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微生物学1.掌握口腔生态学的影响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因素、宿主因素、细菌因素、宿主可控因素。2.掌握牙菌斑的定义及形成。第一节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1.基本概念★
2.口腔生态系组成影响因素★一、基本概念生态系: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科学。环境:生物体周围许多不同复杂程度的实体。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环境的影响二次细菌定植(Secondarybacteriacolonization)先锋菌pioneer定植colonize
环境改变(environmentchanges)生态连续ecologicalsuccession(生态演替)生物体栖息在一个变化环境中的过程。微生物的定植演化成熟稳定的过程就是生态连续
牙菌斑形成和成熟就是生态连续的典型。生态系的建立
极期群落:在一个小生境中生态连续形成一个多种多样的复杂的生物群,环境条件趋于稳定,菌属数和组成比无明显改变,生态系中的成员之间相对稳定平衡,成员与其环境之间呈动态平衡,这个现象维持到环境中另一个干扰出现时为止,处于这种状态下的生物群体称为极期群落。
个体(individual)生物体的社会群体(community)极期群落(climaxcommunity)二、口腔生态系口腔生态系(oralecosystem):口腔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口腔生态系。口腔生态系=口腔生境+微生物生境(habitat):正常(固有、常居)微生物群在机体特定部位生存环境。
口腔生境: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特定生存环境,牙齿、粘膜、龈沟(液)、唾液。
(一)牙齿牙表面结构稳定,有利于微生物定植,形成微生物膜-牙菌斑(dentalplaque)。牙滞留区:天然滞留区:窝沟、邻面及牙颈部等。异常滞留区:牙列不齐、阻生齿等。病源滞留区:牙周炎导致根面暴露。医源滞留区:不良充填物、修复体。
由于局部环境的差异,不同滞留区菌斑形成过程、栖息的细菌种类不同。(二)粘膜表面
口腔粘膜:唇、颊、腭、牙龈、口底及舌背粘膜。被覆粘膜、咀嚼粘膜和口底粘膜由于咀嚼活动及上皮更新,表面附着菌量相对较少。舌背部有乳头结构,再加上舌苔的存在,易使细菌滞留,易成致病菌(厌氧菌)的寄居部位。
(三)唾液唾液的理化特征和物质成分是口腔微生物赖于生存的重要环境和基础。
(四)龈沟及龈沟液
龈沟是游离龈和牙面间形成的一条狭窄沟隙,环绕牙颈部,向口腔开放。其中的液体即龈沟液。双重作用:
助长:丰富营养成分、适宜的氧含量,适合兼性(及专性)厌氧菌生长。抑制:抑菌成分、龈沟液流动、排溢。Normalflora正常菌丛(固有菌丛)口腔肠道(大肠杆菌)人体细胞1014,仅10%为哺乳动物细胞,其他为微生物二、口腔生态系1、根据菌从的分布和生理学、形态学颊上皮生态系统:以G+链球菌为主舌背部生态系统:以G+纤毛菌为主龈上牙菌斑生态系统:以兼性厌氧菌为主龈下牙菌斑生态系统:以厌氧菌为主互生mutualism
相互受益共栖commensahism一方受益,一方不受损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一方受损无损共生amensalism双方均不受益受损双方受损共生symecrosis双方受损生物间的共生关系symbiosis2.正常菌丛机体作用——收益作用:竞争营养物质产生抑制性代谢产物(乳酸杆菌分泌乳酸盐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占据空间(轻链菌的生长抑制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的生长)减低口腔PH值
正常菌丛机体作用——收益作用:引起肌体产生天然抗体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刺激有助于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发育(例:无菌动物的盲肠占体重的2-3%,恢复正常喂养,盲肠可占体重的15-40%)营养功能(肠道菌群可提供Vk、B6、B2和生物素等)2.正常菌丛机体作用——损害作用:导致内源性感染为外源性感染提供条件a、正常菌群可为外源细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b、正常菌群营造的pH和Eh可适于某些菌生长
c、正常菌群可产生青霉素酶等利于外源菌生长
d、正常菌群可降解保护性抗体使宿主致敏:正常菌群可引起肌体产生免疫反应,可能对宿主造成损害。3.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因素一、物理化学因素:温度
a、口腔内温度变化的特点:幅度±60º平均温度37℃b、按照口腔微生物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生长分为:嗜冷微生物:25以℃下生长嗜热微生物:45以℃上生长嗜温微生物:25-37℃以下生长氧张力a、口腔内氧张力的特点:在口腔各个部位上氧的浓度有很大的差别,氧张力也有很大差别,氧化还原电势(Eh)也不同。舌前部表面氧张力为16.4%适于需氧菌生长牙周袋氧张力为0%适于厌氧菌生长上颌颊皱褶氧张力为0.3%适合厌氧菌生长
口腔不同部位的氧张力和氧化还原电势不同。同一部位的氧化还原电位有无变化?牙面将形成牙菌斑的部位:起始:牙釉质表面Eh值为200mV
,适合细菌定居生长:氧消耗↑
氧含量↓Eh值↓
适合细菌延续:细菌密度↑氧补充↓氧消耗↑
氧含量↓6~7天后Eh值为-140mV
。有。b、根据细菌对氧的敏感度不同分为:绝对需氧菌绝对厌氧菌★兼性厌氧菌★耐氧厌氧菌微嗜氧菌★pHa、口腔pH的特点:口腔可提供给微生物相对恒定的
pH环境(5.0-8.0)b、影响口腔pH的因素:外源性物质:饮料、食物等;细菌发酵:常见龋病牙菌斑和唾液缓冲:碳酸盐是刺激唾液重要的缓冲系统营养物质的利用内源性物质唾液蛋白酶降解作用龈沟液——血素——牙龈卟啉菌牙周组织外源性
食物抗菌剂、抑菌剂唾液内抑菌成分,抑制细菌过度生长,保持口腔生态平衡作用。抗菌药物,适量使用可控制感染和疾病。不适当使用则可能产生耐药菌株,也可能造成菌群失调而出现继发性感染现象。二、宿主因素:口腔粘膜表面的光滑程度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饮食习惯的人口腔内正常菌群的构成不同宿主唾液和龈沟液中不同的物质组成
1、抗体:唾液中主要为sIgA
龈沟液中主要为IgGSIgA:分泌型抗体,是唾液中的主要抗体
IgG:由血清中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是龈沟液中的主要抗体,能保持龈下菌丛的稳定。2、唾液蛋白质唾液粘蛋白:对口腔细菌的生长具有选择性,维持口腔正常菌群的相对恒定。
多种菌有非特异性溶菌作用:溶菌酶、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唾液素:碱性四肽物质,含量很少。细菌附着1.粘附(attachment)2.细菌间作用聚集(aggregation)共聚集(co-aggregation)(三)细菌因素BacteriafactorsAdhesionofbacteriumAdhesionbetweenbacteriaCa++LTA-PO3-rrrLipoteichoicacid+Glucan+GTF钙桥学说脂磷壁酸-葡聚糖-葡糖基转移酶复合体学说Adhesionsreceptors识别系统学说附着器受体3、
细菌间作用:
a、抵抗宿主防御系统的能力大小
b、对所附着的粘性表面或牙体表面的亲和力大小
c、细菌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
d、对口腔内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不同导致菌群的不同分布4、宿主的可控制因素:饮食习惯、口腔卫生
附注:无菌动物无菌动物(Germfreeanimals)是指机体内外均无任何寄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此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必须用人为的方法培育出来。应用:无菌动物所具有的独特优越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现状:现在无菌动物的品种: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等小动物。其中的小鼠、大鼠、豚鼠,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能大量生产,并比较方便地应用于日常研究中了。牙菌斑和生物膜1.基本概念2.牙菌斑的生物学作用3.牙菌斑的形成过程★4.牙菌斑的分类5.牙菌斑的成分35一、基本概念牙菌斑(plaque):堆积在牙表面或修复体表面,不能被机械力和中等速度的水冲去的细菌团块。G.V.Black首次36附注:牙菌斑显示剂简介:牙菌斑显示剂安全无毒,含有食用色素。通常有液剂和片剂两种,专业人员一般使用液剂蘸湿后给患者使用,患者使用片剂。用法:放入口中,用双侧牙齿将其充分嚼碎,用舌尖舔食内外侧,吐出口内残余物,充分漱口,照镜观察红染部位。3738生物膜(biofilm):由对氧不同敏感性的细菌(需氧菌、兼
性厌氧菌或绝对厌氧菌等)嵌入多糖、蛋白质和矿
物质组成的基质中共同构成的膜性结构。是龋病和
牙周病的主要病因。生物膜外层:表面膜成层,水道,通气道
内层:表面下膜,深入釉质1~3um
39
生物学特点:菌斑的内外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参与维持口腔正常生理功能。菌斑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菌斑内菌群数量及比例失调。致病菌成为优势菌,菌斑产生异常有害物质,可能引起疾病。40二、生物膜作用★保护牙菌斑菌丛细菌抵制口腔苛刻环境,使细菌在口腔环境中正常生长;——遮风挡雨膜内的多聚物基质起约束和网络作用,控制基质中营养成分的移动;——营养仓库浓缩从环境中来的营养物质和其他元素,滞留从菌体内遗漏出的营养物质;——营养鱼网膜内的蛋白分子中的巯基可综合氧自由基,保护细菌免受氧化作用的损伤。——免受伤害41三、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动态的过程)
★分六个阶段:
牙表面获得性膜的形成传递(布朗运动)初期附着电子远距离弱结合可逆细菌附着短距离特异性化学结合不可逆共聚菌斑成熟421.牙表面获得性膜的形成(必须条件)形成:唾液中的粘蛋白、糖蛋白、血族抗原和免疫球蛋白在牙表面上形成一层结构均匀无细胞的薄膜,厚约1-10µm,龈缘区的膜较厚而牙尖区较薄。作用:该薄膜在促进细菌对牙表面的黏附中起受体的
作用,并对细菌的附着有选择性吸附作用。菌斑形成的基础。
获得膜是细菌附着的必须条件。432细菌附着起作用的分子为蛋白质、多糖、脂磷壁酸等,具体机制有三:1、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制:细菌利用本身的表面蛋白与牙表面的获得性膜的唾液蛋白相结合,实现细菌在牙表面的定植。442、多糖可引起多种细菌在牙表面上的聚集:由变链菌胞外葡糖基转移酶合成的两种葡聚糖,合成的葡聚糖两种:含ɑ-1,6糖苷键的水溶性葡聚糖含ɑ-1,3糖苷键的不溶水葡聚糖前者可促进细菌的彼此聚集,诱导细菌合成并分泌ɑ-1,3糖苷键葡聚糖,后者不溶于水,但可促进细菌彼此的黏附。453、脂磷壁酸对G+菌和葡萄糖基转移酶的桥接作用:脂磷壁酸对G+菌和葡萄糖基转移酶均有亲和力,促进了细菌之间的黏附和细菌的糖代谢。4、血链菌为牙表面最早的定植者,属于口腔链球菌群微生物。(先锋菌)463.初期附着(attachedbylong-rangephysico-chemicalforce)
细菌附着于获得膜。借助于细菌表面粒子和获得膜表面粒子间产生的范德瓦尔斯力。属于一种“远距离”的、较弱而可逆的物理-化学性附着。47
细菌“远距离”的附着。484.细菌粘附
细菌表面粘附素与获得膜表面受体的结合,是一种“近距离”、特异性的化学作用,粘附是不可逆的过程。粘附素与受体之间是特异性结合。
49细菌粘附素获得膜受体链球菌种表面抗原I/II唾液凝集素链球菌种脂磷壁酸(LTA)糖蛋白变形链球菌葡聚糖连接蛋白葡聚糖内氏放线菌I型菌毛富脯蛋白卢氏放线菌凝集素半乳糖牙龈卟啉单胞菌150KDaprotein纤维蛋白原50细菌共聚(co-aggregation)51
细菌的粘附与共聚525菌斑成熟1、附着黏附细菌种类和数量的增加,纤毛菌开始定植于牙菌斑并开始生长;2、纤毛菌逐渐替代链球菌的主导地位,形成与牙面垂直排列的栅栏样结构,这是菌斑成熟的标志;(约出现在菌斑成熟的5-6天,并可看到谷穗样的结构)53谷穗样(corn-cob)结构:以纤毛菌为轴心,球菌、短杆菌粘附在其周围,形似谷穗。
5455
菌斑基本形成及扩散56
阶段机制1.获得膜形成唾液、龈沟液和细菌的分子物质吸附在牙表面,形成获得膜2.细菌传递细菌通过唾液流动传递获得膜上3.细菌初期附着细菌表面和获得膜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的作用4.细菌粘附粘附素与受体间的化学作用5.细菌共聚细菌与已粘附的细菌聚集6.牙菌斑形成细菌增殖,产生共同生长的生物膜,同时合成细胞外聚合物7.扩散细菌从菌斑脱离进入新部位57583、成熟菌斑的光镜结构:★①基底层:获得性膜:无细胞,HE染色为粉红色。②中间层:主要为细菌,有球菌、杆菌、丝状菌等,丝状菌彼此平行且与牙面垂直呈栅栏状。细菌间隙中有菌斑基质。③表层:为散在的球菌、杆菌、脱落的上皮、食物残渣及衰亡的细胞。59
牙菌斑的基本结构(LM)基底层表层中间层6061光滑修复体表面细菌(×5000,1月)
光滑修复体表面细菌(×5000,×10000,3月)62非光滑修复体表面细菌(×10000,3月)非光滑修复体表面细菌(×5000,1月)63附注:成熟牙菌斑的细菌分类成熟牙菌斑的细菌比例是:兼性厌氧链球菌27%兼性类白喉杆菌23%厌氧类白喉杆菌18%胨链球菌13%韦永氏菌6%拟杆菌4%梭状菌4%奈瑟氏菌3%弧菌2%64
熟牙菌斑中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血型链球菌乳杆菌654.牙菌斑的成分a、细胞和非细胞成分:细胞成分主要为各种细菌和蛋白质;非细胞成分为食物残渣和细菌代谢物等。b、水分和固体成分:水分:占80%固体:占20%蛋白质45%糖15%脂肪12%其他(无机物等)30%左右66菌斑基质成分的变化:675、牙菌斑的分类★按照牙菌斑所在的部位分类:
a、龈上菌斑:附着在牙表面或修复体冠部的菌斑,以G+菌为主,主要为微需氧菌和需氧菌。光滑牙面菌斑:以链球菌为主(轻链菌、血链菌、变链菌、唾链菌)点隙裂沟菌斑:以G+球菌为主(变链菌、乳杆菌)6869b、龈下菌斑:位于龈缘下的菌斑(龈沟和牙周袋内),以兼性厌氧菌为主。附着性龈下菌斑:附着于牙面上,以G+球菌、轻链菌、血链菌为主。非附着性龈下菌斑:不附着于牙面或牙根上,确与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接触,以G-厌氧菌为,其代谢产物可引起牙周组织炎症。70附着龈下菌斑非附着龈下菌斑71龈下菌斑图片72光滑面菌斑窝沟菌斑邻面菌斑龈下菌斑G+球菌轻链球菌血链球菌变形链球菌变链菌群咽峡炎链球菌口腔链球菌血链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轻链球菌咽峡炎链球菌G+杆菌内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衣氏放线菌溶牙链球菌麦氏放线菌溶牙链球菌内氏放线菌戈氏放线菌G-球菌韦荣菌奈瑟菌韦荣氏菌奈瑟氏菌韦荣氏菌G-杆菌普氏菌梭杆菌专性厌氧菌产黑色素普氏菌变黑普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梭杆菌73五、菌斑与口腔疾病利于菌斑滞留区域多为龋及牙周病易感区。疾病发生早期及进展期,菌斑内致病菌菌群比例及数量明显增加,成为优势菌。菌斑致病菌产生对牙体及牙周组织有害的毒性物质。消除致病细菌及毒素,疾病得到改善。菌斑引起疾病属于内源性感染。其病原菌多数属于条件致病菌。有多因素、多菌种、多毒性特点。7475牙菌斑的清除方法:1.刷牙如果刷牙得当,就可以使牙齿表面的牙菌斑量大为减少,因
此我们必须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并掌握正确的刷牙
方法;2.牙线能有效清除牙齿邻接面的牙菌斑,减少邻面龋的发生;3.牙签在牙龈萎缩、牙与牙之间出现间隙的情况下,可借助横断面
呈三角形牙签来清除邻接面的牙菌斑;4.牙间刷牙间刷也适用于牙齿之间出现间隙的情况,能有效的清除
牙齿邻接面的牙菌斑;5.冲洗器冲洗器的高压水柱可将牙面及牙间隙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冲
洗干净。7677一、口腔生态系重点要求:口腔生态系影响因素(Eh为主,概念和数值)二、牙菌斑重点要求:787878牙菌斑形成过程牙菌斑化学组成及其变化一般了解:牙菌斑的分类及细菌成分78口腔正常菌丛1.概念2.口腔正常菌丛的形成3.菌丛的类型★4.口腔正常菌丛成员菌★5.其他微生物群80一、概念口腔正常菌丛是指健康人口腔中由暂居菌群、常居菌群、固有菌群所形成的复杂菌丛。已经分离的菌属有40余个;能规律性分离具代表性的有25个菌属8182出生时无菌
出生后
母亲、近亲传播6-10h口腔内细菌快速增多;乳杆菌、酵母菌二、正常菌丛的形成2.发展1.乳牙萌出前(5个月内):
定植于粘膜;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出生1-3天时主要是“先驱菌”
——口腔链球菌、轻链球菌等
3个月后口腔内有产黑色素普氏菌等厌氧菌
(白色念珠菌在新生儿口腔的检出率达80%。)832.乳牙列形成时期(5-32个月):
牙齿的出现,增加了细菌定植的环境,口腔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增加,利于各种细菌,包括厌氧菌的生长。血链球菌、变形链球菌定植。G+杆菌和G+丝状菌增多。
发生龋病的第一个高峰期。84853.恒牙列形成时期
专性厌氧菌增加明显;
G-厌氧菌的数量到成年达高峰。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与宿主的年龄、饮食习惯、咀嚼器官的健全有密切的关系特点: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的定植和增加。幼儿期乳牙的萌出,牙面定植的细菌为血链球菌、变形链球菌和丝状杆菌。少儿期随着磨牙的萌出和恒牙牙列的建立,口腔生态区中滞留区增多,厌氧菌的定植增加,如普氏菌、卟啉单胞菌、梭杆菌、放线菌、优杆菌等为优势菌
特点:数量少、种类简单,微生物群以需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唾液链球菌是最早在口腔中定居的链球菌,以唾液链球菌和奈瑟菌为优势菌落。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的真菌。特点:15岁左右口腔菌群的生理性演替达到峰顶,微生物数量最多、种类最复杂。青春期厌氧菌大量定植和数量增加。成人间菌群组成的个体差异增大、牙菌斑形成、牙周病发病率增加。老年期口腔菌群的数量有所下降,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数量可能增高。
新生儿期
婴幼儿期
青春期和成人期
二、正常菌丛的形成86三、菌丛的类型
★分为固有菌丛、增补菌丛和暂时菌丛三类。固有菌丛:指存在于口腔内,数量大于1%的菌丛。主要分布于龈上菌斑和舌表面,主要为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如链球菌、放线菌、奈瑟菌等,宿主的食物残渣为主要营养来源。87增补菌丛:口腔内常居的数量低于1%的菌丛,在生理、病理条件下可转变成固有菌丛。(增补菌群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当菌斑内pH下降时,乳酸杆菌数量上升称为增补的固有菌群。)暂时菌丛:食物和饮水中的过路菌暂时存在于口腔中,一般不引起口腔疾病,但是可引起其他器官疾病,如肠炎等。88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口腔原虫89口腔正常菌丛成员革兰氏染色法90
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阳性阴性口腔不同部位常见微生物的分布
91四、口腔正常菌丛成员(一)链球菌属分布: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内,多为口腔正常菌丛;一般生物学特性:G+球菌,直径0.7-0.9um,链状或成对排列;
链球菌电镜结构92β-溶血链球菌菌落形态-溶血链球菌菌落形态ɑ-溶血链球菌菌落形态按生长溶血分型93生脓链球菌:生物学特性:G+球菌,直径0.6-1.0um,在血琼脂上生长良好。形态:按抗原致病分型94致病性:生脓链球菌可引起多种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链激酶(水解纤维蛋白)、透明质酸酶(增加结缔组织的通透性)、溶血素、DNA分解酶、猩红热毒素(猩红热红斑疹)等;95乏乳糖链球箘::生物学特性:G+球菌,直径0.6-1.2um,在血琼脂上生长良好。常栖息于女性阴道。致病性: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粪肠球菌::生物学特性:G+球菌,直径0.6-1.2um,在固体生长基生长良好。生存于肠道。致病性:引起血液感染,尿路感染及食物中毒等,且有较强耐药性。96粪肠球菌顽固性根管感染根管治疗后的再感染97(二)口腔链球菌属是一群有各种各样特性的口腔链球菌属,主要包括变形链球菌群、咽峡链球菌群、口腔轻链球菌群和
唾液链球菌群四个菌群。一般特性: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球形或椭圆型,成对或成链,微需氧,兼性厌氧型981变形链球菌群★生物学特性:G+球菌,直径0.6-1.0um,链状排列。在MS琼脂平板(轻唾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淡蓝色,嵌入琼脂,质硬,菌落表面粗糙。液体培养基中,呈长链状偏酸性液体培养基中,菌细胞呈短杆状、球杆状99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时,形态可发生变异而得名;一群表型特征相近,但血清型和遗传型各异的链球菌。主要分布于牙菌斑和唾液中。在人口腔中常见者为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100菌种血清型菌种合成胞外多糖合成胞内多糖变形链球菌c.e.f++来源人口腔远缘链球菌d.g+-电镜下表面毛状外膜,检出率次之仓鼠链球菌a++仓鼠口腔分离,人口腔检出率低鼠链球菌b++来自实验大鼠口腔道恩链球菌h+
野鼠链球菌c++野鼠口腔分离猕猴链球菌c++猕猴口腔分离101
致病性:是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机制:⑴变链菌的胞壁表面物质在细菌黏附、聚集和对牙表面的定植中起重要作用;⑵变链菌产生的酶在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⑶变链菌群的产酸能力和耐酸性在菌斑酸化和釉质脱矿中起作用(糖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是乳酸,菌斑内PH为4.5-5.0,促进了菌斑酸化和釉质脱矿)。
1022唾液链球菌群(了解)(1)一般生物学特性:直径0.8-1.0um,G+球菌,链状排列(2)分布:广泛分布于舌表面,黏膜(3)致病性:实验发现此菌群可引起龋,但对人类无致龋性。1033咽峡链球菌群(1)一般生物学特性:G+球菌,链状排列,在MS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呈花瓣样,淡蓝色。不能利用蔗糖产生胞外多糖。(2)分布:龈沟和龈上菌斑中间链球菌、星群链球菌、咽峡炎链球菌(3)致病性:引起口腔感染性疾病,分泌透明质酸酶,使组织破坏引起脓肿。104
4.轻链球菌群(Streptococcusmitisgroup)
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sanguinis)
格氏链球菌(Streptococcusgordonii)
轻链球菌(Streptococcusmitis)
副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parasanguis)
口腔链球菌(Streptococcusoralis)
嵴链球菌(Streptococcusscrista)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105(1)血链菌★一般生物学特性:直径0.8-1.0um,G+球菌,长链状排列,在MS琼脂平板上呈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菌落形态。可为变形链球菌提供生长所需的对氨基苯甲酸。致病性:是牙菌斑中的先锋菌,只定植在硬组织上可产生胞外多糖,但无致病性,可拮抗牙周炎治病菌的生长,属牙周健康有益菌。106数量减少可引起龈下菌群发生变化,导致菌群失调,可能引起牙龈炎和牙周炎等疾病,故目前对该菌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机制及开发相应微生态制剂等方面的研究是热点之一;
在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中也可检出。107(2)轻链菌一般生物学特性:是牙菌斑、舌、唾液、颊粘膜和龈沟中的常居菌。呈长链状排列。致病性:不清108(3)肺炎链球菌一般生物学特性:G+球菌,柳叶刀形,双球或短链状排列,有包囊。-溶血型109致病性:由于其包囊的多糖可以阻止肌体的吞噬作用,故可引起肺炎、慢性支气管炎、中耳炎、上颌窦炎。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约占细菌性肺炎的80%。110口腔链球菌属的鉴定特征111(二)葡萄球菌属1.金黄色葡萄糖球菌(1)一般生物学特性:直径0.4-1.2um,G+球菌,葡萄样排列,血琼脂平板上呈黄色或金色菌落。耐盐性,营养要求不高。112(2)致病性:可产生凝固酶和肠毒素,杀白细胞素,引起表皮感染、创口感染以及口腔粘膜感染。1132.白色葡萄糖球菌(了解)(1)一般生物学特性:G+球菌,葡萄样排列,在血琼脂平板上呈白色菌落(2)致病性:为皮肤表面的常居菌,机会致病菌,可引起尿路感染等。114(三)乳杆菌属★1.一般生物学特性:G+杆菌,无芽胞,无分支细长或圆棒状,以葡萄糖为底物产生乳酸。兼性厌氧或专性厌氧菌。产酸和耐酸性很强,尤其是耐酸性,较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还强,在pH3.8仍生长;115乳酸杆菌的致龋性致病性:属口腔正常固有菌丛(1%),由于其具有强的耐酸能力,并可以葡萄糖为底物产生乳酸,故可促进牙釉质和牙本质脱矿,在深龋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16多数学者认为
它不是龋病发生的致病菌,
但参与了龋病的发展,
主要涉及牙本质龋。
为什么???117原因虽然产酸、耐酸性强,在龋洞中大量存在,但在牙菌斑内数量少,对牙面粘附力低;合成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葡聚糖和杂多糖)。动物实验中不能诱发光滑面龋,不具传染性,难于接种至无龋者口腔,与早期龋损无明显关系。——“龋标志菌”118(四)丙酸杆菌和棒杆菌属1.一般生物学特性:G+杆菌,多种形态,30-37℃生长迅速,无牙胞,无动性,前者菌落可呈白、灰、红、黄等色,后者血培养基呈黑色。2.致病性:均未与口腔疾病有关。为皮肤正常菌丛,引起机会感染,是面部痤疮化脓性感染的致病菌。119(五)拟杆菌属1.拟杆菌属:包括脆弱拟杆菌、卟啉单胞菌和普氏菌三个亚种2.一般生物学特性:G-短杆菌,长短不一,呈多形性,绝对厌氧菌,无芽胞。1203.致病性:脆弱拟杆菌能引起创口感染、牙源性感染等内源性感染牙龈卟啉单胞菌可破坏牙周组织致牙周炎牙髓卟啉单胞菌可致根周脓肿和牙周炎中间普氏菌是公认的牙周病致病菌121(六)梭杆菌(Fusobacterium)了解1.生物学特性
G-专性厌氧的梭形杆菌,菌体两端尖,中间膨大。
无芽胞,无荚膜,
不活动或周生鞭毛运动。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
常见,菌细胞内含有G+颗粒,不分解糖,能合成细胞内多糖。1222.致病性(1)破坏牙周组织
多种蛋白酶
硫酸酯酶
内毒素
有机酸
(2)促进龈下菌斑形成;
与多种厌氧菌共聚123梭状芽孢杆菌生物特性:G+菌,厌氧生长,存在于人,动物,土壤中分类:肉毒梭状芽胞杆菌→肉毒素中毒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气性坏疽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假膜性炎结肠炎在口腔内梭状芽胞杆菌与冠周炎和牙周炎有关124(七)放线菌属★1.口腔中常居的放线菌为伊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溶牙放线菌2.生物学特性:G+菌,无芽胞,菌体一端呈球状隆起,另一端呈分支状或棒状,呈T、V、Y形,发酵果糖、葡萄糖,产物为甲酸、乳酸、琥珀酸等。125口腔内长居菌属重要特点生长需要分离部位致病作用衣氏放线菌硫磺样小颗粒厌氧菌斑,感染根管颌骨疾病内氏放线菌有II型菌毛嗜酸菌斑及龈沟根面龋,龈炎粘性放线菌大的粘性菌落。微需氧健康龈沟未发现溶牙放线菌红色菌落厌氧菌斑牙本质深龋126根面龋、牙龈炎硫磺样小颗粒127菌毛的粘附
I型和II型菌毛产生胞内、外多糖利用蔗糖合成果聚糖和杂多糖,不能合成IG。产酸、耐酸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
产生乳酸、乙酸、琥珀酸和甲酸128引起龋病,牙龈炎的机制(八)放线共生放线杆菌又称伴放线菌放线杆菌菌落内部常呈星状结构或“交叉的雪茄烟”状。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内分离出,认为与侵袭性牙周炎关系密切。129致病性:表面有菌毛——附着、定居在牙周袋内;产生多种毒性因子,降低宿主抵抗力、造成骨吸收及损伤牙周组织。1301.生物学特性
G-专性厌氧杆菌,不活动。
菌落0.5~3.0mm,圆、凸,
边缘整齐。有恶臭味。
菌落初形成时灰白色,
3~4天时呈浅棕色,
5~7天后转为黑色。131(九)卟啉单胞菌致病性荚膜:抗吞噬粘附素:菌毛:粘附牙面及牙周袋内细菌共聚血细胞凝集素:凝集血细胞、其他细菌细胞外膜:浓缩了许多细菌固有的毒力成分蛋白酶:胰蛋白样酶(独有);胶原酶内毒素:诱导产生炎性细胞因子、
刺激破骨细胞,骨吸收其他毒性产物:溶血素、有机酸等。1322.致病性牙周微生物学中重点研究的厌氧菌之一。
正常口腔中量极少,但在牙周炎病变部位以及活动性部位的检出率高,是牙周病最主要的优势菌,是目前公认的慢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133(十)奈瑟菌属1.包括两种致病菌:淋病奈瑟菌:又称淋球菌,是淋病的致病菌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淋球菌,是脑膜炎的致病菌1342.三种无致病性的口腔常居菌A.种类:干燥奈瑟菌、微黄奈瑟菌和粘液奈瑟菌B.一般生物学特性:直径0.6-1.0um,G-球菌,成对排列,可形成四联球菌,有纤毛,不运动,有荚膜,需氧。C.分布:广泛存在于成人的口腔中135D.致病性致龋性:与血链菌一起最早定植于牙面,存在于牙菌斑的外层和早期牙菌斑中,在菌斑中具有双向作用,蔗糖↑产生乳酸↑,菌斑PH↓,促进龋齿的发生,糖↓,菌产生的乳酸↓,菌斑PH↑,无致龋能力;口腔感染:奈瑟菌可以在牙龈病、牙周炎、口腔感染中被检出,但无致病性。136
(十一)普氏菌属(Prevotella)了解现名:普雷沃菌属产黑色素菌种非产黑色素菌种
G-专性厌氧球杆菌,不活动。菌落圆、凸,边缘整齐。有恶臭味。产黑色素菌种:黑色菌落,需要VitK和高铁血红素为特殊营养1372.致病性中间普雷沃菌(P.intermedia,Pi):
确认为是妊娠性龈炎的主要病原菌。
妊娠期雌激素、孕激素↑,Pi可利用雌二醇和孕激素来满足它们对VitK的需要,导致数量↑。138(十二)韦荣菌属(了解)
G-专性厌氧球菌(小韦荣菌;非典型、殊异韦荣菌)细小,直径0.3~0.5µm,无芽胞,无鞭毛,不活动。缺乏葡萄糖激酶和果糖激酶,不能酵解糖,但能利用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当G+先驱菌定植后,作为后继菌进入菌斑中,是最早定植的厌氧菌。随着菌斑的成熟,Eh↓,韦荣菌属数量↑(与奈瑟菌属比较)1392.致病性虽然它的致病性弱,但产生的内毒素、H2S、乙酸等对牙周组织的损伤有影响,因此在牙周炎中起协同作用。140(十三)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不活动具有滑动动力和扩散性,形成薄而扁平的“润湿性扩散”菌落,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本菌属中致病性最强的菌种,与青少年牙周炎关系密切。141龋病1.冠龋:
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
2.根龋:
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
3.龋病进展:
乳杆菌属(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溶牙放线菌。142牙龈炎1.妊娠性龈炎:中间普雷沃菌(Pi)
2.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
梭杆菌属、螺旋体。143牙周炎1.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Pg)
2.侵袭性牙周炎: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a)
3.青少年牙周炎: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144五、其他微生物群螺旋体、支原体、病毒、真菌螺旋体:1.内毒素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可是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和奋森咽峡炎的主要病因。145146
2.螺旋体分类:2个科:螺旋体科(5个属),
钩端螺旋体科(2个属).
螺旋体科:
密螺旋体属(Treponema):
苍白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
梅毒螺旋体(苍白亚种)
口腔密螺旋体(Oraltreponemas)
奋森螺旋体
147
(二)梅毒螺旋体(syphilis)1.特点:导致梅毒病。人体是唯一宿主,也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传染源。抵抗力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
离体梅毒螺旋体仅存活1~2h;血液中梅毒螺旋体在4℃存活3d;敏感药物: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及砷剂敏感。一期梅毒(上唇硬下疳)148149(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业务居间合同三
- 2024年专利代理服务综合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年度医院医疗事故补偿合同书样本一
- 2024年度企业经营租赁合同2篇
- 2024年工业项目融资贷款协议书模板版
- 2024年婚外情导致的离婚赡养费协议
- 2024年专业物流企业运输服务协议模板版
- 2024年家居门窗购销及售后服务协议样本
- 2024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合同
- 2024年专业服务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限责任公司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物理学家伽利略课件
- 2024中国铁路国际限公司招聘16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3Reading Plus Unit 3
- 军人职业规划方案
- 2024年《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学习解读课件
- iso22000202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 2023年浙江金华中考满分作文《总会找到答案》
- 23《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黏土火锅》幼儿园小学少儿美术教育绘画课件创意教程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