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4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2024.04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纲要上下。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统治者认为,商王是上天的嫡系子孙,从血缘关系上找到了作为上天合法代理人的依据。周灭商之后提出“天命不于常”,为政者惟有“敬德保民”才能“祈天永命”。这表明西周时期()A.神权思想遭到摒弃B.治国渐趋理性C.专制集权逐步强化D.仁政思想确立2.南朝时期,多由士族担任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地位很高,但没有实权;多由庶族担任、负责传宣诏命的中书舍人受到重用,“既总重权,势倾天下”。这一设计()A.基于强化皇权需要B.意在防止政治腐败C.导致中枢权力失衡D.淡化门第等级观念3.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这一措施意在()A.促进文化交流B.完善交通网络C.提高行政效率D.巩固国家统一4.1896年李鸿章作为清政府“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出访英国。期间英国陪同人员和媒体发现,李鸿章喜欢发问,从年龄到收入,无一不问。但李鸿章在参观英国议会时,却只与人礼貌应酬,发问甚少,更无评论。这从侧面反映了()A.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B.清朝政治变革的艰难C.英国议会不允许外人妄加评论D.统治者转向学习英美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自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共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27年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将农村作为工作重心。上述信息可以用来说明()A.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正式提出C.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建立D.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有人“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那么执法者只能给与犯罪人“鞭笞六十”的处罚,而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执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随心所欲地处罚。这表明该法典()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意图规范各阶层的义务C.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精神D.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7.5—15世纪一般被成为“中古时期”。在欧洲,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的文明()A.具有多元面貌B.完全没有联系C.都有近代特征D.宗教信仰相同8.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了敕令,规定各地的教士在没有得到教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世俗的君主纳税。法国国王随即宣布法国境内的臣民未经自己允许、不得将金银货币等战略物资输送出国。次年,教皇不得不允许教士自行纳税,无需经过教皇同意。这反映了当时()A.教皇权威的沦丧B.法国王权的强化C.欧洲民众多元的宗教信仰D.西欧国家的政教合一特征9.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周一良、吴于厪认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控制传统商路。”而雷海宗则认为:“阻塞原有东方贸易路线的正是西欧人,而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这说明()A.历史研究过于依赖主观判断B.周一良、吴于廑的研究比较符合事实C.两种解释均背离了历史真实D.历史研究须辨析史料真伪,孤证不立10.某历史学者指出:它就像一个倒退着往前走的人,眼睛盯着过去,但行走的方向是前方。对立的力量一直都在激烈地冲突,但最后却能彼此妥协,融合出一个新的存在:现代政治制度、工业化……。据此可知,该学者评论的是()A.英国的政治变革B.法国的社会转型C.美国的民主进程D.日本的明治维新11.1871年3月19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签署命令:“供应巴黎的粮食,均由各交通干线运入,准予此等车辆自由通行;禁止拍卖典当物品,一切典押物品价值在15法郎以下者均须归还原主;禁止房主和旅馆主强迫住户搬家;还债期限推迟一个月拨出100万法郎补助最贫困的家庭。”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出现严重粮食问题B.努力稳定社会秩序C.探索实施社会主义D.意图缩小贫富差距12.均势是一种按均衡原则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名称国家特点五大国均势(1815—1854年)英、普、俄、奥、法五大国相互承认,并长期维持财富、军事、国际影响力和海外殖民地的现状。不稳定的三极均势(1870—1907年)英、法和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1890年之前,以德国为中心,形成了德奥同盟、奥塞同盟和德意奥三国同盟;1890年后,德国放弃联合俄奥并孤立法国的政策,导致德俄关系恶化,法俄关系走近。二极集团均势(1907—1914年)德奥意三国同盟与英法俄三国协约1904年英法和解,1907年英俄协定,三国协约形成。不稳定的三极均势已经发展为对抗的二极集团均势。1815—1914年欧洲三次不同的均势A.国家利益博弈推动国际政治妥协B.英国坚持“孤立主义”政策C.国际协议保障欧洲局势长期稳定D.德国主导了欧洲的政治格局13.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摧毁了,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该演讲()A.直接引发了孟买政治总罢工B.推动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C.证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D.意在发展民族工业保护财富14.列宁强调“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由此可知,当时苏俄()A.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开展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运动D.建立“苏联模式”15.二战后,苏联在国内广泛报道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更在所有有色人种居住的地方进行宣传。1955年,美国新闻署发起了一场由黑人演员组成的歌剧国际巡演活动,后来又资助黑人篮球高手、田径明星、艺术家进行国际巡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美苏对峙重心逐渐发生变化B.文化宣传成为冷战的重要手段C.两极格局下紧张与缓和并存D.冷战的前沿阵地转向第三世界16.下表是美国1960—1993年间科技研发经费来源结构的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年份1960197019761980198519901993政府64.656.951.047.145.840.636.3企业33.340.045.449.450.955.058.9大学1.11.82.12.12.12.93.1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B.利用国际经济组织掠夺全球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增强D.大学成为科技研发主要力量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戒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材料二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6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材料二由于“航海条例”的取消,运输费降低,从而降低了英国工业品的价格,增强了其竞争能力。英国的机床、机车等重工业产品也越来越畅销,从1845年到1870年的25年中,英国机器输出量增加了一倍。1870年英国的贸易总额竞达到近五亿五千万英镑。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占居首位,成千上万的英国轮船,满载着英国工业品飘洋过海远销其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从那里攫取了大量的原料和粮食运回本国。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摘编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材料三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工厂”的。(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1931年,英国违背金汇兑本位制,停止英镑自由兑换黄金并大幅贬值,这使美、法等金本位制国家遭受了严重损失,以英国为首的英镑集团、以法国为核心的金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美元集团先后成立,加剧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混乱。1933年,美英法召开伦敦货币会议,大多数代表认为货币稳定是摆脱经济萧条的根本,然而罗斯福更关注美国“健全的内部经济体制”,这熄灭了英法与美国达成货币稳定协议的希望。随着英美两国经济的恢复,特别是德国加紧重新武装,促使美国积极推动美英法三方货币合作。1936年,三国达成《三方货币稳定协议》,一致同意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而努力,“黄金价格将围绕35美元兑换1盎司的金价浮动,并愿意将之延伸至以后加入宣言的国家”。这是三方同时发表的接受法郎适度贬值、承诺相互合作来降低汇率波动的声明,也是一个没有执行机制的“君子协定”。——据谈谭《从“货币战”到“有限合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三方货币稳定协议》。(8分)20.思想与时代。(12分)“密涅瓦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这是德国思想家黑格尔的名句,他认为,思想不可能超越时代,只会在世事发展变化结束之后才能够产生。他同时指出,“关于教导世界应该怎样,……无论如何哲学总是来得太迟”,意即思想无法预见和引领时代。关于思想与时代的关系,你如何看待黑格尔的观点?请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注:密涅瓦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栖落其身上的猫头鹰是智慧、理性的象征。2024春季学期高一级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DBDCABD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ABBBC1.【答案】B【解析】据材料“敬德保民”可知,西周已经出现民本思想,认识到只有“敬德保民”才能“祈天永命”,说明西周的统治思想更加理性,故选B项;“摒弃”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专制集权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排除C项;仁政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答案】A【解析】南朝时期,多由士族担任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地位很高,但没有实权;多由庶族担任的中书舍人受到重用,势倾天下。这一设计既体现了士族与庶族的制衡,又反映了皇权对士族地主的限制,是基于强化皇权的需要,故选A项;不管是士族还是庶族掌握实权都可能产生政治腐败现象,因此该设计并不是为了防止政治腐败,排除B项;士族担任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地位很高无实权,庶族担任的中书舍人受到重用,有利于中枢权力相对平衡,排除C项;士族担任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地位很高,说明门第观念并未淡化,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负责传递公文”可知,驿道四通八达有助于加强管理和促进地区往来,急递铺的设置方便传递公文,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了解,对地方情况迅速作出反应,这些都有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选D项;促进文化交流是交通发展的客观影响,并非主观目的,且中央修筑驿站是为了加强管理,并非文化交流,排除A项;完善交通网络是材料表现,并非目的,排除B项;设急递铺传递公文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也是为了巩固统治,因此其属于客观影响,并非主观目的,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参观英国议会时......发问甚少,更无评论”可知,体现了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朝统治阶级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漠视,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战败冲击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1896年时的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李鸿章在参观英国议会时,却只与人礼貌应酬”可知,是李鸿章对英国的议会制漠不关心,英国议会不允许外人妄加评论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李鸿章......出访英国”可知,李鸿章的出行到了欧洲,但并未反映李鸿章学习英美的目的,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据材料“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将农村作为工作重心”可知,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之后,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逐步确定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这说明党的革命道路发生变化,这是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故选D项;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是在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之后,这与材料信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不符,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式提出是在1928年,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开辟后的革命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国民大革命时期,1927年秋收起义发生时,国共两党的关系已经破裂,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也结束了,排除C项。6.【答案】C【解析】执法者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给与犯罪人“鞭笞六十”的处罚,而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执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随心所欲地处罚,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做到了依法处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正精神,故选C项;有人“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那么执法者只能给与犯罪人“鞭笞六十”的处罚,这体现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是题干还包含后面一句话,即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执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随心所欲地处罚,说明题干强调的是一定程度上的公正,而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A的说法以偏概全,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了对“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的人处罚的依据,这是规范法律执行的问题,而与意图规范各阶层的义务不是同一范畴,排除B项;题干所述是依法处罚,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处罚,这是对执法者的约束,而不是保障了保障社会秩序稳定,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古时期的欧洲、亚洲、西非和中南美洲地区均诞生了较为成熟的人类文明,而且不同地区的人类文明在制度、经济、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体现了多元化的特征,故选A项;除了美洲文明外,其他旧大陆的文明之间通过商业贸易、战争和人口迁徙的方式存在联系,排除B项;中古时期的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尚未进入近代发展时期,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主要信仰东正教,突厥人和德里苏丹国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西非和中南美洲地区的宗教信仰也存在差异性,排除D项。8.【答案】B【解析】面对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的敕令,法国国王采取了针对性措施,迫使教皇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规定,这反映出中世纪后期法国王权的强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教皇的敕令,故选B项;教皇的权威因为法国国王的抵制有所削弱,但并未沦丧,所以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目主旨是教皇与法国国王之间的博弈,而不涉及欧洲民众多元的宗教信仰,排除C项;题干涉及到的是西欧国家世俗国王与教皇之间的博弈,而不是西欧国家政教合一的特征,排除D项。9.【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史学界关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两种对立观点说明,历史研究须辨析史料真伪,孤证不立,故选D项;仅有一个历史问题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不能说明历史研究“过于依赖主观判断”,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周一良、吴于廑的研究更符合事实,排除B项;在没有材料佐证的情况下,不能武断地将两种解释一并否定,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据材料“对立的力量......最后却能彼此妥协”可知,该学者的描述体现了英国的政治变革中,保守的立宪主义和自由的议会主义长期对立,最终彼此妥协形成了今天的君主立宪制,故选A项;法国的社会转型是指进行一场激烈的革命,用新的秩序替代旧的秩序,使得不同的力量无法妥协,与该描述不相符,排除B项;美国的民主进程是通过战争、法律和制度改革实现民主化的过程,美国的历史并没有走过较为和平的对立力量妥协的过程,排除C项;据材料“像一个倒退着往前走的人,眼睛盯着过去”可知,体现了民主化进程的缓慢特点,日本的明治维新,在短期内完成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跨越,与学者描述的不符,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黎公社的各项规定,涉及人们生活的相关信息,这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选B项;粮食问题是材料中描述的一个方面,无法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A项;探索社会主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命令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而非缩小贫富差距,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瓜分世界的过程中,根据国家利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合作,即国家利益博弈推动国际政治妥协,故选A项;据材料英法和解,形成三国协约集团,这说明英国放弃了孤立主义政策,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二极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并未保障欧洲局势长期稳定,排除C项;德国并未主导欧洲的政治格局,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提拉克强调印度人民要依靠抵制而非请愿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财富和工业,这推动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故选B项;提拉克被捕引发孟买政治总罢工,排除A项;材料强调提拉克鼓励印度人民用抵制而非请愿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财富,并无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信息,排除C项;提拉克的观点意在号召人民用反抗的方式实现印度独立,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据材料“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可知,列宁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这与新经济政策的特征相符,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破坏了工农联盟,其特点是国家想要通过军事和行政命令的手段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与题中主旨不符,排除A项;工业化和集体化运动的实施者是斯大林,排除C项;“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开创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苏联报道和宣传美国种族歧视和隔离,美国则资助黑人进行国际巡演,结合美苏冷战的史实可知,文化宣传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手段,故选B项;美苏对峙的重心在欧洲,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美苏将文化宣传作为冷战的重要手段,是紧张的体现,并无缓和的信息,排除C项;冷战的前沿是欧洲,并未转向第三世界,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企业的科技研发经费占比从1960年的33.3%增长到1993年的58.9%,说明市场在科技研发资金的分配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故选C项;政府的科技研发经费从1960年的64.6%逐渐降低到1993年的36.3%,说明政府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持续减少,这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相矛盾,排除A项;据材料“政府、企业、大学”可知,美国的科技研发经费并未给出关于国际经济组织掠夺全球的信息,排除B项;大学的科技研发经费从1960年的1.1%增加到1993年的3.1%,占比增加了,但是增幅较小,还远不及成为科技研发的主要力量,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答案】(12分)(1)途径:接受礼仪规范训练;参加宗族活动;学习儒家经典。(2)原因:理学逐渐兴盛,科举选官普及和崇文意识。【解析】(1)据材料一“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得出接受礼仪规范训练;据材料一“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得出参加宗族活动;据材料二“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得出学习儒家经典。(2)据材料二“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结合所学得出儒家本位;结合所学得出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强调公平竞争;结合所学得出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据材料一“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结合所学得出冠礼年龄下移。18.【答案】(12分)(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造船业发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开拓世界市场,垄断贸易;阿姆斯特丹是地处大西洋沿岸的重要港口,地理位置优越,商贸繁荣。(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2)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航海条例”的废除增强了英国的竞争力;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倾销工业品并获取原料。(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3)相同影响:都推动了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解析】(1)由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以及“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而阿姆斯特丹就处于新的贸易中心上,地理位置优越,商贸繁荣;再由所学过的荷兰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以及地理位置等角度分析回答。(2)由所学过的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再由材料二“由于‘航海条例‘的取消,运输费降低,从而降低了英国工业品的价格,增强了其竞争能力”可知,“航海条例”的废除增强了英国的竞争力;由“成千上万的英国轮船,满载着英国工业品飘洋过海远销其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从那里攫取了大量的原料和粮食运回本国”可知,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倾销工业品并获取原料。(3)由所学过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可知,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由材料三“工业革命…….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可知,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材料三“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可知,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由材料三“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以及所学过的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19.【答案】(16分)(1)变化:从货币战转向与他国合作。(2分)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货币战加剧了危机;法西斯德国崛起的推动等。(每点2分,共6分)(2)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货币体系的稳定;缓解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为二战后货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经验。(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该协议因参与国以维护本国利益为主旨,并未得到完全执行,收到其应有的效果。(2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1933年,美英法召开伦敦货币会议,……然而罗斯福更关注美国‘健全的内部经济体制’,这熄灭了英法与美国达成货币稳定协议的希望。……促使美国积极推动美英法三方货币合作”可得从货币战转向与他国合作。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以英国为首的英镑集团、以法国为核心的金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美元集团先后成立,加剧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混乱”、“1933年,美英法召开伦敦货币会议,大多数代表认为货币稳定是摆脱经济萧条的根本,……随着英美两国经济的恢复,特别是德国加紧重新武装,促使美国积极推动美英法三方货币合作”,结合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可得经济危机的影响,货币战加剧了危机,法西斯德国崛起的推动等。(2)评价类问题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据材料“1931年,……加剧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混乱。1933年,……随着英美两国经济的恢复,特别是德国加紧重新武装,促使美国积极推动美英法三方货币合作”“1936年,三国达成《三方货币稳定协议》,一致同意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而努力”结合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分析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货币体系的稳定,缓解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为二战后货币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容师劳动合同高端会所专享
- 医院门诊部地砖铺装项目协议
- 农业水利改造升级计划合同
- 在线教育平台代课教师合同
- 城市公交车站雨棚施工合同
- 通信工程招投标代理协议
- 隧道工程塔吊租赁协议
- 园林绿化临时施工用电合同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程热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19-2021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填空题
- 列车空调工作原理课件
- 上呼吸道感染呼吸查房
- 《民事诉讼程序》课件
- 病例分析一例热射病患者病例汇报
- 火针疗法课件
- 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 实验室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
- 《集装箱出口流程》课件
- 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案例分享
- 膝关节阶梯化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