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财务成本控制与管理手册TOC\o"1-2"\h\u12344第一章:总论 2189321.1财务成本控制概述 284661.1.1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 2230311.1.2财务成本控制的目标 2130571.1.3财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285491.2成本控制与管理原则 370711.2.1预算控制原则 317791.2.2成本效益原则 3308191.2.3动态调整原则 314091.2.4全员参与原则 31739第二章:成本控制基础 3251332.1成本分类与构成 3262892.2成本控制方法 4143002.3成本控制系统 542第三章:预算编制与控制 5112623.1预算编制方法 5127263.2预算执行与监控 6324213.3预算分析与调整 620608第四章:成本核算与分析 6307594.1成本核算方法 651144.2成本核算流程 722664.3成本分析指标 738785.1采购成本构成 8214215.2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8115855.3采购合同管理 825272第六章:生产成本控制 952956.1生产成本构成 9319766.2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9108376.3生产成本分析与改进 103702第七章:销售成本控制 102027.1销售成本构成 10250467.2销售成本控制方法 1166617.3销售成本分析 115426第八章: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11223788.1人力资源成本构成 11227098.2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策略 1249748.3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129260第九章: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 13310139.1质量成本构成 13181289.2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1344739.3质量成本分析 142610第十章: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 143145010.1风险识别与评估 141064910.1.1风险识别 141014910.1.2风险评估 151058710.2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 15834310.2.1成本控制措施 151381610.2.2风险防范措施 152970310.3风险应对策略 1512536第十一章: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 163269811.1绩效评价体系 1648311.2成本控制与绩效挂钩 162932711.3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1713256第十二章:持续改进与成本控制 17315812.1成本控制改进方法 172769512.2持续改进机制 17551612.3成本控制与企业发展 18第一章:总论1.1财务成本控制概述财务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以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节将简要介绍财务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目标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1.1.1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财务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成本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环节,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旨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1.1.2财务成本控制的目标财务成本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成本: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降低企业各项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2)提高效益:通过成本控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成本控制,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1.1.3财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财务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企业可以在市场中降低产品价格,提高竞争力。(2)优化资源配置:财务成本控制有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促进企业内部管理:财务成本控制有助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1.2成本控制与管理原则成本控制与管理原则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成本控制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原则:1.2.1预算控制原则预算控制原则要求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以预算为依据,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预算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工具,通过预算,企业可以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1.2.2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要充分考虑成本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力求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要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稳定性,以提高企业整体效益。1.2.3动态调整原则动态调整原则要求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根据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成本控制措施,以适应市场需求。1.2.4全员参与原则全员参与原则要求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成本控制,形成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第二章:成本控制基础2.1成本分类与构成成本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成本分为以下几类:(1)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与生产或销售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是指与生产或销售产品不直接相关,但为企业运营所必需的成本,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2)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随产量或销售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固定成本是指不受产量或销售量影响的成本,如租金、折旧等。(3)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指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措施进行控制的成本,如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过程中的损耗等;不可控成本是指不受企业内部管理措施影响的成本,如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等。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成本: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费用。(2)直接人工成本: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人工费用。(3)制造费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成本,包括折旧、维修、管理等费用。(4)销售费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广告、推广、运输等。(5)管理费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办公、差旅、通讯等。(6)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资金、偿还债务等所发生的费用。2.2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是指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成本控制方法:(1)预算控制:通过制定预算,对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执行和监督,以保证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2)标准成本法:通过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标准化,计算出标准成本,并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以分析成本差异。(3)目标成本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定产品目标成本,并通过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等环节降低成本,实现目标成本。(4)作业成本法:将成本与作业过程相结合,对作业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5)价值分析法:通过对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方向和措施。(6)成本削减:通过减少浪费、优化生产流程等手段,降低企业成本。2.3成本控制系统成本控制系统是企业为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技术手段的总称。以下为成本控制系统的几个关键要素:(1)成本控制组织: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负责成本控制的组织实施和监督。(2)成本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原则、方法和责任。(3)成本控制技术:企业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ERP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4)成本控制培训:企业应对员工进行成本控制培训,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和管理能力。(5)成本控制考核:企业应建立成本控制考核机制,对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和激励。第三章:预算编制与控制3.1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于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1)增量预算法:以历史数据为基础,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和变化因素,对预算项目进行调整和预测。(2)零基预算法:以零为起点,重新评估每个预算项目的必要性和优先级,对预算进行编制。(3)活动预算法:以企业活动为基本单位,根据活动需求和资源消耗编制预算。(4)滚动预算法:定期对预算进行调整和更新,以保证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2预算执行与监控预算执行与监控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以下是预算执行与监控的主要内容:(1)预算执行:各部门按照预算方案进行资源配置和业务活动,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2)预算监控: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发觉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3)预算报告: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报告,向上级领导汇报预算执行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4)预算考核: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各部门预算管理的绩效。企业应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监控机制,保证预算的有效实施。3.3预算分析与调整预算分析与调整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预算分析与调整的主要内容:(1)预算分析: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预算执行的因素,为预算调整提供依据。(2)预算调整:根据预算分析结果,对预算进行适时调整,保证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3)预算反馈:将预算调整结果反馈给各部门,指导各部门进行预算执行。(4)预算改进:针对预算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应注重预算分析与调整,以提高预算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第四章:成本核算与分析4.1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分步法: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下的步骤可以是部门、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等。(2)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品种法适用于产品种类较少、生产过程较为简单的企业。(3)分批法:以生产批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适用于生产批次较为明显的企业。(4)标准成本法: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5)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作业类型多样的企业。4.2成本核算流程成本核算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产品、批次、部门等。(2)收集和整理成本数据:收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3)归集和分配成本:将收集到的成本数据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4)计算成本:根据归集和分配的成本数据,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5)分析成本差异: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4.3成本分析指标成本分析指标是评价企业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效果的重要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成本分析指标:(1)成本利润率:反映企业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为:成本利润率=(收入成本)/成本×100%。(2)成本变动率:反映企业成本变动的幅度,计算公式为:成本变动率=(本期成本基期成本)/基期成本×100%。(3)成本结构:分析企业成本构成,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比例。(4)成本效率:反映企业成本控制的水平,计算公式为:成本效率=实际成本/预算成本×100%。(5)单位成本:反映企业生产单位产品所发生的成本,计算公式为:单位成本=总成本/产品数量。标第五章:采购成本控制5.1采购成本构成采购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及税收成本、检验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原材料成本是采购成本中的主体部分,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运输成本包括国内运输和国际运输,涉及运输方式、运输距离和运输保险等方面。关税及税收成本是指进口商品时所需支付的关税、增值税等税费。检验成本包括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数量、包装等方面的检验费用。仓储成本主要是指物料在仓库中的存储费用,包括仓储设施租赁、人员管理、设备折旧等。管理成本则包括采购部门的人工成本、办公费用、差旅费用等。5.2供应商选择与管理供应商选择是采购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应充分考虑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交期、服务等因素。企业可通过市场调查、询价、招标等方式,了解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质量和服务水平。企业应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评估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信誉状况等。企业还应关注供应商的地理位置、运输能力等因素,以降低运输成本。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的开发、维护和评价。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沟通、技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交期。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的评价,定期对其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保证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3采购合同管理采购合同管理是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制定完善的采购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条款、签订程序、履行监督等方面的规定。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企业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条款:明确采购价格、支付方式、价格调整机制等,以降低采购成本。(2)质量条款:明确采购物料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等,以保证采购物料的质量。(3)交期条款:明确交货期限、交货地点、交货方式等,以减少交期延误造成的损失。(4)违约责任条款:明确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违约责任,以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5)争议解决条款: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等,以降低纠纷处理成本。企业还应加强对采购合同的履行监督,保证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同时企业应定期对采购合同进行评估,以优化采购策略,降低采购成本。第六章:生产成本控制6.1生产成本构成生产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它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生产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原材料成本:包括原材料购买、运输、储存等费用,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2)直接人工成本:指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员工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险等费用。(3)制造费用:包括生产设备折旧、维修、保养、生产场地租赁、生产用水电等费用。(4)管理费用:包括企业行政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费用。(5)销售费用:包括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广告宣传、推销、售后服务等费用。(6)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资金所发生的利息支出。6.2生产成本控制策略生产成本控制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成本控制策略:(1)优化产品设计:通过改进产品设计,降低原材料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2)采购成本控制:通过采购管理,合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益。(3)生产流程优化: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维修、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5)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素质,降低人工成本。(6)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减少售后维修费用。(7)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8)节约能源:加强能源管理,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6.3生产成本分析与改进生产成本分析与改进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生产成本分析与改进的方法:(1)成本核算:对生产成本进行详细核算,找出成本构成中的不合理部分。(2)成本对比:将本企业生产成本与同行业优秀企业进行对比,找出差距。(3)成本趋势分析:分析生产成本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成本变动。(4)成本改进措施:根据成本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5)持续改进:将成本改进纳入企业日常管理,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以上生产成本分析与改进,企业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七章:销售成本控制7.1销售成本构成销售成本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间接成本包括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具体来说,销售成本的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指生产产品的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2)营销费用:营销费用包括广告宣传费用、促销活动费用、营销人员工资及提成等。(3)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用、差旅费等。(4)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包括贷款利息、汇兑损失、手续费等。7.2销售成本控制方法为了降低销售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销售成本控制方法:(1)优化产品结构:通过分析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降低低附加值产品的比重。(2)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废品率等手段,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3)加强营销策略:合理制定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4)加强管理费用控制:严格控制企业管理费用,降低非生产性支出。(5)优化财务结构:合理规划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财务费用。7.3销售成本分析销售成本分析是对企业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以便找出成本控制的潜在问题和改进方向。以下是对销售成本分析的几个方面:(1)产品成本分析: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找出成本较高的环节,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2)营销费用分析:分析营销费用的使用效果,评估各项营销活动的投入产出比,优化营销策略。(3)管理费用分析:分析企业管理费用的合理性,找出降低管理费用的潜在途径。(4)财务费用分析:分析企业财务费用的构成,优化融资渠道,降低财务成本。通过销售成本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销售成本的变化趋势,为制定销售成本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第八章:人力资源成本控制8.1人力资源成本构成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为获取、开发、使用、保障和离职员工所需支付的全部费用。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招聘成本:包括发布招聘广告、招聘中介服务费、面试及选拔过程中的相关费用等。(2)培训成本:包括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外部培训等。(3)薪酬成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4)福利成本:包括社会保险、公积金、商业保险、节假日福利等。(5)劳动关系成本:包括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察等。(6)离职成本:包括离职补偿、离职手续办理等。8.2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策略为实现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控制,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优化招聘策略:通过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如利用互联网招聘、内部推荐等。(2)培训与发展:重视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降低离职率,从而降低培训成本。(3)薪酬激励:合理设置薪酬体系,既要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又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4)福利保障:合理规划福利政策,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离职率。(5)劳动关系管理:加强劳动关系管理,预防劳动争议,降低劳动关系成本。(6)人员优化配置: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8.3人力资源成本分析人力资源成本分析是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与产出效益的评估。以下为几种常见的人力资源成本分析方法:(1)招聘成本分析:通过对比招聘成本与招聘效果,评估招聘策略的合理性。(2)培训成本分析:分析培训投入与员工素质提升、绩效改善等指标的关系,评估培训效益。(3)薪酬成本分析:通过薪酬水平、薪酬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评估薪酬体系的合理性。(4)福利成本分析:分析福利政策的实施效果,如员工满意度、离职率等。(5)劳动关系成本分析:通过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察等方面的数据,评估劳动关系管理的有效性。(6)人力资源成本总量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总量进行分析,如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人力成本与销售收入的关系等。通过以上分析,企业可以找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控制。第九章: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9.1质量成本构成质量成本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为达到既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全部费用。质量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指为防止产品质量问题发生而发生的费用,包括质量策划、产品设计、工艺准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2)鉴定成本:鉴定成本是指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测试、验证等,以保证其符合质量要求而发生的费用。如检验费、试验费、设备折旧费等。(3)内部故障成本: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包括返工、废品、停机等损失。(4)外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或服务在交付客户后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如退货、维修、赔偿等费用。9.2质量成本控制方法质量成本控制是通过对质量成本的预测、计划、分析、考核等环节,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1)全面质量管理(TQM):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2)标准化方法: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使生产过程更加规范,降低质量成本。(3)统计质量控制(SQC):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进行监测和控制,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4)质量成本分析:对质量成本构成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5)质量成本考核:建立质量成本考核体系,对各部门的质量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促进质量成本的降低。9.3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对质量成本构成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为质量成本控制提供依据。以下是一些质量成本分析的方法:(1)比较分析法:将实际质量成本与预算质量成本、行业平均水平等进行对比,找出差距。(2)因素分析法:对影响质量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主要因素。(3)贡献度分析法:计算各质量成本项目对总质量成本的贡献度,确定重点控制项目。(4)成本效益分析法:分析质量成本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评估质量成本控制的效益。通过对质量成本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加明确质量成本控制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第十章: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10.1风险识别与评估在项目管理和企业运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风险识别与评估是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旨在对可能影响项目或企业运营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10.1.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发觉和确定可能对企业或项目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因素。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1)专家访谈:与行业专家、项目团队成员等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2)历史数据分析:分析企业或项目历史上的风险事件,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风险识别提供参考。(3)脑力激荡: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发觉潜在的风险因素。(4)流程分析:对项目或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10.1.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1)定性评估:根据专家意见、历史数据等,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定性描述。(2)定量评估:采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计算。(3)风险矩阵: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组合,形成风险矩阵,以便对风险进行排序和分类。10.2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是保证项目或企业运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措施:10.2.1成本控制措施(1)制定合理的预算:根据项目或企业运营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保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2)强化成本意识:提高团队成员的成本意识,保证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关注成本控制。(3)实施成本监控:定期对项目或企业运营的成本进行监控,及时发觉并解决成本超支问题。10.2.2风险防范措施(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目标、策略和措施,为风险防范提供指导。(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及时发觉风险信号,采取相应措施。(3)加强风险沟通: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保证风险信息得到及时传递和处理。10.3风险应对策略针对已识别的风险,企业或项目团队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以降低风险对项目或企业运营的影响。以下几种风险应对策略:(1)风险规避:通过调整项目或企业运营策略,避免风险的发生。(2)风险减缓: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程度。(3)风险承担:在风险发生后,采取措施减轻损失,如购买保险等。(4)风险转移:将风险转嫁给第三方,如签订合同、外包等。(5)风险监控: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保证应对措施的有效性。第十一章: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11.1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是衡量企业各部门及员工工作成果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1)科学性:绩效评价体系应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需求,科学设定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2)公平性:评价体系应保证对所有员工公平对待,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3)可行性:评价体系应易于操作,便于各部门及员工了解评价标准,保证评价过程顺利进行。(4)动态性:评价体系应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不断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11.2成本控制与绩效挂钩成本控制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与绩效评价紧密相连。将成本控制与绩效挂钩,有利于提高员工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降低企业成本。具体措施如下:(1)设定成本控制目标: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设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将其纳入绩效评价体系。(2)成本控制考核:将成本控制指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对成本控制成果显著的员工给予奖励。(3)成本控制培训:加强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定期开展成本控制培训,提高员工成本控制能力。(4)成本控制激励机制:设立成本控制奖金,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工作,为企业降低成本。11.3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衡量绩效评价体系效果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