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检测题(二)_第1页
2022年中考化学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检测题(二)_第2页
2022年中考化学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检测题(二)_第3页
2022年中考化学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检测题(二)_第4页
2022年中考化学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检测题(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检测题

选择题

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质量会增加且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烧碱D.熟石灰

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B.氢氯酸、盐酸、HNO3

C.碳酸钠、烧碱、Na2C03D.氧化钙、熟石灰、CaO

3.为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不可采用的是

A.紫色石磊试液B.食盐水C.锌粒D镁粉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液体

B.溶解粗盐时,用温度计搅拌以加速溶解

C.称量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时,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

5.盐酸是一种重要的酸,下列关于盐酸的性质、用途及检验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A.稀盐酸能与锌、铜等许多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B.稀盐酸常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锈蚀及水垢

C.浓盐酸瓶盖打开时可观察到冒白烟现象

D.能与AgNOs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就是盐酸

6.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热的是

A.氯化钠B.氢氧化钠固体C.生石灰D.浓硫酸

7.实验室干燥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干燥剂是()

A.生石灰B.NaOH固体C.浓也SO4D.稀H2s0」

8.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符合实验事实并书写正确的是()

A.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N03=2Ag+Cu(N03)2

B.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镁溶液混合:2KN0;i+MgCl2=Mg(N03)21+2KCI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0+Fe203=2Fe+3C02t

D.铁粉放入稀硫酸中:2Fe+H2so产Fez(SO.)3+3H2f

9.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K,滴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对应

装置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有气泡冒出,黑色固体消失

B.装置②中有气泡冒出,液面逐渐下降

C.装置②中液面逐渐上升,产生白色沉淀

D.装置③中液面逐渐上升,产生蓝色沉淀

10.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实验室可用氯化镂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

B.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11.小明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镁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为判

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

试剂进行实验,相应的结果错误的是()

选项试剂现象和结论

A氧化铁粉末溶液变为黄色,则溶液一定含有MgC%

B铁粉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一定有两种溶质

C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可能有NaOH

D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一定有两种溶质

A.4B.BC.CD.D

12.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实验室可用氯化镂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

B.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13.某锥形瓶中装有稀盐酸。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下

列图中能正确表示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情况的是()

14.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NaCl溶液NaOH加入稀硫酸至pH等于7

BCuO粉末C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CN?气体0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1溶液CuCl2加入适量铁粉

A.AB.BC.CD.D

二.填空题

15.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盖一层溶液(这

一现象又叫“潮解”);它还能,这一变化的化学方

程式可表示为:。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

保存。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

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X,试推断X的化学式

为。

16.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

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2)写出物质E和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已知A〜F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和C是无色无味气

体,B是黑色粉末,D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

略)

.-D-]*AgNo,>8>arn

(1)反应①的现象为:澄清石灰

+澄清石灰水nn

水变浑浊,则E的化学式为

;写出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0

(2)B的化学式为:,写出反应②的实验现象

反应②属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18.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下图表示:向盛有

10mL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时,溶液pH

的变化曲线.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

(1)甲是溶液;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甲溶液呈_______色.

(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7n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当溶液的p”=1.4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

三.实验探究题

19.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酬试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献试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毫升蒸储水,滴入几滴无色酚献试液.现象:溶

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2毫升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献试液.现象:

溶液不变色;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麟试液.现象

(结论).

20.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

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

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0:,与稀H2soi反应产生CO?,通过CO,质量的测定,确定样

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

略)。

图甲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浓硫酸的作用为。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

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率以辱免的误差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0,未被完全吸收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

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

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NazCOs溶液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振荡,先生成NaHCOs,当

Na2c全部转化为NaHCOs后,生成的NaHCOs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CL现向

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

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为。

四.计算题

21.为了测定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组成情况。某学习小组同学取21.1g混

合物样品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列出求解生成沉淀质量(X)的比例式;

(3)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钙与氯化钙的质量比为;

(4)C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⑸上述所用的碳酸钠溶液是由26.596的碳酸钠溶液配制的,需要26.5%的碳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