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十月份月考历史试卷(文科)选择题(50分)1.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特别强调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汉代儒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家针对明清时期空谈心性学说提出经世致用思想,D正确;汉代儒学是神话儒学特点,A错误;程朱理学是空谈学说,B错误;C属于从内心角度阐述理学思想。2.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和“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思想,①属燕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②属齐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③属秦国,商鞅和韩非的法家思想对其有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④属楚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A.韩非子、董仲舒B.孔子、董仲舒C.荀子、孟子D.商鞅、孟子【答案】A【解析】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汉代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取得了正统地位,其天人感应学说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故答案为A项。孔子和董仲舒都是儒家代表人物,排除B项;荀子和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排除CD项。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理论的特点。战国末期的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确立儒家正统地位的同时,儒家吸收了法家思想,形成“外儒内法”的特点。韩非子和董仲舒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关键人物。4.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D.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这是因为处在我国小农经济的产生阶段,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黄宗羲是生活在我国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故选C。A项错误,两者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B项错误,两者都谈不上对社会规律的把握;D项错误,二者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思想的类型,而是是否适应当时的形势的问题。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与韩非子比较。5.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他发现“五经”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守仁6.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古希腊哲学家开始探索人的价值;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指的是启蒙运动的作用,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D正确;ABC分别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作用,排除。所以选D7.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A.社会契约B.三权分立C.自由平等D.天赋人权【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体现的是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故A项正确;三权分立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之间互相分立,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没有体现出自由平等,故C项错误;天赋人权是在人生下来就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然后排除即可。8.孟德斯鸠说暴政破坏了整个社会,也违反了人性,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其“具体办法”是A.自由平等学说B.理性至上C.民主共和学说D.三权分立学说【答案】D【解析】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针对“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主张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D正确;A、B和C均不是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9.有一种科学理论在诞生之初受到宗教界的敌视,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大声喝彩;中产阶级以此为依据反对国家为促进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一科学理论应是A.普朗克的量子理论B.达尔文的进化论C.牛顿的力学体系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答案】B【解析】由材料“受到宗教界的敌视”,说明该科学成就撼动了宗教神学;殖民主义者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原则侵略,体现了“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民族主义者则强调“适者生存”,挽救民族危亡,故答案为B项。其他科学理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10.《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比较微弱。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微小。A正确;B、C和D从思想、个人和政治角度阐释,不是根源。11.古代有位思想家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说:“虽草木,亦有理存焉。一草一木岂不可以格?如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A.天人感应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由材料“虽草木,亦有理存焉。一草一木岂不可以格?”可知,这位思想家认为一草一木都有理,提出了“万物皆有理”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是朱熹,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故本题答案为C。A是董仲舒的思想,B是王阳明的思想,D是顾炎武的主张。点睛:本题考查南宋理学家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即朱熹的“求理”思想。根据题干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通过接触外界客观事物来明理,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12.有关宋词繁荣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B.更能适应市民生活需要C.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D.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词产生的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为满足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需求,故A、B、C选项均正确,宋代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故选D选项。点睛:我们经常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理论要在实际情况中得到运用。材料中宋词就是上层建筑的部分,所以我们要知道经济基础对其有着深刻影响,这对解答这道题有所帮助。13.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认为四大发明A.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B.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C.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D.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答案】A【解析】材料“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说明四大发明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历史趋势问题,排除B;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就有应用价值,排除C。材料没有突出其他发明对世界的贡献问题,排除D。14.许倬云在《汉坚实唐宏大宋稳定》一文中写到:“两汉的坚实基础,隋唐的宏大规模,转变为中国文化的稳定结构。从此以后,中国两度面对外族的完全征服,还能重新站起来。”促使“中国还能重新站起来”的主要因素是A.万众一心的民族心理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D.地域辽阔的国土面积【答案】C【解析】汉族受到外族入侵,并没有因此别完全征服,主要是汉族文化的强大。C正确;A是从民族心理分析;B是政治体制分析;D是从土地面积分析,均不是主要因素。15.“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这说明汉字演变()A.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B.完善和简化构型体系C.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D.汉字的象形功能增强【答案】C【解析】“‘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说明汉字演变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故C正确;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6.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A.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B.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C.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D.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可以知道,现代科研人员从古代医学典籍吸取有益经验推进科学研究,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排除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项目并不意味着被世界认可,排除C。中国古代科技重视经验总结而非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7.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十六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实验是近代科学的特点,“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都体现了明代科学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故A项正确;一本《农政全书》不能表明明代科学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也不能体现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故BD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科技成就·明代科技特点18.“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反映了该书法家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这体现出他挥写时的狂放不羁的风格,与草书书法家张旭的风格相符,故选B项。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书法风格与材料不符,不选A项。颜真卿、柳公权都是楷体书法家,不选CD两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体19.引力波也称重力波,是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上述材料能证明的科学论断是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B.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C.普朗克量子理论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答案】B【解析】相对论主要是涉及太空宇宙。材料“时空曲率”“引力波”正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内涵。B正确;A主要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C属于微观领域物理学;D是自由落体定律。20.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实现国家统一和推翻清政府,但对儒家文化思想体系却丝毫没有动摇。这种观点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故答案为A项。材料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并非认识不足,排除B项;材料是就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来阐述的,不是肯定成果,排除C项;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基本正确,排除D项。21.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B.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D.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说明赫德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出近代中国的传统教育与治国安邦脱节,故答案为D项。其它三项均不能完整表达题意,排除ABC项。点睛:由材料中的“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可以看出士人接受了传统教育,“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则表明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即不能达到安邦治国的作用。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传统教育与近代国家治理之间的矛盾。22.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答案】B【解析】A正确,百日维新中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但缺乏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最后失败,CD两项说法正确,较好的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论点。孙中山模式具有市场导向性,建立中华民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是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故选B。点睛: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23.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个人与革命指导思想的重大飞跃。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B.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故B项正确;A项错误,新三民主义符合新民主义革命的要求;C项错误;D项是三大政策的内容。所以答案选B。24.语言是思想的一个载体。下列对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一个人讲的每一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②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④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香港)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①、②、③、④项分别选自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9年决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时的谈话、1992年“南方谈话”、1982年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故本题应选C项。25.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材料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说明毛泽东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A项说法错误,B项“全面照搬”错误,C项“完全吸收”说法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考点: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中国的启蒙》(1)结合中国近代相关史实,说明“孔子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与“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2)谈谈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孔子和儒学?【答案】(1)康有为:假托孔子改制;袁世凯:“尊孔复古”;辛亥革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冲击封建纲常伦理;新文化运动:“打到孔家店”。(2)要历史地看待孔子和儒学,不能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应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解析】(1)依据维新变法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对于孔子思想的借用和批判回答即可。(2)本题属于开放题,从要历史地看待孔子和儒学,不能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以及应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非选择题解题技巧:此类材料题只要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背景或者原因角度思考作答即可。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领会题意。2.审题:审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问答题的内容大多数依托课文,因此课本上有关的“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考生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内在联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知识定位准确,审题定位这一步方告结束。3.答题: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谨”以体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此外,在文字表述的形式上,要做到“三化”即: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诸子百家基于对人性、自然、社会及历史所作的不同的理论反省与思考,才提出各种不同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和纲领的。而且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的鲜明的多元特征与强烈的原创精神,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二秦汉以后,儒家思想获得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直到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儒家思想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二程和朱熹,明代的王守仁等等,贯穿这些思想家的一条主线,就是儒家思想学说日益走向哲理化的过程,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结。——《葛兆光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材料三
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东学西渐”对于欧洲而言,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为了争霸,欧洲诸国就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的专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文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摘编自刘永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宗旨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6至18世纪欧洲“东学西渐”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现象的相同之处。(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东学西渐”对欧洲社会的重大影响。【答案】(1)宗旨:为统治阶级服务(或为国君提供治天下的政治方案)。原因:旧的统治秩序的崩溃;农耕经济的发展;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人的社会地位发生重大变化。(2)儒学的政治主张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求;儒学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不断吸收新思想,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3)相同点:①都经由科技逐渐转向文化、制度的学习历程;②都存在变革势力与保守势力的矛盾与斗争③都与本地区的社会变革相结合;④都存在对外国文明的改造与利用。(4)影响: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开展(或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欧洲政治制度(或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为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思想武器。【解析】(1)第一小问,材料一中“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褚子百家的这些思想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依次来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第二小问,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角度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二中“董仲舒”、“二程”、“朱熹”和“王守仁”等思想家的信息,可以从儒学的意义、不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3)结合中西方社会转型下的社会大背景入手,从学习的内容、过程、阻力、学习的结果及对外国文明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相同点。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春秋繁露》“然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个人房屋售卖合同范本
- 买卖注册公司合同范本
- 出租钢琴合同范例
- 倒板合同范本
- 出口经营合同范本
- 个人租车协议合同范本
- 医疗器械借用合同范本
- 制做安装合同范本
- 别墅门订购合同范本
- 二手机械车位转让合同范本
- GB/T 7631.5-1989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5部分:M组(金属加工)
- GB/T 41326-2022六氟丁二烯
- GB/T 19470-2004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网
- GB/T 18913-2002船舶和航海技术航海气象图传真接收机
- 高中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六篇
- 烹饪专业英语课件
- 3d3s基本操作命令教程课件分析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晨读课件
-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课件
- 河南大学版(2020)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法律方法阶梯实用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