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程目标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核心素养1.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成就,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2.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事实,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知识导航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发展(斯大林模式)(1)成就: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③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提高。(2)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个人崇拜。改革势在必行!2、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①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②意义: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2)勃列日涅夫改革①前期: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但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②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3)戈尔巴乔夫改革①经济领域:承认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成效甚微。②政治领域: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3、解体:(1)原因:①历史原因: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③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战略(2)过程①苏工放弃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导致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严重。2导火索:1991年8月19日,苏联领导人发动八一九事件,试图阻止苏联的解体,很快失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③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分享【名词解释】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并不是主权国家,是苏联解体后各独立主权国家的协调组织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政变1、建设(1)建立: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2)成就:①国民经济恢复:②人民生活和教育水平提高。(3)问题:大都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改革(1)南斯拉夫(最早)①内容: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收藏②评价:调动积极性;地方主义抬头(2)其他国家:曾取得显著成效,遭到苏联镇压3、东欧剧变:(剧:时间短、速度快: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1)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③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2)表现: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抛弃共产党的领导单位,实行政治多元化(3)结果: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4)概况: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东欧方案失败。①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相对平稳。②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冲突。③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④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⑤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教训: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①重视民生,重视农业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必须协调发展。②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生产力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③改革要适合本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要加强党的建设、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前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政治建设: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经济建设: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主要成就:"两弹一星"(2)影响: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3、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成就:①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总产量达到6828.5亿千克,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③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④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正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4、中共十八大召开2012年(1)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意义:①激励着中国人民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制度下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并没有变化,农民只是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合作探究】史料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他毕竟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思考根据史料谈谈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提示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苏联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不会成功。习题巩固1.(2024春.辽宁朝阳.高一校考期中)为了解决苏联的经济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苏联模式固有的弊端2.(2024春.黑龙江鸡西.高一统考期末)有学者指出,赫鲁晓夫在工业上没有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管死了经济,也管死了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都缺乏积极性,而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很多权力直接下放给加盟共和国,使改革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据此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赫鲁晓夫改革的()A.滞后性B.高度集中性C.盲目性D.内容僵硬化3(2024春.山东日照.高一统考期末)1954年1月,赫鲁晓夫在给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信中指出,"粮食生产现在还保证不了需求,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全部需要"。1953年的粮食收购量同1948年大体相等,可是消费量却增加了50%以上。为了扭转形势,苏联实行()A.余粮收集制B粮食税C义务交售制D收购制4(2024春.陕西商洛.高一统考期末)1954~1956年,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撤销了一半以上的处、司、局和总管理局,下放了1万多个企业,国家指令性指标减少52%左右,扩大了企业在计划、财务、劳动工资等方面的自主权。这些举措()A.加强了对企业的领导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提高了企业职工工资D,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5.王昕伟在《苏联改革的若干思考》中指出:"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的前提下,转而仓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最后致使社会混乱,改革逐渐失去控制。"这次改革()A.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B.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C.稳定了苏联社会秩序D调动了国民生产积极性6.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又一次激烈抨击斯大林模式,但同时规定近十年在工业产量方面要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伏尔加河以东地区生产的军用产品要占到总数的20%。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重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B.经济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C.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改革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7.196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家乡担任第一书记时期,在职权范围内使生产队有明确的自主权以决定如何进行生产,并以此取代官僚主义的行政命令。结果,农民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益大增,使得该区粮食产量在短短几年内增长了30-50%。这一举措()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C适应了苏联改革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