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D.课桌的高度为1.2m
2.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摩托车的排烟管装消声器
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
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
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3.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木块长度的实验,记录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l|llllp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2cm3456
A.3.25cmB.5.25cmC.3.250cmD.5.250cm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
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6.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
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会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7.(2分)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小水珠。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B.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8.(2分)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的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
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从外部看到
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侧面有小水珠产生。在白霜和小水珠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
态变化分别是()
B.液化凝华
C.凝固液化D.升华汽化
9.(2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东行驶,两车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
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C.当经过时间t以后,两车相遇
D.经过10s,甲乙相距150m
10.(2分)警犬训练时,训犬员常使用如图所示的训犬笛发出超声波来对警犬发号施令。
关于犬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匀的向训犬笛的进气口吹气时,将调节杆适当旋出并固定后,训犬笛发出的指令声
音色发生了变化
B.吹犬笛时,发出的声音即使人耳听不到,犬笛也是声源
C.利用犬笛向警犬发出指令时,如果吹得太大力,周围的行人就会听到犬笛发出的声音
D.某次训犬笛发出25000Hz的声音,警犬能根据发出的指令声行动,说明声音既可以传
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11.(2分)今年“十一”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故
居”时,甲车上的同学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东运动,乙车上的同学看到甲车向东运动,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车一定向西运动B.乙车一定向东运动
C.甲车可能向东运动D.乙车可能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或静止
12.(2分)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
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3分)
13.(3分)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
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cm;那么
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的。(选填:
“运动”或“静止”)
皿叫叫M唧响叫|i哪
Pan1'2,3k<1617181
14.(3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是℃,体温计上的读数是℃,用该体
温计直接给一个体温为36℃的人员测量,最后体温计读数为℃.
15.(3分)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声呐系统向海
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
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方法(填“能”或“不能”)测量地球和月
球之间的距离。
16.(3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广大师生“停课不停学”,在老
师的指导下居家利用电脑在网上学习。电脑的音箱是通过锥形纸盆的发出声音
的;同学只听到声音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位老师,这是利用声音的不同;为了避免
干扰,同学将门窗关上,这是在减弱噪声。
17.(3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某同学看到闪电后,经过5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该同学约m(声音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
他所记的运动员的成绩偏(选填"高”或"低”)。
18.(2分)“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
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
音的3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声音传播速度(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19.(2分)如图是用高压锅做饭的情景,离高压锅出气孔较远处“白气”比出气孔处浓,
是因为离出气孔较远处温度比出气孔处温度(选填“高”或"低”)。被高压锅喷
出的水蒸气比被同温度的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
20.(4分)每年到了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用如图所示的
方法:在额头贴“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
逐渐消失,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此过程需要热量(选
填“吸收”或“放出”);你认为小孩发热时(选填"要”或“不要”)给小孩加
盖被子,是因为盖被子阻碍了。(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21.(6分)在“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
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
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
(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选
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
(3)如图,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cm,若tA、tB、t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
如图,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如图,小组的成员分别画了小车从A运动到C的几个图象,其中与实验相符的是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弦的材料弦的长度/cm弦的横截面积/mn?
A钢200.3
B钢0.7
C钢400.5
D尼龙丝300.5
E尼龙丝40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则缺少的数据为。
(4)本实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与下列哪个实验相同。
A.研究声音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平静的水面,观察水花是否溅起。
B.研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时,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的结论。
C.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
23.(7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秦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
试管,而且蔡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
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
甲乙
(3)蔡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填序号)。
(6)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分钟。
(7)从熔化图象还可以看出该物质态(选填“固”或“液”)时吸热温度升高得
快。
四、解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24.(8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表是由广州出
发的城轨C7225次列车的部分时刻表。
站名到站时间出发时间运行时间运行总里程
广州南-------:---11:40Omin0km
顺德11:4811:5515km
古镇12:1212:1432min54km
江门东12:2112:2341min65km
新会12:2812:3072km
(1)城轨从广州南至顺德,运行时间是min;
(2)城轨从广州南至新会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列车在行程中将要通过长8.5km的容桂水道特大桥,列车长200m,若列车以上一
问算出的平均速度运行,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5.(8分)一列动车长200m,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
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求:
(1)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m?
(2)该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km/h?
(3)若该列动车以这个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长820m的隧道,则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
为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2分)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A.—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2m
【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4枚一角硬币叠放的高度约10mm,一枚硬币的厚度在2.5mm左右,一元硬币的厚度
还要小一些。故A不符合实际;
B、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4cm。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挂)大约15cm,物理教科书的
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1.8d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
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o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
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
挂)大约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
在3m左右,等等。
2.(2分)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摩托车的排烟管装消声器
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
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
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A、摩托车的排烟管装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在耳朵中塞一团棉花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
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C正确;
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Co
【点评】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两者
对应起来,可以简化对噪声减弱办法的记忆。
3.(2分)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木块长度的实验,记录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l|lllipi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2cm3456
A.3.25cmB.5.25cmC.3.250cmD.5.250cm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00cm
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末端刻度值为5.25cm,物体长度为5.25cm-2.00cm=3.25cm,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
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2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
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
值即为测量结果。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
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
值相同。
【解答】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
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
记录为:L=12-34cm+12:^^^.cm。
3
故选:Co
【点评】此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
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
5.(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分析】A、根据音色定义去分析;
B、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
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C、根据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去分析;
D、可根据振幅与响度的关系进行解答。
【解答】解: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本选项错误;
B、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而不是因为
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故本选项错误;
C、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幅大,所以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本选项正确;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o
【点评】解答此题应掌握以下知识点:①应该掌握音调、音色、响度的区别;
②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④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音色不同。
6.(2分)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
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会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分析】(1)沸腾需要两个条件,液体达到沸点和能够继续吸热;
(2)液体的沸点随上面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据此解答。
【解答】解: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由于水不能继续吸热,
所以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这时瓶内水面上
方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这时烧瓶内的水恢复沸腾。
故选:D。
【点评】知道沸腾的两个条件,理解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2分)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小水珠。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B.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分析】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气液化,小水珠在外面;冬天,
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水蒸气液化,水珠在内表面。
【解答】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
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
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点评】当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时,室内水蒸气液化;当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时,
室外水蒸气液化。不应弄混了。
8.(2分)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的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
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从外部看到
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侧面有小水珠产生。在白霜和小水珠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
态变化分别是()
A.凝华液化B.液化凝华
C.凝固液化D.升华汽化
【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
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解答】解:易拉罐底部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
属于凝华现象;
易拉罐侧面的小水珠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属于液
化现象。
故选:A。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
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9.(2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东行驶,两车的s-I图象(路程-时间图象)
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C.当经过时间t以后,两车相遇
D.经过10s,甲乙相距150m
【分析】A.根据图象可以判断甲乙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是否成正比,即可确定甲、乙是否
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相同的时间内,路程小的速度小;
C.当经过时间t以后,根据甲、乙两车是否同时到达同一地点,即可判断两车是否相遇;
D.根据图象可知,经过10s,甲、乙两车的位置,即可计算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甲乙通过的路程与时间都成正比,即甲、乙都在做匀速直
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路程小于乙,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故B不正确;
C.由图象可知,当经过时间t以后,甲、乙两车同时到达同一地点,即两车相遇,故C
正确;
D.由图象可知,经过10s,甲车运动到了350m的位置,乙车运动到了200m的位置,
所以甲乙相距350m-200m=150m,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象问题,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之
间的关系。
10.(2分)警犬训练时,训犬员常使用如图所示的训犬笛发出超声波来对警犬发号施令。
关于犬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匀的向训犬笛的进气口吹气时,将调节杆适当旋出并固定后,训犬笛发出的指令声
音色发生了变化
B.吹犬笛时,发出的声音即使人耳听不到,犬笛也是声源
C.利用犬笛向警犬发出指令时,如果吹得太大力,周围的行人就会听到犬笛发出的声音
D.某次训犬笛发出25000Hz的声音,警犬能根据发出的指令声行动,说明声音既可以
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1)物体的频率(振动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
(2)能够发声的物体是声源;
(3)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至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
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均匀的向训犬笛的进气口吹气时,将调节杆适当旋出并固定后,笛内的
空气柱的长度发生了变化,其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吹犬笛时,犬笛发出声音,是声源,故B正确;
C、利用犬笛向警犬发出指令时,如果吹得力变大,其音调不变,则周围的行人不会听到
犬笛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
D、训犬笛发出25000Hz的声音,警犬能根据发出的指令声行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
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等,属基础知识。
11.(2分)今年“十一”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一小平故
居”时,甲车上的同学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东运动,乙车上的同学看到甲车向东运动,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车一定向西运动
B.乙车一定向东运动
C.甲车可能向东运动
D.乙车可能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或静止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而言的。关键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的位置是否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AC、甲车上的同学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东运动,是以甲车为参照物,说
明甲车向西运动,故A正确,C错误;
BD、乙车上的同学看到甲车向东运动,是以乙车为参照物,此时乙车一定向西运动,并
且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故B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
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12.(2分)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
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分析】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据此解答。
【解答】解:水沸腾后,用急火加热,水的温度也不变,也不能缩短煮熟鸡蛋的时间;
用小火煮维持水的沸腾,还能节省燃料,所以利用第二种方法煮鸡蛋能节省燃料,但两
次所用的时间差不多,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沸腾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沸腾时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3分)
13.(3分)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
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18.00cm:那么
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0.036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运动的。(选
【分析】(1)要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刻度尺的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
直,注意起始端从零刻度线开始的,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根据公式丫=巨计算出小虫的爬行速度;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它运动。
【解答】解:(1)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
位。因此该物体的长度为18.00cm=0.1800m。
(2)小虫爬行的速度v=上=S18OOm=()036m/s
t5s
(3)以小虫为参照物时,铅笔和小虫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说铅笔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8.00;0.036;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刻度尺的正确读数、速度的计算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性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
14.(3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上的读数是37.6℃,用该体
温计直接给一个体温为36℃的人员测量,最后体温计读数为37.6七。
1mlm1111111mli1111111dli11111111II川1U山U山U山皿理C
356378940129
【分析】①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
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②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
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
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解答】解:①由图知:体温计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
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O.rc;此时的温度为37.6℃。
②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6C,直接用来测量36℃的人体温,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
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6℃。
故答案为:0.1;37.6;37.6。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读数和体温计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体温计,
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5.(3分)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利用声呐系统向海
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
海水的深度为1531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填“能”或“不能”)测量地球和
月球之间的距离。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
(2)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已知,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弦乐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松紧、长度、粗细有关,弹钢琴时手
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改变了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2)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1=』*2$=人,
2
由丫=且可得,海洋的深度为:s=vt=1531m/sXls=1531m;
t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有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
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故答案为:音调;1531;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调、回声测距离、声音的传播条件等知识的应用,属于基础
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6.(3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广大师生“停课不停学”,在老
师的指导下居家利用电脑在网上学习。电脑的音箱是通过锥形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
的;同学只听到声音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位老师,这是利用声音音色的不同;为了避
免干扰,同学将门窗关上,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
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
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电脑的音箱是通过锥形纸盆振动发声的,我们能分辨哪位老师发出的声音
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为了避免干扰,同学将门窗关上,这是在传播过
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传播过程中。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特征的辨别,以及噪声的防治,难度不大。
17.(3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某同学看到闪电后,经过5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该同学约1700m(声音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
时,他所记的运动员的成绩偏高(选填“高”或"低”)。
【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
传播的最慢,
(2)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慢了3s,也可以说雷
声传播了5s,根据公式$=由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
(3)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
测得的时间偏小,运动员的成绩提高了。
【解答】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
声速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闪电发生处的距离为:
s=vt=340m/sX5s=1700m;
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
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根据V=旦知运动员的速度偏大,成绩提高
t
了。
故答案为:不同;1700;iWjo
【点评】本题考查距离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要知道雷和闪
电是同时发生的,而不是先打闪后打雷这些生活常识。
18.(2分)“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
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
音的3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高,声音传播速度不变(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频率由波源决定,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3倍;
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解答】解:声音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与频率无关,所以声音传播速度不变。
故答案为:高;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19.(2分)如图是用高压锅做饭的情景,离高压锅出气孔较远处“白气”比出气孔处浓,
是因为离出气孔较远处温度比出气孔处温度」(选填“高”或"低”)。被高压锅喷
出的水蒸气比被同温度的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形成白气有两个条件:有水蒸气存在,温度比较低。
【解答】解: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由于壶嘴处温
度比较高,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在壶嘴远处,空气温度比较低,壶内出来的
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由于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高压锅喷出的水蒸气比被同温度的水烫伤更严重。
故答案为:低;液化放热。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条件、液化放热,属于基础题目。
20.(4分)每年到了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用如图所示的
方法:在额头贴“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
逐渐消失,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此过程需要吸收热量(选
填“吸收”或“放出”);你认为小孩发热时不要(选填"要”或“不要”)给小孩加
盖被子,是因为盖被子阻碍了汗液蒸发吸热。(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
【分析】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需要吸收热量的;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蒸发
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化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解答】解: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是
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升华吸热;
小孩发热时加盖被子,控制了汗液的表面积和表面的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变慢,吸热
少,不利于降温,所以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被子。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不要;汗液蒸发吸热。
【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了解蒸
发的影响因素,并能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是解答的解答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21.(6分)在“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
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
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
(1)该实验的原理是丫=旦,
t
(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小(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时间(选
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
(3)如图,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40.0cm,若tA、tB、t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
如图,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0.2m/s。
tAtBtC
胃口一
@曰鼻
(4)如图,小组的成员分别画了小车从A运动到C的几个图象,其中与实验相符的是_B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旦;
t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
(3)根据图象读出AC段和BC段的距离,并求出BC段所用的时间,再运用公式丫=且
t
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
(4)根据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小车从A到C的t-s图象的大致情况。
【解答】解:(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v=巨;
t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便于测
量时间;
(3)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sAB=80.0cm-40.0cm=
40.0cm,
BC段的路程:SBC=40.0cm,tBC=5s-3s=2s;
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4S°cm=20cm/s=0.2m/s;
tpc2s
(4)小车从A到C,做加速直线运动,
A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图中,路程增加的幅度大于时间增加的幅度,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
C图中,路程增加的幅度小于时间增加的幅度,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D图中,时间不变,路程增加,不符合实际;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v=旦;(2)小;时间;(3)40.0;0.2;(4)B=
t
【点评】本题测平均速度,考查所用的器材.、注意事项、长度的测量及平均速度的求法
和物理意义。
22.(4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弦的材料弦的长度/cm弦的横截面积/mn?
A钢200.3
B钢0.7
C钢400.5
D尼龙丝300.5
E尼龙丝40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C、E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D、E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则缺少的数据为20。
(4)本实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与下列哪个实验相同
A.研究声音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平静的水面,观察水花是否溅起。
B.研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时,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的结论。
C.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
【分析】(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
度和材料不变;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4)①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
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②物理学中,常常有难以达到条件的时候,这时,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将实验想象为理想
情况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这种研究问
题的方法就叫科学推理法;
③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变量的
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
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
【解答】解:(1)为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应选C、E进行探究;
(2)为验证猜想二,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D、E进行研究;
(3)如果验证猜想三: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进行研
究,则表格②的位置所缺数据是20;
(4)本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A、研究声音的产生时,将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水花四溅表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
转换法,故A不符合;
B、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罩内电铃声音逐渐减弱,从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采
用的是科学推理法,故B不符合;
C、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
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符合。
故答案为:(1)C、E:(2)D、E;(3)20;(4)C。
【点评】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控制其
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要掌握。
23.(7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秦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时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
试管均匀受热,而且蔡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
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秒表。
(3)蔡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B(填序号)。
A.水蒸气B.小水珠
(4)下表是小明实验过程中的相关记录,请在图乙中作出该物质的熔化图象。
时间/分0246810121416182022…
温度/℃323640444848484850525456
(5)根据熔化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6)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6分钟。
(7)从熔化图象还可以看出该物质固态(选填“固”或“液”)时吸热温度升高得
快。
【分析】(1)物质熔化实验常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同时可
以较好的控制温度上升的速度。而直接加热物质,会出现温度上升较快,导致记录温度
出现偏差;
(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需要记录不同时间的温度,因此还需要秒表;
(3)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根据表作图的题,我们只需要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找出相应的点进行连线即可;
(5)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8分钟到14分钟的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
此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因此该物质为晶体;
(6)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熔化过程从8分钟开始到14分钟结束,总共持续了6分钟;
(7)判断物质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慢,我们可以通过曲线的陡峭程度判断,曲线越陡,单
位时间内温度升高的越快。
【解答】解:
(1)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可以使得试管均匀受热,避免直接加热试管导致的温度上升
过快和受热不均的问题,从而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这种加热方法我们称之为“水
浴法”;
(2)从图中可知,物质熔化实验需要记录不同时间和温度,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
时间需要秒表,因此还需要秒表这种器材;
(3)烧杯中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可见物质,而水蒸气无色不可见,
故选B;
(4)如图,将不同时刻的点标记连线即可;
温度/七
3202610141822Bfe/min
乙
(5)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有一段时间随着加热进行,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
变,因此可以看出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故为晶体;
(6)该物质从8分钟开始熔化,到14分钟完全熔化,熔化过程共持续了6分钟;
(7)从物质熔化图象中可以看出,该物质从0到8分钟为固态,从14到22分钟为液态,
相比之下固态时曲线较陡,单位时间内温度升高的越快,因此该物质为固态时,吸热温
度升高的快。
故答案为:(1)均匀受热;慢;(2)秒表;(3)B;(4)见试题解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师范大学《数字系统集成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查与统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管理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卷
- 用钢尺和游标卡试题
- 2024届云南省石屏县一中第二学期高三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初中微作文知识课件
- 2024年莱芜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答案
- 2024年养老院免责协议书(特殊条款版)
- 职业技能鉴定课件
- 日常巡店流程课件
-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
- 奶牛牧场经营管理课件
- 涉密人员培训和教育
- 存储设备扩容与数据迁移服务
- smt部门年工作计划
- 关于数学的知识讲座
- 护士与医生的合作与沟通
- 阴茎损伤的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