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共25张)+学案+验收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共25张)+学案+验收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共25张)+学案+验收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共25张)+学案+验收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共25张)+学案+验收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共25张)+学案+验收卷(含答案)

知识点考点梳理

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文学常识。(作品作者)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文学、文体常识

2.名著《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

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后记》12部组成,原名“旧事重提”。

(一)动词

1.概念。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2.语法特点。

(1)主要作谓语。

例如:①我们出发了。②我们热爱祖国。动词“出发"热爱”都是做谓语。

(2)多数动词(及物动词)带宾语。

例如:①我买了一本书。②他在写文章。动词“买"写”分别带宾语“一本书"文章”。

(3)能受否定副词“不"修饰。

例如:①不去。②不学习。心理动词还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①很想。②非常喜欢。③太爱他了。

“补白”---词性

(4)多数动词能够重叠,表示短时义、尝试义。

①单音节动词重叠方式为A→AA,后一音节读轻声。

例如:想→想想;看→看看;讲→讲讲

②双音节动词重叠方式为AB→ABAB,后三个音节轻读,特别是第2第4个音节。

例如:考虑→考虑考虑;休息→休息休息

(5)绝大多数动词可以带“着"了”“过"。

例如:看着看了看过;拿着拿了拿过

1.请给下列动词归类。

走、跑、唱、跳、打、躺、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

发生、出现

表示动作行为:

表示心理活动:

表示发展变化:

走、跑、唱、跳、打、躺

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

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

●小试牛刀

2.填空。

“上”“下"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区别在于,作为方位名词是紧跟名词之后,如“楼上”“______";作为动词,一般在名词前,如“上楼”“_______”,或者紧跟动词之后,如“走上”“_______"。

3.找出下面一段话中的动词。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示例:楼下下楼跑下

3.疑心、读、到、微笑、起来、仰起、摇着、拗过去

(二)同义词

1.什么叫同义词?

同一个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示__,这就是所谓的同义词,又叫“等义词。例如“肥皂”又叫“胰子”,“衣服”又叫“衣裳"。

还有一些词意义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细微的差别,我们也称为同义词(严格来说,都只能说是近义词)。

同义词和近义词,在一般的解释中,是一个概念。但其实存在差别。

(1)同义词:指两个词的意思完全一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互换的词。

(2)近义词:指两个词之间意思基本或大致相同,但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使用的对象等有区别。如:"公然"和"公开"、"鼓动"和"鼓舞"、"信任"和"相信"、"交流"和"交换"等等,在大多数的句子中不能互换。

2.同义词和近义词区别。

1.选词填空,并选择其中三个词写一段话。

居然偶然果然竟然固然猛然

(1)老师叫小明站起来背书,小明()不站起来。

(2)她说今天来陪我玩,今天早晨她()来了。

(3)我想了很久都没有解开的难题,()被同桌解开了。

(4)听了姐姐讲的道理,我()醒悟。

(5)在学校,学习知识()重要,但是良好的身体素质不可缺少的。

(6)一个()的机会,使我认识了她。

居然

果然

竟然

猛然

固然

偶然

●小试牛刀

2.读句子,给加下划线的词语换一种说法。

(1)一日,周瑜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

(2)周瑜对孔明说:“即日将与曹军交战,军中缺箭,烦请先生监造十万枝箭,这是公事,请勿推卸。()

(3)鲁肃吃惊地说:“倘若操兵一起出动,怎么办?”()

(4)孔明说:“领军之人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明兵势,那是庸才。"

()()()

明白

欣然前往

推脱

如果

精通

知晓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4)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8)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含义及用法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小试牛刀

C

考点一:内容理解

【答题提示】

学习默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阅读考点

下列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描写百草园景物时,作者采取了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从动到静、先夏后冬的顺序,显得很有层次。

B.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但学生们仍玩得有滋有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为了反衬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和枯燥。

C.“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眼光"是指“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而且似乎都有了生命。

D.“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的含义是:因为心中不懂得什么是爱,没有爱,就对布娃娃没有感情,所以也就没有惭愧和悔恨的情感。

【解析】采取的是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了有层次的描述。

●小试牛刀

A

考点二: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类型】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抒发的情感、表达的哲理等。)

【标题作用】

1.是文章的写作对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2.贯穿全文的线索

3.概括文章内容

4.文眼,揭示文章主旨

5.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6.一语双关

7.比喻义、象征义

【答题技巧】

分析题目的含义要由表及里、由实到虚从两方面考虑,特别是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等来回答。

分析标题作用: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文章主旨、引起阅读兴趣……

分析其效果(好在哪里):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等。

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再塑生命的人》标题都颇有特色,请分析这两个标题的妙处。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目用“从……到……"既点明了作者所回忆的童年、少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又表明文章是按空间顺序先后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百草园,二是三味书屋。

《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的字面意思是“重新塑造生命"。文中指“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灵魂被唤醒,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为“我”“再塑生命的人”,题目体现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小试牛刀

考点三:句段作用

1.开头段:

(1)结构作用:统领全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与结尾/开头照应

(2)内容作用:直接表明写作对象;开篇点题,点明文章中心;渲染氛围,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故事开篇,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开篇发问,引发读者思考;诗词开篇,呈现美好的意境,增加文采;环境描写开篇,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1)结构作用:承上启下;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前后照应

(2)内容作用:该段/句本身表达了…(有表现手法结合表现手法);点明文章中心;承接(或照应)上文…,引出(或照应)下文…;由…转为…(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由回忆转为现实);如果是插叙(结合插叙作用)

2.中间段/过渡段:

3.结尾段:

(1)结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题目

(2)内容作用:交代结局,使文章情节完整;点题(暗示、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旨等)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

4.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等。

关注一篇文章的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分析以下句段的作用。

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九段)

内容上: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我”对被送到书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依恋和不舍。

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②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再塑生命的人》结尾)

内容上:表现了“我”成长后的快乐、幸福和感激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结构上:总结全文。

●小试牛刀

考点四:评价人物

【答题模式】

先点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摆出自己的依据。注意要辩证地去看待一个人。

●小试牛刀

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再塑生命的人》,分析老师对个人成长具有的重要意义。

示例:老师对于个人成长起着播种者、引路人、示范者的重要作用。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在海伦的心中种下了爱与求知的种子,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寿镜吾老先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为人“极方正、质朴、博学”,对于学生要求严格,鲁迅的文章某些方面深受寿镜吾老先生的影响,老师以身为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考点五:结合文言文,谈体会

【答题方式】

采用总分总的答题方式。一句话概括看法+两三句话谈理由+联系文章和亲身经历。

●小试牛刀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很多观点,请在《〈论语〉十二章》中选择其中一条谈谈你的体会。

示例:温故而知新。我们学习知识要及时去复习,这样才能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且在复习过程中还要结合思考,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新的知识体会。有时候我学了某个知识点,自以为已经掌握了,就没有及时复习,等到要考试时才发现对这些知识似懂非懂。由此可知复习的重要性。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默写。(8分)

(1)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遥怜故园菊,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

(4)“月”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寄寓作者丰富的情感。像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他的《峨眉山月歌》中的“_____________,”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远行的喜悦。

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11分)

①有一个智者,他叫孔子,他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给世人以启迪,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容质疑。②有一个灵魂的医者,他叫鲁迅,他放下救济苍生的医书,用手中的笔医治麻木的民众,他是一直勇敢前行的斗士。③有一个勇者,她叫海伦·凯勒,她看不见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却教我们彼此用爱感受,用心聆听,她不屈不náo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令人一下子产生敬佩之情。

(1)注音和写字。(3分)

启迪()聆听()不屈不náo()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它是___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2分)

(3)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1分)

(4)语段画线处有语病,请修改。(保留原句意)(2分)

(5)请另选一个人物,按照第①句的句式仿写。(要求语意连贯,结构相似)(3分)

3.根据要求完成读书任务。(6分)

(1)填写读书卡片。(4分)

(2)完成读书笔记。(2分)

摘抄批注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珠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选文中的“他"指的是④_________(人名),刻画这一人物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⑤______(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

4.七(5)班班委会开展“消除隔膜,走进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与。(9分)

(1)请你按要求修改下面的邀请函。(3分)

邀请函

亲爱的孙校长:

为了制造读书氛围,建设书香校园,我班将于9月27日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开展“消除隔膜,走进经典"读书活动。届时请您莅临指导。

2023年9月25日

①邀请函中有一处用词不得体,应将“”改成“"。(2分)

②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2)下列不属于儒家经典著作的是()(2分)

A.《论语》B.《荀子》C.《老子》D.《大学》

(3)请你补写出下面的排比句,说说对“经典”的认识。(4分)

经典就像___,_________;经典就像夏雨,送来了清凉的慰藉;经典就像秋阳,照亮了迷惘的思想;经典就像,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语》是先秦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

C.杭州的南宋官窑为2023杭州亚运会烧制一批纪念瓷器,根据1990年北京亚运会纪念瓷器底部“庚午"字样,推算出2023年杭州亚运会纪念瓷器底部干支年份应是癸卯。

D.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词义轻重的差别,例如“恪守”比“遵守"词义重。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分)

葵花地

廖静仁

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而一双被旧时代裹得变了形的小脚,蹭啊蹭的,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祖母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其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

③曾听大人们讲,我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塾,很在行的却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年轻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没有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我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自己的身世,至于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

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

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一望当顶的太阳,舒一口长气。倏忽就想,倘若我那早逝的父母还在人世,年迈的祖母该不用亲自下地了吧。然而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

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

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其时,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⑧有一回,祖母站在阶沿的麻石条上,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意味深长地说:“这葵花多么可爱啊!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莫非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祖母话语中的含义葵花的生命,是激情的,是奔放的,是火一般热烈的;而如同葵花的人生,是积极的、向上的,即使遭遇凄风苦雨,也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

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

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

(选自2023年2月14日《光明日报》)

6.请梳理祖母种葵花的故事,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4分)

时间祖母的行为

每年开春取出葵花种子,放进木盆里浸泡,插入土钵中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这以后的每一天勤去葵花地,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

几番风雨,几番日月③_______

有一回④

7.请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①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

②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

8.文章第③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3分)

9.选文分别用下面两句话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6分)

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

1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祖母的人物形象。(6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8分)

【甲】

春夜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春夜闻笛》一诗前二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山上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这正是典型的边塞诗的特点。

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相传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诗人正是引用了这个传说。

C.《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图。烽火台下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D.“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明亮和干净,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当时自然环境的美好。

E.《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

12.两诗都写夜间“闻笛”,但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结合相关诗歌内容加以分析。(4分)

[三]比较阅读下面两文,完成题目。(14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文,完成题目。___【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十二章》)

【乙】颜渊、季路①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