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
1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总体上来说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
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二、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培养目标
本学期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
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
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
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
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
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
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根据本学期地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等情况,我决
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1、强亿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2、学生运用所学的地
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4、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
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
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5、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
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
生的学习基础。6、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
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
第一章61-4
第一次月考及考试分析25
第二章86-9
期中考试及考试分析210
第三、四章1411-17
总复习418-19
期末考试20
2
目录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第二节人口
第三节民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第二节气候
第三节河流
第四节自然灾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木特征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
第二节农业
第三节工业
3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
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
距离: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
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知道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行政区,记住它们
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
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
的深刻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了解中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
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恩国情。这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征,进
而了解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
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能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它各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
情分析:
学生的地图阅读有了一定能力,空间分布描述能力较差,综合分析、归纳能力有
待进一步提同。
教学重点:
1、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
2、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
教学难点:
1、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省级行政区的分布。
教法选择:
小组探究法、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板书课题第一节疆域
一、学习目标
师:“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
4
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疆域的基本概况,并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
教材第2—5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找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
2、完成P3活动题1,归纳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我国领土的最东、西、南、北端分别位于哪里?
4、哪些数据可以体现我国的疆域辽阔?
5、我国濒临的海洋由北到南分别是哪些?
6、我国陆地相邻的14各国家分别是哪些?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7、完成P6活动题2,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找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
1)从东西半球的划分看,它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的划分看,它位于北半球。从大
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它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2)
从纬度位置看最北约为北纬53度多;最南约为南纬4度
3)从五带的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的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完成P3活动题1,归纳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俄罗斯、加拿大纬度较高,巴西纬度较低,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而我国纬度范
围广,且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有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
2)蒙古内陆国,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日本岛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领土范围,
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对外开放。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一一太平洋,使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
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
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
接往来。
我国领土的最东、西、南、北端分别位于哪里?
最北端: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哪些数据可以体现我国的疆域辽阔?
陪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陆上国界线长2.2万多千米;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12海里。
我国濒临的海洋由北到南分别是哪些?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陆地相邻的14各国家分别是哪些?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陪上相邻14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
5
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6个国家:朝鲜,越南,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
亚
7、完成P6活动题2,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1)中国海岸线长多优良港口,利于我国近海渔业的发展,方便了各地交流往来;
2)中国幅员辽阔多地形,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气候资源及自然资源;3)东部为季风气
候区,雨热同期有利于耕种;4)海岸线长且曲折,适宜建较多港口有利于航运;5)
东部海域大陆架宽阔,对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十分有利。
五、当堂训练
《地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页1-12选择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领土、领海)和邻国。我国地理位置西部深入内
陪,陆上邻国较多,我国国土辽阔,物产丰富。海岸线漫长,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在我国东部漫长的海岸线上有许多优良的港湾,所以既有利于海洋事业
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从海上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和友好往来。
作业布置
《地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2页
板书设计第一节疆域
f半球位置北半球和东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地理位置
优
纬度位置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少量
辽的热带,没有寒带
越
阔
,领土的四至点
性
疆领土面积:96。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域疆域’
陆上、海上邻国
,濒临的海洋及岛屿
教学反思
6
第2课时
板书课题行政区划
一、学习目标
师: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面积,又是如何划分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
呢?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分布。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
教材第6—10页的内容,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乡三级。
说一说下列地名的行政级别(你能例举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永宁镇
河北省吴桥县杨家寺乡
2、我国共有省级行政()个,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
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请找出所有的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
4、说一说下列省区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新疆、西藏、北京、河北、上海、香港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探究活动
活动一:认识省区的位置(利用课本P7的图L7或者其他地图,小组合作,5分钟后
比一比哪些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找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的省区?
2、找出与北京相近的省区?
3、找出黄河流经的几个省区?
4、找出长江流经的几个省区?
活动二:认识省区的形状
哪些省级行政区的形状比较特殊,可以通过联想把它们记住呢?说一说你是怎么记忆
它们的?
活动三:认识省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认真默读课本P8的表格1.2,找一找这些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有什么规律吗?它们的行
政中心有哪些是你认识或了解的呢?(请大家认真思考,3分钟后说一说你的看法?)
五、当堂训练
1.下列省份与濒临的海的连线,正确的是()
A,辽宁、河北、ft东一一渤海B.辽宁、ft东、江苏一一东海
7
C.江苏、安徽、ft东---黄海D.浙江、广东、广西---南海
2.下列省(区)与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的连线,正确的是()
A.广西---粤----桂林B.福建一一闽一一厦门
C,青海——青——兰州D.贵州一一黔一一贵阳
3.位于我国长江下游的直辖市是()
A.北京市B.上海市C.天津市D.重庆市
4.我国的4个直辖市中,最早见到日出的是()
A.北京B.天津C.上海D.重庆
5.以下省级行政区有两个简称的是()
A,广东、广西B.湖南、湖北C.ft东、ft西D,贵州、云南
6.我国最新成立的直辖市是()
A.北京B.上海C.重庆D.天津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它的基本划分,特别是34个省级行政
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尽快记住这些省区的全称、简称和行
政中心。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记忆。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的测试题内容
板书设计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划分
1、三级:省、县、乡
2、首都
二、34个省级行政区
1、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形状
3、位置
教学反思
8
第二节人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阅读和绘制我国人口增线长曲线图,并分
析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2)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3)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和谐的理解。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
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内容,主要在本节学习。同时本节有丰富的
思想教育内容,教材通过图文并茂、图表和教学活动的讨论,突出“人既是生产者,
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对问题的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但是对地图和资料提供的有
效信息的筛选及最终的归纳能力还需提高。
教学重点:
1、频国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基本国策;
2、理解人口的分布规律。
教法选择:
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第二节人口
一、学习目标
'师:通过上一节对我国辽阔的疆域的学习,使我们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
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众多的
人口。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情况。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
教材第11-14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h201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多少?占世界人口数量的比例是多少?
9
2、观察图1.10,我国人口增长喳势如何?人口增长高峰期在什么时期?人口增长快
速的原因是什么?
3、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为什么?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施行了哪一项基本国策?
5、观察图1.13,我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哪条?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
总人口达到13.4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2、从公元2年到1578年的1576年间,人口增缓慢,旧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慢,其原因
是经济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呈直线上升。
3、人口问题
4、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5、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如果以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一线为
界,则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东部地势平坦,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粮食多,加上交通
便利,工业发展迅速,经济发达,城镇多,所以聚居大量的人口。
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差,地形以高原、ft地为主,耕地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因而人口稀少。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人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认识了我
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知道了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应该积极宣
传这一基本国策。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部分测试题
板书设计第二节人口
一、人口众多
1、人口数量
2、人口增长
3、人口政策
二、人口分布
东多西少
教学反思
10
第三节民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D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2)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
俗习惯。
3)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平等的理
解情感。
教材分析: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本节内
容是通过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民风民俗等民族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
正确的民族观,进而理解各民族平等共处的民族政策。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填土能力,阅读民族分布图对学生来说不是
难事,但民族数量较多,图例符号复杂,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并进行适
当的引导。
教学重点:
我蓄的民族构成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最国各民族的构成特点;
2、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法选择:
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第三节民族
一、学习目标
师: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中国的民族。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及其特点。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
教材第15-20页的内容,6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多少个?
2、我国各民族人口情况如何?
3、读图1.19,归纳我国的各民族分布在什么地方?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11
4、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56个民族,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
壮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超过1600万人
超过500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臧族
3、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
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坚持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
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五、探究活动
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各民族在建筑、
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呈现不同的文化精粹。
同学们,请将你了解的一些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大家一起分享?
六、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7页基础训练1-8题
课堂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56个民族,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
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P6-7
板书设计第三节民族
一、民族构成
1、总数
2、汉族
3、少数民族
二、民族分布
大杂居、小聚居
三、民族政策
四、民族风俗
教学反思
12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ft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乳脉,理解ft脉在我国
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的作用;2)
能在地图中准确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能说出它们的特点。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ft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4)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及各
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能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ft脉名称。5)
能举例说出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交通及人们的生产生
活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祖国大好河ft的欣赏和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之情,培养学生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之情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己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
域分析方法对于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
学情分析:
本节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不要求学生都背下来,但要学生学会看地图找地形,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学会总结这些特征。
教学重点:
1、理解我国地形特点;
2、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3、不同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形地势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法选择: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板书课题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学习目标
师:祖国不仅人口多,民族复杂,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自然环境
13
要素之一的地形。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并认识我国的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
教材第22-26页的内容,8分制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观察图2.2,我国疆域上有哪几种地形类型?归纳我国地形具有什么特点?
2、在图2.2中,分别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结合生活和以前所
学,试着描述以上地形的特点?
3、我国ft区面积占比?ft区包含哪些地形?
4、我国ft区面积广大的利弊?
5、观察图2.6,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ft脉?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ft区面积广大
2、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
四大盆地:准喝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ft区面积广大,包括ft地、丘陵及比较崎岖的高原
4、有利:(1)地形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
(2)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不利:(1)地面崎岖.交通不便.(2)
平原面积小,不利于发展种植业.(3)地
质灾害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5、详见课本P26图2.6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基础训练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不同的地形,了解我国的名ft,我国地形复杂多样,ft区
面积广大,我们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ft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高效训练部分
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复杂多样
四大高原
四大平原
四大盆地
二、ft区面积广大
教学反思
14
第2课时
板书课题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学习目标
师:祖国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那么我国地势又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呢?今天
的学习目标:能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
教材第26-29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观察图2.9,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可以划分为几级阶梯?
2、我国海拔最高和海拔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
3、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4、三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及包含哪些主要地形?
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气候、农业和交通等的影响?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最高:珠穆朗玛峰最低:艾丁湖
3、一、二阶梯边界的ft是:昆仑ft脉——祁连ft脉——横断ft脉。
二、三阶梯边界的ft是:大兴安岭一太行ft脉一巫ft一雪峰化
4、第一级阶梯位于祖国的西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
二级阶梯,海拔100Q—2000米之间,主要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准嘎尔盆地、四川
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5、①气候上,西高东低地势使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供给大量水汽,有利于农业
生产。复杂多样的地形,也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②交通上,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方便了我国东西交通,也方便了我国沿海和内地的
联系。长江干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③水力资源上,许多大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水流湍急,水量又丰富,这
栏水能就十分巨大了。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
课堂小结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划分,这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等都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使得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也在阶梯交接出产生大量水能,许多水电
站就建在一、二、阶梯交接的地方。
作业布置
《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划分
二、地势的影响
教学反思
15
第二节气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气候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判读、分析气候图的技巧;
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但同时也易导致灾害的发生,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
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
和谐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分析了我国气候的两大要素一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然后就“季风显
著”这一特征进行了着重分析,最后对我国“气候多样”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通
过我国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区及复杂地形的分析,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学情分析:
前面地形地势的学习,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有一定提高,但在本节注重考察学生多
项材料的归纳,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设计好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1.屣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差异;
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气候图的判读;
2.温度带、干湿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法选择:
小组讨论法、探究法、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谡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板书课题第二节气候
一、学习目标
师: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方千里冰封的景象;夏
东海准备带上夏雨、夏雪“下南海”到海南旅游。看来,北方的冰雪让人期待,南方
的沙滩也很火热。为什么冬季的南北方景观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今天的学习目标:了
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6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
教材第30-33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读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和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思考:
Q黑龙江最北部和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分别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
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观察1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比较我
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0参看图2.14,黑龙江最北部和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分别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2、参看图2.15及教材内容,思考:
1)我国共划分为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它们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在-32摄氏度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
摄氏度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大约48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等温
线大致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
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点拨: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纬度位置有关,与距离冬季风发源地远近有关。气
温还受地形的影响。
(2)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16摄氏度,海南省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28
摄氏度,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摄氏度左右,气温差别不大。我国7月气温最
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所以平均气温最低。
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2、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1)五带一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
2)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
以东;热带:云南省南部和海南省;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河--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一致。
17
五、活动探究
结合生活所见,说一说不同的温度带,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六、当堂训练:
1、北京大部分地区位于:()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
2、如果种植水稻,一亩地获得收成较多的是()
A、黑龙江省B、辽宁省C、ft东省D、海南省
3、冬季,小明从哈尔滨到海南岛旅游,乘坐火车,他一路感受到()
A、越向南越温暖B、越向南越寒冷
C、温度基本保持不变D、自然景观没有多大变化
4、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主要受()因素的影响。
5、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
课堂小结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由于纬度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根
据这种情况,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了五个温度带。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候
一、我国南北气温差异
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除肯臧高原外,全国大部分普遍高温
二、温度带划分
教学反思
18
第2课时
板书课题第二节气候
一、学习目标
师: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冰城”是哈尔滨,那有谁知道我国的“水城”是哪一座
城市呢?........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节
我们己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今天的学习目
标:了解我国降水的特点及干湿区的划分。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
教材第33-37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读图2.1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0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e8oo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
同?
0400亳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
。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F的地区。
2、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3、干湿区域的划分标准?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
⑴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
线?
⑵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
线?
⑶半干旱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4)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4、讨论: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1)东南沿海地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
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喜马拉雅ft
肽东缘。
4)西北内陆地区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3、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但又有区别。例
如,东北三省的湿润地区,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可是由于气温低,蒸
发量小,也属湿润区。
4、
19
干湿地区干湿状况植被类型农业类型
年降水量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
系
湿润地区>8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森林水田
半湿润地800毫米〜400毫降水量)蒸发量森林草原旱田
区米
半干旱地400毫米〜200毫降水量《蒸发量草原畜牧业
区米
干旱地区<2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多荒漠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基础训练
课堂小结
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降水量差别很大,年降水量的总
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
区气候的湿润地区程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
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测试题
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候
一、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
2、时间分配
3、降水年际变化
二、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
2、四大干湿地区
3、影响
教学反思
20
第3课时
板书课题第二节气候
一、学习目标
师: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
成这样的气候特征?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
教材第38-41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什么是季风?季风和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参看图2.19“冬季风”和图2.20“夏
季风”,思考:冬季风和夏季风是如何形成的?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
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2、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什么?它主要是由什么风带来的?)
梅雨和伏旱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
3、请同学们观察图2.21“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思考: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
区的自然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4、讨论:谈谈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它发生在何地、何时?它给人们带来哪
些危害?应采取哪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5、读图2.26"不同的气候类型”,找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6、讨论:读图2.26,分析吐鲁番、五道梁、漠河、海口四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不是一回事。季风气候则
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
度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
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
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
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
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
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之一。
总结: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
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陆地一海洋
季风名称成因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
海洋T陆地
纬度位置、海陆位偏北
冬季风陆地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大
置等因素的影响
21
偏南
夏季风海洋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小
(过渡)夏季风来自海洋,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因而为我国降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可见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湿润的夏季风带来的。
2、锋面雨、夏季风;长江中下游地区。
3、大兴安岭一阴ft—贺兰ft—巴颜喀拉ft—冈底斯ft。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很明
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的地区;非季风区则是指受海洋影响小,受地形等因
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较少,全年都比较干旱的内陆地区。
点拨: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
总结:受纬度位置和独特的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东部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加剧了南北温差,夏季风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降水。若冬季风活动强烈,就
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会导致水旱灾害。
4、寒潮是一种造成降温地区范围广、降温幅度大的强冷空气。寒潮这种强冷空气是从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侵入我国造成的。它常发生于每年的秋末、冬季
和初春,给人们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因此,寒潮发生前,人们要注意
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做好预防性工作,以免身体生病、农作物受冻、牲畜受害等。
5、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ft地气候。
6.吐鲁番:温带大陆性气候;五道梁:高原ft地气候;漠河:温带季风气候;海口:
热带季风气候。
:总:结:我国d候复杂多样,这与我国跨经纬度广有关,另外,地形多样,地势高低悬
殊,出现了气候的垂直变化,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基础训练
课堂小结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气候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季
风气候显著的特点。气候也是一种资源,人类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使
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测试题
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候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反思
22
第三节河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我国河流众多的特点及河流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内流区(河)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4)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答案,再通过教师点拨,最终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运用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去看待河流的开发和利用,树立人地协调及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围绕我国的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
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节气候的学习,学生对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有所提升,但还需要加强培
养,教学中多引导。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
2、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3、黄河的地理概况;
4、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教学难点:
1、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长江的治理;
3、黄河的治理。
教法选择:
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谡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板书课题第三节河流
一、学习目标
师: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一一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今天的学习目标:1、认设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
的名称、位置;2.了解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
教材第42-44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L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
藏布江、额尔齐斯河?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内、外流河/区?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23
3、由于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
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内/外流河具有什么样的水
文特征?
4、京杭大运河的概况?
5、湖泊的概况?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亳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
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ft、贺兰ft、巴颜喀拉ft、冈底斯ft一线。3、
内流河水主要来自高ft积雪融水和ft地降水。内流河水量年变化大,夏季气温高,冰雪
融水量多,ft地降水也多,河流水量较为丰富;夏季过后,河水甚至断流。因此,大部
分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
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北方:由期短,流量小,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南方:汛期长,流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
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流经北京、天津、河北、ft东、江苏、浙江,沟通了钱塘江、长
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5、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
中国的三大咸水湖一一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
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高效训练部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内/外流河、内/外流区及内/外流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分
界线,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认识了京杭大运河和我国的一些湖泊。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板书设计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概况
一、内外流河/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3、水文特征
二、京杭运河
三、湖泊概况
教学反思
24
第2课时
板书课题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一、学习目标
师: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今天的学习
目标: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及其开发和治理情况。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
教材第44—49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长江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域面积?年径流量?哪个温度带?是否结冰?
2、观察图2.34,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流经哪些省市?2)长江流经哪些地形区?
3)长江有哪些支流?最大支流是哪条河流?
4)长江的上、中、下游分界点是哪里?
3、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水能宝店”?水能集中于哪个河段?原因?
4、长江为什么被称为“黄金水道”?
5、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原因?
6、川江和荆江的治理措施?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ft,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
积最广的河流。
2、1)流经青、臧、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
2)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ft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ft、长江中下游平原
3)雅碧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等
4)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3、上游一一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
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4、黄金水道:干流横惯东西,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23);
5、治理长江首要任务:防洪
6、详见课本P47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基础训练部分
课堂小结:长江为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能资源巨大,但同时看到长江的防洪形势严峻,
黄金水道的价值还未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长江的认识,开发,利用。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板书设计长江
一、长江的概况
二、开发
三、治理
教学反思
25
第3课时
板书课题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一、学习目标
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说,
黄河是一条害河,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应如何看
待黄河的功与过呢?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及其开发和治理情况。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
教材第49-53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形状?年径流量?流经干湿区?含沙量?
2、观察图2.41,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流经哪些省市?2)黄河流经哪些地形区?
3)黄河有哪些支流?4)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点是哪里?
3、黄河的开发?(灌溉、水能)
4、“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5、结合52页活动题,归纳黄河上、中、下游的生态问题及成因?并思考治理措施?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ft;东流注入渤海。几字形。第二长河,流经干
早、半干旱和半湿润区,年径流量小,含沙量大,初春或初冬有凌汛发生。
2、1)流经:青、川、甘、宁、蒙、陕、晋、豫、鲁
2)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主要支流:涅水、洗河、汾河、渭河
4)分界点: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
3、1)塑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2)塑造了肥沃的平原。3)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4)提供了灌溉水。5)旅游资源
4、地上河: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584:2024 EN Open Charge Point Protocol (OCPP)
- 公司装修合同正规
- 浴场承包合同
- 电脑维护保养合同
- 公立医院职工购房借款合同
- 化粪池设备销售合同
- 房地产物业售楼处服务合同
- 场地房屋租赁服务合同
- 担保借款三方合同
- 挡土墙施工承包合同
- 2025年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深度研究
-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八年级生物试题
- 2025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笔试答案无听力答案、原文及音频)
- 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
- 《酸枣营销战略》课件
- 真需求-打开商业世界的万能钥匙
-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课件
- 仓库礼仪培训
- 2024土方工程承包合同包含进度支付与违约责任条款范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