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八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一处原始村落遗址。关于这一原始村落说法正确的是()A.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 B.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C.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D.尚未学会使用天然火〖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7000年,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C项正确;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项;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排除B项;早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就知道用火,排除D项。故选C项。2.根据传世文献记载,夏朝的国家特征尚不明显。而商朝商王之下除有尹或相外,另外还设有四类职官,一是王事职官系统,如宰、小臣;二是神事职官系统,如巫、祝、卜、史等;三是民事职官系统,如管理耕作的小籍臣,管理手工业的司工;四是军事职官系统,如多马、多亚、多射、师、旅、卫、犬、戍等。这表明商朝()A.官僚政治体制成熟 B.国家机器得到完善C.中央集权制初步建立 D.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商朝商王之下设有四类职官,涵盖王事、神事、民事、军事等多个方面,这表明商朝的国家机构在职能分工上更加细化和明确,国家机器得到了进一步完善,B项正确;官僚政治体制成熟一般是在秦朝以后,商朝时期官僚政治体制未成熟,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初步建立是在秦朝,商朝时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C项;材料中未体现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3.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民众以“轻死易发”“好相攻击”著称,荆楚也有尚武善射之风,燕赵之人更是擅长骑射,惯习刀兵。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冶铁技术的进步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强兵措施的推行 D.诸侯纷争的加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轻死易发”“好相攻击”“荆楚也有尚武善射之风,燕赵之人更是擅长骑射,惯习刀兵”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吴越、荆楚和燕赵之地的民众崇尚尚武精神,这主要是受到诸侯争霸及兼并战争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冶铁技术发展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发展与民众尚武之间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诸侯国推行强兵措施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秦始皇在原由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加刻诏书铭文,或下令让政府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并在上面刻铭文,发至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这一举措()A.旨推动工商业发展 B.对国家统一有长远意义C.开启货币官铸的历史 D.说明秦朝制度缺乏创新〖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时期将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推行至全国,体现了秦的度量衡的延续性,这对国家统一有长远意义,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统一度量衡与发展工商业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统一货币铸造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秦朝的制度特征,“缺乏创新”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5.汉代初期,以关中为主的直辖郡县由中央派遣的郡守,县令用汉朝的法律进行管理,而关东那些诸侯王国在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上都有一定的自主权,诸侯王们在自己的封国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这说明当时()A.实施郡县制是必然选择 B.分封制的普遍推行稳定了社会秩序C.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D.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适应了统治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汉代初期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以关中为主的直辖郡县由中央派遣官员用汉朝法律管理,保证了中央对核心地区的直接控制;关东诸侯王国在一定程度上有自主权且能“从俗而治”,这适应了当时关东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利于稳定这些地区。在汉初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并行制既保证了中央一定的控制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方的特殊需求,适应了统治需要,D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得出实施郡县制是必然选择,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分封制的普遍推行稳定了社会秩序,且汉初分封制带来了地方割据等问题,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汉初郡县与分封并行的情况,而非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这一单方面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6.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多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而成,但他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中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当时()A.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较低 B.西晋政权影响犹在C.中原模式有利于巩固统一 D.民族交融程度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十六国政权大部分是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但他们大都学习汉族的文化,反映了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说明当时民族交融程度加深,D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古代上承三国下启东晋,由司马炎建立的统一王朝。材料未涉及西晋政权的影响,排除B项;十六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中原模式有利于巩固统一”的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图所示的《女史箴图》(局部)反映了魏晋时期画风从精细艳丽向淡化形色方向发展。它不再追求色彩布局上的强烈效果,而是转向平易、朴茂、雅正。这种新的绘画风格()A.与玄学有共通性 B.成就了顾恺之画圣地位C.忽视色彩的运用 D.背离了现实主义的传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时期。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画风从精细艳丽向淡化形色方向发展”“不再追求色彩布局上的强烈效果,而是转向平易、朴茂、雅正”及所学可知,魏晋时期,在文人学士中流行的一种崇尚老庄,远离现实,空谈名理,崇尚虚无的风气。“平易、朴茂、雅正”的风格体现了玄学对绘画的影响,说明此时的绘画风格与玄学有共通性,A项正确;《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水墨设色绘画作品。《女史箴图》是集教化与审美于一身的成功典范,并预示着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吴道子被称之为“画圣”,排除B项;《女史箴图》 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排除C项; 顾恺之创作的《女史箴图》,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具有现实主义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A项。8.唐太宗时,君主对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特加名义。如杜淹以吏部尚书、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其后大臣也多以“专典机密”“参掌机密”之类的名义参加会议,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这种做法()A.推动了决策民主化 B.导致中央集权统治弱化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唐太宗时,君主对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特加名义。如杜淹以吏部尚书、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其后大臣也多以‘专典机密’‘参掌机密’之类的名义参加会议,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体现了宰相权力被分割的特点,这进一步削弱了相权,C项正确;唐朝时期实行的集体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决策的民主化,但不是材料所述内容体现的主旨内容,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B项;集体宰相制不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9.后周世宗时,先“敕天下寺院,非敕额者悉废之,禁私度僧尼”;又“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这些措施()A.增强了后周的综合国力 B.便利了南北交通C.意在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D.加剧了藩镇割据〖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后周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后周世宗时期,限制寺院发展,这有利于增加社会生产劳动力和国家兵源;整编军队节省了开支,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后周军队的战斗力。由此可见,这些措施增强了后周的综合国力,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北交通发展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后周世宗整顿军队的措施与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这些措施使后周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增强。为后周统一北方和后来北宋局部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选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0.据史书记载,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宋太祖“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田赋)及管榷之课(商税),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这使宋初()A.中央政府财政困难 B.政权的稳定性增强C.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D.农民起义一触即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宋太祖将地方的财权收归中央,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使政权的稳定性增强,地方财政权力被削弱后,难以形成与中央对抗的强大势力,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宋太祖将诸州的缗、帛之类财物悉辇送京师,使得“利归公上”,这说明中央财政得到了充实,而不是财政困难,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财政方面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没有涉及社会经济恢复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农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激化,没有农民起义的迹象,排除D项。故选B项。11.与基本仿效唐朝、五代、北宋的辽朝科举制度不同,金朝科举进一步完善了入场授检制度,在科举入场搜检时,金朝采取了比历朝更加严格的手段。这体现了金朝()A.科举制度趋于成熟 B.对科举制的高度重视C.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D.科举制录取范围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金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金朝科举进一步完善了入场授检制度,加强对考试学子的严格搜查,体现了统治者对科举制的高度重视,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科举制度趋于成熟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歧视政策,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录取范围的变化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元代,地方官府出版的书籍“必经中书省看过,下所司,乃许刻印”,而大多数书籍主要是在江浙行省辖区内的各路官学中刊印的。这一做法()A.加强了元朝对思想领域的控制 B.促进了图书刊刻业的迅速发展C.实现了蒙古统治阶层的封建化 D.使儒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元代规定地方官府出版的书籍需经中书省审查,这实际上是对书籍内容的审查和把控,从而有可能对书籍中的思想倾向进行引导和限制。这种制度性的安排,显然加强了元朝在思想领域的控制力,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这一做法如何直接促进了图书刊刻业的迅速发展,反而强调了书籍出版的审查和地域限制,这与图书刊刻业的迅速发展没有关联,排除B项;封建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仅通过一项关于书籍出版的规定就得以实现。此选项不正确,排除C项;虽然儒学在元代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材料中的规定并未明确指向儒学传播的加速或范围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13.据记载,宋神宗时全国耕田面积为461.65万顷,而东南九路合计295.36万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4%。当时全国单位亩产量最高的是两浙路地区,远高于当时亩产两石的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了()A.江南经济地位比较突出 B.北方农业遭到严重破坏C.农业税是国库主要财源 D.稻麦轮作提高南方产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东南九路的耕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4%,且两浙路地区的单位亩产量是全国最高的。这两个数据都直接反映了江南地区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北方农业的状况,也没有与南方进行直接的比较来显示北方农业的破坏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到了耕田面积和单位亩产量,并没有涉及农业税或国库财源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南方(特别是两浙路地区)的单位亩产量高,但并未明确说明这是由稻麦轮作等具体农业技术提高的,排除D项。故选A项。14.为了深入探索儒学教育,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加以注释,将其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早期读物。这位思想家的主要贡献是()A.为社会提供了主流思想 B.批判了主观唯心主义哲学C.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复兴 D.重塑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早期读物,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发展了儒学,使儒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他对“四书”的整理和注释,使其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对儒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C项正确;为社会提供主流思想的说法不准确,因为儒学在不同时期都有其发展变化,不能简单地说朱熹为社会提供了主流思想,排除A项;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不是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排除B项;“重塑了”表述过于绝对,说法不严谨,排除D项。故选C项。15.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下令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藩”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事件()A.引发了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B.反映了商业政策的根本变化C.消弭了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D.受益于沿海抗倭斗争的胜利〖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穆宗继位后,被迫承认和接受倭寇之乱屡打不绝的现实,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政策过于严厉对王朝统治并无好处,开始调整严禁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政策。由此可见,“隆庆开关”受益于沿海抗倭斗争的胜利,D项正确;明成祖时期,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指的是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排除A项;明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根本变化”的说法有误,排除B项;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并不能消弭西方殖民者的侵扰,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16.雍正帝曾斥言:“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每于所属土民,多端科派,较之有司徵(征)收正供,不啻倍蓰,甚至取其马牛……土民受其鱼肉,敢怒而不敢言。”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治安极其混乱 B.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改土归流的迫切性 D.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朝时期,土司制度腐朽没落的弊端日益显露,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仇杀,争夺不休”,土官的残酷统治极大地激化了土官与土民之间的矛盾,体现了统治者实施改土归流的迫切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司制度的弊端,未涉及社会治安极其混乱的信息,排除A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排除B项;清朝封建统治者与时俱进,权时以行,果断地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政策,最终实现对土属地区的直接统治,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17.明朝中期以后,思想界出现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明末清初,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秦朝以来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这些思想出现的根源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C.重商主义的流行 D.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商人阶层的崛起和他们对社会地位的追求,使得“工商皆本”的观念得以提出。同时,商品经济带来的自由竞争和个体利益的追求,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君主专制制度下的种种束缚和限制,从而产生了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A项正确;这些思想出现的根源需要从经济方面考虑,而明朝中后期的君主专制强化属于政治现象,排除B项;在明朝中后期,虽然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但“重商主义”并未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思潮或国家政策,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虽然有一些西方科学知识传入中国,但这些知识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都相对有限。它们并没有直接引发思想界的新动向或新思想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18.1839年,在华英刊《广州纪事报》曾发文策划如何进攻虎门、台湾、厦门等地,并讨论如何用中国的“纹银、丝绸和茶叶”来赔偿英国人的“所有损失”。该文针对的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 B.中英鸦片战争 C.林则徐禁烟运动 D.《南京条约》的签订〖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大量鸦片,严重触怒了英国政府,成为中英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广州纪事报》的发文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旨在策划对中国的军事行动和索取赔偿,C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1841年,中英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爆发的,《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为1842年,三者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9.公行制度,又称“广州贸易制度”,是清政府基于公行(俗称“十三行”)的对外贸易制度。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公行制度被废除,民间商人得以和英商在通商口岸直接交易,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这一变化()A.促使英国的鸦片贸易合法化 B.表明中国贸易保护政策被破坏C.彻底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被让渡〖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84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可以自由贸易,打破了以前由十三行垄断贸易的局面,说明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被破坏,B项正确;《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允许鸦片进口,每箱缴纳进口税银三十两,标志着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缓慢瓦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图所示是历史课上,同学们就某一历史事件整理出的历史意义。据此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的作用;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A.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洋务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市场等条件,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竞争,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由于洋务运动存在局限性,如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等,最终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项正确;清末新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主要侧重于制度变革和向西方学习政治体制等方面,并非以工业近代化为主要标志,排除A项;戊戌变法主要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旨在通过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一场政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它主要在政治制度变革和民主思想传播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而非在工业近代化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题干中所述的特定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21.1870年前后,欧洲普鲁士王国宰相俾斯麦看到这样的景象:“从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求回国后做根本的改造;而到欧洲来的中国人,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迟滞 B.科技水平落后于世界工业化进程C.政府政策背离人民意愿 D.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处于较低层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1870年前后……而到欧洲来的中国人,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时期,我国正处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因此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而日本全面学习日本,相比日本中国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处于较低层次,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对救亡图存的探索,没有体现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在晚清时期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情况,不涉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当时我国人民的意愿,无法得出中国政府政策是否背离了人民的意愿,排除C项。故选D项。22.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人说,“海禁大开,国势大弱,决非可手八股、口讲章(句)而得以治国利民、折冲强御者”,“稍识时务者,要先着祖鞭,借鉴欧西”。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要代表张謇也呼吁,“世界经济之潮流喷薄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中国人()A.对西方制度的认同 B.顺应世界潮流的开放意识C.团结一心共御外侮 D.摆脱传统束缚的社会心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根据材料“稍识时务者,要先着祖鞭,借鉴欧西”“世界经济之潮流喷薄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及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先进的国人为了救亡图存,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现了国人顺应世界潮流的开放意识,材料未涉及国人对西方政治制度的态度,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团结一心共御外侮”反映了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口号,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国人摆脱传统束缚的社会心态,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3.武昌起义得到了各省响应,留学生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可以说,“辛亥革命的一切成败之处,无不与留学生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关系”。这反映了()A.留学生在辛亥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 B.辛亥革命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C.新文化运动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D.留学教育推动了辛亥革命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中强调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留学生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说明留学教育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和革命精神的人才,他们积极参与辛亥革命,推动了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留学生在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起决定性作用,排除A项;题干中未体现辛亥革命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4.据《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在从袁世凯去世到东北易帜的12年中,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领导人变动无常,先后共有七个人轮番任职总统或国家首脑。其中一人甚至两次担任,实际上等于12年里有八个国家首脑。除此之外,有四个摄政内阁曾在短暂的过渡期间管理政府,还有一次宣统皇帝的短暂复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B.军阀割据、社会分裂动荡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传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在从袁世凯去世到东北易帜的12年中,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领导人变动无常,先后共有七个人轮番任职总统或国家首脑。”及所学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不安,其根源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帝国主义国家试图通过扶植军阀的方式控制中国,C项正确;“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说法准确,但并不是根源,排除A项;“军阀割据、社会分裂动荡”属于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25.图所示是一幅题为《革命歌声》的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解放战争 B.红军长征 C.中共一大 D.北伐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漫画中“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的文字,明确体现了北伐战争的目的,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D项正确;解放战争是国共内战,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与漫画主题不符,排除A项。红军长征主要是战略转移,与漫画主题不符,排除B项;中共一大标志着的诞生,与漫画主题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6.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重要思想。该紧急会议召开于()A.古田 B.汉口 C.遵义 D.瓦窑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重要思想,B项正确;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宝贵经验,A项排除;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毛泽东的正确领导,C项排除;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项排除。故选B项。27.从1927年10月到1928年6月,各省党组织和中共中央已经在频繁地使用“割据”一词,在此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利于()A.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B.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核心就是在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这一思想直接指导了在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C项正确;反“围剿”斗争始于193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抗日战争后期,这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时期(1927年10月到1928年6月)相去甚远,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主要是在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华北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积极推动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时期和背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8.1936年7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宣布:“中央对于外交所抱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任何国家要来侵害我们领主主权,我们绝不能容忍。”这一讲话()A.是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回应 B.受到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C.谴责了日军侵华的暴行 D.表明了与再次合作的意愿〖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潮,民众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日益强烈。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宣布“中央对于外交所抱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任何国家要来侵害我们领主主权,我们绝不能容忍”,这一讲话表明蒋介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不得不对日本的侵略做出较为强硬的表态,B项正确;1936年日本全面侵华尚未开始,排除A项;材料中蒋介石的讲话主要是表明对领土主权完整的态度,并非专门谴责日军侵华暴行,排除C项;材料中未体现出蒋介石有与再次合作的意愿,排除D项。故选B项。29.1940年,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的王正廷发表文章呼吁:“为今之计,当极力提倡武道,锻炼国民体育,养成勇敢、勤劳、奋斗之体魄,始足以御侮图存。”这反映出当时()A.民族危机对体育精神的影响 B.国民普遍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C.国民政府重视奥运事业的发展 D.传统“重文轻武”风气得到逆转〖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40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家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王正廷的呼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出的,他希望通过提倡武道和锻炼国民体育,来增强国民的体质和民族精神,以抵御外侮。这一呼吁直接反映了民族危机对体育精神的深远影响,即体育不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成为了民族救亡图存的重要途径,A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提到了王正廷的呼吁,但并未明确表明“国民普遍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这一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国民政府与奥运事业发展的直接关系,王正廷的呼吁更多地是关注于国民体育和民族精神的提升,而非奥运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虽然王正廷呼吁提倡武道,但这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的风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30.据学者统计,从1946年到1947年6月,国统区各地法院审理终结的贪污案共16794件,涉案公务人员17454人,而这仅是冰山一角。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国统区经济发展导致贪污严重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强大C.官员腐败加速国民党政权垮台 D.《中华民国约法》精神得到落实〖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贪污案的激增反映了国民党政权内部官员的严重腐败问题,这种腐败不仅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也加剧了民众对政权的不满和失望。因此,官员腐败是国民党政权垮台的重要因素之一,C项正确;经济发展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贪污。贪污的根源更多在于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以及官员的道德素质等因素,排除A项;虽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存在可能对贪污现象有一定影响,但它并不是导致贪污案数量激增的直接原因。官僚资本主义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利益的获取,而贪污只是其可能采取的一种手段,排除B项;《中华民国约法》是民国时期的一部宪法性文件,但其精神是否得到落实与贪污案数量的激增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提出“破除迷信”的口号,以求得“思想的解放”……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运动领袖之一胡适曾说:“新文化运动”本是“纯粹文学的、文化的、思想的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多数知识分子对于“新文化运动”应当包括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这一点并无异议。而李大钊心目中的“新文化运动”到明确兼具“精神改造的运动”和“物质改造的运动”两方面,前者是“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宣传‘互助’‘博爱’的道理”,后者则包括创造劳工组织、改造经济制度,两种运动如“车的两轮,鸟的双翼”,共同构成“新文化运动”。——摘编自周月峰《五四后“新文化运动”一词的流行与早期含义演变》等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中“最先冲破封建制废防垒的,是资本主义的文化。之后是各种新潮思想像洪水一样,灌注到中国来”。“最先”与“之后”将运动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比较单一的趋新(欧化)与反传统一被稍后叙述为重估国故;后期正是在重估的风气中,“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两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当时重估的侧重点已在西方,并且五四运动之后,又兴起了种种“主义”。——摘编自周月峰《折中的“重估”——从“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提出看五四新文化的多重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胡适和李大钊对运动性质认识的分歧。(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国人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答案〗(1)背景: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民族危机依然严重,先进知识分子试图探索新的救国道路。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企图复辟帝制,这引发了进步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分歧:胡适认为新文化运动是“纯粹文学的、文化的、思想的一个文艺复兴运动”,侧重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主要强调对西方文化的引进和传播,以改造中国的文学和思想领域。李大钊认为新文化运动兼具“精神改造的运动”和“物质改造的运动”,除了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造,还包括创造劳工组织、改造经济制度等社会变革内容,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改造。(2)态度变化:前期:比较单一地趋向西方文化,反对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的,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落后的,需要全盘否定传统,大力引进西方文化。后期:在重估国故的风气中,对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进行了反思和动摇。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也对西方文化进行反思,不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原因: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激进主张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传统文化的过度否定导致文化传承的断裂等,引发了人们的反思;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和思考角度,促使人们对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评估;一战的爆发使人们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重新审视西方文化的价值。(3)历史意义: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文化方面,它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白话文得到广泛推广,新文学蓬勃发展。社会方面,激发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历史进程方面,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背景:根据材料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可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民族危机依然严重,先进知识分子试图探索新的救国道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企图复辟帝制,这引发了进步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分歧:根据材料一中“运动领袖之一胡适曾说:‘新文化运动’本是‘纯粹文学的、文化的、思想的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多数知识分子对于‘新文化运动’应当包括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这一点并无异议”可得,胡适认为新文化运动是“纯粹文学的、文化的、思想的一个文艺复兴运动”,侧重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主要强调对西方文化的引进和传播,以改造中国的文学和思想领域。根据材料一“李大钊心目中的‘新文化运动’到明确兼具‘精神改造的运动’和‘物质改造的运动’两方面”可得,李大钊认为新文化运动兼具“精神改造的运动”和“物质改造的运动”,除了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造,还包括创造劳工组织、改造经济制度等社会变革内容,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改造。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变化:根据材料二“前期是比较单一的趋新(欧化)与反传统一被稍后叙述为重估国故;后期正是在重估的风气中,‘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两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当时重估的侧重点已在西方,并且五四运动之后,又兴起了种种‘主义’”并结合所学可得,前期:比较单一地趋向西方文化,反对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的,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落后的,需要全盘否定传统,大力引进西方文化。后期:在重估国故的风气中,对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进行了反思和动摇。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也对西方文化进行反思,不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激进主张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传统文化的过度否定导致文化传承的断裂等,引发了人们的反思;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和思考角度,促使人们对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评估;一战的爆发使人们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重新审视西方文化的价值。【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可从思想方面、文化方面、社会方面、历史进程方面等角度展开,如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文化方面,它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白话文得到广泛推广,新文学蓬勃发展。社会方面,激发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历史进程方面,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一览表(部分)时期名称主要内容魏晋租调令“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帛二斤而已”,地方官不得擅自兴发唐朝租庸调制及两税法“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即通过评定户等按资征税北宋募役法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以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免役钱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收税清朝前中期“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地丁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论题: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阐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经历了从魏晋时期的租调令到清朝前中期“摊丁入亩”的漫长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社会在多个方面的进步。从征收标准来看,魏晋时期租调令以土地和户为主要征收依据,唐朝租庸调制以人丁、土地和户为标准,而两税法开始向以资产为主要征收标准转变。这一变化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逐渐活跃,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到了清朝“摊丁入亩”,将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进一步弱化了对人身的控制,百姓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能够更加自由地从事生产和经济活动,这体现了社会在人权方面的进步。从征收方式来看,从魏晋时期的实物征收,到后来明朝“一条鞭法”折成银两征收,再到清朝“摊丁入亩”征收统一地丁银,征收方式越来越简便。这种变化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减少了征收过程中的腐败和浪费。同时,银两的使用也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的繁荣,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表现。从赋役制度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其不断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唐朝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相较于租庸调制更加公平,能够使富裕阶层承担更多的赋税。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摊丁入亩”将各种赋税合并征收,简化了税收体系,避免了重复征税和不合理的摊派,使税收更加公平合理。这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的进步。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权的进步和税收体系的不断完善。〖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中国古代。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中魏晋到清朝赋役制度的发展可得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其次,结合魏晋时期租调令、唐朝租庸调制及两税法、北宋募役法、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清朝前中期“摊丁入亩”等古代赋税制度的基本历史史实进行阐释,从征收标准、征收方式等角度展开,如从征收标准来看,魏晋时期租调令以土地和户为主要征收依据,唐朝租庸调制以人丁、土地和户为标准,而两税法开始向以资产为主要征收标准转变。这一变化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逐渐活跃,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到了清朝“摊丁入亩”,将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进一步弱化了对人身的控制,百姓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能够更加自由地从事生产和经济活动,这体现了社会在人权方面的进步。从征收方式来看,从魏晋时期的实物征收,到后来明朝“一条鞭法”折成银两征收,再到清朝“摊丁入亩”征收统一地丁银,征收方式越来越简便。这种变化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减少了征收过程中的腐败和浪费。再者,通过赋税货币化的发展、人身关系松弛等角度展开,如银两的使用也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的繁荣,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表现。从赋役制度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其不断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唐朝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相较于租庸调制更加公平,能够使富裕阶层承担更多的赋税。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摊丁入亩”将各种赋税合并征收,简化了税收体系,避免了重复征税和不合理的摊派,使税收更加公平合理。这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的进步。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权的进步和税收体系的不断完善。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八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一处原始村落遗址。关于这一原始村落说法正确的是()A.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 B.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C.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D.尚未学会使用天然火〖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7000年,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C项正确;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项;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排除B项;早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就知道用火,排除D项。故选C项。2.根据传世文献记载,夏朝的国家特征尚不明显。而商朝商王之下除有尹或相外,另外还设有四类职官,一是王事职官系统,如宰、小臣;二是神事职官系统,如巫、祝、卜、史等;三是民事职官系统,如管理耕作的小籍臣,管理手工业的司工;四是军事职官系统,如多马、多亚、多射、师、旅、卫、犬、戍等。这表明商朝()A.官僚政治体制成熟 B.国家机器得到完善C.中央集权制初步建立 D.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商朝商王之下设有四类职官,涵盖王事、神事、民事、军事等多个方面,这表明商朝的国家机构在职能分工上更加细化和明确,国家机器得到了进一步完善,B项正确;官僚政治体制成熟一般是在秦朝以后,商朝时期官僚政治体制未成熟,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初步建立是在秦朝,商朝时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C项;材料中未体现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3.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民众以“轻死易发”“好相攻击”著称,荆楚也有尚武善射之风,燕赵之人更是擅长骑射,惯习刀兵。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冶铁技术的进步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强兵措施的推行 D.诸侯纷争的加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轻死易发”“好相攻击”“荆楚也有尚武善射之风,燕赵之人更是擅长骑射,惯习刀兵”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吴越、荆楚和燕赵之地的民众崇尚尚武精神,这主要是受到诸侯争霸及兼并战争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冶铁技术发展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发展与民众尚武之间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诸侯国推行强兵措施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秦始皇在原由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加刻诏书铭文,或下令让政府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并在上面刻铭文,发至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这一举措()A.旨推动工商业发展 B.对国家统一有长远意义C.开启货币官铸的历史 D.说明秦朝制度缺乏创新〖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时期将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推行至全国,体现了秦的度量衡的延续性,这对国家统一有长远意义,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统一度量衡与发展工商业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统一货币铸造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秦朝的制度特征,“缺乏创新”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5.汉代初期,以关中为主的直辖郡县由中央派遣的郡守,县令用汉朝的法律进行管理,而关东那些诸侯王国在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上都有一定的自主权,诸侯王们在自己的封国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这说明当时()A.实施郡县制是必然选择 B.分封制的普遍推行稳定了社会秩序C.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D.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适应了统治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汉代初期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以关中为主的直辖郡县由中央派遣官员用汉朝法律管理,保证了中央对核心地区的直接控制;关东诸侯王国在一定程度上有自主权且能“从俗而治”,这适应了当时关东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利于稳定这些地区。在汉初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并行制既保证了中央一定的控制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方的特殊需求,适应了统治需要,D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得出实施郡县制是必然选择,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分封制的普遍推行稳定了社会秩序,且汉初分封制带来了地方割据等问题,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汉初郡县与分封并行的情况,而非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这一单方面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6.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多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而成,但他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中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当时()A.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较低 B.西晋政权影响犹在C.中原模式有利于巩固统一 D.民族交融程度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十六国政权大部分是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但他们大都学习汉族的文化,反映了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说明当时民族交融程度加深,D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古代上承三国下启东晋,由司马炎建立的统一王朝。材料未涉及西晋政权的影响,排除B项;十六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中原模式有利于巩固统一”的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图所示的《女史箴图》(局部)反映了魏晋时期画风从精细艳丽向淡化形色方向发展。它不再追求色彩布局上的强烈效果,而是转向平易、朴茂、雅正。这种新的绘画风格()A.与玄学有共通性 B.成就了顾恺之画圣地位C.忽视色彩的运用 D.背离了现实主义的传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时期。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画风从精细艳丽向淡化形色方向发展”“不再追求色彩布局上的强烈效果,而是转向平易、朴茂、雅正”及所学可知,魏晋时期,在文人学士中流行的一种崇尚老庄,远离现实,空谈名理,崇尚虚无的风气。“平易、朴茂、雅正”的风格体现了玄学对绘画的影响,说明此时的绘画风格与玄学有共通性,A项正确;《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水墨设色绘画作品。《女史箴图》是集教化与审美于一身的成功典范,并预示着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吴道子被称之为“画圣”,排除B项;《女史箴图》 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排除C项; 顾恺之创作的《女史箴图》,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具有现实主义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A项。8.唐太宗时,君主对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特加名义。如杜淹以吏部尚书、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其后大臣也多以“专典机密”“参掌机密”之类的名义参加会议,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这种做法()A.推动了决策民主化 B.导致中央集权统治弱化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唐太宗时,君主对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特加名义。如杜淹以吏部尚书、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其后大臣也多以‘专典机密’‘参掌机密’之类的名义参加会议,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体现了宰相权力被分割的特点,这进一步削弱了相权,C项正确;唐朝时期实行的集体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决策的民主化,但不是材料所述内容体现的主旨内容,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B项;集体宰相制不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9.后周世宗时,先“敕天下寺院,非敕额者悉废之,禁私度僧尼”;又“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这些措施()A.增强了后周的综合国力 B.便利了南北交通C.意在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D.加剧了藩镇割据〖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后周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后周世宗时期,限制寺院发展,这有利于增加社会生产劳动力和国家兵源;整编军队节省了开支,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后周军队的战斗力。由此可见,这些措施增强了后周的综合国力,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北交通发展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后周世宗整顿军队的措施与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这些措施使后周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增强。为后周统一北方和后来北宋局部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选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0.据史书记载,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宋太祖“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田赋)及管榷之课(商税),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这使宋初()A.中央政府财政困难 B.政权的稳定性增强C.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D.农民起义一触即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宋太祖将地方的财权收归中央,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使政权的稳定性增强,地方财政权力被削弱后,难以形成与中央对抗的强大势力,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宋太祖将诸州的缗、帛之类财物悉辇送京师,使得“利归公上”,这说明中央财政得到了充实,而不是财政困难,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财政方面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没有涉及社会经济恢复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农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激化,没有农民起义的迹象,排除D项。故选B项。11.与基本仿效唐朝、五代、北宋的辽朝科举制度不同,金朝科举进一步完善了入场授检制度,在科举入场搜检时,金朝采取了比历朝更加严格的手段。这体现了金朝()A.科举制度趋于成熟 B.对科举制的高度重视C.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D.科举制录取范围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金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金朝科举进一步完善了入场授检制度,加强对考试学子的严格搜查,体现了统治者对科举制的高度重视,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科举制度趋于成熟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歧视政策,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录取范围的变化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元代,地方官府出版的书籍“必经中书省看过,下所司,乃许刻印”,而大多数书籍主要是在江浙行省辖区内的各路官学中刊印的。这一做法()A.加强了元朝对思想领域的控制 B.促进了图书刊刻业的迅速发展C.实现了蒙古统治阶层的封建化 D.使儒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元代规定地方官府出版的书籍需经中书省审查,这实际上是对书籍内容的审查和把控,从而有可能对书籍中的思想倾向进行引导和限制。这种制度性的安排,显然加强了元朝在思想领域的控制力,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这一做法如何直接促进了图书刊刻业的迅速发展,反而强调了书籍出版的审查和地域限制,这与图书刊刻业的迅速发展没有关联,排除B项;封建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仅通过一项关于书籍出版的规定就得以实现。此选项不正确,排除C项;虽然儒学在元代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材料中的规定并未明确指向儒学传播的加速或范围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13.据记载,宋神宗时全国耕田面积为461.65万顷,而东南九路合计295.36万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4%。当时全国单位亩产量最高的是两浙路地区,远高于当时亩产两石的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了()A.江南经济地位比较突出 B.北方农业遭到严重破坏C.农业税是国库主要财源 D.稻麦轮作提高南方产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东南九路的耕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4%,且两浙路地区的单位亩产量是全国最高的。这两个数据都直接反映了江南地区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北方农业的状况,也没有与南方进行直接的比较来显示北方农业的破坏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到了耕田面积和单位亩产量,并没有涉及农业税或国库财源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南方(特别是两浙路地区)的单位亩产量高,但并未明确说明这是由稻麦轮作等具体农业技术提高的,排除D项。故选A项。14.为了深入探索儒学教育,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加以注释,将其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早期读物。这位思想家的主要贡献是()A.为社会提供了主流思想 B.批判了主观唯心主义哲学C.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复兴 D.重塑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早期读物,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发展了儒学,使儒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他对“四书”的整理和注释,使其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对儒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C项正确;为社会提供主流思想的说法不准确,因为儒学在不同时期都有其发展变化,不能简单地说朱熹为社会提供了主流思想,排除A项;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不是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排除B项;“重塑了”表述过于绝对,说法不严谨,排除D项。故选C项。15.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下令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藩”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事件()A.引发了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B.反映了商业政策的根本变化C.消弭了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D.受益于沿海抗倭斗争的胜利〖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穆宗继位后,被迫承认和接受倭寇之乱屡打不绝的现实,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政策过于严厉对王朝统治并无好处,开始调整严禁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政策。由此可见,“隆庆开关”受益于沿海抗倭斗争的胜利,D项正确;明成祖时期,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指的是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排除A项;明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根本变化”的说法有误,排除B项;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并不能消弭西方殖民者的侵扰,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16.雍正帝曾斥言:“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每于所属土民,多端科派,较之有司徵(征)收正供,不啻倍蓰,甚至取其马牛……土民受其鱼肉,敢怒而不敢言。”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治安极其混乱 B.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改土归流的迫切性 D.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朝时期,土司制度腐朽没落的弊端日益显露,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仇杀,争夺不休”,土官的残酷统治极大地激化了土官与土民之间的矛盾,体现了统治者实施改土归流的迫切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司制度的弊端,未涉及社会治安极其混乱的信息,排除A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排除B项;清朝封建统治者与时俱进,权时以行,果断地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政策,最终实现对土属地区的直接统治,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17.明朝中期以后,思想界出现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明末清初,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秦朝以来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这些思想出现的根源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C.重商主义的流行 D.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商人阶层的崛起和他们对社会地位的追求,使得“工商皆本”的观念得以提出。同时,商品经济带来的自由竞争和个体利益的追求,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君主专制制度下的种种束缚和限制,从而产生了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A项正确;这些思想出现的根源需要从经济方面考虑,而明朝中后期的君主专制强化属于政治现象,排除B项;在明朝中后期,虽然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但“重商主义”并未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思潮或国家政策,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虽然有一些西方科学知识传入中国,但这些知识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都相对有限。它们并没有直接引发思想界的新动向或新思想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18.1839年,在华英刊《广州纪事报》曾发文策划如何进攻虎门、台湾、厦门等地,并讨论如何用中国的“纹银、丝绸和茶叶”来赔偿英国人的“所有损失”。该文针对的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 B.中英鸦片战争 C.林则徐禁烟运动 D.《南京条约》的签订〖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大量鸦片,严重触怒了英国政府,成为中英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广州纪事报》的发文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旨在策划对中国的军事行动和索取赔偿,C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1841年,中英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爆发的,《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为1842年,三者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9.公行制度,又称“广州贸易制度”,是清政府基于公行(俗称“十三行”)的对外贸易制度。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公行制度被废除,民间商人得以和英商在通商口岸直接交易,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这一变化()A.促使英国的鸦片贸易合法化 B.表明中国贸易保护政策被破坏C.彻底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被让渡〖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84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可以自由贸易,打破了以前由十三行垄断贸易的局面,说明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被破坏,B项正确;《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允许鸦片进口,每箱缴纳进口税银三十两,标志着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缓慢瓦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图所示是历史课上,同学们就某一历史事件整理出的历史意义。据此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的作用;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A.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洋务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市场等条件,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竞争,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由于洋务运动存在局限性,如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等,最终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项正确;清末新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XX大学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暨2035年发展纲要》编制工作方案
- 作业布置、批改、检查实施方案
- 2024至2030年盾尾刷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血宁冲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集团公司信息部年终工作总结
- 2024年木塑线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复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三正辛基氧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度融资租赁合同:飞机租赁与购买
- 2024年度酒店业保安服务合同
- 国家太空安全
- 生态护林员日常巡护记录本、生态护林员工作职责
- 小记者第一课我是一名小记者
- 2024年总经理聘任书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 ARCI阿西工作法-副本
- 2024年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产科危急重症早期识别策略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2024鲜版
-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智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慢阻肺健康知识宣教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