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年北京中考真题物理汇编《实验题》_第1页
2019-2023年北京中考真题物理汇编《实验题》_第2页
2019-2023年北京中考真题物理汇编《实验题》_第3页
2019-2023年北京中考真题物理汇编《实验题》_第4页
2019-2023年北京中考真题物理汇编《实验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19-2023北京中考真题物理汇编实验题一、实验题1.(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小强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土豆的密度,由于土豆太大,不能放入量筒中,他将土豆切下来一小块进行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将平衡螺母向端移动,使横梁水平平衡;(2)将土豆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土豆的质量为g;(3)用量筒测出土豆的体积为40cm3;(4)该土豆的密度为g/cm³。2.(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物距、焦距的关系时,三个小组的同学用高度相同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表1(f₁=5cm)物距u/cm像高h/cm115172.5400.9表2(f₂=8cm)物距u/cm像高h/cm243361.7401.5表3(f₃=10cm)物距u/cm像高h/cm254283.3402(1)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高度、凸透镜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物体高度、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焦距变大,所成实像的高度变化情况是:。(2)讲台上有一发光体,同学们利用凸透镜和光屏观察发光体在各自光屏上所成的像,小京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近,小强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远,发现两人光屏上呈现的像的高度相等,则小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小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小京为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吸收热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当水温为90°C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从计时开始,经5min水沸腾。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并记录水的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1)在此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通过来反映的;(2)由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水在沸腾前,;水在沸腾过程中,。4.(2021·统考中考真题)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小航送给奶奶一个放大镜,奶奶借助这个放大镜能够细致欣赏邮票上的图案,如图所示。此时奶奶看到的是一个、放大的虚像。为了模拟上述现象,小航利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先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如图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A、B、C三点中的点处,然后再从透镜的(选填“左”或“右”)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的像。该像(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5.(2021·统考中考真题)小敏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她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她应将平德螺母向端移动。天平平衡后,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为27g。然后,小敏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最简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为cm3该金属块的密度为g/cm3,根据下表中数据可判断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可能是。物质密度(kg·m-3)银10.5×103铜8.9×103铁7.9×103铝2.7×1036.(2021·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时,小宇应通过观察判断水是否沸腾。待水沸腾后,小宇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加热时间/min00.511.522.53温度/℃999999999999997.(2020·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g;(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cm3;(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74g;(4)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g/cm3。8.(2020·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利用焦距为y1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1)由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f1的凸透镜(f1<y1),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侧移动。9.(2019·北京·中考真题)某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将同一支蜡烛先后放置在白纸上与玻璃距离不同的A、B两点,观测每次蜡烛所成像的高度.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是否有关10.(2019·北京·中考真题)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11.(2019·北京·中考真题)某同学要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铜线的长度,已知铜线的横截面积S=5×,铜的密度ρ=8.9g/,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出这卷铜线的质量m②计算出这卷铜线的长度L请完成下列问题:(1)画出本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2)测量铜线质量时,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卷铜线的质量m=g,铜线的长度L=cm12.(2019·北京·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13.(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请阅读《国之重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并回答题。国之重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从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到试图用“中国天限”破译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的奥秘,从探究万物组成到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透视物质的微观结构,都得益于实验条件的拓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宇宙中、高温、高压、强磁场等极端环境比比皆是,而我们地球上的生活环境是一个相对温和的环境,要发现更多的新现象,就需要建造极端条件实验室,拓展研究空间。所谓极端条件,指的是在实验室中人为创造出来特别低的温度、特别强的磁场、特别高的压强等(如图所示)实验条件。通过创造极端条件,可以发现和揭示许多在通常条件下观察不到的奇异物质特性,例如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0(如铝在-271.76°C——即1.39K——以下时电阻为0),这就是超导现象。肩负原始创新重任的国之重器——国际首个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布局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并已投入使用。该项目拥有极低温(可达1mK)、强磁场(可达32.35T)、超高压(可达)和超快光场(时间分辨率可达s)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科学家们将极端条件进行综合运用,大大拓展了物质科学的研究空间,为发现新物态、探索新现象、开辟新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我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中的一个极端条件:。(2)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了10000m的深潜试验,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超高压极端条件的压强约为“奋斗者”号在10000m深海中(海水密度取)承受压强的倍。(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4

B.40

C.4000

D.400000(3)强磁场的产生需要大电流,但电流越大,导线的温度就会越高,通常会导致铝导线等熔化,给强磁场的产生带来限制。依据文中信息,请写出应选择哪种极端条件,能减少电流通过导线所产生的热量,从而突破限制,创造强磁场极端条件,并写出选择依据。()14.(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小京为了证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利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烧杯、水和金属块等器材进行实验。(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帮他补充完整。①将金属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量金属块受到的重力G并记录;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用刻度尺测量烧杯中水的深度h并记录;③,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用刻度尺测量烧杯中水的深度h并记录;④用公式计算金属块所受浮力、并记录。(2)由水的深度变化时,(选填“=”或“≠”),就可以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5.(2019·北京·中考真题)某同学为了测出木块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过程中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A,应使木块A沿水平桌面做直线运动.(2)请你画出(1)中木块A的受力示意图,()并分析说明这种运动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能表示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依据.16.(2019·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杠杆水平平衡.杠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固定点O自由转动,其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若在杠杆上A点挂2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在B点挂4个重均为0.5N的钩码,杠杆(选填“能”或“不能”)保持水平平衡.17.(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小京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是否有关,其中两个烧瓶完全相同,瓶内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煤油、相同的温度计A和B、阻值不等的电阻丝R1和R2。

(1)该实验采用串联电路可以控制相同和相同;(2)闭合开关一段时间,两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不相等,实验结论是:。18.(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1)小京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的瞬间,观察到小磁针的现象,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小京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可以反映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使金属棒ab向左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如图乙所示;保持磁场方向不变,使金属棒ab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如图丙所示。小京探究的问题是:。

19.(2021·统考中考真题)小梦在初三总复习时认识到,水吸收的热量可以定量测量了,于是她想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水升高的温度有关。图是小梦已经设计好的电路,其中保温杯中装有质量一定的水、阻值为5Ω的电阻丝R和数字温度计的测温探头,请利用该电路及秒表,帮助小梦完成实验设计。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20.(2021·统考中考真题)小圆想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他利用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多个阻值不同且已知的定值电阻、开关及导线,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中,他将定值电阻R接入电路中,读出相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实验数据。将R换为不同阻值的另一个电阻后,小圆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了。小圆意识到自己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探究目的。(1)请你写出小圆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探究目的的原因:;(2)请你画出能够实现探究目的的电路图(可以添加适当的实验器材);(3)依据你设计的电路图,针对小圆不能实现探究目的的原因,写出操作的方法。21.(2020·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是测量未知电阻Rx的实验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0=30Ω。请补充完成主要实验步骤,并进行数据处理。(1)实验步骤①只闭合开关S、S1,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I1;②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示数I2(如图乙所示);③计算Rx的阻值。(2)数据记录与处理(请你补充完整表中①②位置的数据)实验数据记录表(定值电阻R0=30Ω)I1/AI2/ARx/Ω0.2①②

22.(2020·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想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是否有关。他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其中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内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以及阻值为R1和R2的电阻丝(R1<R2)。(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是否有关;(2)该实验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用来反映。23.(2019·北京·中考真题)某同学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L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1)他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有一个元件与导线连接有误,这个元件是:.(2)改正(1)中的错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测量,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电压U/V0.91.31.72.12.5电流I/A0.180.220.240.260.28请完成下列问题:①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②若将与上述小灯泡L规格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8V,则电流表的示数应为A24.(2019·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A.25.(2019·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属于现象26.(2019·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互相(选填“吸引”或“排斥”)而张开27.(2019·北京·中考真题)在条形磁铁四周放置的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图中小磁针涂黑的一端为它的N极,由此可以判断出条形磁铁的A端是(选填“N”或“S”)极28.(2019·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_____Ω.

参考答案1.右42.41.06【详解】(1)[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由图甲可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2)[2]由图乙可知,砝码的总质量为20g+20g=40g标尺的分度值为0.2g,读数为2.4g,则土豆的质量为40g+2.4g=42.4g(4)[3]该土豆的密度为2.变小变大小于【详解】(1)[1]表1中,凸透镜焦距不变f₁=5cm,物距11cm、17cm、40cm不断增大,像高5cm、2.5cm、0.9cm逐渐减小;同理表2中、表3中也可看出物体高度、凸透镜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变小;[2]观察三个表中的最后一项,凸透镜焦距变大5cm、8cm、10cm,物距不变都是40cm,像高变大0.9cm、1.5cm、2cm。(2)[3]同一个物体,两个凸透镜所成像的高度相等,离物体近的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强,焦距短,所以小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小于小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3.加热时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详解】(1)[1]酒精燃烧时向水传递热量,相同的时间产生的热量是相同的,水吸收热量的多少,由加热时间决定。(2)[2][3]由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在沸腾前,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水在沸腾过程中,仍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4.正立C左不能【详解】[1]小航奶奶借助这个放大镜能够细致欣赏邮票上的图案,如图所示。物体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之内,此时奶奶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2][3]为了模拟上述现象,小航利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他接下来他应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C三点,让透镜到蜡烛的距离小于10cm,即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之内;然后再和看放大镜一样,从透镜的左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的像。[4]由于放大镜成的是虚像,不能成在屏上,该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5.左102.7铝【详解】[1]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说明右侧偏重,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她应将平德螺母向左端移动。[2]量筒的分度值为2mL,读数为60mL,金属块的体积为[3]该金属块的密度为[4]根据下表中数据可判断组成该金属块的密度与铝的密度相同,金属块物质可能是铝。6.水面是否有大量气泡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详解】[1]水沸腾前,气泡从杯底由大变小在到达水面时消失;沸腾后,气泡从杯底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形成沸腾景象。所以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水面是否有大量气泡来判断水是否沸腾。[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得出结论: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7.122600.8【详解】(1)[1]如图甲所示,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右端在2g处,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00g+20g+2g=122g(2)[2]如图乙所示,量筒分度值为2mL,液柱上表面在60mL处,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60mL=60cm3(4)[3]由实验步骤(1)(3)可知倒入量筒中的液体质量为则液体的密度8.都变大左【详解】(1)[1]观察甲、乙、丙三个图的实验现象发现,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靠近凸透镜时,即物距缩短,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像距变大,且光屏上成的像变大。(2)[2]由图乙可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像距大于两倍焦距,即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f1的凸透镜(f1<y1),焦距变小了,相当于物距变大,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动。9.物体到平面镜距离【详解】由题意可知,控制的变量是同一支蜡烛,改变的物理量是蜡烛先后放置在与玻璃距离不同的A、B两点,研究的问题是观测每次蜡烛所成像的高度,因此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是否有关.10.晶体物质有固定熔点【详解】如图所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在时间10分钟-25分钟时间内,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80℃,说明该物质有固定熔点,是晶体.11.S/cm2

/g/cm3m/gL/cm1784000【详解】(1)根据题目所给物理量数据铜线的横截面积S=5×,铜的密度ρ=8.9g/,测量出的数据质量和所求物理量长度,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如图所示:S/cm2

/gcm3m/gL/cm(2)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则铜线的质量:m=100g+50g+20g+5g+3g=178g,铜线的体积:,铜线的长度.12.缩小发散近视眼【详解】(1)凸透镜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物距为30cm,则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2)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物距不变,像距增大了,也就是延迟了光线的会聚作用,即透镜B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透镜B是凹透镜;透镜B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13.极低温C见详解【详解】(1)[1]由题可知,该项目拥有极低温(可达1mK)、强磁场(可达32.35T)、超高压(可达)和超快光场(时间分辨率可达s)极端条件实验装置。(2)[2]“奋斗者”号在10000m深海中(海水密度取)承受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10000m=1.0×108Pa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3]选择极低温极端条件。因为,铝等物质在极低温极端条件下可以出现超导现象,此种情况下导线的电阻为0,根据,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的热量为0。这样就可以减小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的热量,从而突破限制。14.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且不接触烧杯向烧杯中加水,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且不接触烧杯=【详解】(1)②③④[1][2][3]为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水的深度关系,步骤②③中金属块都应浸没在水中,只是前后两次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同,所以步骤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且不接触烧杯,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用刻度尺测量烧杯中水的深度h1,根据称重法可知,此时浮力为步骤③向烧杯中加水,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且不接触烧杯,改变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用刻度尺测量烧杯中水的深度h2,根据称重法可知,此时浮力为(2)[4]由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相同,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水的深度无关,故可证明题干中“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的观点是错误的。15.匀速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是0,故f=F,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能够表示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详解】(1)实验时,应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则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拉力和摩擦力,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能表示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依据是: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是零,故f=F,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能够表示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16.不能【详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进行计算,设杠杆每一个小格长度为l,左端:F1l1=2×0.5N×3l=3l,右端:F2l2=4×0.5N×2=4l,F1l1≠F2l2,因此杠杆不能平衡.17.电流通电时间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有关【详解】(1)[1][2]该实验采用串联电路,两电阻丝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2)[3]闭合开关一段时间,两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不相等,说明当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时,不同电阻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不同,可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有关。18.发生偏转感应电流的方向与金属棒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是否有关【详解】(1)[1]如图,闭合开关的瞬间,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由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受到电流的磁场作用而发生偏转。(2)[2]保持磁场方向不变,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也发生改变,说明感应电流方向发生改变,所以小京探究的问题是感应电流的方向与金属棒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是否有关。19.见解析【详解】保温杯中装入一定质量的水,按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数字温度计示数,每升高1℃,记录时间,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升高温度/℃123456789…时间/s20.不能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见详解【详解】(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时,需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电路中没有滑动变阻器,由于电源有电阻,当换用不同的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电压表示数发生了变化,不能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因此不能实现探究目的。(2)在上述给出的器材中再加上滑动变阻器,电路图如图(3)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将定值电阻R接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值到合适的位置,读出相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并观察电压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