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课外诵读(一)-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学生版)_第1页
13课外诵读(一)-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学生版)_第2页
13课外诵读(一)-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学生版)_第3页
13课外诵读(一)-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学生版)_第4页
13课外诵读(一)-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文呈现】定风波〔宋代·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诵读点拨】定风波〔宋代·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主题】这首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赏析】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下片的前三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一、理解性默写1.词中能表达本词主旨的诗句是:。2.这首词中写归途遇雨,词人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3.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4.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二、阅读理解1.作者在词中如何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答:2.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答:3.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答:4.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答:5.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答:6.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答:7.“山头斜照却相迎”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答:8.如何理解“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答:9.赏析“一蓑烟雨任平生”。答: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①(北宋末南宋初·陈与义)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诵读点拨】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北宋末南宋初·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作家作品】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无住词》。【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里低声吟唱。【主题】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对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赏析】这首词写作者追忆当年的游赏聚会,因北方沦陷,无法归去,他想到故乡洛阳,不禁无限感慨。词中以淡语写哀伤,显得格外含蓄深沉。午桥是中唐名相裴度的别墅,裴度又是维护朝廷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坚决主张武力镇压淮西吴元济叛乱并取得成功的人物,属中兴名臣。上片开头写在午桥豪饮,尽是英杰,表现出当年是位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志士。“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传诵之名句,情境俱现,风格俊朗。上片是关于“洛中旧游”的回顾。下片是感慨抒怀。过片一句推进到当今,“如一梦”、“堪惊”等言,往事如烟,二十年风雨颠沛,交游零落,国事沧桑,尽括其中。末尾将古今兴亡,收拢到三更渔唱,空灵凄忱,余韵不尽。尾二句化用张升《离亭燕》词:“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之意。“三更”只是为了押韵,不必拘滞。尾二句宕开,故作旷达语,尤觉叹惋之意袅袅不绝。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胡仔评曰:“清婉奇丽,简斋惟此词为最优”(《苕溪渔隐丛话》)。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一、理解性默写1.词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是:,。2.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写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3.词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的词句是:,。4.词中大大地拓展了感慨的内涵,使之超越了自身的经历和友情的范围,而把目光转向历史和人生,去作哲理性的思考的词句是:,。二、阅读理解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2.全词围绕“闲”的心绪来写,简析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答:3.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澘赋(南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诵读点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澘赋

(南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作家作品】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全集》传世。【译文】一轮秋月缓缓移动着,洒下万里金光,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在人间的光辉更多。【主题】这首词用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赏析】这首词的上阕,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表现了英雄怀才不遇的矛盾心理。词的下阕,作者又运用想象及托物言志的写法,直接、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现实理想与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上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斫去桂婆娑”即扫除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问月的情趣与隐喻的含义融为体,颇耐人寻味。一、理解性默写1.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2.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3.词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二、阅读理解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答: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3.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答:4.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答:5.“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6.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诵读点拨】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作家作品】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南唐李后主。亦工诗,颇得盛唐风格。有《通志党》《纳兰词》等传世。【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落日时分,一抹晚烟荒凉萧瑟的营垒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主题】这首词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