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黑龙江省龙东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不同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B.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一定为等位基因C.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D.性状可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答案〗C〖祥解〗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详析】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两种不同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正确;B、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决定,因此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一定为等位基因,B正确;C、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C错误;D、相对性状是由等位基因决定的,一般情况下,能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即性状可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D正确。故选C。2.豌豆和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都具有的优点是()A.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B.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自然状态下均进行自交 D.染色体数目较多,有利于遗传学研究〖答案〗B【详析】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但果蝇自然状态随机交配,不是纯种,A错误;B、果蝇和豌豆都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两者都是适用于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B正确;C、果蝇自然状态下杂交,不能进行自交,C错误;D、染色体数目较少,有利于遗传学研究,D错误。故选B。3.某兴趣小组进行了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袋子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同 B.两个袋子的小球数量必须保持相同C.每个袋子中两种小球的形状可以不同 D.模拟20次后,Dd出现的次数一定为10〖答案〗A〖祥解〗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析】AC、每个袋子中标D、d(或不同颜色)的两种小球数量一定要相等,且形状必须相同,这样保证每种类型配子(D或d)被抓取的概率相等,A正确,C错误;B、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雌雄配子的数量并不相等,故两个袋子的小球数量可以不同,B错误;D、该实验中抓取的次数应足够多,抓取20次数量太少,可能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故模拟20次后,Dd出现的次数不一定为10,D错误。故选A。4.某自花传粉植物花中的色素合成受基因A/a和B/b的共同调控,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C.两株红花植株杂交,其子代可能出现白花植株D.两株白花植株杂交,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红花植株〖答案〗D〖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B、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共4种,白花的基因型有aa__、A_bb,共5种,B正确;C、两株红花植株杂交,其子代可能出现白花植株,如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杂交,可出现白花,C正确;D、两株白花植株杂交,其子代可能出现红花植株,如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和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杂交,子代出现AaBb的红花,D错误。故选D。5.为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最适合用作实验材料的是()A.洋葱的根尖 B.桃花的叶肉细胞 C.蝗虫的精巢 D.小鼠的受精卵〖答案〗C〖祥解〗由于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多,因此一般选择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如蝗虫的精巢、小鼠的睾丸等。【详析】A、洋葱的根尖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B、桃花的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C、蝗虫的精巢是雄性生殖器官,该器官进行旺盛的减数分裂过程,而且产生的精子数量较多,适宜作为观察材料,C正确;D、小鼠的受精卵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属于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但不能用于观察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C。6.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四个细胞来自同一个动物个体B.甲→乙的过程中,核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C.乙→丙的过程中,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D.丁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答案〗C〖祥解〗图甲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乙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图乙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丙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丁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图丁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详析】A、图乙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图乙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丁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图丁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故上述4个细胞不是来自同一个动物个体,A错误;B、甲→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核DNA和染色体数目均不变,B错误;C、乙→丙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细胞,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C正确;D、图丁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发生核融合B.由于精卵的相互识别,不同物种一般不能受精C.受精卵的细胞核基因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答案〗D〖祥解〗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详析】A、受精作用是精子、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其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发生核融合,A正确;B、不同物种动物的精子与卵子一般不能受精,这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正确;C、受精卵是由精子、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而形成的,因此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正确;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在受精作用,D错误。故选D。8.一个女孩和她的父亲均患有红绿色盲,家系中其余人皆正常。这个女孩的两个红绿色盲基因分别来自祖辈中的()A.祖父、外祖父 B.祖母、外祖母 C.祖父、外祖母 D.祖母、外祖父〖答案〗B〖祥解〗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隔代、交叉遗传.若母亲有病,则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详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假设该红绿色盲女孩的基因型是XbXb,其两个致病基因Xb一个来自她的父亲和她的母亲。母亲正常,所以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父亲是患者,基因型是XbY。而家系中其余人皆正常,因此母亲的致病基因Xb只能来自她的外祖母,父亲的致病基因Xb只能来自她的祖母,即这个女孩的两个红绿色盲基因分别来自祖辈中的祖母、外祖母,ACD错误、B正确。故选B。9.某兴趣小组重复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一步:①______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第二步: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小鼠体内有②______。第三步:加热杀死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第四步:③______。A.①为R型细菌B.②为S型细菌C.③的实验步骤是将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和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D.③的实验现象是小鼠死亡,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答案〗C〖祥解〗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据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的存在。【详析】A、R型菌无毒性,S型菌有毒性,第一步中小鼠不死亡,说明注射的是R型菌,即①为R型细菌,A正确;B、S型菌有毒性,注射后小鼠死亡,且能再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菌,即②为S型细菌,B正确;CD、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且能从小鼠体内分理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即③的实验步骤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③的实验现象是小鼠死亡,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C错误,D正确;故选C。10.将噬菌体用35S、3H和32P进行标记,然后将该标记后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A.部分含有3H和32P B.全部含有3H和32PC.部分含有35S、3H和32P D.全部含有35S、3H和32P〖答案〗A【详析】由于亲代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到细菌内,并且亲代DNA作为模板和指导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过程中利用的模板来自噬菌体,原料全是来自细菌。噬菌体用35S、3H和32P进行标记,即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H和32P,而细菌未标记,由于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中只有少量含有3H和32P,因此裂解后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3H和32P。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下图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可以被32P所标记,其与2、3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2为脱氧核糖,其与3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3与4之间以氢键相连,两者构成C—G碱基对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以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答案〗B〖祥解〗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途中1为磷酸,可以被32P所标记。2为脱氧核糖,3为含氮碱基,因此1、2、3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正确;B、2为脱氧核糖,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即其与1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错误;C、A-T碱基对间2个氢键,G-C碱基对间3个氢键,由图可知3与4之间以3个氢键相连,即两者构成C—G碱基对,C正确;D、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以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正确。故选B。12.真核细胞内的某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发生转录的场所为细胞核B.①链和③链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C.图中的②链是DNA转录形成①链的模板D.若①中方框内的C替换为G,则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C〖祥解〗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详析】A、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还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因此真核细胞发生转录的场所为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A错误;B、①为RNA,③为DNA,组成两者的碱基不完全相同,因此①链和③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不相同,B错误;C、由图可知图中的②链是DNA转录形成①链的模板,C正确;D、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①为RNA,因此①中碱基的变化不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13.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受半乳糖的调控。当有半乳糖存在时,阻遏蛋白R与半乳糖结合,不再与启动子(启动DNA转录的一段碱基序列)结合,转录可以正常进行,从而合成半乳糖苷酶。当没有半乳糖时,阻遏蛋白R会与相关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抑制转录,导致半乳糖苷酶无法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半乳糖与启动子结合,有利于促进转录的进行B.半乳糖的存在有利于半乳糖苷酶的合成C.只要转录可以进行就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D.该实例说明基因表达与环境条件无关〖答案〗B【详析】A、根据题干信息:当有半乳糖存在时,阻遏蛋白R与半乳糖结合,不能再与启动子结合,转录正常进行,能合成半乳糖苷酶。当没有半乳糖时,阻遏蛋白R会与相关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抑制转录,导致半乳糖苷酶无法合成。由此推测阻遏蛋白R与启动子结合,不有利于促进转录的进行,半乳糖不能与启动子结合,A错误;B、有题干信息可知,当有半乳糖存在时可合成半乳糖苷酶,当没有半乳糖时半乳糖苷酶无法合成,可知半乳糖的存在有利于半乳糖苷酶的合成,B正确;C、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成功,但不能翻译也不能合成蛋白质,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受半乳糖的调控,因此该实例说明基因表达与环境条件有关,D错误。故选B。14.生产中,农业学家用辐射的方法处理大豆,从而选育出了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种A,再利用大豆品种A和普通大豆进行杂交获得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种B。大豆品种A和B的主要育种原理分别是()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答案〗A〖祥解〗科学家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了大豆新品种,这种通过物理因素使生物发生突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详析】DNA分子中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科学家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出大豆新品种,这种通过物理因素使生物发生突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如题中利用大豆品种A和普通大豆进行杂交获得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种B;染色体变异是指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化,品种A和B的获得均未涉及,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某生物的体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a、b、c是该DNA分子上的三个基因,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Ⅰ处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不会导致基因b发生基因突变B.若基因a发生基因突变,则该生物会发生性状的改变C.a、b、c互为非等位基因,三者的区别在于碱基排列顺序的不同D.在该细胞中,a、b、c基因呈线性排列,不一定都会表达出蛋白质〖答案〗B〖祥解〗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形态、结构和功能却有很大差异,因为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详析】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因此Ⅰ处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不会导致基因b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基因突变会引起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因此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变化,B错误;C、基因的多样性在于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a、b、c是一个DNA分子上的三个基因,即互为非等位基因,因此三者的区别在于碱基排列顺序的不同,C正确;D、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该细胞中a、b、c基因不一定都会表达出相应蛋白质,D正确。故选B。16.番茄(2n)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为了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科研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番茄植株通过人工传粉发育形成的品种A可能具有杂种优势B.品种B的基因组成与原植株的相同,为二倍体植株C.品种C的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D.图中的秋水仙素处理也可替换为低温处理〖答案〗B〖祥解〗题图分析,品种A杂交育种的产物,其原理是基因重组;途径2获得的品种B是单倍体育种的产物,单倍体育种具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优势;品种C是多倍体育种的产物,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详析】A、题图分析,品种A杂交育种的产物,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形成的品种A可能具有杂种优势,A正确;B、图中途径2的流程为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将植株花粉培养成为单倍体植株幼苗,再用秋水仙素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恢复到正常植株染色体数的品种B,为二倍体植株,但品种B的基因组成与原植株的不同,B错误;C、品种C是四倍体,多倍体的优点是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C正确;D、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处理都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图中的秋水仙素处理也可替换为低温处理,D正确。故选B。17.科学家对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揭示当今人类和尼安德特人的遗传差异,为人类进化提供了()A.分子生物学证据 B.胚胎学证据C.细胞生物学证据 D.比较解剖学证据〖答案〗A〖祥解〗①古生物学证据-化石: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②比较解剖学证据:通过比较2个物种有哪些同源的结构和性状,有那些不同源的结构和性状,可以判定其亲缘关系的远近。③胚胎学证据:比较不同动物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④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看,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特征。【详析】由题干“科学家对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可知,该研究是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从而为人类进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尺蠖具有保护色,可以隐藏在叶片中躲避食虫鸟的捕食,但食虫鸟可以利用损坏的叶片作为暗示。上述事例说明适应具有()A.普遍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选择性〖答案〗C〖祥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受到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详析】A、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A错误;BC、尺蠖具有保护色,可以隐藏在叶片中躲避食虫鸟的捕食,但食虫鸟可以利用损坏的叶片作为暗示,引诱尺蠖前来而被捕食,说明尺蠖的保护色是相对而已的,并不是绝对的,B错误,C正确;D、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有一定的方向,并不具有选择性,D错误。故选C。19.生活在北美洲和中美洲的囊鼠特别喜欢打洞,已知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且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科研人员调查了不同区域囊鼠的深色表型频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区域深色熔岩床区浅色岩P区浅色岩Q区深色表型频率0.910.190.51A.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D基因频率为70%B.浅色岩P区囊鼠的纯合深色基因型频率为1%C.浅色岩Q区囊鼠的d基因频率为70%D.推测P区的熔岩颜色比Q区的熔岩颜色深〖答案〗D【详析】A、深色熔岩床区囊鼠深色表型(D_)频率为0.91,则dd基因型频率为0.09,则d基因频率为30%,D基因频率为70%,A正确;B、浅色岩P区囊鼠深色表型(D_)频率为0.19,则dd基因型频率为0.81,则d基因频率为90%,D基因频率为10%,因此囊鼠的纯合深色基因型(DD)频率为10%×10%=1%,B正确;C、浅色岩Q区囊鼠深色表型(D_)频率为0.51,则dd基因型频率为0.49,则d基因频率为70%,C正确;D、浅色岩P区D基因频率为10%,浅色岩Q区D基因频率为70%,已知囊鼠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容易被天敌捕食,因此Q区的熔岩颜色更深,D错误。故选D。20.一群互相从未见过的母鸡被放在一起,通常会互相打斗,一段时间以后打斗日趋减少,最后形成稳定的单线式社会等级,使产蛋量增加,给群体带来好处,这种现象属于进化稳定对策。相比之下,群体成员不断更换会带来更加频繁的打斗,这样群体产蛋量就会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进化稳定对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进化稳定对策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进化稳定对策的发生有利于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D.环境的剧烈改变可能导致上述现象被削弱〖答案〗C【详析】A、群体成员不断更换会带来更加频繁的打斗,群体产蛋量会降低,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B、群体成员更换导致群体频繁的打斗是一种自然选择,进化稳定对策有利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C、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进化稳定对策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不属于协同进化,C错误;D、当出现环境的剧烈改变时,物种由于要适应环境,进化稳定对策将会被削弱,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21.某植物(2n)种子的长度有长粒、中长粒和圆粒三种,受到基因R/r的控制。基因R的数量越多,种子越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圆粒植株和圆粒植株杂交,子代全表现为圆粒B.中长粒植株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C.长粒植株和中长粒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长粒D.长粒植株和圆粒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中长粒〖答案〗ABD〖祥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形成2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详析】A、据题干信息“基因R的数量越多,种子越长”可知,长粒、中长粒和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RR、Rr和rr,因此圆粒(rr)植株和圆粒(rr)植株杂交,子代基因型均为rr,故全表现为圆粒,A正确;B、中长粒(Rr)植株自交,子代的基因型RR(长粒):Rr(中长粒):rr(圆粒)=1∶2∶1,故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B正确;C、长粒(RR)植株和中长粒(Rr)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长粒(RR):中长粒(Rr)=1:1,C错误;D、长粒(RR)植株和圆粒(rr)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中长粒(Rr),D正确。故选ABD。22.下图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整个过程中核DNA或染色体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均为核DNA含量变化,①和②中核DNA含量加倍的原因相同B.①③均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C.③④均为染色体含量变化,其中含量减少均是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的D.②③均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物质含量变化,二者曲线增长的原因不同〖答案〗BC〖祥解〗题图分析:图①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②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n,加倍一次,减半两次,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③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n→2n→n,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的变化;图④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为有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的变化。【详析】A、由题图可知,图①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②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n,加倍一次,减半两次,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①和②中核DNA含量加倍的原因相同,均为DNA复制,A正确;B、由题图可知,图①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③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n→2n→n,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的变化,B错误;C、由题图可知,图③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n→2n→n,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的变化,其含量减少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的;图④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的变化,含量减少均是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的,C错误;D、由题图可知,图②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n,加倍一次,减半两次,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③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n→2n→n,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的变化。图②曲线增长的原因DNA复制,图③曲线增长的原因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正确。故选BC。23.下表是大鼠曲细精管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较,其中AQP7在成熟精细胞中表达,而AQP8则从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中均能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项目AQP7AQP8多肽链数11氨基酸数269263mRNA碱基数15001500A.AQP7和AQP8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数量不同B.AQP7和AQP8的mRNA碱基数相等,基因的碱基数可能不同C.AQP7和AQP8均由单链组成,其空间结构可能不同D.AQP7和AQP8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BCD〖祥解〗分析表格:表中为曲细精管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较,组成AQP7和AQP8的多肽链数相同,控制两者合成的mRNA所含碱基数目也相同,但两者所含氨基酸数目不同。【详析】A、AQP7和AQP8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A错误;B、由表格信息可知,AQP7和AQP8的mRNA碱基数相等,但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转录形成AQP7和AQP8的mRNA的基因的碱基数可能不同,B正确;C、由表格信息可知,AQP7和AQP8的氨基酸的数目不同,因此AQP7和AQP8的空间结构可能不同,C正确;D、由题意可知,AQP7在成熟精细胞中表达,而AQP8则从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中均能表达,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BCD。24.顺式作用元件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顺式作用元件En1能够提高基因E的转录水平,位于基因E的上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顺式作用元件Enl中的(A+C)/(T+G)=1B.抑制顺式作用元件Enl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蛋白E的含量C.顺式作用元件Enl的碱基对发生替换,基因E会随之发生结构的变化D.顺式作用元件Enl和基因E在复制时均需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答案〗BC【详析】A、由题意可知,顺式作用元件Enl是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在DNA分子中,由于A与T配对,G与C配对,两条染色体上的(A+C)/(T+G)的值等于1,A正确;B、由题意可知,顺式作用元件En1能够提高基因E的转录水平,抑制顺式作用元件Enl的作用会降低转录水平,会降低蛋白E的含量,B错误;C、顺式作用元件Enl的碱基对发生替换如果发生在非基因片段,基因E的结构不会发生变化,C错误;D、顺式作用元件Enl和基因E在复制时都需要模板,因此都需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解开的两条链都可以做为顺式作用元件Enl和基因E复制时的模板,D正确。故选BC。25.下图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假设基因为D、d)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4不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致病基因。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苯丙酮尿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1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致病基因来自Ⅰ1和Ⅰ2C.Ⅲ4的基因型可能是BbXDXd或BbXDXDD.若Ⅲ1与一正常男性婚配,则他们最好生育男孩〖答案〗C〖祥解〗图谱分析:Ⅱ1和Ⅱ2不患苯丙酮尿症,但他们的女儿Ⅲ2患此病,可知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不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但Ⅲ5患此病,可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为隐性病,又Ⅱ4不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致病基因,可判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详析】A、根据图谱,Ⅱ1和Ⅱ2不患苯丙酮尿症,但他们的女儿Ⅲ2患此病,可知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不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但Ⅲ5患此病,可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为隐性病,又Ⅱ4不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致病基因,可判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A错误;B、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Ⅲ1的基因型为XdXd,致病基因Xd来自Ⅱ1和Ⅱ2,其中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B错误;C、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正常、Ⅱ4患病,且Ⅲ3患病,因此对于苯丙酮尿症来说Ⅲ4的基因型为Bb;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Ⅲ5为患者,基因型为XdY,则Ⅱ3和Ⅱ4分别为XDXd、XDY,Ⅲ4的基因型为XDXD或XDXd,因此Ⅲ4的基因型可能是BbXDXd或BbXDXD,C正确;D、Ⅱ1基因型是BbXDXd,Ⅱ2基因型是BbXdY,所以Ⅲ-1的基因型为1/3BBXdXd、2/3BbXdXd,若丈夫正常,基因型为BbXDY时,后代可能患苯丙酮尿症(bb),男孩、女孩患病概率相等,D错误。故选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26.《诗经》中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的记载,意思是用火除去田中的害虫,这种除虫方法后来被用于消灭蝗虫。雌蝗虫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2n=24(染色体组成为22+XX),雄蝗虫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2n=23(染色体组成为22+X)。图1为蝗虫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图1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2,图1细胞处于______期,且该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不相等,不考虑变异,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2)雌蝗虫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一般为______条,雄蝗虫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3)蝗虫的正常复眼(B)对异常复眼(b)为显性,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会使雄配子死亡。不考虑变异情况。①雌蝗虫的表型不可能是______.②让雌蝗虫和雄蝗虫相互交配,所得子代中正常复眼∶异常复眼=3∶1。据此推测,亲本蝗虫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答案〗(1)①.减数分裂Ⅰ后②.初级精母细胞(2)①.12②.11+X或11(3)①.异常复眼②.XBXb×XB〖祥解〗分析题意可知: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只有1条X性染色体,即雄蝗虫的染色体数目比雌蝗虫少一条。控制蝗虫复眼正常复眼(B)和异常复眼(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故可知蝗虫群体中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Xb,共4种,无XbXb个体。【小问1详析】图1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2,即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且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说明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雌蝗虫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2n=24(染色体组成为22+XX),雄蝗虫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2n=23(染色体组成为22+X),此时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不相等,不考虑变异,说明该动物为雄性,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小问2详析】有性生殖生物产生配子的方式是减数分裂,即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雌蝗虫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一般为12条,雄蝗虫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2n=23(染色体组成为22+X),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11+X或11。小问3详析】①基因b会使雄配子死亡,因此雌性不会有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即雌蝗虫的表型不可能是异常复眼。②让雌蝗虫和雄蝗虫相互交配,所得子代中正常复眼∶异常复眼=3∶1。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会使雄配子死亡,因此异常复眼为雄性,基因型为Xb,则亲本雌性基因型为XBXb,不存在致死情况,则亲本雄性基因型为XB。27.基因L是与细胞癌变有关的一种基因,研究人员检测到某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基因L发生了突变,对比突变前后的蛋白L的活性,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L是具有______片段。基因L指导合成mRNA时,需要在______酶的催化作用下以______为原料。(2)癌细胞的特点是______(答出2点)。(3)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基因L很可能是______(填“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_。〖答案〗(1)①.遗传效应的DNA②.RNA聚合##RNA聚合酶③.核糖核苷酸(2)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3)①.抑癌基因②.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可能会引起细胞癌变,基因L突变后所表达的蛋白L的活性显著低于突变前的【小问1详析】基因L的化学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L指导合成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进行催化;RNA的基本单位是4种核糖核苷酸,故mRNA的合成也需要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小问2详析】癌细胞的特点是它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等。【小问3详析】据图可知,突变前后,蛋白L的活性下降,可推测基因L很可能是抑癌基因;其依据是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可能会引起细胞癌变,而基因L突变后所表达的蛋白L的活性显著低于突变前的。28.一个马种群由于河流和山脉的隔断,历经数万年形成了两个新物种,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亲代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构成______。亲代种群、种群1和种群2的基因______(填“完全相同”“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2)由于出现河流和山脉的隔断,种群之间产生______。数万年间,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性状,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其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3)亲代种群中有A、a基因,A基因频率为25%,a基因频率为75%。发生山脉隔断的数万年后,种群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9/16,个体之间自由交配且群体足够大,Aa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此时种群2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进化,判断依据是______。〖答案〗(1)①.种群②.基因库③.不完全相同(2)①.地理隔离②.基因突变③.原材料(3)①.6/16②.发生了③.种群2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祥解〗隔离是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小问1详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等位)基因构成基因库;据图可知,亲代种群、种群1和种群2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且已形成适应,种群基因频率已发生改变,故它们所含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小问2详析】由于出现河流和山脉的隔断,阻断了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这种现象称为地理隔离;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性状,性状由基因控制,故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基因突变产生了各种新基因,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小问3详析】据题干信息可知,种群2遵循遗传平衡,AA个体的占比为9/16,故A的基因频率为3/4,则a的基因频率为1/4,aa个体的占比为1/4×1/4=1/16,因此Aa个体所占比例为1-9/16-1/16=6/16;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2中A的基因频率为75%,a的基因频率为25%,与亲代种群中A/a基因的频率不同,故此时种群2发生了进化。29.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G/g控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Q/q控制。研究人员让紫茎缺刻叶番茄和紫茎马铃薯叶番茄杂交,F1中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3∶1。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番茄的紫茎和绿茎,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隐性性状分别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2)亲本紫茎缺刻叶番茄和紫茎马铃薯叶番茄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3)F1紫茎缺刻叶番茄的基因型有______种。为验证基因G/g、Q/q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该选择F1中基因型为______的番茄进行自交,请写出预期的实验结果:______。〖答案〗(1)①.绿茎、马铃薯叶②.紫茎缺刻叶番茄和紫茎马铃薯叶番茄杂交,F1中茎的颜色表现为紫茎∶绿茎=3∶1,叶的形状均表现为缺刻叶(2)GgQQ、Ggqq(3)①.2②.GgQq③.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9∶3∶3∶1〖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析】由题意可知,紫茎和紫茎番茄杂交后代紫茎∶绿茎=3∶1,说明紫茎对绿茎是显性,缺刻叶与马铃薯叶番茄杂交后代全为缺刻叶,说明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小问2详析】由题意可知,紫茎缺刻叶番茄和紫茎马铃薯叶番茄杂交,F1中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3∶1,且紫茎对绿茎为显性、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因此亲本紫茎缺刻叶番茄和紫茎马铃薯叶番茄的基因型分别是GgQQ、Ggqq。【小问3详析】亲本为GgQQ、Ggqq,故F1紫茎缺刻叶番茄的基因型有GGQq、GgQq2种;若基因G/g、Q/q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1中基因型GgQq的番茄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9:3:3:1,因此为验证基因G/g、Q/q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该选择F1中基因型为GgQq的番茄进行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9∶3∶3∶1。黑龙江省龙东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不同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B.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一定为等位基因C.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D.性状可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答案〗C〖祥解〗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详析】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两种不同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正确;B、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决定,因此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一定为等位基因,B正确;C、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C错误;D、相对性状是由等位基因决定的,一般情况下,能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即性状可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D正确。故选C。2.豌豆和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都具有的优点是()A.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B.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自然状态下均进行自交 D.染色体数目较多,有利于遗传学研究〖答案〗B【详析】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但果蝇自然状态随机交配,不是纯种,A错误;B、果蝇和豌豆都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两者都是适用于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B正确;C、果蝇自然状态下杂交,不能进行自交,C错误;D、染色体数目较少,有利于遗传学研究,D错误。故选B。3.某兴趣小组进行了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袋子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同 B.两个袋子的小球数量必须保持相同C.每个袋子中两种小球的形状可以不同 D.模拟20次后,Dd出现的次数一定为10〖答案〗A〖祥解〗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析】AC、每个袋子中标D、d(或不同颜色)的两种小球数量一定要相等,且形状必须相同,这样保证每种类型配子(D或d)被抓取的概率相等,A正确,C错误;B、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雌雄配子的数量并不相等,故两个袋子的小球数量可以不同,B错误;D、该实验中抓取的次数应足够多,抓取20次数量太少,可能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故模拟20次后,Dd出现的次数不一定为10,D错误。故选A。4.某自花传粉植物花中的色素合成受基因A/a和B/b的共同调控,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C.两株红花植株杂交,其子代可能出现白花植株D.两株白花植株杂交,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红花植株〖答案〗D〖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B、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共4种,白花的基因型有aa__、A_bb,共5种,B正确;C、两株红花植株杂交,其子代可能出现白花植株,如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杂交,可出现白花,C正确;D、两株白花植株杂交,其子代可能出现红花植株,如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和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杂交,子代出现AaBb的红花,D错误。故选D。5.为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最适合用作实验材料的是()A.洋葱的根尖 B.桃花的叶肉细胞 C.蝗虫的精巢 D.小鼠的受精卵〖答案〗C〖祥解〗由于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多,因此一般选择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如蝗虫的精巢、小鼠的睾丸等。【详析】A、洋葱的根尖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B、桃花的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C、蝗虫的精巢是雄性生殖器官,该器官进行旺盛的减数分裂过程,而且产生的精子数量较多,适宜作为观察材料,C正确;D、小鼠的受精卵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属于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但不能用于观察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C。6.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四个细胞来自同一个动物个体B.甲→乙的过程中,核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C.乙→丙的过程中,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D.丁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答案〗C〖祥解〗图甲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乙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图乙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丙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丁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图丁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详析】A、图乙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图乙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丁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图丁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故上述4个细胞不是来自同一个动物个体,A错误;B、甲→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核DNA和染色体数目均不变,B错误;C、乙→丙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细胞,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C正确;D、图丁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发生核融合B.由于精卵的相互识别,不同物种一般不能受精C.受精卵的细胞核基因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答案〗D〖祥解〗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详析】A、受精作用是精子、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其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发生核融合,A正确;B、不同物种动物的精子与卵子一般不能受精,这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正确;C、受精卵是由精子、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而形成的,因此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正确;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在受精作用,D错误。故选D。8.一个女孩和她的父亲均患有红绿色盲,家系中其余人皆正常。这个女孩的两个红绿色盲基因分别来自祖辈中的()A.祖父、外祖父 B.祖母、外祖母 C.祖父、外祖母 D.祖母、外祖父〖答案〗B〖祥解〗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隔代、交叉遗传.若母亲有病,则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详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假设该红绿色盲女孩的基因型是XbXb,其两个致病基因Xb一个来自她的父亲和她的母亲。母亲正常,所以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父亲是患者,基因型是XbY。而家系中其余人皆正常,因此母亲的致病基因Xb只能来自她的外祖母,父亲的致病基因Xb只能来自她的祖母,即这个女孩的两个红绿色盲基因分别来自祖辈中的祖母、外祖母,ACD错误、B正确。故选B。9.某兴趣小组重复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一步:①______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第二步: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小鼠体内有②______。第三步:加热杀死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第四步:③______。A.①为R型细菌B.②为S型细菌C.③的实验步骤是将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和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D.③的实验现象是小鼠死亡,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答案〗C〖祥解〗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据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的存在。【详析】A、R型菌无毒性,S型菌有毒性,第一步中小鼠不死亡,说明注射的是R型菌,即①为R型细菌,A正确;B、S型菌有毒性,注射后小鼠死亡,且能再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菌,即②为S型细菌,B正确;CD、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且能从小鼠体内分理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即③的实验步骤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③的实验现象是小鼠死亡,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C错误,D正确;故选C。10.将噬菌体用35S、3H和32P进行标记,然后将该标记后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A.部分含有3H和32P B.全部含有3H和32PC.部分含有35S、3H和32P D.全部含有35S、3H和32P〖答案〗A【详析】由于亲代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到细菌内,并且亲代DNA作为模板和指导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过程中利用的模板来自噬菌体,原料全是来自细菌。噬菌体用35S、3H和32P进行标记,即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H和32P,而细菌未标记,由于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中只有少量含有3H和32P,因此裂解后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3H和32P。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下图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可以被32P所标记,其与2、3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2为脱氧核糖,其与3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3与4之间以氢键相连,两者构成C—G碱基对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以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答案〗B〖祥解〗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途中1为磷酸,可以被32P所标记。2为脱氧核糖,3为含氮碱基,因此1、2、3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正确;B、2为脱氧核糖,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即其与1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错误;C、A-T碱基对间2个氢键,G-C碱基对间3个氢键,由图可知3与4之间以3个氢键相连,即两者构成C—G碱基对,C正确;D、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以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正确。故选B。12.真核细胞内的某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发生转录的场所为细胞核B.①链和③链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C.图中的②链是DNA转录形成①链的模板D.若①中方框内的C替换为G,则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C〖祥解〗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详析】A、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还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因此真核细胞发生转录的场所为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A错误;B、①为RNA,③为DNA,组成两者的碱基不完全相同,因此①链和③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不相同,B错误;C、由图可知图中的②链是DNA转录形成①链的模板,C正确;D、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①为RNA,因此①中碱基的变化不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13.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受半乳糖的调控。当有半乳糖存在时,阻遏蛋白R与半乳糖结合,不再与启动子(启动DNA转录的一段碱基序列)结合,转录可以正常进行,从而合成半乳糖苷酶。当没有半乳糖时,阻遏蛋白R会与相关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抑制转录,导致半乳糖苷酶无法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半乳糖与启动子结合,有利于促进转录的进行B.半乳糖的存在有利于半乳糖苷酶的合成C.只要转录可以进行就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D.该实例说明基因表达与环境条件无关〖答案〗B【详析】A、根据题干信息:当有半乳糖存在时,阻遏蛋白R与半乳糖结合,不能再与启动子结合,转录正常进行,能合成半乳糖苷酶。当没有半乳糖时,阻遏蛋白R会与相关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抑制转录,导致半乳糖苷酶无法合成。由此推测阻遏蛋白R与启动子结合,不有利于促进转录的进行,半乳糖不能与启动子结合,A错误;B、有题干信息可知,当有半乳糖存在时可合成半乳糖苷酶,当没有半乳糖时半乳糖苷酶无法合成,可知半乳糖的存在有利于半乳糖苷酶的合成,B正确;C、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成功,但不能翻译也不能合成蛋白质,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受半乳糖的调控,因此该实例说明基因表达与环境条件有关,D错误。故选B。14.生产中,农业学家用辐射的方法处理大豆,从而选育出了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种A,再利用大豆品种A和普通大豆进行杂交获得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种B。大豆品种A和B的主要育种原理分别是()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答案〗A〖祥解〗科学家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了大豆新品种,这种通过物理因素使生物发生突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详析】DNA分子中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科学家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出大豆新品种,这种通过物理因素使生物发生突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如题中利用大豆品种A和普通大豆进行杂交获得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种B;染色体变异是指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化,品种A和B的获得均未涉及,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某生物的体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a、b、c是该DNA分子上的三个基因,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Ⅰ处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不会导致基因b发生基因突变B.若基因a发生基因突变,则该生物会发生性状的改变C.a、b、c互为非等位基因,三者的区别在于碱基排列顺序的不同D.在该细胞中,a、b、c基因呈线性排列,不一定都会表达出蛋白质〖答案〗B〖祥解〗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形态、结构和功能却有很大差异,因为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详析】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因此Ⅰ处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不会导致基因b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基因突变会引起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因此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变化,B错误;C、基因的多样性在于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a、b、c是一个DNA分子上的三个基因,即互为非等位基因,因此三者的区别在于碱基排列顺序的不同,C正确;D、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该细胞中a、b、c基因不一定都会表达出相应蛋白质,D正确。故选B。16.番茄(2n)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为了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科研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番茄植株通过人工传粉发育形成的品种A可能具有杂种优势B.品种B的基因组成与原植株的相同,为二倍体植株C.品种C的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D.图中的秋水仙素处理也可替换为低温处理〖答案〗B〖祥解〗题图分析,品种A杂交育种的产物,其原理是基因重组;途径2获得的品种B是单倍体育种的产物,单倍体育种具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优势;品种C是多倍体育种的产物,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详析】A、题图分析,品种A杂交育种的产物,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形成的品种A可能具有杂种优势,A正确;B、图中途径2的流程为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将植株花粉培养成为单倍体植株幼苗,再用秋水仙素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恢复到正常植株染色体数的品种B,为二倍体植株,但品种B的基因组成与原植株的不同,B错误;C、品种C是四倍体,多倍体的优点是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C正确;D、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处理都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图中的秋水仙素处理也可替换为低温处理,D正确。故选B。17.科学家对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揭示当今人类和尼安德特人的遗传差异,为人类进化提供了()A.分子生物学证据 B.胚胎学证据C.细胞生物学证据 D.比较解剖学证据〖答案〗A〖祥解〗①古生物学证据-化石: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②比较解剖学证据:通过比较2个物种有哪些同源的结构和性状,有那些不同源的结构和性状,可以判定其亲缘关系的远近。③胚胎学证据:比较不同动物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④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看,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特征。【详析】由题干“科学家对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可知,该研究是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从而为人类进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尺蠖具有保护色,可以隐藏在叶片中躲避食虫鸟的捕食,但食虫鸟可以利用损坏的叶片作为暗示。上述事例说明适应具有()A.普遍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选择性〖答案〗C〖祥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受到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详析】A、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A错误;BC、尺蠖具有保护色,可以隐藏在叶片中躲避食虫鸟的捕食,但食虫鸟可以利用损坏的叶片作为暗示,引诱尺蠖前来而被捕食,说明尺蠖的保护色是相对而已的,并不是绝对的,B错误,C正确;D、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有一定的方向,并不具有选择性,D错误。故选C。19.生活在北美洲和中美洲的囊鼠特别喜欢打洞,已知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且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科研人员调查了不同区域囊鼠的深色表型频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区域深色熔岩床区浅色岩P区浅色岩Q区深色表型频率0.910.190.51A.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D基因频率为70%B.浅色岩P区囊鼠的纯合深色基因型频率为1%C.浅色岩Q区囊鼠的d基因频率为70%D.推测P区的熔岩颜色比Q区的熔岩颜色深〖答案〗D【详析】A、深色熔岩床区囊鼠深色表型(D_)频率为0.91,则dd基因型频率为0.09,则d基因频率为30%,D基因频率为70%,A正确;B、浅色岩P区囊鼠深色表型(D_)频率为0.19,则dd基因型频率为0.81,则d基因频率为90%,D基因频率为10%,因此囊鼠的纯合深色基因型(DD)频率为10%×10%=1%,B正确;C、浅色岩Q区囊鼠深色表型(D_)频率为0.51,则dd基因型频率为0.49,则d基因频率为70%,C正确;D、浅色岩P区D基因频率为10%,浅色岩Q区D基因频率为70%,已知囊鼠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容易被天敌捕食,因此Q区的熔岩颜色更深,D错误。故选D。20.一群互相从未见过的母鸡被放在一起,通常会互相打斗,一段时间以后打斗日趋减少,最后形成稳定的单线式社会等级,使产蛋量增加,给群体带来好处,这种现象属于进化稳定对策。相比之下,群体成员不断更换会带来更加频繁的打斗,这样群体产蛋量就会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进化稳定对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进化稳定对策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进化稳定对策的发生有利于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D.环境的剧烈改变可能导致上述现象被削弱〖答案〗C【详析】A、群体成员不断更换会带来更加频繁的打斗,群体产蛋量会降低,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B、群体成员更换导致群体频繁的打斗是一种自然选择,进化稳定对策有利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C、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进化稳定对策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不属于协同进化,C错误;D、当出现环境的剧烈改变时,物种由于要适应环境,进化稳定对策将会被削弱,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21.某植物(2n)种子的长度有长粒、中长粒和圆粒三种,受到基因R/r的控制。基因R的数量越多,种子越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圆粒植株和圆粒植株杂交,子代全表现为圆粒B.中长粒植株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C.长粒植株和中长粒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长粒D.长粒植株和圆粒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中长粒〖答案〗ABD〖祥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形成2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详析】A、据题干信息“基因R的数量越多,种子越长”可知,长粒、中长粒和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RR、Rr和rr,因此圆粒(rr)植株和圆粒(rr)植株杂交,子代基因型均为rr,故全表现为圆粒,A正确;B、中长粒(Rr)植株自交,子代的基因型RR(长粒):Rr(中长粒):rr(圆粒)=1∶2∶1,故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B正确;C、长粒(RR)植株和中长粒(Rr)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长粒(RR):中长粒(Rr)=1:1,C错误;D、长粒(RR)植株和圆粒(rr)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中长粒(Rr),D正确。故选ABD。22.下图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整个过程中核DNA或染色体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均为核DNA含量变化,①和②中核DNA含量加倍的原因相同B.①③均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C.③④均为染色体含量变化,其中含量减少均是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的D.②③均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物质含量变化,二者曲线增长的原因不同〖答案〗BC〖祥解〗题图分析:图①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②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n,加倍一次,减半两次,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③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n→2n→n,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的变化;图④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为有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的变化。【详析】A、由题图可知,图①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②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n,加倍一次,减半两次,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①和②中核DNA含量加倍的原因相同,均为DNA复制,A正确;B、由题图可知,图①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③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n→2n→n,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的变化,B错误;C、由题图可知,图③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n→2n→n,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的变化,其含量减少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的;图④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的变化,含量减少均是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的,C错误;D、由题图可知,图②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4n→2n→n,加倍一次,减半两次,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图③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为2n→n→2n→n,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的变化。图②曲线增长的原因DNA复制,图③曲线增长的原因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正确。故选BC。23.下表是大鼠曲细精管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较,其中AQP7在成熟精细胞中表达,而AQP8则从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中均能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项目AQP7AQP8多肽链数11氨基酸数269263mRNA碱基数15001500A.AQP7和AQP8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数量不同B.AQP7和AQP8的mRNA碱基数相等,基因的碱基数可能不同C.AQP7和AQP8均由单链组成,其空间结构可能不同D.AQP7和AQP8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BCD〖祥解〗分析表格:表中为曲细精管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较,组成AQP7和AQP8的多肽链数相同,控制两者合成的mRNA所含碱基数目也相同,但两者所含氨基酸数目不同。【详析】A、AQP7和AQP8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A错误;B、由表格信息可知,AQP7和AQP8的mRNA碱基数相等,但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转录形成AQP7和AQP8的mRNA的基因的碱基数可能不同,B正确;C、由表格信息可知,AQP7和AQP8的氨基酸的数目不同,因此AQP7和AQP8的空间结构可能不同,C正确;D、由题意可知,AQP7在成熟精细胞中表达,而AQP8则从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中均能表达,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BCD。24.顺式作用元件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顺式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昆虫涂色课程设计
- 拒绝浪费粮食的宣传横幅标语(125句)
- 护士一周工作总结模板
- 文化基础课程设计
- 心痛感言30句范文
- 拒绝浪费粮食倡议书范文(7篇)
- 化工课程设计精馏塔序言
- 奥创中心小班课程设计
- 2024年标准化合作社运营合同模板版B版
- 2025年山东淄博沂源县教体系统事业单位紧缺教师招聘30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物业工程维修作业培训课件
- 数值分析上机题(matlab版)(东南大学)
- 煤化工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安置帮教业务培训
- 天津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 镇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医院禁毒行动方案
- 学生公寓物业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培训
- 加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思考
- 超声影像学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