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海淀北方交大附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2.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3.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C.抓取前需将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D.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出一个小球,组合并记录,不再放回小桶内4.神经递质甘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会使Cl—内流进入神经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由K+内流形成的B.C1—内流不会引起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C.甘氨酸以协助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甘氨酸可能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5.家庭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双亲中一个为杂合子(Ee)患病,另一个正常,那么他们子女中发病的可能性是()A.100% B.50% C.25% D.06.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内能进行b过程,不一定能进行a过程B.HIV在宿主细胞内能进行的过程有e、cC.所有生物c过程都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D.没有一种生物体内能同时进行以上五个过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用体温调定点学说解释机体在各种环境温度下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关于调定点设置,主要取决于下丘脑中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随着温度变化其放电频率也发生变化的特性。下图甲表示某人因病毒感染发烧体温上升至38.5℃的调节过程,图乙表示此过程中冷敏神经元与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请回答:(1)图甲中,激素X是_____。该激素由垂体产生后,经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又可以通过_____调节来抑制激素X的分泌,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不至于过高。(2)正常生理状态下,下丘脑设定的体温调定点为_____。由图甲可知,在病人发烧体温上升至38.5℃期间,人体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这种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是_____调节的结果。(3)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也称作_____。图乙中字母A代表的神经元为_____(填“冷敏神经元”或“热敏神经元”)。由该图可知,当二者的_____相等时,所对应的下丘脑温度即为体温调定点。当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_____(填“变大”或“变小”)时,即可将体温调定点调高。(4)当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会释放_____,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升高。8.(10分)cry1AcM基因是一种改良后的抗虫基因,可在单子叶植物中高效表达;epsps基因和GAT基因能使进入植物体的草甘膦乙酰化而解除毒性,2个基因同时发挥作用,能有效提高玉米植株抗御草甘膦的能力;ZmPIS基因高表达能显著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旱性。科学家将cry1AcM、epsps、GAT和ZmPIS4个基因一同转入玉米自交系9801和Q319中,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田间试验,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玉米螟、抗草甘膦和抗旱的优良玉米新品种。请回答以下问题:(1)构建4个基因的融合基因需用_____酶和_____酶,将该融合基因导入到玉米9801和Q319最常用的方法为_____,④~⑤过程中需加入_____(植物激素)以诱导细胞分化成长为转基因植株。(2)对每代转基因植株进行筛选与鉴定,选择_____做为对照。①抗虫鉴定:在室内测试时采用喂食苞叶的方法检测植株对玉米螟的抗性。喂食10天时,玉米螟进行称重,对照组体重为41g,转基因组体重为10~20g;在喂食12天后,转基因组死亡率达到80%,非转基因组死亡率约20%,由此说明cry1AcM基因对玉米螟的生长具有_____作用。②耐旱抗性实验:在正常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形态和生长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连续干旱后,对照组开始出现萎蔫、叶片卷曲、叶片干枯发黄等现象,而转基因植株则受干旱胁迫较轻,说明含有_____基因的玉米植株具有较好的干旱耐受性。(3)在转基因株系的抗性检测中发现,不同玉米品系的3株转基因植株在抗虫、抗除草剂、抗旱能力上出现明显差异,据各基因mRNA电泳图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9.(10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_____。(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3)人体②的管壁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_____和[]_____。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4)④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一、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中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5)正常人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⑦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的渗透压将_____,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10.(10分)Ⅰ科研工作者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1)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2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样带黑桫椤个体数平均值12345678910A717510616741569.3B196101481158549.0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_______原则,样带A和B分别位于__________,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______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②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___________,测定结果为__________株/m2。(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每株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见下图。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___________,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________。(3)为对黑桫椤的种群变化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人员还对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①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_______(填“种类”或“数量”或“种类和数量”)的调查,获得了该植物群落的物种_________数据。②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__________。(4)桫椤树形美观,茎干可以药用食用,其化石还与恐龙化石并存,被用以研究恐龙兴衰,以上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植物活化石,国家在其所在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11.(15分)图甲表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图乙表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为__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形曲线。若当地政府在火灾后清理烧毁树木、整地、栽树并抚育管理成林,这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进行。(2)判断图乙A~C3组生物对应于图乙的曲线:A_____,B_____,C_____。(填图乙中序号)(3)造成图乙中②现象是由于_____;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填写图乙中序号)。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填“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故选B。【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2、A【解析】由图可知,①是光合色素,②是氧气,③是三碳化合物,④是ATP。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项正确;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项错误;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H]还原为(CH2O),C项错误;④是ATP,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生成,D项错误。3、D【解析】题意分析,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B、实验中两个小桶内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代表两种雌、雄配子,小桶中两种彩球的数量相同,B正确;C、从小桶内抓取小球前,需将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这样可保证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D、为保证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在抓取时要做到随机抓取,且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并搅匀,保证下一次抓取的随机性,D错误。故选D。4、D【解析】分析题意,甘氨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导致Cl-内流,进而使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即静息电位)增大,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详解】A、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K+外流使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A错误;BD、甘氨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导致Cl-内流,进而使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增大,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B错误,D正确;C、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以胞吐的方式释放,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关键是考生在识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基础之上,理解Cl-是一种抑制性递质。5、B【解析】已知家庭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Ee为患病,e为正常,那么双亲中正常的基因组成是ee。【详解】双亲中一个为杂合子(Ee)患病,另一个正常ee,杂合子(Ee)产生患病基因E的概率是1/2,所以子女的患病可能性也是二分之一,B正确。故选B。6、B【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的内容,其中a表示DNA分子的自我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d表示逆转录过程;e表示RNA分子的自我复制过程。【详解】A、据图分析: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只有分裂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人体只有少数细胞能进行分裂,但是b转录是几乎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的,A正确;B、HIV是逆转录病毒,不能进行RNA的复制(e)过程,B错误;C、c过程是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只有核糖体,C正确;D、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只能进行a、b、c,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只能进行e、c或者d、a、b、c,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促甲状腺激素(TSH)②.(负)反馈③.37℃(左右)④.大于⑤.神经调节和激素(体液)⑥.神经冲动⑦.冷敏神经元⑧.放电频率⑨.变大⑩.变小⑪.致热性细胞因子【解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此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至于太高,此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2、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3、分析图乙:图示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A曲线代表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B曲线代表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A、B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详解】(1)由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可知,图甲中,由垂体产生的经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X是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浓度过高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此过程为负反馈调节。(2)分析图乙可知,正常生理状态下,A、B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为37℃(左右),即下丘脑设定的体温调定点为37℃(左右)。在病人发烧体温上升期间,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3)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也称作神经冲动(或兴奋)。由图乙中可知,当体温低于37°C时,A的放电频率增加,说明需要给下丘脑传递身体变冷,需要升温的信号,可以推测出A是冷敏神经元,则B是热敏神经元。由该图可知,当二者的放电频率相等时,所对应的下丘脑温度即为体温调定点。当致敏原作用时,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变大,或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变小时,体温调定点提高。(4)由甲图可知,当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会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内环境稳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和运用,综合性较强,需要考生能准确把握题图信息,并能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作答。8、(1).限制(2).DNA连接(3).农杆菌转化法(4).生长素、细胞分裂素(5).9801和Q319非转基因植株(6).抑制(7).ZmPIS(8).各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因株系不同差异较大(各基因在不同植株中转录表达水平不同)【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构建4个基因的融合基因需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④~⑤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该过程中需加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以诱导细胞分化成长为转基因植株。(2)对每代转基因植株进行筛选与鉴定,应选择9801和Q319的非转基因植株做为对照。①抗虫鉴定:在室内测试时采用喂食苞叶的方法检测植株对玉米螟的抗性。喂食10天时,对玉米螟进行称重,对照组体重为41g,转基因组体重为10~20g;在喂食12天后,转基因组死亡率达到80%,非转基因组死亡率约20%,由此说明cry1AcM基因对玉米螟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②耐旱抗性实验:在正常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形态和生长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连续干旱后,对照组开始出现萎蔫、叶片卷曲、叶片干枯发黄等现象,而转基因植株受干旱胁迫较轻,则说明含有ZmPIS基因的玉米植株具有较好的干旱耐受性。(3)在转基因株系的抗性检测中发现,不同玉米品系的3株转基因植株在抗虫、抗除草剂、抗旱能力上会出现明显差异,据各基因mRNA电泳图可知,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因株系不同差异较大或各基因在不同植株中转录表达水平不同。【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同时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相关应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才能准确答题。9、(1).⑥组织液(2).①④⑥(3).①淋巴(4).⑥组织液(5).蛋白质(6).pH(7).吸水(8).升高【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淋巴、②毛细淋巴管壁、③血细胞、④血浆、⑤毛细血管壁、⑥组织液、⑦组织细胞,①④⑥组成内环境。【详解】(1)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⑥组织液增多。(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④血浆、⑥组织液和①淋巴。(3)人体②的组成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侧为淋巴,外侧为组织液,所以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①淋巴和⑥组织液,与血浆相比,组织液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4)血浆中的HCO3一、HPO42-等物质,维持内环境的pH稳定有重要意义。(5)如果⑦组织细胞内的Na+浓度升高,造成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细胞吸水;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血浆的渗透压将升高。【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10、(1).随机取样(2).溪流两侧(3).等距(4).种群密度(5).9.15×10-2(6).植株高度(茎高)(7).年龄结构(8).增大(9).种类(10).丰富度(11).垂直结构(12).直接(13).就地保护【解析】1.样方法: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详解】(1)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由题意可知: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两侧需要设置等量样方个数,因此上表中的样带A和B应分别位于溪流两侧,溪流两侧为狭长地带,故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等距取样。②表中数据为单位面积内黑桫椤的个体数量,因此反映的是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由于样带A、B的平均密度分别是9.3×10-2株/m2、9.0×10-2株/m2,所以黑桫椤的种群密度为(9.3×10-2+9.0×10-2)÷2=9.15×10-2株/m2。(2)分析柱形图可以看出,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植株高度(茎高)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结构,该种群年龄结构是年龄小的数量多,年龄大的数量少,因此属于增长型,种群数量将会增大。(3)①因为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所以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种类的调查,从而获得了该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数据。②进一步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呈现出分层现象,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垂直结构。(4)桫椤树形美观,茎干可以药用食用,其化石还与恐龙化石并存,被用以研究恐龙兴衰,以上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植物活化石,国家在其所在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该方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点睛】熟知种群的特征及其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群落丰富度的调查时本题的考查点之一,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保护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房车托管与智能化管理系统集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出租车企业车辆环保排放检测合同3篇
- 2025沙子购销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特种车辆采购合同种类与专用技术2篇
- 年度粘结稀土永磁材料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消防工程验收及咨询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版健康医疗服务履约保证金协议范本4篇
- 年度非接触温度计产业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版文化旅游公司股东责任免除与资源整合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淋浴房浴室柜配套安装合同4篇
- 保洁服务岗位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 称量与天平培训试题及答案
- 超全的超滤与纳滤概述、基本理论和应用
- 2020年医师定期考核试题与答案(公卫专业)
- 2022年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
- 各种静脉置管固定方法
- 消防报审验收程序及表格
- 教育金规划ppt课件
- 呼吸机波形分析及临床应用
- 常用紧固件选用指南
- 私人借款协议书新编整理版示范文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