。1.1.24基本原则(1)保证人员安全:在现场,首先要保证所有人员的安全,包括现场工作人员、救援人员和周边群众。(2)防止扩大: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进一步扩大,降低损失。(3)快速响应:发觉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安全防护。1.1.25安全防护措施(1)划定安全区域:根据性质和现场情况,划定安全区域,设立警示标志,限制人员进入。(2)隔离源:采取措施,隔离源,防止蔓延。(3)现场通风:对现场进行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保证人员呼吸新鲜空气。(4)现场照明:保证现场有足够的照明,便于救援和处置。(5)个体防护:现场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防护帽、防尘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品。(6)通信联络:保证现场通信畅通,保持与外部救援力量的联系。1.1.26注意事项(1)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在现场救援和处置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自身安全。(2)保持冷静:在现场,要保持冷静,听从指挥,有序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3)避免二次:在救援和处置过程中,要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二次。第二节现场救援与处置现场救援与处置是电力行业应急处理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现场救援与处置的基本原则、程序及具体措施。1.1.27基本原则(1)人员救治优先:在现场,优先救治伤者,保证人员生命安全。(2)及时转移危险源:采取措施,及时转移现场的危险源,降低损失。(3)科学救援:根据性质和现场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救援措施。1.1.28救援与处置程序(1)现场评估:了解现场基本情况,评估影响范围和潜在危险。(2)救援力量调度:根据性质和现场情况,合理调度救援力量,包括消防、医疗、电力等相关部门。(3)救援行动:按照救援方案,有序开展救援行动,包括救治伤者、转移危险源、处置隐患等。(4)信息报告: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救援与处置情况。(5)后期处置:现场处置完毕后,开展善后工作,包括赔偿、修复电力设施等。1.1.29具体措施(1)救治伤者: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对伤者进行救治,保证生命安全。(2)转移危险源:采取措施,将现场的危险源转移至安全地带,降低损失。(3)处置隐患:对现场进行排查,及时发觉并处置隐患。(4)保障供电:在处理过程中,保证周边用户正常供电,减少影响。(5)环境监测:对现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防止环境污染。(6)心理疏导:对现场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创伤。第六章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第一节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1.1.30预防措施1.1加强源头控制电力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加强对原材料的筛选和管理,保证其符合环保要求。1.2优化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应注重节能减排,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具体措施包括:(1)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浓度;(2)加强设备维护,减少跑冒滴漏现象;(3)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实现废水零排放。1.2.1控制措施2.1污染物排放监测电力企业应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定期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保证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符合国家标准。2.2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电力企业应加强对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其治理效果。具体措施包括:(1)定期检查、维护污染治理设施;(2)建立完善的运行记录和报表制度;(3)对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功能评估,及时调整优化。第二节环境污染的处理2.2.1报告电力企业发生环境污染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情况。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种类、浓度、排放量等信息。2.2.2处理2.1立即采取措施发生后,电力企业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1)切断污染源,降低污染物排放;(2)启动备用污染治理设施;(3)对受污染区域进行隔离和警示;(4)对受污染人员进行救治和转移。2.2查明原因电力企业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原因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2.3善后处理电力企业应积极配合当地环保部门开展善后处理工作,包括:(1)对受污染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2)赔偿受污染企业和个人的损失;(3)对责任人进行追责和处罚。2.3.1总结电力企业应对环境污染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发生的风险。第七章信息与通讯保障第一节信息采集与传递2.3.2信息采集1.1发生后,各级应急指挥部应迅速启动信息采集机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2信息采集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影响范围、救援进展、物资调度、人员伤亡、设施损坏等情况。1.3信息采集方式:(1)现场采集:应急指挥部派出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2)远程采集: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进行远程信息采集。(3)社会公众信息采集: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平台、官方网站等渠道,收集社会各界提供的信息。1.3.1信息传递2.1信息传递遵循“迅速、准确、高效”的原则,保证信息畅通无阻。2.2信息传递渠道:(1)内部传递: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将采集到的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级应急指挥部及相关部门。(2)外部传递: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3)紧急情况下,可采用手摇报警器、广播、警报等方式,迅速传递信息。2.3信息传递注意事项:(1)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避免因误传导致救援工作失误。(2)加强信息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3)根据进展,及时更新和调整信息传递策略。第二节通讯设备的维护与管理2.3.1通讯设备维护1.1定期对通讯设备进行检测、维护,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可靠。1.2建立通讯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使用、维修、更换等情况。1.3对通讯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1.4对通讯设备故障及时进行维修,保证应急期间通讯设备正常运行。1.4.1通讯设备管理2.1建立健全通讯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使用、保管、维修等责任。2.2对通讯设备进行编号,便于管理和调度。2.3加强通讯设备使用培训,提高相关人员操作技能。2.4定期开展通讯设备应急演练,检验设备功能及人员操作熟练度。2.5建立通讯设备应急储备制度,保证应急期间通讯设备充足。第八章应急资源与物资保障第一节应急资源的调配与储备2.5.1应急资源调配原则1.1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协同、资源共享的原则,保证应急资源的高效利用。1.2根据性质、规模和影响范围,合理调配各类应急资源,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1.3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应急资源调配的合力。1.3.1应急资源储备2.1建立健全应急资源储备制度,保证应急资源在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2.2制定应急资源储备目录,明确储备品种、数量、质量、存储地点和保管要求。2.3加强应急资源储备设施建设,提高储备能力。2.4定期对应急资源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保证应急资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第二节应急物资的采购与供应2.4.1应急物资采购1.1制定应急物资采购计划,明确采购品种、数量、质量、价格和供应商。1.2依法依规进行应急物资采购,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1.3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实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1.3.1应急物资供应2.1建立应急物资供应网络,保证应急物资在发生时能够迅速送达。2.2制定应急物资供应预案,明确应急物资的调度、运输、配送和交接程序。2.3加强应急物资供应渠道建设,提高供应效率。2.4定期对应急物资供应情况进行评估,优化供应策略。2.5加强与相关企业、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调合作,形成应急物资供应的合力。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第一节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2.5.1应急演练的背景与目的应急演练是指在电力行业应急预案指导下,通过模拟情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应急演练的目的是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救援工作,降低损失。2.5.2应急演练的组织架构(1)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2)演练执行组:负责具体实施演练任务,包括场景设置、参演人员调度、设备保障等。(3)演练评估组:负责对演练过程进行监督、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2.5.3应急演练的实施步骤(1)演练前准备:明确演练目标、场景设置、参演人员及职责,制定演练方案。(2)演练启动:演练指挥部发布演练指令,参演人员按照预案进入角色。(3)演练实施:参演人员按照演练方案进行操作,应对情景。(4)演练结束:演练指挥部宣布演练结束,参演人员返回原岗位。(5)演练总结与评估:评估组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2.5.4应急演练的注意事项(1)保证演练场景的真实性,提高参演人员的代入感。(2)注重演练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应急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3)演练结束后,及时对参演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第二节应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2.5.5应急培训的内容(1)电力行业应急预案:使参演人员熟悉预案内容,了解各自职责。(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租赁与咨询顾问服务合同
- 成本控制与降低运营成本指南
- 装卸承包合同协议年
- 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指南
- 2023年宝安区积分入学规则
- 精装修公寓装修合同
- 货物运输代理合同书
- 医疗器械与药品研发技术作业指导书
- (高清版)DB2105∕T 001-2022 地理标志产品 连山关刺五加
- 2025年荆门道路客货运输从业资格证b2考试题库
- 从建设和谐社会角度思考治超限载(十)
- 云南华叶投资公司2023年高校毕业生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ABB电子时间继电器CTMVS系列操作与安装指南
- 深圳市社会保险参保证明
- 2023年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
- 给药护理 口服给药法
-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YS/T 562-2009贵金属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铂钌合金中钌量的测定硫脲分光光度法
- 2023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Visual-Basic6.0程序设计(完整)
- GB/T 2272-2009硅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