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汉英词语中的意合形合关于特点,潘文国先生指出:“特点是个相对的概念,跟某一种外语相比是特点的东西,跟另一种相比就未必是特点……特点必须要从本质上着眼"在我们看来,找特征不在乎多,也不怕少,关键要在比较中抓住本质“抓住了本质,一两种也许够了;抓不住本质,讲十多条也还是多余的。”(潘文国,1997b:104)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可以说它们各自本质特征的概括,其他的是从某一角度说明意合形合。
“由于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在语言组织中,语义的搭配是决定语序的最重要和第一位的手段。一个个语音语义团块是一颗颗分散的珠子,需要有一根线将它们串起来。这根线就是逻辑,由人的思维逻辑决定语音语义团块安排的先后次序。”(潘文国,1997b:259)汉语词语建立在语义、语序和逻辑事理之上,遵循时序律,大小律,轻重律、因果律、范围律、主客律和表里律等组词造句的基本规律。所以,语序、事理逻辑规律成为汉语词语研究的重心,也是句法和篇章的重要方面。
1.1汉语词语的意合特征
语序是汉语组词造句的重要手段,而语序依靠的是语义,语义的表达又尊重逻辑思维方式,以人们对客观事理的反映为重。因此,汉语的构词方式遵循时空事理先后、地位大小等逻辑规律。1.1.1时序先后律时序先后律指汉语组织的先后顺序,
这是客观事理发生的顺序和规律,说明汉语的编码机制是“援物、取象、比类、尽意”。汉语的词语以客观世界为依据,符合汉语语序的理据,体现对客观有序世界的“临摹性”(iconicity)(鲁川,2001:前言)。汉语中遵循时序先后律的意合词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1】养活扩大改善融化【2】穿针引线先人后己有求必应
一扫而光这些词语都是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先发生的在前面,后发生的在后面:先“养”后“活”,先“融”后“化”,先“穿针”后“引线”,先“一扫”后“而光”。
1.1.2时空大小律
时空大小律表现为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时间或空间组词顺序,与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的方式相同:由表及里,从一般到具体。例如:【1】时间:岁月时分长短争分夺秒2014年5月22日下午2时30分【2】空间:高矮厚薄大同小异
化整为零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俄系
1.1.3心理重轻律
心理轻重与不同民族的主观意识和传统概念有关,有时还与思维方式相联系。不同的民族对何为“重”,何为“轻”,有不同的取舍标准,西方人认为是重要的,也许中国人不以为然。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等级森严、男尊女卑、地位高低不同的社会现象也成为重轻的标准,在词汇上得到反映。“重轻律”词语的前后顺序较为固定:“重”在前,“轻”在后,是典型的意合构词方式,如下面三类:【1】夫妻男女君臣【2】上下南北东西【3】工农兵学商师生员工教职工第一类是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如男尊女卑)下产生的词语。第二类指因大自然的影响而给汉民族提供的条件产生的词汇,南与东能得到更多的日照,而北与西则受到更多寒冷风的侵袭。第三类是与时代和社会地位有关的词语:“工农兵学商”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工人”受到尊重,“商人”地位最低;而“师生员工”和“教职工”表示教师、学生和员工在学校的不同作用。
1.1.4事理因果律
这是指原因或条件等在前,结果或推理在后,符合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程序,与前面讨论的时序律有相似之处,如:扩大宽松膨胀积劳成疾玩物丧志“扩大”是因为“扩”,才能“大”;因为“玩物”,所以导致“丧志”,也可以理解为先”扩”,后“大”,先
“积劳”后“成疾”。
1.1.5表现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意合方式的词语:救火养病烤火抢眼开刀谢幕这些词语遵循了表现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盛林(2002)认为,词语的本质是要用最简单的语音形式来概念化(词化)一个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物、行为或现象等等,以便于交际。类似上面的“救火”等词语就是遵循表现和经济型原则而构成的:“救火”是由“发生火灾”和“抢救生命财产”两个语义结构组成,“救”是行为动作,“火”是原因,而词语采用了最简约的方式,把更多的信息包括在其中,但人们根据经验和知识能够理解。这样的词语可以说是典型的汉语意合手段的词语。传统上,汉语词语分为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主谓式等,习惯从语法结构进行分析,对有些词语很难得到满意的解释,用表现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进行解释,效果会更好。联合:并列(语言、智慧、依靠;早晚、异同、黑白;领袖、骨肉;宝贝、动静、质量)偏正: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前偏后正(汽车、象牙、四季;雪白、飞快、金黄)补充:补充说明(治安、推翻、传奇、书本、纸张、车辆)主谓:陈述与被陈述(地震、国营、心得;心疼、眼花、体贴;风流、年轻、胆大)
1.2英语词语的形合手段
许多英语词语是通过语法形式(如前后缀、屈折变化等规则)构造而成,有很强的形合性,如缀合法和合成法构造的词语便是如此。1.2.1缀合法构成的词语
缀合法是指通过在词根上增加前缀或后缀而生产新词的方法。英语前缀有115个(参见魏志成,2003:105),其功能包括:(一)使词性、词义等发生改变,如wash一awash、sleep一asleep和wake一awake等是通过加前缀a-使动词变为形容词了;(二)创造新词,如加前缀un-、im-和in-可构造unequal、impossible和incoherence等具有反义的新词。后缀(如-ation、-ism、-er、-ful、-ly、-less、-en和-ify等)能改变词类,如revelation、worker、beautify、symbolize和useful等是通过分别加-ation、-er、-ment、-ify、-lize和-ful词尾产生的新词或不同词性的词,从各自的词尾就能看出,为典型的形合手段词语。缀合法是英语的重要构词手段,由此生产的词语在英语中有很大的比例,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形式标记,形态特征"
1.2.2合成词语
(一)合成名词1.主语+动词:earthquake,playboy,cleaningwoman,2.动词+宾语:bookreview,story-telling,tax-payer,3.动词+状语:washingmachine(washwithamachine),handwriting(writebyhand),backswimmer(swimontheback),daydream(dreamduringtheday),dancehall(danceinahall)4.主语+宾语:airbrake,honey-bee,bloodstain,pianokeys5.主语+补语:oaktree,blackbird,catfish,dustheap,birdcage6.其他组合法:psychology-analysis,barometer,Eurodollar(二)合成形容词1.动词+宾语(宾语+-ing分词):fact一finding,life-giving,breathtaking2.动词+状语(状语+-ing分词):ocean一going,fist-fighting,lip一sucking3.动词+状语(状语+-ed分词):heart-felt,home-made,suntanned4.名词+形容词:airsick,sea-green,jetblack,socio一economic(三)合成动词合成动词主要指“名词+动词”构成的词语,这里的名词表示动作执行的手段,一般由名词派生而来,如spring-clean和chain-smoke中的名词表示方式,它们的意思分别是cleaninthespring和smokeinachain。在合成名词中,结尾的是名词或动名词,如story-telling;第二种词语要么以现在分词结尾,要么用过去分词结尾,以示形容词的特征;第三种是合成动词,以动词结尾,便于示性。这些词语的词尾基本上有明显的词性特征,表明英语合成词语的形态特征。
1.2.3英语词语形合特征分析
前面我们从形态的角度讨论了英语词语的构成及其形合特征,从逻辑律和时序律研究了汉语词语的意合情况。传统上,汉语还从并列关系和语法结构关系来讨论词语的合成方式。并列关系包括:一、反义联合,如:早晚、动静、高低、始终、利害;二、同义互释,如:树木、源泉、语言、生长、领袖;三、偏义复词,如:国家、兄弟、干净、窗户、质量。并列关系注重语义,英语没有这样的意合构词方法。语法结构关系是指合成词语的语素之间存在类似主谓、动宾、偏正、动补等语法关系,英语和汉语有一定的对应性。把汉语和英语词语语法结构进行对比,能充分说明英语词语的形合特征,也能证实汉语词语的意合。汉语和英语词语的语法结构方式有:1.主谓关系汉语:胃痛眼花心虚英语:heartbeat,toothache,catcall2.动宾关系汉语:举重签名吹牛英语:drawbridge,scarecrow,knitwear3.偏正关系汉语:红旗秋收狂欢英语:washingmachine,songwriter,goldfish,blueprint这三种结构汉语和英语都有,为
“常式”结构,体现语言的共性。然而,英语还有与此相反的结构,即“逆式”结构,并且得到广泛运用,汉语不存在这样的结构。英语“逆式”结构包括以下五种(参见潘文国,1997b:230一231):1.谓主(动词+主语):crybaby,playboy,hangman2.宾动(宾语+动词):self-taught,heartbroken,sightseeing3.补动(形容词或副词+动词):far-reaching,home-made,overlook4.正偏(重心在前):secretarygeneral,courtmartial5.表系(表语+动词):good-looking,evil-smiled,child-like根据“常式”和“逆式”词语结构特征,汉语主要采用“常式”,是逻辑的、语义的和意合的,英语既有“常式”又“逆式”,词语具有双重特征,而“逆式”是英语唯有的。为了显现和遵循形态规则,英语可以突破“常式”,采用逆式,构成能表示词性的词语,可以把“动词+宾语”结构变为“宾语+动词”,构成复合形容词,并且把动词变为分词,以表形容词的词性,如上面例子self-taught、sightseeing、life-giving等具有明显的形容词特征。逆式构成能或多或少显示出词性、结构关系或语法特征等,满足英语形合特征的要求。显然,英语的词语严格受到形态规律的控制,“形”起决定性的作用。不管是缀合法还是合成法,不管是常序构词还是逆序构词,都必须在重“形”的原则下生成词语,形合决定词语构成方式。汉语中,并列结构是构词的重要方式,但只有常式,很少有逆序,否则“合法”(英语语法),不“合意”(汉语意义的表达),如英语有宾动(Englishspeaking、sightseeing),汉语就不会有宾动组合。如用英语的结构去解释汉语词语的构成,有时很难,吕叔湘作了这样的解释,“用印欧语的语法关系去解释汉语的词语及其构成,碰巧时能自圆其说,但有些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如‘宾动结构’”(吕叔湘,1963:60),因为“‘宾动结构’是借用印欧语法理论的一个概念,不是从汉语研究中提炼出来的”(徐通锵,1997:387)。这样的理论不适合分析汉语本来没有的语法现象。徐通锵先生的汉语“语义型”观点符合汉语基本特点,也说明汉语词语构造以逻辑律和时序律为主的研究符合汉语的基本特点。1.3汉英词语的辩证分析在汉语的词语中,我们也不时发现一些类似英语的形合词语。十八世纪以后,英语等西方语言对汉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汉语的词语里得到反映。现代汉语中有不少类似英语形合的词语。对此,学者们进行了讨论,有的认为汉语词语与英语的一样具有形合特征。我们认为汉语形合特征的词语与英语的具有本质上的差异。
1.3.1汉语词语的形合特征
早在上个世纪中期,王力先生就注意到现代汉语词语的欧化现象,指出:记号也有欧化的。有些是用原有的记号而扩充他们的用途,如“们”、“的”、“着”;亦有借用动词(如“化”字),名词(如“性”、“度”、“品”、“家”)(王力,1985:365)。之后,语言学界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汉语词语也有前缀和后缀,前者如“老-”、“阿-”、“可-”、“非-”、“泛-”等,后者包括“-子”、“-头”、“-儿”、“-性”、“-家”、“-者”等,认为它“往往有标记词类的作用”(邢福义、汪国胜,2003:268),既表示词汇意义,又表示语法意义(胡裕树,1995:Zn),是词语构造的手段。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形合的基本特点,现代汉语中有类似的形合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名词的前后缀。主要包括两类:传统的前缀和后缀如“阿”、“老”和“子”、“-子”、“-儿”、“-头”以及新兴的前缀和后缀如“非-”、“泛-”、“反-”和“性-”、“-家”、“-者”,都是通过翻译而得来的(参见潘文国,1997b:ng。例子:阿姨阿哥老师老虎粽子桌子活儿火儿木头苦头非重点非正式泛神论泛美独创性民族性哲学家科学家B.形容词和副词后缀“的”和“地”。这是根据印欧语形容词和副词的标记而造出来的形态词,“的”表示起形容词作用的词语,如“美丽的少女”、“理智的活动”,也表示所有格,如“朋友的儿子”;“地”是副词词尾的标记,如:“快乐地歌唱”、“耐心地等待”。C.动词后缀“着”、“了”、“过”。它们类似英语的后缀,附加在大多数动词的后面,可以构成合成动词,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着”可以附在大多数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但动词是名词性时,其动作或状态不表示持续。例如:说着、听着、写着、走着、意味着、标志着。“了”可以附在大多数动词或一部分不带“得”述补结构的后面,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完成。例如:说了、听了、高了、红了。“过”可以附着动词性词根后面,表示行为动作、情况曾经发生,或强调完成。例如:说过、听过、红过。D.重叠词语。汉语的一些词或语素按一定的形式重叠起来,具有一定语法功能和意义,有的还具语音特征,这样的词语与英语合成词语有类似之处,具有一定的规律,表现为一定的形式(参见潘文国,199b7:279一282:周志培,2003:49),是形合特征的体现。重叠的形式有:AA、AABB、ABAB、AAB、A里AB,等等,可分别产生这样的词语:1.重叠式名词,重叠方式为AA,如:爸爸(AA)、姐姐(AA);星星(AA);2.重叠式量词,重叠方式为AA,如:个个(AA)、年年(AA)、人人(AA);3.重叠式动词,重叠方式有AA、ABAB和AAB,如:看看(AA)、收拾收拾(ABAB)、跳跳舞(AAB);4.重叠式形容词,重叠方式有AA、AABB、A里AB、ABAB,如:溶溶儿的(AA)、胖胖儿的(AA)、兢兢业业(AABB)、土里土气(A里AB)、乌黑乌黑(ABAB);5.重叠方式为AA,如:好好(AA)、怪怪(AA)等。1.3.2形合词语:汉语构词的补充
汉语中的确也有类似英语这样的合成词语。那么,汉语词语与英语一样也具形态性?是形合语言?又应该如何看待汉语中的形合词语?辩证地说,形合构词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手段,反映汉语具有开放性的一面,也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其他语言影响的结果。尽管如此,汉语词语以逻辑律为主的构造没有改变,形合方式只能是辅助和补充,不可能是汉语词语的主流,理由如下:第一、汉语的前缀和后缀比英语少的多,英语的前缀有115个,后缀共有222个,汉语的前缀为51,后缀有110个(魏志成,2003:105),汉语是英语的一半,由此推导出英汉语通过缀合法而合成的词的数量。第二、汉语的后缀不如英语词缀灵活。英语的词根可以加前缀或后缀,或同时加前后缀,滚雪球似的增加,如动词nation一词,可以加后缀构成national、nationally、nationality,加前缀构成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ist等,可以多次添加前后缀,产生大量的新词语。这些词都很稳定。第三、汉语词缀的作用与其说是语法上的不如说是语音上的要求。汉语形合词语是“词汇双音化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而且不稳定,在构造构成中根据节奏需要常常可以不用,如桌子——方桌,旗子——红旗,阿哥——哥哥——大哥”(潘文国,1997b:119),又如“我的哥哥”可以变为“我哥哥”或“我哥”,“思维的过程”可以缩为“思维过程”,“耐心地等待”可以写成“耐心等待”。至于动词后缀“着”、“了”、“过”,确实常常用在动词后,但不用的情况也是不少的,不影响意义的表达,不具有强制性。英语词缀是语法上的概念,相当稳定,具有强制性,如果去掉,将会改变该词的意、词性或在句中的功能,第四、汉语词缀的词汇意义更强、感情色彩更浓,如“阿”经常带有亲热的感情色彩(试比较“姨妈”、“姨姨”和“阿姨”,“哥哥”和“阿哥”)。而英语词缀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如employer、instructor中的-er和-or既表示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又使动词变成了名词,coverage和symbolize中的-age变cover为名词,表示一定的范围,-ize则把symbol转为动词了。
1.4对比与翻译
“翻译涉及的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位语际转换”(刘宓庆,1990:44)。翻译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汉英语言、文化、修辞等之间的对比和转换,与对比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文化学等紧密结合。其中对比语言学尤为重要,是翻译学理论的重要基础,对比分析则是翻译研究的重要途径,因为对比语言学的任务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尤其是差异,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其它有关领域如语言教学和翻译等。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形成系统而成熟的翻译理论。所谓“信达雅”、“直译意译“和”神似形似“之争,本质上都是经验型。我们并非否定翻译经验的重要性,但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就必须上升到理论,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对翻译的本质进行科学的探讨,得出科学的理论,反过来指导翻译实践。在《汉英对比纲要》中,潘文国先生强调了对比研究与翻译等的紧密联系:“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所谓对比研究,是其中的一种,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描述它们的异同,尤其是不同之处,以促进人们对所对比语言的研究,并为语际翻译、语言教学和双语词典的编纂等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潘文国,2002a)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的研究成果对翻译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而对双语的对比研究是我们进行翻译研究赖以立足的最重要根基。综合起来,对比分析和翻译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一、翻译研究离不开语言之间的对比;二、对比分析找出语言之间的差异,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三、某一具体话语片断的翻译文本可以为对比分析提供数据,反过来又服务于对比分析;四、对比分析能更好解释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因此,我们这里所进行的意合形合对比研究就是两种语言转换的基础研究、对策研究,也是某种形式的翻译研究。
二、
意合形合句子对比分析
关于汉语与英语的基本特征,国内外语言学家都进行过研究,也作过对比分析。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对语言形式的分析揭示了汉语组织的隐蔽性和英语形式的外显性,他认为,汉语组织依靠“内部关系”,英语重视“外部形式”;“内部关系”也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其“纯粹的关系则留待人从上下文推想”(萨丕尔,1985:112),这就是指汉语组织以语义为重,而“外部形式”就是指西方语言强调外表形式,重视形合组织策。汉语只是表面上没有“外部形式”,但有内部关系,西方语言的形式在外表。徐通锵也强调英语遵循“一致关系所控制形式变化的体系”,汉语具有“独特的语义范畴和与此相适应的其他语义特征”(徐通锵,1997:411一4巧)。萨丕尔和徐通锵等语言学家关于汉语句法的“内部关系”和“语义特征”,以及英语句法的“外部形式”和“一致关系”的理论为汉英语言中的意合形合问题研究提供了支持。这里我们把汉语的“话题—说明”与英语的“主语—谓语”、汉语的竹型与英语的树型句子进行对比,阐述汉语句子意合为重和英语句子形合为主的情况。
2.1话题一说明与主语一谓语
在汉英句子结构分析研究中,汉语“话题一说明”框架和英语“主语一谓语”框架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前者,被认为是汉语研究的突破。2.1.1基本特征对比分析在汉语研究中,“话题一说明’(topic一comment)是陈承泽最早提出的,他认为(1920:14)汉语“文法上发展之径路,与西文异。如‘标语’(即‘鸟吾知其能飞’之‘鸟’),如‘说明语’之不限于动字……”,“标语”即“话题”,而“说明语”就是“说明”。在这里,陈承泽强调汉语与西语的差别,尤其在“说明”上,认为“不限于动字”。陈承泽提出汉语句子“话题”的主张是对当时模仿西方语言研究的挑战,“他的‘标语一说明’理论就是反对模仿印欧语的‘主语一谓语’理论而对汉语进行独立研究的一种探索”(徐通锵,1997:421)。在“话题一说明”研究中有突破的是赵元任。在《中国话的文法中》,他说:“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间的语法关系与其说是施事和动作的关系,不如说话题和说明的关系,施事和动作可以看作是话题和说明的一个特例”。……在许多语言中,表示施事和动作意义的句子占的比例很高……但在汉语中,既使做了种种调整,这类句子占的比例仍然很低。也许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用含义更广泛的话题和说明也许要合适得多。”(Chao,1968:69一70)这是他用英语的“主语一谓语”结构分析汉语的句法结构之后得出的结论。赵元任从语言的本质来思考汉语与英语句子结构,成功地运用这一框架分析汉语的句法。依据英语的主语一谓语结构,汉语中能作主语的成分不仅是名词性词语,其他词类也可以,远远多于英语,“用主谓模式来套用汉语是不合适的,话题一说明才比较适合汉语的情况”潘文国,199b7:215),该结构理论采用语义标准,从语义出发,依靠逻辑关系和语序表达意义,与汉语意合手段相吻合。与汉语相比,英语形态特征很突出,尤其在句。像其他印欧语一样,英语的语法结构立足于亚里斯多德的逻辑范畴理论,强调语言结构是对世界物质结构的反映,语言表达方式与现实现象的存在方式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强调形式逻辑判断,主词和谓词相结合来陈述事实,由此建立了“主语一谓语”为结构框架的语法理论。从语义上,英语主语可以是施事、受事、形式或主题四种(参见潘文国,1997b:212),但句法上的要求更严,主语和定式动词是英语正常句子(normalsentence)必备部分,相互制约,结构严谨,不像汉语的话题一说明那样具有周遍性和“词类的兼容性”(邵志洪,2005:88)。所以,形态型的英语重点研究句中词类的划分和“主语一谓语”的结构,语义型汉语突出语义和逻辑关系。
2.2“话题一说明”与意合,“主语一谓语”与形合
“话题一说明”符合汉语为母语的人“援物比类”的思维方式,更准确描述汉语的句子。“援物比类”的“类”实际上是说话的主题或话题,陈述的对象,“物”相当于其他层次中的“象”,用来衬托、说明“类”,没有形态变化,也不受到主谓一致、性、数、格等规则的制约,“象”与“类”之间的语言结构联系很松散。“汉语的句法结构应该是这种‘类’和‘象’的关系反映,鉴于此,我们放弃了由一致关系控制的、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主语一谓语’的结构框架,而主张用‘话题一说明’(topic一comment)的框架来分析汉语的句法结构。”(徐通锵,1997:421)“话题一说明”框架是汉语异质性的体现,符合汉语意合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汉语许多句子,尤其是诗句很难分出所谓的主语和谓语,但能区分话题和说明两部分(参见张斌,2003:169),前者指说话者想强调的对象,始终置于句子首位,后者紧跟在话题的后面,是对前者的阐述或陈述,它们之间一般有一个潜在的“停顿”(Chao,1968:68)。话题一说明结构采用了语义标准,之间有语义关系,而不是语法关系,很难分出主语与谓语。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汉语的句子必须从语义去分析,所以话题一说明结构可以说是重语义汉语句子的最佳概括,话题一说明结构不像英语的主语对其谓语“具有全面密切的关系”,主谓必须一致。二、汉语话题—说明执行语义标准,话题所包括的概念比较宽泛,能作话题的成分远远多于英语,不仅仅是名词性的词语,在结构上不受到更多的限制和约束,但功能比较弱:只是被陈述的对象,不必是行为者(doer),也完全可能不是行为的承受者(receptor)。由于话题与说明的关系更多在语义上,句法结构显得很松散。三、话题是有定的,必须置于句首,但如果语境已经提示这种有定性的话题,说、听双方都已知道,那么它就可以省略或不需要主语,而主谓结构的“主语”不能省略。四、“话题—说明”的结构比较复杂,可以层层套合或递进,构成套合结构;由于有一致关系的控制,英语“主语一谓语”结构中一个句子只能一个主语部分。如果用英语的句型来分析(其实过去更多的汉语语法研究就是这样进行的),汉语“一般归纳出的句型有几十个,有的甚至有130个之多。归纳出来的这些句型究竟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暂且不说,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汉语的句子结构形式纷繁”(周志培,2003:99)下面是汉语和英语的主语对比:【1】我们盖了一栋房子。(施事主语)Webuiltahouse.【2】房子盖在西院。(受事主语)Thehousewasbuiltinthewesterncompound.【3】房子我们己经盖好了。(受事、施事并列主语,二者有施受关系,在层次上是上、下位)Wehavefinishedbuildingthehouse.【4】住户家具都搬进去了。(施事、受事)Thelodgershavemovedintheirfurniture.【5】去年又盖了一栋房子。(时间作主语)Anotherhousewasbuiltlastyear.【6】东院又盖了一栋房子。(地点作主语)Thehousewasbuiltintheeasterncompound.【7】这些材料只够盖一栋房子。(与事主语)Thesematerialswereenoughforbuildingonlyonehouse.(与谓语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没有明显施受关系的主语叫做与事主语。与事主语表示既非施事或也非受事的人或物,或表示时间、地点、工具、对象、处所、数量等意义。如:这只笔‖只能写小楷。这些土豆‖用来烧牛肉。屋顶上‖飘着一面国旗)【8】这些材料我们只够盖一栋房子。(与事、施事在形式上并列主语,二者有施用关系,在层次上是上、下位)Wecouldbuildonlyonehousewiththesematerials.【9】财务方面我们不了解情况。(与事、施事在形式上并列主语,二者有涉及关系,在层次上是上、下位)Wehadlittleideaofthefinancialaspect.【以上例句及英语译文分别选自刘宓庆(1992:24:31)】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汉语句子中的主语虽然都是名词,但都具有不同的性质:有的是施事者,有的是受事者,还有一些并不具有施事、受事性;有的是时间、地点、方式等等词语,但在印欧语中,这些只具有“状语性”,在句中作状语。从语义来看,英语主语只有四种: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形式主语和主题主语;汉语的主语至少有十种:施事主语、受事主语、零位主语、主题主语、时间主语、地点主语、工具主语、方式主语、存现主语、关系主语等(潘文国,199b7:212一213)。类似情况在汉语的谓语动词上也是如此的(参见刘宓庆,1992:52一61)。汉语的句子不是非有主语不可,动词也不是必须成分。因此,英语的主语—谓语结构很难解释汉语句子的特点,话题—说明框架关注句子的话题以及对话题的解释和说明符合语义为中心的汉语句子。用话题—说明框架来解释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主宾语问题,会让人更为信服。对于“台上坐着主席团”、“这把刀我切肉”和“这个问题我不懂,你也不懂”等众所周知的例句,由于没有形式标记,在是主语还是宾语的问题上难以统一。但主谓语的区别在英语不成问题,它们都有相应的标记。用“话题—说明”解释这样的汉语句子,从语义入手,强调其意合特征,效果会更好:前面为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阐述,符合汉语句子组织的心理重轻律。话题和说明之间不存在形式一致的关系,但话题有定,是说话人想要强调的对象,只能置于句首。话题和说明之间的联系非常松散,简直松散到在别的语言里将成为不合格的句子,如“他是个日本女人。”,“你也破了。”和“你(的小松树)要死了找我。”意思分别是“他的佣人是个日本女人。”,“你的鞋也破了。”和“你的小松树要死了找我。”(Chao,1968:94)这样的句子不能从句法分析其意义,要借助语境等。尽管话题—说明结构研究还有不少问题,但相对而言比较适合以语义为重的汉语句子的分析。话题和说明的关系可以很“松散”,之间可以有停顿,有时可以插入“要是、如果、虽然、即使”等连词。(朱德熙,1985:38一39)而这种“松散”的背后折射出汉语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汉语社团‘比类取象’、‘援物比类’的思维方式的一种反映,因为用来比喻例证的两类现象之间本来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徐通锵,1997:426)这就是汉语的语义性本质特点。话题—说明结构的重点在语义,不在结构。英语的主语—谓语结构是建立在形态基础之上,句中成分之间的关系相互制约,具有强制性。根据英国著名语法学家夸克等人的研究,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可以概括为七种(参见Quirketal,1985:53):(略)这七个句型的共同之处是,至少都有SV(主语十谓语)两个部分,不可或缺,主语与正在被讨论的事,即句子的-主题(theme)有着全面密切的关系。尽管汉语也有不少所谓的SVO或SV,但与英语的有本质的区别,至少在形态上是如此的:西方语言的主谓结构依靠形态(如数、格的一致)维持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主谓结构的基本点,汉语没有这样的要求。为了真正反映汉语的语言本质,“主语”“谓语”这样的术语不适合汉语语法,最好“不要跟着人家叫主语,免得搞乱别人的体系”(潘文国,1997b:214)。
话题一说明结构及其研究方法至少比主谓结构更合适阐述汉语的句法特点,是汉语句子研究的突破口。2.2树型与竹型树型与竹型是对汉语和英语句子结构的另一形象描述,也是汉语重意合和英语重形合的恰当解释。2.2.1树型与竹型陈定安说:“英汉句子结构主要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并作了形象的描述:“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语结构简练明快。英语句子好比一棵参天大树,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树荔枝。而汉语好比一根竹子,一盘珠子,一江波涛。”(陈定安,1998:5)英语句子像一棵树、像一串葡萄或是一串珍珠,靠的是主干结构——主谓机制(SV)。在此基础上,英语句子借助关系代词以及相应的显性标记可以空间搭架、叠床架屋,把各个部分有机连接起来,,“长成”一棵小树,或参天大树,还能硕果累累,满足你的需要。如:【1】Whenherloverturnedandlookedather,andhiseyemethersasshesattherepalerandwhiterthananyoneinthevastoceanofanxiousfacesabouther,hesaw,bythatpowerofquickperceptionwhichisgiventothosewhosesoulsareone,thatsheknewbehindwhichdoorcrouchedthetiger,andbehindwhichstoodthelady.(FrankR.Stockton:TheLady,ortheTiger)她的恋人转身去看她时,她正坐着,脸色比四周焦虑不安潮水般人群的多一分苍白"凭借心心相印的人所具有的那敏感的感知,他看得出:他的恋人知道老虎站在哪个门后,少女又在哪个门后.本句层次较多,十分复杂,但主干简单(…hesaw…that…)、清楚,层次分明,关系明确。如果竖排,俨然像一棵树,树干不长,但枝繁叶茂,硕果累累:thananyoneinthevastoceanofanxiousfacesabouther
↑asshesattherepalerandwhiter↑Whenherloverturnedandlookedather,andhiseyemethers↑he↓saw↓bythatpowerofquickperceptionthatsheknew↓↓whichisgiventothose↓↓↓whosesoulsareone↓↓behindwhichdoorcrouchedthetiger,andbehindwhichstoodthelady再看一例:【2】Astudentwhoreceivesfurtherfull一timeeducationattheageofeighteen,eitheratauniversityoratateachers'trainingcollegeoratsomeothercollegegivingtrainingofaspecialtype,canusuallyreceiveagrantfromthepublicauthoritiestocoverhisexpenses,oralmostallofthem,unlesshisparentshavealargeincome.(PeterBromhead:TheBritishSystem)所满18岁后继续在普通大学、教育学院或其它各类技术学院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学生,除非父母收入可观,都可以得到官方的资助以支付其花销,或者说几乎全部的费用。例【2】的树型图如下:givingtrainingofaspecialtype↑eitheratauniversityoratateachers'trainingcollegeoratsomeothercollege↑whoreceivesfurtherfull-timeeducationattheageofeighteen↑
Astudentcanusuallyreceiveagrant
↓↓↓fromthepublicauthorities↓↓↓tocoverhisexpenses,oralmostallofthem
↓
unlesshisparentshavealargeincome英语句子之所以能这样长而不乱,是因为有形合标记:主谓结构树起主干,性、数、格保证树干,各类标记促进树型,使得各个成分错落有致、各得其所。潘文国教授作了这样的概括:“所谓树式结构,有三层意思。①句子有一个基本的主干。②所有的枝丫都是从主干上分出来的。③句子的复杂化不影响这个基本主干。”(潘文国,1997b:199)很明显,形合标记为英语的树型保驾护航。
2.2.2竹型与意合
汉语的句子好比一根竹子,一盘珠子,一江波涛,组织方式无须执行英语的主谓语一致、动词的人称变化、名词的单复数等规则,而是“文以意为主”,“文附于质”,形散神聚,语义领先。意合是句子组织的基本原则,“汉语的‘意’对于‘句’有统摄作用。‘意’能役‘法’,‘法’随‘意’定(申小龙,198:812)。汉语句子遵循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层次铺开,逐步交代,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正如竹子,汉语句子能一节一节续下去,层层推进。例如:【3】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架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鲁迅《社戏》)
Weallpromptlyagreed,becomingaseageraswhenwehadsetout.Threeorfourboysrantothestern,seizedthepolestopuntbackseveralyards,thenheadedtheboataround.Cursingtheoldwoman,wesetuptheoarsandstartedbackofthepin
forest.(杨宪益、戴乃迭译)如用竹型图形来描写,可以这样:赞成→踊跃→径奔→拔→点退→回转→架起→骂着→前进【4】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鲁迅《祝福》)Alltheyhadtodowastieherup,shoveherintothechair,carryhertotheman’shouse,forceonherthebridalheaddress,makeherbowintheceremonialhall,lockthetwoofthemintotheirroom.(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例也可同样可以图示:用→捆→塞→抬→捺→拜→关→完上面两个例子就像一根大竹子,一节一节往上爬,动作一个接一个,遵循严密的逻辑事理规律,中心突出,意思明确,全然不顾英语句子要求的任何规则。竹型结构也表明汉语句子界限的模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语义关联和表达功能还处于重要的地位,而英语的语法关系在此无足轻重。吕叔湘先生“流水句”的形容十分贴切:“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吕叔湘,1979:27)上面两例就是典型的流水句。申小龙教授(1988:446)认为,“在现代中,SVO(主动宾)型的句子只占9%。其他大量的句子,或是双动句……。或是三动句……。或是三段句……。或是四段句……。”而这些句子正具有竹型句、流水句的特色,是汉语意合句的集中体现。潘文国先生对竹型结构的总结也表明汉语句子的意合特征:第一、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枝梗之分;第二、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子一样是一节一节拔起来的;第三、竹式结构的意思只是一个语音语义团块加上一个语音语义团块,再加上一个语音语义团块,一直加到说话人或写作人意思尽了,便加上一个句号,算作一个句子。团块与团块间的联系可以靠虚词(关联词语),也可以靠意合,而且恐怕是以意合为主。(参见潘文国,1997b:203一204)竹型结构是汉语句法的生动描述,但其基础是汉语的意合。
2.2.3句子展开方式与意合形合
不少学者对比分析汉语和英语句子的展开方式,以期揭示汉语和英语的基本特征。刘宓庆先生(1992:88)提出开放与封闭的对比:“汉语基本句具有句首开放性(openbeginning)和句尾收缩性(contractingending或封闭性closedending),而英语句子则恰恰相反,具有句首封闭性和句尾开放性。”潘文国教授(1997b:206)提出左展开与右展开的对比:“汉语的展开方向一般是向左的,而英语的扩展方向一般是向右的。”在讨论英语从属分句的位置时,夸克等人(Quirketal)认为英语句子是左向分支、套置(句中扩展)和右向分支展开:“句首分句称为‘左向分支’(Left-Branching),句中分为‘套置’(Nesting),而句末分句则为‘向右分支’(Right-Branching)。”(夸克等人,1989:1432)周志培还认为汉语句子存在中间扩展的情况(参见周志培,2003:134一135)。无论汉语的句首开放或向左扩展,英语的句尾收缩性(或封闭)或向右扩展,以及汉英语言出现的中间扩展方式,但最根本的问题是:汉语和英语句子的基本特点决定句子的展开方式,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先看英语的情况。下面是一首著名的英语童谣(选自夸克等人,1989:1435):【5】ThisisthemaltThatlayinthehousethatJackbuilt.ThisistheratThatatethemaltThatlayinthehousethatJackbuilt.Thisisthecat,Thatkilledtherat,ThatatethemaltThatlayinthehousethatJackbuilt.…Thisisthefarmersowinghiscorn,Thatkeptthecockthatcrowedinthemorn,ThatwakedthePriestallshavenandshorn,Thatmarriedthemanalltatteredandtorn,Thatkissedthemaidenallforlorn,Thatmilkedthecowwiththecrumpledhorn,Thattossedthedog,Thatworriedthecat,Thatkilledtherat,ThatatethemaltThatlayinthehousethatJackbuilt.这首童谣采用典型的右扩展,句中的分句一环套一环,最多的有十层,让人头晕目眩,眼花缭乱,似乎可以无穷的向右扩展下去,但能读懂。这全靠英语具有引导后置成分的关联机制(引导定语从句的that),形合手段把它们连接起来。如果采用左扩展方式,形式手段无法像上例那样使用,层次就十分有限,如:【6】a:Hesaidthatifwhenyou’vefinishedyou’dclosethedoorhe’dbeverygrateful.(夸克等人,1959:1434)例中when引导的分句位于if分句的句首,而if分句则又位于that分句的句首,也许左向展开只能到这一级为止,否则就很别扭,又费解,如根据【6】a改写的句子:b:*Thatifwhenyou’vefinishedyou’dclosethedoorhe’dbeverygratefulwasobvioustoeveryonepresent.(同上)起标记作用的形合手段达不到标记的目的,句子不但别扭,甚至不合格,如[6]b,中间分支或扩展,亦不例外。形合是英语句子扩展的基本条件,其中的标记功能十分重要。所以,夸克等人强调“句法结构一个主要倾向是,在句子的最后部分从属关系达到最深的程度”,“向右分支最容易理解”(夸克等人,1989:1432)。由于英语的形式手段及其特征,英语主要以右扩展为主,也符合英语的尾着重原则(end—weight)。中间展开模式也要依赖形合标记,例:【7】Vanessa,whosebrotherJimlikestotalkatgreatlengthhowheusedtoplaytenniswithfamousmoviestarswhenhelivedinLosAngeles,ismybestfriend.(夸克等人,1989:1432;1435)例【7】的中间插入了从句,但都是通过形合标记词来扩展。无论是右扩展,左扩展,还是中间扩展,必须建立在形合基础之上,否则就是不合格的英文句子。右扩展之所以最容易理解,是因为有了显性的连接手段,完全符合英语句子形合组织规律。相对而言,汉语以左扩展为主,如下面〔88(转自刘宓庆先生,1992:88):【8】(1)←————————————————————好好的(2)←—————————————————照顾得好好的(3)←——————————————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4)←————————————竟然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5)←———————————他竟然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6)←————————没料到他竟然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7)←——————的确没料到他竟然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8)←———她说她的确没料到他竟然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9)←—我听她说她的确没料到他竟然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从“好好的”开始向左(逆向)扩展了九个合格的汉语句子,具有很强的左扩展能力。这是英语所望尘莫及的。分析起来,汉语的语序和语义连贯起作用,从左到右符合先发生的先说、后出现的后介绍、意义为重的逻辑事理思想。在左扩展的研究上,周志培先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汉语的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以及连动和兼语动词短语的右扩展能力很强,这样的结构是英语望尘莫及;二是汉语句子除了左扩展和右扩展以外,还有一种中间扩展:句子头尾都是封闭,而中间可以扩展。(参见周志培,2003:132一134)对于第一个问题,周氏用潘文国先生说明左扩展对联的例子来阐述,先看这副对联:[9]梅花粪桶一朵梅花两个粪桶鬓边斜插一朵梅花肩上横挑两个粪桶红颜小姐鬓边斜插一朵梅花黑脸长工肩上横挑两个粪桶(转自潘文国,1997b:206)周志培对这一左扩展对联作了右扩展,说明汉语右扩展的能力十分强,扩展结果是:梅花粪桶梅花一朵粪桶两个梅花一朵斜插鬓边粪桶两个横挑肩上梅花一朵斜插鬓边(显)小姐红颜粪桶两个横挑肩上(现)长工黑脸周氏对上面的【8】也作了类似的右扩展:【10】好好的。——————————————————————→(1)好好的一件事。———————————————————→(2)好好的一件事给他弄得人人怨。————————————→(3)好好的一件事给他弄得人人怨老张。——————————→(4)好好的一件事给他弄得人人怨老张庸。—————————→(5)好好的一件事给他弄得人人怨老张昏庸到会认不清他的嘴脸。
——————————————————————————→(6)好好的一件事给他弄得人人怨老张昏庸到会认不清他的嘴脸让他这样的人去办这样的事—————————————————→(7)
(转自周志培,2003:134)【11】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重要一步。
————————————→(1)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迈出了重要一步。
—————————→(2)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
(转自周志培,2003:135)汉语左右以及中间的扩展说明汉语句子的组织更为灵活,不必受到形式手段的控制和约束,只要符合逻辑事理和语义连贯。然而,必须指出,汉语句子的组织还是以左扩展为主,符合汉语意合的基本组织原则:逻辑律。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1988:128一133)“汉语”条中,朱德熙先生增加了这样的内容,“从词序方面看,汉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所有修饰语都必须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前边,所以修饰语不宜太长、太复杂。”汉语中的确存在右扩展和中间扩展,但十分有限,一般来扩展到两级。否则,句子要么不合格,要么十分欧化,或不地道,如【10】中的第三层以后似乎有些拗口,【11】很难再扩展了。英汉语句子的扩展方式与形合意合组织手段密切相关。英语之所以右扩展为主,有时似乎可以“无限”向右扩展,且“合法”,因为有形合手段,哪怕要向左或中间扩展一级也少不了相关形态方式的支持。汉语以左扩展为主,符合汉语意合规律:语序和逻辑。只要符合意合组织原则,汉语句子也完全可以右扩展和中间扩展,但层级都受到一定限制,否则,就要违背汉语的意合规律。
2.3汉英句子构建基本原则
在吸收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潘文国先生对汉语和英语的句法特征作了更为深入的对比和总结:汉语与英语的语法就是隐性与显性、柔性与刚性的对比(潘文国,1997b:103一137)。汉语句子组织首先考虑的是语序、逻辑和语义的联系和连贯,因为“渗透到汉语之中的语法观念是合乎逻辑的观念,这一观念给汉语带来了适当的语序,并且必将通过运用这种正确地建立起来的语序而在人民的精神中继续发展”(洪堡特,1997:547)而英语句型研究离不开主谓结构,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形态。
2.3.1汉语句子的意合规律
与前面词语意合结构一样,汉语句子的组织也依靠语序和逻辑事理来实现,相互关系密切:逻辑规律决定语序,语序进一步加强逻辑事理。句子的组织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规律:时序先后律、事理因果律、空间大小律等。
2.3.1.1时序先后律
时序先后律指按照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来组织句子,也是对客观事实的描写,动作是事件展开的主线。流水句属于典型的时序先后律的句子。如:【1】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鲁迅《风筝》)Suddenly,asifawakenedbysomeprompting,Irushedtoasmallroomtherethatwasforsakenandusedasastoreroomforoddsandend.IPushedthedooropenand,asIexpected,foundhimnestlinginthedustysundries.(刘士聪译)【2】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紬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驾上驯骡,出了西角门往东,过容府正门,入一黑油漆大门,至仪门前,方下了车。(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三回)Outsidetheornamentalgatepageswerewaitingbesideabluelacqueredcarriagewithkingfisher-bluecurtains,intowhichLadyXingandhernieceentered.Maidsletdownthecurtainsandtoldthebearerstostart.Theyborethecarriagetoanopenspaceandharnessedadocilemuletoit.TheyLeftbythewestsidegate,proceededeastpastthemainentranceoftheRongMansion,enteredalargeblack一lacqueredgateanddrewupinfrontofaceremonialgate.(杨宪益、戴乃迭译)这里两个例子中的黑体部分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连接起来就是事件的整个过程,句子意义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例【1】通过“恍然大悟——跑向——去——推开——发现”表示心理和动作变化的词语,生动刻画了作者急促寻找的过程;例【2】(转自潘文国,1997b:261)有15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动作描写形象生动,自然流畅,都是按照事件的时序排列,前后顺序一目了然,不需别的方式来辅助。尽管动作的执行者几次变更,分别有“众小厮们”、“邢夫人”、“黛玉”、“众老婆们”,但整个描述还是清清楚楚、错落有致,因为“汉语是以事件为中心来组织,而不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组织。人们注意的是一件件事顺着时间顺序在进行,动作所述的人物相对处于次要地位”(同上)。这是汉语句子最重要的组织方式。英语也遵循这样的规律,“语序的时序律也是英语重意合的条件之一”(刘宓庆,1992:158),但当时序先后律与形态一致律发生矛盾时,必须让位给形态为重的形合组织方式,因为英语还没有完全摆脱屈折语的根本特征。把汉语翻译成英语时,首先必须考虑主语谓语结构,句子连接形式以及其他相关的形式要求,如上面两例的英译。
2.1.3.2事理因果律
事理因果律指汉语基本句子依据先原因后结果的事物发展顺序进行组织。这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初始过程,也是具体概念的逻辑排列,往往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无须借助形式标记。“因果关系”是这一类句子的总称,包括条件—结果、假设—结果、比较—结果和原因—结果等。因果句遵循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很普遍,但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汉语一般遵循“先因后果”的顺序,以隐性的方式组织,“尽在不言中”,体现汉语的高度简约,是汉语重要的组句手段。【3】天色黑了,也不让茶让酒,我还到那边有点事去,你竟请回去。(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二十四回)It’sdarknowsoIwon’tinviteyoutohaveadrink.Ihavesomebusinesstoseeto.
You’dbettergoback.(杨宪益、戴乃迭译)【4】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列相如传》)WhatshallIdoifEmperorQintakesupthegrandjadebutrefusestogivemethetownship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统计学考试相关数据处理试题及答案
- 吸引力与技术的美容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现场评估准备工作试题及答案
- 宠物营养师考试知识点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美容师诚信经营考量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小自考行政管理考试重点试题试题及答案
- 汽车美容器械的维护与保养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业诊断生物及答案
- 2024年计算机基础考试知识整合试题及答案
- 关于宠物营养师职业伦理的讨论试题及答案
-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论文)10000字】
- 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中考地理试题
- 蜘蛛开店第二课时 教案
- 模拟试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考试(考试版A4)【测试范围:1-3单元】(广东深圳专用)
- 零星维修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DBJ04∕T 390-2019 基坑工程装配式钢支撑技术标准
- 痕迹检验练习题
- 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英语试题(解析版)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说课稿
- 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文)
- GB 31825-2024制浆造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