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散文阅读-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学生版)_第1页
专题17 散文阅读-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学生版)_第2页
专题17 散文阅读-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学生版)_第3页
专题17 散文阅读-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学生版)_第4页
专题17 散文阅读-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7散文阅读(原卷版)【一、2023-2024学年北京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热烈的涠洲岛》,完成下面小题。热烈的涠洲岛①涠洲岛的热烈,从三万年前开始。②三万年前的某一天,北部湾在几千万年数百次火山喷发逐渐堆积的基础上,再一次火山大喷发。数股暗红色岩浆,从海底如蛟龙样冒头窜出,继而冲向天空,岩浆们此起彼伏,毫无顾忌,似乎是在沉默的海底积聚已久,它们在发泄,在向天空示威。阳光熄灭,白天变成了黑夜,等到岩浆们上上下下闹腾够了,这样热烈的日子也就结束了。③火山灰在海面隆起的地面上层层叠叠,叠叠层层,似乎要将一切覆盖,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慢慢形成了。新岛四周有广阔的水面,岛上还有澙湖①,与外海相通,这是产珍珠的好地方,当地人称新岛为涠洲。两千多年前,新岛被大汉朝廷划归合浦郡。④2022年6月28日涠洲岛的太阳以它惯有的热情迎接我。上午十点,太阳火烧一般,一切生物,似乎都躺了下来,默不作声。只有蝉是例外,拼命在发声,不舍昼夜。⑤北海作家庞白与戚洵。陪我上了涠洲岛,我们来到了南湾的鳄鱼山景区。这鳄鱼山,大约是涠洲岛的精华所在了。伫立岛顶,我向周围亿万微粒构成的海蚀地貌俯视,海浪有节奏地一浪一浪地涌向各种洞门,再哗啦一声碎成无数白花。⑥我们坐在树荫下歇息,一群大型海鸥,在正午烈日下掠过头顶。我知道眼前这个地方,曾经车水马龙,热闹得很。《北海市地名志》载,这里曾经是军事重镇,有几十艘战船,一千多官兵。这些驻军守边防,也兼守着岛上名气最大的古珠池。从晋人刘欣期《交州记》的文字可以断定,最迟至晋代,岛上采珠已经盛行。到了唐代,大约是这里产的珠品质独特。个别难得的简直就如夜明珠,于是毫无悬念成了贡品。当年,一群采珠户采珠,边上还有官员跟着,采珠户冒着被“恶鱼”攻击的危险,一个猛子扎下。太守则在池边等待,他满怀希望,最好一次能捞上几个大蚌、老蚌,珠运连着官运呢!闪亮的珍珠,凝结着采珠人的血与泪!⑦古珠池,吸引着各地来访者的目光,汤显祖②也来了。⑧在强烈的阳光下,我见到了汤显祖。此刻,他就端坐在涠洲岛半山的汤翁台上。他目无旁骛,日夜倾听着古老而又年轻的涛声。⑨明朝万历五年(1577),二十七岁的汤显祖,信心满满地赴京城会试,颇具文名和才学的他成了首辅大学士张居正儿子的陪考人选之一。面对如此良机,汤显祖却想到了他家乡临川的玉茗花。这种行为怎么配得上玉茗花的高洁呢?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张居正的招揽,自然,也毫无悬念地名落孙山。⑩万历八年(1580),张居正又派人游说汤给另一个儿子陪考,汤又拒绝,于是再次落榜。直到青年汤变成了中年汤,他才考中了进士。然而,汤显祖似乎天生不适应官场,他不安分,1591年,他上疏《论辅臣科臣疏》,弹劾邪恶,抨击弊政,措词尖锐,因此被贬去广东徐闻县——一个听都没听到过的小县——做添注典史。⑪来到徐闻后,由于心情沉郁,加上水土不服,汤显祖很快就病倒了。徐闻民众仰慕他的名声,对他心怀敬重,安排他去涠洲岛散心。来到涠洲岛,看着岛上的珠池,他却百感交集,除了感叹采珠人的不易,更借诗抒发深埋在心底的隐思。“为映吴梅福③,回看汉孟尝④”,我想,他连用这两个典故,想表达什么呢?为官要好自为之,正直善良是本分。之后,他在徐闻、遂昌以卓越的学识和一腔热忱,为百姓做事,兴办教育,劝农田耕……⑫在涠洲岛鳄鱼山景区,巨大火山岩壁上,那些丛丛叠叠的生命力旺盛的仙人掌,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黑黑的岩石,看上去沉稳而宁静,看不到一点泥土。仙人掌们却生机勃勃,它们开着黄色细碎小花,抱团生长,枝蔓相连;它们向人伸出夸张的玉刺,与海滩上张牙舞爪横行的螃蟹极相似,都是想保卫自己,不受侵犯。⑬涠洲岛初生,起初应该是极其贫瘠的。赤红壤,风沙土,滨海盐土,那些火山灰性质的薄层土类,都需要时间的改造,时间会将一个新岛打造成一个琳琅满目的博物学院。我看着涠洲岛上茂盛的树与繁密的草,幻想着:它们一片一片的树叶,一片一片的草叶,都向着太阳,只要有太阳,不用多久,这些叶子就会铺满整个涠洲岛,甚至会伸向阔大的海面,一直延伸到北海那边的银滩大道。⑭耳听此起彼伏的鸟鸣,你会感觉,涠洲岛上的鸟类数不清,这里简直就是鸟类博物馆。《涠洲岛志》说,燕隼,红隼,雀鹰,灰脸狂鹰,黑鹅,这些鸟都是常客。每年的十月,群鸟聚集,它们会制造出异常喧闹的场景。这些鸟的快乐,我完全能从它们交流、翻飞的姿态上体会得到。⑮古老与年轻,热烈与冷静,涠洲岛忽然如一个具有深邃思想的哲人一样,伫立在我眼前。他伸出手指,朝天朝地指了指:我的热烈,来自天空、大地和人类,是他们赋予了我全部的骨骼与灵魂。(取材于陆春祥的文章)注:①[澙(xì)湖]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闭形成的湖。②[汤显祖]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代表作《牡丹亭》。③[梅福]西汉时期南昌县尉,上书朝廷,指陈政事,险遭杀身之祸,后隐居于吴(今苏州)。④[孟尝]东汉时期官吏,担任合浦太守时,开创了“珠还合浦”可持续采蚌的局面,解决了当地百姓的生计问题。1.作者游览涠洲岛,谈天,说地,论史,绘景。先想象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交代了______;然后介绍岛上的人文历史,描述古珠池当年采珠的场景,引出戏曲家汤显祖,叙写他______和_____的人生经历;最后描绘了茂盛的植物、_______,一派生机勃勃。2.文章画线句语言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3.文章结尾写道:“我的热烈,来自天空、大地和人类,是他们赋予了我全部的骨骼与灵魂。”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热烈”的理解。【二、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春天,开在回家的路上》,完成题目。春天,开在回家的路上①立春了!天亮堂起来了!一条条树枝上那么多春天的眼睛。紫藤还在盘算着如何艳压群芳,春梅已悄悄冒出满身红蕾,早开了一朵两朵,和迎春一起撬开冬天的壳。②在寒冷的日子里盼春,于料峭的日子里寻春,那些花不是花,芽也不是芽,而是温暖的感觉,明亮的化身,使人在黯淡的日子里保持着爱和希望。③“明天回家吃炸糖糕吧。”母亲打来电话说。回家,回家。走在松软的田间小路上,一大片素净的蓝色小花突然出现在我的脚边,星星般灿烂!春天才掀开一角,它们已迫不及待抖落出一地春天。不,每朵小花都是一个盛开的春天。一种我从未注意过的花,竟齐刷刷开在我回家的路边!忙查“识花君”,是婆婆纳。再看一眼这明媚朴实的婆婆纳,不禁想起母亲纺织的老粗布。④去年春天,听说村口来了一家印染花布的,母亲赶忙把她年轻时熬夜织成的最后一卷白粗布从箱底搬出来,请人印染上花色,反复洗晒晾干,捶平整,做好的十几个床单全分给了我和弟媳。那些粗布床单,冬暖夏凉,越铺越柔软。可惜,年轻的时候,我不懂。记得20年前我出嫁时,母亲问我要不要这种老粗布,我一口回绝说,只喜欢洋气的花洋布。就像从前,吃住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是生活在幸福里的人。⑤“过了冬至,一天长一线,你瞧这条线又向北移了一指宽。”每年冬至一到,母亲常常指着地上的房檐影子说。爽朗的话语里充满无限的希冀和温暖,怕冷的我立即觉得春天就要来了。⑥“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每当我发了新书,母亲总是放下手中的活儿,坐下来,翻着课本,轻声读上一阵子。那种如饥似渴的沉醉使一旁幼小的我对读书充满莫名的亲近感和神圣感。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的母亲把美丽的读书梦传给了我。⑦花盆里的指甲草从泥里钻出两片圆圆的子叶。看着,盼着……终于茎叶间开出了紫的、红的花。母亲采几朵最新鲜的花儿配了白矾,在碗底的凹槽里捣成花泥,敷在我的指甲上,再用扁豆角叶子包好,白线缠紧。这样连染五六次,我的指甲便红得发紫,到学校比红夺冠的骄傲至今历历在目。⑧与母亲同框的一幕幕,像许多落地生根的画,每一幅,都如春天般明亮而温暖。⑨母亲是从外县远嫁过来的。老实巴交的父亲一贫如洗,母亲硬是把一个荒凉的家园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我的伙伴丽说:“你们家的欢笑和明朗全是你娘带来的。”没错。我们家之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之所以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童年,全靠活成了一束光的母亲。⑩长大后,我在村子里教书,中午常回家吃饭。“今天咋没听见你们学校的上课铃响?”有天吃饭的时候,母亲突然问我。我心里咯噔一声,说:“改点儿了,还没来得及调整。”原来母亲一直在牵挂着我,就像我一直牵挂着她一样。⑪临走,母亲很自然地用手捏了捏我的自行车轮胎,然后拿来打气管打气。我立在那里,像个上学将走的孩童。“看这链子干的,你蹬着不沉呐?”母亲又拿来机油瓶子,用一根鸡毛沾满油,轻触着链子,另一只手缓缓转动脚蹬子。油一滴一滴渗进去,两三圈后,车链子变得油亮亮的。我蹬上充满气、膏过油的自行车,一缕风吹过耳边,飞向白云朵朵的蓝天。⑫母亲七十多了,可不曾见她闲过。每次回家,儿时的大院子依然一派生机。康乃馨满盆子红,两丛大月季花开得灿灿的。青葱的小菜园里,母亲在浇水。叫一声:“娘!”“哎——”母亲应了一声。一颗心,便有了安处。⑬儿子高考后的一天,母亲塞给我一个小包,悄悄说:“这是5000块钱,给孩子上大学用。”我心里一惊,饱经风霜的母亲哪儿来的钱?这钱不过是我平时给的零用钱加上每月一百多块的养老金,她舍不得花,一分一分从牙缝儿里省下来的罢了。⑭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⑮回家的路是世界上最美的路。伴着一路的光和暖,女儿又回到了母亲身边。走进厨房,一盆热腾腾的糖糕刚刚炸好,“快吃吧!”甜蜜的童年时光又回来了。⑯浅浅的春雨过后,红梅落了。玉兰推开门扉,“哗”的一声,杏花、桃花一树一树全开了。而我再无心赏春,一颗盼春、寻春的心早已被那片蓝色的婆婆纳占满。春色愈来愈浓,可怎么浓得过那片素净的小花——那是母亲的一片心啊。(文/侯腊梅,有删改)4.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将下面的框架图补充完整。描绘春景,奠定情感基调________,引发回忆,回忆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绘春天景象,深化主题。5.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富有情趣,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段中加点词语“盘算”和“撬开”的表达效果。6.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三、2023-2024学年北京汇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黄山绝壁松》,完成问题。黄山绝壁松冯骥才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很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而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适应、忍耐的个性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因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7.黄山的绝壁松给作者以震动。请结合全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绝壁松的特点作者感受到的品质①刚强、坚韧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而强悍②在高不可攀的地方尊严地挺立奋取与自信8.第④段划线句富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9.第⑥段写山下之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四、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屹立在喀喇昆仑之巅》,完成下面小题。屹立在喀喇昆仑之巅①大自然是如此吝啬,夺走了这里60%的氧气,使之成为“生命禁区的禁区”。大自然又是那么慷慨,把喀喇昆仑之巅的雪域奇观,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一群年轻的士兵。5418米,这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字,是河尾滩边防连的海拔高度,也是屹立在这里的戍边军人的精神高度。有一种思念,叫不敢相见②春节前夕,记者气喘吁吁地爬上连队门前的50级台阶,【甲】首先看到的是被皑皑白雪映衬得分外醒目的五星红旗和大红灯笼。走进宿舍,上等兵李明辉正在视频聊天。“妈,别担心,我在这里挺好的!您看,山上啥都不缺。”看到母亲,李明辉移动手机,让母亲看看窗户上的剪纸、墙上的中国结、桌上的新鲜水果,但摄像头始终没有朝向自己。“儿呀,让妈看看你!”“妈,信号不好,我先挂了。”③在上山的路上,团政委胡晨刚曾告诉记者,为解决长期困扰守防官兵的通信难题,上级协调有关单位专门为连队建了通信基站,营区里随时能通电话、通网络。记者疑惑:李明辉为啥要“说谎”?连队指导员崔阳阳解开谜团:许多战士视频时都不敢照脸,怕家人看见自己的样子揪心。④记者仔细打量李明辉发现,由于长期缺氧、暴晒和爬冰卧雪,他嘴唇发紫,铺满“高原红”的脸上留有多个被紫外线灼伤的瘢痕,粗糙的双手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战士们说,越是过年越想家,越是想家越不想让家人看到自己的模样。在高耸入云、寸草不生的无人区,守防官兵长期经受着身体与心理的极限考验。有一种大爱,叫______⑤茫茫雪域,远离繁华。遥隔千里,心中有家。然而,特殊的身份与使命,使在这里为国尽忠、戍守边关的官兵,不得不远离家人,无法完全尽到丈夫之义、父亲之责、儿子之孝,他们因此深感内疚。⑥有段时间,连队任务重,正在执行任务的上士马双喜收到妻子从山下捎来的信:不到一岁的孩子大腿骨折,急需到外地专科医院检查确诊。任务紧急,马双喜无法立即撤出战位。完成任务后,他准备请假往回赶,突遇大雪封山,道路中断。3个月后,马双喜才急匆匆赶到家。⑦随军随队,是一件令军人军属们高兴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两地分居的结束。但对于河尾滩官兵的妻儿来说,千里迢迢随军来到部队后,仍然要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因为,连队所在边防团的家属院,离哨所还有近千公里,海拔落差4000多米。团聚,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难了。山下的家人遥望山上,山上的官兵牵挂山下。正在连队和官兵一起过年的营长侯法营说起山下的妻儿,心情有些复杂。那次回家探亲,孩子拉着他的手向小伙伴们宣告:“你们看,我有爸爸,我有爸爸!"听到孩子的话,侯法营心里很不是滋味。⑧列兵魏武的父亲遭遇车祸生命垂危,连队请示上级后为他批假,并协调送给养的车捎他下山。当他辗转回到家,父亲已去世。料理完父亲的后事返回部队时,姐姐推着轮椅上的母亲把他送到村口。魏武一步一回头,走了很远还看见母亲向他挥手。没想到,这一转身,竟成永别。7个月后,母亲因忧伤过度离开人世。强忍着父母双亡的悲痛,魏武递交了选取士官的申请,继续留在雪山守防。这一留,又是6年。⑨对于河尾滩边防连官兵而言,家是那么远,又是那么近。近在心里,远在天涯,他们转身离开家的时候,心里装着一个更大的“家”。有一种春天,叫守望雪山⑩夜幕降临,窗外雪花飞舞,室内欢歌笑语,一场由连队官兵自编自演的雪山春晚正在进行。上等兵陈涛涛和张保龙表演的二人转说唱《擦皮鞋》逗得大家前俯后仰。排长张军提醒大家动作幅度小一点,当心高原反应。这时,下士高国龙无意间冒出一句:“要是巴依尔班长在,他肯定会唱那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⑪晚会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张军瞪了高国龙一眼。记者明白,他是在责备高国龙不该在这个时候勾起大家的心痛往事。⑫中士叶尔登巴依尔·红尔是连队的狙击手,体能在全团数一数二。巡逻路上,他经常弓着腰,让战友踩着他的背爬上雪坡。⑬强健的体魄,没有抵挡住高原的侵蚀。2016年年初的一次执勤任务中,他出现头痛、胸闷等高原反应。在高原摸爬滚打好几年的巴依尔并未在意,因为这些症状在河尾滩早已司空见惯。直到第3天,他出现昏迷症状,被紧急送往400多公里外的高原医疗站。诊断结果令人震惊:脑水肿、心肌炎。军医全力抢救,还是未能留住巴依尔年轻的生命。⑭在大雪纷纷的春天,这名25岁的边防士兵永远地离开了。【乙】如今,在康西瓦烈士陵园碑林的最后一排,一座新的墓碑面朝雪山,静静伫立。⑮虽然在这里有那么多让人泪目的故事,但在这群年轻官兵的脸上,看到的更多是灿烂的笑容。因为有这样一个英雄的群体守卫,河尾滩虽然高寒缺氧,但不缺温暖人心的微笑;虽然冰封雪裹,却难掩顽强生命的色彩。自然高原的海拔亘古不变,但精神高原的海拔,却因为一代代戍边军人的屹立不断增高……⑩昆仑之巅四季飘雪,全年只有一个季节。这里的守防官兵置身雪海,心里却春暖花开。(取材于《解放军报》,有删改)10.依据文章内容填空。本文讲述了卫国戍边战士的感人故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①______________的故事,诠释了他们不敢相见的思念。第二部分讲述了官兵无法完全尽到丈夫之义、父亲之责、儿子之孝的三个故事,体现了他们的大爱情怀,这部分的小标题可以补充为:有一种大爱,叫②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讲述了③______________的故事,令人惋惜遗憾。11.请从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12.以下精选了网友读后的两条热评。请你任选一条点赞,尝试理解并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明你点赞的理由。网友甲:最清澈的爱,最可爱的人。网友乙: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五、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老师的温度》,完成下面小题。老师的温度木双①夏日的午后,炙热的阳光让人昏昏欲睡。我走进研究生的小班课教室,立刻就闻到了咖啡的味道。我告诉学生自己也刚喝完咖啡,大家都可以醒着上完课了。有个同学提议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在树荫下上课,凉快又不会困。②那天要讲的内容是“人物弧光”。在讲解了“人物弧光”的概念后,为了让学生能有更深透可感的理解,去公园的路上,我从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讲起。“你们知道吗?有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回去看老师最频繁的是当年老师批评得最多、最狠的同学,而且多数是男生。”“一定是因为老师的教育让他们取得了好成绩,都考上了大学。”大家猜测到。“不,这些男生多数没上大学,有的是出租车司机,有的是工人……”③公园的树荫下既凉爽又安宁。我对学生们说起我小学的班主任齐老师。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如今回想起来,她的语文课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管教我们的方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对那些格外淘气的男生,她的口头禅是:“你再气我,我就叫你家长来!”这句话的威慑力非常大,因为那时候的家长打孩子下手都很重。但齐老师从没叫过任何同学的家长,被淘气的男生气得不行时,她就使劲儿地批评他们,甚至骂他们。这些男生是因此忘不了齐老师吗?当我这么问自己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其他画面。④有一次放学时正赶上下暴雨,齐老师就陪我们留在教室里等雨停。她没让我们写作业,也没给我们讲课,而是像朋友一样跟我们聊天儿。后来我们才知道,她自己的孩子因冒雨回家冻感冒了。还有一个冬天,我和几个同学放学后留在教室做墙报一直忙到天黑。快离开时,齐老师来了,原来她是不放心我们特意来看看。她用温暖的双手一一捧住我们的小脸蛋儿,询问我们冷不冷、饿不饿。班里有个同学,家里兄弟姐妹多,冬天的棉衣很旧,都不保暖了。齐老师带给他一件棉衣,说是自己儿子穿着小,不嫌弃就收下。那个男生偷偷告诉我们,棉衣是新的。我记得大家听后既羡慕又有点嫉妒,但老师的温暖我们都感受到了。⑤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事,在小学的五年里,我们都习惯了。春游时,她总会从排头到队尾,像个牧羊人一样照看我们;开运动会时,她又会自己花钱带些好吃的分给每个有项目的同学;她经常会给家境不好的同学一些学习用品,给的时候总要斥责:“你看你那脏手,我告诉你新本子要保持整洁,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你给我细心点,别再把笔尖摔劈了……”她这么说莫非是怕同学感谢她?⑥这时,我发现坐在对面的那个女生眼睛里含着泪水,她的泪水也引出了我的泪水。是啊,那些当时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穿过几十年的光阴重新浮现在眼前,我们才发现它们是那么不同寻常。⑦还记得有一次,齐老师走进教室后站在讲台上半天没说话,她看上去很疲惫。“××同学以后不来上课了,下午我们都去跟他告个别……”她哭着说。那是我们当中很多人第一次面对熟悉的人离去。对于我们的惊恐,老师的泪水变成了一种安慰,像一只温暖的手放在我们的后背上。把手放到我们的后背上,的确是齐老师经常做的一个动作——她总能发现哪个同学正需要安慰或肯定。这种鼓励的方式,也被我记住了。在我从教的岁月里,我也常常会给我的学生以这样的安慰。⑧前不久,一位同事和我谈起“有温度的教育”,我想到了齐老师以及其他一些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流露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爱,这不正是有温度的教育吗?齐老师忘我地批评学生,有时甚至是歇斯底里,最后得到的仍是学生的感激,不正因为她给予的温暖足够化解她的严厉吗?⑨“现在,我们还回到这节课的‘人物弧光’上。大家想想,怎样才能把人物烘托到能产生弧光的程度呢?”我问。“去写他的细微之处?”一个男生试探地以问作答。“对。一个人的细微之处,一点一滴地积聚,最后他的亮光才会在我们每个人心里唤起光明。否则,你的人物就只是一个物而非鲜活的人,即使你赋予他‘人物弧光’的高度和亮度,他也只能让观众觉得刺眼而不会被感动。”⑩那次的课,我们都很愉快。迎着夕阳走回校园时,我心里有种莫名的安慰。我仿佛看到了从小学到大学遇见的所有老师,他们面带微笑地向我走来,让我加入他们的队伍,然后我们一同前行。(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3.读了上文,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可以让人物产生“弧光”。在作者眼中,齐老师是具有“人物弧光”的,这体现在:放学下暴雨,齐老师陪我们聊天儿等雨停;_______;_______;春游时,她像个牧羊人一样照看学生;开运动会时,她自己花钱带好吃的分给有项目的同学;_______;面对熟悉的人的离去,她用泪水安慰我们的惊恐;_______。14.“温暖”在第④段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指的是_______,第二次指的是_______。15.什么是“有温度的教育”?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有温度”的老师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六、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梦中的花园》,完成下面小题。梦中的花园①我的梦里一直住着一个花园。所以,整修院子的时候,我特意沿院墙砌了一个长八九米、宽一米的花坛,准备种上紫藤、三角梅、绣球、玫瑰、栀子花……让小院一年四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②然而,花还没来得及登台,菜却轮番做了主角。婆婆说,花要等开春时栽种才适宜,现在五月份了,不如先种点菜,把泥土种肥,花才会开得更艳。她就在还没“开封”的花坛上点了黄豆,种了黄瓜、丝瓜。不是留了几块土种菜吗?干吗还要占用我的花坛?心中虽有几分不悦,但婆婆的理由很充分,我一时也无法反驳。于是,我梦中踏歌而来的唐诗宋词,瞬间被改写成了人间烟火。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土地是最实诚的,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松土、扯草、浇水、施肥,在婆婆的精心侍弄下,【甲】黄豆迎风长成一团浓绿,密密匝匝地紧挨着,浓叶间缀着淡紫色的花粒,犹如繁星闪烁,微风轻拂,弯如月眉的豆荚若隐若现。【乙】黄瓜也不示弱,藤须紧抱着小竹竿攒劲往上爬,淡黄色的花蒂下结出手指般大小的瓜,拔一身毛茸茸的刺,嫩得要滴出水来。丝瓜飞得更高,藤蔓如同高空走钢丝,结出的瓜从高处悬挂下来,条条碧绿。其间还不时有彩蝶翻飞,蜜蜂授粉,蜻蜓俏立,好一派田园景象!④待煮了豆荚,拌了黄瓜,炒了丝瓜,腾出空土后,我赶紧将盆中的三角梅、栀子花、月季、绣球花移植到花坛里,占据了舞台中心。婆婆也笑眯眯地帮着我一起栽种。她先在坑里撒上草木灰,铺一层细土,又提来喷壶洒一遍水,再细心地壅上土。我有点纳闷:“您又没种过花,怎么什么都懂呀?”婆婆笑着说,种花与种菜是一样的道理。天气热,种的时候要先洒点水润土;花也好,菜也好,都需要营养,撒上肥田的草木灰长势肯定好。我不禁深深地吸了口气,似乎已经闻到了淡淡的花香……⑤最先的惊喜,是一棵三角梅带来的。它不高大,但枝条舒展,犹如少女舞蹈时轻甩水袖,有几枝竟甩到了院墙外。看起来像是花瓣的紫红色苞片缀满枝条,三角状苞片包着淡黄色的小花,浓烈中含一丝冷艳,有种无法描述的美。月季则显得含蓄内敛,一丛绿得发亮的叶子,托举着几枝深红色的花苞,亭亭玉立,含苞待放。在花树的间隙,婆婆又充分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种了些白菜、青菜和莴笋,皆郁郁葱葱,青翠欲滴。这些水灵灵的蔬菜烘托着花树,远远看去,就像旋散开的裙摆。花坛一角里还种着一棵小米椒,个小脾气大,辣椒只只冲天,红的黄的,挂了一树。把它们做成泡椒,用来炒魔芋、煮酸辣鱼,味道都是一绝。⑥小菜吃不完,婆婆就晒成各种干菜,白菜干、酸菜干、萝卜干、豆角干,炒肉末或与腊肉合蒸,都是餐桌上的美味。下班后,华灯初上,家人围坐,吃着绿色环保的可口菜肴,观赏着满坛花色,叙谈些日常家事,更感觉灯火可亲、菜香诱人。⑦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处处包含着人生哲学。花与菜和谐共生,相映成趣,成就了小院最美的风景。花一拨拨地开,菜一茬茬地长,我那梦中的花园也因花菜同坛而生机勃勃,四季常新。而我,也在阳春白雪与人间烟火中,找到了生活的妙趣与快乐。(取材于何美琪的文章)1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事件“我”的心情修整院子时,我沿院墙砌了花坛,准备种花。①________________花还没来得及种下时,②____________心中有几分不悦。瓜豆开花结果,丰收后婆婆又助我种花。欣喜于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对花开的美景充满期待。鲜花争艳,婆婆在花树间隙种上各种蔬菜,做出各色美味菜肴。深感惊喜;③________________17.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二段中“唐诗宋词”的理解。18.请从第3段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19.建好的花园和作者梦中的花园并不一致,为什么文章结尾却说“找到了生活的妙趣与快乐”?【七、2023-2024学年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真题】阅读《将月光包进粽叶》,完成下面小题。将月光包进粽叶①南风酥软,布谷啼清。新麦收打晾晒入仓后,秸秆的清香还未走远,粽叶的气息就翩然而至。②端午节,该是世界上最芬芳的节日吧。有屈子诗赋里萱草的暗香,有黄酒别具风味的醇香,还有来自乡野的菖蒲和艾蒿,在门楣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但萦绕在我记忆里的,却是芦叶在盈盈水间散发的缕缕清香。那每一瓣青绿,都宛若一叶扁舟,为我载来流淌在母亲粽针尾孔里的粼粼月光。③家乡的五月,槐花、栀子的清芬弥散开来,蟒蛇河畔的芦苇在馨风中忘情地拔节,不知不觉就绵延成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青纱帐。端午节来临前,母亲总要拎着竹篮到河边采芦叶。我和弟弟妹妹跟在母亲身后,欢快地穿行在芦苇丛中。【甲】身前身后的芦苇结成阵围拢过来,遮天蔽日的绿色让人恍若进了翡翠宫,就连空气也仿佛能拧出绿色的汁液来。我们一边唱着、笑着、嬉闹着,一边帮助母亲拣那最宽、最绿、最嫩的芦叶打来,扎成一个个细长的捆子,准备回家包粽子用。茂密的芦苇丛里,歌声、欢呼声和采粽叶的声音不时起伏,惊起一群群水鸟,扑棱棱飞向瓦蓝瓦蓝的天空。④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把晒干的芦叶洗净了,放在清水里煮。听得水咕嘟咕嘟地响了,看见冒出袅袅的热气了,芦叶的味道便弥漫开来。那一屋子清沥沥的香气,闻着就像心上盖了床让太阳晒得酥香的小花被,角角落落都是温暖的味道。【乙】煮过的芦叶经历了水与火的浴炼,变成了青褐色,浑身上下也多了一股子韧劲,仿佛一根根系扎乡情的绸带。⑤当一弯新月挂上树梢之时,母亲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她将三四片芦叶连水抿在一起,折叠成三角形、斧头形或哑铃形,然后灌进泡胀了的糯米、肉丁、大枣、红豆、花生仁之类的食材,末了用粽针将芦叶完缝合榫地收口。⑥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弟弟妹妹尚未睁眼,便依稀听到厨房里传来母亲拉风箱的声音。起床来到灶前,只见火焰还在轻舔着大铁锅的锅底,芦叶的清香却早已混合着粽子的糯香,在鼻息间轻漾开去,濡染了整个院子。我们就在这抵挡不住的粽香里耐心等着,走过来,走过去,左瞧瞧,右瞅瞅……⑦今夜,又到月影朦胧时分,我坐在老家的榆木桌前陪母亲包粽子。满头银霜的母亲颤抖着双手,把月光与憧憬一起包进粽叶,宛似这些年来无数次为我捆扎出门远行时的包袱。我捋着粽叶的脉络,像是要细数出年轮的翻转,一丝丝失落涌上心头。芦叶依旧,可当年那穿行在芦苇丛中的身影、洒落在芦苇荡里的笑声却怎么也觅不到了。只有这一枚枚粽叶,如同一只只竹筏,载着母爱和乡情撑过岁月的河流,年年为我送来飘香的祝福。⑧怀着一汪漂泊的心事,我帮母亲将芦叶尾穿进粽针孔。此刻,我蓦然悟出,这世间粽子的味道,只有在故乡,只有在母亲的手里,才会最香……(取材于孙成栋的文章)20.文章记述了作者在两个人生阶段里对端午节粽香的感受,用笔一详一略。童年阶段的叙述详细,写了母亲带着作者和弟弟妹妹一起_________、回家洗煮芦叶、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当时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的、充满期待的;而成年阶段则只写了陪母亲包粽子的片段,此刻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21.在第③④段画线语句中任选其一,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2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将月光包进粽叶”的理解。【八、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第一五九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书院与乡愁》,完成下面小题。书院与乡愁①这是我见到的藏书最丰的个人书院,位于川西德阳市旌阳区,名叫高槐书院,高槐是书院所在村子的名字。村子是有着高大的槐树吗?槐树是有的,却不高大,在村子之外和房前屋后,谦卑地站立于深秋的微雨里。因此显眼的不是槐树,而是高槐木刻、染云山房、民谣小院,还有高槐书院。木刻与染房,都是非遗项目,做民谣的是几个从丽江过来的年轻人,自创自唱。在村庄入口处,下一段小小的斜坡,就到了书院的院坝,站在院坝里,就见屋内书架林立。进门,抬眼就看到伦茨的《德语课》,那是我喜欢的小说,也是我一直没读完的小说;不急着读完,正因为喜欢。在陌生的环境里,遇见自己喜爱之物,喜爱就化为喜悦了。然后是我们熟知的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和现当代名著,在层间很高的两层木楼,包括楼梯两侧,满满当当排列着,足有二十多万册。②一个壮实的年轻人守在那里,说自己刚大学毕业,回来是帮助父亲的。这个书院,这些书,都是他父亲的。德阳我不可谓不熟悉,跟这里的作家和学者多有来往,但从没听说谁有这么多藏书,于是问他父亲的名字。“他叫舒銮兵。”年轻人说。想了想,竟不认识。“他是个厨师。”年轻人又说。③这让我暗暗吃了一惊,同时平添了几分敬意。厨师爱书,当然并不稀奇,难得的是拥有如此巨大数量的图书,且品质高雅,种类繁多,除文学、历史、哲学,还有音乐、医学、农科……二楼的一间屋子里,放了八千多册创刊号。据悉,全国私人收藏的创刊号,唯上海一藏书家比舒銮兵丰富,那人有上万册。名著可不断翻印,创刊号却是唯一的,是一个时代文化风尚的见证。我小心翼翼翻开一本,打头是茅盾先生的文章,发黄的纸页,留下时间走过的足迹,也留下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茅盾的那篇文章,无非是简述办刊的缘起,文字平顺,却字字句句给我仓廪殷实的感觉,这是旧书赋予的感觉。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只读电子书了,但是电子书不会给予我那样的感觉。于是我想,物质和精神,就像身体和灵魂,是不能轻易分开的。许多时候,物质本身就构成精神,如同身体记载着灵魂,否则就不会说“面孔是灵魂的镜子”了。④正跟年轻人说着话,年轻人轻喊一声:“我爸来了。”⑤门口站着个比年轻人矮了不少的阴影——因门口太亮,使那人反而成了阴影。走过去招呼,才把他看清。平头,圆脸,五十岁左右年纪,夹克衫小了一号,又扣得太严实,使他的上半身圆滚滚的。⑥本以为,舒銮兵只是爱藏书,结果他爱藏书是因为爱读书。“从十多岁起,我就喜欢上读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书是很奇怪的,不看的时候好像啥都懂,看得越多,越觉得不懂,就只能看得更多,也买得更多。”但他只读过一年高中,为什么没能读下去,未作深谈;似乎是没时间谈自己,他想谈的,是古今中外的大师和他们的作品。他显然熟知那些作品,包括首发在什么刊物,若是外国作品,又是在哪个年份、通过什么渠道译介到了中国来。⑦我问他买书花了多少钱,他说:“不知道,没算过。别人挣了钱是买房子,我挣了钱是买书。”口气淡然,却也难掩超越自足的骄傲。为买到它们,他跑遍了大江南北。有段时间不少图书馆倒闭,贩子称斤论两买来,倒手卖给他,平均十块钱一本,这样的书他买了五万多本。还有些藏书家去世了,儿孙辈不爱书了,就卖,他从中也收了不少。⑧好在他自己的儿子爱惜书,也爱读书。儿子大学读的是心理学专业,对犯罪心理学特别感兴趣,恰好在他的藏书当中,从最早《译林》介绍过来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到而今东野圭吾等人的小说,很齐全,加起来有二千余册,够他读。“现在爱看手机了,”舒銮兵转脸批评儿子,“那种碎片化阅读,不行,你好像看了很多,结果互相掩盖,到头来啥都没记住,记住了多数也不值得。”儿子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手机上是你需要啥就给你推送啥,”舒銮兵接着说,“可是人不能将就自己的需要,读书就是不将就,读一本让你长一本的见识。”他似乎也不赞同学以致用的说法,他读过的书,对他做厨师大多帮不上忙,但让他活在一个很大的世界里,精神的世界里。⑨他又说,过去某些受人敬重的乡绅,到夜间就吩咐仆人去给穷人家孩子的灯盏里添油,鼓励他们用功,“加油”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而今灯有了,书也有了,更应该好好读书了。⑩他还说,他书的总量,不是二十多万册,很多分散在朋友那里,归在一起,达五十多万册。书院在有正式身份之前,就是开放的,不管谁来,都可以随便看,既可坐在屋里看,也可坐到院坝里去看。看书一律免费,当然你愿意要上一杯十来块钱的清茶也成。若是孩子过来看书,不仅不收钱,还发苹果给他们。不远处他开了个鱼庄,亲自做厨,用鱼庄来养书院。“书是让人分享的,”他说,“分享才有意思,也才有价值。”⑪现在,书院有了正式的身份了。外墙右上角还钉了块牌子,上面写着“旌阳区图书馆高槐书院分馆”。来读书的人更多了,特别是周末,德阳市区的也过来。有的书,他不止一册,有多册,因为他想搞个读书会,志趣相投的一起读,读了共同讨论。他说:“如果你读《红楼梦》,我读《白鹿原》,就对不上号,不好讨论,收获也不会很大。”我对他由衷地敬佩起来。⑫书院是启蒙地,也是一种乡愁,最馨香的乡愁。舒銮兵是这样看的。他希望,家乡的孩子们考上大学了,去外地读书和工作了,甚至漂洋过海了,能忆起自己的老家有个书院,那是读书的种子,有种子就会发芽,就会开花结果。(取材于罗伟章的同名文章,有删改)23.文章先写了书院的地理位置、藏书情况和主人身份、外貌,然后依次写了书院主人①___、②___、谈论读书意义、③___四个方面的内容,最后写了书院主人的期望。(每空不超过6个字)24.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简要分析第⑤段中人物描写的作用。25.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九、2022-2023学年北京市第九中学分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红朵百合罗瑞花①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菜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②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痩,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③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④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⑤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⑥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⑦改完学生考卷已是晚上零点,家人都睡了。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爱人说他关灯的时候还没见它开啊。噢,我的百合,你是等客厅的灯关了后才开的吗?你是害羞吗?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是谁在吹呢?应该是百合自身的生命力吧。即使今天被老妇人卖了,被我移栽了,也阻挡不了它的蓬勃,花的开放是没有理由的,它只为开放。⑧我想起“夜惜衰红把火看”的白居易,想起“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苏轼,还有那个“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不禁笑了,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在这静谧的夜里,花朵绽放得更肆意了,每个花蕊都带上了黄粉,那朵将开未开的花又吹大了点,花瓣没先前那样黏得紧了,有一处已松开,看来,今晚,它是一定要开的了。另外的两个花苞也像两根小蜡烛一样向上挺起,焕发着生命力。⑨早晨醒来,我直奔百合。呀,第二个红朵真的开了,和第一朵仿佛双胞胎一样,开在花托的两边。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⑩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⑪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第7期)26.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7.请从以下语句中任选一句,根据提示赏析语言。(1)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处引用诗文的作用。29.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文末“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十、2022-202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江南的冬景》,完成下面小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④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先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⑥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辞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⑦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⑧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有删改)30.文章描绘了一幅“江南冬日图”,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几个江南冬天的场景?31.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去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情感?32.作者在行文中将古诗词的佳句融入了江南的冬景的描写之中,同时还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从这两种写作手法中任选一种,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进行赏析。【十一、2022-2023学年北京市第五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①2019年的金秋,我随《香港商报》组织的作家采风团来到兰州,当飞机在空中缓缓飞翔,开始降落时,我不由得大吃一惊,碧蓝的天空下面,一座五彩斑斓的城市,中间分明有一条大河穿越。这不是一般的河流,而是大名鼎鼎,金光闪闪的黄河!从高空俯视,黄河犹如一条金色的腰带,柔软的波浪在车水马龙,在广厦万间的城市中间自由地流淌。大诗人李白曾挥笔:“黄河之水天上来……”我想,他应该这样写下句:流过兰州宽阔的胸怀!……②特别是当我攀登到我下榻的白云宾馆,真就弄不清我是走进梦境还是仙境。因为夜色刚刚降临,宾馆窗外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地闪烁着,黄河两岸所有的楼厦墙面犹如巨大的电视屏幕,都在放射着赤橙黄绿的耀眼画面。猛然间我发现,就在这迷幻般的光彩中,黄河竟然贴着宾馆的楼根浩荡前行!我像个孩子,在心里不断地惊呼,这是黄河吗?这真就是黄河吗?这真真就是我在书本上,在梦境中,在世界江河的排行榜上看到的黄河吗?……③我在窗前足足站立了半个小时,欣赏着现代与历史交辉的壮丽场景,因为我感到宾馆的大玻璃窗,也是个巨大的电视屏幕。我用手机拍摄窗外的视频,发给家乡的朋友们。他们惊呼,问我这是欧洲还是美洲,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我立即斩钉截铁地回复——这是中国的兰州。④然而,朋友们百分之百地不相信,这怎么会是兰州?怎么会是那个荒凉的西部城市!……但仅仅是在几个小时前,在我从家乡大连机场登机时,我也与我的朋友们有一样的想法,认定兰州是荒凉的西部城市,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肯定是风沙滚滚,肯定是严冬酷夏,肯定是令人呼吸困难的高原……⑤我突然为兰州感到委屈同时为兰州感到骄傲。⑥第二天一早,我在黎明中就走出宾馆房间,站在观景台似的宾馆门前,呼吸着清爽的空气,因为此时沿海城市的大连还在混沌的热气中蒸腾,而这里却是避暑胜地。昨晚电光闪射的斑斓场景悄然而逝,城市建筑从五彩的光色中显露出真正的面容,国画一样的山水楼阁渐渐凸现出立体的美感,突然,一轮红日从东方——从黄河滔滔向前的尽头冉冉升起,像一个硕大的蛋黄,那样亲切,那样温柔,世界变得清晰了。陡然,这个亲切的“大蛋黄”爆发出火热的激情,骤然射出万道金光,国画般淡青色的城市也瞬间亮出坚实并优美的形象,她怀抱里的黄河此时似乎是激动了,千千万万涌动的波浪,犹如千千万万金色的小手,充满滔滔不绝的情感,一齐朝红日升腾的方向挥舞,俨然拥抱升腾的太阳。⑦我真切地感到,黄河的水波是那样金灿灿的黄,兰州的天空是那样明朗朗的蓝。是黄河的金黄显示出兰州的湛蓝,还是兰州的湛蓝衬托出黄河的金黄?黄河啊黄河,你使兰州更加靓丽,兰州啊兰州,你使黄河更加壮美。猛然间,电击般的灵感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我要写的文章题名。⑧兰州是我国有名的工业城市,著名的“兰化”就座落在这里,工业污染是全世界城市都很难解决的难题,兰州怎么会如此“春光明媚”呢?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为了这一片片绿色的城市屏障,兰州人付出了数十年的艰难辛苦,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为我乘飞机从大连飞向兰州时,途经黄土高原的上空,就已经感到大自然的严酷。可过了黄土高原再往西,更是一片接着一片光秃秃的山梁沟垫。只是接近兰州,才突然看到绿宝石般的世界。以为这是大自然对兰州的赏赐,其实是兰州人的奋斗成果。问题是在沿海城市的山区里,栽活一棵树都相当艰难,而在兰州火烧般干渴的荒山上栽树,谈何容易!英雄的兰州人却为此而奋勇拼搏。他们在干硬的荒山上挖出成千上万个深坑,趁黄河封冻时,凿出一块块冰团,车拉人抬肩扛,将成千上万个冰块送上百米高山,埋入土坑里。第二年春天到来,这些凝固的黄河冰块融化,滋润着成千上万亩干渴的荒山,然后,嫩绿的小树苗在黄河滋润的荒山上茁壮成长,一年一年拔高,终于成林。正因为树林面积扩大,这些年兰州的雨水也就多起来。⑨令作家们十分敬佩的是,在流经兰州的150多公里长的黄河两岸,特别是在市区沿岸,兰州人已经建起将近200万平方米绿地;12万多平方米绿化带犹如长城一样耸立在黄河沿岸,16000多株行道树整齐排列;11个公园,14组雕塑群美化着这座大河流经的城市。但兰州人并不满足,他们成立的“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正继续全力奋战,美化了再美化,实施夜景亮化工程,更上一层楼地提升兰州城市品位。⑩短短的一周,我们采风团在兰州不但是走马观花,简直就是“跑”马观花。但就是“飞”马观花,也只是看到兰州风光的一角。所以,当我采风结束后,兰州的每一处绿化、每一种景观都让我流连忘返,仿佛我不是要返回故乡,而是正恋恋不舍地与故乡离别。为此,当我回到大连,下飞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转身再度登上飞机,飞回可亲可爱的兰州!……作者:邓刚(有删改)33.梳理文章内容,完成表格。时间所见所感初来兰州飞机降落时俯视色彩斑斓的城市与金光闪闪的黄河①夜晚宾馆驻足窗前时欣赏着现代与历史交辉的壮丽场景②与采风团游览兰州时③令作家们十分敬佩采风结束后兰州的每一处绿化、每一种景观流连忘返34.结合第⑦段及整篇文章内容,在第⑦段横线处给文章补充一个恰当的题目。35.文中两段画线句分别是对兰州夜景和晨景的描写,二者在内容、写法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点。请你结合这两处,作简要分析。【十二、2022-202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我替您看到了“可爱的中国”》,完成下面小题。我替您看到了“可爱的中国”方梅①我一生只见过父亲方志敏两次,但是够我怀念一辈子的了。②1932年冬天,国民党军出动近40万兵力,第四次疯狂“围剿”苏区。我就出生在这次“围剿”的炮火中。当时敌人已经冲到了村庄边上,母亲是在转移途中自己扯断脐带,把我带到了人世间。迫于当时的形势,我被父母送到当地老百姓家里寄养。1935年,父亲被捕,继而遭到杀害,敌人为斩草除根,四处搜捕方志敏的后人。我被迫改了姓名跟着养父母生活在农村。③直到1949年8月,全国解放在即,母亲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我,把我接到她的身边。那时候我已经18岁了。④18岁,我终于又做回了“方梅”。“方梅”是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这是父亲最爱的一副对联。三爱,爱的是祖国的历史文化和山河物产:而四物,无一不寄托他对高洁品性和人格的向往。父亲为自己在战火岁月中出生的5个孩子,分别取名为松、柏、竹、梅、兰。⑤18岁之前,我一直在农村做农活,没有上过一天学。母亲知道后,立刻送我去烈士子弟学校读书。可我年龄大了,不愿意读书,三天两头往乡下跑。直到有一次,母亲非常痛心地对我说:“如果没有把你培养成有文化的革命接班人,就是没有完成你父亲的遗愿,就是对不起你父亲!”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从那以后,我发愤用功读书。⑥到1953年,我已经上了4年学,认了不少字。那一年秋天,母亲郑重地送了我一本书。拿到手上,我才知道这本书竟是父亲的遗著之——《可爱的中国》。母亲在书的扉页上写了一段话给我:“梅儿,这本书是你爸爸在狱中用血泪写出来的遗言,你要反复地精读,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来继承你爸未竟的事业!”⑦《可爱的中国》是我学习文化后独立阅读的第一本书。我触摸着书中的文字,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尽管有不少字不认得,但书中一再提及的祖国母亲、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对美丽母亲被残害被剥削的伤心,都在我的思想深处引起巨大震动,给我前所未有的启示。⑧从读《可爱的中国》起,我才开始真正认识父亲、了解父亲,渐渐懂得父亲说过的话,理解了他的作为。对我来说,父爱以回忆的方式、以精神力量的方式存在。我为有这样一位好父亲感到无上光荣。虽然我不能做出父亲那样的丰功伟绩,但他的精神和气节我要继承。⑨母亲健在的时候,赣东北苏区的老同志时常来南昌看望她,一起回忆革命往事,回忆父亲的故事。母亲去世了,我就接过母亲的担子,延续着与父亲革命战友、家乡人民的血肉联系。听过的故事越多,父亲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就越清晰,为父亲立传的念头也越强烈。我希望通过书的形式让父亲的精神得到传扬,让他的事迹以这种方式被镌刻。⑩1986年退休后,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寻访父亲革命足迹的事业。“兹有我单位共产党员方梅同志,系方志敏女儿,因采访父亲事迹需要,请配合采访为盼。”凭着这封盖有江西省航运管理局公章的介绍信,我几乎跑遍了父亲生活和战斗的每一个地方,采访了上千人。每到一个地方,人们听说我是方志敏的女儿,都热情地接待我。我在搜集资料和写作《方志敏全传》的过程中,再一次走进父亲的生命,走进父辈的历史。⑪父亲生命中最后7个月与其说被囚禁,不如说是在战斗——他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篇,以他真挚的心路历程鼓舞了更多后来者。他笔下的文字,坚定地表达了他的信仰和信念:“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⑫在我父亲所处的时代,爱国就是要救国。他一生忠贞不屈,到了最后牺牲自己的一切,都是为了救国。今天身处和平年代,爱国就是要建设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建设得更加可爱。父亲毕生都在为一个可爱的中国而奋斗。我可以告慰父亲:您笔下“可爱的中国”,我替您看见了,而且比您想象的还要好。(有删改)36.作者说:“对我来说,父爱以回忆的方式、以精神力量的方式存在。”阅读文章,概括我认识父亲的过程。37.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触摸”一词的表达效果。38.下面是一位同学看完这篇文章后写下的一首诗,请你仿照第3-6句,再续写几句(不少于二句)。您笔下“可爱的中国”我们替您看到了开发的特区敢为人先回归的港澳游子团圆青藏铁路连接团结进步的桥梁奥运火炬点燃自信自强的烈焰……【十三、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第十八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牛》,完成小题。牛王纪金①现在到农村很少看到牛了,牛渐渐成了一个不远的回忆。②关于牛的童年回忆是与农村火热的双抢连在一起的。夏日的清晨,父母下田去了,我牵出家中的那头大水牯到田野间去放牧。辽阔的田野,除了抢收抢种的人们,随处可见的就是放牧的孩子和牛群。田埂长满了带露的青草,我牵着牛绳走在前面,提防着牛偷吃别人的庄稼。露水打湿了鞋子和裤脚,觉得清凉和惬意。我隔着稻田大声地和小伙伴们聊着有趣的话题,湿润的空气中飞跃着欢声笑语。午后的暑气稍殆,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赶着牛儿上河堤,任牛儿在河堤懒散地啃着青草。孩子们已经扎进了小河里,打水仗,摊在河水中晒太阳,将一天的汗渍全部洗去。洗完澡后,我坐在沙滩上,望着牛儿想:牛儿每天在蓝天白云间,在青山绿水旁悠游自在地啃食青草,要是我能变成一头牛该多好。③少年的我要和父母下田劳作,放牧的任务交给了妹妹。我的体力不好,干农活不像其他的同龄孩子那样在行;我很怕累,每天顶着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受不了。父母也并没教我耕作的技术,只是要求我帮衬着割稻插秧。后来有一回,父亲要忙其它的事情,把打辘轳的任务交给了我。打辘轳就是把收割完的稻田碾碎成稀泥田,便于插秧。这个活没有技术含量,只要求人站在辘轳上,让牛儿拉着辘轳走。我第一次站在牛的身后,观察牛儿怎样负重。在水田中,牛迈着沉重的步子,拉着辘轳上的我跋涉着,身上不时地挨着鞭子,牛鼻子不时地要忍受绳子刺磨的痛苦。休息的间隙,听着牛深重的喘息声,望着牛鼻子里和牛口里流下的涎水,我真正体味到了牛的辛苦与疲惫,我不想变成牛了。④到了高中,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很少回家。农闲时节,我放假回家拿生活费。家中铁将军把门。中午,父母赶着牛车回来了,车上满载着柴火。牛深重的喘息,牛鼻子和口里流下的涎水,又一次让我的心触痛了。我看到父亲的手上有一道长长的刀口,刀口上用嚼碎的树叶和黄泥胡乱地敷着,还有血丝渗出,不消说,这是不小心被柴刀砍到的。而母亲的脸上,也被荆棘划破了好几道口子。我抱了一捆干草丢在地上,任牛咀嚼。在潮湿的目光中,我看见牛背上有几条鞭痕,鞭痕处站着几只大大的苍蝇。⑤后来,农村推行了机械化耕作,抛秧、小型收割机解放了农民的劳力,铁牛代替了牛,村子里一头牛都没有了。然而每次我回到老家,村子里还是看不到什么人,许多人都到城里做工去了。匆匆赶回家吃中饭的父亲,在饭桌上和我聊了几句后,又匆忙地赶去做工了。我笑着说:“爸爸,你现在年纪大了,反而比以前更忙了。”父亲憨厚地笑笑,就走了。母亲说:“农村人啊,就像牛一样,闲不住。这生活啊,实诚!”⑥我和妻子工作都比较忙,无法照顾孩子,母亲又不肯来城里居住。我对母亲说:“你到城里住,父亲在城里做工,正好到我家吃饭。”母亲说:“那鸡、鸭、猪也放到你家养?菜也放到你家种?”幸亏,我的老家距离城里不远,每天早上,母亲很早就从乡下骑自行车赶到我家带孩子,我们下班后,母亲又骑车匆匆赶回乡下去做饭,喂鸡鸭和猪。后来,我的儿子上了幼儿园,母亲才喘了口粗气。那几年,父母头上的头发飞速地变白。然而,父亲母亲并不能停下,因为我的妹妹弟弟的孩子们也相继出世了。⑦如今的我,奔走在单位与家庭之间,奔走在书本与文字之间,时不时有一种负重感与疲倦感,头上渐渐有了白发。每当夜深,我伸伸懒腰,眼前依稀会出现一头牛,喘着粗气,鼻里口中流着涎水,啃食着地上的干草……我想起了母亲说的话:“这生活啊,实诚!”于是我又继续忙碌。⑧我也知道,在牛的心里藏有一幅美丽的画面:蓝天白云间,青山绿水旁,悠游自在地啃食一片丰饶的青草……(有改动)39.这篇文章回忆了不同时期牛带给我的认识和感受:童年时期,牛给我的感觉是①_____;少年时期,牛给我的感觉是②____;高中时期,触痛我心的与其说是牛,不如说是③____;后来,铁牛代替了牛,牛不用劳动了,但父母依然忙碌;如今,由于④____,我真正从牛的艰辛切身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40.请简要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第⑧段的理解。【十四、2022-2023学年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玉兰花香》,完成后面小题玉兰花香刘江滨①初冬,一阵阵寒风逼得绿色淡去,树上斑驳的叶子已大半凋落。这里触目可见玉兰树的倩影,虽然只剩下枝枝丫丫,也不是花开季节,空气中却似乎隐约飘着玉兰花的香气。②在吕玉兰巨大的半身雕像前站定,我心中暖流涌动。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劳模吕玉兰”这个响当当的名字真可谓如雷贯耳。这天,带着对传奇的追寻、对模范的崇仰,我专程拜访了吕玉兰的故里——临西县东留善固村。抚今追昔,仿佛一组组蒙太奇①镜头,将壮美瑰奇的画面转换连接。③几十年过去,岁月流逝人留情,人民没有忘记吕玉兰,共和国没有忘记吕玉兰,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吕玉兰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④吕玉兰出生的时候,东留善固是一个“滴水贵如油,风起飞流沙,种一葫芦收一瓢”的穷沙窝。临西原属山东临清,1964年被辟成新县,划归河北省,因在卫运河以西,故名。东留善固地处省、市、县三界边缘,在旧中国属于“三不管”地带,这里曾是黄河故道,黄沙遍地,村北几里地有一条清凉江,又叫老沙河。所以,吕玉兰这个当年全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上任之后就带领大家平整土地、打井抗旱、防风治沙、植树造林,为改变家乡落后贫穷的面貌,开启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史。⑤在村东北有一片约一百亩的树林,原名“三八林”,后改为“吕玉兰纪念林”,路边竖着石碑。树木多为榆树、槐树,有碗口粗细,林密树高,直插蓝天。尽管初冬时节,叶子稀稀拉拉掉了大半,只残存着些许绿意,但仍如一堵坚实的屏障,抵御着寒风的侵袭。⑥这片树林几毁几种,是吕玉兰眼泪和血汗、困苦与拼搏的真实写照。当初村里没钱买树苗,吕玉兰就带领大伙上树捋榆钱,自采树种。跐②凳子,攀墙头,爬梯子,干得风风火火,不仅冒着受伤的危险,还遭受一些“老脑筋”夹枪带棒的风凉话。但吕玉兰不管这些,硬是采了榆钱一大囤,后来培育树苗,还真成了!吕玉兰征询了老农的意见,一改春季植树的习惯,利用冬闲开展造林。天寒地冻,冷风刺骨,干活的时候,身上出汗,头冒热气,一歇下来,北风一吹,衣服又硬又凉。一连十来天,吕玉兰母亲见她睡觉不脱鞋,有些纳闷。原来,吕玉兰的脚上生了冻疮,袜子和鞋粘到一块,一脱鞋就会撕裂般疼,干脆不脱。几年奋战,一共栽了十一万棵树。这片林曾被人为破坏,又遭洪水冲淹,命运多舛,却成为玉兰精神的象征,打不垮,毁不掉,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硬是耸立起一道绿色的屏障。由此,植树绿化成了东留善固的一门必修课。如今一到夏天,村庄被绿荫掩映,郁郁葱葱。⑦这片树林的一侧是果园,果树之间的空地套种着棉花。果树的叶子已经落尽,棉花柴梗还密密匝匝地挺立,白花花的棉花早已摘掉了。这种套播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地块,果子棉花两不误。⑧原东留善固党委书记、全国劳模吕廷祥回忆说,以前村里是从来不种果树的,他八九岁时,到吕玉兰家里玩,大他一轮的玉兰姐给他切了一块苹果。这是他第一次见苹果,也是第一次吃苹果,那种又香又甜的感觉真好。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吕玉兰外出开会时带回来的苹果,让乡亲们品尝,就是为了在村里栽种苹果,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一途。吕廷祥感慨地说,老书记为了东留善固的发展真是用尽了心思啊。⑨我这次在东留善固没有吃到苹果,却品尝了他们将本地品种和库尔勒品种嫁接的梨,个大皮黄,被称为金梨,又脆又甜,咬一口汁液满嘴。吕玉兰这种多种经营的创业思路被后任者创造性地继承下来,如今村办企业有酒厂、纺织厂、污水处理厂、养猪场等二十多个,人均收入不断攀升。⑩这个村庄本身,也是吕玉兰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血结晶。从1976年实施,到1980年基本完成,利用冬闲,村里组织村民拆旧房、盖新房,统一标准,自盖公助,队里出檩条,拆盖记工分,年终再统一核算。站在宽敞整洁的街道上看去,白墙红瓦房,整齐划一,一溜排开,两侧种着行道树和冬青,放在那个时候绝对令人羡慕,即使今天也不算差。主街道有十八米宽,当时有人说,建这么宽有啥用,多浪费地啊。如今,人们不能不佩服吕玉兰的远见,她总是能走在别人前面。⑪旧居不旧,新居更新。村南如今建起了“玉兰小区”,除了高层单元楼,一排排连体别墅更是分外惹人注目,二层小楼,依然是白墙红瓦顶,跟村里的房子异曲同工,但更高级、更舒适、更先进。⑫在玉兰小学,也伫立着一尊吕玉兰雕像,有真人大小。吕玉兰头扎白手巾,双手拄锹站立,微笑着目视前方。非常巧的是,校长乔培服是我在高校任教时的学生,憨厚诚恳,因教书育人有方,九年前被村里从县城“挖”了过来。⑬吕玉兰在东留善固的户籍一直保留了四十年,即便她到省里工作,依然是不拿工资,只在村里记工分。她把根深深扎在故乡的热土上,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有一个感人的细节让人动容:有一回她一连数天忙得顾不上洗脸梳头,头发里藏了一颗麦粒,在汗水浸泡下居然生了芽!她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而且干部下去,“不能做浮在水面的葫芦,要做沉到水底的秤砣。”她有个习惯,常年扎着白毛巾,保持着朴实的农民本色。她对此解释说:“这是北方农民参加劳动时候的习惯打扮。北方风沙大,头裹毛巾,可以防风沙,冬天还可以御寒,夏天热了还可以擦汗。俺从小喜欢扎白毛巾。”这个十五岁高小毕业毅然回乡务农的姑娘,早在心中描画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如今,放眼东留善固,而且不仅仅是东留善固,吕玉兰的梦想和愿望都实现了,甚至超额实现了。吕玉兰的雕像,脸上的微笑似乎都显得那样满足、那样酣畅、那样甜美。⑭玉兰,花如玉,香似兰。吕玉兰生于春天,正是玉兰花开之时。我想,待到春风再度吹拂时,这里的玉兰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烂漫,更香更浓。(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注:①蒙大奇:电影用语,有剪辑和组合的意思。也是电影导演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为表现影片的主题,将一串相对独立的镜头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②跐(cǐ):踩,踏。42.文章第①段以“蒙太奇”的手法讲述了吕玉兰为改变家乡面貌所做的几件大事。请将下面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每件事不超过15个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发明果棉套种,开启创业新思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请结合文章第⑥段或第⑬段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将吕玉兰的形象塑造得生动感人的。44.有人认为文章的第⑭段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段必不可少。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阐述理由。【十五、2022-2023学年北京市密云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阅读《问渠》,完成问题。问渠赵学儒一①壬寅年季夏,北京密云。我吃过晚饭,到奥林匹克公园,见白河从眼前流过,水中映出岸上的光影。不远的地方,就是“密之水”雕塑,四根柱子形似一双双巨手,高举一个偌大的球,球上翻起几朵浪花,写有“密云水库”字迹。这时,电话铃响,我的采访任务开始了——正是关于密云水库。②一个容纳十几辆车的小院,一座三层小白楼,门口挂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