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初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3/1A/wKhkGWciYlaALwEeAAGSrhdZhss992.jpg)
![2024年福建省初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3/1A/wKhkGWciYlaALwEeAAGSrhdZhss9922.jpg)
![2024年福建省初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3/1A/wKhkGWciYlaALwEeAAGSrhdZhss9923.jpg)
![2024年福建省初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3/1A/wKhkGWciYlaALwEeAAGSrhdZhss9924.jpg)
![2024年福建省初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3/1A/wKhkGWciYlaALwEeAAGSrhdZhss99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福建省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1)“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请写出这首诗的下一句。2、(2)下列词语中,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恍若隔世(恍如隔世)B.恣意妄为(纵意妄为)C.畅游无阻(畅游无忧)D.鸦雀无声(鸦雀无闻)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问题。“满江红”是中国古代词牌名之一,以宋代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最为著名。这首词抒发了岳飞对敌人的愤恨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亲人的思念。请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下列关于《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表达了岳飞对敌人的愤恨和对国家的忠诚。B.这首词中提到了岳飞对亲人的思念。C.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满江红”,属于宋代词人。D.这首词是岳飞在战场上所作。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则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请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下列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乐趣。B.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时常温习。C.这句话认为学习应该快乐地进行。D.这句话是对学习的肯定和鼓励。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爸爸的书法作品在市里展览,引来了众多观赏者,他的作品被誉为“墨宝”。B.老师在课堂上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让我们受益匪浅。C.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D.雨后,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真是个“世外桃源”。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而不是消极回避。B.由于长时间的不锻炼,他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不得不入院治疗。C.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队的表现非常出色,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D.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设多种兴趣班,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B.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C.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十分出色,被誉为“最佳运动员”。D.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请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含义。(1)“遥看”()(2)“挂”()(3)“疑是”()(1)“遥看”:远远地看(2)“挂”:像挂在墙上一样(3)“疑是”:好像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和杰出文化代表,他们的故事和成就代代相传,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的文章,请仔细阅读。【阅读材料】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主张“仁政”,认为君王应以民为本,实行仁爱之道。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君王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王应当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们之所以做坏事,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诱惑和影响。他提倡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还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认为个人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他强调,一个人如果自己不修身,就不能齐家,更不能治国平天下。以下是对孟子思想的一段描述:孟子认为,一个理想的君王应该具备以下品质:1.慈爱:君王应以慈爱之心对待人民,关心人民的疾苦,使人民安居乐业。2.智慧:君王应具备智慧,能够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国家大事。3.勇敢:君王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应勇敢地站出来,捍卫国家的利益。4.诚信:君王应以诚信为本,言行一致,赢得人民的信任。阅读完毕,请回答以下问题:1、孟子提出的“仁政”观点的核心是什么?2、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什么?他如何解释人们做坏事的原因?3、孟子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中,个人修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赵充国,字翁仲,万年人。以明经为武功令,善用吏,为官,民安其治。迁上谷太守。时羌反,充国上疏言:“羌人所以侵盗者,为无报怨之私,贪汉财物耳。今罢军屯田,以待其困。且得令远方闻汉之权,乃断其谋,要其气。破西羌,虽无大功,犹愈于罢军。”上从之。其后匈奴亦破,西羌不复犯边,转拜后将军。上尝问充国,曰:“羌人犯塞,宜令谁将?”充国曰:“诸将军材能不及臣,臣愿当西垂之难。”天子以为老,不欲使行,拜为中郎将,将兵万五千人,击罕、羌。至金城,即上疏言:“羌人所以守边者,为贪汉财物耳。今罢军屯田,以待其困。且得令远方闻汉之权,乃断其谋,要其气。破西羌,虽无大功,犹愈于罢军。”上从之。充国至令居,为营布陈,益田卒。其秋,匈奴大入边,杀掠数千人。上欲发兵屯田以备边,拜充国为将军,将四万骑,击匈奴。充国上疏曰:“臣愚以为,羌人所以守边者,为贪汉财物耳。今罢军屯田,以待其困。且得令远方闻汉之权,乃断其谋,要其气。破西羌,虽无大功,犹愈于罢军。”上从之。充国既至,因留屯田,以待其自破。其后,羌果穷汉兵,复攻金城。充国乃令捕虏穿善水,度归唐,令居,皆筑营壁,作大堑,绝羌人入塞道。其后匈奴亦破,西羌不复犯边,转拜后将军。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官,为,担任;官,官职B.且得令远方闻汉之权,且,并且;权,权势C.令居,令,命令;居,居住D.充国既至,既,已经;至,到达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充国至/令居/为营布陈/益田卒B.充国至/令居/为营布陈/益田卒/其秋/匈奴大入边C.充国至令居/为营布陈/益田卒/其秋/匈奴大入边D.充国至令居/为营布陈/益田卒/其秋/匈奴大入边/杀掠数千人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且得令远方闻汉之权,乃断其谋,要其气。(2)充国既至,因留屯田,以待其自破。第二题【阅读原文】《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小题1、】请简要分析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中“和”字的运用。【小题2、】诗句“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镜未磨”有什么比喻意义?【小题3、】诗歌最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名著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骆驼祥子》节选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祥子把曹宅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曹家祖孙三代伺候得舒舒服服。曹先生是个爱好文学的人,他欣赏祥子的诚实、勤劳,常和他谈天说地。祥子也常常把自己拉车的经历和心中的想法说给曹先生听,曹先生耐心地倾听,不时地给祥子出谋划策。这一天,祥子在街上遇到多年未见的朋友老马。老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祥子认出他就是那个曾经在北京街头卖艺为生的老艺人。老马告诉祥子,他现在无家可归,生活困顿。祥子听了十分同情,决定帮助老马。祥子带着老马来到了曹家,把他的情况告诉了曹先生。曹先生听了,深表同情,他决定收留老马。从此,老马和祥子一起在曹家生活。一天,曹先生问祥子:“你觉得老马这个人怎么样?”祥子回答:“老马是个好人,虽然他现在生活困难,但他的技艺高超,曾经给很多人带来欢乐。”曹先生点头说:“是啊,他是个有才华的人。不过,他现在的生活确实很艰难。我觉得我们应该帮助他,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祥子听了曹先生的话,心中充满了感激。1.请简要概括祥子在曹家的生活情况。2.祥子为何要帮助老马?3.曹先生对老马有什么样的看法?五、写作题(50分)题目:以“时光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结合个人经历或感悟,阐述“时光的礼物”的含义;2.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言流畅;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2024年福建省语文初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1)“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请写出这首诗的下一句。答案:借问酒家何处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这是杜牧《清明》中的名句,意思是询问卖酒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该对这类经典诗句进行熟记。2、(2)下列词语中,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恍若隔世(恍如隔世)B.恣意妄为(纵意妄为)C.畅游无阻(畅游无忧)D.鸦雀无声(鸦雀无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正确书写和字义的理解能力。A.恍若隔世:形容时间久远,仿佛隔了一世。字形和字义都正确。B.恣意妄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应为“纵意妄为”,字形错误。C.畅游无阻:畅快地游玩,没有阻碍。应为“畅游无忧”,字义错误。D.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应为“鸦雀无闻”,字形错误。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辨识和字义的准确理解。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问题。“满江红”是中国古代词牌名之一,以宋代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最为著名。这首词抒发了岳飞对敌人的愤恨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亲人的思念。请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下列关于《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表达了岳飞对敌人的愤恨和对国家的忠诚。B.这首词中提到了岳飞对亲人的思念。C.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满江红”,属于宋代词人。D.这首词是岳飞在战场上所作。答案:C解析:C项中的“属于宋代词人”不准确,因为《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作者岳飞是宋代著名的将领,虽然他也有词作,但《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他最著名的词作之一,因此将其归类为“词牌名”更为准确。(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的主题。答案:爱国情怀、抗敌斗志、思念亲人。解析:这首词的主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一是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的情感;二是表现了坚定的抗敌斗志;三是流露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这首词的主旨。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则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请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下列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乐趣。B.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时常温习。C.这句话认为学习应该快乐地进行。D.这句话是对学习的肯定和鼓励。答案:D解析:D项中的“是对学习的肯定和鼓励”过于宽泛,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学习的乐趣和时常温习的重要性,虽然也包含了对学习的肯定,但并非主要意图。(2)请结合文段内容,解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含义。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喜悦之情,意味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解析:这句话中的“有朋自远方来”指的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而“不亦乐乎”则表达了对这一情景的喜悦之情。这句话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和友谊的可贵。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爸爸的书法作品在市里展览,引来了众多观赏者,他的作品被誉为“墨宝”。B.老师在课堂上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让我们受益匪浅。C.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D.雨后,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真是个“世外桃源”。答案:D解析:选项A中的“墨宝”是正确使用的,指珍贵的书法或绘画作品。选项B中的“耐心”也是正确使用的,形容老师不急躁,有耐心。选项C中的“飞速”正确地形容了科技发展的速度。而选项D中的“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在这个句子中,描述的是雨后的自然景色,使用“世外桃源”显得不恰当,因为这里的景色并不是与现实隔绝的理想境界。因此,选项D的加点字词使用不正确。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而不是消极回避。B.由于长时间的不锻炼,他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不得不入院治疗。C.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队的表现非常出色,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D.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设多种兴趣班,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答案:C解析:选项A中的句子结构完整,表达清晰,没有语病。选项B中的句子结构也完整,但“不得不入院治疗”中的“不得不”使用不当,因为这里的情况并非出于无奈,而是因为身体状况恶化。选项C中的句子结构完整,表达清晰,没有语病。选项D中的句子结构完整,表达清晰,没有语病。因此,正确答案是C。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B.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C.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十分出色,被誉为“最佳运动员”。D.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答案:B解析:选项A中,“日益提高”与“日益严重”前后矛盾;选项C中,“被誉为”后面缺少主语;选项D中,“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缺少宾语。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请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含义。(1)“遥看”()(2)“挂”()(3)“疑是”()答案:(1)“遥看”:远远地看(2)“挂”:像挂在墙上一样(3)“疑是”:好像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和杰出文化代表,他们的故事和成就代代相传,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的文章,请仔细阅读。【阅读材料】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主张“仁政”,认为君王应以民为本,实行仁爱之道。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君王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王应当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们之所以做坏事,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诱惑和影响。他提倡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还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认为个人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他强调,一个人如果自己不修身,就不能齐家,更不能治国平天下。以下是对孟子思想的一段描述:孟子认为,一个理想的君王应该具备以下品质:1.慈爱:君王应以慈爱之心对待人民,关心人民的疾苦,使人民安居乐业。2.智慧:君王应具备智慧,能够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国家大事。3.勇敢:君王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应勇敢地站出来,捍卫国家的利益。4.诚信:君王应以诚信为本,言行一致,赢得人民的信任。阅读完毕,请回答以下问题:1、孟子提出的“仁政”观点的核心是什么?2、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什么?他如何解释人们做坏事的原因?3、孟子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中,个人修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孟子提出的“仁政”观点的核心是君王应以民为本,实行仁爱之道。2、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们之所以做坏事,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诱惑和影响。3、个人修养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中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自己不修身,就不能齐家,更不能治国平天下。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赵充国,字翁仲,万年人。以明经为武功令,善用吏,为官,民安其治。迁上谷太守。时羌反,充国上疏言:“羌人所以侵盗者,为无报怨之私,贪汉财物耳。今罢军屯田,以待其困。且得令远方闻汉之权,乃断其谋,要其气。破西羌,虽无大功,犹愈于罢军。”上从之。其后匈奴亦破,西羌不复犯边,转拜后将军。上尝问充国,曰:“羌人犯塞,宜令谁将?”充国曰:“诸将军材能不及臣,臣愿当西垂之难。”天子以为老,不欲使行,拜为中郎将,将兵万五千人,击罕、羌。至金城,即上疏言:“羌人所以守边者,为贪汉财物耳。今罢军屯田,以待其困。且得令远方闻汉之权,乃断其谋,要其气。破西羌,虽无大功,犹愈于罢军。”上从之。充国至令居,为营布陈,益田卒。其秋,匈奴大入边,杀掠数千人。上欲发兵屯田以备边,拜充国为将军,将四万骑,击匈奴。充国上疏曰:“臣愚以为,羌人所以守边者,为贪汉财物耳。今罢军屯田,以待其困。且得令远方闻汉之权,乃断其谋,要其气。破西羌,虽无大功,犹愈于罢军。”上从之。充国既至,因留屯田,以待其自破。其后,羌果穷汉兵,复攻金城。充国乃令捕虏穿善水,度归唐,令居,皆筑营壁,作大堑,绝羌人入塞道。其后匈奴亦破,西羌不复犯边,转拜后将军。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官,为,担任;官,官职B.且得令远方闻汉之权,且,并且;权,权势C.令居,令,命令;居,居住D.充国既至,既,已经;至,到达答案:C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充国至/令居/为营布陈/益田卒B.充国至/令居/为营布陈/益田卒/其秋/匈奴大入边C.充国至令居/为营布陈/益田卒/其秋/匈奴大入边D.充国至令居/为营布陈/益田卒/其秋/匈奴大入边/杀掠数千人答案:B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且得令远方闻汉之权,乃断其谋,要其气。答案:并且能够让远方的人知道汉家的权势,这样就能断绝他们的阴谋,削弱他们的士气。(2)充国既至,因留屯田,以待其自破。答案:充国到了那里,就留下屯田,等待他们自己瓦解。第二题【阅读原文】《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小题1、】请简要分析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中“和”字的运用。答案:这里的“和”字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上风平浪静、月光和水色交融的和谐美景。【小题2、】诗句“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镜未磨”有什么比喻意义?答案:这里的“镜未磨”比喻洞庭湖水平静,就像未经磨拭的镜子一样。【小题3、】诗歌最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山水美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四、名著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骆驼祥子》节选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祥子把曹宅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曹家祖孙三代伺候得舒舒服服。曹先生是个爱好文学的人,他欣赏祥子的诚实、勤劳,常和他谈天说地。祥子也常常把自己拉车的经历和心中的想法说给曹先生听,曹先生耐心地倾听,不时地给祥子出谋划策。这一天,祥子在街上遇到多年未见的朋友老马。老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祥子认出他就是那个曾经在北京街头卖艺为生的老艺人。老马告诉祥子,他现在无家可归,生活困顿。祥子听了十分同情,决定帮助老马。祥子带着老马来到了曹家,把他的情况告诉了曹先生。曹先生听了,深表同情,他决定收留老马。从此,老马和祥子一起在曹家生活。一天,曹先生问祥子:“你觉得老马这个人怎么样?”祥子回答:“老马是个好人,虽然他现在生活困难,但他的技艺高超,曾经给很多人带来欢乐。”曹先生点头说:“是啊,他是个有才华的人。不过,他现在的生活确实很艰难。我觉得我们应该帮助他,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祥子听了曹先生的话,心中充满了感激。1.请简要概括祥子在曹家的生活情况。2.祥子为何要帮助老马?3.曹先生对老马有什么样的看法?答案:1.祥子在曹家的生活情况是:他打扫卫生,伺候曹家祖孙三代,受到曹先生的欣赏。2.祥子要帮助老马是因为他同情老马的生活困境,并认可老马的技艺和为人。3.曹先生对老马的看法是:认为老马是个有才华的人,虽然生活困难,但应该得到帮助,重拾生活的信心。五、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理石瓷砖购销合同
- 购房抵押合同
- 宣传片拍摄合同
- 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合同书
- 即时适应性干预在身体活动促进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 植保无人机飞行参数对油茶授粉雾滴沉积分布及坐果率的影响
- 2025年昌都货运从业资格证好考吗
- 2025年粤教沪科版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智能家居产品合作开发合同(2篇)
- 2025年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 煤矿复工复产培训课件
- 三年级上册口算题卡每日一练
- 《性激素临床应用》课件
- 眼科疾病与视觉健康
- 2024年九省联考高考数学卷试题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洗涤塔操作说明
- 绘本分享《狐狸打猎人》
- 撤销因私出国(境)登记备案国家工作人员通知书
- (39)-总论第四节针灸处方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0课儿童旅客服务沟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