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工程水处理工艺与技术手册TOC\o"1-2"\h\u28028第一章水处理概述 2294771.1水处理的基本概念 2146061.2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313274第二章水质监测与评价 3108292.1水质监测指标与方法 4279362.2水质评价标准与体系 425109第三章物理处理方法 5315153.1沉淀与澄清 5306663.2过滤与膜分离 5235943.3消毒与氧化 619121第四章化学处理方法 6274824.1混凝与絮凝 6181974.1.1混凝 7131694.1.2絮凝 714454.2化学氧化与还原 7182694.2.1化学氧化 778524.2.2化学还原 7130644.3吸附与离子交换 761584.3.1吸附 7286384.3.2离子交换 719507第五章生物处理方法 8252365.1好氧生物处理 8228545.2厌氧生物处理 8214715.3生物膜法 825460第六章深度处理技术 992886.1活性炭吸附 925696.1.1活性炭吸附原理 9151666.1.2活性炭吸附影响因素 9119406.1.3活性炭吸附应用实例 9297156.2膜生物反应器 9263266.2.1膜生物反应器原理 1080736.2.2膜生物反应器分类 10296716.2.3膜生物反应器应用实例 10100076.3光催化氧化 10147446.3.1光催化氧化原理 1018116.3.2光催化氧化影响因素 10133356.3.3光催化氧化应用实例 1016222第七章工业废水处理 10119107.1有机废水处理 1057047.2无机废水处理 11181137.3混合废水处理 1110184第八章城市污水处理 12287448.1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12192618.2污泥处理与处置 12305778.3污水再生与利用 1227720第九章农业废水处理 13203159.1农业废水特点与来源 1360289.2农业废水处理技术 1320969.3农业废水资源化利用 1416976第十章饮用水处理 143090210.1饮用水处理工艺 141955010.2饮用水处理设备 151569010.3饮用水安全与卫生 1530090第十一章水处理工程设计与施工 153268611.1水处理工程设计与原则 15327311.1.1水处理工程设计的任务 162210111.1.2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原则 161615111.2水处理工程施工与管理 161494111.2.1水处理工程施工 16625411.2.2水处理工程施工管理 161516711.3水处理工程验收与运行 172193211.3.1水处理工程验收 17408911.3.2水处理工程运行 1719910第十二章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 172916812.1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 171681712.2水处理设施故障处理 182429112.3水处理设施环保与节能 18第一章水处理概述1.1水处理的基本概念水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或转化,以达到净化水质、保护环境和满足特定用途的目的。水处理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两大类。污水处理是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含有污染物的水体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饮用水处理则是对自然水体进行处理,使其符合饮用水标准,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水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阶段。预处理主要目的是降低水中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的含量,为主处理创造良好条件;主处理是针对水中的特定污染物进行去除或转化,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方法;后处理则是对经过主处理的水进行深度净化,以满足更高水质要求。1.2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以下是水处理技术的一些主要发展趋势:(1)生物处理技术的优化与创新生物处理技术是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优化现有生物处理工艺、开发新型生物处理技术以及提高生物处理效果。例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传统生物处理技术的改进,以及微生物絮凝、酶制剂等新型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2)化学处理技术的拓展与应用化学处理技术在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开发新型高效化学药剂、提高化学处理效果以及降低化学处理成本。例如,高级氧化技术、电化学技术等新型化学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3)物理处理技术的创新与集成物理处理技术在水处理中具有简便、高效的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创新物理处理技术、提高物理处理效果以及实现物理处理技术的集成。例如,膜分离技术、磁分离技术等新型物理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进一步优化水处理工艺参数、实现水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与优化以及提高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5)资源化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紧张,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还包括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例如,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等。(6)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环保型水处理技术是指在处理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研发新型环保型水处理技术、优化现有水处理工艺以及提高水处理设备的环境友好性。第二章水质监测与评价2.1水质监测指标与方法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为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水质监测指标主要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1)物理指标物理指标主要包括水温、色度、浊度、嗅味、电导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基本特征和污染程度。例如,水温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色度和浊度反映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电导率可以反映水体中溶解盐类的浓度。(2)化学指标化学指标包括pH值、总硬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氮、总磷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中化学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例如,pH值反映水体酸碱程度,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COD和BOD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3)生物指标生物指标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微生物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物多样性。例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水体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底栖动物和微生物可以反映水体底质的污染程度。水质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现场监测主要利用便携式仪器对水体中的物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实验室分析则需要对水样进行采样、预处理和分析,以获取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2.2水质评价标准与体系水质评价是依据水质监测数据,对水体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进行评估的过程。水质评价标准与体系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1)评价标准我国水质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和《海水水质标准》等。这些标准规定了各类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以及水质分级标准。(2)评价方法水质评价方法包括单项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单项评价法是针对某一污染物浓度进行评价,如单项指数法、单项标准指数法等。综合评价法是对多个污染物浓度进行综合评价,如综合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等。(3)评价体系水质评价体系包括水质监测、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建立健全水质评价体系,可以提高水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水质监测网络,为水质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在水质评价过程中,还需关注水环境容量、水生态状况、水功能区划等因素,以全面评估水质状况。同时加强水质监测与评价技术创新,提高水质管理能力,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第三章物理处理方法3.1沉淀与澄清沉淀与澄清是物理处理方法中的一种,主要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的预处理和后处理。沉淀是指通过重力作用,使水中的悬浮物质下沉到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澄清则是在沉淀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絮凝剂等化学药剂,使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后续处理。沉淀与澄清的主要设备包括沉淀池、澄清池等。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水处理要求的不同,沉淀与澄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沉淀:适用于水质较好,悬浮物含量较低的水源,通过自然沉降实现固液分离。(2)絮凝沉淀:适用于水质较差,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水源。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成絮体,加快沉降速度。(3)斜板沉淀:利用斜板提高沉淀效率,适用于处理水量较大,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水源。3.2过滤与膜分离过滤与膜分离是物理处理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等杂质。过滤是指通过具有特定孔径的过滤介质,将水中的悬浮物截留,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常见的过滤设备有砂滤池、活性炭滤池等。过滤方法包括:(1)快速过滤:适用于处理水质较好,悬浮物含量较低的水源。(2)慢速过滤:适用于处理水质较差,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水源。(3)深层过滤:利用滤料层较厚,提高过滤效果,适用于处理水量较大,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水源。膜分离是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将水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的过程。常见的膜分离技术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具有以下优点:(1)分离精度高,可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微生物等杂质。(2)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3)节能环保,无需添加化学药剂。3.3消毒与氧化消毒与氧化是物理处理方法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保障水质的卫生安全。消毒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过程。常见的消毒方法有:(1)氯化消毒:利用氯气或次氯酸钠等氯化剂,杀灭水中的微生物。(2)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辐射,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活性。(3)臭氧消毒: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杀灭水中的微生物。氧化是指利用氧化剂,将水中的有害物质氧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常见的氧化方法有:(1)氯氧化:利用氯气或次氯酸钠等氯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还原性物质等。(2)臭氧氧化: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物质等。(3)过氧化氢氧化: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性,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物质等。第四章化学处理方法4.1混凝与絮凝混凝与絮凝是水处理中常用的化学方法,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溶解物。这两种方法在水处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介绍。4.1.1混凝混凝是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从而互相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以便于后续处理过程将其去除。常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硫酸亚铁、明矾、氯化铁等。混凝过程中,胶体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被消除,使得颗粒易于聚结。4.1.2絮凝絮凝是在混凝的基础上,通过投加高分子混凝药剂,使已凝聚的微小颗粒进一步聚结成较大的絮凝体。常用的絮凝剂有聚丙烯酰胺(PAM)、聚铁(PE)等。絮凝剂溶解后,会形成高分子聚合物,通过架桥作用将微小颗粒粘结在一起,加速颗粒沉降。4.2化学氧化与还原化学氧化与还原是利用化学反应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使其转化为无害或易于处理的形式。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4.2.1化学氧化化学氧化是通过投加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为无害物质。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氯气等。化学氧化法在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消毒、去除异味、降解有机物等。4.2.2化学还原化学还原是通过投加还原剂,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还原为无害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硫化钠、亚硫酸钠等。化学还原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在某些特殊场合,如去除重金属离子、降解硝基化合物等,具有较好的效果。4.3吸附与离子交换吸附与离子交换是利用固体吸附剂或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4.3.1吸附吸附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如活性炭)或絮体物质(如聚铁)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吸附在其表面,从而实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吸附法在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去除异味、去除有机物、去除重金属离子等。4.3.2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可交换离子与废水中的污染物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离子交换法在水处理中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硬度、碱度、重金属离子等。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有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等。第五章生物处理方法5.1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一种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实现废水的净化。好氧生物处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在废水中的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氧化分解的方法。活性污泥实际上是一种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主要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生物膜法则是通过微生物在固体填料上形成生物膜,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好氧生物处理的优点在于反应速度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且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目前好氧生物处理法广泛应用于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处理。5.2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点在于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能耗较低,且可以产生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但是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臭气,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处理效果受到废水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5.3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固体填料上形成生物膜,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的处理方法。生物膜主要由大量的菌胶团、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组成。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与活性污泥一样具有吸附和降解有机物的功能。生物膜法具有以下优点:处理效果好,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较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适应废水水质变化;运行管理简便,维护费用较低。但是生物膜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填料容易堵塞,生物膜脱落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生物膜法可根据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不同的填料和工艺,如碎石、煤渣、塑料填料等。生物膜法在我国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六章深度处理技术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深度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章主要介绍三种深度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膜生物反应器和光催化氧化。6.1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一种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功能,去除废水中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的方法。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微孔结构以及良好的吸附功能,因此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6.1.1活性炭吸附原理活性炭吸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指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通过范德华力、氢键等作用力与活性炭表面发生吸附。化学吸附则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吸附质与活性炭表面发生结合。6.1.2活性炭吸附影响因素活性炭吸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活性炭的粒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废水pH值、吸附时间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条件优化活性炭的吸附功能。6.1.3活性炭吸附应用实例活性炭吸附在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如化工废水、制药废水、印染废水等。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活性炭吸附应用实例:某化工企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进行处理。经过吸附处理,废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6.2膜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将生物处理和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工艺。它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等特点,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6.2.1膜生物反应器原理膜生物反应器通过生物膜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再利用膜分离技术将生物膜与处理后的废水分离。膜生物反应器具有生物浓度高、污泥龄长、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特点。6.2.2膜生物反应器分类根据膜材料和膜组件的不同,膜生物反应器可分为平板膜MBR、中空纤维膜MBR、管式膜MBR等。各种膜生物反应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6.2.3膜生物反应器应用实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处理规模为10,000吨/日。经过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有效地减轻了环境压力。6.3光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是一种利用光催化技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无污染、低能耗、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6.3.1光催化氧化原理光催化氧化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活性氧化物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光催化剂主要有TiO2、ZnO、CdS等。6.3.2光催化氧化影响因素光催化氧化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催化剂种类、光源强度、反应温度、废水成分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条件优化光催化氧化过程。6.3.3光催化氧化应用实例某制药废水处理项目采用光催化氧化技术进行处理。经过光催化氧化处理,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达到了90%,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第七章工业废水处理7.1有机废水处理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食品、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有机废水处理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包括调节、离心分离、沉淀、除油、过滤等。这些方法主要针对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油脂进行处理。化学处理法:包括中和、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这些方法通过化学反应破坏有机物的结构,降低其浓度。物理化学处理法:包括混凝、气浮、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这些方法利用特殊的物质或设备将有机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生物处理法:包括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适用于BOD5/COD比值较高的废水,而厌氧生物处理适用于高浓度、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和污泥。7.2无机废水处理无机废水主要来源于电镀、矿物加工等行业,含有大量的无机污染物。无机废水处理的关键是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有害成分。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无机废水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包括调节、沉淀、过滤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无机盐。化学处理法:包括中和、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通过化学反应将无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物理化学处理法:包括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等,利用特殊的物质或设备将无机污染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7.3混合废水处理混合废水是指同时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废水,其处理难度较大。混合废水处理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处理工艺,实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有效分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混合废水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通过调节、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化学处理法:利用中和、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破坏有机物的结构,同时去除无机污染物。物理化学处理法:采用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技术,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法:根据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成分,选择合适的好氧生物处理法或厌氧生物处理法,实现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在混合废水处理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合理确定处理工艺流程,保证处理效果。根据废水特点,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强化监测和调控,保证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加强污泥处理和处置,防止二次污染。第八章城市污水处理8.1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阶段。预处理阶段主要是对污水进行物理处理,包括粗细格栅、初沉池等,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大颗粒物等。生化处理阶段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缺氧生物处理、微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等。深度处理阶段则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包括混凝气浮处理、石英砂过滤、生物活性炭过滤和UV杀菌消毒等。8.2污泥处理与处置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污泥处理与处置是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泥处理主要包括浓缩、脱水、稳定和资源化利用等环节。浓缩和脱水可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减少污泥的体积。稳定处理可以消除污泥中的有害成分,降低污泥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化利用则是将污泥转化为有机液体肥料、建材砌砖等资源。污泥处置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等。填埋是将污泥填埋在指定的垃圾填埋场,但需要注意污泥的稳定性和防渗功能。堆肥是将污泥与农作物秸秆、绿肥等混合,经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有机肥料。焚烧是将污泥进行高温焚烧,减少污泥体积,同时回收能量。8.3污水再生与利用污水再生与利用是指将处理后的污水经过深度处理,使其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然后回用于生活、工业、农业等领域。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双膜法工艺、反渗透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双膜法工艺是将污水经过预处理、生化处理、生态膜处理等环节,使其达到生活杂用水质标准。反渗透技术利用半透膜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从而实现污水再生。离子交换技术则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污水中的离子去除,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领域包括城市绿化、景观补水、工业冷却、生活杂用等。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污水再生利用在城市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第九章农业废水处理9.1农业废水特点与来源农业废水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农田灌溉水、养殖业废水、农产品加工废水等。农业废水具有以下特点:(1)废水量大:我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以上,因此农业废水产生量巨大。(2)污染物种类繁多:农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3)污染程度较轻:相较于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的污染程度较低。(4)季节性强:农业废水产生量与农业生产季节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农业废水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田灌溉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灌溉水会带走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同时也会带入农药、化肥等污染物。(2)养殖业废水:养殖业废水主要包括畜禽粪便、饲料残渣、病原微生物等。(3)农产品加工废水: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油脂、蛋白质等。9.2农业废水处理技术农业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法。(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离心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絮凝等,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主要用于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农业废水处理技术:(1)沉淀法:通过加入絮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2)活性污泥法: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3)厌氧生物处理: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菌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4)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代谢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9.3农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农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农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农业废水资源化利用途径:(1)农田灌溉:将处理后的农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2)养殖业用水:将处理后的农业废水用于养殖业,降低养殖成本。(3)污水处理厂水源:将处理后的农业废水作为污水处理厂的水源,提高污水处理效率。(4)污水污泥资源化:将处理后的污水污泥用于土地改良、制备有机肥料等。(5)热能回收:利用农业废水中的热能进行供暖、发电等。通过农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既可以减轻农业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又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十章饮用水处理10.1饮用水处理工艺饮用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阶段。预处理主要目的是降低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含量,为主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预氧化、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主处理阶段是饮用水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混凝沉淀是通过添加混凝剂,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过滤和沉淀。过滤则是利用过滤介质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拦截,提高水质。消毒则是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保障饮用水安全。常见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后处理阶段主要是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饮用水需求。常见的后处理方法有离子交换、反渗透、电渗析等。10.2饮用水处理设备饮用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水源采集设备、预处理设备、主处理设备、后处理设备以及检测与控制系统。水源采集设备主要包括取水泵房、输水管道等,用于将原水输送到处理厂。预处理设备有预氧化设备、活性炭吸附装置、膜分离设备等。主处理设备包括混凝沉淀池、过滤器、消毒设备等。后处理设备主要有离子交换装置、反渗透设备、电渗析设备等。检测与控制系统则负责实时监测水质、设备运行状态,并自动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保证水质达标。10.3饮用水安全与卫生饮用水安全与卫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水质指标,保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同时要加强水源保护和监测,防止水源受到污染。还要加强饮用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水质合格率。在日常生活中,居民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定期清洗饮水器具,避免水质受到二次污染。同时要加强饮用水卫生宣传,提高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认识,共同维护饮用水卫生。第十一章水处理工程设计与施工11.1水处理工程设计与原则水处理工程是通过对水源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以达到水质标准的过程。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原则是保证水质安全、经济、可靠的基础。11.1.1水处理工程设计的任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处理对象:根据水源类型、水质指标和处理要求,确定水处理工程的处理对象。(2)选择处理方法:根据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3)设计处理工艺:根据所选处理方法,设计合理的处理工艺流程。(4)设备选型与参数:根据处理工艺,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和参数。(5)设计构筑物:根据设备布置、管道走向等要求,设计构筑物。(6)设计辅助设施:包括配电、自动化控制、监测、化验等辅助设施。11.1.2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原则水处理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设计应充分考虑水源特点、处理要求等因素,保证处理效果。(2)安全可靠:设计应保证水质安全、设备运行稳定,降低风险。(3)经济合理:设计应尽量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环保节能:设计应采用环保、节能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灵活适应:设计应考虑未来水质变化、技术更新等因素,具备一定的适应性。11.2水处理工程施工与管理水处理工程施工与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环节。11.2.1水处理工程施工水处理工程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队伍等。(2)土建施工:包括构筑物、管道、阀门等。(3)设备安装:包括设备就位、管道连接、电气设备安装等。(4)调试运行:包括设备调试、工艺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超前校正的课程设计
- 茶杯包装课程设计
- 茶叶销售直播课程设计
- 2024年度企业重组财务顾问服务合同
- 2024年度融资租赁合同租赁物规格与租金计算
- 二零二四年仓库钢管承包经营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商场导购标识牌制作合同
- 2024年成都二手住宅交易合同样本
- 2024年度智能化工厂设备维修与保养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北京短租个人租房合同
- 创新实践(理论)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引导与危机应对
- 泡利不相容原理
- 呼吸内科常见病诊疗
- 骨科常见的麻醉方式和术后护理
-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
- 全国第八届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教学设计正余弦定理应用举例
- 澄明之境:青泽谈投资之道
- 《感恩父母》PPT优秀课件
- 服装公司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 DB44T 1830-2016蒸压釜快开门联锁装置安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