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299-2015 柳蜷叶蜂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11T 1299-2015 柳蜷叶蜂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11T 1299-2015 柳蜷叶蜂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11T 1299-2015 柳蜷叶蜂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11T 1299-2015 柳蜷叶蜂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蜷叶蜂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2015-12-30发布2016-04-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 Ⅱ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虫情调查 15监测预报 26发生程度和防治指标 37防治措施 38防治效果 3附录A(资料性附录)柳蜷叶蜂识别特征 5附录B(资料性附录)柳蜷叶蜂生物学特性 6附录C(资料性附录)柳蜷叶蜂踏查记录表 7附录D(资料性附录)柳蜷叶蜂茧蛹期调查表 8附录E(资料性附录)柳蜷叶蜂成虫期调查表 9附录F(资料性附录)柳蜷叶蜂幼虫期调查表 附录G(资料性附录)柳蜷叶蜂发生期与物候关系表 参考文献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人:赵洪林、侯立敏、卢文锋、姚凤水、李静、王倩倩、潘彦平、于文武、刘卫红、陈琪、刘可、马月竹、李凤杰。24.3.2成虫 5.1.2期距法期。期距法预测式见公式(1):F=Hi+(Xi±Sx)生面积,见公式(2):3N₃——发生程度轻度中度重度4虫口减退率、成灾率计算方法公式见(3)、(4):Np——虫口减退率,%;D——成灾率,%57调查地点:区乡镇村踏查地块面积(hm²)踏查项目天气晴口阴口雨口温度(℃):湿度:树龄(a):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调查株数(株):有虫株数(株):有虫株率(%):调查虫态:虫口密度(头/50cm枝):虫情级别:轻口中口重口上口中口下口是口否口防治情况8活茧蛹数(头/m²)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晴口阴口雨口发生防治情况:9标准地面积(hm)代表面积(hmí):树种:树龄(a):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cm):色带诱集数量(头/株)晴口阴口雨口温度℃湿度立地条件:物候:发生防治情况:其它:代表面积(hm²):树龄(a):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