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模拟试题积累与运用(29分)(一)基础知识识记及应用(10分)“风烟jù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笔下的富春江山水之美,如今读来仍令人心摇神驰。富春江位于人文荟cùi、钟灵毓秀的浙江桐庐,素与长江三峡和桂林漓江齐名天下。千载以来,“江畔饮美酒,人在画中游”是无数文人墨客追求的佳境。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jù②cùi③毓④载【答案】①俱②萃③yù④zǎi唐代诗人韦庄称“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大文豪苏轼言“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亦有诗云“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带着期待与憧憬,金菱与父母一起开启了“游富春江”之旅。2.【我来做导游】在车上,金菱做起了父母的导游,想提前向父母介绍富春江。请你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帮她写一段导游词。(2分)【答案】爸爸、妈妈,我们将要游历的地方富春江,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美誉。那里“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嶙峋,令人惊叹;“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江水潺潺流淌,鱼儿嬉戏其间,似与游者相乐。听闻如此人间仙境,你们是否对此地更加神往了呢?【解析】答题时,可以抓住课文中描写山、水的句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其中的画面。同时,语言风格要符合导游词的特点。3.【我来对对联】在富春江边,金菱发现了一块刻有对联的石头,可惜下联已模糊不清了,请你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配上一个合适的下联吧。(2分)上联:千丈见底,异水呈现游鱼影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万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解析】答题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对出下联即可。4.【我来读新闻】游览了半天,该休息了。妈妈打开手机,搜索到了这样一则关于富春江的新闻,请你帮忙拟一个新闻标题吧。(不超过25个字)(2分)近日,随着610吨浮吊将长8.5米、高3.9米、宽27.6米、重约275.3吨的钢主梁精准就位到富春江特大桥3#墩江中滑移支架上,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湖杭铁路富春江特大桥首节钢梁架设完成,标志着我国首座四线无砟轨道高低双塔斜拉桥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大桥上部结构施工再次迈出坚实一步,为大桥建成及湖杭铁路2022年通车夯实了基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湖杭铁路富春江特大桥首节钢梁架设完成【解析】通读新闻,抓住关键语句作答即可。答题基本模式为“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注意不要超出字数限制。5.【我来创名片】旅游返程途中,爸爸妈妈一致认为如此美丽的富春江应该拥有一张魅力旅游名片,请你帮他们为该名片起一个别具特色的名字吧。(2分)【答案】(示例1)碧水青山美如画(示例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解析】抓住本课表现富春江特点的语句或题干所提供的诗句中的关键词,用精练的语言表述即可。同学们可以在劳动中增长智慧、获得成长。为激发同学们参加劳动的热情,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二)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1.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各自区域参加劳动,下面是三位同学的劳动心得,请概括劳动实践课中同学们的收获。(3分)小语:以前每次打扫卫生都要花很长时间,还做得非常不干净。而今天整理书屋时,我们小组的四个同学在组长的分配指挥下,很快将书屋整理得井井有条。小金:我们小组负责捡拾校园里的饮料瓶,组长组织我们比赛,看谁拾到的瓶子最多,大家热情高涨。原来劳动也如此有乐趣,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小天:在食堂帮清洁阿姨收拾整理餐具时,发现了餐盘里有许多剩饭剩菜。同学们可真浪费食物。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答案】①树立了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②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③感受到浪费可耻,懂得了厉行节约。【解析】考查材料概括。作答时,审读题干,明确作答要求→认真阅读小语、小金、小天三位同学的劳动心得,根据关键语句提炼概括即可。由“我们小组的四个同学在组长的分配指挥下,很快将书屋整理得井井有条”可提炼出树立了团队协作意识,由“原来劳动也如此有乐趣,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可提炼出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由“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提炼出感受到浪费可耻,懂得了厉行节约→将这三点分述作答即可。2.实践活动结束后,小星同学制作了板报宣传此次活动,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说明性的语言,帮小星简要介绍画面内容。(2分)【答案】主体画面由两个人和一本书组成。画面左边的女孩正在扫地,画面右边印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字样、带着笑容的书递给男孩一把铁锹,并说:“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男孩伸出双手接住铁锹。【解析】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此类题,要认真审读题干,根据题干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画面即可。注意语句通顺,画面要素齐全。3.校广播站小记者拟定了如下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设计两个采访问题,要具有针对性。(2分)时间、地点10月13日下午放学后,教室采访对象校园中的学生采访目的了解同学们劳动的情况采访问题①你最好的劳动技能是什么?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你在家或其他场所有劳动的习惯吗?示例2:你经常做的劳动有哪些?示例3:你的家人支持你参加劳动吗?【解析】考查采访问题设计。作答时,根据题干要求,设计问题要结合采访目的,可从是否有劳动习惯、是否喜欢劳动、希望学会哪些劳动技能、对劳动的看法等角度进行提问。注意表述得体,用语文明礼貌。(三)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整本书阅读,完成下列任务。(6分)1.赏析选文,体会特点。(4分)内容呈现问题探究在三个晚间,红军推进两支兵力向西方和南方。在第四天晚上,他们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防线。他们用猛烈的袭击占领了两方面的防线,敌军惊惶奔逃。他们一点没有停止,直等到他们占领了南方前线上封锁的战壕和碉堡线。这给予了他们到南方和西方的道路,沿着这个道路,他们的前锋部队开始了它的轰动一时的进军。……近来红军告诉我说,有几千支步枪和机关枪,许多机器许多弹药,甚至于许多白银,都埋藏在从南方一路来的路上。他们说,在将来,现在被成千的白色军队所包围着的红色农民,有一天会挖出这些东西,来重新建筑他们的苏维埃。他们只等待着警号。(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①结合“内容呈现”中画线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②结合“内容呈现”的第1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答案】①画线的部分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②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用“猛烈的袭击”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和对红军的赞扬。【解析】《红星照耀中国》是记录式写作,作者根据采访到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记录,并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核对。“近来红军告诉我说”“他们说”说明作者所写是听红军战士说的,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选文第1段写红军“猛烈的袭击”“轰动一时的进军”,表现了红军战斗的英勇,“这给予了他们到南方和西方的道路……他们的前锋部队开始了它的轰动一时的进军”是红军行动的成果,这些叙写隐含着作者对红军的敬佩和赞美;而作者写敌军时用“惊惶奔逃”一词,表现了对敌军的嘲笑和蔑视。2.《红星照耀中国》一经问世,在中国广为传播,引起轰动。有人曾这样评价这本书:“当时像一道闪电,唤醒了中国人民。”请选择下面的一个章节,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样评价的缘由。(2分)A.委员长的被扣(第十二章回到白色区域)B.苏维埃社会(第六章西北的红星)【答案】[示例一]A《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西安事变后,共产党促使联合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使中国人民走上了联合抗日的道路这一历史事件。这本书发行后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像一道闪电”,划破黑暗,唤醒了处于迷茫中的中国人。[示例二]B《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红军在西北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的历史事件。这本书发行后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像一道闪电”,划破黑暗,唤醒了处于迷茫中的中国人。(四)学生会在文化长廊张贴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来彰显锦绣中华的风采。邀请你用本学期学过的诗句来为这些精彩图片作注。(6分)锦绣中华图片风景名称作注诗句瀑布郦道元在《三峡》中描绘了“悬泉瀑布,①__________”的山水相映、动静结合的峻拔超脱画面。边塞关隘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摹了②“_____,_____”的雄奇壮美。汉阳原野崔颢在《黄鹤楼》中展现了“③_____,_____”的草木丰茂。祖国山川,或秀丽,或雄奇,都令人沉醉。难怪南朝梁的“山中宰相”④__________(人名)面对美景不由得赞美:“实是欲界之仙都。”【答案】①飞漱其间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④陶弘景二、阅读理解与欣赏(41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5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B.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C.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的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答案】C【解析】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朋友送别的离情别绪。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2.诗歌的前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前两联表达的是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新鲜之感、欣喜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二)文言文阅读(11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临皋①闲题苏轼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②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注】①临皋:位于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范子丰:名百嘉,是苏轼的儿女亲家。1.小语对甲、乙两文的文言词语进行了梳理,请你完成下表。(3分)文言词语释义方法根据字形特征,进行推测(1)根据“户”的字形演变,可知“月色入户”的“户”意思是___________联系课内知识,进行迁移(2)联系《卖油翁》中“但手熟尔”,可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是______________借助词类活用,变换词性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常有名词、形容词活用成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3)“第”是名词,本义是宅院,“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中的“第”,有词类活用现象,“第”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答案】(1)门;(2)只是;(3)建造(宅院)【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作答时,根据方法提示,推断文言词语意思即可。第(1)题,结合图片可推断出“户”是“门”的意思。第(2)题,《卖油翁》中“但手熟尔”的意思是只是手熟练罢了,据此可推断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也是“只是”的意思。第(3)题,分析“闻范子丰新第园池”句子成分,“范子丰”是人名,做主语,“园池”是名词,做宾语,据此可推断“第”应为动词,做谓语,故其意思是“建造(宅院)”。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探讨过“闲”的含义,在《临皋闲题》中亦称自己为“闲者”,请你联系写作背景,谈谈对“闲”的理解。(3分)【答案】①“闲”有悲凉的意味,苏轼被贬黄州,怀才不遇;②“闲”是无职无权、悠闲自在的生活;③“闲”可见苏轼欣赏江山风月的怡然自得;④“闲”也表现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解析】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作答时,找到甲、乙两文中与“闲”有关的语句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理解“闲”包含的多重意思。甲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文中“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是与“闲”有关的语句。从两文的写作背景来看,《记承天寺夜游》《临皋闲题》都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被贬谪不被重用,因而作者认为自己是“闲人”,其中包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意味;作者乐观豁达,觉得被贬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幸事,可以赏风月得清闲、悠闲自在地生活。据此分析,理解“闲”中有悲凉,有洒脱乐观,有怡然自得即可。4.古人常以天地万物为友。你认为下列哪一景物可以成为苏轼的好友?请根据你对苏轼生平、个性的认识,加以阐述。(3分)A.清泉 B.明月 C.大江【答案】示例1:我认为清泉可以成为苏轼的好友。清泉无人欣赏,依旧清澈干净,就像苏轼在污浊的官场中,虽然遭到排挤,还是保持高尚的气节。示例2:我认为明月可以成为苏轼的好友。明月皎洁明亮、空明澄澈,就像苏轼恬淡达观的性格;月有阴晴圆缺,就像苏轼充满悲欢离合的一生。苏轼与明月是最好的知己。示例3:我认为大江可以成为苏轼的好友。大江蜿蜒曲折,就像苏轼坎坷跌宕的人生;大江奔流不息,就像苏轼豪放旷达的胸怀。苏轼与大江是最好的知己。【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苏轼形象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解答时,首先明确答题关键点,苏轼能与某景物成为好友,即表明二者有相似性。根据清泉、明月、大江三者的特点,由其自然属性挖掘精神内涵,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个性,分析和比较其相似之处。拟写答案时,明确观点,将景物的特点和景物与苏轼之间的关联点阐述清楚即可。(三)小文想参加“礼费偶像”征文活动,却对传记写作产生困惑,请阅读以下材料,总结经验,为小文支招。(14分)[平台支招]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摘编自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写传记》)一般读者对于传记的普遍期盼,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结合……我在传记中增强文学性,主要是靠锤炼语言,提炼情节,在叙事技巧上下功夫,对传主及其同时代人的描写都要求言必有据,尽可能做到不溢美,不隐恶。——作家陈漱渝[选文]苏步青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会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进入该校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他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1949年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忱投入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数学人才。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A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报告总算过关了。B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奇的数学王国。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一“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生难忘。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都坚持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⑨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有删改)1.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4分)事件②___________谢绝挽留,毅然回国,开始教书育人生涯求学时,曾经在4年里演算上万道题文理全才,虽为数学家,但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品格①___________治学严谨、教学有方③___________文理兼治、兴趣广泛经验小结:我们发现立传要④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热爱祖国、信心坚定;②鼓励学生超过老师,设立数学讨论班,严厉批评熊全治;③勤奋刻苦、态度认真;④借助典型事件,再现人物精神品质【解析】①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教书育人。生活的贫穷、条件的艰苦,始终没有动摇他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由此可概括其品质为:热爱祖国、信心坚定。②表格中“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对应的是第②段后半部分和第③段,根据“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等语句,可概括事件为:鼓励学生超过老师,设立数学讨论班,严厉批评熊全治。③根据“不管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都坚持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等语句,可概括其品质为:勤奋刻苦、态度认真。④通过梳理总结可知,立传要借助典型事件,再现人物精神品质。2.文中A、B两句呼应,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任选一句分析其对传记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3分)我选___________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A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苏步青对熊全治的严厉批评,正面刻画了苏步青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形象特点。[示例二]B运用语言描写,写出熊全治对苏步青的感激之情,侧面刻画了苏步青对学生严格要求且桃李满天下的形象特点。3.本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都属于写人的文章。请结合平台支招、选文以及下列材料,从内容、写法等角度分析两文的异同。(4分)[材料一]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材料二]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答案】[示例一]从写法角度分析。异:本文运用插叙,先写苏步青的求学和任教经历,再插叙他走上数学之路的原因,《藤野先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从相识、相知到分别的过程。同:两文都通过典型事件和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两文都通过学生的感受,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示例二]从内容角度分析。异:人物形象特点有不同,本文主要表现了苏步青热爱祖国、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勤奋学习、文理兼治的形象特点;《藤野先生》主要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关心学生、没有民族偏见的形象特点。同:两文刻画的人物都是教师,都具有治学严谨、严格要求学生的特点,并且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通过以上学习,你获得了哪些能帮助小文进行传记写作的有益经验?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简要介绍。(3分)【答案】[示例]写作传记时首先要真实,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必须是真实、准确的,比如本文中“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进入该校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等语句都真实准确。其次要以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刻画人物形象,如本文以苏步青批评熊全治的典型事件刻画了传主严格要求学生的形象特点。(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1分)材料一榜样教育历来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处在“拔节孕穗期”,加强榜样教育,引导他们领悟榜样的力量,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尤为重要。近年来,榜样模范辈出,先进典型不断。从全国道德模范到时代楷模,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到“七一勋章”获得者,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到最美大学生……他们的崇高精神令人感动,他们的责任担当令人感佩。这些先进典型和榜样,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注意选择好这些先进典型和榜样,并将其融入立德树人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选自“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年1月10日,有删改)材料二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高教授看来,榜样和偶像明显不同。“榜样永不过时。只要有人类的生活,个体在成长中就会选择自己学习的榜样。原因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人有对理想自我的追求,而榜样提供了理想自我的具体存在样态。可以说,榜样为个体追求理想自我的实现提供了‘模板’。”他认为,榜样是人自身所选择的“典范”,寄托着个人对美好个性、良善人格的追求。从方式上看,是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总而言之,榜样是以对理想自我的追求为基础所选择的某个方面或整体人生的典范,对榜样的学习永远不失自我,不失理性选择,都是为理想自我发展服务的。“偶像则不同,当一个人崇拜偶像的时候,是让渡自我、不要自我,将自己全部奉献(献祭)给偶像。与榜样不同,偶像崇拜不是以自我为根基的,而是对自我的放弃,是失去自我。学术上常说,偶像崇拜是非理性的。确实,与对榜样的理性选择不同,偶像崇拜的非理性色彩非常明显,但与偶像崇拜的献祭自我、失去自我相比,非理性只是偶像崇拜的次要特征。在学术上,榜样与偶像可以清楚地区分开来。但日常生活中,二者有混用、替用的现象。比如,我们经常说‘谁是我偶像’,其实含有敬佩对方、将对方视为榜样的意味。”高教授说。(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3日,有删改)材料三调研显示,父母是少年儿童最主要的榜样,运动员、科学家的榜样力量也有大幅度提升。统计发现,少年儿童心目中排名前10位的榜样分别为父母、老师、运动员、同学朋友等同龄人、英雄或功勋人物、科学家、歌手、演员、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军事人物。可见,少年儿童心中的榜样以身边的长辈为主,父母和老师是少年儿童主要学习的榜样。榜样父母老师运动员同学、朋友科学家英雄、功勋人物歌手演员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军事人物百分比21.819.618.417.213.513.51312.79.28.5(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3日,有删改)材料四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使教育性与趣味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多年来,榜样教育始终是我国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有力抓手。在新的时代如何能让榜样教育对少年儿童更有影响力,让榜样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教育者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榜样教育的基础是榜样宣传,在当代宣传手段多元、宣传途径丰富的时代背景下,对榜样的宣传更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要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榜样宣传直达少年儿童的内心,使榜样精神更好地被少年儿童理解与学习。因此,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时,既要重视教育性又要重视趣味性,把图画、视频、文字故事、哲理等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和宣传榜样人物。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挖掘榜样人物的新时代精神内涵,使传统榜样人物焕发新魅力。对新选树的榜样,也要重视对其精神内涵的宣传与展示,从而得到少年儿童内心的认可与接纳。除了学校、家庭、社会对少年儿童进行的比较外显的榜样教育,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隐藏款”的榜样教育内容,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例如,校园的文化墙、横幅,家庭中的亲子话题,公共场所的滚动屏、雕塑等,都是隐性的教育资源,能够让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看到、接触到,从而见贤思齐。(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3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加强榜样教育,引导青少年领悟榜样的力量,这只是对当代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B.新时期,身边的长辈是少年儿童最主要的榜样,父母和老师的示范教育更有成效。C.调研显示,运动员的榜样力量已跃居第三位,而科学家的榜样力量也在提升,已跃居第五位。D.利用校园的文化墙与公共场所的滚动屏等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是隐性教育。【答案】A2.在日常生活中,“榜样”与“偶像”常常被混用或替用,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呢?请结合材料二分点概括。(3分)【答案】从时效性来看,榜样永不过时,而偶像则相反;从功用性看,榜样是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确定位置(一)》北师大版
- 《百分数-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1套
- 2025年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Unit1 Making friends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年全息投影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饲用天然有效成分制剂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
-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上册
- 文献研读课件
- 监理大纲工程监理方案技术标投标方案
- 住宅小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 QBT 2460-1999 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
- GA/T 1466.3-2023智能手机型移动警务终端第3部分:检测方法
- 【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问题探究11000字(论文)】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课件
- 绿色供应链管理培训
- 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 《旅游概论》课件-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