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环保理念。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有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B.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有利于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危机C.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之间长期相互选择、适应的结果D.野生水稻具有某些特有的基因,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2.神经递质、激素和抗体在维持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和抗体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而神经递质分泌后则分布在突触间隙中B.激素和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而神经递质都是分子较小的有机物C.三者都需与特异性的物质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D.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于自身的组织和细胞,而抗体大多作用于外源性的抗原3.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A.脱氧核糖和磷酸的排列顺序变化多端 B.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C.碱基配对方式多种多样 D.结构千差万别4.细胞分化发生在个体发育的()A.胚胎时期 B.性成熟期C.受精卵分裂时 D.整个生命过程中5.空气中的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进入鼻腔时,会刺激鼻黏膜引起机体打喷嚏,通过剧烈排气,将入侵病毒排出。而当病毒进入细胞时,血液中的一些蛋白质会诱导吞噬细胞吞噬被感染的细胞并降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刺激鼻黏膜引起的打喷嚏属于非条件反射B.吞噬细胞吞噬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免疫C.血液中相应的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但可产生识别病毒的抗体D.病毒感染者体内的效应T细胞能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凋亡6.下列哪项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种群密度 B.丰富度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年龄组成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是植物激素与其所起作用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B两点和C、D两点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生理作用效果,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是______两点。试写出一种能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生理现象:______。(2)若图1中的曲线表示幼嫩细胞和老细胞所对应的曲线,则乙曲线对应的是______细胞,两种细胞中,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的是______细胞。若茎背地生长,图l中D点为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3)图2表示种子萌发时相关激素含量的变化,则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种子的萌发起______作用,脱落酸在种子的萌发前所起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抑制______。8.(10分)一项刊登在《NatureMicrobiology》上的研究中,描述了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分析以及其基因组的特性,为降低疾病流行的可能性、新型疫苗的开发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多种免疫细胞被激活,下图所示为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填“体液”或“细胞”)免疫过程,其中B细胞的活化除需要图中两个信号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__________(填序号)分泌__________的作用。(2)若流感病毒侵入细胞,抗体对它们就无能为力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需要__________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使病毒暴露出来,抗体便可以与之结合。(3)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较为复杂,有关信息如图1所示;图2中的甘、天,色,丙代表甘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和丙氨酸;图3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c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两个过程对应图3中的______(填字)过程。(2)图2所示过程需要______种RNA参与,该过程中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色氨酸和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分别是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借助于______(填“b”或“d”)的移动进行。10.(10分)为探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体内营养成分转移的影响,科学家选用黄瓜幼苗子叶进行实验,研究细胞分裂素对叶片上滴加14C-氨基异丁酸的部位的影响,处理方法如图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细胞分裂素产生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X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中使用14C-氨基异丁酸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优先向经细胞分裂素处理的子叶移动并积累。(4)在生产上,细胞分裂素还具有使绿叶保鲜的作用,推断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11.(15分)1996年克隆羊“多莉”诞生以后,马、牛、兔、猫、狗、骆驼等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如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未被攻克。2017年底两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诞生,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1)用动物体细胞克隆动物,实际上是通过____________技术来实现的,该技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难度更大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2)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还需要____________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的支持(3)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在一年内产生大批____________相同、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模型猴,将为人类疾病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光明前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2)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等。(3)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详解】A、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生态环境等造成巨大压力和破坏,通过控制出生率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有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A正确;B、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短期内能提高粮食产量,但过度的开发利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引发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严重环境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B错误;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长期相互选择和相互适应的结果,C错误;D、野生水稻具有某些特有的基因,这些基因可用于杂交育种等科研活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A。2、B【解析】人体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具有免疫作用的免疫活性物质,其本质是蛋白质。【详解】A、激素主要由血液运输,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浆中,所以二者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而神经递质由神经细胞分泌分布在突触间隙,A正确;B、有些激素不是蛋白质,例如性激素属于固醇,B错误;C、激素和递质需要与特异性的受体结合,而抗体需要与抗原结合,三者一般发挥作用后均失去生物活性,C正确;D、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的是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二者都和自身受体结合,而抗体大多作用于外源性的抗原,发挥免疫作用,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递质、激素和抗体在维持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3、B【解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详解】A、不同DNA分子中脱氧核糖的与磷酸的排列顺序相同,即脱氧核糖和磷酸总是交替连接,A错误;B、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对(或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C、不同DNA分子中碱基的配对方式相同,即A-T、C-G,C错误;D、DNA分子一般都是双螺旋结构,D错误。故选B。4、D【解析】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有组织细胞的更新,所以细胞分化发生在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胚胎时期是分化程度达到最大;性成熟时期也有细胞分化;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其分裂时是细胞分化的开始。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5、B【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细胞膜的功能:选择透过性和流动性。3、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pH一般维持在7.35~7.45。【详解】A、打喷嚏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吞噬细胞吞噬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在吞噬细胞内部将所吞噬的细胞连同病毒一起降解,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但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识别病毒,C正确;D、效应T细胞可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B。6、B【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4)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2、群落的丰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详解】ACD、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ACD错误;B、丰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是群落的特征,B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A、B②.顶端优势、根向地性(2)①.老②.幼嫩③.小于C点对应的浓度(3)①.促进②.细胞分裂【解析】分析图1可知,A点对甲为促进作用,B点对甲为抑制作用,二者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乙曲线中C、D两点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作用效果相同。分析图2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增加,脱落酸含量减少,说明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而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小问1详解】图1中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对某器官生长起促进作用,而B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对其生长起抑制作用,这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小问2详解】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老细胞,故图1中甲曲线表示幼嫩细胞,甲曲线表示老细胞;茎背地生长的原因是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使近地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远地侧,若图1中D点为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该大于远地侧,并且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也大于远地侧,由此可知,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C点对应的浓度。【小问3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在种子萌发早期,脱落酸含量下降,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含量上升,说明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分别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在种子的萌发前所起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和其它植物激素的作用,能从图示中获取解题信息是解题关键。8、(1)①.体液②.②③.细胞因子(2)①.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②.细胞毒性T细胞(3)当记忆B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解析】分析题图,①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浆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小问1详解】图中有B细胞参与、出现抗体,主要体现了体液免疫;细胞②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B淋巴细胞,促进其分裂分化,即中B细胞的活化除需要图中两个信号(抗原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刺激外,还需要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小问2详解】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因此若流感病毒侵入细胞,抗体无法起作用;此时需要将被感染的细胞裂解,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使病毒暴露出来,抗体便可以与之结合。【小问3详解】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记忆B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及其应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处理能力。9、(1)b、e(2)①.3②.A—U、U—A,G—C、C—G(或A—U,G—C)③.UGG、GCA④.b【解析】分析图1:图1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分析图2:图2表示翻译过程,其中a为多肽链;b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c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d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分析图3: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b为转录过程,c为逆转录过程,d为RNA分子复制过程,e为翻译过程。【小问1详解】图1所示的两个过程是转录和翻译,对应图3的是b转录和e翻译。【小问2详解】图2所示的过程是翻译,需要mRNA(模板)、rRNA(核糖体组成成分)、tRNA(转运工具)共3种;翻译过程中是mRNA与t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故碱基配对方式是A—U、U—A、G—C、C—G;转运色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ACC,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色氨酸的密码子是UGG;转运丙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CGU,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A;翻译过程中是b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示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根尖(2).促进细胞分裂(3).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4).子叶是否用细胞分裂素处理)(5).根据子叶的放射性强度确定细胞分裂素对植物体内营养成分转移的影响(6).经X处理(细胞分裂素处理)的子叶的放射性比经清水处理的子叶的放射性强(7).细胞分裂素具有抑制或延缓叶绿素分解的作用【解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体内营养成分转移的作用,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来观察营养物质的转移情况。【详解】(1)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分裂。(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体内营养成分转移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子叶是否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幼苗甲用清水处理作对照,则幼苗乙中的X处理应该是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14C-氨基异丁酸具有放射性,可根据子叶的放射性强度确定细胞分裂素对植物体内营养成分转移的影响。(3)经X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