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_第1页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_第2页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_第3页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_第4页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是什么样的呢?于敏的事迹大家了解多少?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2024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通用5篇),盼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关心。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篇1)

1967年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候,美国人曾一度怀疑,内部消失了内鬼,把他们的资料被泄露了。

由于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爆炸,美国人用了7年零三个月,而我们只花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但后来美国人才知道,我国的氢弹讨论之所以能这么快,都要感谢一个叫做于敏的超级天才。

说起两弹一星元勋,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邓稼先,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和钱三强、邓稼先等人一起工作的岁月里,还有一个真正负责关键技术的人,他就是于敏。

1952年11月1日,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氢弹爆炸胜利,其威力相当于日本广岛爆炸原子弹的几百倍,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美军被志愿军打的节节败退,气急败坏的麦克阿瑟扬言,要对志愿军进行核打击。

当时的于敏正处在原子核理论讨论的巅峰时期,被负责原子能相关工作的钱三强点名,盼望他能从讨论原子弹改为讨论氢弹。

那时的我国原子弹都没讨论出来,氢弹更是一张白纸。

虽然不感爱好,但于敏还是当场就答应了,为此,于敏只能从量子力学和核理论等基本原理重新动身。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篇2)

于敏没有盲目的信任西方的讨论数据,看到外国期刊上的数据后,他觉得不对劲。假如做试验验证的话,需要花费3年时间和几个亿。

于是于敏顶着巨大的压力,用一种奇妙的近似方法,估算出了全部轻核反应的反应截面上限,发觉氚氚反应并不是最好的路线,没有必要肯定生产氚,就是这个结论,为国家节省了几亿资金和珍贵的时间。

令人感叹神乎技的就是,于敏仅用了一支笔加草稿纸,就顶替了数十万人去建工厂做试验。

于老最让我震动的一点是,他没有任何在国外受教育的阅历,完全自主的本土专家,但就是靠着一张纸,一支笔,经过海量的计算,在一开头就选对了路线,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研制出氢弹,走完了美国7年的路。而且,于敏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攻克了氢弹。

据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回忆,在氢弹的讨论过程中,几乎全部难题的解决都出自于敏的贡献,其他人不是不想帮忙,而是根本没有帮忙的力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篇3)

一位耄耋老人,坐在那里,听收音机中播放的京剧《满江红》唱段:“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透过老人慈爱的眼神,仿佛能穿过时间,看到那近三十年隐姓埋名的岁月,给他留下的历史沉淀。

1926年,于敏在天津的一户一般家庭诞生,父亲是小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

从七岁开头上学起,他的学习成果始终是班里的学霸级别,是让人们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

家里生活安静,但是,却无法阻挡外面世界的喧嚣,他十二岁那年,日军进入天津,打破了安静的一切。

那一年,于敏刚刚学会骑自行车,兴奋之余,他借同学的自行车出门,迎面遇到一辆行驶的日军吉普车。

日本人完全没有躲避的意思,反而不怀好意地直奔于敏而来,眼看就要撞上的时候,车停了下来,过后于敏想到:“这是在天津市区,假如是在乡下的小地方,我就完蛋了。”

那种被侵略者欺侮、压迫的屈辱感,深深刺伤了于敏的少年心,他知道,落后就会挨打,也正是从那一刻起,他心中的爱国情怀被激发,他立志要报国,要科学救国。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篇4)

1949年,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果成为新中国成立时北大第一届毕业生。大家都说他是“天才”,他却说自己是靠勤奋。于敏回忆道:“我经常跑到景山顶上去,乘着景山的凉风,拿着课本,做着习题,勤奋得很。核武器是集工程、技术、科学于一体的国防尖端武器,所以我是千百人之一。”

1951年讨论生毕业后,于敏调入中科院近代物理讨论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讨论。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没出名师,完全靠自己,于敏还是很快把握了原子核物理的进展状况和讨论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1959年,于敏和北京高校的杨立铭教授举办了一期原子核理论培训班。后来他们的讲稿成书,取名《原子核理论讲义》。该书成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也是其后二十多年里唯一出版的一部原子核理论教材。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篇5)

于敏(1926.08.16—2022.01.16),核物理学家。生于河北宁河。1949年毕业于北京高校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中国工程物理讨论院讨论员、高级科学顾问、该院副院长。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讨论、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进一步进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月起,在提倡、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讨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从1961年到1964年,于敏和黄祖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