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学情评估_第1页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学情评估_第2页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学情评估_第3页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学情评估_第4页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学情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西安2.民国某报纸曾评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派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材料所述“毛泽东此行”的结果是()A.签订“双十协定”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D.抗日战争取得胜利3.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努力;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国民党对某阶段战略失误作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在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其中的“失误”指的是()A.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B.与共产党进行战略大决战C.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D.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5.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后,有人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上述材料中的第二个“长征”指的是()A.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B.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6.陈毅元帅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A.粉碎了敌人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D.一举解放了长江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7.1946年6月—1948年10月,东北解放区合江省(今黑龙江三江平原)共输送子弟兵62000余人到主力兵团。东北地区解放军力量得以壮大,主要兵力来源就是土地改革后踊跃参军的翻身农民。这种情况表明()A.军事胜利为土地改革提供有力保障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废除C.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援D.土地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8.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入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A.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 B.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9.“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材料表明上述战役取胜的因素是()A.人心所向 B.军队士气高涨 C.武器装备先进 D.战略战术正确10.查找史料要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下列可作为研究平津战役直接材料的是()A.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参加平津战役的老兵写的回忆录C.历史著作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D.电影作品《平津战役》11.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大片船只”指的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2.毛泽东在新华社某一年元旦新年献词中说道:“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这一献词发表的直接背景是()A.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土地改革,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C.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事主力被消灭13.于右任先生在《望故乡》一诗中写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造成大陆与台湾至今分离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B.清政府对外卖国割地C.日本占领台湾 D.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14.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C.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D.中华民国的成立15.在安徽博物院的藏品中,有一件打满补丁、破旧不堪的小棉袄特别引人注目。1949年,14岁的马毛姐就是穿着这件小棉袄,和哥哥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划着桨,把着舵,6次横渡长江,把3批解放军战士送上长江南岸。“把解放军送过去,把敌人的碉堡消灭了,以后我们穷人过好日子。”材料表明()A.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全国胜利 B.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得到了解放C.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 D.人民支持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16.(6分)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走近伟人——毛泽东”的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伟人风采】(1)图1是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长征途中,他写下大气磅礴的诗《七律·长征》。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2分)图1(2)对图2,有人说1945年8月毛泽东敢冒风险来重庆,是身系天下安危。请分析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这次谈判有何成果。(2分)图2【伟人情怀】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风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3)请分析材料中毛泽东所说的“三个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1分)【缅怀伟人】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4)回顾历史,伟人一生的主要事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1分)17.(9分)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国民革命歌》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材料三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同赫尔利的谈话》材料四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的行动。该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3分)(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1分)(4)材料四中的“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2分)(5)通过以上探究,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了哪些启示?(1分)18.(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毁坏的城市和战后无家可归的人们。材料二蒋介石在1945年召开的国民党六大上指出,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材料三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我们的任务就是这一个!——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开幕词中的讲话材料四国民党代表中央有“统一政令军令”的要求,国家统一,必须取消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共产党代表我们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愿意让出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等八个解放区,但贵方必须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1)根据材料一,思考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在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最大的心愿是什么。(1分)(2)根据材料二、三,回答国共两党对中国的发展前途提出的主张。(2分)(3)对于重庆谈判,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从重庆谈判的过程来看,你认为我们应学习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哪些优秀品质?(2分)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学情评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A)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西安2.民国某报纸曾评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派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材料所述“毛泽东此行”的结果是(A)A.签订“双十协定”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D.抗日战争取得胜利3.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D)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努力;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国民党对某阶段战略失误作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在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其中的“失误”指的是(A)A.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B.与共产党进行战略大决战C.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D.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5.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后,有人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上述材料中的第二个“长征”指的是(C)A.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B.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6.陈毅元帅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B)A.粉碎了敌人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D.一举解放了长江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7.1946年6月—1948年10月,东北解放区合江省(今黑龙江三江平原)共输送子弟兵62000余人到主力兵团。东北地区解放军力量得以壮大,主要兵力来源就是土地改革后踊跃参军的翻身农民。这种情况表明(C)A.军事胜利为土地改革提供有力保障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废除C.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援D.土地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8.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入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C)A.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 B.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9.“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材料表明上述战役取胜的因素是(D)A.人心所向 B.军队士气高涨 C.武器装备先进 D.战略战术正确10.查找史料要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下列可作为研究平津战役直接材料的是(A)A.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参加平津战役的老兵写的回忆录C.历史著作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D.电影作品《平津战役》11.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大片船只”指的是(D)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2.毛泽东在新华社某一年元旦新年献词中说道:“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这一献词发表的直接背景是(D)A.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土地改革,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C.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事主力被消灭13.于右任先生在《望故乡》一诗中写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造成大陆与台湾至今分离的原因是(D)A.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B.清政府对外卖国割地C.日本占领台湾 D.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14.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C)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C.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D.中华民国的成立15.在安徽博物院的藏品中,有一件打满补丁、破旧不堪的小棉袄特别引人注目。1949年,14岁的马毛姐就是穿着这件小棉袄,和哥哥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划着桨,把着舵,6次横渡长江,把3批解放军战士送上长江南岸。“把解放军送过去,把敌人的碉堡消灭了,以后我们穷人过好日子。”材料表明(D)A.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全国胜利 B.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得到了解放C.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 D.人民支持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16.(6分)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走近伟人——毛泽东”的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伟人风采】(1)图1是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长征途中,他写下大气磅礴的诗《七律·长征》。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2分)图1[答案]名称:遵义会议。(1分)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2)对图2,有人说1945年8月毛泽东敢冒风险来重庆,是身系天下安危。请分析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这次谈判有何成果。(2分)图2[答案]目的: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分)成果: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分)【伟人情怀】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风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3)请分析材料中毛泽东所说的“三个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1分)[答案]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等。(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缅怀伟人】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4)回顾历史,伟人一生的主要事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1分)[答案]启示:要时刻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作贡献;要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17.(9分)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国民革命歌》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材料三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同赫尔利的谈话》材料四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的行动。该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3分)[答案]行动:国共达成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2分)成果: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势力。(1分)(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答案]事件:卢沟桥事变。(1分)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3)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1分)[答案]战役:台儿庄战役。(1分)(4)材料四中的“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2分)[答案]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