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案_第1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案_第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案_第3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案_第4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围绕“亲情”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学习时,要重视

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

《装父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通过回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

子,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以及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作者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

抗争。这种生存情况下写出来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体会文中流

露出的情绪,找出文中感情丰富的语句,体会其情感。同时反思一下:沐浴在亲情中的我们,

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恩和回报呢?

《散步》选自《中国青年报》,通过讲述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故事,表现了家人之间浓浓

的亲情。内容看似比较浅,但是仔细品味,不难发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

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个温暖的家。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耍有感情地朗读本文,读出其中的情味,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这样的温情。

《散文诗二首》包含《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篇散文c《金色花》选自《泰戈尔

诗选》,《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金色花》想象小孩子

变成了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表现了母子情深。《荷叶•母亲》写作者看到雨中荷叶护莲,联想到

母爱,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之情。

《〈世说新语〉二则》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包含《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两篇

散文。《世说新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较为出

名的两则。学习本文时,注意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写作学会记事”要求学生将事情写得生动具体,且有真情实感,提高其写作记叙文的能

力。“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让学生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认清自我,

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提高整体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抓住精彩的、关键的词句进行理解、赏析,学习并积累课文白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

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其情感体验。

2.锻炼学生在写作中记事的能九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3,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其情感体验。

1

教学难点

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教学措施

1.默读法.学习默读,重在强调一气呵成地通读全文,遇到生僻字,可先跳过,日的是整体

感知课文,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

2.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人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

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举法.充分发挥主休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机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同时注意培

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课时安排

《秋天的怀念》...................2课时

《散步》........................2课时

《散文诗二首》...................2课时

《世说新语》二则.................2课时

《写作》.........................2课时

《综合性学习》....................2课时

5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积累优美的语句。

2.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凤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

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方法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母爱的伟大,思考生命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W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文中运用细节描写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2.感受母爱的伟大,懂得感恩和回报,思考生命的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一个让人容易感伤的季节。那飘零的黄叶,那南飞的雁群……

都有可能引发我们不尽的感伤。作家史铁生在菊花开得泼泼洒洒的时节想起了逝去的母亲,

悲悔交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

2

真情吧。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消平湾》《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背景资料

作者在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

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

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

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3.知识链接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

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作用:①插人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②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③使文章脉络清晰;④使文章结构紧凑。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憔悴(qidocui)侍弄(shi)捶打(chui))诀别(ju6)淡雅(yd)烂漫

(Ianman)翻来覆去(f£i)悄悄(qiao)悄然(qido)

宿舍(su)星宿(xiu)什么(shen)什锦(shi)鲜血(xue)

(2)词语释义

瘫痪: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

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

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没有规律。

沉寂:十分寂静。

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恳求。

神色:神情。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里啰唆。

敏感: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深泞•开幺夯程府深

泼泼洒言:水泼洒的样子。文中形容花开得茂盛。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答案示例: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

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事,表现了母亲

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2.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答案示例:课文写了四件事: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3

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文章的字词,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文章的具体

内容。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相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1答案示例:课文两次写到秋天,第一次是在母亲即将去世前(第1自然段第二句“望着望

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和第3自然段第一、二句中“窗外的树叶"涮涮啦啦'地飘落”和“北海

的菊花开了”体现出来的);第二次是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去上海看花(第7自然段“又

是秋天”)。

2线索:看花。“我”不同意母亲带“我”去看花一一“我”答应同母亲去看花一一妹妹

推“我”去看花。

二、新课导入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

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史铁生的遭遇和经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将体会到更

多。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L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

答案示例:脾气暴怒无常。表现为: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2)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3)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示例:(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3)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

3.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

答案示例;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

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

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

儿红红的,看着我。

答案示例:动作、神态描写。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

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悄悄”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对儿子的理解,为

儿子伤心,突出了母亲的细心;“偷偷”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

爱;眼边儿“红红”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

答案示例:动作、语言描写。“扑”“抓”“忍”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痛

苦的心情,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答案示例:神态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己病入膏肓;“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答案示例: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说明了“我”

答应去看菊花使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江敏感。

答案示例:心理描写。怕“我”想到自己瘫痪,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表现出母亲的细心。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1.本文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表达“我”的愧疚和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文章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

“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答案示例:“秋天的怀念”是指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母亲是秋天病逝的,

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

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重新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

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文章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表现"我”人生态度的变化的?

答案示例:“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一、“要好好儿活”(再生)。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几十年后,回忆起母亲,史铁生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请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

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

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

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

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一而这样的母亲,注

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答案示例;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

之情;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作者完全理解母亲了……

四、课堂小结

“秋天的怀念”并不是指对秋天的怀念,而是指在秋天这一特定的时令的怀念。作者徜

徉在菊花丛中,怀念的不仅是母亲用心良苦的深恩厚爱,更是母亲身体力行教给他面对苦难的

精神力量,是母亲给他第二次生命的爱,是母亲对他勇敢而坚强的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当

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

家从这篇文章中,不仅仅是看到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相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

秋天的母亲忍受病痛,央求“我”去看花伟大

怀念母亲临终前牵挂儿女无私

“我”和妹妹去看花,懂得母亲的心意一

教学反思:

5

6散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信服、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以小(细节、情节)见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的写作方法。领悟用细节

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M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

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

实纯真的亲情。

2.品读课文中优美的语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生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一亲情。其

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

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对,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

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

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

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小说《透支时代X陪都旧事》花样年月》,散文《散步》等。作品集

有《莫怀戚中短篇选》.

2.背景资料

《散步》写于1985年,当时莫怀戚的父亲刚去世。照料了父亲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失

去了生活的目标,身体状况变得很糟糕。莫怀戚的弟弟是医生,他认为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

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这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

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作者对“生命”与“责任”的感受和思考。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熬(do)嫩芽(诧n)分歧(qi)一霎时(shG)拆散(chdi)水波粼粼(Un)新绿Q€i)

熬夜J(d。)绿林好汉(1U)熬白菜(G。)劳累(1M)累赘(16i)积累(16i)强壮(qid

ng)勉强(qidng)倔强(ji6ng)

(2)词语释义

6

信服:相信并佩服。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

一霎时.:极短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委屈:使人受到委屈。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答案示例:①散步的时间:初春

②散步的地点:南方的田野上

③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儿子、妻子

④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⑤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⑥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2.祖孙三人面对“岔路”,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你知道他们选择了什么,理由分别是

什么吗?

答案示例:母亲:走大路大路平顺,母亲己风烛残年(她老了,身体不好)

儿子: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儿子的好奇心强,喜

欢美的风景

我:走大路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是第一位的

3.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答案示例: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字词读音和释义,了解了课文的整体含义。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一②T③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一④

一⑤一>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一答案示例:全家一起散步“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二、新课导入

在这条充满着阳光、充满着温馨的乡间小路上,家庭的小矛盾解决了,但爱的故事却在继

续延续……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答案示例:因为小路难走,恐怕梢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稔很慎重。

表现了“我”和妻子的责任感,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妻子的认识。

答案示例:母亲:能听从儿子的劝告来散步,可见母亲性格温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

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可见母亲善艮、无私、关爱家人。

7

“我”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

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

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

妻子: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能和丈夫齐心办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

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一位贤妻。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请赏析下面句子。

1.写景的句子

⑴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编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

芽儿也丝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答案示例:这句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

读后使人们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祥和、欢乐的情绪。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

塘。

答案示例:这句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祖母

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老师适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

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答案示例: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

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

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答案示例:对比巧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

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

答案示例:句子:①有的浓,有的淡。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⑤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利富有情趣。(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个

自然段,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示例:“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己过去的时代和世界;

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代中

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己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

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自己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

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第2自然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插叙。补充说明散步的原因,突出孝敬父母这一中心。

2.散步这样的小事,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得波澜起伏的?

答案示例:作者采用了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被“我”劝出来了,解决大小路

的分歧一“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

8

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3.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大词小用,以小见大,你能找出几例吗?为什么要用这种写

作手法呢?

答案示例: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①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我

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②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二③”好

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二这样的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

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表达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

和重视。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

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答案示例:要点:可以是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或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四、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

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

园。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总起一一散步的地点、人物

[■散步原因

散步分述」散步时的景色及乐趣尊老爱幼

产生分歧及解决方法

教学反思:

7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匿笑、沐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和感情基调,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通过描绘画面,表达出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和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9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

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世上对我们好

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

^有关母亲与孩子的《金色花》,看看母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T941),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X新月集X园丁集》

飞鸟集》等。1913年,因其作品《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

2.知识链接

散文诗是一种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一般表现作者的某些小感触,描写

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段,题材丰富,形式短小灵活。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

特点,本质上属于诗,也属于散文,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给读者美和想象;

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

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匿笑(ni)沐浴(mUyu)祷告(ddo)嗅(xifi)罗序胡那(m5yan)

(2)词语释义

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

沐浴:洗澡。

三、朗读指导

1.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

这些场景表达了什么主题?

答案示例: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着孩

子。

2.要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感,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答案示例: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叩合作擦穷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了体裁和作者,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聆听课文的朗诵,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答案示例:调皮的孩子、美丽的妈妈、绽放的金色花……

2.孩子把自己想象成金色花,变成企色花后,仙又干了哪些事情呢?

答案示例: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地开放花辫儿,

看着妈妈工作;将小小的影子投在妈妈的书页上;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妈妈的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

3.听读后,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

答案示例:一个莪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10

答案示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

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答案示例: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

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的书页上。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

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

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位怎样的妈妈?

答案示例: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金色花》的写作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抒发的?

答案示例: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是借助金色花来抒发的。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印度的圣树上

的花朱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口,天使送你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成什么来

陪伴财妈?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答案示例:变成影子想时妈姆说:妈妈、我愿意是体的影子、峰斡陪注舜的身边、衮咻沐

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缓她照者,祢是石篦如道、我就在弥的身边?

五、课堂小结

孩于寸姆妈的爱是美丽而圣洁的、只有金色花才盖代表这份真学的爱:同样、妈妈对我们

的爱也是美丽而圣洁的让我们感谢妈妈为我们所微的点点滴滴、迪像作者一样大胆表达出对

妈妈的爱吧!

六、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

一捉迷藏一一看妈妈工作

r让妈妈嗖香

金色花三次嬉戏投影于书页L回报母爱

[牛棚中现形

L母子对话一一我不告诉你」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朗读一遍《金色花》.

二、新课导入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

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爱的散文诗《金色花》,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

名作家冰心的歌项母爱的另一首散文诗一一《荷叶・母亲》。

三、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冰心(1900T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1919年,她以〃冰心”

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11

《樱花赞》等。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并蒂(di)姊妹(zl))梗(gMg)菌苗(hdnddn)徘徊(p«ihudi)荫蔽(yin)

(2)词语释义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苗苗: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适意:舒适。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鼓斜:倾斜,歪斜、

覆盖:遮盖.

慈怜:慈爱怜惜.

四、朗读指导

这首散文诗适合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答案示例:适合用舒缓、柔和的语调、带着浓浓的情感期读。

五、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点明文章主行的是哪一句?其表达方式是什么?

答案示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蔽?

表达方式:抒情、议论。

2.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烦闷-不适意一不宁的心^散尽了。

3.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答案示例:送莲(第1自然段)-忆莲(第2,3自然段)-看莲(第4~7自然段)-悟莲(第8,9自

然段)

1.文中写丁儿次看红莲,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答案示例

天气情况红莲的样子

一看红莲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开满了,亭亭玉立

二看虹莲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左右岐科,无依无靠

三看红莲雨势并不减退在火荷叶的稷盖下不摇动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样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

荫蔽下的幸福。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

蔽?”中“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红莲”是“我”,

“荷叶”是母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花、叶喻人,深情赞颂了母爱,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作者插叙九年前和祖父赏莲的事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作者插叙九年前和祖父赏莲的事是为后义做铺垫,暗示了“我”与红莲的关系。

12

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来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盛开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

在一起,为下文埋下伏笔。

2.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为什么作者的

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

答案示例: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十分关注花

的命运。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请你根据例句仿写。

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

蔽?

答案示例: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冷风中

的温暖?

六、课堂小结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冰心的《荷叶・母亲》,晶

莹璀璨,耐人寻味。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谢谢!妈妈,你辛苦了!

妈妈,我爱你!)

其实,一声“谢谢”远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让我们将“母

爱”珍藏心间,怀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帮母亲洗洗脚,刷刷碗,拖拖地,再陪母亲散散步,

说说话,聊聊天,以我们的寸草心,略报二春晖吧!

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板书设计

两缸莲花一一引出回忆

荷叶•母亲J「红莲绽放一一引人关注]歌颂

赏雨中莲花一雨打红莲一一心神不宁

荷叶护莲一一,心情释然」母爱

教学反思:

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义。

2.抓住人物的语言,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用运用对话、对比刻画人物,以及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描营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学习文章摹景状物的方法和运用对话、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仁慈的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

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主要作品有与自己门下

文人共同撰写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及志怪小说《幽明录》。

2.知识链接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

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它的特

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

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

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3.检查预习

(1)重难字

讲诊(ICm)雪牌(zhbu)拳可坦(chGani)柳筌(xCi)无姿(yi)

(2).古今异义

儿女:

古义:子女,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例:与儿女讲论文义。

今义:儿子和女儿。

因:

古义:趁、乘.例:未若柳絮因风起。

今义:因为。

(3)词类活用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三、朗读指导

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

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疏通文意

L重点词语解释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讲解文章的义理。

14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不及。

2.重点句子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五、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一共提到了几个比喻?分别是什么?

答案示例:两个。第一个比喻,将雪落之态比喻为“撒盐空中二第二个比喻,以柳絮飞落

之态喻落雪,含蓄深刻。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涵盖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口”“俄而雪

骤”才能弓I出“咏雪

Z“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答案示例: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答案示例:D柳絮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2预示

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答案示例:作者更欣赏“未若柳絮因风起”。作者虽然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

相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镉的才气。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盟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答案示例: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

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据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盟的才气。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答案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

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一韩愈《春雪》千里黄云白日魄,北风吹雁雪纷纷。一一高适

《别董大》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拿到一篇文言文,应该怎样去读准字音,怎样去读通、读懂文章的意思。

带着今天的学习收获,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第二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时候,一

定会更加顺利。

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板书设计

15

-交代背景:人物、事件、环境赞誉

一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道

咏雪-叙述事件」两答J兄子-撒盐空中■据才

【兄女-柳絮因风起气

补叙身份:谢道银-无奕女、王凝之妻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她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谢道福。她很有才华,且有丰富的想象力。

二、新课导入

《咏雪》的故事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呢?我们今天将了解这个问题的答

案,并且还要学习里面的一则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

三、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

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部文言志人

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存有三卷。

2.检查预习

(1)重难字

尊君在不(fou)非人哉(zai)

(2)通假字

尊君在不(f6u)(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3)古今异义

期:

古义:约定.例:陈太丘与友期行。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委:

古义:舍弃。例:相委而去。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去:

古义:离开。例:相委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引;

古义:拉,牵拉。例:下车引之。今义:引导。

顾:

古义:回头看。例:元方人门不顾。今义:照顾。

(4)词类活用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作动词,约定)

②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四、朗读指导

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

五、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16

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摩国真

戏:玩耍,游戏。大公侧元

哉:语气助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说。

贝I」:就。

顾:回头看。

2.重点句子翻译

(1)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

朋友才到。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六、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试着将下面的句了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去后(_)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_)答曰:"(_)待君仄不至,己去。”

答案示例:友太丘友元方我父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窕

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

答案示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二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

答案示例:元方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

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

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感到惭愧。

3.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

答案示例: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友人:无信无礼,但知错能改。

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盖意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答案示例: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

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2.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人门不顾”是否失礼?

答案示例: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

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

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

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

17

涵养。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本文是怎样详略得当地剪裁情节的?

答案示例:本文的侧重点在于说明做事要讲信用,讲礼貌。围绕这一中心,文章略写了陈

太丘等友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情节剪裁合理,详略得当。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

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口:“吾久欲注,尚未了。

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选自《世说新语》)

七、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

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

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八、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九、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据理驳斥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正直明理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聪慧善辩

教学反思:

写作学会记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懂得写事件要抓重点。

3.努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鼓励多角度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

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学以来,我们一直认真观察、钵验初中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是一种

18

良好的习惯,也是我们在写作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同学们在记事过程中还仔在着一

些问题,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有所提高。

文题展示

1,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

丰满,生动一此。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

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略妻小心。

2,以《那一次,我真》为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

字.

3.我们每个人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