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地理复习资料_第1页
中考(初中)地理复习资料_第2页
中考(初中)地理复习资料_第3页
中考(初中)地理复习资料_第4页
中考(初中)地理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初中)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①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②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一周为一天,就是24小时。

③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④自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昼夜交替现象

b.地方时: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两

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相差N个时区,则相差N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

注:北京时间就是中国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上的地方时。

(2)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的公转的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就是公转,公转一周(即周期)为一年。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注: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34'的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一年四季的变化。注:(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

均昼夜平分。(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

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

昼越长。(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

b.地球的五带

(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

分的。

(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

寒带、南寒带。

热带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二、地球仪

1.地球绕着固定的轴转动,称之为地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一北极(N)、

南极(S),

北极点为最北点,四方为正南,南极点为最南点,四方为正北。

经线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叫纬线

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直至成点

形状半圆圆,除极点外

度数从本初子午线0°到180°E(W)从赤道(0°)到90°N(S)

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变化从西向东增大为东经;从东向西增大从南向北增大为北纬;从北向南增大为

为西经。南纬。

特殊线本初子午线(0°);180°(日界线);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S,N);

20°W和160°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南、北极圈(66.5°S、N)

2.经线与纬线

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极视图或两幅图中,纬线定东西,经线定南北)。

4.几个重要的分界

主忙7^及圈(66.5°N)

/北温带\

4----------------------------4北回归线(23.5°N)

-----------热■带------------赤道(0°)

V-----------------------------/南回归线(23.5°S)

南温带

南极圈(66.5°S)

90°N

90°N

高纬度

20"W

中纬度东半球

30°N西半球

180°180°

赤道0°

Wit0°

30°S

中纬度北半球।

----'赤道

60°S

局纬度南半球

90°S90°S

低、中、高纬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三、地图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方向:(地平面上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判断:(其他方式:以指南针、北极星、手表定方向)

方向

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

无指向标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纬网纬线代表东西方向,经线代表南北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

越小)

表示方式:a、数字式如1:100000或1/100000

b、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线段式01234千米

比例尺范围、内容

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要精确些)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出主意有,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山高、

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2、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4)地形类型:山顶(等高线中高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山谷(等高线向高处

凸)、鞍部(两山顶之间)、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为一条)、盆地(等高线中低周高)

观察图2.13,看看山顶、

山脊、山谷、鞅部、陡崖各是

怎样表示的。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一)七年级上册

一、海洋与陆地

1、世界海陆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

2、全世界共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其他几个海峡或运河也要注意)

二、世界地形

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三、海陆变迁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的,它们是由于各大板块的相互运动(水

平运动:相离或相碰挤压;垂直方向的运动:上升或下降)造成的。

大家可以分析:喜马拉雅山的“长大”;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等。

2.火山、地震: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

界上地震和火Ill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3.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思考:若发生地震,如何逃生,P37中,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附:①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亚洲和太平洋;

②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大洋洲和北冰洋;

③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④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⑤面积最大的平原和高原分别是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

⑥最高的高原和山脉分别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

⑦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⑧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⑨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⑩陆地最低点是死海。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

在持续增长。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3)、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

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造成

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

适应。

(5)、人种是根据人类的体质方面的特征(包括:肤色、毛发、头型、脸型等)所划分的人

群,共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此类人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2、语言和宗教

(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

语。

(2)、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注意三大宗教的典型代表建筑P50).

①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③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3、聚落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及地形、气候条件优越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

市。

(2)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

率上升等。

五、世界气候

1、天气与气候

(1)比较

定义不同点常用词

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

天短时间、时刻变化着

大气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晴、雨、气温高、风力大

气特点:多变

具体状态

长时间,一般变化不

气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气温

候状况变化剧烈

特点:相对的稳定性

(2)卫星云图

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越白,降水机率、强度越大);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或河流)。

⑶、天气符号

请记住P58中的“主要天气符号”,注意区分不同天气现象的表示符号,及对应的合适活动。

2、气温与降水分布

(1)、气温和降水是两大气候要素。

(2)、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C)表示。(测量仪器:温度计)

①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当中,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a、从低纬(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

b、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纬度相同地区,夏季:陆地上空气温相对较高,海洋上

空气温相对较低;冬季相反)

c、同纬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

0.6℃)

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除南极洲以外,亚洲是最冷的大陆)

3、主要降水条件与类型

(1)基本条件:a、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b、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

程度

(2)类型:a、对流雨;b、地形雨(迎风坡的降水相对多);c、锋面雨;d、台风雨

(测量仪器:雨量器)

(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

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4、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请大家看P65“活动”部分内容)

在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中,注意气温与降水的表示方法差异(各月平均气温用

曲线表示,各月平均降水用柱状图表示,不要混淆)

5、气候类型

特征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

终年IWJ温、一年中有明显的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干、湿两季气候的南北两侧

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

热带气候类型旱、雨两季(一年三季,热印度半岛(三季)、中南

热带季风气候

季3-5、雨季6-10、凉季半岛

11-2)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

热带荒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及大陆的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中国东南部、美国、巴

亚热带季风性湿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四季

亚热带气候类西东南部

润气候分明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南北纬30~40°的大陆

地中海气候

雨西岸

中国东北部、俄东南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

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地区大陆西岸

温带气候类型内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亚寒带针叶林气俄罗斯和加拿大两国面

候积最大

亚欧大陆、北美洲北冰

苔原气候夏季短暂

洋沿岸

寒带气候类型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

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大部分地区

高山高原气候高山高原气候高山高原地区

(1)纬度位置: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不同纬度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差

异。

①气温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降水情况: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海陆因素: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近海地带受海洋湿润影响,降水多,远离海洋的陆地,降水少。

③近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3)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是每升高100米,降低0.6℃。

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因素

①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②在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6、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一步,根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是否受海洋

影响特别显著。

第二步,根据气温高低确定气候带。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或气温高低确定气候类型。如热带四种气候、亚热带两种气候可按

降水量及其季风分配来区分。寒带气候异常则可根据气温区分。

六、世界的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不同类型的国家:

A、领土面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约960万kn?)、美国、巴西

B、人口数量:中国(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约12.95亿)、印度、美

C、政治体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D、经济差异:中国、巴西等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日本是发达国家

(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如百慕大地区、克什米尔地区)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A、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

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都分布于北半球。

B、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

球。包括中国、巴西等国。

(3)、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高技术和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廉价原材料,制造技术含量高的

工业品,获取高额利润。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资

源被掠夺,生产品种单一,建设资金不足,生产效率不高,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目前、发展中国家抓住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契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

型产业,加大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其中,中国与巴西是其中经

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注意:“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含义)

2、国际合作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是导致当代世界诸多矛盾与冲突的

根源。

(2)、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3、国际组织

(1)联合国(UN),是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法、俄)

(2)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

组织。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旗帜为“五环标志”

奥运精神“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其理想是“和平、友谊、进步”。格言:更高、

更快、更强。

(4)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6)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7)红十字会,旗帜为白底红十字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二)七年级下册

一、亚洲

1、海陆相对位置与面积: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本与欧

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地形三大特征:P5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3/4,除南极洲以外海

拔最高的大洲);

B、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最高的高原一一青藏高原、最高的山峰一一珠穆朗玛峰、世

界陆地表面最低处一一死海湖面);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为青藏高原,四周是平原)。

[亚洲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排列的群岛,为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3、气候特征:P7

A、气候复杂多样(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B、大陆性特征显著(地域

辽阔,南北的温差极大,沿海和内地的干湿差异悬殊);C、季风气候显著(地处世界最大的

大陆与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显著)。

季风发源地风向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夏季印度洋、太平洋偏南风:西南风、东热、湿给亚洲东部和南部

风南风带来丰沛的水汽和

大量降水

冬季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偏北风:东北风、西冷、干气温降低,降水不多

风北风

4、河流和湖泊:P10

河流分布特点:A、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入海;

B、内流区面积广大

主要河流:A、外流河长江(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黄河、湄公河(我

国境内称为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印度河、恒河等。

B、内流河锡尔河阿姆河(两河最终注入于咸海)

几个独具特色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里海(世界最大)、死海(湖面海拔最低)

5、人口与国家P12

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许多国家人口数量超过1亿(如:中国13亿多、

印度10亿多、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

国家:中国、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国。(对几个主要国家的首都要有印象)土耳其(安

卡拉)

6、时间

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为标准时间,往东往西各取7.5°(共

15°,一个时区)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

在格林尼治所在的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

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一东早西晚,早指数值大,晚指数值小)

点钟: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即东加西减)

日期: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反之加一天)

第一节东南亚

1、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3、地形:中南半岛一一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4、气候: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

5、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

6、马六甲海峡: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

洋与印度的海上通道。

7、著名物产: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主要特

产及出口最多的国家如下:马来西亚(锡),菲律宾(椰子和椰油),泰国(天然橡胶、棕

稠油),印度尼西亚(石油),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8、人口:居民主要属黄色人种,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9、国家和首都:

(1)新加坡一一“花园城市”;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柬埔寨

(金边);泰国(曼谷);缅甸(内比都)

(2)印度尼西亚一一“千岛之国”、“火山国”,东南亚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为

雅加达。

第二节南亚

1、位置和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南亚次大陆。

2、三大地形区:北部一一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一一德干高原。

3、两大河流: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和恒河(注入孟加拉湾)

4、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乞拉朋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

的地方。

5、农作物:水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分布于

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以恒河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

地区。

6、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和不丹),印度教(印度和尼泊尔),伊

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

7、主要国家: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10亿,首都新德里,印度的电脑软件

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西亚P46

1、位置:二洋三洲五海之地二洋:印度洋、大西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陆湖)

2、气候: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

(北回归线穿过该区,造成相当部分地区高温少雨)

3、物产:A、农作物:畜牧业(养羊)是传统的经济部门

灌溉农业(枣椰树)和节水农业(最突出的是以色列)

B主要矿产:歹辿

①、在世界上的战像: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②、石油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③、主要由旭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

④、石油输出线解

曼德海峡f红海―苏伊士运河一地中海f直布罗陀

海峡f大西洋一西欧

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一印度洋

、好望角f大西洋f西欧

b、波斯湾一霍尔木兹海峡一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一太平洋一日本

⑤、石油主要输往地区或国家:西欧、美国、日本

第四节欧洲西部P53

1、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北临北冰洋少、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曲折,

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见P53图2—25

2、欧洲联盟(简称EU),已发展成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

尔。

3、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各国工业部门较为齐全,综合实力雄厚,因地制

宜发展有特色的工业部门,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德

国:在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

4、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王国”

瑞典优质铁矿、廉价水电

丹麦畜牧业发达,素有“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海洋渔业发达

荷兰郁金香、风车,围海造陆

法国核电比重大

5、欧洲旅游业: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

瑞士冰雪皑皑的山峰,被誉为“世界公园”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

自然旅游资

法国景色如画的田园

罗马千年古都、斗兽场

维也纳音乐之都

巴黎艺术之都、城堡、教堂等,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凯旋门等

西班牙斗牛场

人文旅游资

意大利狂欢日、水城威尼斯、庞贝古城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目前,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欧洲在三大著名

旅游国。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P58

1、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周围海陆详见P58图2—29)

2、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太平洋和南印度

洋的一部分。

(周围海陆详见P59图2—31)

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其中,南极大陆为冰雪高原。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烈风、干燥(降水稀少)

南极地区平均气温比北极地区更低,原因:a、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量少;b、

冰雪反射作用;C、海拔高;d、海陆因素

3、资源:a、淡水资源(冰雪量多)

b、矿产资源(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金属等;南极地区:煤、铁、石油、天

然气等)

c、生物资源(北极地区:北极熊、海豹、海象等;南极地区:企鹅、海豹、磷虾

等)

4、人口:北极圈内,住着因纽特人和拉普人,而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5、科考活动:中国在南极地区所建考察站:A、长城站;B中由站(因其位置在南极圈以内,

故可以见到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章走近国家P65第一节日本

1、日本是一个东亚岛国。

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俄、朝、韩、中国相

望。

2、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岛屿组成。

首都:东京民族:大和民族通用语言:日语国花:樱花

3、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最大的平原:去率干厚)。

多山地与丘陵,使得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

因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窜士也是日本最高的

活火山)

4、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征:四季分明,降水较多,冬季较为

温暖,夏季较为凉爽,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降水多+地势落差大一水能资源丰富

5、经济:日本利用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管理,成为世

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位)。

经济模式:进口一加工一出口

贸易对象:蓑卧.中国、.欧训

日本是个岛国,故铁矿、石油、煤炭等

工业

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工业集中分布区:木干洋沿岸、激尸内

海/岸

日本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稻米、畜产、蔬菜为日本农业的三大部

农业业生产水平很高1']

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北海道渔场

6、主要城市:枣京(首都)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和奈良是日本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

第二节埃及

1、领土:非洲东北部+西奈半岛(亚洲)一一以苏伊士运河,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国

家。

2、人口: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其首都开罗,是非洲

最大的城市。

3、气候:北回归线从其南部经过,整个国家大部分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特征:终年炎热,

干燥少雨),南部地中海沿岸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发展中的工农业:

工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分布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农业

主要农产品长绒棉

5、旅游资源:历史遗迹一一金字塔、“木乃伊”、神庙等;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6、河流、运河:

A、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地区,为其两岸和三角洲成为埃及的主要

农业区提供了较丰富的条件(水源、土壤等),被埃及人民称为“母亲河”。

B、运河:苏伊士运河一一亚洲、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

7、主要城市:开罗(首都)、亚历山大。

第三节法国P41

1、法国领土轮廓大致呈六边形,西临大西洋,东南濒临地中海,东、东北及南部方位与其

他国家相邻。其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中(地跨塞纳河两岸)。P81

2、地形、地势:法国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气候:A、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温变化小,全年降水分配比较平均

B、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少。

4、经济: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利于农业发展,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农业

地中海沿岸地区葡萄种植广,技术好,葡萄酒出名

工业工业发达,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资源丰富,发电量中核电的比重高达70%

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使法国成为世界上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5、重要地形区、河流:巴黎平原塞纳河(注入大西洋)

第四节美国P84

1、领土:由美国“本土”(北美洲中部的美国国土主体部分)+阿拉斯加州(北美洲西北部)

+夏感费4I(太平洋中,属于大洋洲),共50个州和一个特区.

2、位置:A、海陆位置:美国主体部分东临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

接壤。

B、纬度位置:地跨恐带(夏威夷州)、承,(“本土”部分)、搴带(阿拉斯加州)

3、经济:高度发达,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

品鬟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淮?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晕多的国家。

A、农业: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小麦、大豆、玉米,乳肉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出

口根食

最多的国家,但咖啡、可可、天然等热带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农业生产特点:a、农业地区专门化、b、农业生产机械化

B、工业: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使之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大

国。

(a、“夕阳工业”一一传统工业;b、新兴工业一一以高技术为核心的工业部门)

东北部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近年来,工业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西

即发展。

4、人口与城市

A、人口:以白色人种为主,有色人种则以黑人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

湖附近。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之中。

B、主要城市:

华盛顿首都

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洛杉矶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好莱坞、迪斯尼乐园也位于

旧金山太平洋沿岸著名的天然良港,唐人街、“硅谷”都位于于此,是华△续多的

地区

5、城市与主要工业部I、

城市主要工业部门NBA球队

芝加哥交通中心公牛队

休斯敦宇航工业火箭队

西雅图飞机制造超音速队

底特律汽车制造(汽车城)活塞队

第五节巴西

1、巴西位于南美洲,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2、位置:A、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与安第斯山脉相接壤

B、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南回归线之内(因此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

3、地形:以平原(亚马孙平原)和高原(巴西高原)为主

A、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世界动植物王国"、“地球之肺”之称)。

B、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气候以热带草原为主,全年气温较高,有

着明显的干湿季区分。(为巴西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如:牛肉大量出口)

4、主要河流:亚马孙水系地跨高温多雨的南北,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

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在洪水季节,其河面变宽,有“河海”

之称。

其水量丰富的原因:a、支流多,且多分布于赤道南北;b、流域面积广;c、南、北、

西部比较高的地形,加之风向的影响,使这个区域易形成堆形两、对添两,因此水量特别丰

曷。

5、经济:发展迅速的经济,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发展中国家里的典型代表)。

A、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B、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

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及牛肉等)

资源:铁矿的产量与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丰富(伊泰普水电站―世界第二

大,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

6、人口与城市:A、人口: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以白种人为主,还有混血种人。

B、城市:a、圣保罗—巴西第一大城市;b、里约热内卢—第二大城市和最

大海港;

c、.四利乎(首都)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特点

东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北半球

我国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

心线心线的相交处

最南端曾母暗沙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各地时间采用“北京时间”(东8区

的区时)

领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2、行政区划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参照课本P7和

P8)

简称“三字经”: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

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掌握部分省区的形状及以河流和历史为简称的省区)

3、人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为13亿多,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为界

4、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

是回族,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2)民族分布: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等边

疆地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3)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一一蒙古族;泼水节——傣族;维吾尔族、回族一一开斋节;

藏族----雪顿节;白族---三月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地形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界山主要地形

第一级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高原为主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二级阶梯高原和盆地

第三级阶梯平原和丘陵

主要山脉

(1)东西走向: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

(2)东北一西南走向: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一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主要地形区

名称分布特点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高、寒)

位于我国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四内蒙古高原

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平、绿)

西起祁连山脉东端、东到太行山麓,

高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以古长城为界,

原(高、黄)

南到秦岭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云贵高原主要包括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

(崎岖)

塔里木盆地(最大)内陆盆地,内部比较平

位于我国西北部内陆的新疆境内

四准嚼尔盆地(最北)坦,多沙漠、戈壁

大内陆高原盆地,多沙漠

柴达木盆地(最高)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盆戈壁

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成

四川盆地(最富)位于我国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

都平原较为平坦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最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南临渤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

平华北平原(最整)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

长江中下游平原(最

西起巫山,东抵海滨河渠如网,“鱼米之乡”

低)

主辽东丘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