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群落的结构........................................................1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9

第3节群落的演替.......................................................14

第2章测评................................................................22

第1节群落的结构

基础巩固

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某海域发现了27处“海底黑烟囱”(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

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在曾经被认为是生命禁区的地方也发现了许多奇异的生

物,包括海葵、海蟹、管虫、蠕虫、硫细菌、嗜热古细菌等。“海底黑烟囱”中的全部生物构

成()

A.生物圈B.生态系统

C.群落D.种群

答案:C

解析: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

2.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种群和群落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是()

答案:A

解析:群落是指同一地域中所有的生物,它是由许多个种群组成的。

3.松球鱼身体表面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黏液,发光细菌生活在这种黏液上并发出柔和的光,引诱

其他生物靠近,有利于松球鱼捕获猎物。松球鱼和发光细菌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寄生

C.捕食D.互利共生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松球鱼和发光细菌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它们的关系

是互利共生。

4.下列不一定属于种间关系的是()

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

C.寄生D.竞争

答案:D

解析:竞争包括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

5.北半球的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

A.季节性B.水平结构

C.垂直结构D.分层现象

答案:A

6.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答案:D

解析:水生群落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7.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B.种间竞争

C.寄生D.互利共生

答案:B

8.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种间竞争B.共生

C.寄生D.捕食

答案:A

解析:苗和草会争夺阳光、营养等,反映的是种间关系中的种间竞争。

9.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装置乙装置

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a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

壤动物进行采集,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

放到试管中。

10.下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A-C3组生物对应的示意图。

<2^^.,a,Co

(2)出现图②现象的原因是0

⑶若3种种间关系中曲线人代表的生物死亡,对曲线。代表的生物有利的是。

(4)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o

(5)曲线。或力的变化属于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曲线a和人代表的生物之间关系的

变化属于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填“种群”或“群落”)

答案:(1)③②①(2)二者争夺相同的资源,且生存能力相当(3)②(4)先增加后减少,最

后趋于稳定(5)种群群落

解析:(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曲线的波动近似

平行,对应图③;农作物与杂草是生存能力相当的两种生物,属于种间竞争关系,对应图②;狐与

兔属于捕食关系,兔的波动变化在前,狐的波动变化在后,对应图①。(2)出现图②现象的原因

是二者争夺相同的资源,且生存能力相当。(3)图①表示捕食关系,曲线〃代表的生物死亡对

曲线a代表的生物(捕食者)不利;图②表示种间竞争关系,曲线Z?代表的生物死亡对曲线a代

表的生物有利;图③表示互利共生关系,曲线8代表的生物死亡对曲线a代表的生物不利。(4)

若狐死亡,短时间内,将有利于兔的增长,但受食物、空间等的限制,种内竞争会加剧,又会导致

兔的数量下降,最后趋于稳定。(5)种内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种间关系属于群落

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1.在某森林里,某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

莺等鸟类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虹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的苔薛和

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森林中共同生活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煤山雀、黄腰柳莺之间是关

系,血雉和昆虫之间则是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生物外,还有一类生物没有提到,它们主要是各

种,这类生物主要生活在__________里。这个森林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

个O

(3)上述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o

答案:(1)种间竞争捕食(2)细菌、真菌土壤生物群落(3)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煤山雀和黄腰柳莺都生活在森林的中层,二者之间的食物、空间等

会有重叠,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而血雉以苔葬和昆虫为食,所以它跟昆虫之间存

在捕食关系。(2)在生物群落中各种微生物也是比较重要的角色,包括各种细菌和真菌,它们

主要生活在土壤里。这个森林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3)题中各种生物在

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能力提升

1.下列各项中,生物群落不包括()

A.植物B.细菌和真菌

C.动物D.水和阳光

答案:D

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由动物、植物、微生

物组成,不包括无机环境。

2.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A.荒漠B.草原

C.热带雨林D.苔原

答案:C

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内竞争发生在种群内

B.种间竞争发生在群落内

C.种群内会发生捕食关系

D.群落内会发生共生关系

答案:c

解析: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种群。同一种群内会发生

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不同种群间既可发生种间互助(互利共生),又可发生种间竞争。

4.在稻田里,水稻与杂草、水稻与蝗虫之间的关系分别属于()

A.互利共生,捕食

B.种间竞争,寄生

C.种间竞争,捕食

D.捕食,种间竞争

答案:C

解析:稻田中长出了杂草,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则水稻与杂草之间竞争光照、水和无机

盐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蝗虫以水稻的叶为食,二者之间为捕食关系。

5.温带草原和温带森林中生物群落的外貌在一年四季有很大的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

A.垂直结构B.水平结构

C.季节性D.年龄结构

答案:C

解析: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6.右图表示某群落中植物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此图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与环境中的光照、温度等有关

C.群落中的动物无分层现象

D.此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答案:C

解析:此图表示植物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项正确;决定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

因素是光照,其次还有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B项正确;群落中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C

项错误;植物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项正确。

7.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农

用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类群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单位:个)。由表中数据

分析可知()

类群数目个体数目

样地

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

人工广

场绿地

某植物/p>

农用地11849211321

注:第1层距地表0~5cm;第2层距地表5~10cm;第3层距地表10-15cm。

A.越深的地层中,动物类群越多

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

答案:D

解析:由表格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越深的地层中,动物类

群越少;由表格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昼夜变化不明显

B.在夏季,温带落叶林枝繁叶茂,而到了冬季叶片全落,只剩光秃的枝干,这种变化体现了温带

落叶林群落的季节性

C.池塘生物群落不具有季节性

D.在森林生物群落中,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B

解析: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昼夜变化都明显;池塘生物群落随时间会发生规律性地变化,

因而具有季节性;在森林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食物分布和栖息场所,即决

定动物的垂直结构。

9.(不定项选择题)下图为某种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淡水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

图示,多边形的宽度为浮游动物在池塘不同深度的相对个体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影响浮游动物昼夜移动的因素可能有温度和溶氧量

C.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构成群落

D.该池塘中存在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种间竞争等

答案:B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浮游动物在池塘的不同深度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项错误;

在子夜(黑暗环境中),浮游动物主要分布在较浅的位置,正午时光的穿透性强,温度高,浮游动

物分布在较深的位置,由此推测浮游动物的移动可能与温度和溶氧量有关,B项正确;群落由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除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外,还包括池塘中的其他生物,C项错误;浮游

动物有多种,大多以浮游植物为食,故该池塘群落中存在捕食、种间竞争等种间关系,D项正

确。

10.向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后放入大草

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3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

的变化情况用图中曲线。、从c表示,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枯草杆菌和大草履虫之间构成关系,2种草履虫之间构成关系。

(2)曲线。、方分别表示、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O段下降的原因是o

(4)曲线。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答案:(1)捕食种间竞争

(2)枯草杆菌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竞争资源

(4)大草履虫数量增多

解析:大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两者构成捕食关系,2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种间竞争关系。可根

据3种生物放入烧杯的时间判断图中3条曲线代表的生物,曲线a代表枯草杆菌,曲线c代表

大草履虫,曲线匕代表双小核草履虫。曲线c在CO段下降是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的加入,竞争

压力大,大草履虫处于劣势,数量下降。曲线。在段下降是由于大草履虫增多,捕食较多的

枯草杆菌。

11.在某栋林中,主要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位置上层中层下层

植物乔木灌木草本

动物林鸽长尾山雀鹏鹑、昆虫

(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它反映了动物、植物都具有现象。

(2)某栋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非生

物因素)有关。

(3)栋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

供,而且动物中鸟类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弱它们之间

的o

答案:(1)垂直结构分层

(2)光照

(3)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竞争

解析:(1)表中反映了植物和动物在森林群落中具有分层现象,即具有垂直结构。(2)植物的分

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影响。(3)在森林群落中,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植物

的分布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并且有利于减轻动物之间的竞争。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

基础巩固

L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地形复杂,下列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的生物群落的是()

A.森林群落B.草原群落

C.苔原群落D.荒漠群落

答案:C

解析:因为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三江源地区的群落主要有森林、草原和荒漠群落。

2.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

A.物种组成B.群落外貌

C.优势物种D.群落结构

答案:B

3.在荒漠生物群落中,导致骆驼刺具有十分发达的根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B.温度

C.水D.空气

答案:C

解析:荒漠生物群落中,骆驼刺具有十分发达的根系是对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

4.下列生物中不属于草原生物群落代表生物的是()

A.羊胡子草B.矮灌木

C.旅鼠D.大猩猩

答案:D

解析:大猩猩生活在森林生物群落中。

5.善于挖洞或具有快速奔跑能力的动物主要分布于()

A.湿地生物群落

B.草原生物群落

C.荒漠生物群落

D.森林生物群落

答案:B

解析: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善于挖洞或具有快速奔跑的能力。

6.下列属于森林生物群落典型特征的是()

A.群落结构复杂

B.种群密度常发生剧烈变化

C.植物以草本为主

D.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

答案:A

解析:森林的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草原群落的特

点。

7.下列四种群落类型中,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草原

C.荒漠D.湿地

答案:A

8.下列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

A.森林生物群落

B.荒漠生物群落

C.草原生物群落

D.湿地生物群落

答案:B

解析:荒漠生物群落中环境条件非常恶劣,植被稀少,生物种类最贫乏。

能力提升

1.海洋生物群落和高山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均有分层现象,而荒漠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种类稀

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

A.光照、温度、水B.温度、光照、水

C.水、温度、光照D.光照、水、温度

答案:A

解析:海洋生物群落和高山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分别与光照、温度有关,而荒漠生物群

落中动植物种类稀少,与水有关。

2.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微生物B.苔葬植物

C.穴居动物D.落叶和土壤

答案:D

3.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热带雨林的特点的是()

A.藤本植物交错攀缘,甚至直达树冠

B.芭蕉长有巨大的叶片

C.花朵艳丽,吸引昆虫传粉

D.果实有翅,便于随风传播种子

答案:D

解析:热带雨林中的大型藤本植物交错攀缘,甚至直达树冠,A项不符合题意;生长在热带雨林

林下的芭蕉长有巨大的叶片,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B项不符合题意;热带雨林中很多植

物具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C项不符合题意;落叶阔

叶林中一些植物的果实有翅,便于随风传播种子,D项符合题意。

4.薇甘菊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缘,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

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之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对当地生物有害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A

解析:外来物种大多会因缺乏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等,导致生态失

衡。该植物善于攀缘,引入后生长迅速,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被覆盖植物因得不到

阳光而死亡,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5.关于群落的类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各地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其成因与气候、地形及其他环境条件存在差异有关

B.就森林群落而言,北半球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等

C.90%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生活于北方针叶林中

D.仙人掌属植物和骆驼刺属植物均属于荒漠群落的优势植物

答案:C

解析:非人灵长类动物,如蜂猴、长臂猿、黑猩猩和大猩猩等,大多生活在热带雨林中。

6.(不定项选择题)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重要的食物,此种竹子可

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长至中层,成年竹子长至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

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长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下列相关说法正

确的是()

A.竹林下缺少阳光,生长有一些机械组织不发达的阴生植物

B.同一地段的竹笋、幼竹、成年竹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冷箭竹与其他植物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不利于和谐共存

D.大熊猫、冷箭竹和剑麻等不同种群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答案:AD

解析:冷箭竹的竹笋、幼竹、成年竹属于同一个物种(或种群),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B项错

误;冷箭竹与其他植物竞争阳光、空间等,但可以因生态位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

共存。

7.下图为某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温度/°C

24681012510152025

月0表水层0

春温度斜温层

10静水层茗10

I0H4兆泥瓦二温度1014

15

24681224681216

氧皿•L”氧/(pL-L-1)

某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

(1)夏天,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底泥层4层。浮游植物活动的主

要场所是,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

(2)在冬、夏等不同季节,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植物种类,生物

的分布和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和决定的。这些生

态因子在垂直分布上的层次越多,水生生物群落所包含的也就越多。

(3)某水生生物群落有下图所示的分层现象,图示反映的这一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使生物群落在

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提高了群落利用的能力。

济二工二一~=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

”心浓』上-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

,懑伫4二一=绕鱼在浅层

万湍%草鱼在中层

/搬版/V.金鱼藻、青鱼、虾、蚌等在水底

也也瓦£遍工泥瞅、鳍鱼等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答案:(1)表水层底泥层(2)光照温度含氧量生物种类(3)环境资源

解析:浮游植物都要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其活动的主栗场所是表水层,而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和

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因底泥层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栗是由光

照、温度和含氧量决定的。群落的分层能使生物更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容纳更多的生物。

8.根据下图所示的生物群落,回答下列问题。

树冠层

下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地表层

(1)图示群落为陆地群落中的群落,判断的依据有O

(2)图示群落中,自下而上分别配置着不同的植物类型,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性,说明该群落在结

构上具有明显的。

(3)在群落的每一层次上,都栖息着各自特有的动物,大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

动,这说明动物也具有现象,推测决定动物具有这种现象的因素是

和»

(4)如果树冠层比较稀疏,就会有更多的阳光照射到森林的下层,下木层和灌木层就会发育得

更好,可见决定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结构的关键环境因素是-除此之外,还有一

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该群落中很多乔木为毛白杨,尝试分析毛白杨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特

点:。

答案:(1)森林枝叶茂密、树冠遮天蔽日,林中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2)垂直结构

(3)分层栖息空间食物条件(4)光照温度和湿度(5)夏季枝叶繁茂,冬季树叶枯落;芽

具有鳞片,树皮厚,利于度过严冬;叶未展开就开花,且为风媒花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群落中枝叶茂密、树冠遮天蔽日,林中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为

典型的森林群落。(2)图示森林群落中,自下而上分别配置着不同的植物类型,形成了群落的

垂直分层现象,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3)在群落的每一层次上,都栖息着各自特有的动物,大

多数动物因植物垂直分层提供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而垂直分层。(4)如果树冠层比较稀疏,

就会有更多的阳光照射到森林的下层,下木层和灌木层就会发育得更好。除光照之外,还有温

度、湿度等会对森林群落中的植物分布有明显影响。(5)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我国华北等地,夏

季凉爽、冬季较为寒冷,毛白杨具有与该环境相适应的很多特点,如夏季枝叶繁茂,冬季树叶

枯落;芽具有鳞片,树皮厚,利于度过严冬;叶未展开就开花,且为风媒花等。

第3节群落的演替

基础巩固

L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A.退耕还林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沙漠变绿洲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D

解析:退耕还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沙漠变绿洲,都体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

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现象,属于群落演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的是

植物随季节的生长、繁殖等现象,不属于群落的演替。

2.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短,原因是()

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

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

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

答案:C

解析:次生演替的起点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而初生

演替的起点是没有土壤、繁殖体等条件的,这些条件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

3.下列各地的群落,一般不能演替为森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

答案:A

解析:群落演替受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森林的形成需要比较丰富的降水,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降水较少,不会发生由草原到森林的演替。

4.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从火山岩(裸岩)上开始的演替

B.从过量砍伐的森林上开始的演替

C.从弃耕荒废的农田上开始的演替

D.从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开始的演替

答案:A

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重要的区别是()

A.演替进行的时间不同

B.演替发生的原因是否含有人为因素

C.演替进行的初始条件不同

D.裸地形成前原生物群落的类型不同

答案:C

解析:初生演替是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

的地方发生的,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所以,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初始条件不同。

6.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动物的演替与植被条件无关

B.人类活动可以干扰群落演替的方向

C.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需要时间长

D.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类型替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

答案:A

解析:群落中动物依赖于植物而生存,所以动物的演替与植被有关。

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会影响生物群落的演

B.自然演替的早期群落通常以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等为特征

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

D.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

答案:C

解析: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群落的演替,A项错误,C项正确;自然演替的

早期,群落的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B项错误;演替是群落朝一定的方向、有规律变化的过

程,其结果一般是可预测的,D项错误。

8.下列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不良影响的是()

A.建立人工群落B.过度放牧

C.防风固沙D.封山育林

答案:B

解析:过度放牧可能很快导致土地荒漠化,使草原生物群落演替为荒漠生物群落。建立人工群

落、防风固沙、封山育林可以使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还草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群落演替的发生只在于群落内部,与外部环境无关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

答案:A

解析:退耕还林、还草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项正确;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和速度,B项错误;群落演替的发生与群落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有关,C项错误;初生演替、次生

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有竞争现象,D项错误。

10.下图是某地一个森林群落在火灾过后几十年的群落演替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

高冠层

矮冠层

下木层

草本植物灌木演替中成熟森林

的森林

(1)群落演替是指的过程。图中所示的演替为演

替,这种演替所需时间较短的原因是原有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__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或其他繁殖体。

(2)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在图示演替过程的四个发展阶段中,群落结构最

复杂的是阶段。

(3)导致成熟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

以为动物提供。

答案:(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次生植被土壤条件植物的种

(2)物种组成成熟森林

(3)光照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解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

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够

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

行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2)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物种组成。随着演替的发生,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故成熟森林阶段的群落结构最复杂。(3)

影响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会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

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11.生态护坡是由植物和工程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该技术在某淤泥海岸获得成功,模式图如

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海防林带灌草丛带盐生草甸互花米草带

(沙枣等)(獐毛等)(白茅等)(互花米荒等)

(1)图示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

带和超高潮带种植像株柳、獐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结

构。

(2)人们通过对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了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

生物群落,这说明o

(3)运用生态护坡技术后,该海岸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演替到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类

型由和等条件决定。

答案:(1)水平(2)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3)次生演替气候土壤

解析:(1)淤泥海岸生态护坡具有自己的物种特点,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起伏、土壤干湿度

和盐碱度等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的植物,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的物

种数量和物种种类,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在淤泥海岸开

始的演替是有生物基础的,属于次生演替;演替到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和土壤等条件

决定。

能力提升

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应属于次生演替

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类型被另一个群落类型取代的过程

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答案:A

解析:次生演替时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冰川泥上进行的演

替属于初生演替。

2.某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最先进入的往往是杨

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

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林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红松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说明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该地阔叶红松林受破坏后,还存在一定的土壤条件,故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杨树、

白桦最先出现在空地上,说明它们对这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红松之所以能够取代白桦和杨

树,说明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在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种群间的竞争关系,而且物种组成

是在不断变化的。

3.某公园曾是当地最大的湿地,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垃圾场,进行湿地修复、垃圾无害

化与景观恢复等处理后,现已建成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C.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处理等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

D.湿地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

答案:A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该湿地中的群落

发生了次生演替。

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

C.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

D.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形成森林

答案:D

解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一些生物种群消失,

又会形成另一些新的种群,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必然发生变化,种间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与次

生演替相比较,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演替速度慢;群落最终能否演替成森林,主要取决于环

境条件。

5.森林火灾使甲地的原有植被消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将乙地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

了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群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答案:A

解析: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两地的演替类型不同。

6.下列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B.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中如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总趋势是物种丰富度增加

D.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

答案:B

解析:若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种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占据

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所以演替是群落空间结构发生变

化的过程。演替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结果通常是使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结构变复

杂。

7.下表表示某弃耕农田上群落类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

的是()

演替

时同1~1010-2525~100100以上

群落

草地灌木林松林硬木林

类型

A.上述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

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而水平结构未变

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有所降低

答案:B

解析: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

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都将发生变化。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

8.(不定项选择题)下图是某种类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05001000时间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无关

C.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层完全取代了灌木层

D.草本阶段的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

答案:ABC

解析:该群落的演替是从裸岩阶段开始的,属于初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初生演替的速度开始

较慢,但之后会加快,A项错误;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与人类活动、气候、土壤等条件都有关,B

项错误;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层只是取代了灌木层的优势,而不是完全

取代,C项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因此草本阶段的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

也有水平结构,D项正确。

9.农田弃耕后彳艮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现有一己演替至灌木阶段的农田,在外界条件基

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0草本谶木演替阶段

(1)该农田上的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更快,主要原因是土壤条件优越,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或其他。

(2)如果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数或个体数的变化,则曲线b表

示。曲线。表示该群落所含的变化。

(3)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过程中,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从而使

优势种发生变化;如果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

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填“加快”或“基本不变”);但是,往往会

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答案:(1)种子繁殖体(2)植物个体数的变化有机物量(或生物量)(3)草本植物基本不

变人类活动

解析:(1)初生演替是在原来没有植被或者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而题中的农田

中具有种子或其他繁殖体。(2)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越来越丰富,曲线c表示植物种类数

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个体数的变化。随着物种的丰富化,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增多,群落

中形成的有机物增多,因此曲线a可表示有机物量或生物量的变化。(3)草本植物阶段物种含

量少,外来物种入侵对其影响最大;在没有自然灾害的条件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

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

10.为响应国家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某地投入大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还

草、还湖。下表数据是某退耕地随退耕时间的延续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

退耕时间

15101520253035

物种多样

1.411.752.463.043.363.523.553.55

性指数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25年到第35年间,该群落已经演替到改善环境条件下的顶级阶

段,能否确定已形成了森林群落?o理由是。

(2)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影响,对距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的农田

进行相关调查,结果见下表。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

小动物类群数/个2023375058

小动物个体总数/个36566575019832490

①对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调查常采用法。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

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

②根据表中的调查结果分析,可得出结论:

a.;

b_o

答案:(1)否群落演替受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只有在具备森林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环

境条件下才能演替为森林群落

(2)①取样器取样次生②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数和个数总数距离污染

源越远(近),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对土壤中小动物的影响越小(大)

解析:(1)表中信息显示,在第25年到第35年间,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保持相对稳定,表明

该群落的演替已经达到顶级阶段,但不能确定是否形成了森林群落,因为群落演替受土壤和气

候等环境条件影响,只有在具备森林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下才能演替为森林群落。(2)

对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废弃的土地上保留了原来的土壤条件,甚

至还保留了种子或繁殖体等,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距离污染源越近,

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越少,说明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

总数,同时也说明距离污染源越近,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对土壤中小动物的影响越大。

第2章测评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B.一片草原上全部的动植物

C.一个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皿上的全部生物

D.一片白桦林

答案:C

2.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

B.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C.某红树林中的各种生物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以及其他生物

答案:B

解析: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不是这

片草地上所有的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3.不同植物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群落中位于最上层的是

()

A.树冠层B.灌木层

C.草本层D.地表层

答案:A

解析:森林群落中的植物很多,这些植物常常在空间上分出层次。枝叶交错、生有树冠的高大

树木构成树冠层;树下丛生的植物,枝干比较矮小,构成灌木层;低矮的草本植物构成草本层;近

地面绿茵如毯的植物构成地表层。所以森林群落中,位于最上层的是树冠层。

4.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

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群等分层分布

答案:C

解析:田间的所有玉米属于一个种群,而不是群落。

5.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分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不同深度的海水中()

A.温度不同B.盐度不同

C.含氧量不同D.光照强度不同

答案:D

解析:海洋生物有分层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中光照强度不同。

6.苔解、草本、灌木和乔木等不同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称为群落的

()

A.垂直结构B.水平结构

C.时间结构D.初生演替

答案:A

解析:苔葬、草本、灌木和乔木等不同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

落的层次性,也就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7.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完全相同

C.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竞争也就越激烈

D.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A

解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

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所以,生态位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8.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盐碱度不同使土壤中群落的结构有差异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取表层土进行采集、调查

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答案:B

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应去除表层土上的落叶后利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

行采集、调查。

9.将陆地生物群落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A.植物高低B.地势高低

C.科学家的设想D.植被分布情况

答案:D

10.下图表示的是不同群落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可以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

B.图乙可以表示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的关系

C.图丙的三个种群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D.甲、乙两图都表示生物的种间竞争关系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种间竞争、种间竞争、捕食关系,D项正确;草原

上狮子和猎豹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故图甲不能表示草原上狮

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A项错误;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是互利共生关系,B项错误;图丙的

三个种群只存在捕食关系,C项错误。

11.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鳗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鳗鱼生活在中层,以

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为食;浮游动物A以水表层浮游植物B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该池塘群落不存在水平结构

B.鳗鱼和浮游植物B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捕捞小型杂食鱼和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鳏鱼的产量

D.该池塘中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答案:A

解析:该池塘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A项错误;鲸鱼分布在中层,浮游植物B生活在

表层,这种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项正确;捕捞小型杂食鱼,可以减少小型杂食鱼对

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的捕食,适当的施肥可使浮游植物B增多,都可以提高鲸鱼的产

量,C项正确;该池塘中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D项正确。

12.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

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

答案:D

解析:大多数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对于植物来讲,光照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有关。

13.地震、塌方等容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形成后的演替属于()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答案:C

解析:堰塞湖形成后原有的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堰塞湖形成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14.在北半球,森林群落类型随纬度增加(从南到北)和海拔升高(从平原到高山)而发生的变化

是()

A.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苔原

B.苔原、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C.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苔原

D.苔原、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至少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

答案:A

解析:在北半球,随纬度增加(从南到北)和海拔升高(从平原到高山),温度逐渐下降,植物类群发

生明显的变化,森林群落的类型依次为热带雨林T常绿阔叶林T落叶阔叶林一针阔叶混交林

一针叶林一苔原。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项

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自然状态下,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种群稳定性提高

D.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答案:ABC

解析:农田荒废后,也会出现群落演替现象,但它不是受到干扰或破坏时产生的。

16.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7,上苔原、

乔木层—善/篁旺林二甲

灌木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