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型景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DB41-T 2293-2022_第1页
山岳型景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DB41-T 2293-2022_第2页
山岳型景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DB41-T 2293-2022_第3页
山岳型景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DB41-T 2293-2022_第4页
山岳型景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DB41-T 2293-20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200

CCSC6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93—2022

山岳型景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

2022-09-16发布2022-12-14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293—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作原则与管理.....................................................................2

5风险分级管控.......................................................................4

6隐患排查治理.......................................................................6

7信息平台建设.......................................................................7

8持续改进...........................................................................7

9文件管理...........................................................................8

附录A(规范性)山岳型景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创建运行程序.........9

附录B(资料性)山岳型景区主要生产经营设施..........................................10

附录C(资料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1

附录D(规范性)山岳型景区风险告知牌样式............................................12

I

DB41/T229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南安科院安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河南理工

大学、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耿剑统、王元月、王占平、雷颖、邢璐、吴忠华、马天希、王伟、孙立娟、黄

定国、申霞、胡永奎、吕飞业、韩瑜、马春明、黄黎明、高计伟、陈仁树、苏齐松、舒建峰、江巍巍、

张天赐、岳志奇、祁珍丽、魏萌萌、孙洁、刘莹、焦丽娜。

II

DB41/T2293—2022

山岳型景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山岳型景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创建运行的工作指导,

给出了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建设、持续改进和文件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岳型景区(以下简称景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创

建运行,其他旅游景区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A/T1740.1旅游景区安全防范要求第1部分:山岳型

DB41/T185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规范

DB41/T1941山岳型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事物所具备的伤害人身、损坏财产或破坏环境等有害客观属性。

3.2

风险(程)度

系统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失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

乘积。其数量大小表示事物危险程度高低。

3.3

双重预防机制

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主题,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建立的安

全生产管理模式。

3.4

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

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来源:DB41/T1852—2019,3.3]

1

DB41/T2293—2022

3.5

可接受风险

预期最大损失程度在单位或个人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限度之内的风险。

[来源:DB41/T1852—2019,3.4]

3.6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7

风险辨识

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危险源)的存在、空间分布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8

风险分析

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辨识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

程。

3.9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的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

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来源:DB41/T1852—2019,3.10]

3.10

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

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

上的缺陷。

[来源:DB41/T1852—2019,3.11]

3.11

山岳型景区

以山岳为主要风景资源和构景要素,具有旅游者参观旅游、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

旅游设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风景区。

4工作原则与管理

4.1工作原则及程序

景区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原则;

坚持建立与运行并重的原则;坚持有效性原则;坚持持续改进原则。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创建运行程序按附录A。

4.2机构人员及职责

4.2.1基本条件

景区运营单位是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宜成立双重预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管

理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2

DB41/T2293—2022

4.2.2景区负责人职责

4.2.2.1景区主要负责人主要职责:

a)建立健全并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员责任制;

b)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并保障有效运行;

c)负责本单位最高等级风险管控;

d)督促、检查本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e)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年度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督促落实;

f)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所需资金和人员;

g)组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考核和奖惩。

4.2.2.2景区其他负责人负责所分管业务范围内双重预防工作。

4.2.3双重预防工作管理机构职责

双重预防工作管理机构主要职责:

a)具体负责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关制度;

b)组织、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改进措施,督促本单位其他部门、人员

履行相关职责;

c)具体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员责任制考核;

d)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教育培训;

e)督促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4.2.4景区业务部门和所属单位负责人职责

景区业务部门和所属单位负责人主要职责:

a)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关制度;

b)负责本领域、本项目、本部门、本班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c)督促所属岗位员工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并进行考核;

d)组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教育和培训。

4.2.5岗位员工职责

岗位员工主要职责:

a)执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关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

意见、建议;

b)参与本岗位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落实管控措施;

c)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报告;

d)按要求参加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教育和培训;

e)杜绝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制止违章。

4.3制度制定与执行

景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要制度:

a)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c)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d)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3

DB41/T2293—2022

e)双重预防机制持续改进制度;

f)安全考核奖惩制度。

4.4教育培训

开展全员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知识培训,保障各岗位员工具备履行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职责的知识与能力。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并落实保障措施。

5风险分级管控

5.1风险辨识

5.1.1划分风险点

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按照功能区、设备设施、

作业活动、作业场所、系统等进行风险点划分,作业活动包含户内作业、户外作业。

5.1.2风险点确定

组织安全、技术、设备等部门管理人员及岗位作业人员进行集体讨论,确保风险点划分的合理性、

覆盖范围的全面性。风险点应覆盖所有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

山岳型景区主要生产经营设施清单见附录B。

5.1.3风险识别与事故预想

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

5.1.4风险辨识人员要求

风险识别人员应包括景区各级各类负责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各岗位员工。

5.1.5风险辨识方法

设备、设施、部位、区域、场所等静态的风险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常规状态下

的作业活动风险辨识可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非常规状态和紧急状态下的作业活动风险辨识可

采用作业安全分析法(JSA);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

5.2风险分析

5.2.1风险分析准则

结合实际可接受风险,编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频次、危险程度等的取值标准。依据

GB/T6441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依据GB/T13861分析生产过程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5.2.2风险分析方法

可采用但不限于以下评价方法: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5.2.3风险等级划分

4

DB41/T2293—2022

制定统一标准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4个等级,并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5.2.4重大风险的直接认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接认定为重大风险:

a)具有火灾、坍塌、溺水、拥挤踩踏等危险场所的;

b)同类型景区近期或本景区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

财产损失事故,且本景区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

d)涉及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的;

e)涉及蹦极、玻璃栈道、索道、水上项目的。

5.3风险分级管控

5.3.1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应遵循风险等级越高强化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

应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

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5.3.2风险分级管控责任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级、部门(科室)级、

班组级、岗位人员,重大风险由公司管控、较大风险由部门管控、一般风险由班组管控,低风险由岗位

管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5.3.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级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

管控清单可分为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C。风险管控清单宜包

括风险点名称、风险描述、可能导致后果、风险等级、风险管控措施、管控层级、排查频次、责任部门

和责任人等内容。

5.3.4绘制风险四色图

将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等区域存在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

蓝四种颜色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对于难以在风险分级四色(红橙黄蓝)平面图、地理

坐标图中标注风险等级的作业活动、关键任务(如: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按照风险

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采用四色柱状图表示出来。

5.3.5风险管控措施

按照工程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的顺序制定管控

措施并组织实施。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宜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

多种措施进行管控,确保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5.3.6风险告知公示

5

DB41/T2293—2022

5.3.6.1建立完善风险公告制度,向本单位从业人员或外来人员公示景区风险分布情况,悬挂区域风

险分级四色图告知牌。在固定岗位周围和危险地段制作悬挂安全风险告知牌(按附录D)、岗位事故应

急处置措施卡或为岗位员工配发岗位风险告知卡,景区应在醒目位置或作业场所等将作业风险比较图进

行公告。

5.3.6.2在有重大风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风险告知栏并在现场风险变化时及时更

新。告知栏标明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危害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及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

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信息。

6隐患排查治理

6.1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与重点

6.1.1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制定符

合景区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制定执行资金投入和使用制

度;制定执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激励约束制度,鼓励从业人员发现、报告事故隐患。制定执行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评估、核销的全过程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6.1.2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所有风险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将存在重大风险和较

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点。

6.2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6.2.1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或检查标准作为排查内容,编制工作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现场类隐患应包括设备设施类、场所区域类、作业活动类、人员行为类。

6.2.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编制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6.2.3分层级编制隐患排查表

根据本单位岗位责任制,按照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在现场类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中选择相

应的排查内容,编制各层级隐患排查表。如:景区隐患排查表、部门隐患排查表、岗位隐患排查表等。

6.3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根据实际制定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计划,明确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层级、责任

人和频次,并做到定期排查。对存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宜进行重点

排查。

6.4隐患排查实施

6.4.1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部门、岗位等各层级对照本层

级的隐患排查表,按照规定的排查周期实施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和问题清单,建立隐患

排查治理台账。

6.4.2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立即向景区主要负责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

告。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立即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

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对暂时难以停止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

6

DB41/T2293—2022

设备,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

的周边人员。

6.5隐患治理

6.5.1坚持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的原则,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

无法立即整改的,治理前要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发生

事故。

6.5.2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整改通知、实施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相关

人员进行通报。排查组织部门向安全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发出整改通知书,对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措

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明确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治理前对管控措施未落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

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排查组织部门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价,并组织验收。

6.5.3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景区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宜包括下列内

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治理的时限

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复查工作要求和安排。

6.5.4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按照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填写复查验收清单,

实现闭环管理。

6.6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包括隐患排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改工作清单、复查

验收清单。建立完善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隐患信息的登记、分类分级、整改、跟踪等工作。

7信息平台建设

7.1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信息平台,具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及风险预警

等主要功能,实现风险与隐患数据应用的无缝连接;保障数据安全,具有权限分级功能。

7.2使用移动终端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电脑PC端和手机App实现风险隐患动态管控。手机

终端扫描企业风险点的二维数码即可查阅风险点和危险源预设的排查项和排查要点,进行隐患输入和照

片上传,形成完整的隐患排查全过程记录资料。

7.3风险分级管控模块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分析和上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具备

的功能包括:风险点的管理(增加、删除、编辑、查询等功能);年度、专项、岗位、临时风险辨识评

估的管理(辨识数据的录入、辅助辨识评估、辅助生成文件、审核、结果上传等)。

7.4隐患排查治理模块实现对隐患的记录统计、过程跟踪、逾期报警、信息上报的信息化管理。具备

的功能包括:隐患信息录入及与风险的关联;隐患整改、复查、销号等过程跟踪,实现闭环管理,对于

整改超期、或整改未达要求的,进行预警;实现重大隐患上报、跟踪督办。

7.5统计分析及预警模块实现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多维度统计分析,自动生成报表;实现安全风险等级

变化和隐患数据变化的预警功能;与风险点关联,实现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的直观展现。宜与安全生产相

关系统集成。

7.6系统接口具备短信或微信提醒平台系统接口,实现预警信息的及时推送;具备对外提供数据接口,

实现风险、隐患等数据与行业监管部门、上级公司的对接。

8持续改进

7

DB41/T2293—2022

8.1更新

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的影响,及时修正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相关制度文件和

管控措施:

a)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变化或更新;

b)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c)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d)企业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及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变化;

e)汛期、地震风险影响期、极端或者异常天气、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等的影响;

f)发生事故、险情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g)隐患排查治理发现的风险管控措施存在的缺失和漏洞;

h)企业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8.2年度评审

评审是通过获取客观证据,确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而进行的系统

的、独立的分析研究的全过程。景区每年至少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性、适应性进行一次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修改完善,

确保双重预防机制持续有效运行,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

9文件管理

完整保存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建立和保存有关记录的

电子文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成立组织机构文件、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风

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奖惩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更新制度

等;

b)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清单、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现场类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基础管理类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c)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d)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重大隐患治理方案,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风

险失控表现、失职部门和人员,参加事故隐患排查的人员及其签字,事故隐患的级别和具体

情况;

e)风险区域分布四色图;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四色柱状图;

f)景区重大风险公告栏;区域风险告知牌;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

g)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年度和专项评估记录等;

h)全员教育培训相关记录等;

i)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记录应当保存5年以上。

8

DB41/T2293—2022

A

A

附录A

(规范性)

山岳型景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创建运行程序

图A.1给出了山岳型景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创建运行程序。

图A.1山岳型景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创建运行程序

9

DB41/T2293—2022

附录B

(资料性)

山岳型景区主要生产经营设施

B.1山岳型景区交通设施

景区内用于输送人员和物资的设施。包括景区内观光步道、道路、交通工具、码头、船舶、索道(缆

车)、滑道、吊桥、垂直电梯、自动扶梯等。

B.2山岳型景区游乐设施

景区内供游客游乐的设施。包括蹦极、悬崖秋千、玻璃栈道、步行栈道、水上游乐设施(游船、快

艇、橡皮艇、竹筏)、博物馆、影像馆等。

B.3山岳型景区服务管理设施

景区内为游客提供生活服务的设施。包括旅客服务中心、办公设施、住宿设施、餐饮店、卫生间、

休息处等。

10

DB41/T2293—2022

附录C

(资料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表C.1给出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表C.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场所/区域/设危险源或潜在事可能导风险评价管控部

责任检查

序号施设备/作业件(人、物、环致的后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应急措施门/班组

LECD人频次

活动过程境、管理)果或岗位

请专业人请专业人

XX管理所验票牌坊上方琉璃瓦引起砸

1367126一般风险员定期检员及时维验票口张三每天

口牌坊掉落伤

查修

请专业人请专业人

XX管理所环卫车辆安

2车辆安全检查16318低风险员定期检员及时维验票口田五每天

车辆全

查修

XX管理所验票引起烧张贴警示

3饮水机16318低风险定期检查验票口张三每天

口伤标志

抢救伤员,

停车场到二区提醒注意上班

4人车混行撞人16318低风险联系交管停车场蒋三

道路行车时间

部门

联系交管

停车、出车、行撞人、碰上班

5停车场1111低风险加强提醒部门抢救停车场蒋三

人车时间

伤员

配备数量不足、发生火

报火警,及

未按时年检压力灾无法加强检查,上班

6灭火器0.510315低风险时救治伤大厅周五

不足、损坏或人正常使及时排除时间

员不会操作用

验票闸机旋转及时断电,上班

7故障伤人16318低风险加强检查验票张三

栏杆抢救伤员时间

加强管控,

及时报警,

配备防控

控制现场,各班上班

8游客进入景区携带危险物品伤人321590一般风险设备,随时全所

及时救援长时间

联系公安

伤员。

机关。

11

DB41/T2293—2022

附录D

(规范性)

山岳型景区风险告知牌样式

表D.1-表D.8给出了山岳型景区风险告知牌样式。

表D.1停车场安全风险告知牌样式

主要危险因素概述主要事故类型风险等级

停放车辆内存放危险品。火灾一般风险

风光互补照明灯风叶掉落。物体打击一般风险

风险告知电动门与小车出口车辆与人发生碰撞。人身伤害低风险

车辆之间剐蹭。车辆伤害低风险

停车场车辆停放。自燃、盗窃低风险

停车引导牌或其他临时牌掉落。物体打击低风险

1.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和应急操作技能培训;

2.加强人员安全管理,提醒车辆慢行;

景区

3.加强车辆安全检查;

防控措施

4.加强停车场内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1.车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游客

2.进入停车场,请遵守秩序,减速慢行,礼让行人。

1.发生事故后,如若发生人员受伤现场及时进行抢救,并拨打120电话求救;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联系

交通部门处理;

应急措施2.现场发现事故人应立即向上级负责人进行报告;

3.发生车辆自燃后,第一时间找准起火处,立即用附近灭火器将其熄灭。若发现火势无法控制,则应尽

快远离现场并及时拨打119、110报警。

警示标志

责任部门责任人联系电话

责任班组责任人联系电话

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

12

DB41/T2293—2022

表D.2综合服务大厅安全风险告知牌样式

主要危险因素概述主要事故类型风险等级

游客楼前喷泉玩水。淹溺低风险

风险告知服务楼及显示屏上的红墙砖掉落。物体打击低风险

售验票大厅节假日游客较集中。拥挤踩踏一般风险

游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其他伤害一般风险

1.加强员工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教育和应急操作技能培训;

2.加强安全管理及警示提醒;

3.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发现立即整改;

景区

4.按消防要求配备消防栓和灭火器,并定期检查完好性;

防控措施5.配备危险品检测、防爆桶、防爆钢叉等设备;

6.节假日抽调人员,加强力量维持秩序,疏导游客,制定部门安全应急预案。

1.在水边游览时注意安全,防止到水边玩耍时不慎跌落水中;

游客2.进入景区请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请不要乱扔烟头火种;

3.参观游览时,请遵守秩序,请不要拥挤,上下阶梯时请留意,小心地滑摔倒。

1.发生火灾后,首先要正确使用灭火器,火灾超出能力范围要及时拨打119电话;

应急措施2.立即疏散人群,对事故现场实施隔离和警戒;如若人员受伤及时进行抢救,并拨打120、110电话求救;

3.现场发现事故人立即向上级负责人进行报告。

警示标志

责任部门责任人联系电话

责任班组责任人联系电话

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

13

DB41/T2293—2022

表D.3涉水狭窄峡谷景点安全风险告知牌样式

主要危险因素概述主要事故类型风险等级

客流量过大时,验票口及景点内易引发拥堵;踩踏较大风险

山体风化、风吹、雨冲、土壤消冻、植物生长、动物活动易

物体打击一般风险

引发落石;

风险告知

观光步道沿线游客翻越护栏引发坠落;高处坠落一般风险

步道台阶光滑、陡峭引发滑倒;摔伤一般风险

戏水、拍照不慎落水;淹溺一般风险

游客吸烟未将烟头掐灭,随意丢弃或直接投入垃圾桶。火灾一般风险

1.加强员工责任意识、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操作技能培训;

2.验票口采取分批放行、开回行通道增减闸机调节入园流量,减轻接待压力;

景区3.加强日常巡查,进行危石排险、落石清理;

4.树立警示牌并加强日常巡查,安全员发现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

5.制定有效的相关应急预案。

防控措施

1.请勿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吸烟请到指定吸烟点,请勿随意丢弃烟头火种;

2.请按指定的登山路线游览,请勿远离人群到偏僻和危险的地方,请勿攀登悬崖、树木或

游客翻越栏杆,注意安全游览标识;

3.景区内禁止游泳,水边游览时注意安全,以防不慎跌落水中;

4.请照顾好随行老人和小孩,遵守秩序,观光时请勿拥挤、打闹或跳跃,小心滑倒。

1.发生拥堵及时组织有序疏导,同时采取分时段验票放行;

2.发生落石、坠落、火灾等险情立即疏散人群,对事故现场实施隔离和警戒,现场人员及时施救;

应急措施

3.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并拨打120、110电话求救;

4.现场发现事故人立即向上级负责人进行报告。

警示标志

责任部门责任人联系电话

责任班组责任班长联系电话

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

14

DB41/T2293—2022

表D.4涉猴峡谷景点安全风险告知牌样式

主要危险因素概述主要事故类型风险等级

游客吸烟未将烟头掐灭,随意丢弃或直接投入垃圾桶;火灾一般风险

下山步道及紧急通道处因春季植被根系生长、夏季雨水冲

物体打击一般风险

刷、猕猴攀爬或山体风化等因素引发落石;

游览道路沿线游客拍照或嬉水时不慎落水;淹溺一般风险

风险告知客流量大时,游览道路沿线及大平台等处易引发拥堵;拥堵低风险

雨雪天气,下山步道台阶湿滑;低风险

沿路步道护栏松动或损坏;低风险

摔伤

游客跳跃、奔跑摔倒;低风险

员工下悬崖清理垃圾;低风险

游览步道沿线,游客与猴近距离接触。抓伤低风险

1.加强人员巡逻,发现游客吸烟及时制止,完善吸烟点的标示指引;

2.定期与工程技术部门联合进行危石排险;加强易落石区的巡逻并提醒过往游客,实时监

控落石报警装置,增加警示牌;

3.增设防滑步道,路面进行防滑打毛,增加警示牌;

景区4.增加易拥堵区域的巡逻监测频次,及时疏导游客,控制流量;

5.加强对步道护栏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松动或损坏及时维修整改;

6.加强灭火、救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体防护,做好救生圈、

防控措施灭火器、担架等物资的管理储备;

7.广播提醒游客不要逗弄猕猴,发现情况及时劝阻。

1.请勿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吸烟请到指定吸烟点,请勿随意丢弃烟头火种;

2.请按指定的登山路线游览,请勿远离人群到偏僻和危险的地方,请勿攀登悬崖、树木或

翻越栏杆,注意安全游览标识;

游客

3.景区内禁止游泳,水边游览时注意安全,以防不慎跌落水中;

4.请照顾好随行老人和小孩,遵守秩序,观光时请勿拥挤、打闹或跳跃,小心滑倒;

5.请勿逗弄猕猴。

1.发生火灾及时正确使用灭火器,情况严重及时报警;

2.发生游客受伤,及时联系医生并报部门负责人,情况严重及时送医治疗;

应急措施3.发生落石时,对该区域及时进行封闭;

4.发生溺水时应将就近救生圈扔至水面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救护,情况严重及时送医;

5.发生猴抓伤及时联系医生接种狂犬疫苗。

警示标志

15

DB41/T2293—2022

表D.4涉猴峡谷景点安全风险告知牌样式(续)

责任部门责任人联系电话

责任班组责任班长联系电话

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

16

DB41/T2293—2022

表D.5泉瀑峡谷景点安全风险告知牌样式

主要危险因素概述主要事故类型风险等级

游客吸烟未将烟头掐灭,随意丢弃或直接投入垃圾桶;火灾一般风险

幽潭上方山体,因春季植被根系生长、夏季雨水冲刷、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