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第17、18章 综合检测_第1页
第5单元 第17、18章 综合检测_第2页
第5单元 第17、18章 综合检测_第3页
第5单元 第17、18章 综合检测_第4页
第5单元 第17、18章 综合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综合检测(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2吉林长春中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此相关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蝉→螳螂→黄雀 B.植物→蝉→螳螂→黄雀C.螳螂→蝉→黄雀→细菌 D.阳光→植物→螳螂→蝉→黄雀2.(2023山东胶州期中改编)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埋在地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B.太阳鸟吸食花蜜的同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C.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D.牛羊以植物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2023山东芝罘期中)山东省从2022年5月1日开始进入休渔期,休渔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对此你不认同的是()A.给鱼类提供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 B.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C.避免过度捕捞,防止鱼类资源枯竭 D.延长渔民休整期,提高捕捞量4.(2023海南临高期中)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下列选项不该在食谱中出现的是()A.清蒸鲈鱼 B.红烧熊掌 C.宫保鸡丁 D.风味烤鸭5.(2022内蒙古通辽期中改编)保护动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生态环境的多样性B.动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污染、偷猎、栖息地丧失等C.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入其天敌是有效的控制手段D.退耕还林、将沼泽改造成人工林等是提高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6.(2022广西北部湾中考)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C.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量引进外来物种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7.2022年6月,红外相机在云南西双版纳拍到了“雨林小精灵”鼷鹿的影像,鼷鹿像兔像鼠又像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鼷鹿主要以植物的花、果实及其他落地野果为食。下列有关鼷鹿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从食性上分析,鼷鹿属于植食动物B.在有鼷鹿组成的食物链中,鼷鹿可能位于第二营养级,也可能位于第三营养级C.鼷鹿取食植物,能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D.保护鼷鹿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8.(2022山东威海中考)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胃内的一种细菌,下列有关该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孢子繁殖 B.是多细胞生物 C.自己制造有机物 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9.(2023山东青岛二十六中期中)某同学在探究“温度对乳酸菌发酵的影响”的实验时(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设置了如下三个组别,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组别温度有无氧气Ⅰ15℃有氧Ⅱ15℃无氧Ⅲ30℃无氧A.本实验的变量是有无氧气 B.可选用Ⅱ组和Ⅲ组形成的对照实验来进行探究C.乳酸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 D.可选用Ⅰ组和Ⅲ组形成的对照实验来进行探究10.动物和微生物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动物和微生物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蘑菇可作为人或动物的食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B.多数种类的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C.我国长江十年禁渔,这在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中属于就地保护D.腐生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1.(2022湖南邵阳中考改编)微生物和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A.甲的种类多种多样,既有单细胞的又有多细胞的 B.乙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甲的抗生素C.丙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D.甲、乙、丙无成形的细胞核,丁有细胞核12.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后,证实了美国在乌克兰境内建立了多个生物研究室。下列相关分析中不合理的是()A.生物实验室的研究对象可以为细菌、病毒等微生物B.在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生物中,有些种类可能会使人体患病C.在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生物一定都可以用肉眼、放大镜或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利用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生物可以研制预防传染病的疫苗13.(2022山东滨州中考)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酿酒时酵母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B.酿制果酒离不开乳酸菌,因为乳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C.制作酸奶时,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D.酸奶的制作过程需要密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14.(2022广西玉林月考改编)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细菌来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B.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作为生物杀虫剂,以菌治虫,减少农药使用C.用放线菌产生的青霉素来治疗某些疾病D.利用醋酸菌来制醋15.(2023福建南平期中)下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不能够独立生活,是分解者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C.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D.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2023山东周村期中改编)(12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野兔生活的草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近年来,野味搬上了人们的餐桌,人类开始大量捕杀野兔,长此以往会导致牧草和狼等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由此可以中起着重要作用。

(2)图中[4]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可以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填“二氧化碳”或“氧气”)释放到空气中,产生的[3]渗入土壤中,这些物质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在光照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3)动物通过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的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4)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范围。17.(2023广东惠阳月考改编)(12分)请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朱鹮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原先生活在我国北方和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20世纪50年代,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伐,朱鹮失去了筑巢繁殖的条件,数量锐减,几乎灭绝。80年代,科学家们经过艰苦搜寻,终于又找到了7只朱鹮。现在,在陕西省建立了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大力保护,朱鹮已有80多只。(1)为了保护朱鹮,在陕西省建立了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朱鹮,实际上就是保护了它的遗传物质。

(2)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3)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订保护战略和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就地保护、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4)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珍稀动物做些什么?(答出一点即可)。18.(2023广东英德期中)(16分)抗“毒”始于了解,图一是新冠病毒结构模式图,图二是新冠病毒侵染并破坏人体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图一图二(1)新冠病毒没有结构,由和内部的组成。

(2)疫情初期,为确定所发现的冠状病毒是否为一种新型病毒,科学家需要检测它的遗传信息,科学家检测的结构应是图一中的[]。

(3)人体感染新冠病毒是指新冠病毒穿过图二中的[]进入细胞内部。

(4)根据图二可知,新冠病毒侵入后,会在细胞内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外壳的合成,通过组装形成很多子代,再去侵染其他细胞。

19.(2022四川绵阳中考)(15分)小韩同学在购买的酸奶的包装袋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若发现胀袋或包装破损,请勿食用”。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胀袋的原因为: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产生了气体。随后,小韩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验证酵母菌在缺氧环境中会产生气体。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变量是,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2)为使实验结果准确,甲、乙两组(填“需要”或“不需要”)排出瓶内的空气,且所加酸奶的体积应该。

(3)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甲、乙两组气球的大小关系为,则实验验证成功。

(4)酵母菌通常进行生殖。小韩同学将酸奶放在冰箱内储存以防止胀袋,其原理是

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综合检测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B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中不含生产者,C中多了分解者,D中多了非生物成分,只有B正确。2.A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埋在地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3.D设置休渔期,不是为了“延长渔民休整期,提高捕捞量”。4.B熊是野生动物,要加强保护,不可食用。5.B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遗传多样性。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将沼泽改造成人工林,不仅不能提高动物多样性,反而会破坏动物多样性。6.A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盲目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因引进的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使原有生物遭受威胁,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7.B鼷鹿属于植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在有鼷鹿组成的食物链中,鼷鹿只能位于第二营养级。8.D幽门螺杆菌是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营寄生生活,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9.B该同学设置的三个组别构成了两组对照实验,Ⅰ组和Ⅱ组的变量为氧气,可探究氧气对乳酸菌发酵的影响;Ⅱ组和Ⅲ组的变量是温度,可探究温度对乳酸菌发酵的影响。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10.A蘑菇属于大型真菌,营腐生生活,不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11.B甲是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乙是青霉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细菌的抗生素(青霉素)。丙是噬菌体,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即使侵入人体,一般也不会使人患病。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青霉菌和酵母菌(丁)都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12.C生物实验室的研究对象可以为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细菌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毒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13.C酿制果酒需要利用酵母菌,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制作酸奶时,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酸奶的制作过程需要密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给乳酸菌提供一个无氧的环境。14.C用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来治疗某些疾病。15.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不能够独立生活,只有在寄主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属于消费者,因此,病毒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有关。二、非选择题16.答案(1)维持生态平衡(2)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3)呼吸能量(4)分布解析(1)大量捕杀野兔,会造成狼等以兔为食的动物数量减少,草的数量会增多,从而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2)图中[4]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在光照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4)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17.答案(1)就地保护遗传多样性(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3)易地就地保护(4)宣传保护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珍稀动物进行保护,属于就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这些因素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是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3)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4)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宣传保护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做起去保护生态环境。18.答案(1)细胞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2)2遗传物质(3)3细胞膜(4)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