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联考(二)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A项,“对提升全民族审美素养、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分析不当,原文是“美育是……提升全民族审美素养、道德情操和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C项,“不属于理性教育”不合文意,原文是“美育是感性教育,同时也是理性教育”。D项,“技能对美育无益”说法绝对,原文是“艺术离不开技能,但技能不是艺术……美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审美品位。所谓审美品位是指审美超越具体的形象和技艺,获得一种建构性、个性化和自由性的思维境界。技能是学习艺术思维的手段,不是目的”。2.D【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因果关系混乱,“学生具有绘画、弹奏等技艺不一定会审美,学生考过了钢琴十级不一定爱好音乐”不是“艺术的思维是建构性的”的原因。3.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C项,阐述的是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不能体现“美育的重要性”。4.①含义:“干涸”这里指人生如果没有美的滋养,就像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一样,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②表达效果:“干涸”本用于修饰河道、池塘等具体事物,这里用来修饰抽象事物“人生”,富有表现力,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词语的语境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读懂文章大意,然后结合语境理解“干涸”的含义,最后理解其表达效果并概括作答。5.①小雅妈妈的做法急功近利,送女儿小雅去学钢琴只是进行技能培训,并将小雅会弹钢琴当作炫耀的资本,走向了美育的形式主义。②小雅妈妈没有真正理解美育的功能和意义,而是盲目从众,并没有让小雅在学习钢琴中培养审美和人文素养。③小雅妈妈没有真正理解美育的特征,忽略了小雅的感受,小雅无法在弹奏钢琴中锻炼感受力,难以产生幸福感。(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分析、点评有关问题(现象)的能力。首先通读两则材料,梳理主要观点;然后运用材料的观点,分析小雅妈妈的所作所为;最后概述答案,分点作答。6.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沉郁的笔触”分析不当,应是“轻快的笔触”。7.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特定内容的能力。“只有通过花园里一件件具体的事件才能表现出来”分析不当,文章既有叙事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对花园中景物的描写也表现了“我”自由快乐的心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8.①语言诗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文中多处运用复沓手法,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营造出诗性韵味。②叙事生动,描绘了充满趣味的童年生活,表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富有诗情画意。如“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文体特色的能力。首先通读小说,感受文体特色;然后围绕评论的关键词“叙事诗”,进行梳理分析;最后概括答案,简要作答。9.①“我”在呼兰河城,在祖父的花园里快乐自由,欢度童年,但偶感“寂寞”:“刮了风,下了雨”,没有去处,没有玩的,“我”度日如年,倍感寂寞;花园每年都要封闭一次,秋雨之后花开始凋零,花园逐渐失去生机,让“我”感到失落和寂寞。②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本身也蕴含着作者的“寂寞”:萧红创作《呼兰河传》时,国家战乱,她远离家乡,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对童年时在呼兰河城快乐美好生活的回忆反映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透露出深深的寂寞感。(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首先通读小说,寻找有关句段;然后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理解两种“寂寞”;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简要作答。10.BD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11.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B项,两句中的“与”词义不同:前者为“施与、给予”,后者为“亲附、亲近”。A项,两个“循”词义不同:前者为“沿着,这里引申指听取”;后者为“依照、遵循”。C项,解说正确。D项,两句中的“恶”词义不同:前者为“忌讳,引申指担心”;后者为疑问代词“怎么、如何”。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赵王批评、指责了其看法”分析不当,应是“赵王对其看法表示不认可,希望他重新考虑”。13.(1)况且天下的人,不能够全部与他们交往相处。有的人志趣改变,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游处”“变易”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2)(如果)合纵联盟成功,那大王名义上失去了半个赵国,实际上却得到了崤山以东诸侯共同抵抗秦国(的合纵联盟),秦国也就不难被灭亡了。(“从事成”“敌秦”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关键词。第(1)句:游处,交往相处;变易,改变、变化。第(2)句:从事成,合纵联盟成功;敌秦,抵抗秦国。14.[示例一]赵王没有辨识认清司空马。(1分)赵王草率地任命司空马为代理相国,并表示愿意听取司空马的意见,赵王注重其名声和言论,不注重掌握他内心的想法。(2分)赵王后来拒绝了司空马的建议,也只是不愿意把希望都寄托在司空马身上。(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示例二]赵王最终辨识认清了司空马。(1分)秦国出兵进攻赵国,司空马建议割出赵国一半的土地给秦国,又请求带领赵国的全部军队去抗击秦国,都被赵王拒绝了。(2分)赵王看清了司空马内心的想法,认识到司空马其实是为秦国服务的。(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相关内容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首先理解材料一并概述主要观点,然后梳理材料二的内容并分析赵王是否辨识认清了司空马,最后分析判断并简要作答。【参考译文】材料一:什么是认识人才本身的难处呢?人的才智是奇异精妙的,能够深入人才的精神世界进而了解他的才智,这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说认识人才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所以一般人审察人才的方法不可能是彻底完备的。所以各自确立了自己的标准,以此来对人才进行观察和任用。有的看人的外貌,有的观察人的举动,有的揣度他的出发点是否正确,有的揣度他拟想的形象,有的审察他的细微之处,有的忽略他的过失和错误,有的听取他的言论话语,有的考察他做事的效果。上述八种做法是杂乱没有系统的,所以在审察任用人才上所得者少,所失者多。所以必然会有草率地相信外表的失误,也会有所用人才地位或职位的变化与内心不一致的谬误。因为他结交观察人才的时候,轻易地相信对方的行为和名声,不掌握对方内心的实际情况。这就好像听见一类事物的声音,就根据声音为之命名一样。名不副实,就没有人们预期的效用。所以说:名声通过众人之嘴而宣扬提升,而实际却因为事实而下降。真正的智慧在内心的人,名气和实际不相符,但任用他们却可以取得成效。所以说明因为众人不认识而名声减退,但实际却因做事效果显著而名声彰显。这些都是草率审察人才而常有的失误。所以说一定要观察他的行动,才能认识他的才能。所以在他没当官的时候看他安心于什么,在他当官以后看他所举荐的人,在他富裕的时候看他所施与别人的东西的多少,在他窘困的时候看他的所作所为,在他贫穷的时候看他索取是否正当,这样以后才能知道他贤能与否。这样做是通过考验知人,不是仅仅凭眼睛看。所以知道一个人的本质,还不足以知道他所采用的方略。况且天下的人,不能够全部与他们交往相处。有的人志趣改变,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的人志向还没达到就因欲望的诱惑而改变,有的人已经达到了志向却又发生了改变,有的人处于穷困贫贱中却努力行动,有的人得志后却纵欲而为。这又是考察人才没有顾及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的失误。由此论之,(考察人物既要了解他的性情,又要考察他的变化,)两方面都要做到,这就是难以认识人才的困难。材料二:文信侯吕不韦被逐出走,他的亲信司空马到了赵国,赵王任命他为代理相国。这时秦国出兵进攻赵国。司空马游说赵王说:“文信侯做秦国丞相时,我在他手下管理文书,熟悉秦国的情况。现在大王让我担任代理相国,我也要熟悉赵国的情况。请让我假设现在秦、赵两国要交战,我们亲自去观察到底谁能取胜。您看赵国和秦国哪个大?”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大。”他又问:“哪一国人口多?”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人多。”又问:“金钱、粟米哪一国富有?”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富有。”又问:“哪一国治理得更好?”赵王回答说:“赵国比不上秦国。”又问:“哪一国的丞相贤能?”赵王说:“赵国的丞相不如秦国的贤能。”又问:“哪一国的将军指挥高明?”赵王说:“赵国的将军不如秦国的高明。”又问:“哪一国的法令严明?”赵王说:“赵国的法令不如秦国的严明。”司空马说:“这样说来,大王的国家哪一点也不如秦国,大王便要亡国了。”赵王说:“您不认为赵国地远,能毫无保留地教导我治国方略,我愿意听取您的意见。”司空马说:“大王可割出赵国一半的土地送给秦国,秦国不动一刀一枪而得到半个赵国,它一定非常高兴。秦国担心赵国内有守备,外有诸侯救援,必然会立刻接受割地。秦国接受了赵国的割地,就会撤军,赵国守住了一半国土,仍然可以生存。秦国得到半个赵国,更为强盛,崤山以东各国诸侯必然害怕亡国;赵国处境危险,诸侯必然感到恐惧,一恐惧就会来援救赵国,这样,合纵抗秦的事就会成功。我请求替大王去组织合纵联盟。(如果)合纵联盟成功,那大王名义上失去了半个赵国,实际上却得到了崤山以东诸侯共同抵抗秦国(的合纵联盟),秦国也就不难被灭亡了。”赵王说:“前些时候,秦国出兵进攻赵国,我们割让了河间十二县,土地减少了,兵力削弱了,还是免不了遭到秦国的战祸。现在又要割让半个赵国去增强秦国的力量,我实在无力自保,眼看就要灭亡了。希望您重新考虑。”司空马说:“我年轻时担任秦国的刀笔吏,在秦国以办理文书的差役而担任小官,没有做过军事将领,我请求为大王带领赵国的全部军队去抗击秦国。”赵王不肯任命司空马为将。司空马说:“我奉献计谋,大王不采纳,这样我也没有什么可以为大王效劳的了,请允许我离开赵国。”1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但因壮志凌云而有些名气”理解错误。“浪得浮名销壮节”,是说诗人壮志已经被消磨,徒有虚名。16.①故地重游的喜悦。诗人有十年未到伊川,如今到来,鱼鸟会惊喜,野花也笑迎。②对岁月流逝的惆怅。十年后再次见到熟悉的山川,已是鬓发染霜,诗人感慨时光易逝,心有惆怅。③功业未就的羞愧。“浪得浮名销壮节”,诗人壮志已经被消磨,头发已白,故而羞见青山。④至交已逝的悲伤。昔日一同游览此地的谢公,其题诗仍在而斯人已逝。(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首先通读诗歌,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内容,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最后组织答案,简要作答。17.(1)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3)示例一: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荀子·劝学》)示例二: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给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小题,需关注“班主任王老师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告诉同学们不取不属于自己的钱财的道理”等关键信息;第(2)小题,需关注“画面上山峰之高和绝壁之险让他震撼”等关键信息;第(3)小题,需关注“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文中经常出现”等关键信息。默写时,还要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本题易错字:(1)苟;(2)盈,倚;(3)示例一:蛟;示例二:卧。18.A源远流长B绵延不断(连绵不断)C桀骜不驯(桀傲不恭)(每处1分,如有符合语境的其他成语,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绵延不断:形容连接不断。桀骜不驯:凶暴倔强,不肯顺服。19.[示例]黄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黄河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黄河造就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性。(每个分句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和运用修辞的能力。首先读懂第一、二段内容并梳理有关黄河重要性的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运用排比句式组织答案,最后简要作答。20.[示例一]盘古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地将天地分开,创造了万物生长的环境。这个过程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盘古并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2分)盘古开天的故事倡导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示例二]因为家门前的两座大山阻碍了出行,愚公决定带领一家人一起移山,以造福后代。移山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质疑,但愚公坚定信念,最终感动了天帝,天帝派神仙将两座山背走了。(2分)愚公移山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就必须坚定信念、坚持不懈。(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了解传统文化和理解神话传说寓意的能力。首先要熟悉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