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速记清单】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速记清单】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速记清单】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速记清单】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速记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速记清单】第四单元

单元重点字词梳理

短文两篇

1.字音

怡情(yí)傅彩(fù)藻饰(zǎo)矫(jiǎo)狡黠(xiá)诘难(jié)蒸馏(liú)滞碍(zhì)睾肾(gāo)

阐证(chǎn)王粲(càn)死抠(kōu)豁然(huò)吹毛求疵(cī)不求甚解(shèn)

2.释义

滞碍:不通畅。

狡黠:狡诈。

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

学究:指迂腐的读书人。

诘难:诘问、为难。

要诀:重要的诀窍。

藻饰:修饰(多指文章)。

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益。

文采藻饰:修饰言辞,使之富有文采。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

豁然贯通:一下子完全搞通了。豁然,开阔或通达的样子。

不求甚解: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山水画的意境

1.字音

灵魂(hún)惆怅(chóu)掠影(lüè)熟悉(shú)柏树(bǎi)宇宙(zhòu)渲染(xuàn)

意匠(jiànɡ)真挚(zhì)碧空(bì)遥望(yáo)赋予(fù)身临其境(lín)

胸有成竹(xiōngyǒuchéngzhú)朝朝暮暮(zhāo)浮光掠影(lüè)

2.释义

惆怅:伤感,失意。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朋友之间的感情。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千方百计: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身临其境: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胸有成竹:画家作画前,对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无言之美

1.字音

意蕴(yùn)附丽(fù)姑且(qiě)蛾眉(é)缥缈(piāo)顷刻(qǐnɡ)譬如(pì)谚语(yàn)寂寥(liáo)

含蓄(xù)独怆(chuànɡ)心旷神怡(yí)信手拈来(niān)目不忍睹(dǔ)栩栩如生(xǔ)

2.释义

附丽:附着,依附。

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蛾眉:也作娥眉,指女子细长的眉毛,泛指貌美的女子。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铢两悉称:一丝一毫都相吻合。

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就能写出来。

驱遣我们的想象

1.字音

契合(qì)旷远(kuànɡ)苟安(ɡǒu)拘泥(nì)怅然(chànɡ)宛如(wǎn)汹涌(yǒnɡ)仿佛(fú)

鉴赏(jiàn)歌谣(yáo)海啸(xiào)驱遣(qiǎn)

2.释义

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驱遣:驱使;差遣。

桥堍(tù):桥两头地的地方。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苟安:指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掠过:扫过,擦过;闪过。从上面飞过。

得意扬扬: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1.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他的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培根论人生》等。

2.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作家。60年代初,以“马南邨"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主要著作有《燕山夜话》《邓拓诗词选》等。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他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4.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朱光潜全集》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等。

5.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稻草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和长篇小说《倪焕之》。

杂文的阅读方法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包括一部分读后感),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阅读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

阅读杂文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了解杂文内容的针对性。我们读一篇杂文,要了解它是什么时候写的,是针对什么人、什么事写的。是鲁迅式的战斗性很强的杂文,还是谈工作、谈学习或批评人民内部种种消极的现象一类的杂文。这些,都会决定一篇杂文的写法、议论基调和语言风格。例如《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20年代和30年代针对当时的反动文学观和反动舆论写的,所以采用揭微显隐的写法来“立刻给以反响和抗争”,语言的格调是冷嘲热讽,幽默隽永。

二要注意杂文写法和取材的'一般特征,特别是说理的形象性。杂文的一般写法是“从实入手,以实论虚”,即常从一个人、一桩事,甚至一句话、一首诗、一条谚语、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段传说入手,通过对照、联想、借喻、类比等方法来揭示隐藏在里面的意义。杂文取材的一般特征是“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即从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中选取一个侧面或一点来做文章,“从一滴水里看世界”。例如《拿来主义》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是在批评错误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作者自己的主张,作者先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揭露其危害后,以此作铺垫,提出勇敢地“拿来"的主张。先驳后立,两相比照,议论就很自然地更见深度了。

三要注意杂文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杂文,正如它的形式多样一样,语言也因作者不同,针对的对象不同,谈论的问题不同,写作的社会背景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有的隐晦曲折,言近旨远;有的明白晓畅,酣畅淋漓;有的亦庄亦谐,尖锐泼辣;有的感情奔放,笔姿纵横;有的凝炼含蓄,耐人寻味;有的恬淡明丽,清新隽永;有的娓娓而谈,亲切动听。尽管风格不同,但具有艺术的魅力,则是一致的。我们在阅读时要细加体味。

单元写作方法指导

单元写作任务:

1.学会顺读原文,从文中找出原文的问题。

2.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对文章进行润色,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3.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能从不同的角度修改作文,使之被润色得更加贴切、出彩

相关润色的技巧、方法:

“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做些修改,直至满意为止,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

修改文章前要善于问:

一问文章扣题紧不紧

二问文章材料新不新

三问文章立意高不高

四问文章结构顺不顺

五问文章句子通不通

六问文章用词准不准

修改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根据发现的问题作出调整。

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

改正观点,观点不正确或失之偏颇,需要加以改正;

完善主题,不正确、不深刻、不集中、影响全局的主题,应当加以修改;

增删材料,材料不翔实,需要补充,材料过多,淹没观点,则需要删减。

第一,对文章的“意"进行修改。

1.关注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

2.分析观点是否鲜明,看立意是否深刻新颖。

建议文章开头简短明了,要有清晰的点题句。

结尾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

一篇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新颖,和开头的点题句,以及结尾的主题升华句有直接的关系。

3.关注文章所选的材料,看内容是否深刻且富有新意。

所选材料应该是新颖的典型材料,且能很好地揭示主题。

对所选材料要适当地进行增删调换。

4.关注文章文体。

首先,文体要符合题干的要求;

其次,文体会受立意和材料限制,应依立意和材料确立文体;

最后,文体必须明确,不能“四不像”。

第二,对文章的“言"进行修改润色。

阶段一:改对。

1.对错别字,有问题的标点、词语,病句逐一修改。

2.对文章段落进一步调整和加工。

阶段二:改好。

1.补充内容,使材料丰盈。

比如写一篇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粗线条勾勒,就很难打动人心;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描写性语句,如描写人物、描绘场面等。又如写景,除了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还可以补充从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幻觉等角度的描写;有了静态描写,不妨增加一些动态描写;还可以从远近、上下、左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考虑增加几个事实论据,或引入几句名言,或增加一两种论证的方法,使论据更充分、论证更严密。

如果写说明文,可以增加几种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

2.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有感染力。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

3.适当引用古诗词。

在文章中恰当引入几句古诗词,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文学气息,为文章增色不少。

4.恰当使用特殊句。

根据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短句,或者骈散结合的句子,使句式灵动、优美、变幻多姿。

5.适当炼字、炼句。

比如郭沫若写剧本《屈原》,有句台词初稿为“你是无耻的文人”,在排演时接受演员的建议,改为“你这无耻的文人”,一字之差,力度迥然有别。这就是炼字的功效。

写作实践一,要通读材料和提示,明确本次写作的要求是修改文章。

修改前,要着眼于全篇,先多读几遍《寻人启事》例文,从立意、选材、语言等方面对例文进行大致了解,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且有新意,根据发现的问题作出调整。

然后,看结构,品词句。看行文中段落安排是否合理,衔接是否紧密,详略安排是否恰当,等等,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

此外,还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补充内容,加工润色,逐字逐句地作出修改,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修改时要先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之处就是润色的重点;其次要注意从内容与语言两个角度润色,动笔时要反复斟酌推敲,以便点石成金。

单元实践写作范文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

寻人启事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

“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下面是很重要的一点——穿着。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

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改编自孙道荣《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提示】:

1.仔细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之处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2.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修改文章,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流畅,有表现力。

3.无论是改动还是增删,动笔前都要反复斟酌,以防与原意不符。

【写作分析】

题目给出了一篇改编自孙道荣《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的短文,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对文章的内容和语言进行修改润色。首先,要对文章的长处与不足进行分析辨别。这篇短文从内容上看取材真实,贴近生活实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文章不乏细节,这些细节都能够反映出同学们在生活中对妈妈疏于关心与了解。同时,还选取了“大家敏锐地觉察同学衣着变化"和“明星穿着”两个事例与“记不清妈妈今天穿什么衣服"作对比,主题突出。不足之处在于文章对作者的情感流露与真实感受着墨不多,未能凸显作者内心对不了解母亲的愧疚之情,对于今后该如何做也并未提及,思想不够深刻。在语言上,叙述略显平淡烦琐,缺少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加对同学们的神态描写,或者写作文时抓耳挠腮的场景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添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佳作展示】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彭达霖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来学写寻人启事。”老师一边下发寻人启事格式模板,一边说。我们都在下面嘀咕:“寻人启事?不就是对着模板填空嘛,这作文简单!"小王喊道:“老师,找谁?我五分钟就能写完!”老师莞尔一笑说:“就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吧。"

同学们得到指令,立刻动笔写下标题、姓名、性别。

然后是年龄。“诶?妈妈今年是几岁啊”教室里开始窃窃私语,大家面露难色地看向老师。老师说:“不知道就先空着,接下来写外貌特征。"

“我妈妈不高,有点儿胖。”“我妈妈的嘴角有颗痣!"……大家叽叽喳喳讨论着,老师说:“很好!但你们应该客观具体地描绘妈妈的外貌特征。”这下大家又犯难了,我想了半天,只好写下“左手或右手掌心有颗痣"。有的同学涂涂写写,纸上多了几处扎眼的黑墨团;有的同学干脆空着,纸上还是只有姓名和年龄这几个孤零零的文字。

到穿着了,老师提示道:“穿着是最重要的一点,你最后一次见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裤子?什么鞋子?有没有背包?……”同学们炸开了锅,有的哀嚎道:“啊!早上来得急,我真的没留意妈妈穿了什么衣服啊!"平时哪个同学穿了新衣服,或是换了名牌鞋,大家一眼就能发现;素未谋面的偶像明星,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也是大家课余的谈资。可是,刚刚才送我们来上课的妈妈到底穿了什么衣服,我们却都不确定……

写作时间快到了,大家看着手中那残缺不全、断断续续的寻人启事面面相觑,带着哭笑不得的神情看向老师。老师也严肃起来,语重心长地说道:“同学们,你们对妈妈实在是了解得太少,关心得太少了!”

是啊!无论有多忙,妈妈总能在我生日那天送上我惦记了很久的礼物。每天出门,我的保温杯总装着温度不冷也不热的牛奶。可我的妈妈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颜色,穿多大码的鞋子……这些我都说不出来。任凭她每天在我跟前忙前忙后,我却从来未留意她头上的白发是什么时候变多了的,她笔直的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变弯的,她那记忆中白嫩光滑的手是怎么在我不知不觉中添了这么多道褶子……

寻人启事不难写,只是妈妈好像在我的心间走丢太久了。等下课妈妈来接我,我一定要好好看看我的妈妈。像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一样,我也应该贴心地呵护我的妈妈!

【点评】:

文章遵循原作的立意进行了修改润色,对原作的旨意把握精准。内容上,增加了几处对同学神态的细致描绘,如“面露难色"哭笑不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同学们对母亲缺乏了解的尴尬情状。同时,还增加了写作过程的场景描写,比如疑惑时的窃窃私语,绝望时的哀嚎,这些都让文章内容更具有感染力。语言与结构上,删减了原文“流水账"似的过渡衔接语句以及单一的以对话组成的段落,或以简洁的叙述引出下文,或以心理描写呼应主旨,丰富了句式变换,层次清晰。文末既回应题,又点明主旨,立意深刻,极具感染力与号召力。

二、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

【提示】:

1.重读以前的作文,你可能在布局谋篇上又有了更好的想法,不妨作一些修改。

2.可以尝试边朗读边修改。通过朗读,往往会更容易发现哪些地方顺畅,哪些地方拗口。也可以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

3.修改之后与原稿进行对比,说说你修改的理由。

【写作分析】

这道作文题要求选一篇自己以前的作文进行修改。按照中考的评分标准,应该从“内容”“语言"结构”“文面"四个方面进行评判。写作前,应该先分析自己的作文在这几个方面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找到不足之处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佳作展示】

选择(修改前)

舞台上暖色的灯光在一行行诗句间跳跃,第二名的号码在屏幕里公布。我没有看错,真的是我,但我心中并没有胜利应有的雀跃,只有选择正确的释然——我最终选择了去挑战。

比赛前一周,一个雷雨交加的早晨,我趴在书桌上和一大本诗词大眼瞪小眼,心里乱成一团包绕的荆棘,煎熬而刺痛。

“怎么了?”一旁的朋友放下书,安抚般地拍拍我的肩。“我很纠结……"我又翻了翻厚得令人绝望的诗词本,“到决赛了,本来我和爸妈说好要开学不去的,又觉得太可惜。但我也不一定去了就能赢,因为这次题很难……”窗外的雨极密,结成雾一般缥缈的屏障,令人难以看清路的方向。

“你觉得很难,怕输,所以想放弃,开学什么的都是借口而已,对吧?"朋友一针见血地揭开了我的怯懦。我有些不服地小声辩解:“真的很难,我又没背那么多诗词,开学又忙……”“好了好了,我就问一句,你想不想去?"……想。”我憋出一个字来,说到底我还是想为我对诗词的热爱去拼一次的,但难题还是那短短四字:题难,怕输。

“这不就好了吗?"朋友笑着翻开诗词本第一页,“想去就去,别想这些有的没的。只要你愿意开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题难怕什么?万变不离其宗嘛。你去了还能拼一把,不去就什么都没了。"

雨小了,雾渐渐开始消散。

“那……”我仿佛站在桥的一端,试着踏上一只脚,“我纠结浪费了这么多天,还来得……"来得及。”朋友打断我,“你选择了去挑战,就一切都来得及。"

缠绕在心中的荆棘终于散开,绵延一周的雨终于在这一刻云开雾散,露出一片苍蓝的天穹。清风穿堂而过,送来雨后清冽的香气。

“你看,雨停了。”

我抬头自信地笑起来,抱紧了手里的资料:“对啊,可以开始奔跑了。"

我最终在奋力一搏与怯懦退缩中选择了去拼一把,我至今感谢。因为这次意义非凡的选择,让我在以后面对挑战的时候也能像那天一样露出自信的笑,说:“我选择去试试,也相信我可以。”

选择(修改后)

舞台上暖色的灯光在一行行诗句间跳跃,第二名的号码在屏幕里公布。我没有看错,真的是我,但我心中除了胜利的雀跃,更多的是选择正确的释然——我最终选择了去挑战。

比赛前一周,一个雷雨交加的早晨,我趴在书桌上和一大本诗词大眼瞪小眼,心里乱成一团缠绕的荆棘,煎熬而刺痛。

“怎么了?“一旁的朋友放下书,安抚般地拍拍我的肩。“我很纠结……"我又翻了翻厚得令人绝望的诗词本,“到决赛了,可又要开学。不去又觉得太可惜。但不一定去了就能赢,这次题难,我怕输。”窗外的雨极密,雾结成缥缈的屏障,令人难以看清路的方向。

“你觉得很难,怕输,所以想放弃,开学什么的都是借口而已,对吧?"朋友一针见血地揭开了我的怯懦。我有些不服地小声辩解:“我又没背那么多诗词,实力也不强……”“好了好了,我就问一句,你想不想去?"……想。”我憋出一个字来,说到底我还是想为我对诗词的热爱去拼一次的,但难题还是那短短四字:题难,怕输。

“这不就好了吗?"朋友笑着翻开诗词本第一页,“想去就去,别多想。只要你愿意开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题难怕什么?你去了还能拼一把,不去就什么都没了。"

雨小了,雾渐渐开始消散。

我仿佛站在桥的一端,试着踏上一只脚:“那我纠结浪费了这么多天,还来得……”“来得及。"朋友打断我,“你选择了去挑战,就一切都来得及。”

缠绕在心中的荆棘终于散开,绵延一周的雨天终于在这一刻云开雾散,露出一片苍蓝的天穹。清风穿堂而过,送来雨后清冽的香气。

“你看,雨停了。"

我抬头自信地笑起来,抱紧了手里的资料:“对啊,可以开始奔跑了。”

放下了心理包袱,我开始向目标努力。早上背诗,中午理解重难句,晚上听课,心中的热爱与信念仿佛是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我奋笔疾书的夜晚。

我最终在奋力一搏与怯懦退缩中选择了去拼一把,我至今感谢。因为这次意义非凡的选择,让我在以后面对挑战时可以自信而坚定地说:“我选择去试试,也相信我可以。"

【点评】:

从文章结构来看,作文题目为“选择”,应当适当增加做出选择后的行动,从而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面对挑战要选择勇敢尝试,以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增加选择后的行动也可以使得事件更完整饱满。从文章语言角度来看,修改前的文章语言描写较多,所以要适当删减,并增加人物神态、动作等描写。一方面令语言更加简洁明了,行文节奏更紧凑;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只有语言描写,增加了表达的生动性。

三、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如写了哪些文章,哪几篇写得好,哪几篇不太好,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以《谈谈我的写作》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首先梳理自己写作的基本情况,用简洁的语言作介绍。

2.总结写作中表现好的方面,想想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办法。

3.写完后先放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看看除了字、词、句以外,立意、结构等方面是否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写作分析】

题目要求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写一篇以《谈谈我的写作》为题的作文。“提示"当中已经给出了写作要求。首先是简要介绍自己的写作情况,然后总结写作中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提出改进的办法。这篇作文可以看作是一个写作经验的总结,既可以是对自己写作能力的经验总结,也可以列举具体写作事例进行分析。

【佳作展示】

谈谈我的写作

一方书案,一盏灯,一本稿纸,一支笔,无数幻想与回忆从笔尖涌出,流淌在纸上。谈到写作,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这些印象。时光流逝,不变的,是我伏案写作的身影。

最早接触写作,是小学时的看图写话。一张图片,用文字叙写出其背后的故事。从开始的信息罗列,到后来发挥想象,编写故事,这大概就是我写作的兴趣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