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一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定向的,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基因既可突变成a基因,也可突变成B基因C.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并在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高级中枢损坏可能会使小鼠致盲B.图中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的左半球的V区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递D.光照达到一定的强度,能引起图示的反射活动3.下列四项措施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植树造林 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立种子库 D.完全禁止砍伐树木4.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5.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6.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基质 D.细菌的核区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现存约3000株,其中腾冲县有1771株,主要集中于海拔2100~2900m的原始森林中。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濒危物种。大树杜鹃幼龄树(胸径≤5cm)有582株,占总数的32.92%,中龄树(5cm≤胸径≤20cm)有606株,占总数的34.22%,大树杜鹃种群趋于稳定增长。由于老龄树的退化死亡、幼龄树成长,种群出现新老更替现象。但在原始森林中,乔木上层较密、林间郁闭度大,透光少,幼龄树存活率较低,同时,中龄树种间竞争力弱,整个种群植株长势一般,开花量少。加之周围速生树种的生长,对资源的争夺较为激烈。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大树杜鹃适应于土质疏松、P和K含量较高的黄棕壤。在适宜的条件下自然发芽率可达86%,但人工育苗困难大、时间长,很难见到开花现象。另外,大树杜鹃不耐低温,温度低于-2℃时,植株极易出现死亡现象。现存大树杜鹃资源已进行就地保护,但其效果甚微,当前首要的是进行森林抚育,清理大树杜鹃周围速生树种及枯枝,尤其是拓宽幼龄树种的生长空间,其次人工补充营养,促其满树繁花。大树杜鹃迁地保护困难大,引种驯化很难取得成功,而育种研究是种质资源保存的一种途径,可通过人工繁殖培育成苗后再回归山林。(1)结合上文可知,影响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等。(2)科研人员判定大树杜鹃种群趋于稳定增长,提出该判定的依据是________。(3)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以提高大树杜鹃的种子发芽率,促进种群数量增长。你是否支持这一做法,请说明理由:________。(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赤霉素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赤霉素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赤霉素(mg/L)初始萌发时间(d)平均萌发时间(d)最终萌发时间(d)09.6713.6484.671008.0010.6887.332007.0010.3588.675007.009.1895.3310006.678.0596.00注:初始萌发时间是第一粒种子萌发所用的实间;最终萌发时间是最后一粒种子萌发所用的时间①据表1推测,在自然条件下,大树杜鹃种子平均萌发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种子萌发早期,自身分泌的赤霉素含量________,支持该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外源赤霉素浓度上升,大树杜鹃种子最终萌发时间延长的原因可能是,外源补充的赤霉素导致种子中赤霉素总量增加,对种子萌发起________作用。②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继续研究提高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请提出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于大树杜鹃植株高大、花大而艳丽,很有观赏价值,因此存在人为破坏的风险。你对大树杜鹃有哪些保护建议?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8.(10分)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运动员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2)该运动员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______减少,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3)该运动员运动结束,由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激素②______(填激素名称)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使产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图示生理过程中,③的生理作用是______。9.(10分)研究生态位有助于人们认识群落中物种间及物种内的竞争关系,从而达到调节种群密度,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在同一群落中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因为自然界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_____,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_____占有。(2)在自然界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持久性重叠的事件是很罕见的。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之间,常常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生态位的重叠,从而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如绿啄木鸟和椋鸟虽然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各种昆虫的幼虫,这是通过_____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目昆虫,但前者生活在乔木层,后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通过_____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3)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天时,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彼此互不侵入;冬天时,森莺迁徙离开,柳莺则侵入了森莺生活的区域。这说明森莺和柳莺之间存在_____关系。(4)调查退耕还林过程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变化一般采取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如果调查人员提供的数据为“较多”,这说明调查人员统计方法为_____法。10.(10分)下列各图表示某些真核生物的细胞,请根据下列条件判断:(1)一定是单倍体的细胞是______图;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a,它可能是上述的______图;某植株茎秆粗壮但不能产生种子的是______图,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出现______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2)体细胞为C图的植株,其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3)自然界中,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______倍体,其体细胞有______个染色体组。11.(15分)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TRH是_______,B是___________。(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____,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__,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___调节。(4)若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_________增加,从而促进_________对_______的重吸收。(5)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此外,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_________,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6)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类型;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A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但只能突变形成其等位基因,即A基因可突变成a基因,但不可突变成B基因,B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点睛】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2、A【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在突触部位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并在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所以若高级中枢损坏可能会使小鼠致盲,A正确;B、图中所示为视觉的形成,而V区是言语区的神经中枢,B错误;C、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在突触部位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D、图中没有形成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A。3、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需要明确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详解】A、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B、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正确;C、建立种子库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D、完全禁止砍伐树木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错误。故选D。【点睛】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4、B【解析】1、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2、大脑皮层是控制人体的中枢神经,属于高级神经中枢,分为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能够思考、学习、记忆。【详解】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体温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故选B。5、D【解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比如温度、渗透压、pH值,各种化学成分比如血浆蛋白、无机盐离子,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相互调节的结果,C正确;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会引起稳态的失衡,D错误。故选D。6、A【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噬菌体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后,DNA进入细菌内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所需的原料、能量、场所等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光照(2).温度、水分、土壤基质、凋落物(3).种内竞争(4).传粉动物、土壤微生物、人类活动、周围速生树种(种间竞争)(5).据幼龄树、中龄树所占比例,可推知老龄树占比约为32.86%,故3个年龄段树的比例接近1:1:1,该种群属于稳定型。(6).不支持。①凋落物对维持土壤微生物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微生物分解后能增加土壤肥力。②去除凋落物,可能影响地表温度和含水量。支持。清除林下凋落物后,种子可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大大提高自然发芽率。(7).不足(较少)(8).随赤霉素处理浓度增加,初始萌发时间和平均萌发时间均缩短(9).抑制(10).凋落物厚度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土壤基质种类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11).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买卖;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或幼苗移栽的研究,提高种群繁殖力;寻找大树杜鹃的近缘种,找到适合的砧木,尝试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研究大树杜鹃的传粉动物种类,提高授粉结实率【解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1)大树杜鹃为植物,影响植物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照;另据题干信息“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及“周围速生树种的生长,对资源的争夺较为激烈”等可推测温度、水分、土壤基质、凋落物也是影响其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由于大树杜鹃生存环境中不止有其自身,其种群内部存在竞争,还包括其它多种生物,与其他物种之间也存在竞争,故影响其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可能是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2)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据题干信息“大树杜鹃幼龄树(胸径≤5cm)有582株,占总数32.92%,中龄树(5cm≤胸径≤20cm)有606株,占总数的34.22%”,据幼龄树、中龄树所占比例,可推知老龄树占比约为32.86%,故3个年龄段树的比例接近1:1:1,该种群属于稳定型。(3)不支持该做法,原因是:①凋落物对维持土壤微生物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微生物分解后能增加土壤肥力。②去除凋落物,可能影响地表温度和含水量。据题干信息“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也可支持该做法:清除林下凋落物后,种子可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大大提高自然发芽率。(4)①据表可知,随赤霉素处理浓度增加,初始萌发时间和平均萌发时间均缩短,说明外源赤霉素的补充对于植物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可推测在自然条件下,大树杜鹃种子平均萌发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种子萌发早期,自身分泌的赤霉素含量不足;一定浓度后,若赤霉素浓度再增加,则种子萌发时间延长,原因可能是外源补充的赤霉素导致种子中赤霉素总量增加,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②结合上文可知,凋落物对于种子的萌发也有较大影响,故该实验可以是凋落物厚度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的影响。(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及立法保护等,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买卖;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或幼苗移栽的研究,提高种群繁殖力;寻找大树杜鹃的近缘种,找到适合的砧木,尝试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研究大树杜鹃的传粉动物种类,提高授粉结实率【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植物激素调节及生物多样性等的保护措施,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信息,并能运用术语准确分析作答。8、(1)①.(特异性)受体②.神经(2)①.下丘脑②.抗利尿激素③.尿量④.神经—体液(3)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下降(或减少)③.促进甲状腺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解析】1、调节血压的机理:当某种原因使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沿减压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向心血管中枢发放的冲动增多,缩血管中枢兴奋降低,使心率减慢,心率减小,血管紧张性降低,结果血压下降;血压降低时,感受器向中枢发放的冲动减小,使心抑制中枢兴奋降低,而心加速中枢兴奋增强,缩血管中枢兴奋亦增强,使心率变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结果血压上升。2、渗透压调节的机理: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水的重吸收,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液的量减少;另一方面,渗透压感受器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体温调节的机理;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战栗))增加产热.同时通过激素调节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陈代谢活动加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在炎热环境汗腺分泌活动加强,反射弧为: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活动加强,散热增多。【详解】(1)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作为信号刺激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使血压降低,此过程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所以该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2)运动时大量出汗,体内缺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该刺激会激活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使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的过程为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过程为体液调节,故整个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3)据图分析,可知④由甲状腺分泌,则④为甲状腺激素,进而可知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具有促进腺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甲状腺激素又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代谢水平,促进产热,所以运动后,体温升高时,三者的分泌量均应减少,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血压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并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理解与运用能力。9、(1)①.不存在②.种间竞争③.优势种群(2)①.垂直结构②.水平结构③.取食不同④.栖息场所不同(3)种间竞争(4)①.取样器取样②.目测估计【解析】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空间的现象叫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群落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小问1详解】在同一群落中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自然界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种间竞争,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的物种所占有。【小问2详解】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绿啄木鸟和椋鸟虽然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各种昆虫的幼虫,这是通过取食不同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目昆虫,但前者生活在乔木层,或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通过栖息场所不同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小问3详解】夏天时,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彼此互不侵入;冬天时,森莺迁徙离开,柳莺则侵入了森莺生活的区域。这说明森莺和柳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小问4详解】调查土壤小动物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如果调查人员提供的数据为“较多”,是以多度衡量种群的数量,统计方法是目测估计法。【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意义及群的种间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10、①.D②.A③.A④.(同源染色体)联会⑤.4⑥.单⑦.1【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中学2025届生物高一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宜昌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青岛第三中学高一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双鸭山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普通高中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二师学院番禺附学英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第一中学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青海省互助县第一中学数学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朔州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二上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TSG D3001-2021
- 煤气中毒事故应急演练预案方案
- 体检科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 国有公司总部礼品管理办法 模版
- 口腔颌面部检查课件
- 2020年重症医学科病人呼吸心跳骤停演练方案及脚本
- 平衡记分卡应用流程
- 呼吸道感染病毒培训课件
- 重症超声课件
- 物联网信息安全知识考核试题与答案
- 车辆驾驶业务外包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