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石刻类文物拓印技术规范DB41-T 2432-2023_第1页
石窟寺石刻类文物拓印技术规范DB41-T 2432-2023_第2页
石窟寺石刻类文物拓印技术规范DB41-T 2432-2023_第3页
石窟寺石刻类文物拓印技术规范DB41-T 2432-2023_第4页
石窟寺石刻类文物拓印技术规范DB41-T 2432-20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87.020

CCSQ18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432—2023

石窟寺石刻类文物拓印技术规范

2023-06-06发布2023-09-05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432—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拓印原则.............................................................................2

5拓印要求.............................................................................2

6拓印信息登记.........................................................................3

7拓片保存.............................................................................4

附录A(资料性)文物拓印、拓片信息登记表..............................................5

参考文献...............................................................................6

I

DB41/T243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河南博物院、

河南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银忠、杨东昱、李芳、肖梦莹、朱晓宁、周鼎、李仁清、冯新红、张留民、

侯岳、李存文、王景荃。

II

DB41/T2432—2023

石窟寺石刻类文物拓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石窟寺石刻类文物拓印原则、拓印要求、拓印信息登记和拓片保存。

本文件适用于石窟寺石刻类文物拓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3289—2016馆藏砖石文物保护修复记录规范

WW/T0007—2007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国家文物局.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201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石窟寺

开凿于山崖上洞窟式的寺院遗迹。

[来源:WW/T0063—2015]

3.2

石刻

经雕刻的技法刻画的石质材料。

3.3

拓印

在文物本体覆盖一定的材料,通过摹印文物上的纹饰、文字、图案等,制作拓片的活动。

3.4

平面拓印

拓印对象为平面器物,通过上纸、上墨、揭取等流程等比例将器物拓印在拓片上的过程。

3.5

高浮雕拓印

采用正投影原理,按照原尺寸1:1大小,通过上纸、上墨、揭取、拼接等流程将高浮雕作品从立体

形象转换为平面拓片的过程。

3.6

拓片

将金石等器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通过拓印取得的纸片。

1

DB41/T2432—2023

3.7

上纸

将拓纸覆盖于所拓器物上,并使之贴合的过程。

3.8

上墨

用拓包着墨的过程。

3.9

拼接

高浮雕拓印过程中将揭取下来的拓片碎片用糨糊贴条按照原有比例位置固定在一起,形成完整拓片

的过程。

4拓印原则

4.1真实性原则

反映石窟寺石刻类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信息的真实性。

4.2完整性原则

拓印应对石窟寺石刻类文物各个要素进行完整记录。

4.3最低限度干预原则

石窟寺石刻类文物拓印应首先保证文物安全,把对文物本体的干预限制在最低程度。

5拓印要求

5.1基本要求

拓印应按照《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规定开展,符合WW/T0007—2007各措施基本要求。

5.2平面拓印

5.2.1除尘

除尘的主要对象为拓体表面附着的灰尘、土垢等,宜采用柔软刷子或棉布毛巾清洁。

5.2.2上纸

5.2.2.1拓印用纸应选用薄透、细腻、有较强韧性的纸张,常用生宣纸或皮纸。纸张尺寸依据拓体大

小选择,四边至少留白3cm。

5.2.2.2平面拓印上纸有以下两种方法:

a)干纸上纸法:主要用于快速拓印,可采用摁纸法、打纸法及刮扫法,这些上述方法也可组合

使用;

b)湿纸上纸法:上纸前应闷纸,即叠纸、浸水处理,叠纸对折时纸边宜错开5mm~10mm。常采

用刮扫法,也可采用摁纸法、打纸法。

2

DB41/T2432—2023

5.2.3上墨

选墨应采用油烟墨或胶性较小墨汁。

拓纸干至80%~90%开始上墨,上墨时行包应遵循“包压包”、“行压行”、“纵横交错”的原则,

包与包、行与行相互之间重叠部分以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为宜,应保持墨色均匀、墨不透纸,一般需要

上墨三遍。

5.2.4揭取

墨干至80%~90%,从下往上顺势揭取。揭取后自然晾干,不可曝晒。

5.2.5折叠拓片

折叠拓片应由边缘向内,折叠后装袋保存。

5.3高浮雕拓印

5.3.1除尘

除尘的主要对象为拓体表面所附着的灰尘、土垢等,应保持字体纹饰清晰,宜采用柔软刷子或棉布

毛巾清洁。

5.3.2上纸

5.3.2.1整纸切割上纸法:将整张纸覆盖于拓印对象上,在易破损处采用主动切割的上纸方法。

5.3.2.2分纸切割上纸法:将纸裁成若干块,分部定位逐步上纸的方法。

5.3.2.3上纸时先从高处上起,再逐步、分别摁压,在易破损、易褶皱处可选择主动切割。凹凸落差

大时,用竹刀主动割开,避免错位。

5.3.3上墨

用墨应使用油烟墨或胶性较小墨汁。

上墨顺序应遵循由高到低原则,上墨范围应依照拓印对象正投影尺寸1:1大小。同一部位凸出部分

墨色要重,向周边逐步渐淡。

5.3.4揭取

依据拓印对象纹路顺向揭取,应最大限度保持拓片完整,细微处可使用竹刀挑起。揭取后铺一张整

纸作为垫纸,将揭取的拓片碎片做初步拼接定位。

5.3.5拼接

拼接包括制作糨糊、蒸拓片、喷水、伸展、拼装、粘接等过程。拼接过程中应保证拓片对接合缝。

6拓印信息登记

拓印后应进行信息登记,详细记录文物拓印信息和拓片信息。文物拓印信息和拓片信息登记内容见

附录A,书写要求按GB/T33289规定。

3

DB41/T2432—2023

7拓片保存

7.1拓片存放

7.1.1平放存放:将拓片平展置于架子上保存,拓片存放应首选此方式;

7.1.2折叠存放:将拓片折叠放入布袋或牛皮纸袋内保存;

7.1.3装裱存放:装裱形式可采用卷轴、册页、手卷、剪裱线装本等。

7.2拓片存放环境

7.2.1控制温湿度

拓片存放地温度宜控制在18℃~25℃之间,湿度宜控制在50%~55%之间。

7.2.2防虫害

拓片存放地应进行虫害防护,宜采用化学防护法,如放置樟脑丸、麝香草粉、花椒、灵香草等。

7.2.3配备硬件设施

拓片存放地宜配备改善和监测存放环境的专业设备设施,如空气净化器、温湿度测量仪等。

4

DB41/T2432—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文物拓印、拓片信息登记表

A.1表A.1给出了文物拓印信息登记信息。

表A.1文物拓印信息登记表

序号文物名称文物级别拓印内容拓印单位拓印人拓印数量拓印时间拓片去向

A.2表A.2给出了拓片信息登记表。

表A.2拓片信息登记表

序号拓片名称拓片年代拓印人拓片尺寸拓片内容备注

5

DB41/T2432—2023

参考文献

[1]WW/T0007—2007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2]WW/T0063—2015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规范

[3]国家文物局.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2011.

[4]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

6

DB41/T2432—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拓印原则.............................................................................2

5拓印要求.............................................................................2

6拓印信息登记.........................................................................3

7拓片保存.............................................................................4

附录A(资料性)文物拓印、拓片信息登记表..............................................5

参考文献...............................................................................6

I

DB41/T243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河南博物院、

河南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银忠、杨东昱、李芳、肖梦莹、朱晓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