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事务所审计业务操作手册TOC\o"1-2"\h\u30017第一章审计业务概述 233611.1审计业务定义 2318981.2审计业务分类 2175511.2.1鉴证业务 3139581.2.2相关服务 372501.3审计目的与原则 3113331.3.1审计目的 369311.3.2审计原则 32730第二章审计计划 4182.1审计计划编制 4109412.2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 4173502.3审计程序设计 416514第三章审计证据 5312203.1审计证据的定义与分类 5269033.2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价 525493.2.1审计证据收集 5231603.2.2审计证据评价 655803.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619115第四章内部控制评价 7284634.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分类 743974.2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7127364.3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报告 823759第五章财务报表审计 851145.1财务报表审计概述 8269795.2财务报表审计程序 9196185.3财务报表审计结论 915334第六章现金流量的审计 963406.1现金流量审计概述 9248576.2现金流量审计程序 1037096.2.1审计准备 10188426.2.2审计实施 1028446.2.3审计证据收集 10307116.3现金流量审计结论 1016237第七章存货的审计 1162457.1存货审计概述 11130907.2存货审计程序 1158697.2.1审计准备 1183727.2.2审计实施 11123747.2.3审计证据收集 12218207.3存货审计结论 126936第八章固定资产的审计 12235638.1固定资产审计概述 1243708.2固定资产审计程序 13153718.3固定资产审计结论 132021第九章应收账款的审计 14320549.1应收账款审计概述 1454019.2应收账款审计程序 1478389.3应收账款审计结论 149336第十章负债的审计 151071510.1负债审计概述 15673010.1.1负债审计的定义 151405310.1.2负债审计的目的 15212710.2负债审计程序 15296410.2.1检查负债的来源和性质 15503410.2.2检查负债的计量和确认 16727210.2.3检查负债的披露和报告 162333010.2.4实施实质性程序 16825910.3负债审计结论 162672110.3.1负债真实性结论 161413610.3.2负债合规性结论 161947010.3.3负债完整性结论 162576610.3.4负债结构分析结论 1617413第十一章审计报告 162435811.1审计报告编制 16101111.2审计报告类型 17337111.3审计报告发布 1715387第十二章审计质量控制 183154012.1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18591512.2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181664512.3审计质量控制措施与评价 182837912.3.1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191364112.3.2审计质量评价 19第一章审计业务概述1.1审计业务定义审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据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独立、客观的检查和评价,以合理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并向预期使用者提供审计报告的一种专业服务。1.2审计业务分类审计业务根据其性质和目的,可分为以下几类:1.2.1鉴证业务(1)审计业务:对财务报表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审计意见,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2)审阅业务:对财务报表提供有限保证,低于审计业务的保证水平,以消极方式提出审计意见。(3)其他鉴证业务: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合理保证或有限保证的其他鉴证服务。1.2.2相关服务(1)代编财务信息:根据客户提供的资料,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2)执行商定程序:按照客户与注册会计师共同商定的程序,对特定事项进行检查和报告。(3)税务咨询:为客户提供税务筹划、税务申报等方面的咨询服务。(4)管理咨询:为客户提供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咨询服务。1.3审计目的与原则1.3.1审计目的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财务报表质量,增强除管理层外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提高经济决策的有效性。1.3.2审计原则(1)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受被审计单位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2)专业性:注册会计师应具备审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循审计准则,保证审计质量。(3)证据为基础:审计结论应基于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4)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关注财务报表中的重大事项,合理确定审计风险。(5)合理保证:注册会计师应提供合理保证,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6)保密性:注册会计师应对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保密,除非法律法规要求或客户同意披露。第二章审计计划2.1审计计划编制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审计计划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在审计计划编制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包括其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内部控制体系等,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基础信息。(2)签订业务约定书: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明确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双方责任等事项,保证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3)编制审计总体策略:审计总体策略是对审计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安排,包括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资源分配等。审计人员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审计目标,制定合适的审计总体策略。(4)编制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是审计总体策略的具体化,包括审计程序、审计证据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等。审计人员需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具体的审计计划。2.2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未能发觉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是审计计划编制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需要识别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认定层次,分析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2)对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审计人员需要评估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以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风险防范措施。(3)制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识别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需要制定总体应对措施,包括调整审计程序、增加审计证据获取等。2.3审计程序设计审计程序设计是根据审计计划和审计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程序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适用于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和总体复核。审计人员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审计目标,运用分析程序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异常情况。(2)询问对象:审计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事项和环节,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财务人员、内部法律顾问等,以获取相关信息和证据。(3)检查记录或文件:审计人员需要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财务报表、合同等文件,以验证其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4)检查有形资产: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形资产进行检查,以验证其存在性和价值。(5)实施实质性程序:审计人员需要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包括详细测试、分析程序等,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第三章审计证据3.1审计证据的定义与分类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意见所依据的信息。它是审计过程中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审计证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原始证据:指直接来源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信息,如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合同、协议等。(2)衍生证据:指审计人员根据原始证据推导出的信息,如分析性程序得出的结论、计算结果等。(3)书面证据:指以书面形式存在的证据,如财务报表、会计凭证、会议记录等。(4)口头证据:指以口头形式提供的证据,如访谈、询问等。(5)环境证据:指与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有关的外部环境信息,如行业状况、政策法规等。3.2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价3.2.1审计证据收集审计证据的收集是审计过程的基础环节,审计人员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性原则:审计人员应收集足够的证据,以保证能够形成审计意见。(2)适当性原则:审计人员应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证据,保证证据的质量和可靠性。(3)独立性原则:审计人员应保持独立性,避免受到被审计单位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4)有效性原则:审计人员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保证收集到的证据能够支持审计结论。3.2.2审计证据评价审计证据评价是审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审计人员应关注以下方面:(1)证据的可靠性:审计人员应评估证据来源的可靠性,包括证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2)证据的相关性:审计人员应分析证据与审计目标的相关性,保证证据能够支持审计结论。(3)证据的充分性:审计人员应评估收集到的证据是否足够,以保证能够形成审计意见。(4)证据的适当性:审计人员应评估证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保证审计结论的准确性。3.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人员收集的证据数量足以支持审计意见。审计人员应在以下方面评估证据的充分性:(1)证据数量:审计人员应保证收集到的证据数量足够,能够涵盖审计目标。(2)证据来源:审计人员应关注证据来源的多样性,以减少单一来源的证据风险。(3)证据时间跨度:审计人员应关注证据的时间跨度,保证证据能够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历史和现状。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人员收集的证据质量能够支持审计意见。审计人员应在以下方面评估证据的适当性:(1)证据类型:审计人员应关注证据的类型,保证证据能够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2)证据来源:审计人员应评估证据来源的可靠性,以保证证据的准确性。(3)证据分析:审计人员应对证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准确性。(4)证据评价:审计人员应综合评价证据的质量,以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第四章内部控制评价4.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分类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运营效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和监督措施,对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约束和监督的过程。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部控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控制目标分类: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合规内部控制和运营内部控制。(2)按照控制内容分类:分为组织结构控制、人力资源控制、业务流程控制、信息系统控制、财产安全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3)按照控制层次分类:分为公司层面内部控制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4.2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1)文件审查法:通过查阅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等相关文件,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情况。(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执行情况。(3)实地调查法:直接深入企业现场,观察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查找潜在的问题。(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部控制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参考。(5)综合评价法:结合以上几种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评价。4.3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告失真、合规性问题或运营效率降低。以下是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报告的步骤:(1)缺陷识别: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查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2)缺陷分类:按照缺陷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识别出的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3)缺陷分析:对识别出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产生缺陷的原因。(4)缺陷报告:将识别出的缺陷及其分析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给企业管理层,并提出改进建议。(5)缺陷整改:企业管理层根据缺陷报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及时发觉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出现第五章财务报表审计5.1财务报表审计概述财务报表审计是指审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客观的检查,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报表审计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检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审计师需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其是否真实可靠。(2)检查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审计师需关注财务报表是否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3)检查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审计师需验证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计算是否准确,信息披露是否充分。(4)评价财务报表的合规性:审计师需关注企业是否遵循了相关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规定。(5)提供审计意见:审计师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规性发表审计意见。5.2财务报表审计程序财务报表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阶段:审计师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制定审计计划。(2)实施阶段: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审查,包括对账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的分析和核实。(3)审计证据收集:审计师通过查阅、询问、观察、分析等方法,收集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证据。(4)审计结论:审计师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价,形成审计结论。(5)审计报告:审计师根据审计结论,撰写审计报告,报告审计结果和意见。5.3财务报表审计结论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对以下方面进行结论:(1)财务报表真实性:审计师确认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和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2)财务报表完整性:审计师确认财务报表是否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所有应披露的信息。(3)财务报表准确性:审计师确认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计算是否准确,信息披露是否充分。(4)财务报表合规性:审计师评价企业是否遵循了相关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规定。(5)审计意见:审计师根据审计结论,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规性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对利益相关者具有指导意义。第六章现金流量的审计6.1现金流量审计概述现金流量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旨在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详细、全面的审查,以保证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规。现金流量审计对于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揭示企业在现金管理、投资、融资等方面的潜在风险。6.2现金流量审计程序6.2.1审计准备(1)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现金收支、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制度。(2)收集与现金流量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3)了解企业现金流量核算方法,包括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现金流量项目的划分。6.2.2审计实施(1)查阅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注,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2)对现金流量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核对,检查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3)审查现金流量表编制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包括现金流量项目的划分、计量和披露。(4)对现金流量表中的重大现金流量事项进行审查,包括投资、融资、经营活动等方面的现金流量。(5)对现金流量表所涉及的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账户进行审查,检查现金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6.2.3审计证据收集(1)收集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注的编制依据。(2)收集与现金流量相关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3)收集现金流量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6.3现金流量审计结论通过以上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组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了全面审查。审计结论如下:(1)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了保证。(2)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现金收支、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方面的管理较为规范。(3)企业现金流量审计过程中未发觉重大现金流量异常事项。(4)企业现金流量表编制过程中会计处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要求。(5)企业现金流量审计结论为:企业现金流量情况良好,现金管理较为规范,未发觉重大风险。第七章存货的审计7.1存货审计概述存货审计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的采购、存储、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审查和核实,以保证存货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存货审计是财务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揭示企业存货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存货审计主要包括原材料审计、在产品审计、半成品审计和产成品审计等方面。7.2存货审计程序7.2.1审计准备(1)了解企业存货管理的基本情况,包括存货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等。(2)收集企业存货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3)确定存货审计的目标、范围、方法和时间安排。7.2.2审计实施(1)存货监盘: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现场观察和检查,以核实存货的数量、状态和质量。观察程序: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活动,关注存货的摆放、标识、防护措施等。抽查程序:从存货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进行详细检查,以验证存货的数量、品种和状态。(2)审计存货明细账:核对存货明细账与实际存货数量、品种和状态是否相符。(3)审计存货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相关凭证:检查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原始凭证,以验证存货的合规性和有效性。(4)审计存货的计价和跌价准备:检查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恰当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7.2.3审计证据收集(1)收集存货盘点记录、存货明细账、相关凭证等书面证据。(2)收集与存货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流程等文件资料。(3)对存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存货管理的情况。7.3存货审计结论通过存货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存货的真实性:存货数量、品种、状态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存在虚报、漏报等情况。(2)存货的合规性:企业存货管理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和操作流程。(3)存货的有效性:企业存货的采购、存储、生产、销售等环节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和问题。(4)存货的计价和跌价准备: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恰当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可以为企业提出改进存货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以帮助企业提高存货管理水平,降低潜在风险。第八章固定资产的审计8.1固定资产审计概述固定资产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折旧、处置等环节进行审查。固定资产审计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固定资产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审计人员需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折旧政策、账务处理等方面进行审查,保证固定资产的核算准确无误。(2)固定资产管理的合规性:审计人员需关注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3)固定资产效益性:审计人员需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闲置、浪费等问题。(4)固定资产风险防范:审计人员需关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风险防控体系。8.2固定资产审计程序固定资产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审计准备:审计人员需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包括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原值、折旧政策等,制定审计计划。(2)审计实施: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折旧、处置等环节进行实地调查和审查。(3)审计取证:审计人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询问相关人员、实地观察等方式,获取固定资产审计证据。(4)审计分析:审计人员对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揭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5)审计报告: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分析结果,撰写审计报告,报告固定资产审计的结论和建议。8.3固定资产审计结论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审计,审计人员得出以下结论:(1)固定资产核算准确性: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折旧政策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核算准确无误。(2)固定资产管理合规性: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但存在个别环节需进一步规范。(3)固定资产效益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总体较好,但部分固定资产存在闲置、浪费现象,需进一步优化配置。(4)固定资产风险防范: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一定风险,但已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控,需继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审计人员针对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保证固定资产核算准确性。(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规范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3)优化固定资产配置,减少闲置、浪费现象,提高投资效益。(4)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风险防控体系,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第九章应收账款的审计9.1应收账款审计概述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审计是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和准确的关键环节。应收账款审计旨在评估企业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应收账款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目标:评估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应收账款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否遵循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2)审计范围:包括应收账款的余额、账龄分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等。(3)审计方法:采用抽样审计、分析程序、询问、查阅文件等方法。9.2应收账款审计程序以下是应收账款审计的主要程序:(1)了解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评估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包括销售合同管理、信用政策、应收账款回收等环节。(2)检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通过查阅销售合同、发票、银行回单等原始凭证,验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3)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对账龄超过一定期限的应收账款进行重点审查,了解企业的坏账政策和实际执行情况。(4)检查坏账准备:评估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要求。(5)评估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通过查阅客户信用评级、财务状况等资料,评估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6)查验应收账款回收情况:了解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分析回收率、回收周期等指标,评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性。9.3应收账款审计结论经过对应收账款的审计,审计人员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能够有效防范风险。(2)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较高,不存在重大问题。(3)企业坏账准备计提合理,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要求。(4)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较好,企业回收账款能力较强。(5)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一定不足,需进一步优化信用政策和应收账款回收策略。针对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审计人员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1)加强销售合同管理,保证合同签订、履行和变更的合规性。(2)完善信用政策,提高客户信用评级和审查标准。(3)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提高回收率和回收周期。(4)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及时发觉潜在风险。第十章负债的审计10.1负债审计概述10.1.1负债审计的定义负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承担的债务进行审查、评价和证实的过程。其目的是保证负债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为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10.1.2负债审计的目的(1)保证负债的真实性:证实负债是否实际存在,防止虚构债务或隐瞒债务。(2)保证负债的合规性:检查负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要求。(3)保证负债的完整性:全面揭示被审计单位的负债情况,防止漏报或低估负债。(4)分析负债结构:评估负债结构是否合理,为管理层提供优化负债结构的建议。10.2负债审计程序10.2.1检查负债的来源和性质审计人员应审查负债的来源和性质,包括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等。重点关注负债的形成原因、发生时间、金额、还款期限等。10.2.2检查负债的计量和确认审计人员应检查负债的计量和确认是否遵循国家财务会计准则,包括负债金额的准确性、负债的计提和摊销等。10.2.3检查负债的披露和报告审计人员应检查负债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是否完整、准确,包括负债的金额、性质、还款期限等。10.2.4实施实质性程序审计人员应实施实质性程序,包括检查负债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具体方法如下:(1)检查负债凭证和账簿记录,验证负债的真实性。(2)采用询问、观察等方法,了解负债的形成过程和偿还情况。(3)对负债进行风险分析,评估负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10.3负债审计结论10.3.1负债真实性结论审计人员应根据检查结果,对负债的真实性作出结论。如发觉虚构债务、隐瞒债务等重大问题,应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10.3.2负债合规性结论审计人员应根据检查结果,对负债的合规性作出结论。如发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况,应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10.3.3负债完整性结论审计人员应根据检查结果,对负债的完整性作出结论。如发觉漏报或低估负债的情况,应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10.3.4负债结构分析结论审计人员应根据负债结构分析的结果,对被审计单位的负债结构合理性作出结论,并提出优化负债结构的建议。第十一章审计报告11.1审计报告编制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编制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审计证据收集: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其审计意见。(2)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根据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公允性进行评估,形成审计结论。(3)审计报告撰写: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结论,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意见、审计证据、审计结论等内容。11.2审计报告类型审计报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标准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在审计意见段后增加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的段落。(3)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公允性提出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公允性提出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5)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无法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11.3审计报告发布审计报告发布需遵循以下原则:(1)审计报告日期:审计报告的日期不应早于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报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照明拆除施工合同
- 音乐制作土地厂房租赁合同范本
- 郑州商铺交易合同关键条款
- 建筑材料招标授权书
- 星巴克加盟合作租赁协议
- 铁路工程合同管理实施细则
- 办公空间绿色环保装修合同
- 教育机构会计招聘合同样本
- 防腐保温施工合同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施工合同3篇
- 2024企业安全生产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
- 2024年高考物理模拟卷(山东卷专用)(考试版)
- 中建施工电梯安拆专项施工方案
-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一年级乐考方案》
- 客运公司企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
- 安全行车知识培训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5
- 《入侵检测与防御原理及实践(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物业管理师(中级四级)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简答题)
- IT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