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龋病流行病学-龋病指数_第1页
口腔龋病流行病学-龋病指数_第2页
口腔龋病流行病学-龋病指数_第3页
口腔龋病流行病学-龋病指数_第4页
口腔龋病流行病学-龋病指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病学龋病常用指数1-龋失补指数学习目标掌握龋病龋失补指数的概念掌握恒牙龋失补指数计分方法掌握乳牙龋失补指数计分方法目录content单元五

口腔流行病学1、恒牙龋失补指数2、DMFT与DMFS3、龋均与龋面均4、成年人的失牙问题5、乳牙龋、失、补指数6、龋失补牙数和牙面数使用方法1、恒牙龋失补指数恒牙龋失补指数(DMFindex)是检查龋病时最常用的指数,该指数是由Klein(克莱因)等于1938年研究龋病分布时提出的。其主要依据是牙体硬组织已经形成的病变不可能再恢复为正常状态,将永远留下某种程度的历史记录。龋失补数用龋(decayed)、失(missing),补(filled)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表示。后者更精确地反映龋病严重程度。A龋失补数用龋(decayed)、失(missing),补(filled)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表示。C“失”指因龋丧失的牙;B“龋”即已龋坏尚未充填的牙;D“补”为因龋已做充填的牙。2、DMFT与DMFS3、龋均与龋面均作为个别病人统计,DMF指数是指龋、失、补牙数或牙面数之和,而在某人群中的DMF指数为这个人群的平均DMF牙数或牙面数,通常可称之为龋(牙)均(xDMFT)或龋面均(xDMFS)。牙面:前牙是由4个面和切缘组成的,后牙是由5个面组成的。(1)唇面与颊面:前牙靠口唇的一面叫做唇面,后牙靠近颊侧粘膜的一面称为颊面。(2)舌面与腭面:牙齿靠近舌头的一面叫做舌面,上颌牙齿的舌面接近于上腭,又称腭面。(3)近中面:靠近面部正中线的牙面,叫做近中面。(4)远中面:远离面部正中线的牙面,叫做远中面。(5)咬合面:后牙的上下牙齿相对的,并在该面上咀嚼食物的面称为咬合面。前牙上下牙相对,能够咬东西的切端,就如同菜刀的刀刃部分,称为切缘。牙面牙齿的功能切牙:切割食物尖牙:撕裂食物磨牙:磨碎食物

前牙是指正切牙,侧切牙,单尖牙,左右一共六颗,上下一共十二颗。后牙是尖牙后边的牙。一般前牙切断以及撕裂食物,后牙磨碎食物。前牙与后牙恒牙4.成年人的失牙问题成年人因牙周病而失牙的几率较高,因而统计成年人龋失补牙数时有可能将因牙周病丧失的牙也计算在内。因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记录方法,检查45岁以上者,不再区分是龋病还是牙周病导致的失牙,其失牙数按口腔内实际丧失牙数计。5.乳牙龋、失、补指数乳牙龋、失、补指数(dmftindex)指乳牙的龋(d)、失(m)、补(f)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补定义与恒牙龋相同,计算因龋丧失的牙数须与生理性脱落的乳牙区分,不应以患儿或家长的回忆为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计算失牙的标准是:9岁以下的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如乳磨牙或乳尖牙,即为龋失。或用龋拔补牙数(deft)或龋拔补牙面数(defs)为乳牙龋指数。“拔”指因重度龋坏,临床无法治疗已拔除的乳牙。也可用龋补牙数(dft)或龋补牙面数(dfs)说明人群中乳牙的患龋情况。乳牙患龋情况DMFT/dmftDMFS/dmfs一颗牙近中𬌗面患龋D(d)=1D(d)=2一个牙面有填充体另一牙面有原发龋的牙D(d)=1D(d)=1F(f)=1一个牙面上既有原发龋又有充填体的牙D(d)=1D(d)=1可疑龋不记分不记分一颗龋失牙M(m)=1后牙龋失M(m)s=5前牙龋失M(m)s=4

6.龋失补牙数和牙面数使用方法口腔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病学龋病常用指数2--龋均与龋面均学习目标掌握龋均的计算方法掌握龋面均的计算方法目录content单元五口腔流行病学1.龋均与龋面均2.龋均和龋面均指数敏感性3.例题1-34.案例1-41.龋均(DMFT)与龋面均(DMFS)龋均指受检查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龋均=(龋、失、补牙之和)/受检人数龋面均=(龋、失、补牙面之和)/

受检人数

2.龋均和龋面均指数敏感性虽然龋均和龋面均都反映受检查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但两者反映人群龋病严重程度的敏感性是不同的。相比之下,DMFS较为敏感。一颗牙如有3个牙面患龋,用DMFT计分则为l,而用DMfS计分则是3,客观上放大了计分值。例题一(1)检查某班15岁学生50名,其中患病者10人,龋失补牙数为:D=70,M=2,F=8,龋失补牙面数为D=210,M=10,F=15,这班学生龋均为A.

0.8B.

1.4C.

1.6D.

4.2E.

4.7√例题二(1)检查某班15岁学生50名,其中患病者10人,龋失补牙数为:D=70,M=2,F=8,龋失补牙面数为D=210,M=10,F=15,这班学生龋面均为A.

0.8B.

1.4C.

1.6D.

4.2E.

4.7√3.例题31992年检查某班12岁学生60人,其中患龋病者36人,龋(D)失(M补(F)牙数f分别为:D=65,M=3,F=9,龋失补牙面数分别为:D=206,M=12,F=18;2年后再对这60名学生检查,发现其中12名学生有新的龋损,患新龋的牙数为16,牙面数为19。这班学生在1992年的齲均龋面均、患龋率和2年后龋病发病率计算如下:龋均=(65+3+9)/60=1.28龋面均=(206+12+18)/60=3.9患龋率=36/60×100%=60%2年龋病发病率=12/60×100%=20%4.案例15岁幼儿10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位受试者经过3个月洗脱期后,实验组应用抗龋IgY牙膏,对照组幼儿应用不含IgY的空白牙膏,并分别对实验前、实验后9个月、18个月的患龋率、龋均、龋面均的变化作一对比研究,以评价抗龋IgY牙膏的防龋效果。抗龋IgY牙膏防龋效果试验研究4.案例2目的:评价口腔综合保健措施对儿童的防龋齿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将398名4-5岁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187)和对照组(211)。实验组给予综合性口腔保健措施(包括:口腔健康检查、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及其监护人的口腔健康教育、局部氟化物应用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教育和一年两次的口腔健康检查。干预前后对两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实施口腔综合保健措施预防青岛市崂山区低龄儿童龋效果的追踪调查4.案例2结果:收回问卷398份。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和口腔患龋状况及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等基线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口腔干预一年后实验组龋坏的牙数(dt)、龋坏的牙面数(ds)、因龋充填的牙数(ft)和因龋充填的牙面数(f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龋均(dmft)、龋面均(dmfs)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口腔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提高。实验组的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儿童的刷牙频率、刷牙次数、刷牙时间和定期口腔检查等口腔保健意识的认知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口腔综合保健措施对防治和减少低龄儿童龋有一定的效果。实施口腔综合保健措施预防青岛市崂山区低龄儿童龋效果的追踪调查心脏移植患者患龋情况

4.案例34.案例4摘要:

目的了解青海省人群患龋状况及龋病发病的基线资料,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首次对青海省5、12、35~44和65~74岁4个年龄组人群的患龋状况进行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患龋率、龋均和龋充填率作为统计指标。结果

5岁年龄组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71.63%和3.30。12岁年龄组恒牙冠龋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22.63%和0.40。35~44岁年龄组恒牙冠龋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4.47%和2.06。65~74岁年龄组恒牙冠龋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73.89%和3.08。4个年龄组龋充填率分别为1.85%、2.53%、8.00%和3.47%。结论青海省人群龋病状况不容乐观,龋齿充填率很低,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降低患龋率,提高龋齿的充填率。青海省人群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4.案例4调查显示,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个百分点。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农村高于城市。纵向比较儿童患龋情况已呈现上升态势。横向比较处于世界低水平。世界卫生组织以12岁儿童平均龋齿数作为评判各个国家龋病流行的衡量标准,规定12岁儿童平均龋齿数1.2颗以下为龋病流行很低水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12岁儿童平均龋齿数为1.86颗,其中美国为1.2颗,日本为1.4颗,韩国为1.8颗。本次调查发现,我国12岁儿童平均龋齿数为0.86颗,说明我国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第四次我国口腔健康流调显示儿童龋病流行处于低水平口腔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病学龋病常用指数3-龋病患病率与发病率学习目标掌握龋病患病率的计算方法掌握龋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能够区分龋病患病率与龋病发病率目录content单元五口腔流行病学1.患龋率2.患龋率计算公式3.龋病发病率4.患龋率与龋病发病率的比较1.患龋率患龋率是指在调查期间某一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人口基数以百人计算,故常以百分数表示。患龋率主要用于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如比较和描述龋病的分布,探讨龋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等。计算公式如下:患龋率=患龋病人数受检人数×100%评价患龋状况时,必须参考龋病发病率,DMF指数等才能作出较全面的评价。2.患龋率计算公式

3.龋病发病率

患龋率是指在调查期间某一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人口基数以百人计算,故以百分率表示,主要用于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患龋率的分子是调查时现存的病例包括新旧病例。调查时间比较短,甚至是某个时点,没有时长。龋病发病率是指至少在1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4.患龋率与龋病发病率的比较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此指标可以估计龋病流行强度,探索龋病的分布特点、发生因素以及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等。4.患龋率与龋病发病率的比较例题11992年检查某班12岁学生60人,其中患龋病者36人,龋(D)失(M补(F)牙数f分别为:D=65,M=3,F=9,龋失补牙面数分别为:D=206,M=12,F=18;2年后再对这60名学生检查,发现其中12名学生有新的龋损,患新龋的牙数为16,牙面数为19。这班学生在1992年的齲均龋面均、患龋率和2年后龋病发病率计算如下:龋均=(65+3+9)/60=1.28龋面均=(206+12+18)/60=3.9患龋率=36/60×100%=60%2年龋病发病率=12/60×100%=20%例题2第四次我国口腔健康流调显示儿童龋病流行处于低水平调查显示,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个百分点。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农村高于城市。纵向比较儿童患龋情况已呈现上升态势。横向比较处于世界低水平。世界卫生组织以12岁儿童平均龋齿数作为评判各个国家龋病流行的衡量标准,规定12岁儿童平均龋齿数1.2颗以下为龋病流行很低水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12岁儿童平均龋齿数为1.86颗,其中美国为1.2颗,日本为1.4颗,韩国为1.8颗。本次调查发现,我国12岁儿童平均龋齿数为0.86颗,说明我国目前仍处于低水平。口腔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病学龋病常用指数4-龋面充填构成比根龋指数和无龋率学习目标掌握龋面充填构成比的计算方法掌握根龋指数的计算方法掌握无龋率的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