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一、(23-24高一上·四川乐山·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行重行行(汉)佚名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①。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②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注释]①越鸟:南方的鸟。②弃捐:抛弃,丢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连用四个“行”字,以叠词手法感叹远行的路途漫长,距离遥远。B.诗人以“胡马”和“越鸟”比兴,表达出对远行之人早日归家的殷切期望。C.“衣带”一句写思念成疾日渐消瘦,与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异曲同工。D.诗末主人公从悲吟中醒悟,表示不愿受相思之苦,将抛弃对方,自己保重。2.本诗“岁月忽已晚”一句和曹操《短歌行》中的“去日苦多”都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慨叹,但引发慨叹的具体原因却不相同,请简要赏析。【答案】1.D2.①本诗主人公因未能团聚而叹人生短暂。与游子“各在天一涯”,离别日久、相聚日少,不觉时光飞逝年华老去,就算往后相聚,日子也所剩无几。②曹操因霸业未成而叹人生短暂。他满怀雄心壮志,无奈贤才难得、年华易逝,“天下归心”的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因此“忧从中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D.“将抛弃对方,自己保重”说法错误。诗歌末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意为还有很多相思之言都不再说了,只愿各自保重切莫受饥挨饿。“弃捐”意为“抛弃,丢开”,“道”是“说”的意思,主人公在诗末感叹还有很多话想说,但坐愁相思也是无益,不如努力加餐,各自保重身体,而并非想要抛弃对方。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其中一首,全诗通过叠词、比兴等手法的运用,写恋人离家远行的时间之久、距离之远,自己在对对方的无限思念中聊以度日,在这样的思念中“衣带日已缓”,自己逐渐消瘦憔悴,形容枯槁,青春年华已逝,从而发出了“岁月忽已晚”的感慨,感叹人生短暂,与游子“各在天一涯”,相聚不知在何时,就算往后相聚,日子也所剩无几,因此发出人生短暂,相聚日少的慨叹。《短歌行》主要抒发诗人曹操想要成就霸业而目前还未能完成的忧叹,从字面上来看,‌“去日苦多”意味着日子已经过去很多,‌表达了曹操对光阴易逝的感慨,这种感叹是源于曹操对实现统一天下雄心的渴望,‌以及在奋斗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和生命的有限。‌‌曹操深知,‌要实现他的统一天下大业,‌需要得到有才能的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他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出对贤才的渴求,‌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助他一臂之力,‌共同完成统一大业。但“天下归心”的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因此“忧从中来”。二、(23-24高一上·河北·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田舍(其一)文同园林晓气清,篱巷夕阳明。石窦闻寒碓①,烟坡见晚耕。豚蹄供祷赛②,龟壳问阴晴。欲识丰年乐,一村鸡犬声。[注]①碓:舂米的用具。②祷赛:古时农事完毕后举行谢神的祭祀。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晨昏,“园林、篱巷”中都是一派清明景象,反映出农家的祥和美好。B.颔联视觉与听觉结合,描摹了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写出丰年的来之不易。C.颈联写乡亲们祭祀祈祷、占卜问事,写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D.尾联写“鸡犬声”既表现了农村的生活气息,又反衬出乡村的清静。4.这首诗与《归园田居(其一)》都是田园诗,两首诗都写到了农村中最常见的景物,请比较两首诗在乡村场景和风物的选取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3.D4.同:两首诗都有田中农事和村落生活的场景描写,都写到了鸡鸣犬吠等典型风物。异:①本诗重点描写了田园乡村丰收时节的人事活动,包括劳动景象、祭祀祈祷、占卜问事等。反映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归园田居》集中展现乡村生活的静谧与恬淡。②虽然两首诗都选取最富有农村生活特征的鸡鸣狗吠来写,但是本诗写“鸡犬声”,是以鸡犬的热闹衬托丰收后农家热闹和喜庆的氛围;而《归园田居》写“鸡犬声”,既表现了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以“鸡犬声”打破环境的清静,突显田园的生机与活力。【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反衬出乡村的清静”错误,写“鸡犬声”是为突显田园生活的生机与祥和。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首先分析《田舍·其一》。首联描绘了一幅天清气朗的画面,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园林、篱巷”中都是一派清明景象,也反映出农家祥和美好的生活氛围。接下来的两句着重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刻画出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更委婉地道出丰年的来之不易。颈联又转而描写乡亲们的社会活动,他们祭祀祈祷,还经常占卜问事,尽显农耕社会里朴素的社交场面。作者在最后以“一村鸡犬声”,传达出丰收后热闹和喜庆的氛围,好像全村的鸡犬也在跟着凑热闹。其次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其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集中展现乡村生活的静谧与恬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鸡狗的叫声,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这两句以声衬静,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三、(23-24高一上·广东惠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6.尾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在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上都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5.B6.本诗尾联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抒发了诗人离愁别绪的伤感之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诗中“称”意思是“称赞”,不是“相称”,且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的能力。“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句意: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结句以景结情,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日暮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意: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诗人在结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四、(23-24高一上·河北邯郸·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①李白粉壁②为空天,丹青状江海。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博平真人③王志安,沉吟至此愿挂冠。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注】①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时李白辗转求仕而不得,心情苦闷。博平,唐博平县(今山东聊城西北)。粉图:画在粉壁上的画。②粉壁:用石灰粉刷的墙壁。③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者。《庄子·大宗师》:“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后亦称道士或有才德的人。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粉壁为天、下有江海的绝妙景致,色彩鲜明,意境开阔。B.三、四两句紧扣上两句,皆写画中景物:游云、白鸥和前两句中的天空、江海,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C.“博平”两句,借写博平真人王志安“挂冠”归隐之心,表露出诗人的江海之志,既是明写,亦是喻己。D.“松溪”两句中前句直抒胸臆,后句“愁客”“思归”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画家客居思归的酸楚和孤独感。8.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答案】7.D8.(1)此诗借用“空天”“江海”“游云”“日见”“带”“坐”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写景状物富有浪漫主义色彩;(2)诗歌描写了画上的美景,大胆的想象,超脱了现实,富有诗情画意,又表达了隐逸和思乡的感情,情景交融委婉含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3)在诗歌格式上,五言与七言融合一体,也体现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诗歌特色。【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D.“前句直抒胸臆”错,前句“松溪石磴带秋色”属于写景的句子,是寓情于景,间接抒情。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艺术风格的能力。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前两句“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粉壁为天、下有江海的绝妙景致,意境极为开阔,色彩极为鲜明,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侧面表现出诗人超脱的想象力,写景状物体现了浪漫主义。三、四句“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描绘一幅浮云飘泊不定、在烟云深处寻找鸥鸟身影的景致,意境极为幽闲,表现了作者隐逸的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旷达的情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地的隐逸情感中体现了浪漫主义。五、六两句“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通过写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挂冠”的归隐心,表露出诗人的江海之志。既是写人,亦是喻己,侧面间接抒发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结尾两句“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笼罩在“秋色”中的“松溪”“石磴”无不带有诗人、画家的感情因素。写景富有诗情画意,抒情耐人寻味,遣词造句极具表现力,意象典型,动词精当。五言、七言融合,句式灵活,手法多样,行文自如,随心所欲、富有变化,字里行间、画里画外,意境开阔,氛围幽闲,引人联想想象,感染力强,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无愧诗仙称号。五、(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拟古其八陶渊明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①。饥食首阳薇②,渴饮易水③流。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路边两高坟,伯牙④与庄周⑤。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注释】①张掖、幽州:均为地名。②首阳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③易水:河流名,荆轲从这里出发刺杀秦王,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④伯牙:俞伯牙,古代音乐家,有“高山流水”的故事。⑤庄周:庄子,与好友惠施是旗鼓相当的论辩对手。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想象自己化身为武艺超群的少年侠士,持剑行游,立志劫富济贫,行侠仗义。B.诗人强调自己从张掖到幽州的漫漫长途,以行游之远比喻追求理想的艰辛与迫切。C.本诗选用易水、古丘等意象,与《归园田居》意象类型多有不同,蕴含情感也不同。D.本诗体现了陶渊明诗歌语言的典型风格,简洁流畅,平淡而淳厚,朴素中见绮丽。10.本诗多处使用典故,请任选两个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答案】9.A10.(1)化用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上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典故,诗人在壮游途中饿了就效仿伯夷叔齐采薇而食。表达了诗人不愿曲意逢迎,要保持个人气节的道德理想追求。(2)化用荆轲易水送别刺杀秦王的典故,诗人在壮游途中渴了就喝易水的江水。歌颂荆轲那诛暴扶弱、视死如归的忠烈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义”的道德理想追求。(3)化用俞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绝弦的典故/庄周失去友人惠子的典故。与知己惺惺相惜的俞伯牙和庄周却只见两座孤坟,表达了诗人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少年侠士”错误,诗中的形象并不是少年侠士,只是少壮远游。“武艺超群”错,“厉”的意思是性情刚烈。“劫富济贫,行侠仗义”错,“独行游”是虚拟的说法,诗人假托少年的远游,表达了一路追求理想的慷慨和知音难觅的激愤。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及情感的能力。“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的意思是“饿了就吃首阳山的薇菜,渴了就饮易水的流水”,结合【注释】②、③可知,是化用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上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典故,及荆轲易水送别刺杀秦王的典故。诗人在壮游途中饿了就效仿伯夷叔齐采薇而食。表达了诗人不愿曲意逢迎,要保持个人气节的道德理想追求;诗人在壮游途中渴了就喝易水的江水,表达了诗人会如荆轲般坚持对“义”的道德理想追求。“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的意思是“路旁有两座高大的坟墓,那是伯牙和庄周安息的地方”,结合【注释】④⑤可知,诗人化用俞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绝弦的典故和庄周失去友人惠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像俞伯牙、庄周一般拥有钟子期与惠子那样的知己;同时知己惺惺相惜的俞伯牙和庄周却只见两座孤坟,诗人也借此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六、(23-24高一上·浙江温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建昌江①白居易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忽似往年归蔡渡②,草风沙雨渭河边!【注】①白居易作此诗时,正谪任江州司马。建昌江,江州附近。②蔡渡:在下邦(今陕西渭南市下邦镇),与作者故居渭村隔渭水相对。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是一幅“待渡图”:一江修水,行人稀少,环境幽静。B.三、四句,是另一幅“待渡图”,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渭水蔡渡。C.末句中“草风沙雨”,色调空濛,衬托出诗人悠游自在的心境。D.整首诗看似一幅淡墨勾染的风景画,其实情思邈远,熔诗画于一炉。12.本诗篇幅短小,却写得波澜起伏。诗中有哪些突转?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1.C12.①场景转换:从眼前幽静的建昌江边渡口转到过去的渭水蔡渡;②感情突变:从唤渡船的日常心态,到联想故乡渡口顿起的思乡之愁和贬谪之苦。③诗歌用一“忽”字实现转换,即景生情,尺水兴波,带出了新的诗歌境界,给人新奇之感。【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色调空濛,衬托出诗人悠游自在的心境”判断错误,应该是“色调凄迷,衬托出诗人幽独凄怆的心境”。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结构技巧及其艺术效果的能力。本诗一、二句描写了一幅一江修水,横在县城边,城郭房舍,倒映在清清江水里;行人稀少,诗人叫唤等待渡船的场景。在这幽静的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立马踟蹰的江州司马待渡在水边。而诗歌第三、四句,陡然以“忽似”领起,又推出另一幅似是而非的“待渡图”。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依然是一条江水,但这儿是渭水;依然是一个渡口,但这儿是蔡渡。所似者,微风吹拂着岸边的青草,如银似雪的细沙铺满滩头;而毛毛细雨,把画面渲染得一片迷蒙。无限往事,涌上心头;无限归思,交织在这两幅既相似又不相同的画图里。由此可见,诗歌体现了场景转换:从眼前幽静的建昌江边渡口转到过去的渭水蔡渡。从诗歌一、二句描写的景象来看,我们只能感受到诗人唤渡船的日常心态。而在诗人陡然想起的另一个渡口蔡渡(注释中特意提出“蔡渡:在下邦(今陕西渭南市下邦镇),与作者故居渭村隔渭水相对”),读者不难理解这是诗人联想到故乡渡口顿起的思乡之愁。而一个人往往在失意落寞时才最容易起思乡之愁,再结合诗歌注释“白居易作此诗时,正谪任江州司马”可以看出,诗人在这里也产生了贬值之苦的心理转变。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的场景和情感转变,并不是无来由地发生,诗歌中用一“忽”字实现转换,即景生情,尺水兴波,带出了新的诗歌境界,给人新奇之感。七、(23-24高一上·宁夏石嘴山·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众芳歇”表明花草凋零,“大火流”表明天气依然炎热。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C.颈联的“绕”和“飞”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D.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14.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答案】13.A14.①《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②《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大火流’表明天气依然炎热”错误。“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因此“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故选A。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结合“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可知,诗人描绘了一副壮阔绚丽的秋景图,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一系列的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类。山、林、江、舸分别为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以数量和外在的表象渲染博大的、辽远的空间;“红”“碧”等绚丽色彩的使用,写出了典型意象的特点。可见《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结合“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可知,随着岁月的流逝,美丽的花儿都凋谢了;在大火星向西移动的时候,一也就是炎暑消退的时候。这时塞外就已经升始下霜了,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上片先写景,上片就结尾处发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可知,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结合“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可知,看到这边城的月亮,我梦想回到安陆家中。我对于家乡的思念,就像长长的汾水一样没有尽头,没有一天心里不充满相思之愁。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八、(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注]①玉垒:玉垒山,在今四川省汶川、茂县之间。②北极:北极星。这里比喻唐王朝。③梁甫吟:《梁甫吟》为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创作的一首乐府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写繁花触目,令人黯然心伤,以哀景写哀情,抒写流离之感。B.颈联主要写国家战事,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C.尾联怀古中含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寄托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情思。D.全诗语言凝练,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势雄壮,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16.本诗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请结合诗的颔联简要分析。【答案】15.A16.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的浮云,古往今来,气象万千,变幻不定。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营造了一种雄伟宏阔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以哀景写哀情”错误。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意思是: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诗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这样延展开来,顿然形成了一片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并且,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而诗人偏偏向西北方向望去,可见,诗人心怀国家,此时,他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九、(23-24高一上·江苏苏州·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田家司空曙田家喜雨足,邻老相招携。泉溢沟塍坏,麦高桑柘低。呼儿催放犊,宿客待烹鸡。搔首蓬门下,如将轩冕①齐。【注】①轩冕,官员的车乘和冕服。17.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田家人因雨足而欢欣喜悦,村中老人们相互招呼携手出行。B.颔联上句写泉水丰足而漫溢,冲坏沟塍,农人心中有了些苦闷和忧虑。C.颈联视觉与听觉结合,对仗工整,“放犊”与“烹鸡”也照应了诗题。D.尾联写诗人在蓬门下驻足搔首,感觉如有官员的车驾和冕服般的满足。18.简要分析尾联诗人心生“如将轩冕齐”的感觉的原因。【答案】17.B18.目睹田间之景;雨水充足,麦子长势好,丰收有望;感知农家生活;和谐温馨,充满活力;感受民风;村民热情友善、淳朴好客。【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苦闷和忧虑”错,颔联上句“泉溢沟塍坏”写泉水奔涌把垄沟的土埝冲垮了,雨水充沛,表达的是农人喜悦之情。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尾联“搔首蓬门下,如将轩冕齐”意思是,在柴草门下搔搔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