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版《慧谷文化-新亮剑》高中物理:第一章直线运动第一章直线运动核心素养考点内容高考真题备考建议物理观念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2023全国甲T16(运动图像)2023山东T6(匀变速运动规律)2023浙江T4(加速度平均速度)2023辽宁T3(v-t图像)2023广东T3(v-t与a-t图像)2022全国甲T15(匀变速运动规律)2022全国乙T22(匀变速运动实验)2022辽宁T7(匀变速运动规律)2022河北T1(运动图像)2022湖北T6(匀变速运动规律)高考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非常规运动图像等。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公式、规律的来龙去脉,明确相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加强“图像法”、“逆向思维法”、“纸带法”等解题方法的训练,要善于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示意图科学思维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运动图像科学探究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科学态度与责任超速行车、高空抛物的危害第1讲运动的描述对应学生用书P1考点一质点与参考系路程与位移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①的点叫作质点。
(2)在研究问题时,如果物体的②和③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④参考系。
(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⑤。通常以⑥为参考系。
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4.位移与路程物理量位移x路程s区别沿曲线由A运动到B由A到B的有向线段表示物体的位移曲线AB的长度为物体的路程区别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性质(1)是⑦,有大小和方向
(2)位移的方向为从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3)位移的大小为有向线段的长度(4)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1)是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路程的大小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3)遵循算术运算法则联系(1)在⑨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2)在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⑩于路程
答案①质量②形状③大小④同一⑤不同⑥地面⑦矢量⑧标量⑨单向直线⑩小1.运动员踢足球的不同部位,会使球产生不同的运动。足球运动中常说的“香蕉球”是球在空中旋转,整体运动径迹类似香蕉型弧线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在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1)能把足球看作质点吗?(2)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答案(1)在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足球的大小、形状不可忽略,不能把足球看作质点。(2)研究足球的飞行轨迹时,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答案合理即可)2.将近1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作了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如图所示)。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1)诗中描述了什么物体的运动?(2)“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答案(1)花、云、船、“我”。(2)“云不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以地面为参考系。角度1质点参考系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不能仅由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来判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4.对参考系“两性”的认识(1)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为了研究方便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改编)(多选)中国海监46船(甲)和中国海监49船(乙),在某领海内开展例行维权巡航。甲、乙两船并排行驶,甲船上的船员看见小岛向东移,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甲船与乙船绕岛的运动时,两船均不能视为质点B.研究甲船与乙船绕岛的运动时,两船均可以视为质点C.以岛为参考系,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向东运动D.以岛为参考系,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答案BD解析研究两船绕岛的运动,两船均可以视为质点,B项正确,A项错误。甲船上的船员看见岛向东移,则以小岛为参考系,甲船向西运动;乙船上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则甲、乙两船的速度大小、方向均相同,即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D项正确,C项错误。对参考系的两点提醒1.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参考系。2.对于复杂运动的物体,应选取能最简单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物体为参考系。角度2时间与时刻对于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正确的是()。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s末或第3s初,也可以称为2s内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s内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s内或第2s内D.tn-1~t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s内答案B解析第ns末等于第(n+1)s初,指的是时刻;ns内不等于第ns内,ns内指的是从0至ns末共ns的时间,而第ns内指的是从(n-1)s末至ns末共1s的时间。只有B项正确。时间与时刻的理解如图,“第2s末”和“2s末”都与时间轴上t=2s那一点相对应,指的是时刻;“2s内”是从计时开始到2s末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为2s;“第2s内”是第1s末或者说第2s初到第2s末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为1s。角度3位移与路程位移和路程的“两点”区别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2022年辽宁卷)如图所示,桥式起重机主要由可移动“桥架”、“小车”和固定“轨道”三部分组成。在某次作业中,桥架沿轨道单向移动了8m,小车在桥架上单向移动了6m。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A.6m B.8m C.10m D.14m答案C解析位移为矢量,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x=x12+x22=考点二速度物理量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①改变的平均快慢及方向
描述物体沿轨迹运动的平均快慢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②及方向
标矢性矢量标量矢量大小与方向对应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1)平均速度v=Δ(2)方向与③的方向相同
(1)平均速率v=Δ注意:不一定等于④的大小
(2)无方向(1)当Δt很小时,v=ΔxΔt,(2)方向就是物体⑤的方向
实际应用物理实验中通过光电门测速,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视为⑥速度
答案①位置②快慢③位移④平均速度⑤运动⑥瞬时如图,同学们在学校运动场上进行跑步比赛。某同学在标准的400m跑道上跑了一圈,所用时间为42s,该同学的平均速度是多大?答案零。因他跑一圈的位移为零,故这段时间内他的平均速度为零。角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及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判断方法与技巧(1)判断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2023年浙江6月卷)图为“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上从O处行走到B处的照片,轨迹OA段是直线,AB段是曲线,巡视器质量为135kg,则巡视器()。A.受到月球的引力大小为1350NB.在AB段运动时一定有加速度C.在OA段与AB段的平均速度方向相同D.从O到B的位移大小等于OAB轨迹长度答案B解析在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小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故质量为135kg的巡视器受到月球的引力小于1350N,A项错误;巡视器在AB段运动时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改变,一定有加速度,B项正确;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由题图可知OA段与AB段位移方向不同,故平均速度方向不相同,C项错误;根据位移的定义可知从O到B的位移大小等于OB连线的长度,D项错误。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2.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过程有关,求解平均速度时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角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关系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之比,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之比。2.一般情况下,平均速率大于平均速度的大小。3.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2024届大连质检)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与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v=6t2(m/s),该质点在t=2s时的速度大小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2m/s39m/sB.24m/s38m/sC.12m/s19.5m/sD.24m/s13m/s答案B解析质点在t=2s时的速度v=6t2=24m/s。t=2s时,x2=21m;t=3s时,x3=59m,根据平均速度v=ΔxΔt得2s~3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v=x3-x2测量速度的三种方法方法阐述根据v−=ΔxΔt,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由此测量瞬时速度(1)发出和接收超声波的时间差为t,反射波运动的时间为12t,确定运动物体在两次反射超声波时到测速仪的距离x1、x2,则Δx=x2-x1;(2)根据记录确定两次反射超声波的时间间隔Δt;(3)由v=Δx角度1传感器测速(2024届陕西质检)(多选)一段高速公路限速120km/h,为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距离为L),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Δt,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控制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为v=LB.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为v=2C.若L=8m,Δt=0.2s,则照相机将会拍照D.若L=8m,Δt=0.3s,则照相机将会拍照答案AC解析计算汽车速度的原理是利用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故汽车速度的表达式为v=LΔt,A项正确,B项错误;若L=8m,Δt=0.2s,则汽车的速度v=LΔt=40m/s=144km/h>120km/h,超速,照相机将会拍照,C项正确;若L=8m,Δt=0.3s,则汽车的速度v=LΔt=96km/h<120km/h,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由平均速度v−=ΔxΔt可知,当Δt→0时,平均速度就可以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测出物体在微小时间Δt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时速度,这样瞬时速度的测量便可转化为微小时间Δt角度2超声波测速巡警驾驶一辆警车在一段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巡航,他想知道车内速度仪表指示的速度是否准确。当他准备穿越公路正前方山崖下的隧道时,他通过车载超声波系统向前方发射了两个超声波脉冲,超声波系统显示的图形如图所示,其中A为发射的超声波脉冲,B为接收到的超声波脉冲。已知一个超声波脉冲持续的时间很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6m/s。求:(1)警车行驶的速度大小v1。(2)山崖第一次反射超声波的时刻t。(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答案(1)24m/s(2)2.679s解析由题图知,t0=0时刻,警车第一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经t1=5s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信号;又经过Δt=10s警车第二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经t2=3s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信号。(1)设空气中声速为v2,则v2=336m/s。第一次发射超声波脉冲时车与隧道口的距离为x1,第二次发射超声波脉冲时车与隧道口的距离为x2,则有2x1-v1t1=v2t12x2-v1t2=v2t2又x1-x2=v1(Δt+t1)解得v1=24m/s。(2)由(1)得x1=900m依题意有x1=v2t解得t≈2.679s。考点三加速度1.定义式:a=ΔvΔt;单位:2.物理意义:描述②的快慢。
3.决定因素:a不是由v、Δt、Δv决定的,而是由Fm4.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③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答案①m/s2②速度变化③合力1.图1:Δv=v2-v1,Δv的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
图2:Δv=v1-v2,Δv的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均选填“相同”或“相反”)
2.在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反映加速度的大小。如图所示,对应图线b的物体的加速度a2=ΔvΔt,对应图线a的物体的加速度a1>角度1加速度的理解三个概念的比较比较项目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状态量定义式v=ΔΔv=v-v0a=ΔvΔ决定因素v的大小由v0、a、Δt决定Δv由v与v0进行矢量运算得出,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决定a不是由v、t、Δv决定的,而是由Fm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由v-v0或a的方向决定与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2024届本溪质检)(多选)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后物体运动停止C.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向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最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减小到最小,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CD解析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在加速度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速度不断增大,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以后做匀速运动,A项正确;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在加速度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的速度也逐渐减小,当加速度为零时,若物体的速度没减小到零,则以后以较小的速度做匀速运动,若速度减为零,而加速度没减为零,则物体将反向加速,加速度为零后,再做反向的匀速直线运动,C、D两项正确,B项错误。角度2加速度的计算1.a=ΔvΔt(定义式),当Δt→0时2.a=Fm(决定式),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3.a的方向由合力F的方向决定。如图所示,子弹和足球的初速度均为v1=10m/s,方向向右。设它们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s。(1)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7m/s,求子弹击穿木板时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2)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7m/s,求足球与木板碰撞反弹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答案(1)30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170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解析(1)设子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子弹的初速度v1=10m/s,末速度v3=7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子弹的加速度a1=7−100.1m/s2=-30m/s2,(2)设足球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的初速度v1=10m/s,末速度v3=-7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a2=-7-100.1m/s2=-170m/s2,1.速度的变化量Δv=v2-v1为矢量式。对同一条直线上矢量的运算,选定正方向后,将v1(初速度)与v2(末速度)用正、负号表示,从而转化为代数运算。2.速度的变化量Δv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1.(改编)(多选)如图所示,某人从A点出发,先以2m/s的速度向东走了40s到达B点,接着以3m/s的速度向北走了20s,到达C点。则关于此人在这60s内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率为73B.平均速率为53C.平均速度大小为73D.平均速度大小为53答案AD解析由题意可知s1=sAB=v1t1=2×40m=80m,s2=sBC=v2t2=3×20m=60m,人在60s内走过的路程s=s1+s2=80m+60m=140m,位移大小s'=s12+s22=802+602m=100m,所以平均速率v1=st=14060m/s=73m/s,A项正确,B项错误;平均速度大小v2=s2.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我国选手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与他同组参赛的意大利选手也以9秒84的成绩刷新了欧洲纪录。在此次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跑时我国选手的速率一定大于意大利选手的B.到达终点时我国选手的瞬时速度一定大于意大利选手的C.起跑过程中我国选手的加速度一定大于意大利选手的D.全程中我国选手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意大利选手的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100m赛跑中我国选手所用时间小于意大利选手的,故全程中我国选手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意大利选手的,D项正确;不能判断起跑时、到达终点时两人的瞬时速度大小,也不能判断起跑过程中两人加速度的大小,A、B、C三项错误。3.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为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港珠澳大桥的一段平直部分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在该路面上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为t,B为AC段的中点,小汽车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v。求小汽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4解析设AC段长度为x,则小汽车在AB段运动的时间t1=x2v,在BC段运动的时间t2=x22v,小汽车在解得v−=4见《高效训练》P11.(改编)下列选项中,研究对象能看成质点的是()。图1图2图3图4A.图1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径向端口对接B.图2中观察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姿态时C.计算图3中从北京西站开往武汉站的高铁列车行驶的时间时D.图4中古代航海导航时的司南答案C解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径向端口对接时,要将两者的舱门对接并锁牢,两者均不能视为质点,A项错误;观察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姿态时,运动员不能视为质点,B项错误;北京西站到武汉站的路程远大于一列高铁列车的长度,计算一列高铁列车从北京西站开往武汉站的行驶时间时,该高铁列车可视为质点,C项正确;导航时的司南相当于磁针,具有N、S两极,不能视为质点,D项错误。2.(2024届广州质检)(多选)“枫叶落秋风,片片枫叶转。”离地10m的枫树树梢上的一片枫叶在萧瑟的秋风中缓慢飘落到地面,完成了它最后叶落归根的使命。若枫叶下落时间为5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枫叶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一定是2m/sB.枫叶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大于2m/sC.枫叶刚着地时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2m/sD.枫叶刚着地时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1m/s答案BD解析枫叶在秋风的吹动下通常不会沿直线下落到地面,也就是说枫叶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10m,由于枫叶的下落时间为5s,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ΔxΔt可知,A项错误,B项正确;枫叶的下落是难以确定的变速运动,它运动的速度可能会时大时小,C项错误3.(2024届长沙质检)粗糙水平桌面上,小球正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0.1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0.2m/s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1.6m/s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cm处的瞬时速度是2.5m/s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cm处的瞬时速度是2m/s答案D解析照相机每隔0.1s拍照一次,所以图中对应小球通过8cm距离所用的时间t=0.4s;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所以图中8cm对应的实际位移x=80cm=0.8m,则小球在通过图中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v=xt=2m/s,A、B两项错误。图中对应小球通过6cm处的瞬时速度可用图中3.5cm到7.5cm这一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图中3.5cm到7.5cm这一段对应的实际位移x'=40cm=0.4m,所用时间t'=0.2s,所以小球通过图中6cm处的瞬时速度v'=0.40.2m/s=2m/s,C项错误,4.(改编)我国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五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五号”卫星在飞向380000km外的月球的漫长旅途中,需要进行一系列高度复杂且充满风险的操作,即进行3次绕地球变轨,然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进行3次绕月球变轨运动,最后降落在月球表面。“嫦娥五号”升空的路线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描述卫星绕地球运行情境的3个椭圆轨道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B.图中描述卫星绕月球运行情境的3个椭圆轨道都是以卫星为参考系的C.图中描述卫星运行情境的所有轨道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D.图中描述卫星运行情境的所有轨道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答案A解析从题图中可看出,“嫦娥五号”绕地球运行的3个椭圆轨道,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绕月球运行的3个椭圆轨道,月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描述卫星绕地球运行情境的3个椭圆轨道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描述卫星绕月球运行情境的3个椭圆轨道是以月球为参考系的,A项正确。5.(多选)网约车的出现,为老百姓出行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一网约车结算单的截屏图片如图所示,结算单上方为导航地图,下方为一些与行程有关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汽车在导航地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B.数据中35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C.数据中31.1公里表示的是此次行程的位移大小D.数据中31.1公里表示的是此次行程的路程答案AD解析研究汽车在导航地图中的位置时,汽车的大小和形状可忽略不计,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A项正确;数据中35分钟表示的是时间间隔,B项错误;数据中31.1公里表示的是此次行程的路程,C项错误,D项正确。6.(教材习题改编)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d=3.0m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0.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经过的时间Δt2=0.010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经过的时间Δt=3.0s,则滑块的加速度约为()。A.0.067m/s2 B.0.67m/s2C.0.02m/s2 D.0.2m/s2答案A解析遮光板两次挡住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v1=dΔt1=0.0030.030m/s=0.1m/s,v2=dΔt2=0.0030.010m/s=0.3m/s,则加速度a=v2-7.(多选)如图1所示,t=0时,一小球以初速度v0沿光滑的长直斜面向上运动,小球运动的v-t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t1=1s和t2=3s时小球的速度相同B.在t=2s时小球的加速度为零C.小球沿斜面上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m/sD.小球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答案CD解析t1=1s和t2=3s时小球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项错误;t=2s时小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B项错误;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v0=3m/s,上滑过程末速度为零,故平均速度大小v=v02=1.5m/s,C项正确;小球沿斜面上滑与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均为a=ΔvΔt=32m/s2=1.5m/s8.(2024届德阳质检)测速仪能够测量运动物体的瞬时速率,其测量精度较高,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等领域。如图所示,测速仪向汽车发射一束激光,经反射后被接收装置接收。只要测出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便可得到测速仪到汽车的距离。在测量时,测速仪在Δt=0.1s内分别发射两束激光,对汽车进行两次这样的测量,得到距离s1=10m、s2=7.5m。已知测速仪高l=6m,则汽车的速度大小为()。A.80m/s B.45m/s C.35m/s D.25m/s答案C解析汽车在Δt时间内运动的距离Δx=s12-l2-s22-l2=3.5m,9.(2024届荆州调研)(多选)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t/s01234v1/(m·s-1)18.017.517.016.516.0v2/(m·s-1)9.811.012.213.414.6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 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 D.汽车的位移在增加答案AD解析从表格中可得火车的加速度a火=Δv火Δt火=-0.5m/s2,汽车的加速度a汽=Δv汽Δt汽=1.2m/s2,故火车的加速度较小,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A项正确,B项错误;由于汽车和火车的速度一直为正值10.一动车每节车厢的长度L=25m,整车长度s=250m。在某次乘务员相对车厢以v=2m/s的速度通过两节车厢的过程中,全车恰好匀速通过一座大桥(如图),车上显示的速度v0=144km/h,则该大桥的长度约为()。A.750m B.1000m C.1050m D.1250m答案A解析乘务员通过两节车厢的时间t=2Lv=25s,设大桥的长度为x,根据题意有s+x=v0t,代入数据解得x=750m,11.(2024届宁波质检)(多选)一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这个系统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装置。工作时B向被测物体发出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接收到。从B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2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速度v声=2B.超声波的速度v声=2C.物体的平均速度v-=D.物体的平均速度v-=答案AD解析超声波的速度v声=2x1t1,A项正确,B项错误;由题图2可以得出物体运动x2-x1距离所用时间为t2-Δt02+Δt0-t12,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对应学生用书P7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及三个基本公式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且①不变的运动
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②
(2)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③
规律(1)速度公式:v=④
(2)位移公式:x=⑤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02答案①加速度②同向③反向④v0+at⑤v0t+12at2⑥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速度的变化Δv与发生这一速度变化所需时间Δt成正比。
2.图中Δt=Δt',对应的速度变化量不相等,且逐渐减小,可见: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3.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角度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1.特点(1)加速度a恒定不变。(2)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2.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同向,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2)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反向,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教材习题改编)(多选)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正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正值B.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负值C.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负值D.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取正值答案CD解析加速度的正负取决于正方向的选取,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加速度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所以无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都有可能是正值,也有可能是负值,A、B两项错误,C项正确;当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取正值,D项正确。角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已知量未知量适宜选用的公式v0、v、a、tx速度公式:v=v0+atv0、a、t、xv位移公式:x=v0t+12atv0、v、a、xt速度位移关系式:v2-v02=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通常选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矢量取正值,相反则取负值;若v0=0,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设某人驾车正以108km/h的速度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该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停车到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5s。计算行驶时的安全车距至少为多少?答案105m解析汽车原来的速度v0=108km/h=30m/s,在反应时间t1=0.5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1=v0t1=30×0.5m=15m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行时间t2=0-30-5s=6汽车刹车后滑行的位移x2=v0t2+12at22=30×6m+12×(-5)×62m所以行驶时的安全车距应为x=x1+x2=15m+90m=105m。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规律的选择求位移x=v0t+12at不涉及末速度,由时间、初速度、加速度求位移时优先考虑此法x=v不涉及时间,由速度、速度加速度求位移时优先考虑此法x=vt=v+不涉及加速度,由速度、时间求位移时优先考虑此法求速度v=v0+at不涉及位移,由时间、初速度、加速度求速度时优先考虑此法v=v不涉及时间,由位移、初速度、加速度求速度时优先考虑此法vt2=v已知位移、时间,可以求解平均速度(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加速度a=v不涉及位移,由速度、时间求加速度时优先考虑此法a=v不涉及时间,由速度、位移求加速度时优先考虑此法a=Δ纸带类问题(题目中出现等分时间信息)求加速度的依据由运动学图像求加速度如:在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角度1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1.对任何运动,有v=xt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有:(1)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vt2=(2)中间位置速度:vx2=(2023年山东卷)如图所示,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进站,连续经过R、S、T三点,已知ST间的距离是RS的两倍,RS段的平均速度是10m/s,ST段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公交车经过T点时的瞬时速度为()。A.3m/sB.2m/sC.1m/s D.0.5m/s答案C解析设RS间的距离为x,则根据题意有v1=xt1=vR+vS2,v2=2xt2=vS+vT2,可得t2=4t1,vT=vR-10m/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有vT=vR-a∙5t1,则at1=2m/s;又v1=vR-at【延伸思考】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t2与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答案无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x2>角度2v2-v02=21.公式特点:该公式不涉及时间。2.两种特殊情况(1)当v0=0时,v2=2ax。(2)当v=0时,-v02=2如图所示,物体A在斜面上由静止匀加速滑下x1后,又匀减速地在水平面上滑过x2后停下,测得x2=2x1,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1与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2的大小关系为()。A.a1=a2 B.a1=2a2C.a1=12a2 D.a1=4a答案B解析物体在斜面上的初速度为零,设末速度为v,则有v2-0=2a1x1;同理,在水平面上有v2-0=2a2x2,可得a1x1=a2x2,故a1=2a2,B项正确。角度3Δx=aT2的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Δx=aT2。2.应用(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Δx=x2-x1=x3-x2=…=xn-xn-1=aT2成立,则a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加速度:利用连续相等时间段内的位移差Δx,可求得a=Δx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Δv时发生位移x1,紧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Δv时发生位移x2,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Δv)21x1+1C.(Δv)21x1-1答案D解析因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所以速度变化量相同,所经历的时间相同,设时间为t,则有Δv=at,x2-x1=at2,联立可得a=(Δv)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常用推论(1)1T末,2T末,3T末,…,nT末瞬时速度之比v1∶v2∶v3∶…∶vn=①。
(2)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之比xⅠ∶xⅡ∶xⅢ∶…∶xN=②。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位移之比x1∶x2∶x3∶…∶xn=③。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n=④。
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①1∶2∶3∶…∶n②12∶22∶32∶…∶n2③1∶3∶5∶…∶(2n-1)④1∶(2-1)∶(3-2)∶…∶(n-n-11.有一架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估测这架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石子自由下落,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石子从地面以上2.5m的高度下落,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可估算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为s。
答案0.02解析由Δt=t2-t1t2=2×(2.5-7×0.06)9.8s≈0.65t1=2×(2.5-9×0.06)9.8s≈0.63解得Δt=0.02s。2.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如图所示,频闪仪每隔0.04s闪光一次。照片中的数字是小球落下的距离,单位是厘米。计算小球落到位置“12.5”时的速度为m/s,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569.69解析根据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v12.5=19.6-7.12×0.04×10-2m/s=1.56用逐差法求得加速度a=(19.6-7.1)-(7.1-0.8)(2×0.04)2×10-2m/s2=9.69角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应用我国某跳水小将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10m跳台跳水比赛中,以三跳满分的成绩,惊艳世界,赢得奥运比赛金牌。若该运动员入水后向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入水后经过7t时间速度减为零,则她在入水后的前2t内、4t内、6t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3∶2∶1B.7∶5∶3C.3∶5∶6 D.7∶12∶15答案C解析可将该运动员入水后的运动逆过来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全程时间分成7t,则2t内、4t内、6t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11)∶(13+11+9+7)∶(13+11+9+7+5+3)=3∶5∶6,C项正确。角度2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a,在B端以下h处有一长为b的无底圆柱筒CD,若将悬线剪断,问:(1)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答案(1)2(ℎ+(2)2(ℎ+解析(1)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即从B下落到C点(自由下落h)起到B下落到D点(自由下落h+b)止。由s=12gt2得t=则B下落到C点所需时间t1=2ℎg,B下落到D点所需时间t2则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Δt1=t2-t1=2(ℎ+b(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即从B下落到C点(自由下落h)起到A下落到D点(自由下落h+a+b)止。同理可得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Δt2=2(ℎ+a考点四竖直上抛运动1.上升阶段: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运动。下落阶段:自由落体运动。2.全过程:竖直上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将一小球从地面上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向上为正方向,建立位移坐标系。(1)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其速度的变化量沿何方向?(2)当小球的速度为负值时,其位移也为负值吗?答案(1)竖直向下。(2)不一定。当小球下落到抛出点上方时位移为正;落到抛出点下方时位移为负。角度1竖直上抛运动分段法上升阶段: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全程法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g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v0-gt,h=v0t-12gt(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若v>0,物体上升若v<0,物体下落若h>0,物体在抛出点上方若h<0,物体在抛出点下方图例(2024届邵阳模拟)(多选)将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5s内物体的()。A.路程为65m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向上答案AB解析解法1(分阶段法)物体上升的时间t上=v0g=3010s=3s,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1=v022g=3022×10m=45m。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2s的高度h2=12gt下2=12×10×22m=20m,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则总路程为65m,A项正确。5s末,物体离抛出点的高度为25m,即位移的大小为25m,方向竖直向上,B项正确。5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v=gt下=10×2m/s=20m/s,方向竖直向下,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速度改变量Δv=(-v)-v0=(-20m/s)-30m/s=-50m/s,即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50m/s,方向竖直向下,C项错误;平均速度大小v−解法2(全过程法)由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可知物体经3s到达最大高度h1=45m处。将物体运动的全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v0=30m/s,a=-g=-10m/s2,故5s内物体的位移h=v0t+12at2=25m>0,说明物体5s末在抛出点上方25m处,故路程为65m,位移大小为25m,方向竖直向上,A、B两项正确。速度的变化量Δv=at=-50m/s,C项错误。5s末,物体的速度v=v0+at=-20m/s,所以平均速度v−=v0+v2=5m/s>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特性特性说明对称性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角度2两类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说法刹车类问题汽车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立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运动)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双向可逆类问题如果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v、a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一列动车组进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每节车厢长L=25m。某人站在站台上8号车厢停车线上,他发现6号车厢经过他的时间t0=4s,车最后停止时第8号车厢头刚好停在站台上8号车厢停车线处。则动车组运行的加速度大小约为()。A.2m/s2B.1m/s2C.0.5m/s2 D.0.14m/s2答案C解析设第6号车厢头经过人所在处时车速为v1,则有v12=2a·2L;第6号车厢尾经过人所在处时车速为v2,则有v22=2aL;又v1-v2=at0,解得a≈0.5m/s(2024届营口质检)一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过程中,司机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刹车后,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已知从刹车开始计时,汽车在0~2s内的位移大小为48m,4s~6s内的位移大小为3m。用v0、a分别表示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及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则()。A.a=458m/s2,v0=2378B.a=323m/s2,v0=1043C.a=8m/s2,v0=32m/sD.a=6m/s2,v0=30m/s答案D解析汽车在0~2s内的位移x1=v0t2-12at22,在4s时的速度v=v0-at4,则4s~6s内的位移x2=vt-12at2,代入数据解得v0=29.625m/s,a=5.625m/s2;但当t=6s时,可得速度v6=-4.125m/s,这说明在t=6s时汽车已停止运动,因此上面的计算不成立。则4s~6s内有0-v2=-2ax2,可得a=6m/s2,v0=30m/s(另一解a=323m/s2,v0=1043m/s,则汽车在3.25s时停止运动,单个多过程直线运动解答多过程问题的基本思路解题关键(1)画:分清各阶段运动过程,画出草图;(2)找:找出交接处的速度与各段间的位移—时间关系;(3)列:列出各运动阶段的运动方程;(4)解:联立求解,算出结果多过程运动的转折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转折点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角度1单向多过程(2024届温州模拟)出租车载客后,从高速公路入口处驶入高速公路,已知出租车从10时10分55秒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s时,速度计显示速度为54km/h。(1)求这时出租车离出发点的距离。(2)出租车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计显示速度为108km/h时,出租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10时12分35秒时计价器里程表示数应为多少千米?(车启动时,计价器里程表示数为零)答案(1)75m(2)2.7km解析(1)画出出租车运动过程示意图(见思维导航图),呈现运动情境由题意可知经过10s时,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v1=15m/s由速度公式得a=v1t1=1.5由位移公式得x1=12at12=12×1.5×102m这时出租车离出发点的距离为75m。(2)当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v2=108km/h=30m/s时,由v22=2ax2得x2=v222a=300m,设出租车从静止载客开始,已经经历的时间为t2,根据速度公式得t2=v2a=301.5s=20s,这时是10时11分15秒。之后出租车开始做匀速运动,匀速运动的时间t3=80s,通过的位移x3=v2t3=30×80m=2400m,所以10时12分35秒时,计价器里程表应显示x=x2+x3=(300+2400)m=2700角度2双向多过程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大小为v,经过一段时间速度大小变为2v,加速度大小为a,这段时间内的路程与位移大小之比为5∶3,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段时间内质点运动方向不变B.这段时间为3C.这段时间的路程为3D.再经过相同的时间质点速度大小为3v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小到零后,再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在这段时间内运动方向改变,如图所示,A项错误;由速度公式得-2v=v-at,解得t=3va,B项正确;由速度位移关系式得,由初速度v减速到零所通过的路程s1=v22a,然后反向加速到2v所通过的路程s2=(2v)22a=2v2a,总路程s=s1+s2=5v22a,C项错误1.舞台上的小丑正在表演,他手上有五个手槌,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将手槌竖直向上抛出,为保证表演过程的连续性,他的手里总是停留一个手槌。忽略空气对手槌的阻碍作用,且手槌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相互碰撞。若每个手槌上升的最大高度均为1.25m,则每个手槌在小丑手中停留的时间为(g取10m/s2)()。A.0.15s B.0.25s C.0.45s D.0.50s答案B解析每个手槌上升的最大高度都是1.25m,根据h=12gt2,解得t=2ℎg=0.5s,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空中有四个手槌,一个刚上升,一个在顶端,另外两个在上升和下降且处于同一高度,共4个时间间隔Δt,所以手槌在手中停留的时间为在空中总时间的四分之一,Δt=2t4=0.252.(多选)国标规定,电梯加速度大小应在0.4m/s2至1.0m/s2之间,商品房电梯运行速度应介于1m/s到3m/s之间。已知商品房层高一般在2.8m到3m之间,小明从1楼坐电梯直达自家所在楼层,用时20s,小明可能住在()。A.5层 B.10层 C.15层 D.20层答案BC解析电梯加速和减速时间均为t1=va,总位移H=2×v22a+v(t-2t1),小明住的楼层数n=Hℎ+1,代入a=0.4m/s2、v=1m/s、h=3m,可得n≈6.8,代入a=1m/s2、v=3m/s、h=2.8m,可得n≈19.2,小明可能住在7到19层之间3.(改编)(多选)如图所示,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进站,连续经过R、S、T三点,已知ST间的距离是RS的两倍,RS段的平均速度是10m/s,ST段的平均速度是5m/s,则()。A.公交车从R到停止运动用时是通过RS用时的5.5倍B.公交车从R到停止运动的路程是RS长度的5.5倍C.公交车从R到停止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7.5m/sD.公交车通过RT中点的瞬时速度为61m/s答案AD解析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RS间的距离为x,则根据题意有v−RS=xt1=vR+vS2,v−ST=2xt2=vS+vT2,联立解得t2=4t1,vT=vR-10m/s,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有vT=vR-a·5t1,则at1=2m/s,又有vRS=vR-a·t12,解得vR=11m/s,vS=9m/s,vT=1m/s,因此公交车从R到停止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R2=5.5m/s,C项错误;vT=at3,则t3=t12,所以公交车从R到停止运动用时5.5t1,A项正确;公交车从R到停止运动通过的路程s=5.5×5.5t1=30.4.(改编)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粗糙斜面从底端O上滑,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到底端。利用频闪仪分别对上行和下滑过程进行拍摄,频闪照片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A为OB的中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2中的滑块处于上行阶段B.滑块上行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6∶9C.滑块上行与下滑通过A时的动能之比为4∶3D.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答案B解析因为频闪照片时间间隔相同,设时间间隔为T,对比图1和图2可知,图1中滑块加速度大,是上行阶段,A项错误;从题图中可知,上行时间为3T,下滑时间为4T,上行与下滑位移相等,根据l=12at2可得,上行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6∶9,B项正确;对上行阶段(图1)逆向思考,有vA12=2a1·12l,对下滑阶段(图2),有vA22=2a2·12l,因此,滑块上行与下滑通过A时的动能之比为16∶9,见《高效训练》P31.(改编)火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km/h,1min后变成54km/h。若要使火车的速度达到64.8km/h,则还要经过()。A.11s B.13s C.15s D.17s答案C解析v1=10.8km/h=3m/s,v2=54km/h=15m/s,v3=64.8km/h=18m/s。由速度公式vt=v0+at得a=v2-v1t1=0.2m/s2,故火车从54km/h加速到64.8km/h的时间t2=v32.(2024届长春模拟)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在郊区的水平路面上行驶,因前方交通事故紧急刹车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汽车在最初3s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3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1∶x2=5∶3,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a=5m/s2,则汽车制动的总时间t满足()。A.t>6s B.t=6sC.4s<t<6s D.t=4s答案D解析把汽车刹车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在最后3s内通过的位移x2=12at12=92a,在最初3s内通过的位移x1=12at2-12a(t-3)2=12a(6t-9),又x1∶x2=5∶3,解得3.(教材习题改编)(多选)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的长B.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C.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s,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D.若将直尺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答案ACD解析根据h=12gt2可知,直尺下落的高度越大,则时间越长,A项正确;根据v2=2gh可得,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时,直尺的速度v=2gℎ=2m/s,B项错误;反应时间大于0.4s,则直尺下落的高度大于12×10×0.42m=0.8m=80cm,此高度大于直尺的长度,C项正确;“反应时间”与长度是一一对应的关系4.(2024届广东模拟)如图,装备“全力自动刹车”安全系统的汽车,当车速v满足3.6km/h≤v≤36km/h且与前方行人之间的距离接近系统设置的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避免汽车与行人相撞。若该车在不同路况下“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取值范围是4m/s2~6m/s2,则该系统设置的安全距离约为()。A.0.08m B.1.25m C.8.33m D.12.5m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当车速满足3.6km/h≤v≤36km/h即1m/s≤v≤10m/s时,系统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大小范围为4m/s2~6m/s2,最后末速度减为0,由公式v2=2ax可得x≤v22a=1022×4m=12.5.(2024届重庆质检)(多选)高铁站台上,5位旅客在各自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每节车厢长为l,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站在2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发现1号车厢经过他所用的时间为t,动车停下时该旅客刚好在2号车厢门口(2号车厢最前端),如图所示,则()。A.动车从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开始到停止运动,经历的时间为2tB.动车从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开始到停止运动,平均速度为lC.1号车厢头部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时的速度为4D.动车的加速度大小为l答案AC解析采用逆向思维可知,动车连续经过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3-2)∶(2-3)∶…∶(n-n-1),则动车第1节车厢最前端从经过5号旅客到停下所用的时间为第1节车厢经过他用时的2倍,历时2t,A项正确;动车第1节车厢最前端从经过5号旅客到停下的总位移为4l,用时2t,则平均速度v=4l2t=2lt,B项错误;由以上逆向思维可知l=12at2,则加速度a=2lt2,v5=a6.(2024届济南质检)(多选)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驶,后面有一小轿车以30m/s的速度向前行驶,由于夜间视线不好,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m内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s,制动后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假设小轿车始终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最短时间为6sB.小轿车的刹车距离(从刹车到停止运动所走的距离)为80mC.小轿车运动到三角警示牌时的最小速度为25m/sD.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58m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答案AD解析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最短时间t2=0-v0a=6s,A项正确;小轿车的刹车距离x=0-v022a=90m,B项错误;反应时间内通过的位移x1=v0t1=18m,开始刹车时距警示牌的距离x'=50m-18m=32m,设减速运动到警示牌时的速度为v',有2ax'=v'2-v02,解得v'=2145m/s,C项错误;小轿车通过的总位移x总=(90+18)m=108m,放置的位置至少应在车后Δx=(108-50)7.(2024届广州模拟)(多选)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m/s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sB.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sC.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2+7)sD.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m/s答案ABC解析当物体的末位置在出发点的上方时,根据x=v0t+12at2得7.5=10t-12×5t2,即t2-4t+3=0,解得t1=3s或t2=1s,由v=v0+at得v=±5m/s;当物体的末位置在出发点的下方时,根据x=v0t+12at2得-7.5=10t-12×5t2,即t2-4t-3=0,解得t=(2±7)s,舍去负值,即t3=(2+7)s,由v=v0+at得v=-57m/s,A、B、C8.(多选)一质点从A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到达B点,此时加速度突然反向,大小变为a2,又经过同样的时间到达C点。已知A、C间的距离为A、B间的距离的一半,则a1与a2的大小之比可能为()。A.23B.25C.27答案BC解析如图所示,设AB=x,则AC=12x。选A到B方向为正方向,则从A到B有x=12a1t2,vB=a1t,若C点在A点右侧,从B到C有-12x=vBt-12a2t2,解得a1a2=25,B项正确;若C点在A点左侧,从B到C有-32x=vBt-12a29.(2024届大连模拟)(多选)2022年9月27日,“鲲龙”AG600M灭火机以全新消防涂装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12吨投汲水试验。“鲲龙”AG600M灭火机在水面高速滑行15秒完成12吨汲水,随即腾空而起。假设“鲲龙”AG600M灭火机在水面上汲水的过程中做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鲲龙”AG600M灭火机在第10s末的速度大小为20m/sB.“鲲龙”AG600M灭火机在前10s内通过的位移为200mC.“鲲龙”AG600M灭火机在前1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D.“鲲龙”AG600M灭火机在前15s内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534m/s答案BD解析“鲲龙”AG600M灭火机在第10s末的速度大小v=v0+at=30m/s,A项错误;前10s通过的位移x10=v0t10+12at102=200m,B项正确;“鲲龙”AG600M灭火机在前15s内的位移x15=v0t15+12at152=375m,则在前15s内的平均速度v=x15t15=25m/s,C项错误;设“鲲龙”AG600M灭火机发生x=3752m位移时的速度为v,则根据2ax=v2-v10.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水火箭,水火箭上升高度可达25m。水火箭到达最高点后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之后,一名同学通过遥控打开水火箭上的降落伞,开伞后水火箭可以获得9m/s2的加速度,并匀减速下降。已知落地速度达到5m/s,水火箭就有损坏的风险。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1)若无降落伞,要保证水火箭不损坏,其可以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少?自由下落这段高度需要多长时间?(2)为保证水火箭不损坏,开伞时,水火箭离地面高度至少为多少?解析(1)设水火箭以5m/s的速度落地时是从h1高处自由落下的,h1即水火箭可以上升的最大高度,则h1=v22g=1.自由下落这段高度所用的时间t1=vg=0.5s(2)设开伞时,水火箭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此时速度为v0,则有v2-v02=-v02=2g(联立解得h=12.5m。11.某同学利用智能手机拍摄一小物块从一台阶旁的斜坡上自由滑下的视频,利用手机的慢放功能,从视频中截取了小物块运动过程中的五个位置A、B、C、D、E及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已知斜坡是由长度d=0.6m的砖拼接而成的,且A、C、E三个位置小物块的下边缘刚好与砖缝平齐。求:(1)小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位置A与位置D间的距离。解析(1)由图中各个位置对应时刻可知,小物块经过相邻位置的时间间隔T=0.40s,则AC段与CE段的时间间隔为2T=0.80s由图知xCE-xAC=3d-d=2d又xCE-xAC=a(2T)2解得a=1.875m/s2。(2)小物块在位置D时的速度vD=xCE2T=2.由vD=vA+a(3T)得小物块在A位置时的速度vA=0则位置A、D间的距离xAD=vD2-vA22实验1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对应学生用书P19【纸带处理】考点一常规实验1.两种打点计时器的不同使用的都是交流电源,但两者工作电压不同。2.计时点和计数点的比较计时点是实际打出的点,若使用50Hz交流电源,则两相邻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计数点是人们根据需要间隔一定个数的计时点选择的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由选择的计时点的个数而定,如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和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时间间隔都是0.1s。角度1逐差法处理数据(2024届汕头模拟)某实验小组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标出。(1)图2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s。
(2)计数点3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3=。
(3)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4)若计时器实际工作频率大于50Hz,则根据表达式和题中数据计算出v3的结果(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实际值。
答案(1)0.1(2)x3-x12T(3)解析(1)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故纸带上相邻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t=1f=150s=0.02s,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标出,故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t=0.1(2)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v3=x3(3)根据逐差法可得a=x35-x(4)若计时器工作频率大于50Hz,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减小,根据v3=x3-x12T,1.计数点间的距离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即x2-x1=x3-x2=x4-x3=…=恒量。3.常见错误(1)误认为T=0.02s,没有注意到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几个点没画出。(2)没有进行单位换算,图中各数据的单位都是cm,应当换算为m。角度2图像法处理数据(2023年全国甲卷)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小车左端和纸带相连,右端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和钩码相连。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和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1)已知打出图2中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均为t=0.1s,以打出A点时小车位置为初始位置,将打出B、C、D、E、F各点时小车的位移Δx填到表中,小车发生相应位移所用时间和平均速度分别为Δt和v。表中ΔxAD=cm,vAD=cm/s位移区间ABACADAEAFΔx/cm6.6014.60ΔxAD34.9047.30v/(cm·s-1)66.073.0v87.394.6(2)根据表中数据得到小车平均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在图3中补全实验点。(3)从实验结果可知,小车运动的v-Δt图线可视为一条直线,此直线用方程v=kΔt+b表示,其中k=cm/s2,b=cm/s。(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4)根据(3)中的直线方程可以判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得到打出A点时小车速度大小vA=,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结果用字母k、b表示)
答案(1)24.0080.0(2)见解析图(3)71.2(70.0~73.0均可)59.0(4)b2k解析(1)由题图2知ΔxAD=24.00cm,vAD=ΔxAD3t=80(2)将点(0.3s,80.0cm/s)描在v-Δt图中,如图所示。(3)由v-Δt图像得b=59.0cm/s,k=ΔvΔt=94.6−590.5cm/s2=71.2(4)小车从打下A点开始计时,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vAΔt+12a(Δt)2,则xΔt=vA+12aΔt,结合v=kΔt+b可得vA=b,12a=k,考点二创新实验创新角度创新解读实验器材的替代(1)光电门与计时器相连可以测出物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由于Δt很短,可用v=dΔ获得加速度的方法改进增大长木板倾斜角或在斜面上完成实验,利用重力获得加速度,如图所示数据处理的创新(1)利用物体分别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和Δt2,确定物体经过它们的速度,v1=dΔt1,v2=dΔt2,利用v2-v1=at即可求出加速度a的大小。(2)利用xt=v0+12at,作出角度1用光电传感器测速(2022年辽宁卷)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其中光栅板上交替排列着等宽度的遮光带和透光带(宽度用d表示)。实验时,将光栅板置于光电传感器上方某高度,令其自由下落穿过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所连接的计算机可连续记录遮光带、透光带通过光电传感器的时间间隔Δt。(1)除图中所用的实验器材外,该实验还需要(选填“天平”或“刻度尺”)。
(2)该同学测得遮光带(透光带)的宽度为4.50cm,记录时间间隔的数据如表。编号1遮光带2遮光带3遮光带…Δt/(×10-3s)73.0438.6730.00…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得编号为3的遮光带通过光电传感器的平均速度大小v3=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某相邻遮光带和透光带先后通过光电传感器的时间间隔为Δt1、Δt2,则重力加速度g=(用d、Δt1、Δt2表示)。
(4)该同学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请写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工行面试真题及答案
- 子宫脱垂围手术期护理
- 基础工作管理
- 教育课题验收报告模板
- 万圣节灯笼手工制作课件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件大纲
- 专题03 简易方程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核心考点集训课件人教版
- 初中生成长与性教育案例
- 省中医脑出血护理查房
- 黑龙江大兴安岭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二零二五年光伏发电项目碳排放权交易合作协议3篇
- GB/T 12412-2024牦牛绒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2
- T∕HGJ 12400-2021 石油化工仪表线缆选型设计标准
- T-CBIA 009-2022 饮料浓浆标准
- 大学生劳动教育(高职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经开区社区工作人员(综合考点共100题)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 测绘高级工程师答辩题库
- 化工原理天大版5.1蒸发
- 兽医检验练习题库含答案
- 中考英语高频单词(背诵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