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三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万州三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万州三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万州三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万州三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万州三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孔雀开屏、雌鸟鸣叫召唤雏鸟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B.蝙蝠的“回声定位”和狗外出时的“频频撒尿”都体现了化学信息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时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在不同生物之间以及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2.生命系统具有不同层次。下列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是A.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我”与“非我”B.2019年北京市人口年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C.旅游活动对千岛湖食物网结构有什么影响D.退耕还林后退耕地上的植被变化有什么规律3.常规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 D.基因突变4.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C.若尿崩症是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不低于正常值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会导致基因突变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都是二倍体6.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检查发现其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内环境CO2含量偏高B.患者体温维持在38℃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D.患者肺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发生改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甲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乙图所示是肝细胞中所进行的有关化学变化,请分析回答:(1)由甲图可知,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受____________调节而正常进行。(2)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可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胰岛________细胞兴奋,增加甲图中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也会增加,两种激素都会和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血糖升高。肝细胞膜上识别激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这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________作用。(4)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激素________(填字母)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肝细胞。8.(10分)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根的向地性生长能否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由图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________(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__________。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器官的______(填“幼嫩”或“成熟”)部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否受光照影响?___(填“是”或“否”)。(3)某实验小组为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把下列实验补充完整: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_________________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③去除顶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侧芽生长情况。9.(10分)尿毒症是急慢性肾衰竭的晚期阶段,一般指慢性肾衰竭的4期和5期。此时患者的肾脏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肾脏内分泌功能失调,还会出现代谢废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大量滞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成为尿毒症。病者表现出局部组织浮肿、尿量减少等症状。(1)目前普遍认为,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当肾脏功能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时,人体内环境稳态就会失调,甚至发展为尿毒症,这说明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2)正常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CO2等主要通过__________(填器官)排到体外。尿毒症患者还常因营养不良,表现出局部组织浮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有多种,如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引发尿毒症,还会伴随高烧不退。此时尽管采取全身擦拭酒精等方式加大散热,但由于机体释放的__________(填激素)增多,产热量增加,患者会高烧不退。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病,其引发的器官损伤也可能会导致尿毒症。10.(10分)如图1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的过程图解,据图回答:(1)图1中细胞①为________,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________。(2)靶细胞裂解后,抗原要靠________进一步清除。(3)图2细胞为________细胞,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________。11.(15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蓝藻②酵母菌(真菌)③变形虫④松树⑤小麦⑥大肠杆菌⑦艾滋病病毒⑧肺炎双球菌(1)具有核膜的一组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含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的一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4)⑤和⑥在细胞结构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和⑦的区别是后者_______________,⑥、⑦、⑧三种生物都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_______________。(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即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孔雀开屏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雌鸟鸣叫召唤雏鸟属于动物的物理信息,A错误;B、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狗外出时的“频频撒尿”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B错误;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山寺桃花盛开叫迟的原因是山上的温度低,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C正确;D、生态系统的信息也能在同种生物之间进行传递,D错误。故选C。2、B【解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2、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详解】A、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我”与“非我”这属于个体水平的问题,A错误;B、由分析可知:年龄组成属于种群特征,故2019年北京市人口年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属于种群水平问题,B正确;C、旅游活动对千岛湖食物网结构有什么影响,食物网是生物之间的捕食联系,这是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问题,C错误;D、退耕还林后退耕地上的植被变化有什么规律属于群落的演替内容,D错误。故选B。3、B【解析】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的方法,一般要经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阶段。【详解】A.染色体变异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A错误;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C.基因互换不是生物育种所依据的原理,C错误;D.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所依据的主要原理,D错误。4、C【解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新吸收水分,减少尿量的排出,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详解】A、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通透性增大,A错误;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小,B错误;C、若尿崩症因肾小球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原因不是激素含量的问题,可能是受体细胞的问题,该激素在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或高于正常值,C正确;D、由题干可知,该激素是九肽激素,即蛋白质类物质,口服后被消耗成氨基酸,D错误。故选C。5、B【解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其特点有: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若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位于基因和基因之间的区域,则不会导致基因突变,A错误;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涉及到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会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对个体性状会产生影响,C错误;D、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与其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无关,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不一定都是二倍体,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B【解析】1、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3、人体体温恒定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详解】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无法排出,内环境中含量偏高,A正确;B、患者体温维持在38℃时,其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C、患者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其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多,C正确;D、健康人肺部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不会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等成分,只有患者肺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发生改变,才会在其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发现有来自血浆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神经和体液(2).B(3).皮肤毛细血管收缩(4).A(5).C(6).蛋白质(7).协同(8).D【解析】1、甲图所示过程为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过程,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胰高血糖素,D是胰岛素。2、乙图所示过程为葡萄糖在细胞中代谢过程,包括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脂肪过程。【详解】(1)甲图有下丘脑神经细胞参与,有激素参与,所以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2)寒冷环境下,激素B甲状腺激素分泌明显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同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3)血糖浓度低时,胰岛A细胞兴奋,激素C(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也会增加,肝细胞膜上识别激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这两种激素都能升高血糖,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协同作用。(4)血糖浓度高时,激素D(胰岛素)作用于细胞膜上受体,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综合考查了调节方式、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细胞代谢等内容8、(1).大于m小于n或(m~n)(2).能(3).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4).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5).幼嫩(6).否(7).②有生长素的(8).③在顶端放置一个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解析】(1)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受重力的影响,使根和茎的远地侧生长素向近地侧转移,导致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因根对生长素较茎敏感,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根的生长;但对茎而言,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的生长所起的促进作用强于远地侧。(2)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表明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均具有两重性,根对生长素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详解】(1)在图甲中,当植物横放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会向近地侧运输,导致近地侧(B、D处)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侧(A、C处);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低,因此对于根而言,近地侧(D处)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远地侧(C处)低浓度的生长素则促进生长,根表现为向地性生长;对于茎而言,近地侧(B处)高浓度的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强于远地侧(A),茎表现出背地性生长。综上分析,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m小于n或(m~n)。根的向地性生长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图乙可知: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可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器官的幼嫩部位,而且不受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3)欲通过实验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则自变量为有无顶芽、是否补充外源生长素,因变量是侧芽生长情况,所以需要设置3组实验。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和题干中给出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可推知,补充完整的实验步骤如下: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③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点睛】解答此题的难点在于对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的原因的分析。识记并理解植物根的向地性与茎的背地性的原因、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茎是分析图甲中的A、B、C、D处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及其作用特点的关键。9、(1)①.神经-体液-免疫②.有一定限度的(2)①.皮肤、肾脏和肺②.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毒性物质积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3)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②.自身免疫【解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弓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小问1详解】目前普遍认为,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当肾脏功能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时,人体内环境稳态就会失调,甚至发展为尿毒症,这说明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小问2详解】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可通过尿液、汗液排出体外,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呼吸排出体外,涉及的器官主要是皮肤、肾脏和肺;尿毒症患者由于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毒性物质积累,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水分增加,形成组织水肿。【小问3详解】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因此当机体释放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多,会使产热量增加,患者会高烧不退;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其引发的器官损伤也可能会导致尿毒症。【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