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审计方案_第1页
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审计方案_第2页
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审计方案_第3页
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审计方案_第4页
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审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审计方案TOC\o"1-2"\h\u30137第1章审计前期准备 578361.1审计计划制定 547441.2审计团队组织与分工 5231571.3审计资料收集与整理 52381第2章了解企业及环境 5214672.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5281902.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5296932.3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523835第3章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519163.1财务报表层次风险评估 554683.2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层次风险评估 518980第4章审计策略与方法 5164534.1审计抽样方法 5208424.2分析性程序 5288134.3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 521466第5章货币资金审计 6323865.1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 6319535.2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621315第6章应收账款审计 6141406.1应收账款的存在与权利认定 67876.2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评估 6284756.3坏账准备审计 622252第7章存货与成本审计 625107.1存货盘点与监盘 6102337.2存货计价与成本审计 628097.3存货跌价准备审计 617318第8章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审计 6261168.1固定资产的存在与权利认定 613818.2固定资产的计价与折旧审计 642928.3投资性房地产审计 631573第9章负债审计 6312409.1流动负债审计 6218729.2非流动负债审计 6175729.3或有负债审计 66898第10章所有者权益审计 62962310.1实收资本审计 61639610.2资本公积审计 62305710.3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审计 617958第11章收入与费用审计 62814011.1营业收入审计 6901811.2营业成本与税金审计 62748011.3营业利润及其分配审计 620759第12章审计报告与建议 61715412.1审计结论与意见 61113412.2审计报告编制 76512.3审计建议及后续改进措施 715490第1章审计前期准备 7267721.1审计计划制定 7206241.2审计团队组织与分工 7266071.3审计资料收集与整理 714346第2章了解企业及环境 8144712.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826452.1.1企业规模与组织结构 8271432.1.2业务范围与市场份额 878872.1.3经营策略与发展方向 8192752.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8210052.2.1控制环境评价 848852.2.2风险评估评价 987712.2.3控制活动评价 9182692.2.4信息与沟通评价 9173582.2.5监督评价 982352.3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959452.3.1资金风险 9189612.3.2成本风险 9297452.3.3收益风险 9199152.3.4税务风险 964632.3.5外汇风险 919854第3章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9200433.1财务报表层次风险评估 935903.1.1分析财务报表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领域。 10307663.1.2评估财务报表项目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关注是否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10123143.1.3分析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涉及的会计估计和假设,评估其合理性和可靠性。 1035513.1.4评估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关注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10271103.1.5结合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经营状况等因素,对财务报表层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1092153.2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层次风险评估 10165363.2.1收入确认 10107053.2.1.1评估收入确认政策是否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及会计准则要求。 1046183.2.1.2分析收入确认的依据和过程,关注是否存在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的情况。 1027843.2.1.3检查收入确认的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确认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10297743.2.2资产和负债 10171183.2.2.1评估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法是否合理,关注是否存在资产减值和负债高估的风险。 10252323.2.2.2分析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评估其合理性。 1075593.2.2.3检查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确认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10107323.2.3费用和利润 10272753.2.3.1评估费用和利润的确认和计量方法是否合理,关注是否存在费用低估和利润高估的风险。 10241203.2.3.2分析费用和利润的构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波动。 10281033.2.3.3检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确认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1076263.2.4披露 10221073.2.4.1评估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关注是否存在重大遗漏。 10257973.2.4.2分析披露的信息是否与财务报表其他部分一致,确认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070093.2.4.3检查披露的格式和内容,确认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 1129554第4章审计策略与方法 11213174.1审计抽样方法 11104074.2分析性程序 117964.3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 1130814第5章货币资金审计 1234295.1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 12102005.1.1审计目标 12256245.1.2审计程序 1210275.1.3审计重点 12327545.2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12112685.2.1审计目标 12285115.2.2审计程序 1364145.2.3审计重点 138560第6章应收账款审计 1356126.1应收账款的存在与权利认定 13301416.1.1审计目标 13112456.1.2审计程序 1382316.1.3审计证据 13307326.2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评估 14101946.2.1审计目标 14129456.2.2审计程序 14171076.2.3审计证据 14175316.3坏账准备审计 1472696.3.1审计目标 14249466.3.2审计程序 14167976.3.3审计证据 144628第7章存货与成本审计 1443477.1存货盘点与监盘 14148047.1.1存货盘点的重要性 14110827.1.2存货盘点的程序与方法 15155717.1.3存货监盘 1563127.2存货计价与成本审计 15197857.2.1存货计价方法 15109317.2.2成本审计的重要性 15259857.2.3成本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15115587.3存货跌价准备审计 15231607.3.1存货跌价准备的含义与作用 15165017.3.2存货跌价准备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165268第8章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审计 16220528.1固定资产的存在与权利认定 16100128.1.1检查固定资产的存在 16176418.1.2核实固定资产的权利 1611058.2固定资产的计价与折旧审计 16232648.2.1固定资产的计价审计 16151848.2.2固定资产折旧审计 16180078.3投资性房地产审计 16220678.3.1投资性房地产的存在与权利认定 16127928.3.2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与摊销审计 17250978.3.3投资性房地产的披露审计 175990第9章负债审计 17142249.1流动负债审计 1790861.1短期借款审计 1748361.2应付票据审计 1786631.3应付账款审计 17147141.4预收账款审计 17208101.5应交税费审计 18105309.2非流动负债审计 18208512.1长期借款审计 18245482.2应付债券审计 1865482.3长期应付款审计 1830569.3或有负债审计 1811074第10章所有者权益审计 181126910.1实收资本审计 18198610.1.1审查实收资本的证明文件 181124410.1.2检查实收资本的会计处理 192585410.1.3分析实收资本变动情况 19973010.2资本公积审计 191830210.2.1审查资本公积的形成原因 193120610.2.2检查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19429510.2.3分析资本公积的变动情况 191069510.3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审计 191998010.3.1审查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形成原因 191507510.3.2检查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处理 191256810.3.3分析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变动情况 2031541第11章收入与费用审计 201173811.1营业收入审计 202391211.1.1审核营业收入确认原则 201868211.1.2分析营业收入变动原因 202598711.1.3检查营业收入真实性 201852111.1.4审核营业收入准确性 201330111.2营业成本与税金审计 201548011.2.1审核营业成本真实性 202710211.2.2分析营业成本变动原因 202100411.2.3审核税金计算与缴纳 201454311.2.4评估税金风险管理 21545811.3营业利润及其分配审计 211672311.3.1审核营业利润计算准确性 212377511.3.2分析营业利润变动原因 211613011.3.3审核利润分配合规性 213275811.3.4审核利润分配政策 2113807第12章审计报告与建议 212373712.1审计结论与意见 211347912.2审计报告编制 22529112.3审计建议及后续改进措施 22以下是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审计方案的目录:第1章审计前期准备1.1审计计划制定1.2审计团队组织与分工1.3审计资料收集与整理第2章了解企业及环境2.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2.3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第3章重大错报风险评估3.1财务报表层次风险评估3.2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层次风险评估第4章审计策略与方法4.1审计抽样方法4.2分析性程序4.3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第5章货币资金审计5.1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5.2其他货币资金审计第6章应收账款审计6.1应收账款的存在与权利认定6.2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评估6.3坏账准备审计第7章存货与成本审计7.1存货盘点与监盘7.2存货计价与成本审计7.3存货跌价准备审计第8章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审计8.1固定资产的存在与权利认定8.2固定资产的计价与折旧审计8.3投资性房地产审计第9章负债审计9.1流动负债审计9.2非流动负债审计9.3或有负债审计第10章所有者权益审计10.1实收资本审计10.2资本公积审计10.3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审计第11章收入与费用审计11.1营业收入审计11.2营业成本与税金审计11.3营业利润及其分配审计第12章审计报告与建议12.1审计结论与意见12.2审计报告编制12.3审计建议及后续改进措施第1章审计前期准备1.1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的制定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特点、内部控制及风险因素。以下为审计计划制定的主要内容:(1)确定审计目标:明确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以保证审计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2)确定审计标准: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选择适当的审计标准和依据,为审计评价提供依据。(3)确定审计方法:根据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如顺查法、逆查法、抽样检查等。(4)制定审计程序: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步骤,包括调查、取证、分析、评价等环节。(5)确定审计时间:合理安排审计时间,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6)预计审计费用:合理预算审计费用,保证审计工作的经济性。1.2审计团队组织与分工审计团队的组织与分工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为审计团队组织与分工的主要内容:(1)确定审计团队成员:根据审计目标和任务,挑选具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审计人员。(2)分工明确:根据审计人员的专业特长和经验,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3)建立沟通机制:保证审计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畅通,提高审计工作效率。(4)培训与指导:对审计团队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进。1.3审计资料收集与整理审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审计前期准备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审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主要内容:(1)收集被审计单位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2)收集与被审计单位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外部资料。(3)通过调查、访谈、查阅文件等方式,获取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据。(4)对收集到的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5)对审计资料进行分析,为审计评价提供依据。通过以上环节的审计前期准备,可以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第2章了解企业及环境2.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基本情况分析是评估企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从企业规模、组织结构、业务范围、市场份额、经营策略等方面对企业基本情况进行分析。2.1.1企业规模与组织结构分析企业的规模大小,以及其组织结构特点,了解企业内部的部门设置、职责分工、管理层次等信息。2.1.2业务范围与市场份额探讨企业所涉及的业务领域,以及在各业务领域中所占的市场份额,评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1.3经营策略与发展方向分析企业的经营策略,包括产品策略、市场策略、人力资源策略等,并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2.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高效、合规运营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2.2.1控制环境评价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情况,包括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等。2.2.2风险评估评价评估企业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方面。2.2.3控制活动评价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包括业务流程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资产保护控制等。2.2.4信息与沟通评价考察企业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沟通机制,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的完善程度。2.2.5监督评价评估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运行情况,包括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评价等。2.3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2.3.1资金风险分析企业资金筹集、使用、回收等方面的风险,如融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等。2.3.2成本风险识别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风险,如成本失控、资源浪费等。2.3.3收益风险考察企业收入来源的稳定性、收益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的风险。2.3.4税务风险分析企业面临的税收政策变化、税收筹划等方面的风险。2.3.5外汇风险评估企业在外汇市场上的风险,如汇率波动、外汇管制等。第3章重大错报风险评估3.1财务报表层次风险评估3.1.1分析财务报表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领域。3.1.2评估财务报表项目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关注是否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3.1.3分析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涉及的会计估计和假设,评估其合理性和可靠性。3.1.4评估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关注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3.1.5结合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经营状况等因素,对财务报表层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3.2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层次风险评估3.2.1收入确认3.2.1.1评估收入确认政策是否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及会计准则要求。3.2.1.2分析收入确认的依据和过程,关注是否存在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的情况。3.2.1.3检查收入确认的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确认是否符合相关规定。3.2.2资产和负债3.2.2.1评估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法是否合理,关注是否存在资产减值和负债高估的风险。3.2.2.2分析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评估其合理性。3.2.2.3检查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确认是否符合相关规定。3.2.3费用和利润3.2.3.1评估费用和利润的确认和计量方法是否合理,关注是否存在费用低估和利润高估的风险。3.2.3.2分析费用和利润的构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波动。3.2.3.3检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确认是否符合相关规定。3.2.4披露3.2.4.1评估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关注是否存在重大遗漏。3.2.4.2分析披露的信息是否与财务报表其他部分一致,确认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2.4.3检查披露的格式和内容,确认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第4章审计策略与方法4.1审计抽样方法审计抽样方法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项目进行测试,以便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方法。常见的审计抽样方法包括货币单位抽样、属性抽样、变量抽样等。在选择合适的审计抽样方法时,审计人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审计目标、总体特征、抽样风险、成本效益等。4.2分析性程序分析性程序是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过程中运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研究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评价。分析性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比较分析法:对被审计单位不同时期或不同项目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以揭示财务信息的变动趋势和异常波动。(2)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财务指标之间的比率,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3)趋势分析法:对被审计单位连续若干期的数据进行比较,以判断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4.3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是审计工作的核心环节。审计人员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和可靠:(1)运用多种审计程序: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询问、观察、检查、函证等多种审计程序,全面获取审计证据。(2)重视分析性程序:在审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分析性程序,揭示财务信息的内在关系和异常波动,为审计判断提供依据。(3)评估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人员应考虑审计证据的来源、性质、可靠性等因素,对审计证据进行评价。(4)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审计人员应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对异常或矛盾之处进行深入调查。(5)形成审计结论: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形成关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和公允性的审计结论。通过以上措施,审计人员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第5章货币资金审计5.1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5.1.1审计目标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的目标主要包括:确认现金与银行存款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评估企业现金与银行存款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发觉潜在的资金舞弊行为。5.1.2审计程序(1)盘点现金:对企业的现金进行实地盘点,确认现金余额与企业账面余额的一致性。(2)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获取并分析银行对账单,与企业账面余额进行核对,确认银行存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审查现金与银行存款收支业务:抽查部分现金与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4)评估现金与银行存款内部控制:了解并评价企业现金与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5.1.3审计重点(1)现金盘点:重点关注现金盘点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2)银行对账单:关注银行对账单上的异常交易,如大额存取款、跨行转账等,确认其真实性。(3)现金与银行存款收支业务:重点关注大额收支业务的原始凭证、审批程序和核算准确性。5.2其他货币资金审计5.2.1审计目标其他货币资金审计的目标主要包括:确认其他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评估企业其他货币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5.2.2审计程序(1)查阅其他货币资金账户:获取并分析其他货币资金账户的余额和交易记录,确认其真实性。(2)审查其他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抽查部分其他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3)评估其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了解并评价企业其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5.2.3审计重点(1)其他货币资金账户:重点关注账户余额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长期未动用的资金。(2)其他货币资金收支业务:重点关注大额收支业务的原始凭证、审批程序和核算准确性。(3)内部控制:重点关注企业对其他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以及执行情况是否到位。通过以上审计程序和审计重点的执行,审计人员可以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全面审查,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审计意见。第6章应收账款审计6.1应收账款的存在与权利认定6.1.1审计目标应收账款审计的目标主要包括:确认应收账款的存在、权利认定、完整性、计价和分摊等方面。6.1.2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与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2)对重要客户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确认其存在和权利认定。(3)检查应收账款相关的支持文件,如销售合同、发票、送货单等,以确认应收账款的真实性。(4)分析应收账款账龄,评估其可收回性。6.1.3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应包括:应收账款明细表、函证回函、销售合同、发票、送货单等相关支持文件。6.2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评估6.2.1审计目标应收账款可收回性评估的目标是确认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即评估应收账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收回的可能性。6.2.2审计程序(1)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评估其逾期情况和风险。(2)调查客户信用状况,了解其偿债能力。(3)考虑行业特性、市场竞争等因素,评估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4)对重要客户的应收账款进行个别评估,分析其可收回性。6.2.3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应包括: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客户信用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等。6.3坏账准备审计6.3.1审计目标坏账准备审计的目标是确认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合理,以及坏账核销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6.3.2审计程序(1)检查坏账准备的计提政策和方法,确认其合规性。(2)分析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评估坏账准备计提的充分性。(3)检查坏账核销的依据,确认其合规性和合理性。(4)对重要客户的坏账准备进行个别评估,确认其准确性。6.3.3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应包括:坏账准备计提政策、计提依据、坏账核销凭证等相关资料。第7章存货与成本审计7.1存货盘点与监盘7.1.1存货盘点的重要性存货是企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存货盘点是对企业存货数量、状况及价值进行核实的过程,对于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7.1.2存货盘点的程序与方法(1)制定存货盘点计划,明确盘点时间、范围、方法等;(2)实施存货盘点,包括现场盘点、抽样盘点等;(3)记录盘点结果,编制存货盘点表;(4)分析盘点差异,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5)编制存货盘点报告,为财务报表提供依据。7.1.3存货监盘(1)监盘的定义:存货监盘是指审计人员对客户存货盘点过程的监督与评价;(2)监盘的目的:保证存货盘点真实、准确,发觉潜在的风险与问题;(3)监盘的程序与方法:参与存货盘点、复核盘点记录、评价盘点结果等。7.2存货计价与成本审计7.2.1存货计价方法(1)先进先出法(FIFO);(2)后进先出法(LIFO);(3)平均成本法;(4)个别认定法。7.2.2成本审计的重要性成本审计是对企业存货成本计算与分配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审查,以保证财务报表中存货成本的准确性。7.2.3成本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审查存货成本计算方法,确认其合规性;(2)核对存货成本计算过程,关注是否存在错误或舞弊;(3)分析存货成本结构,评价成本分配的合理性;(4)检查成本核算相关内部控制,评估其有效性;(5)对存货成本进行实质性测试,保证其真实性。7.3存货跌价准备审计7.3.1存货跌价准备的含义与作用存货跌价准备是企业为应对存货价值下降而提取的一种预计损失准备。对其进行审计,有助于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7.3.2存货跌价准备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审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依据,确认其合规性;(2)评估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与合理性;(3)分析存货跌价准备变动情况,查明原因;(4)检查存货跌价准备相关内部控制,评估其有效性;(5)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实质性测试,保证其真实性。第8章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审计8.1固定资产的存在与权利认定8.1.1检查固定资产的存在审计师需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的存在进行核实。这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查阅相关合同及发票等支持性文件,以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性。8.1.2核实固定资产的权利审计师应检查固定资产的权属证明,确认被审计单位对固定资产拥有合法权利。还需关注是否存在抵押、担保等权利受限情况。8.2固定资产的计价与折旧审计8.2.1固定资产的计价审计审计师需对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进行核实,包括购置价、安装调试费、运输费等。同时关注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否合理、合规。8.2.2固定资产折旧审计审计师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折旧政策的合规性、一致性及合理性。具体包括:(1)折旧方法的合理性;(2)折旧年限和残值估计的合理性;(3)折旧计算的准确性;(4)折旧记录的完整性。8.3投资性房地产审计8.3.1投资性房地产的存在与权利认定审计师需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存在进行核实,并确认被审计单位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合法权利。8.3.2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与摊销审计审计师应关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方法、摊销政策及其合规性、合理性。具体包括:(1)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成本确认;(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3)投资性房地产的摊销计算;(4)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测试。8.3.3投资性房地产的披露审计审计师应检查投资性房地产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是否充分、完整,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的金额、计量方法、摊销政策等信息。同时关注是否存在应当披露的投资性房地产相关信息未予以披露的情况。第9章负债审计9.1流动负债审计1.1短期借款审计核对短期借款的借入日期、还款日期及利率;检查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的计提是否准确;验证应付利息和银行存款等科目的正确性。1.2应付票据审计审查带息应付票据的利息计提及到期支付情况;核对不带息应付票据的面值与到期应付金额的一致性;检查应付票据的背书、贴现等业务处理是否合规。1.3应付账款审计查验应付账款的入账时间,确认风险和报酬的转移或劳务的接受;审核应付账款的金额、期限及支付情况;分析应付账款与采购、销售等业务的匹配性。1.4预收账款审计检查预收账款的核算方法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审核预收账款与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等的勾稽关系;评估预收账款的可收回性。1.5应交税费审计审查增值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计提、申报和缴纳情况;核对应交税费明细科目,如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预缴增值税等;检查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合规利用。9.2非流动负债审计2.1长期借款审计审核长期借款的借入日期、还款计划及利率;检查利息费用的计提及资本化是否符合规定;分析长期借款的用途和效益。2.2应付债券审计审查应付债券的发行、偿还及利息支付情况;核对债券的计价、摊销及减值准备是否准确;评估应付债券的违约风险。2.3长期应付款审计审核长期应付款的期限、金额及支付计划;检查长期应付款的利息计提及支付情况;分析长期应付款的来源和性质。9.3或有负债审计审查未决诉讼、仲裁、产品质量保证等或有负债的计提和披露;评估或有负债的可能性和金额;检查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第10章所有者权益审计10.1实收资本审计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所有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实收资本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实收资本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以下是实收资本审计的主要内容:10.1.1审查实收资本的证明文件审计人员应查阅企业设立时的有关章程、合同、协议以及相关审批文件,确认实收资本的来源和金额是否符合规定。10.1.2检查实收资本的会计处理审计人员应检查实收资本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包括实收资本账户的设置、核算和披露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10.1.3分析实收资本变动情况审计人员应分析实收资本在报告期内的增减变动情况,查明变动原因,确认其合规性和真实性。10.2资本公积审计资本公积是指企业除实收资本外,通过非经营活动取得的资本性收益。资本公积审计的目标是确认资本公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以下是资本公积审计的主要内容:10.2.1审查资本公积的形成原因审计人员应查阅资本公积的形成原因,如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等,确认资本公积的来源是否符合规定。10.2.2检查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审计人员应检查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包括资本公积账户的设置、核算和披露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10.2.3分析资本公积的变动情况审计人员应分析资本公积在报告期内的增减变动情况,查明变动原因,确认其合规性和真实性。10.3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审计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存收益的组成部分,其审计目标是确认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以下是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审计的主要内容:10.3.1审查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形成原因审计人员应查阅企业利润分配的相关规定,确认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形成原因,如利润留存、利润分配等。10.3.2检查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处理审计人员应检查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包括相关账户的设置、核算和披露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10.3.3分析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变动情况审计人员应分析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在报告期内的增减变动情况,查明变动原因,确认其合规性和真实性。通过以上审计内容,可以对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进行全面的审计。有助于揭示企业在所有者权益方面的潜在风险,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第11章收入与费用审计11.1营业收入审计营业收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其进行审计是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的关键环节。以下是营业收入审计的主要内容:11.1.1审核营业收入确认原则审计人员应检查企业营业收入确认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收入在实际发生时确认,而不是在收到现金时确认。11.1.2分析营业收入变动原因审计人员需分析营业收入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